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捅马蜂窝 教案
五年级课文《捅马蜂窝》教案

五年级课文《捅马蜂窝》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名为《捅马蜂窝》。
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捅马蜂窝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经历,让学生明白不要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要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敬畏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马蜂窝的知识。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捅马蜂窝的经历或看法。
二、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三、学习生字词(5分钟)1. 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1. 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详细描述故事情节。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道理。
五、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
2. 学生表演,深入体会角色的心情和行为。
六、例题讲解(5分钟)1.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并讲解解题思路。
七、随堂练习(5分钟)1. 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2. 教师辅导学生,解答疑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
板书设计:捅马蜂窝敬畏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小作文。
答案:略2. 画出你心目中的马蜂窝,并写上你对捅马蜂窝的看法。
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捅马蜂窝》,学生了解了不要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要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道理。
五年级课文《捅马蜂窝》优质教案

五年级课文《捅马蜂窝》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捅马蜂窝》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节,主要讲述了作者儿时与伙伴们一起捅马蜂窝的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通过捅马蜂窝事件所表达的人生道理,培养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生词的学习,以及作者感悟的表达。
难点:理解作者捅马蜂窝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挂图、捅马蜂窝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捅马蜂窝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讲解生字、生词。
(2)分析课文结构,解读作者捅马蜂窝事件的过程及感悟。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会如何处理,并展开讨论。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感悟。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类似情境的句子,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文《捅马蜂窝》2. 生字、生词列表3. 课文结构图4. 作者感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并抄写生字、生词。
(2)以“假如我是作者”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描述自己捅马蜂窝的经历和感悟。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深感愧疚,因为我伤害了无辜的马蜂。
从此,我明白了要关爱生命,尊重自然,与动植物和谐共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3篇)

