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毛中特期末复习要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毛中特期末复习要点

专题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课本148页

专题二、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课本152页

专题三、如何认识和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拟定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

——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

——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合法收入得到有力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

——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明显提升。

专题四、如何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实现我国奋斗目标和落实重大举措提供必要保障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迫切要求;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式;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处于一个重大历史关口

1从国际看,文明国家的崛起和制度成熟定型,离不开法治能力的彰显;2从现实看,我国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矛盾问题前所未有,迫切需要法治保障和解决;3从国内历史看,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前所未有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任务艰巨繁重

1是执法权力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约束;2是司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仍很严重;3是法律体系不够完善;4是社会尚未形成真正自觉守法用法的氛围。

专题五、如何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

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

(五)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专题六、如何进一步加强平安中国建设?

专题七、应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课本203页

专题八、我党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的历史演变?

专题九、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课本234到236页

专题十、恐怖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1、当代全球社会的剧烈变迁是恐怖主义产生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代以来恐怖主义就其规模、影响范围和恐怖水平等方面而言 ,远远超过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近现代高密度的恐怖主义浪潮与近现代剧烈社会变迁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嚣张同样反映了全球社会变迁的剧烈程度。全球社会国家间存在的地位落差由于全球体系本身的原因不仅未能缩小,反而不断加大。矛盾和对立情绪不可避免地存在,目前愈演愈烈的反全球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这一情绪。

2、国际社会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的非民主性是孕育恐怖主义的深厚土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虽然国际民主力量不断增长 ,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无论是冷战时代还是后冷战时代都是国际社会支配性的力量。从经济权力上看, 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所建立的国际经济大厦, 其所有权实际上属于美国等少数几个富国和强国, 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名义上是服务于国际经济体系,实际上是为几个富有大国主导世界经济服务的。在政治权力上 ,冷战 40多年 ,美苏争霸主导了全球政治,其他国家大多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 ,成为全球政治权力的附庸或旁观者。冷战结束以来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