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过程与相互关系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过程与相互关系展开全文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包括蔗糖(红糖、白糖、砂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糊精和糖原等。
在这些糖中,除了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外,其余的糖都要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
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
人体中的糖大部分由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道的水解作用,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后进入人体,在细胞内经细胞呼吸产生大量能量,为各种生命活动所用;脂肪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人体的膳食脂肪来源主要是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
动物性脂肪富含饱和脂肪酸(40%~60%),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30%~50%。
植物性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0%~90%),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仅为10%~20%。
人体内脂肪代谢的过程可概括如下图:蛋白质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种类最多的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食物中的动植物蛋白被水解成氨基酸后,经消化道的吸收进入细胞,再合成各类蛋白质。
在人体细胞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同一种物质也往往有几条代谢途径,例如,糖、脂质和氨基酸在细胞内部都有各自不同的代谢特点,合成代谢及分解代谢往往在一个细胞内同时进行。
各条代谢途径之间,可以通过一些枢纽性中间代谢物发生联系,或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从而确保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通常上来讲,营养物质的转化代谢可以分为蛋白质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糖类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糖类与蛋白质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
下面就对这三大营养物质转化代谢关系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蛋白质与脂肪之间的转化代谢关系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蛋白质不会转化为脂肪,但在机体能量供应不足或病理情况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有些中间产物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再转化成合成脂肪的原料,继而合成脂肪。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皮下、肠系膜等处储存
脂肪 分解 甘油、脂肪酸
氧化分解 CO2+H2O+Q
转变 糖元等
三、蛋白质代谢
1、来源:主要是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
2、利用:蛋白质 消化分解 氨基酸 吸收 血液
合成 各种组织蛋白质、酶、激素等
氨基转换 新的氨基酸
氨基酸
含氮部分:氨基 转变 尿素
脱氨基酸
氧化分解 CO2+H2O+Q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2、利用:淀粉 消化分解 葡萄糖 吸收 血液(血糖)
葡萄糖
氧化分解 CO2+H2O+Q 合成 肝糖元
合成 肌糖元
转变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二、脂质代谢
1、来源:主要是脂肪,另有少量磷脂、胆固醇 等。
2、利用:脂肪 消化分解 甘油、脂肪酸 吸收 血液
4、营养不良:蛋白质摄部分
合成糖类、脂肪
四、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糖类
①
④
②③
⑤
脂质
氨基酸(非必需)
①少量转化
②糖类较多时转化
③中间产物氨基转换 ④脱氨基合成
⑤脱氨基合成
五、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1、低血糖:饥饿或肝功能减退时,造成血糖浓 度过低。
2、肥胖:耗能过少或遗传、内分泌失调等引起 脂肪过多积存。
3、肝硬化:肝功能减退或磷脂合成过少时,脂 肪在肝脏积累引起脂肪肝,使肝细胞坏死、结 缔组织增生而造成肝硬化。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本周讲述的是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相互关系,以及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糖类代谢中,讲述食物中的糖类经过消化被吸收到体内后,所发生的三种变化。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是脂肪,还有少量的磷脂和胆固醇,讲述了脂类的利用和脂肪肝的形成。
蛋白质的利用极为广泛,讲述了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及氨基酸的两种重要代谢的代谢过程,并总结了三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要掌握人体健康与代谢途径、转化的关系。
学习重点: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2. 熟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3. 三大物质代谢的意义4. 糖代谢的基本过程学习难点:1.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2.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3.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意义学习过程: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固定能量,合成有机物,所以被称之为“自养”。
