曾仕强-人性管理听后感
学习《曾仕强情绪管理》有感

教育能够决定和改变一个人未来的命运,教育也能决定和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待己、待人A是事件、B为信念、C是结果。
ABC理论说明情绪变化主要是人的信念在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故而要严于律己。
我们常说对待他人要将心比心,不能期望别人的的信念和自己相同,所以我们对待他人要有正确的态度。
我们要严于律己,1、情绪是我们对环境的一种反映。
不光外界是环境,自己对自己也是一种环境。
反映它无所谓好坏。
2、管理一定有具体的方法,一定要有好的效果,否则就不叫管理。
3、情绪不但可以管理,而且它比其他的事情,你的自主性更高,因为它和别人没有太多的关系,它完全是你自己在决定。
4、中国人和全世界的人一样都有情绪的起伏,中国人的起伏最大,最容易生气。
以上是曾仕强教授在情绪管理讲座上的表述。
我不清楚中国人究竟是不是在全世界的人中情绪起伏最大,然而情绪管理对我们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
中国文明历史俞越几千年,在这几千年中聪明人不知凡几,中国人最讲道理,因为繁华的文明把道理都说透了。
中国人也有不讲道理的时候,那是强大的大唐,当时的唐人对外是奉行“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这种理念,然而那是强大的特权。
但现在的中国人也有不讲道理的时候,那是在生气的时候。
我们要严于律己,故而管理我们的“愤怒”,才能让我们中国人的道理走遍全世界。
曾仕强在情绪管理讲座中点出了中国人的几个劣性根。
中国人爱怀疑,中国人很敏感,这些都会导致中国人情绪不稳定。
中国人情绪一不稳定就不能够正确处理事情,也不能够正确的对待他人。
中国人很讲究公平,人多人都有不患贫患不均的心态,但中国人的“公平”很特殊,是对我特殊了才是对我的公平,所以中国人生气的时候很多,因为对我不公平了,这也导致情绪的不稳定。
以上的一大堆的问题都说明情绪管理对中国人很重要,对我自己很重要。
我要严格对待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以前我会因为一个小小的争议和别人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有时会因为莫名其妙的人情和别人脸红,这就是典型的情绪不稳定时的不讲理了。
人性的奥秘曾仕强读后感

人性的奥秘曾仕强读后感读曾仕强先生关于人性奥秘的论述,就像是在照一面能照进灵魂深处的镜子,既让人惊觉又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曾仕强先生就像一个智慧的长者,坐在你面前,不紧不慢地把人性这团乱麻一点点捋顺。
以前我觉得人性嘛,要么善要么恶,简单得很。
就像看电视剧,好人坏人一目了然,好人永远正义凛然,坏人永远一脸奸相。
可读完这书才知道自己有多天真。
他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多变的,就像天气一样,有时候晴空万里,那是人性中的善在闪耀;有时候乌云密布,恶的一面就冒出来了。
比如说,在大街上看到有人摔倒了,大部分人内心的善念会促使去帮忙,这时候人性是善良的天使。
但要是涉及到利益竞争的时候,有些人可能就会耍些小手段,这时候人性里那点小恶魔就跑出来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有一次参加比赛,和一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朋友。
原本我们是互相鼓励的,可到了最后角逐名次的时候,我心里居然闪过一丝希望他出点小差错的念头,当时我就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这不就是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摇摆嘛。
书中还提到人性受环境的影响很大。
就像一颗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地里就茁壮成长,种在贫瘠的盐碱地可能就发育不良。
我就想到我那些在不同家庭环境长大的同学。
有个同学家庭氛围特别和谐,父母总是鼓励他,他就特别自信乐观,充满正能量,对人也特别友善,人性中的善在他身上就被环境滋养得很好。
而另一个同学,家庭里经常争吵,他就有点内向和多疑,有时候会对别人的好意也抱有戒心,这就是不好的环境对人性的一种压抑和扭曲。
而且,人性还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人性的表现还真不一样。
比如说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他们的人性在很多时候更注重个人的感受和权益;而我们东方文化讲究集体主义,在这种文化熏陶下,人性中就更多了一份对集体的责任感。
就像在公司里,西方的员工可能更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而我们东方的员工可能会先考虑这样做对团队的影响。
曾仕强先生对人性奥秘的解读,也让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加从容。
曾仕强情绪管理第五课观后感

曾仕强情绪管理第五课观后感朋友!今天我就和你唠唠我昨天看的那个曾仕强大师的情绪管理第五课。
哎呀,一提到曾仕强,我脑子里全是他那带点俏皮的笑容,还有他那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就跟咱们村儿老李头讲故事似的,生动得不行。
第一次接触曾仕强的情绪管理课程,我还真有点蒙圈。
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些个管理课不过就是些大道理,听听也就过去了。
没想到,这第五课还真有点意思。
对了,他在这节课里主要讲了情绪就像水蜜桃,没错,就是像我们那可爱又可口的水蜜桃。
