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英国设计
二战后的建筑概况

二战后的建筑概况外国现代建筑历史---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四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第一节战后的建筑概况战后各国的发展不平衡一西欧――战后恢复,许多国家出现了应急的重建与城市长远规划的矛盾。
英国和荷兰干的不错。
英国:卫星城镇规划建筑设计上:史密斯夫妇A.and P.Simthson 和斯特林Jamess tiling 为代表新粗鲁主义New Brutalism现代建筑派在战后的一个企图在建筑形式上创新的支派。
60年代以库克Peter Cook为代表的――阿基格拉姆派Archigram 所提出的未来城市的设想,对当时的青年建筑师与建筑学生影响很大。
虽然阿基格拉姆学派提出的插入式城市plug in cith没有实现,但却一度在青年人中掀起一股了钢筋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来综合解决多种途径与可变要求的建筑设计倾向,并预告了在建筑中采用与表现尖端技术的高技派High-Tech 的来临。
20C60年代下半期,面对尖锐的城市交通问题,英国开始研究旧城中心的改建。
1..建筑架空的陆地层New Land――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South Bank Art Center,1967年和其东侧的国家剧院.20C70年代,掀起后现代形式主义思潮――私人住宅或面向中下层的公众住宅。
高技派不是英国特有,但其贡献最大:福斯特Norman Foster 罗杰斯Richard Rogers 格里姆肖Nicholas Grimshaw 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阿普鲁Ove Arup和他的联合事务所Arup Associates是世界是最知名的擅长解决工程技术难题的事务所。
法国1949---1969年,建筑活动活跃。
城市规划:勒阿弗尔是法国沿英吉利海峡的主要城市。
佩雷规划与重建――采用了房屋预制构件的6.24米作为模数。
法国的工业建筑体系,使其迅速解决了住房尖锐的问题。
并因其组合上的灵活多变,形式多样而受到世界的关注。
“铜头蛇”计划

“铜头蛇”计划在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风暴般席卷全球之后,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战役一时间又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可是由英国情报部门在诺曼底登陆作战前夕发起的另一场秘密情报战――“铜头蛇”行动却并不广为人知。
这场情报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诺曼底战役的成败。
1944年春,英美盟军正在准备规模庞大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为了隐蔽战役发起的确切时间和地点,英国情报部门可谓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并导演了“铜头蛇”计划这样一起军事骗局。
所谓“铜头蛇”计划,就是要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之前,由盟军找一个长相酷似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的人,以冒充他进行一系列掩人耳目的活动,并以确凿有据的宣传向德军表明,英国登陆作战的最高指挥官蒙哥马利元帅已经离开英国,到了非洲的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从而使德国人相信:盟军的登陆地点很可能是法国南部的加莱,而不是北部的诺曼底,蒙哥马利去那里的目的就是英军针对法国南部的军事行动;并且,既然蒙哥马利不在英国,盟军就不可能在6月的第一周横渡英吉利海峡,发起诺曼底登陆,甚至在法国南部展开登陆作战的时间也要推迟;即使盟军在实施诺曼底登陆前舰队的开航也并不是真的发起进攻,而是一次海上演习。
这样,就可以造成德军的判断失误,且在登陆作战发起后,仍将德军驻守在卢瓦河以南的4个精锐装甲师牵制在原地。
为此,英国情报部门必须事先精心物色一个蒙哥马利元帅的替身。
但由于这是一个极为机密的计划,自然不能大张旗鼓地挑选这一角色,致使该计划拖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未能付诸实施。
这让具体负责此项行动的英国特种战委员会副主席杰维斯・里德暗自着急。
但幸运的是,这个难题非常意外地得到了解决。
一天,杰维斯・里德正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看报。
突然,报上的一幅人物照片跃入眼帘,他双目一亮:“天啊,这个人简直就是蒙哥马利!”可照片上的文字说明是:“你错了,先生,他的名字叫梅瑞克・詹姆斯。
”原来,这个酷似蒙哥马利的人名叫海瑞克・詹姆斯,是英国皇家陆军的一名中尉。
1851年至2012年英国设计史探析

1851年至2012年英国设计史探析作者:邓子戈来源:《大观》2018年第11期摘要:文章通过对英国历史和文化的探讨,以及对从1851年英国“水晶宫”万国博览会到2012年英国国立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展览之间设计运动的梳理,进一步认识了英国设计的发展脉络,并力图从英国设计历史发展的特点思考当今设计总趋势。
关键词: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装饰运动;波普;高科技风格1851年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水晶宫”举行了万国工业博览会,这被设计史学家们认为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开端,这个运动也被许多人称为现代设计的开端。
率先实现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有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英国国力迅速衰弱,往昔在设计领域的领军地位退居二线,在德国、俄国、荷兰轰轰烈烈投身现代主义时,英国仍在为设计定义喋喋不休地争论,停留于理论探索。