人和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存于绿色植物才能保证自身的能量供应和物质供应。
(一)营养物质的种类:七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纤维素(其中,纤维素属于糖类,但不被人和多数动物消化。
纤维素对于人体而言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对预防结肠癌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六大生命必需要素外,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元素)。
(二)糖类的代谢:1. 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
2. 糖的消化吸收:主要发生三种变化:第一. 一部分随血液运往全身各处,被氧化分解利用。
第二. 一部分被合成糖元物质储存起来。
第二. 除以上变化外,多余葡萄糖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葡萄糖在体内的变化:(三)脂类代谢:1. 食物中的脂类:主要脂肪(甘油三脂)少量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胆固醇2. 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吸收形式:甘油、脂肪酸。
运输:大部分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脂,再被分泌出来进入中央乳糜管,经淋巴循环,进入静脉,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中。
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概况

2、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低于 低血糖
血糖 (80-120 高于
糖尿
60mg/dL
mg/dL) 160mg/dL
血糖浓度
临床表现
缓解措施
低血糖 50~60 早期 mg/dL
头昏、心慌、出 吃一些含糖较
冷汗、面色苍白、 多的食物、或
四肢无力
喝浓糖水
低血糖 晚期 <45mg/dL
惊厥、昏迷
静脉输入葡 萄糖溶液
B 胞。蛋白质代谢过程中,氨基酸可以通过
氨基转换作用转化为尿素,并排出体外。 C
选项( C )是错误的,应更正为 脱氨基作用
二、糖类的代谢:
1、过程
一、糖类的代谢:
1、过程
食物中的糖 类(淀粉) 消化吸收
氧化 分解
CO2+H2O+能量
肝糖元 分解 葡萄糖
转化
非糖物质
合成 肝糖元
肌糖元 转变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COOH
非必需氨基酸: 丙氨酸、甘氨酸
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
(8种)
甲硫氨酸、缬氨酸
(4)、从图中可知,体内氨基酸的来源有 和 自身组织蛋白分解
(5)、B和C代表的物质是 糖类 和
食物中吸收 脂肪 。
、氨基转换形成 的的氨基酸
转氨基机理:
谷氨酸 COOH
(CH2) +
NH2 CH COOH
丙酮酸
CH3 酶
C=O COOH
酮戊二酸 COOH
(CH2) +
O= C-COOH
丙氨酸
CH3 NH2-CH
食物中 的蛋白
质
新的氨基酸 含氮部分 4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异同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异同
河北刘刚
动物每天都需要摄取大量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类物质。
这三大类物质在动物体内完成一系列的代谢,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过程中,既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又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
一. 相同点
1. 最主要的来源相同
这三类物质的来源,一般都有吸收、转化、分解等途径。
其中最主要的途径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虽然其他途径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是所占的比例一般不大。
2. 都能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虽然,糖类是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承担着最主要的供能任务,但是其他两类物质也可以彻底氧化分解,并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分解过程中也释放出大量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
二. 不同点
1. 能否大量储存
糖类和脂肪都可以在动物体内大量储存,如肝脏中的肝糖元,肌肉中的肌糖元,腹腔中的脂肪等。
但是,蛋白质类物质却不可以大量储存。
所以,动物每天都需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
2. 代谢终产物不同
糖类和脂质的代谢终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了水和二氧化碳外,还有尿素,即脱氨基作用形成的含氮部分最终在肝脏中形成尿素。
3. 在供能方面的地位不同
这三类物质都可以彻底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是在动物体内的供能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能量供应最主要的途径。
脂质是一种储备能源物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长时间饥饿的情况下。
蛋白质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只在糖类和脂肪严重供能不足时,才由蛋白质分解提供能量。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顺序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代谢顺序
人体三大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其代谢顺序如下:
1. 碳水化合物代谢: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
通过消化和吸收后,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葡萄糖被运输到身体各个器官并被利用为能量,其中部分被存储在肝脏和肌肉中,形成所谓的糖原。
2.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必需的物质。