你说巧不巧?他跟我们说啊,情绪这东西摸起来跟水蜜桃差不多,看着光滑,其实带着点绒毛。
这意思就是说,情绪表面上挺平静,但只要一碰就起波澜。
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
我有时候碰到不顺心的事,脸上虽然带着微笑,心里却早已是惊涛骇浪了。
哎,你说他厉害不厉害,竟能把情绪和水蜜桃串联在一起。
课上他还举例说明呢,说我们这些普通人往往把情绪压在心底,像没熟透的水蜜桃,不撕开表皮,你都不知道里面藏着啥味道。
他劝我们,真要勇敢一点,把那些烦心事儿及时表达出来,就像摘熟透的水蜜桃,汁水满溢,是甜是苦都得尝尝。
有趣的是,他还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蜜桃时刻”,这时候我们的情绪最难以控制。
这种时刻就像夏天阳光最猛烈的时候,水蜜桃最容易成熟,但也最容易被打扰。
我在想,我的“水蜜桃时刻”是不是在每天下班之后呢?曾仕强还有一点我特别赞同,就是他强调控制情绪不是压抑,而是顺势而为。
一如品尝水蜜桃时享受它的自然滋味,而不是硬生生地掰开丢弃。
他的理论和他讲课的风格,让我觉得情绪控制原来不是一本正经的事儿,还能充满乐趣。
其实,现在说起来,我发现曾仕强的课程就像是一顿美味的情绪大餐。
而我在听课时就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刚开始是懵懵懂懂,到了后来渐渐被吸引。
对于课程中的智慧,我就是时不时“啃”一口,细细品味。
我以为我会一如往常地听完课程,结果应付一下就算了。
但惊喜的是,我好像变得比以前多了一点点情绪管理上的自信。
这感觉,就如同在果园里尝到一口水蜜桃,虽然简单,却深深满足。
曾仕强管理随笔3则

曾仕强管理随笔3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管理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曾仕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曾仕强的三个管理随笔,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知识。
管理随笔一:塑造团队文化在曾仕强的管理经历中,他深刻认识到团队文化的重要性。
他坚信,一个良好的团队文化可以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曾仕强总是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团队成员。
他注重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员工勇敢表达意见和建议。
他还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合作,提倡共同发展的理念。
在塑造团队文化时,曾仕强注重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规范,为团队成员提供清晰的工作目标和职责,使得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他也经常组织团队活动,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
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曾仕强成功地实现了团队目标,并获得了团队成员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管理随笔二:激发员工潜力作为一名管理者,曾仕强非常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他认为,只有激发员工的潜力,才能使团队达到更高的绩效。
曾仕强通过建立良好的员工培训和发展体系,帮助员工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他还鼓励员工参加外部培训和学习,提供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此外,曾仕强还注重员工的情感激励。
他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团队决策,给予员工更多的工作自主权。
他还赞扬员工的优秀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动力。
曾仕强通过激发员工潜力,有效提升了团队的整体绩效,并获得了员工的高度忠诚和投入。
管理随笔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曾仕强看来,良好的沟通是管理成功的关键。
他认为,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效率。
曾仕强始终保持开放的沟通态度,鼓励员工随时提出问题和困惑。
他注重与团队成员之间的面对面交流,通过定期会议和个别谈话来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和需求。
此外,曾仕强还建立了多种沟通渠道,如电子邮件、在线平台等,方便员工与他沟通。
最近总是刷到曾仕强教授的视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最近总是刷到曾仕强教授的视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孝敬父母以及孩子的教育
孩子在出生之前是自己选择的父母,可能父母生活或许穷困或富有,打从你出生后依然将你养大成人,父母都是伟大的,我们长大后时刻要抱有一颗感恩的心,使他们带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你们之间有很深的因果渊源!总体来说分为两种人,有一种是有一定的自觉性的,那么较为省心。
还有一种人呢就是无时无刻都要被管理的人,还要言传身教加以引导才能走上正途!
