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节选)》教案优秀5篇

《捅马蜂窝(节选)》教案优秀5篇《捅马蜂窝(节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2、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基础上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掌握“我”捅马蜂窝前后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作家——冯骥才。
媒体出示:冯骥才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二、初知课文1、板书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童年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
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作家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①课文那几节写了捅马蜂窝的经过?②捅马蜂窝前、捅马蜂窝时、捅马蜂窝后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的句子三、讨论交流1、学习13节体验朗读爷爷、奶奶的话。
奶奶:怨恨爷爷:无奈2、学习46节捅马蜂窝前(1)那都有趣!(2)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校门口。
《捅马蜂窝》完美教案

《捅马蜂窝》完美教案《《捅马蜂窝》完美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 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过顽皮, 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
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二、整体知趣1、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归纳的,划分段落。
三、研读品趣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伙伴和作者的对话部分,体会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马蜂窝?2、品读句子,体会我的态度和我的内心变化。
课件出示:“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我敢。
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3、句子训练,感受作者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这些词换一换吗?换完后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4、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5、分角色朗读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惧和紧张。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好奇)(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急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重点:体会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急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敬佩和对自己损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肯定有过调皮的满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布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颜色。
今日,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当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纠缠的“缠”字,留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
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学生再读课文,到达读通读顺的程度。
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快速扫瞄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挨次来记叙的?(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熟悉和感受。
全文是按事情的进展挨次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熟悉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希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04
CATALOGUE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
作业和测验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 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以评估学生对课 文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以检测学生对课文 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 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 。
03
详细描述: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马蜂、捅马蜂 窝的人等,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
文内容,增强情感体验。
04
总结词:角色扮演
作业布置
01 02 03 04
总结词:阅读理解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马蜂的生态习性和 保护意义等方面的知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总结词观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
活跃课堂氛围
通过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等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 围,增强师生互动。
THANKS
感谢观看
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02
CATALOGUE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
01
总结词:激发兴趣
02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真实的马蜂窝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 马蜂和捅马蜂窝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03
总结词:引导思考
否做到了深入浅出。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这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捅马蜂窝》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童年时候的无知与莽撞源于天真无邪。
2、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基础上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掌握“我”捅马蜂窝前后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介绍作家师: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我国作家——冯骥才。
媒体出示:冯骥才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二、初知课文1、板书课题师:作家冯骥才童年时候也是一个非常淘气的孩子。
一看课题,我们就知道课文写了作家小时候捅马蜂窝的事情。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①课文那几节写了捅马蜂窝的经过?②捅马蜂窝前、捅马蜂窝时、捅马蜂窝后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的句子三、讨论交流1、学习1~3节体验朗读爷爷、奶奶的话。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把握文章主题。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捅马蜂窝》2.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捅马蜂窝的事情。
2.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中的“捅马蜂窝”和我们平时的捅马蜂窝有什么不同?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捅马蜂窝场面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心惊肉跳”等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马蜂的句子,分析马蜂的特点。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复仇”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找出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敬畏”等词语的含义。
2.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敬畏自然、珍惜生命,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捅马蜂窝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捅马蜂窝》,使学生了解捅马蜂窝的经历,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同时,通过课后作文的布置,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捅马蜂窝》教案课题捅马蜂窝教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内容,梳理情节;品味描写和修辞的作用;感悟文中情感变化,有感情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品读想象→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人要与一切生命平等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重点梳理情节;品味描写和修辞的作用;感悟文中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诵读文本,感悟想象的学习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整体感知初读知事
细读悟情播放视频《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公
益广告
1、这是怎样一个严肃的话题?
2、解题
3、作者简介
4、积累字词
5、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思考: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
画出我最喜欢的情节。
1、走进朗读者,分角色朗读。
我最喜欢
因为他(她)读出了
2、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这一情节写得
这样真实有趣的?
3、表演
4、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并读出来。
由视频
导入课题
提要求
听读
纠正
指导朗读
组织活动
总结出示
观看视频
进入情境
积累字词
各读、评议
强化
自由朗读
思考问题
分角色朗读
积极参与
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
双基训练
激发学习积
极性
提高朗读能
板书设计
冯骥才
事
情
理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