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
申论历史人物作文

申论历史人物作文中国历史长久而辉煌,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
其中,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是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生在一个显赫的贵族家庭,但孔子却没有沉迷于权势和荣华富贵,而是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礼仪道德的传承与弘扬。
孔子对于人的性格、教育、社会伦理等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了“仁”,即仁爱之道,认为人应该尽力追求心中的良知和善良,在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关爱和宽容。
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素质的基础,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变得有道德、有修养、有文化。
他提出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孔子的学问渊博,他担任过不少官职,如鲁国的司空和司寇等。
在政务上,孔子主张遵循礼仪,尊重传统,注重稳定与和谐。
他推崇人文主义,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
因此,孔子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的学说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其高尚的思想价值,更因为孔子本人的一生充满了坚持和毅力。
尽管他在当时并没有在政治上取得很大的成功,但他一直致力于传播自己的学问,培养徒弟、讲学授德。
他的学生们将他所讲授的理念传承下来,形成了儒家学说,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孔子是一位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思想、卓越的教育理念和卓越的人格魅力,为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他的理念仍然可以为我们指引行为准则,激励我们追求真善美,推动社会进步。
我由衷地敬佩孔子,因为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们永远铭记的伟大人物。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孔子高一作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孔子高一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孔子大家好,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孔子。
孔子是一位活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伟大的老师和哲学家。
他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啦!虽然距离现在这么久远,但是孔子的许多教导至今仍然充满智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孔子从小就很聪明,他爱学习,而且学习特别快。
小时候孔子就开始读书识字,渐渐地变得无所不知。
等长大后,孔子就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老师,有很多学生跟随他学习。
不过令我最钦佩的是,孔子不是一个富有的人,他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吃很普通的食物,穿很普通的衣服。
我觉得这样谦逊朴素的品质真的很可贵。
孔子除了当老师教书之外,还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学说,被称为儒家思想。
这种思想主要讲述如何做一个正直有道德的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为人处世。
比如孔子教导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是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就不要去做给别人。
还有"有教无类"的道理,就是说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
孔子虽然活在很久以前,但他提出的许多做人处世的原则至今仍然非常实用,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比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谦逊有礼等等,这些都是孔子教导我们的基本品德。
我觉得这些道理不但适用于古代,在现代社会同样是我们应该遵循的生活准则。
孔子一生都在传播自己的儒家学说,并亲自以身作则。
他是一位非常有操守、高尚的人。
有一次,他的学生们问他:"老师,如果有人对您无理,你会怎么办?"孔子说:"如果这个人有道理,我自然要虚心接受他的意见。
如果这个人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我也不会跟他一样无理取闹,还是应该保持善良和有礼貌。
"看啊,孔子教导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
古代名人作文素材

古代名人作文素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他的父亲是一位贫困的士族。
孔子自幼聪颖好学,十五岁时就开始向乡里的学者学习经书。
后来,孔子游历各国,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同时也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开创了私塾教育,提倡“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要有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品质。
他还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还是一位政治家,他曾在鲁国和齐国担任过官职,但由于受到当时政治腐败和混乱的影响,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政坛,专心致力于教育和学术研究。
孔子的学说被后人奉为经典,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论语》、《孟子》等著作被后人奉为
经典,被称为“儒家经典”,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的思想主张人伦之道,强调“仁者爱人”,提倡“君子”
之道,他的思想深刻而丰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说
被奉为经典,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名人,他的思想和学说
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和政治
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成
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高考作文素材孔子及《论语》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孔子及《论语》一.孔子事迹孔子,我国古代最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为孔圣人。
孔子曰:“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开始讲学授徒,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子的出身----孔子,名丘,字仲尼。
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账目,清楚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季氏宴请士人,孔子随同前往。
阳虎斥退孔子说:“季氏宴请的是士人,没人请你啊。
”孔子因此退去。
孔子的志向----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处处受压抑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没人能任用自己,说:“周文王、周武王起于丰、镐之地而称王天下,如今费邑尽管小,但或许有希望吧!”打算前往。
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
孔子说:“他们召请我,岂能徒劳无益呢?如果任用我,我将在东方复兴周道!”然而结果没有成行。
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国----孔子困于陈国蔡国之间,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子贡怒气发作。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
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
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
有关孔 子的作文素材