改变只在现在,不必在意过去
过去可能不会去经营家庭,导致家庭破裂;过去可能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导致一无所有;......假如回到过去按照易经的说法我们依然改变不了现在的自己,所以逻辑就是想要改变就在当下,现在的你变好了那么未来就是好的,但大部分人就是太在意过去,导致了恶性循环走不出怪圈,将现在的自己变好走正道,那么将来就是好的!
教授说我们中国人大部分人都来自天上的看法
我们常常说要寻找外星人,却不知道我们自己可能就是来自星星!当曾老说出这句话我被震撼到了,这和我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
个人认为我们就是星尘被赋予了意识的灵力来到地球完成一辈子的使命然后再回归到宇宙中,我们人类的构造其实相当的完美,只不过自身的修炼程度不足以驾驭该有的能力。
还有句话叫做''智者不入爱河,大智慧者不入轮回”。
比如说这辈子的使命未完成,那么就要继续修!科学的尽头无疑就是神学!。
学习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心得体会

学习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心得体会美国式管理:紧张忙碌,简单高效日本式管理:辛苦劳累,执行有效中国式管理:轻松愉快,变化多端学习了台湾曾仕强教授的中国式管理,最核心的是:遇事首先要考虑两难,解决的办法一定是兼顾,最后要做到合理。
中国式管理最大的价值在于对人的尊重,只有先学会做人,然后才能谈管理。
曾教授强调上级管理下属从三个方面:一、是否能给下属发展平台;二、在生活上关心下属;三、尊重下属。
在管理当中人的因素,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中国人的风土人情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了我们中国人的管理。
人生最重要是生活,生活最要紧的是人情,人情最需要的是合理,你只要合理了你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还有人情表现在面子。
中国人最爱面子,处理好这种人情世故的问题,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实际上也解决了我们管理过程当中的很重要的问题。
西方人用人讲能力,中国人用人讲本事。
本事很多,有会说不会做的,如猪八戒;也有会做不会说的,如孙悟空;还有既不会说也不会做的,如唐僧。
在中国人的眼里唐僧就最有本事,因为他会管理,他知道什么时候要放纵孙悟空去乱来,什么时候要念紧箍咒。
他知道猪八戒是动嘴不动手的,但是他就要把他放在身边,收拾孙悟空不是唐僧主观想的,都是猪八戒在背后告状,所以唐僧才不得不收拾他的,这就是唐僧的管理哲学。
中国人讲所谓的管理就是要管得合理,合理的东西还要合法,合情,但是实际上合理的东西不一定合法,合法的东西也未必合理。
凡事都要讲合理的地方,合理要合情,合情也要合理。
企业领导要让管理安心,要让员工安心,要让顾客安心,就一定要做到合情合理。
顾客是最无情的,说翻脸就翻脸,只要合作不愉快,说走就走了。
公司是靠老客户支撑的。
企业领导要找出管理、员工、顾客的不安心的地方,尽可能使他们安心就算合理了。
中国式管理就是样样都管得合理,该你管的你就管,不该你管的就不要管,该不管的就不管,能不管的尽量不管。
为什么理想的企业管理模式是中国老板、日本干部、美国员工?“中国老板管理有弹性、有远见,会通融,有整体观念。
曾仕强情绪管理第七集观后感

曾仕强情绪管理第七集观后感看了曾仕强情绪管理的第七集,那可真是像被老大哥拉着上了一堂超级实用又有趣的课呢。
这一集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讲情绪和人际关系之间那千丝万缕的联系。
就好比情绪是人际关系里的隐形丝线,拽一拽这头,那头的关系就跟着晃悠。
他提到我们在和人相处的时候,情绪的传递有时候比话语还快。
比如说,你一皱眉头,可能对方就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或者不满,比你直接说“我不开心”还来得迅速。
这就像是情绪有自己的一套快递系统,而且是超级加急的那种,眨眼间就能在两个人之间完成投递。
曾仕强还讲到情绪对团队合作的影响,那可真是一针见血。
一个团队里要是有个情绪炸弹,那可不得了。
就像一锅好汤里突然掉进一只臭袜子,整个氛围就全变味儿了。
