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案

合集下载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好奇)(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急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重点:体会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急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敬佩和对自己损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肯定有过调皮的满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布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颜色。

今日,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当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纠缠的“缠”字,留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

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学生再读课文,到达读通读顺的程度。

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快速扫瞄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挨次来记叙的?(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熟悉和感受。

全文是按事情的进展挨次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熟悉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希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3篇)

《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3篇)

《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3篇)《捅了马蜂窝》篇1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 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过顽皮, 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

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二、整体知趣1、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归纳的,划分段落。

三、研读品趣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伙伴和作者的对话部分,体会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马蜂窝?2、品读句子,体会我的态度和我的内心变化。

课件出示:“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我敢。

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3、句子训练,感受作者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这些词换一换吗?换完后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4、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5、分角色朗读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惧和紧张。

四、自学悟趣1、冲动是魔鬼,大家默读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得自些后果?(课件播放动画)2、作者被马蜂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

2024年《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

2024年《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

2024年《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教材《捅了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马蜂的生活习性、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以及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

通过学习本章节,使学生了解马蜂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马蜂的生活习性。

2. 认识到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3. 学会分析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分析。

教学重点: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马蜂的生活习性、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捅马蜂窝的实物或图片、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捅马蜂窝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捅马蜂窝的现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捅马蜂窝会带来哪些影响吗?”2. 教学新课(15分钟)(1)讲解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

(2)介绍马蜂的生活习性。

(3)分析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马蜂有关的例子,分析其生态影响。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他们关注生态保护。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窝的结构与功能2. 马蜂的生活习性3. 人与马蜂的互动关系4. 捅马蜂窝的生态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捅马蜂窝现象的看法。

答案:示例:我认为捅马蜂窝是一种不尊重生命、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我们应该尊重马蜂的生活空间,保护生态环境。

2. 作业题目:列举3个与马蜂有关的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示例:1. 不随意捅马蜂窝;2. 在户外活动时,避免惊扰马蜂;3. 学习马蜂的生活习性,减少人与马蜂的冲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捅马蜂窝的现象,使学生了解了马蜂的相关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7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捅马蜂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并积累7个词语;说出主要内容。

2、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3、在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感受童年时候的莽撞,懂得这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重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的语句。

教学难点:懂得童年的莽撞源于天真、无知。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师:由于我们的幼稚,一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1、介绍马蜂知识。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捅马蜂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课文主要描写了小时侯冒失地捅马蜂窝,结果被马蜂蛰伤的一段经历。

过渡:“捅马蜂窝”这件事不仅我想做,连奶奶也要做,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

)2、分角色朗读对话。

(第一节到第三节)交流问题:1、23、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自由读文4-6小节,(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的什么心情?(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有趣”、“难以抑制”“迟疑”、“胆怯”“惊呆”“生怕”过渡:你们看,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4、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5、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过渡:对,有好奇心,才会有无限乐趣。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

2024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把握文章主题。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捅马蜂窝》2.课件、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捅马蜂窝的事情。

2.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引导学生质疑:课文中的“捅马蜂窝”和我们平时的捅马蜂窝有什么不同?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写捅马蜂窝场面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心惊肉跳”等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马蜂的句子,分析马蜂的特点。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复仇”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学生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找出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理解“敬畏”等词语的含义。

2.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敬畏自然、珍惜生命,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2.课后作业: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捅马蜂窝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捅马蜂窝》,使学生了解捅马蜂窝的经历,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同时,通过课后作文的布置,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个别学生的关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

《捅马蜂窝》【一等奖教案】(启发引导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捅马蜂窝的现象描述、捅马蜂窝的原因分析、捅马蜂窝的后果探讨以及如何避免捅马蜂窝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捅马蜂窝的现象,认识到其潜在危险。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捅马蜂窝的原因和后果,探讨避免捅马蜂窝的方法。

教学重点:捅马蜂窝的现象描述,捅马蜂窝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捅马蜂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捅马蜂窝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捅马蜂窝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捅马蜂窝现象的关注,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捅马蜂窝有什么危害吗?”2. 新课内容:讲解捅马蜂窝的现象、原因、后果及避免方法。