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设计才借着以反正统文化为中心的波普设计运动堪堪赶上世界设计的快车。
时至今日,随着一系列设计盛事的开展,英国再次成为了世界设计瞩目的中心。
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里,英国设计经历了许多起伏,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得英国从世界设计神坛跌落的失落中重新奋起?这其中有哪些因素塑造了英国的设计精神?过去的种种又为现今英国设计留下了什么?从设计史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对今日中国设计脱离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英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岛国地理环境、复杂的民族构成以及悠久的发展历史使得英国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
一方面,虽地处岛国却曾经征服过世界四分之一的领土,国家历史悠久,英国体现出一种保守且注重传统的特征,对周边大陆文化若即若离,对自身充满着优越感;另一方面,经历入侵,后经历工业革命以及宗教改革同时四处征战,英国又体现出激进且主动求变的特征。
在这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英国设计的发展有着十分独特的历程,现代主义在英国发展缓慢的原因隐隐从中可以看出一二。
09英国战后工业设计

09英国战后工业设计----9068754b-6ea0-11ec-98e3-7cb59b590d7d09.战后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二战后英国工业设计的恢复和发展得益于英国政府的重视、指导和支持,以及英国设计机构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英国政府的指导下,英国政府创造了良好的工业发展模式,也受到了英国政府的尊重。
后来,它还创造了世界上最好的工业设计专业模式。
△1930年英国成立的民间机构――工业美术协会(sia)在战后分成两部分即商业美术与工业设计,这是英国非官方的最权威的工业设计师组织。
这个协会通过组织专业会议、举办设计展览、编写讲义、出版双月刊《设计消息》等活动,在促进工业设计规范化,制定设计专业法规制度,保障设计师专业地位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后来为了适应工业设计的发展,成立了三个重要的分支机构:①工业设计师联盟②产品设计师组织③顾问设计师组织以便更好地探索和指导工业设计的正确发展。
到1955年,该协会已有1000名成员。
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机构使英国设计师在战后得到了很好的组织,达到了交流信息、共同推广的目的,促进了战后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1941年英国政府为应付战争期间原材料短缺、日用品急需的状况,提出了一套“标准紧急时期家具”的设计要求与规范,以指导设计战时价廉、实用、省料的家具。
这一政府干预设计的行为,引发了设计师对设计中材料应用和经济法则的关注,促进了设计上的高度标准化,推行了设计中的理性方法和程序,从而使英国战后工业设计能沿着一个较为正确的方向发展。
△1944年成立的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简称coid)和它下设的设计中心(designcenter)是目前世界上由政府主办的最大型、最有影响、最有实际作用的工业设计机构,主要为英国:工业企业① 提供设计咨询和设计信息② 组织设计展览③ 开展设计讨论活动④对政府和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工业设计的知识工业设计委员会有两个部门和一个中心,即工业部、信息部和设计中心。
浅析二战后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浅析二战后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英国,并为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诞生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19世纪中叶,在工业革命、机械化大生产、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影响下,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倡导并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启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先河。
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启了英国设计的发展新局面,对现代主义设计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自工艺美术运动以后,英国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上渐渐落后于俄、法、德、荷等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在这些国家广泛传播并发展的同时,英国却逐渐陷入理论争执的无尽漩涡中。
英国的设计发展滞缓,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都没能得到良好发展,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
二战初期英国受到法西斯的侵略,被动挨打的局面让这个国家饱受战乱之苦,深深影响了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进程。
政府没有认识到发展设计的重要作用,因而没有有效的引导措施和扶持政策;理论争执在各界人士中持续发酵,没有重视实践探索;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政府正视工业设计的发展,并大力推动工业生产,致力促进国民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注重工业设计水平的提升。