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和言论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礼崩乐坏的时代。
他自幼勤奋好学,对古代的文化典籍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不懈的努力,积累了渊博的知识。
孔子主张“仁”的思想,这是他学说的核心。
“仁”意味着关爱他人,尊重他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简单的八个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提醒人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要换位思考,不要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孔子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不分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他一生收徒众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他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他常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这种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统治者应该以道德为基础来治理国家,实行仁政。
他反对苛政和暴力,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他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强调了道德和礼教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孔子还注重个人的品德修养。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具备“礼、义、廉、耻”等品质,要做到“温、良、恭、俭、让”。
他自己也是以身作则,一生都在践行着自己的道德准则。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虽然在政治上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的思想和学说却在他的弟子和后人心目中生根发芽。
他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了儒家经典之一。
《论语》中包含了孔子对人生、道德、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我崇敬的历史人物作文孔子

我崇敬的历史人物作文孔子《我崇敬的历史人物——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的名言呀,我可是经常听到呢!记得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
那天阳光特别好,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
我们跑着、闹着,嘻嘻哈哈的笑声回荡在整个院子里。
“哎呀,你们知道孔子吗?”我突然停下来问小伙伴们。
“知道知道,就是那个很厉害的古人嘛!”一个小伙伴抢着回答。
“那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厉害呀?”我好奇地追问。
“这……这我就不知道啦。
”小伙伴们都挠挠头。
我开始兴致勃勃地讲起来:“孔子呀,他可是个大学问家呢!他有好多好多的学生,他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他还说了好多好多有意义的话呢,就像刚刚我说的那句。
”“哇,这么厉害呀!”小伙伴们都瞪大了眼睛。
“那当然啦!”我一脸骄傲,“孔子就像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呢!他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和朋友友好相处,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呢!你们说,他是不是特别了不起?”“嗯嗯,真的好了不起呀!”小伙伴们纷纷点头。
我想起妈妈给我讲过的孔子的故事,继续说道:“孔子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走遍了好多地方呢,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都没有放弃。
他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学习呀?”“对呀对呀!”小伙伴们齐声回答。
我看着小伙伴们,心中涌起一股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我想,要是我能像孔子那样有智慧、有勇气该多好啊!孔子,他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懂得了友谊的珍贵,懂得了宽容的力量。
他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让我敬仰;又像一片广阔的海洋,让我向往。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孔子的精神,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古代名人作文素材

古代名人作文素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和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自幼聪颖好学,他十五岁时就开始向名师学习礼乐。
后来,他游历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提出了“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信者重人,勇者胜人,礼者和人”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教无类,学无术”的教育理念,主张“立德、立功、立言”的教育目标,提倡“三纲五常”的教育制度,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出了“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等思想,主张君主应该以仁义来治国,以礼义来治民,提倡“民贵君轻”的观念,强调君主应该以民为本,关心民生,使国家安定和人民安乐。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一生致力于传播自己的思想,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五百多人被认为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得到启迪,学习他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尊重他的教育理念和政治思想,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也对当今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思想,传承和发扬他的精神,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

