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名言名句
关于书法的名言名句80句

关于书法的名言名句80句1. 书法是心灵的舞蹈,琴棋书画,莫过于书法。
2. 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3. 笔走龙蛇,墨洒心声。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源于书法的境界。
5. 一字一句,皆渗透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6.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7. 书法以点化面,以线折墨,以墨显神。
8. 字如其人,书法如其心。
9. 临字如临人,字中有画,寄情于墨。
10. 将字化作篇章,书写人生百态。
11. 用笔挥毫,留下永恒的美。
12. 书法是一座时间的月宫。
13. 江山如画,墨洒风华。
14. 用毛笔书写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15. 笔尖上的阳光,墨香中的思绪。
16. 初学者看工具,精通者看内涵。
17. 天人合一,境界无限。
18. 书法是对文字的艺术修养。
19. 书法是青春岁月的回忆。
20. 用心描绘每一个字形,展现个人独特的风采。
21. 写字如行云流水,自有其独特韵味。
22. 笔墨丹青,皆表现出个人的情感。
23. 用墨点缀生命的轨迹,书写人生的旅程。
24. 握笔如握人生,笔触间展现人的内心。
25. 水墨画意,书写情怀。
26. 书法中有一种坚韧和柔美相结合的力量。
27. 字如蛟龙,一气呵成。
28. 墨香扑鼻,感受书法的乐趣。
29. 用笔舞动,展现内心的自由。
30. 心静则墨香浓郁。
31. 江山如画,借墨抒怀。
32. 用诗一样的文字,书写诗一样的人生。
33. 笔触流畅如山河,意境出尘如仙境。
34. 古人云:“字胜千军,书法胜万马。
”35. 忆往昔,笔下生花。
36. 书法是全身心的投入。
37. 空灵洒脱,淋漓尽致。
38. 用墨香填充空白,让文字留下永恒。
39. 用笔化作心语,满纸芳华。
40. 好的字体,是心灵深处的呼唤。
41. 一笔一划,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42. 书法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传承。
43. 书法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44. 书写文字时,心情飘动。
45. 用笔书写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46. 字如人生,用心体会。
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精选60句大全

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精选60句大全古代史官修史,对材料处理、史事评论、人物褒贬,各有原则、体例,谓之“书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11、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2、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酒潇潇雨。
——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3、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于谦《岳忠武王祠》4、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何承天《战城南》5、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赵鼎《寒食》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屈原《国殇》8、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劝学诗》10、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11、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王建《寄旧山僧》12、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13、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1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出塞》15、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16、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17、关山万里作雄行。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18、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1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20、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21、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刘长卿《别严士元》22、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送人赴安西》适合书法的名言警句2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书法名言100句

书法名言100句1、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2、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1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1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6、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17、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0、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2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3、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能量其力。
24、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25、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26、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
2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0、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
3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3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5、拳要打,字要练。
36、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9、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4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4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有关书法的名人名言80句

有关书法的名人名言80句1. 书法是心灵的倾诉,是灵魂的书写。
2. 书法是一种文化的追求,是一种艺术的表达。
3. 笔墨纸砚,乃中国文化的瑰宝所在。
4. 书法使人心平气和,沉静思考。
5. 书法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6. 书法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7. 一笔千金,一字千秋。
8. 笔走龙蛇,墨陈丹青。
9. 水滴石穿,笔磨丹青。
10. 一字风流,万古传世。
11. 书法是一种一气呵成的艺术。
12. 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
13. 文字的韵律秀美,如同音乐般婉转动人。
14. 书法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让人内外兼修。
15. 书法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传承。
16. 以笔墨书写,以心灵传递。
17. 笔墨留香,永流传世。
18. 求名不如求力,力求笔墨精妙。
19. 书法是一种自由与约束的结合体。
20. 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书法亦如此。
21. 书法教人谦虚,使人更加懂得尊重他人。
22. 书法是一段心路的感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23. 崇尚真、善、美的书法作品。
24. 书法是心灵的一片净土。
25. 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有美感,还要有思想的深度。
26. 书写每一个字,都要尽心尽力。
27. 用笔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8. 书法是一种凝练与张扬并存的艺术形式。
29. 用心书写,字字饱含情感。
30.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它跨越了时空的界限。
31. 古人云:“楷书为正骨,隶书为肌肉,行书为皮肤,草书为毛发。
”32. 一笔一划,记录着时光的流转。
33. 意象书法,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形象的艺术。
34. 书法是一种平静中的力量。
35. 书法是一种直观的艺术语言,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36. 在无声的世界里,书法是一曲动人的乐章。
37. 用笔墨书写,用心灵表达。
38. 拙士如斗笠,文人如浮云。
——黄庭坚39.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40. 笔者根书墨,屏者图幽魂。
——王羲之41.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平心静气书法名言名句