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这个情绪炸弹突然就爆炸了,原本热火朝天的合作可能就变得像蜗牛爬一样慢。
相反呢,如果团队里的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这团队就像是安装了超级助推器,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大家朝着目标前进的速度就像火箭发射一样快。
而且他讲的时候那例子举得就特别接地气。
感觉就不是在听什么高深的大道理,而是隔壁大爷在给你唠家常,但是这家常里可全是智慧啊。
比如说他讲到夫妻之间的情绪管理,说夫妻吵架的时候就像两只刺猬互相扎,其实都不是真想伤害对方,就是情绪上头了,控制不住自己那刺儿就全冒出来了。
要是能意识到这一点,在情绪刚冒头的时候就收一收自己的刺儿,那家庭得多和谐啊。
这让我想到我爸妈有时候也会小吵一下,要是他们早知道这个道理,估计我小时候就不用躲在房间里听他们的“战争交响乐”了。
看完这一集,我就觉得自己好像拿到了一个新的情绪放大镜。
以前看自己的情绪就像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现在感觉能更清楚地看到情绪是怎么在我身体里和生活里捣鼓事儿的。
而且啊,这也让我对周围人的情绪变化更加敏感了,就好像突然开了一个“情绪雷达”,能提前感知到别人情绪的小波动,这样我就可以更好地应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或者不愉快啦。
人性管理读后感

人性管理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性管理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完曾仕强教授的《人性管理》,受到的启发很深,现在企业所执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出自西方,与中国国情接壤时总觉得不是那么的贴合、适用。
曾教授所倡导的人性管理就非常接中国地气,把中国文化中的“人情”融入到管理中,有时候会起到更加直接有效的作用。
曾仕强教授人性管理的原则是,不要讲“人力资源管理”;不要存心去管人;不要忽略人的情绪;不要讨论人性的善恶;不要开口闭口就讲法。
对于这些原则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不要讲“人力资源管理”。
是说不要让制度的条条框框将自己框住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中国这个实际运用场景中,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必定会有水土不服的地方,这时人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不要存心去管人。
人都是不喜欢被别人管的,管理是要从管事入手,而不是从管人入手,这样才能做到对事不对人,才能充分尊重每个人,受人尊重其实是每个人内心的追求。
第三,不要忽略人的情绪。
我一直觉得管理就是管理人的情绪,人的情绪好,多难的事他都能完成,人的情绪不好,手头的事都懒得处理。
怎样让他情绪好?给予尊重,让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个人前途有发展,这些才能转换为内部动力。
第四,不要讨论人性的善恶。
有些管理者说下属能力不强,我觉得这时管理者需要考虑是否是自己性格,自己的管理方式出了问题,作为管理者需要充分发现下属的优势和长处,并让这些优势和长处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看谁都有问题,其实就是内心自己对自己的不满意映射到外部的样子,善恶有时就是一念之差,在于引导而不需要定性。
第五,不要开口闭口就讲法。
一个管理者如果对人对事随时随地上纲上线,我估计大家都会对他敬而远之,那还谈什么顺畅的开展工作呢,中国有句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诱之以利、绳之以法”,情、理、利最后才到法,一开始就到法,你没有给他留情面也没有给自己留余地,事情是谈不下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仕强-人性管理听后感看完曾仕强-人性管理之后我的感触良多,有很多我喜欢的话,很多属于并适合我们中国人的话。
其中有如下的几句经典:
1、常听见有些领导抱怨:中国人难管!