蛋白质在消化系统中被分解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并进一步被利用于新蛋白质的合成或能量供应。
3. 脂肪代谢:脂肪主要存在于特定的脂肪组织中,并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血液循环后被运输到肝脏代谢。
在体内,脂肪酸被利用为能量源并储存在脂肪中,同时也被用于合成新脂肪或其他有机物质。
三大营养物质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与三羧酸循环的关系
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氨基酸)与三羧酸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氧化,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糖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
化,而脂肪酸则通过β-氧化产生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
氨基酸脱氨后,其碳骨架也能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氧化。
此外,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还可以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基后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其次,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为H2O和CO2的途径。
每经历一次三羧酸循环,会有2次脱羧反应生成2分子CO2,以及4次脱氢反应,脱下的氢进入呼吸链氧化为H2O,由此完成物质的彻底氧化分解。
因此,三羧酸循环在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是糖、脂肪与蛋白质三种物质在体内互相进行有氧代谢、提供机体功能和产生能量的共同通路,也是某些氨基酸代谢联系与互变的桥梁,还可以在其中产生某些必须氨基酸。
同时,它也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
总的来说,三大营养物质与三羧酸循环之间的关系密切,三羧酸循环是它们代谢转化的枢纽和最终代谢通路。
高三生物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考点内容全解(一)本讲考什么1.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要从来源和去路上进行分析。
蛋白质代谢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因为它对人体的影响更大,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并且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贮存,每天都在不断更新。
2.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其联系的桥梁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
3.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其代谢过程是否顺畅在某种程度体现了人体机能是否完善。
(二)考点例析[例1] 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是A.增加了氨基酸的数量 B.不增加氨基酸的数量C.必需氨基酸 D.非必需氨基酸[解析] 氨基转换作用是将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其他化合物,使此化合物变成氨基酸,而被转移掉氨基的那个氨基酸就不再是氨基酸了。
也就是说,氨基转换作用是以失去一个氨基酸为代价去形成一个新的氨基酸,因此在总量上,细胞内的氨基酸并没有增加。
既然这个氨基酸可以在细胞内通过转化而形成,不是只能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因而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 D[例2] 右图表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中X和Y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_________ ,当它数量不足时。
则动用_______和___________.(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_________________ 。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_______________作用。
人体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将三大类有机物代谢综合考查,题目中出现了一系列数字,符号,这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一定要学扎实,牢固.这样才能进行分析、综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导引】一、三大类物质的代谢1.糖类代谢2.脂类代谢3.蛋白质代谢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是可以转化的思考:家畜饲养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育肥,说明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思考: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大量转化为脂类,说明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3.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着。
思考:三大类营养物质在人和动物体需要能量时,氧化分解供能的顺序是糖类、脂类、蛋白质。
三、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1.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2.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3.蛋白质代谢与人体健康【思考导学】1.猪的育肥阶段,增加富糖类的饲料,可在短时间内催肥长膘,为什么?答案:在猪体内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
2.空腹喝牛奶,为什么营养价值会降低?答案:空腹喝牛奶时,因人体急需能量,氨基酸会通过脱氨基作用被氧化分解放能。
3.用蛋白质饲养患人工糖尿病的狗,经检测随尿排出的葡萄糖会大大增加,为什么?答案:蛋白质能够转变成葡萄糖。