平心静气书法名言名句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3.情之所系,心之所向。
4.山高水长,书法情长。
5.书法之美,由内而显。
6.苦心孤诣,方显书道之精髓。
7.笔精墨妙,神韵流传。
8.揮毫泼墨,意境纷呈。
9.字如其人,墨如其心。
10.文以载道,法以传心。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2.神笔驰骋纸上,墨香扑鼻心中。
13.书不外乎四方,字不离人心。
14.持笔如持剑,行字似行云。
15.一字千金,一笔万象。
16.水到渠成,笔到纸流。
17.文房四宝,书法永流传。
18.纸上得来终觉浅,字里行间竟是深。
19.字字洋溢情意,句句流露心声。
20.力求墨香浸入骨,笔迹流动流入心。
21.笔走龙蛇,书展风华。
22.静心书法,艺术风范。
书法常写的名言名句_经典名言

书法常写的名言名句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
你知道有哪些是书法常写的吗?下面小编给你带来的是书法常写的名言名句的内容,希望你喜欢!书法常写的名言名句(经典版)1) 执笔之法,实指虚拳。
运笔之法,意在笔先。
清.冯武《书法正传》2) 古之所谓实指虚掌者,谓五指皆贴管为实,其小指贴名指,空中用力,令到指端,非紧握之说也。
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
清.包世臣《安吴论书》3) 大凡学书指欲实,掌欲虚,管欲直,心欲圆。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4) 卢公忽相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笔之力,不在于力;用于力,笔死矣。
虚掌实指,指不入掌,东西上下,何所阂焉?常人云:永字八法,乃点画尔,拘于一字,何异守株!唐.林蕴《拨镫序》5)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献酎之丽。
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6) 书重用笔,用之存乎其人。
故善书者用笔,不善书者为笔所用。
7) 笔心,帅也,副毫,卒徒也。
清.刘熙载《艺概》8) 昔人传笔诀云:“双钩悬腕,让左侧右,虚掌实指,意前笔后。
”论书势:“如屋漏痕,如壁坼,如锥画沙,如印印泥,如折钗股。
”明.丰坊《书诀》9) 张长史折叉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风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法: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
黄庭坚《论书》10) 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一外法在肘腕。
掌指法之常也,肘腕法之变也。
元.郑铄《衍极并注》11) 大字运上腕,小子运下腕,不使肉衬于纸,则运笔如飞。
明.丰坊《书诀》12) 执笔低则沉着,执笔高则飘逸。
清.梁献《执笔论》13)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两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
下笔点画波奈屈曲,皆需一身之力送之。
东晋.卫铄《笔阵图》14) 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
唐.卢携《临池诀》15)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
书法家的名言名句

书法家的名言名句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
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
”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
5、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6、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
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7、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真至理名言也。
作书亦当知此意。
8、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书亦如之。
9、“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
”作书须有此气象。
而其细心运意,则又如穿针者束线纳孔,毫厘有差,便不中窍。
10、明窗净几,笔墨精良,于时抽纸挥毫,以绘我胸中之所有,其书那得不佳!若人声喧杂,纸墨恶劣,虽技如二王,亦无济矣。
11、一部《金刚经》,专为众生说法,而又教人离相。
学古人书,是听佛说法也。
识得秦汉晋唐书法之妙,而会以自己性灵,是处处离相,得成佛道之因由也。
12、每日焚香静坐,收拾得此心,洁洁净净,读书有暇,兴来弄笔,以自写其性情,斯能超乎象外,得其寰中矣。
惜余未之能也。
13、作字须敬,非仅欲字好,即此是学。
味明道此语,谓作字能主一无适,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4、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15、心粗气浮,百事无成。
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6、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7、离形得似,书家上乘。
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8、黄山谷曰:“诗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余谓书亦不可凿空强作,神与古会,便自工耳。
19、握笔之法,虚掌实指。
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20、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
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21、逆笔起,最得势。
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22、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23、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
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关于书法的名言名句