———我们的回应则是:谁叫您管中国人?
2、上司管部属,触犯了部属不喜欢被管的人性弱点;而即使部属觉得丧失了尊严,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有所抗拒。
在这个时候,部属表面上顺从,暗地里却在想尽办法,要把上司活活“气死”。
这便是不重视人性管理的恶果。
3、“管理”一共两个字,一个是“管”,一个是“理”。
作为管理者,既不能“不管”,也不能“不理”,要“管事理人”。
上司看得起部属,部属就会更加用心地把工作做好。
这是人性管理的要领。
4、中国人爱面子,最怕被别人看不起。
但是,要有面子,希望别人看得起自己,最好的办法,即在于自觉、自反和自律。
5、中国的管理哲学,即以人为本的人性管理。
曾老师说过:管是管,人性不喜欢被管;理是理,人性喜欢被尊重。
我很赞同,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自主学习,不需要强制的一大堆管制,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关键修行看个人态度!
我认为,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化主义,以人为本,自主教育为最佳。
人性的特点,第一要创造,第二要自主,不接受他人的摆布,人性是不喜欢被管的,从根本上讲,人性对管理有一种先天的排斥。
我们要主张有个性的发展,个性即性格,走特色主义道路。
中国人十分注重德行,认为只有品德优秀的人才有资格管理他人。
有的时候学而时习之,你学了以后,把它变成一种习惯,这样就很愉快
最后我想说,人性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只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
这就是管理的真谛!
曾老师还告诉我们怎样只理不管,做到无为而治——其中我喜欢的有如下这些,它们都很经典到位:
1、推、拖、拉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动机和结果是区别圆滑与圆通的试金石。
2、得人心者昌
3、圆通不等于圆滑
4、把握好“度”很重要
5、内方外圆
下面就我的理解,我来分享下我对内方外圆的理解——
方,就是方针、准则;圆,是随机应变的变通。
方形是“经”,圆形是“权”,就是权变。
中国人有经,有权,有所变,有所不变。
我认为吃亏就是占便宜,因为这句话很在理有的时候。
因为与人为善,于己宽心,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我们想变一变,妄图一切都能变成我们想要的。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务必做到:守本分,守规矩,守时限,守承诺,重改善,重方法待人处事,我们谨记这句话:凡轻诺必寡信。
我们要做信守承诺,一言九鼎的人!
生活中我们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解于无形之中,首先要自我修养,尊重领导,至少要礼让三分。
我很相信曾老师的这句话:中国人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只要有时间就不要早作决定。
决定太快,后面的变数谁来负责?
管理,就是一切在控制之中。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越到高层越没事,如果高层很忙,就表示管理不当。
职位越高的人,看得越远;想的越多,胆子越小,这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
中国式的管理是弹性划分,考虑很多方面,目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潜力,人性管理的基本概念---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合理调整,最重要的是,做人,做事,要有良心。
人类对科技要加以限制,而不是盲目发展,企业一定要有制度,但是很多时候,制度不能解决问题。
曾老师的讲说视频——打破科学管理范畴,成就高绩效管理者!揭开管理的时尚面纱,剖析最实用的管理实务!不只让我们做一名经理,更要让我们成为一名经理!管理没有最佳途径,但有更好的途径,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创造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