4.偏食的人为什么会导致营养不良?答案:因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只能从食物中获得,偏食会导致人体内氨基酸的种类不齐全,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故会导致营养不良。
【学法指导】1.掌握糖元的有关问题糖元是由许许多多葡萄糖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它微溶于水,能通过氧化分解或酵解而迅速释放能量。
糖元除由葡萄糖合成以外,其他单糖如果糖、半乳糖等也能合成。
由单糖合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合成。
糖元的合成主要在肝脏和肌肉中进行。
糖元还可以由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某些氨基酸转变而成。
由非糖物质转变成糖元的过程,就叫糖元的异生作用。
糖元的异生作用发生在肝脏中。
上述两个过程可以图解如下:糖元是一种可以迅速利用的贮能形式(脂肪虽然贮能最多,但不像糖元那样能被迅速利用)。
因此,糖元的合成和异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当大量的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葡萄糖被陆续吸收入血液以后,血糖含量会显著地增加。
这时,肝脏可以把一部分葡萄糖转变成糖元,暂时贮存起来,使血糖浓度仍然维持在100 mg/dL的水平;当血糖浓度由于消耗而逐渐降低时,肝脏中的糖元又可以转变成葡萄糖,陆续释放到血液中,使血糖浓度还维持在 100 mg/dL的水平。
可见,糖元的合成,不但有利于贮存能量,而且还可以调节血糖浓度。
在某些生理状况下,如剧烈运动时,肌肉的肌糖元经酵解生成了大量乳酸。
乳酸由血液运输到肝脏,可以合成肝糖元。
可见,糖元的异生作用,对回收乳酸分子中的能量,更新肝糖元,防止乳酸中毒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2.掌握糖类代谢与脂类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北京鸭在肥育阶段是用含糖类很多的谷类食物饲养的,经过一段时间鸭就变肥了。
其他家畜、家禽的肥育,情况也类似。
这说明糖类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变成脂肪。
一些实验也证明,糖类可以在生物体内转变成脂肪。
例如,把植物光合作用生成的用放射性14C标记的葡萄糖引入大白鼠体内,就可以发现从组织里分离出来的软脂酸中有14C的存在。
又如,把酵母菌放在含糖培养基中培养,它的细胞内就能够生成各种脂类,个别种类的酵母菌合成的脂肪可以高达酵母菌干重的40%。
脂肪的组成成分是甘油和脂肪酸。
糖类可以转变成α—磷酸甘油,也可以转变成脂肪酸,所以糖类能够变成脂肪。
糖类变成α—磷酸甘油的化学步骤是:葡萄糖可以经过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再经过氧化脱羧反应转变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再经过脂肪酸合成途径可以转变成脂肪酸。
脂肪酸和α—磷酸甘油再经过脂肪合成途径生成脂肪。
此外,乙酰辅酶A还可以合成胆固醇。
脂肪能够转变成糖类吗?某些动物(例如刺猬)在冬眠的时候,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已经有实验证明,脂肪分子中的甘油可以经过糖元异生作用变成糖元;由脂肪分子中的脂肪酸分解而生成的乙酰辅酶A,也可以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成草酰乙酸,然后有少量的转变为糖类。
此外,油料植物种子在萌发的时候,利用所贮存的大量脂肪,可以转变成糖类。
3.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4.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三者的来源主要是从食物中获得,都须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体内。
(2)三者的代谢都包括两方面: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且同时进行,相互联系。
(3)代谢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
(4)都能作为能源物质彻底氧化分解,代谢终产物都有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
不同点:(1)糖类、脂肪可在体内贮存;蛋白质不能在体内贮存。
(2)除CO2、H2O以外,蛋白质还有特有代谢终产物尿素。
【例题解析】[例1]下列哪组腺体分泌消化酶的种类最多A.胃腺和肠腺B.胃腺和胰腺C.胰腺和肠腺D.肠腺和唾液腺解析:本题考查消化腺、消化液和消化酶的基础知识。
人体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但其成分大不相同。
消化液中所含消化酶的种类多少也不一样。
胰腺和肠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种类最多。
胰液和肠液中都含有淀粉酶、麦芽糖酶和脂肪酶,前者还有蛋白酶,后者还有肽酶。
答案:C错因:如果对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消化酶记忆不清,就会造成误选A、B或D,甚至对这类分析题无法正确分析。
[例2]下列对血糖浓度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A.胰岛、肝脏、肾小管B.胰岛、肝脏、肠腺C.胰岛、胆囊、肾小管D.胰岛、胆囊、肠腺解析: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的作用,正常人进食后,由于消化和吸收,血糖浓度在0.5小时左右达到最高峰。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部分血糖在流经肝脏和骨胳肌时,分别形成了肝糖元和肌糖元,作为能量的暂时储存。
当由于消耗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从而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肾小管则将原尿中的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
答案:A错因:此题只要掌握了胰岛、肝脏、肾小管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由此看来,对一些生物基础知识不但要知道,还要理解和应用。
[例3]氨是对人体有毒的物质,一般在血液中不超过0.001 mg。
经动物实验发现,若把狗的肝脏切除,可见到血中氨及氨基酸含量增加,尿中尿素含量减少;若切除其肾脏,则血中尿素增加;若肾脏和肝脏同时切除,则血中尿素含量可以维持恒定。
上述实验说明:(1)尿中含有的尿素是细胞中的氨基酸通过______作用,由______转化而来。