关于书法的名言名句以下是关于书法的名言名句: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刘熙载《艺概》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刘熙载《艺概》写字无他道,须先有成人的样子,然后有成人的气质。
——孙过庭《书谱》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米芾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项穆《书法雅言》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书肇于自然。
——蔡邕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艺概》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松年《颐园论画》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精神乃有。
——苏轼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
——米芾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松年《颐园论画》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
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朱文公《游祥亭题请之上》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军君子小之道,不可掩也。
——苏轼《题鲁公书草》书无工拙之别,但识浅学疏尔!——苏轼书当造乎自然。
——苏轼书必有神、气、骨、肉、血。
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苏轼短幅出于促迫或偶然与长幅佳作殊难并论。
——王原祁学书者始由不工求工,继由工求不工。
不工者,工之极也。
——赵孟頫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
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
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
——赵孟頫书虽末技,然赵子昂却视书法为生命——真乃至理名言!——王铎夫书者有道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名言名句
[ 标签: 栏目] ,书法名言名句
1、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2、时时只见龙蛇走。
——唐代诗人李白
3、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
——张沅《石涛画语录》
4、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
——松年《颐园论画》
5、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松年《颐园画论》
6、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
——范温
7、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
张彦远《法书要录》
8、婉若银钩,源若惊鸾。
——索靖
9、婉若银钩,漂若惊鸾。
——西晋书法家索靖
10、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笔阵图》
11、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
一一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12、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
——张彦远
13、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14、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李嗣真
15、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柳公权
16、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7、》
18、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王妤
19、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着者,代不乏人。
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朱和羹《临池心解》
20、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21、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张怀声
22、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
23、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
世智之所能测。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
24、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25、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
——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26、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
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刘熙载《艺概》
27、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
不然,书虽幸免薄浊,亦但为他人写照而已。
——刘熙载《艺概》
28、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南朝梁皇帝萧衍
2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
一一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30、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平齐,便不是书法,但得其点画耳。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题卫夫人》
31、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
心神不正,
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虞世南《笔髓论》
32、体象卓然,殊今异古。
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仓颉之嗣。
小篆之祖。
以
名称书,遗迹石鼓。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
33、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北宋书法家,画家米芾
34、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
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
——陈绎曾《翰林要诀》
3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36、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室神授笔势》
37、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艺概》
38、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39、夫书者,英杰之馀事,文章之急务也。
虽其为道,贤不肖皆可学,然贤 能之常多, 不肖者能之常少也, 岂以不肖者能之而贤者遽弃之不事哉! 长《续书断》
40、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一一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4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一一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 之传》
42、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
项穆《书法雅言》
43、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西汉学者扬雄
44、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君子小 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
45、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
——项穆《书法雅言》
46、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刘熙栽《艺概》
47、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虽至贵不能抑其高,虽妙算不 能量其力。
——张怀谨
48、老夫之书, 本无法也。
——北宋诗人、 词人、书法家黄庭坚 《山谷文集》
49、览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折疑论之中,理俗儒之诤。
——赵壹《非草 书》
50、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 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 岂常情之所能言,
51 、心正则笔正。
——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52、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
锋自磨砺出,玉 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
——李铎
53、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
——刘熙载《艺概》
5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孙过庭《书谱》
55、时时只见龙蛇走。
——李白
57、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 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朱 朱文 世智之所能测。
张怀谨
56、笔下龙蛇似有神。
张怀谨
和羹《临池心解》
58、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一一南朝•梁书画家袁昂《古今书评》
59、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六体书论》
60、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
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书法三味》
61、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张怀谨
62、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
——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63、挥毫落笔如云烟。
——杜甫
64、无声之音,无形之相。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5、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6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项穆《书法雅言》
67、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
反正。
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
68、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
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
——刘熙载《艺概》
69、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
不可欺也。
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苏轼《书论》
70、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
——米芾
71、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孙过庭
72、手与神运,艺从心得。
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
自得,以终其身。
——朱文长《续书断》
73、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
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唐代诗人韩偓《草书屏风》
74、笔秃千管,墨磨万锭。
——苏轼
75、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一一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76、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77、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项穆《书法雅言》
7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南朝梁皇帝萧衍
79、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80、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81、书肇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