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环境在英国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开始好转,通过政府的宣传力量,设计重又得到了人民大众的重视与尊重,由此工业设计的发展环境日渐改善,英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模式在其历史背景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美国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有很大差别,这也为英国设计重回世界优秀设计行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工业设计协会在英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成立了。
其中设有工业部,旨在服务于工业设计的专业人员、企业及制造商。
工业部又下设设计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是对世界工业设计情报的收集与整理。
资料部以工业设计教育的普及为宗旨,服务于广大市民。
该协会出版的设计杂志《设计》闻名世界,《设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在80多个国家都得到畅销,该杂志对各国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都做了详尽的介绍,涵盖范围非常广泛;1946年,第一个英国工业设计展览“不列颠能做”在阿尔伯蒂博物馆举办,很多参与展出的设计作品都受到流线型风格的影响,还有很多作品具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特征;时隔两年,第二个名为“不列颠人的节日”的展览活动也成功举办,展出的设计作品更具现代主义的风格特征。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England Architect Pugin 普金:推崇一种与“真实”有关的建筑原理,《尖拱建筑或基督教建筑的真实原理》作品:赫尔梅教堂和伦敦议会大厦赫尔梅教堂图(自己查阅)其思想影响了拉斯金,莫里斯,拉斯金《建筑七灯》根本原则:材料真实性,结构诚实性,装饰的有机性。
莫里斯,设计生涯开始于家具设计,中世纪结实厚重风。
红屋是韦布为莫里斯建造,企图恢复乡土之建筑。
红屋平面图(自己查阅)莫里斯的矛盾:在他那个时代谴责工业化无疑正确,从而导致公司产品昂贵且非creative,无优势。
普金斯——哥特建筑;拉斯金——《建筑七灯》、建筑三大原则。
莫里斯——红屋、谴责工业化。
:美国芝加哥学派背景:杰弗逊,在公建中运用罗马式的古典主义,而在私人建筑中,采用一种帕拉第奥的传统。
格里诺,新的风格应回到自然的规律中寻找“有机的美”才被发现。
格里诺的功能主义观点→可能导致一种建筑的“裸体化”建筑的规则二功能的有机结合梭罗的小棚屋《瓦尔登湖》简单性,经济性,功能性,放弃装饰是主要特征。
1871年芝加哥大火使美国人建筑的新风格-摩天楼风格,在这个“芝加哥学派”中,沙利文脱颖而出,他得出重要结论:形式跟随功能。
功能的概念居于中心地位,是烂漫主义的,是美国式的,沙利文在《建筑中的装饰》一文提出建筑可以不需要装饰,仅仅通过体量与比例本身创造一种效果,但沙利文是热爱装饰的。
作品:芝加哥大礼堂(1886年)采用三段式语法与阿德勒一起设计。
温赖特大厦与信托公司大厦百货公司大楼由沙利文设计沙利文——功能概念、“形式跟随功能”、装饰概念。
第三章:赖特与草原住宅【早期】背景:对本土建筑风格的寻求被折中主义思想左右。
早起的赖特的草原住宅深受工艺美术运动之影响。
草原住宅6原则:1简单而宁静2,足够类型的住宅满足不同的需求3,外观与周围环境协调4,色彩与自然色调的协调5,材料之特征被显示出来6,个性住宅随时间而更有价值格里诺和沙利文,作品:1,早期,布劳萨姆住宅1892年(九宫格式)2,温斯洛住宅:(首次出现"四坡屋顶",手法还是从沙利文,中心性的解体,中间的壁炉。
9第七讲 二战后设计——国际风、乌尔姆、波普

• 英国“波普” • (现代设计)落后——前卫性 • 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与重视。
二战后的设计
• 60 年代。
• 英国。 • 国家与国际的特殊情况、 • 市场的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 • 文化界出现的新气氛,
• 开辟新的设计路径。
波普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
二战后的设计
美术史上公认的第一件波普艺术作品,是英国艺术 家理查德·汉弥尔顿1956年的一幅小型拼贴画。
【 现代设计】
• 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草间弥生
安迪·沃霍尔
乌尔姆设计学院(战后包豪斯)
1938年
【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二战前) ——————“国际主义”风格(二战后) 美国
60 、70 年代,登峰造极,垄断性的风格。 80 年代开始以来,国际主义风格开始衰退,后现代主义产生。
Allen Jones
正者女前
统பைடு நூலகம்雕者
设一像的
计个,下
不半她面
可裸用是)
同的背一设
日坐脊个计
而椅托极一
,
安迪·沃霍尔:
特征: • 用热点传播符号表达流行文化 • 重复构成产生的拓展延伸 • 色调的分离 • 运用重叠的"图底"建立空间
《毛泽东在1972》局部图
《米老鼠》
二战后的设计
用热点传播符号表达流行文化
瑞士国际主义风格
二战后的设计
平面设计的国际主义风格以瑞士国际主义风格为代表,强调简单明快的 版面编排和无装饰线体字体为中心,形成高度功能化、非人性化、理性 化的平面设计方式,影响到世界各国。
二战后的设计
乌尔姆设计学院
【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
• -1- 德国人希望能够通过严格的设计教育来提高德国产品设计水 平——凋敝的国民经济服务,使德国产品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取得 新的优异地位;
二战后英国霸权主义削弱的表现的具体实例