《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3篇)《捅了马蜂窝》篇1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 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过顽皮, 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
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二、整体知趣1、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归纳的,划分段落。
三、研读品趣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伙伴和作者的对话部分,体会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马蜂窝?2、品读句子,体会我的态度和我的内心变化。
课件出示:“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我敢。
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3、句子训练,感受作者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这些词换一换吗?换完后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4、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5、分角色朗读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惧和紧张。
四、自学悟趣1、冲动是魔鬼,大家默读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得自些后果?(课件播放动画)2、作者被马蜂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
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捅马蜂窝》。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经历,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不要因为一时的好奇和冲动而伤害到其他生物。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后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例子,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通过课文学习,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后果,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或者课件。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播放课文录音或者课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例子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后果,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捅马蜂窝——后果严重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答案:略2. 请学生思考,除了捅马蜂窝,还有哪些事情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学生举例并写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捅马蜂窝》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通过例子认识到捅马蜂窝的后果,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是在例子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捅马蜂窝的后果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篇目为《捅马蜂窝》。
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捅马蜂窝的故事,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文章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捅马蜂窝后的愧疚心情,明白要尊重生命,保护大自然的道理。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与朗读,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捅马蜂窝后作者愧疚心情的体会,以及对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关于大自然的图片,如树木、花草、昆虫等,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10分钟)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提示生字词。
3. 课文理解(15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为什么感到愧疚?怎样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4.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练习。
5. 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生活,如何尊重生命,保护大自然。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捅马蜂窝尊重生命和谐相处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让学生明白了尊重生命,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也有不足之处,如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未能结合实际生活深入思考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绿化活动,实际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课文的理解与朗读,生字词的学习,以及学生对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解。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把握文章主题。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捅马蜂窝》2.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捅马蜂窝的事情。
2.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中的“捅马蜂窝”和我们平时的捅马蜂窝有什么不同?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捅马蜂窝场面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心惊肉跳”等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马蜂的句子,分析马蜂的特点。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复仇”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找出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敬畏”等词语的含义。
2.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敬畏自然、珍惜生命,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捅马蜂窝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捅马蜂窝》,使学生了解捅马蜂窝的经历,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同时,通过课后作文的布置,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详细内容为“捅了马蜂窝”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马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教学重点: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马蜂窝模型、PPT、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马蜂窝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马蜂窝吗?知道马蜂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吗?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和视频资料,讲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保护马蜂及其它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马蜂的相关练习题。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我们身边做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保护。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的生活习性2. 马蜂的社会结构3. 马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保护。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观察报告,内容包括观察到的生物种类、生活习性、保护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马蜂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捅马蜂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情感朗读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搜集有关马蜂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并能进行复述。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学习与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一)了解马蜂
1.板书“马蜂”二字,学生齐读。
2.教师:同学们,提起马蜂,你的脑海里会闪现哪些词语?(可怕、恐惧、疼痛……)
3.教师继续:是啊,马蜂很可怕,会蛰人。
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
那马蜂还有哪些特性呢?现在
请同学们把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展示一下。
(活动:展示交流资料)
4.教师小结:马蜂简介。
(二)导入新课
1.继续板书:在马蜂的两边分别板书“捅”和“窝”。
学生再次齐读。
2.教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师生交流)
二、初步读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可借助音节、字典、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
2.检查预习,纠正错音。
(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遇到不好读的句子或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做辅导)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词、组内交流。
4.集体反馈:不理解的字词,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重点引导“纠缠、捣毁、冒失鬼、痊愈、惊魂稍定、罪孽”等词的意思。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冒失鬼:称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5.同桌合作,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思考:文章叙述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认识和感受。
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
三、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2.集体反馈。
(只要学生能说出充分的理由,文章脉络不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
四、学习巩固,生字新词
1.自由认读生字。
(从音、形、义、组词等方面认读。
)
2.集体学习,重点引导:“纠、缠、疙、瘩”等字的字形、“甸、粘”的读音。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捅马蜂很可怕,弄不好会蜇死人的。
课文又是怎么叙述捅马蜂窝一事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按下列方法完成本课生字。
生字音节音序部首余几画组词1个在本词中意思
纠jiūJ 纟 2画纠缠相互缠绕、缠绕不清
(其它生字也按这种形式写)……
3.从文中找出你认为重要的15个词语,5组近、反义词、多音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抓重点词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感悟文本,体会课文内涵。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品读关键词句。
2.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复习。
提问:《捅马蜂窝》一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
教师:同学们,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不紊地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结果;“我”对马蜂的再认识和“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
那么作者是怎样环环相扣,将意图表达清楚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二、合作探究、体会内涵
(一)细读1-7段,了解捅马蜂窝的经过
1.自由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集体交流反馈:马蜂窝的位置、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我”捅蜂窝的准备及过程。
3.相机重点引导:
(1)作者写捅马蜂窝,为什么还要写爷爷家的后院?对蜂窝的介绍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从这些内容,你了解了哪种写作方法?(环境烘托,为捅蜂窝埋下伏笔)
(2)从爷爷奶奶的对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这对我有什么影响?(引导出:捅蜂窝的方法及“我”强烈捅蜂窝的欲望)
(3)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验扣人心弦的捅窝过程(6-7段)
①找出具体描写“我”捅蜂窝的段落,读一读。
②指名反馈:
捅马蜂窝的经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_!(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紧张、恐惧、惊慌……)
③教师小结:是啊,捅马蜂窝的情景紧张而扣人心弦,找出具体语句品读、体会。
④指名反馈句子,相机出示:
A.“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自由读画出描写“我”捅蜂窝准备工作的动词,并谈谈读后感受。
(从动词中传神地透露出“我”准备得细致周密,同时也突出了“我|既想捅又害怕的心理,进而体会捅窝的紧张和扣人心弦。
)
B.“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情景。
指名谈感受。
(“嗵”写其声,“沉甸甸”写其沉重,“一团黄色的飞虫”用“团”来形容,只见黄色,看不见马蜂个体,写蜂群聚集之多,“腾空而起”“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蜂群受惊后猛然逃出的可怕、紧张的情景。
)
指导朗读,想像、感悟。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
品读句子,找出关键词,体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指名反馈,重点引导:“径直而凶猛”“扑来”写出了马蜂不顾一切的气势;又用一个比喻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写出了马蜂的拼死一搏。
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⑤小组合作,再次感情朗读,体会捅窝的扣人心弦及马蜂誓死拼搏的精神。
4.教师小结:从捅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
原因是什么呢?是的,靠的就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运用一些表示动作、行为、情态的动词,靠得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平时要留心观察,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二)研读8-11段,了解马蜂的特性
1.轻声读文,想想:从爷爷的话中,我对马蜂的特性有了哪些了解?画出相关语句。
2.齐读课文第11段,思考:
(1)“我”对马蜂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为什么会有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罪孽感”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①小组读文、思考、交流、讨论、汇报。
②教师小结:“我”对马蜂的态度由厌恶转为敬佩。
因为“我”伤害无辜的生命,破坏了它们的家园而感到罪孽沉重。
这种罪孽感更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要善待生命。
(3)再次读文,更深度理解:“你不惹它,它不蜇你。
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
引导学生明白:马蜂的这一特性,正是它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精神的具体体现,令人佩服。
点明文章主旨。
(三)精读第12段,感悟文本内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段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集体交流,教师引导:
作者运用设问句更表达出了“我”盼“无家可归”的马蜂归来重建家园的急切心情。
特别是最后一句,既突出了儿童的幼稚之举,又表达了盼归的急切,更是在呼吁我们要善待动物,善待生命。
(四)入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速读全文,从每一部分中感悟作者的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从捅窝的渴望到捅窝的受惊再到捅窝的忏悔,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质疑解疑、升华主题
1.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从文本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或者学习完课文后,你想说些什么?
3.你做过、见过或听说过随意伤害生命的事吗?学了本文之后,你怎么看这件事?
4.你知道像马蜂这样誓死捍卫家园的英雄吗?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写一则50-100字的学文读后感。
2.根据课文第7段的描写,写一场景。
(提示:注意人物动作、心理、神态及细节描写)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人类不去伤害马蜂,马蜂是不会伤害人类的。
希望你们能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写你读文后的感想。
七、板书设计
5.捅马蜂窝
准备细致周密要善待生命
捅马蜂窝经过扣人心弦不冒失做事
结果挨蜇盼归为他人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