(3)后果探讨:展示捅马蜂窝的后果,让学生认识到其危害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捅马蜂窝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捅马蜂窝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捅马蜂窝》2. 内容:(1)捅马蜂窝的现象(2)捅马蜂窝的原因(3)捅马蜂窝的后果(4)如何避免捅马蜂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描述一下捅马蜂窝的现象。

(2)分析捅马蜂窝的主要原因。

(3)列举捅马蜂窝的后果,并谈谈如何避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捅马蜂窝的现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学效果较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其他类似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意识,为生活保驾护航。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应紧密围绕捅马蜂窝的现象、原因、后果和避免方法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捅马蜂窝教案
教材简析:
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始至“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写“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当夜,我发了高烧”至“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通过“我”挨马蜂蜇后对马蜂的再认识,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我”对马蜂归来的期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作者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时候,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1、为什么捅马蜂窝?
2、怎样捅?
3、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沉甸甸、罪孽一刹那
重点字形:疙瘩痊愈
指名读,齐读,正音,自主识记。

4、听写词语
纠缠褂子捣毁复仇罪孽前襟
(1)指名演板。

(2)相机指导书写。

(3)用黑板上自己喜欢的词语练习说话,相机渗透对词语的识记理解。

5、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

6、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示:谁干了什么事
三、熟读课文(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回顾课文内容:浏览课文,用比较简练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评价)
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结合回答板书:为什么捅?怎样捅?明白什么?
小结: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课文。

3、“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出批注。

教师巡视。

(2)学生自学,教师适度照顾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二)班级汇报。

1、我为什么要捅马蜂窝?
(1、)学生汇报交流自读所得。

体会以下句子:“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

很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什么。

”失鬼(交代了马蜂窝的位置、体积、开头及马蜂家族的“人口众多”。

)“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一头闯进来。

”(暗示马蜂窝给爷爷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


(2、)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的对话。

(进一步感悟马蜂窝给爷爷奶奶生活带来的不便,点明了捅马蜂窝的原因。


2、我是怎样捅马蜂窝的?
(1、)“我”作了哪些准备?
出示: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理解相关动词。

“脱下‘蒙住”“遮盖”“只露”“接绑”“约定”“开门”“关门”。

(让学生仔细品读,想象这些动词传神地表达出“我”既想捅马蜂窝,又有些害怕的孩童心理,读好这一段。

)指导下学生朗读这几句话。

(2、)交流勾画的语句,体会捅马蜂窝的具体细节和紧张气氛,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描写方法。

出示: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
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

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指导朗读、读出紧张、害怕、慌乱的语气。

知名读——评价
a 、感受细节描写的语句:“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

”写出了马蜂数量多,飞起来的声音及气势让人吃惊。

“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

”从声音、情态、颜色方面,写出了捅掉马蜂窝的具体情况,从“扔掉”“跑”等动词,写出了紧张气氛。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从这只马蜂的动作,写出了它不顾一切的气势,从“决心相撞”写出了马蜂拼死一搏的决心。

(以上重点词语,要引导学生细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动作、神态,理解细节描写对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情境的作用,学习把文章写具体的方法。


c、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d、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3、)我明白了什么?
①马蜂有毒,蜇人后伤势严重。

(第8段)
②马蜂具有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的特点。

③马蜂具有为保卫家园而牺牲自己的勇气,令人佩服。

(三)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从捅马蜂窝到挨蜂蜇,时间不长,作者却写得生动形象,令人惊心动魄。

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平时观察细致,靠的是准确生动地用一些表动作、行为、情态的词语,靠的是细节描写这一表达方法。

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并学习一些细节描写的方法。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习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预设:(1)文中许多心理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他有忏悔之心)
2、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并相机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

学生展示自编题。

2、教师建议作业:
进行一次小练笔:想象马蜂重建家园的情景及艰辛。

3、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设计
2 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吃惊→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