二战后英国霸权主义削弱的表现的具体实例二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英国开始逐渐失去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世界霸权的地位在下降。
那么英国是如何做到这种改变的呢?有哪些具体例子?英国的霸权主义削弱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一、英国利用美苏冷战的关系削弱了苏联二战结束后,英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苏联则处于第二,英国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与苏联的关系开始恶化。
美国为了获得苏联在欧洲的利益,在英国干预下通过在波兰问题上和法国达成妥协,英国就开始和法国合作。
英国为了削弱苏联,利用美苏冷战,提出让美国拥有更多海军力量,并保证苏联不再继续扩张,但美国不同意英国这样做,因为从根本上说双方利益是一致的。
于是英国在苏联看来,这是一种“不平等条约”(Private of Contract),是苏联企图改变其现有国际地位的借口,而不是英国实现对苏联政治和经济控制的手段。
苏联解体后,英美为自己争得更大利益而相互抗衡,英国为了保持其在全球地位而与美国保持更密切的联系,与美国合作更密切,并通过《伦敦协定》使苏联不得不把大部分战略核力量转至东欧地区。
这些做法极大地削弱了英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并逐渐在国际舞台上丧失了一些地位。
二、在欧洲的影响力削弱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帝国,战后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犹太人在整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因而在德国战败后,英国和德国关系恶化。
此后,由于欧洲国家间矛盾日益激化,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恢复欧洲统一后形成的局面,恢复英国在欧洲的地位,英国通过一系列措施削弱了其在欧洲社会的影响力。
首先英国在欧洲建立了欧洲共同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组织,英国利用其经济优势,在欧洲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和军事机构,使得英国在欧洲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次英国制定了《欧洲联盟条约》,这些条约使英国在欧洲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第三英国在国际上推行反法西斯主义正义斗争并取得巨大胜利;第四英国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与各国建立密切关系,以赢得更多国际影响力;第五英国重视并参与地区事务,加强同美国协作确保欧洲一体化进程平稳顺利进行;第六英国参加了英国主导制订的《联合国宪章》;第七英国同欧盟建立了稳定关系;第八英国参与了欧洲议会选举,成为欧洲共同体中第一个投票赞成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组织有著名设计师弗拉奇(Alan Fletcher, 1931~)、福勃斯(Colin Forbes,1928~)和吉 尔(Bob Gill)合伙于1962年建立的“弗拉奇、 福勃斯、和吉尔”设计工作室。这个组织尽管人 员有一些变化,但一直在英国平面设计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主张设计风格和基本理论的多样 化,要求设计师从问题的需要产生设计解决办法 的智慧和合适行。
其中的招贴设计,用公 共汽车乘客作为设计的一 部分,彻底评价传达问题 和设计将要出现的特定环 境的性质,结合才智和意 愿去尝试意外的结果。而 信笺设计,则用一个非常 规的集体照片。白衬衫成 为一张纸本身,弗拉奇通 过形象分割,用统一全色 的分色,为影片公司的三 位合作者设计各自的商业 名片。
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前 进)是1939年第二次世 界大战开始时英国政府制 作的宣传海报,原计划应 对纳粹占领英国这一情况 发生后,用以鼓舞民众的 士气。这张海报由于发行 量有限,最初并不为人所 知。2000年它被人发现 并被众多商家印刷发行以 作为产品的装饰主题。到 2012年为止,已收集到 了15份当年印刷的海报。
他们的著名设计有1965年 《视觉传达》(Graphis)设计 的封面、弗拉奇1965年为伯拉 里(Pirelli)托德公司的公共汽 车招贴,以及1969年弗拉奇为 影片公司设计的信笺。
创作室的设计业务以平面设计为主,同时也涉 及展览设计、历史文物保护和工业设计,并在 苏黎世和纽约开设办公室,处理欧洲大陆和北 美业务。当加入了另外的合作者时,创作室改 名为“五角星”,但不断的发展甚至使这个名 字也过时了,因为五角星到1980年已有10位合 作者和50位雇员。这个组织一直在英国平面设 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张设计风格和基 本理论的多样化,要求设计师从问题的需要产 生智慧和合理的解决办法。
谢谢
此海报是三张系列海报中的一张,另外两张是"Freedom Is In Peril. Defend It With All Your Might"(自由正受到威胁,尽你所能来保卫 它)(共印刷40万张)和"Your Courage, Your Cheerfulness, Your Resolution Will Bring Us Victory"(你的勇气、你的乐观、你的决心 将为我们带来胜利)(共印刷80万张)。由于新闻部预计战争最开 始的几周公众士气将较为低落,因此这两张海报被广为印刷
二战后的英国设计
由于美国设计师贝斯(Saal Bass)的设计 风格的影响,所以战后英国的平面设计处于国际 印刷版面的明确造型风格和纽约的视觉传达表现 主义之间。斯本塞(Herbert Speபைடு நூலகம்ser,1924), 是这一时期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人物,他对现代 艺术和设计的透彻理解,被转化到少有的印刷版 面的敏感性和结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