(2)实验表明,狗体内______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解析:氨是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它在血液中的含量通常是一个恒定的数值范围,而要使它恒定,就会有一个器官起到解毒的作用。
我们由切除肝脏会引起血中氨及氨基酸含量增加判断,肝脏是一个解毒、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切除肾脏,因排不出尿素而肝脏还在合成尿素,导致血中尿素增加。
答案:(1)脱氨酸脱下的氨基 (2)肝脏错因:本题的易错点在对于合成尿素器官的判断上。
[例4]蛋白质代谢是以氨基酸形式进行的,血液中氨基酸通过一定的来源和去路维持动态平衡,请根据下图的氨基酸代谢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血液氨基酸的来源中,①是指______;②主要是指机体内______的水解;能转变为部分氨基酸的物质③来自于______,该类物质通过______转变为氨基酸。
(2)在氨基酸的去路中,④是指______,NH3随着血液入肝后转变成⑤___________;酮酸氧化分解的终产物⑥为________;以酮酸为原料合成的非蛋性物质⑦包括_________。
(3)在氨基酸的去路中,⑧是指_______;该反应过程区别于④的特点是_______;以血液氨基酸合成的物质⑨包括_______。
解析:此题将蛋白质代谢过程用图解表示出来,要求弄清动物体内氨基酸的来源途径和去向,以及转氨基和脱氨基的区别。
(1)血液中的氨基酸来源途径是:食物中蛋白质在消化道消化后吸收来的、组织蛋白水解产生的、其他物质转变而来,其他物质主要指酮酸,酮酸主要来源于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如丙酮酸。
酮酸经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2)氨基酸的去路是:脱氨基作用产生酮酸和氨基,氨基运输到肝脏转变为尿素排出体外,酮酸可以氧化分解产生CO2+H2O+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脂肪;(3)氨基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酮酸和新的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与转氨基作用的主要区别是:脱氨基时有氨基和酮酸产生,转氨基作用无氨基生成,而产生新的氨基酸;氨基酸还可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以及酶和某些激素等。
答案:(1)肠道吸收组织蛋白糖类代谢中间产物(如丙酮酸) 氨基转换 (2)脱氨基作用尿素 CO2+H2O 糖类和脂肪 (3)氨基转换作用(转氨基作用) 无NH3生成,但有酮酸生成各种组织蛋白、酶和某些激素错因:在此题的解答中,首先了解血液中氨基酸的来源和去向;正确区别脱氨基和转氨基的作用;另外要了解氨基酸脱氨基后产生酮酸和氨基,还有氨基酸可能合成的物质除了组织蛋白质以外,还有酶和某些激素。
常见错误是不知道⑧表示什么,⑨代表的物质表达不全面。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动物代谢不同于植物代谢主要表现在哪一方面A.呼吸作用过程B.同化作用C.异化作用D.蛋白质的合成方式解析:人和动物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直接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制造成自身的有机物,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来获取现成的有机物,这是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在物质代谢方面的本质区别。
答案:B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都出现的变化是①分解后能释放能量②可在体内储存③其中一种有机物完全可以由另两种物质转变来④能成为某些细胞的成分⑤氧化分解后能生成水、二氧化碳和尿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⑤解析: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中都储藏有大量能量,都可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都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但蛋白质在动物体内不能长期储存,也不能由糖类完全转化来,脂肪在动物体内转化为蛋白质十分困难;糖类、脂类的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而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H2O和CO2外,还有尿素。
答案:C3.当糖代谢发生障碍,供能不足时,下列物质将首先分解供能的是A.脂肪B.蛋白质C.胆固醇D.维生素解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在正常情况下,人和动物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氧化分解供给的,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分解供给能量,保证机体的能量需要,其供能顺序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A4.当用14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动物后,可在哪种物质中发现14CA.胆固醇B.脂肪C.尿素D.维生素解析:糖类在动物体内可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
答案:B5.许多人增胖容易减肥难,其原因是A.脂肪容易在皮下储存B.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C.脂肪不能氧化分解成CO2和水,释放能量D.糖类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答案:D6.由肝糖元转变成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的过程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②→①→③解析:肝糖元是暂时的储能物质,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肝糖元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且陆续释放到血液中,随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而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用于合成ATP,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式,A 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