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一孔子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历史的尘埃中是座了不起的文学高峰。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孔子是个谦虚谨慎的人。
《列子·汤问》中曾经出现了两小儿辩日,当两个小孩询问孔子关于太阳的大小时,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决也”,可见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与谦虚谨慎的品质。
他是位在当时就享有“圣人”名号的人,完全可以对这两个懵懂无知的孩子所说的话不予理睬或搪塞过去,可他不,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
孔子在学习上有独到的见解。
《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等更是连孩子都能朗朗上口的千古名句,他虽与老子等各派掌门人物有着不同的观点,却总是不远万里地驱车前往他们的住处讨论学习。
孔子倡导以仁服人,固守君子节操。
一次,在陈断绝了粮食,许多孔子的学生倒下了,子路生气地质问孔子:“你见过这么穷的君子吗?”虽然孔子也饿极了,却还是对子路说:“君子在穷困时仍能固守节操,但小人在穷困时会做出伤害仁义的事;君子牺牲自己恪守仁义之道,小人因为穷困而做出违背仁义之道的事。
”孔子的话让子路一愣一愣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杀身以成仁”的孔子。
孔子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他可以说是在历史中有着承上启下作用的人,他不仅加快了中国文明、文化的传承,而且还推动了后中国的发展。
他创始的儒家学派至今仍然兴盛,他教导出的学生都是具有仁德、礼节的君子,他还是个具有亲民意识的“至圣”,注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哪怕见面礼只是一串干肉,孔子也会“笑纳”你为他的学生。
短短几十年,他的私塾规模几乎就能与官学媲美了,为什么?因为他是孔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孔子。
孔子是500年才出一位的伟人,他是代表中国文化的灵魂工程师。
在他的启发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充满着墨香与仁义礼让的美德。
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
有关孔子的作文素材二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今说过自己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孔子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一.孔子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好的素材的支撑,占有大量新鲜而独特的作文素材,在文章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素材以表达我们的意图,是作文素材收集运用的最终目的。
有道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人物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一)人物事略尽善尽美孔子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是非常重视的,它赞美古代乐舞《韶》及《九辩》完善的艺术形式。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评价《韶》乐尽善尽美。
而对周朝乐舞《大武》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以高度赞扬外,对其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的战争功绩的内容却给予批评:《大武》,尽美未尽善也。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信任,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君子固穷孔子到达陈国,寄居在司城贞子(陈国大夫)家,居住了三年。
楚国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便使人聘请孔子,准备把有户籍的民社方圆七百里之地封给孔子。
孔子前往拜见回礼,从陈地往蔡地迁徙被围困,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
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
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绝(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
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亦有穷乎?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闲就胡作非为了)。
告诫君子任何艰难的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应该维护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伫立于尼山脚下,望着滚滚辽河,触景生情,禁不住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于司空见惯的流水绿波之中发现了深奥的道理,懊丧的情绪也如水般流去了。
后来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也有类似感叹:人生天地间,如白驹之过隙,忽忽而过。
喻时间流逝得非常快,这也是白驹过隙的来历。
苛政猛于虎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
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
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待价而沽孔子游说诸侯,想得到重用,却四处碰壁,十分感伤,常暗中自怨自艾。
某日,子贡得一美玉,来问孔子,是要收藏,还是找个识货的卖掉。
孔子大声叹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为:卖掉吧,卖掉吧,我正等着识货的人哩。
比喻等待有了赏识自己的人才会出来效劳出力。
(二)名家点评孟子(战国):孔子,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司马迁(汉):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己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唐玄宗(唐):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朱嘉(明):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顾炎武(明、清):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
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
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
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
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
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
老侩当庭发,清洙绕墓流。
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
《谒夫子庙》钱穆(现):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三)素材运用话题1: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材料加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
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
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
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
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永远的葱郁永远的中国》节选)话题2:挫折材料加工:孔子一生不得志。
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
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被匡人围困,当时形势非常紧急。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魁其如予何?《论语·述而》表现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
同时,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安慰与鼓励,是一种自我调适的做法。
(《〈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话题3:理解材料加工:现在我们一谈到孔子与《论语》,便有不少人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半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五章,后半句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很多人特别是女人都非常反感这句话并由此反感孔子。
也有人替孔子打圆场,说这里的女人不是指女人。
我认为,退一步讲,即使孔子在这里是指的女人,那也只能解释为在男性中心主义的社会,对女人的歧视,是一种通病,是时代的印痕或时代的局限。
在西方,耶稣骂夏娃,亚里士多德骂女人,尼采骂女人,非常严厉,其程度大大超过了中国的男性思想家。
就是休谟、黑格尔,对女性的歧视也很厉害。
当然,无论东西方人士,对女性的歧视、蔑视、轻视,都是错误的。
儒学、儒家中有对女性不尊重的表现,是需要批评的,但我们要放在时代的背景上加以理解与检讨。
我们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外来文化,同时也要学会容忍、理解、欣赏、研究自己的固有文化。
百多年来对于儒学的批判,有许多是非理性的,感情用事的,浅层次或直线性的,以致于今天中国大陆的多数中青年仍然沿用上世纪70年代批林批孔的方式和80年代河殇的方式来对待儒学。
我们需要以同情理解的心态和理性批判的方法来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
(《〈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魅力》节选)话题4:选择材料加工:古人柳下惠曾被迫宿于城下,晚上刮风下雪,气温骤降,同宿城门下的一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下惠将其抱在怀中,靠体温为之取暖,一直到次日天亮,没有非礼之举,留下了坐怀不乱的美誉。
无独有偶。
鲁人有独处室者,邻居是一个寡妇,也独处一室。
半夜,暴风雨至,寡妇室坏,想进鲁人室躲避,鲁人闭户不纳。
寡妇在窗下哀求道:你怎么不懂得仁爱,不让我进去?鲁人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一室。
你现在年轻,我也年轻,所以不敢让你进来。
妇人说:你怎么不学学柳下惠?鲁人说:柳下惠能做到,我是万万做不到的,我现在是用我的做不到,学柳下惠的能做到。
孔子说:善哉!要学习柳下惠者,没有像鲁人这样会学的,希望向善的方面发展,却不因袭别人的行为,算得上智了。
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
(《〈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魁力》节选)话题5:幽默材料加工:公元前496年,焦急的子贡四下询问走失了的老师孔丘,这时候有一个郑国人对他说:东门口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夏禹差三寸,瘦弱疲惫的样子好似丧家之犬。
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
孔子笑着说:他说的形状,那倒未必。
但说我像丧家之犬,是啊!是啊!这就是孔子,一个浑身上下充满幽默细胞的老头儿,全然不是千百年来端坐在画像中,端坐在中国人意识深处的大成至圣先师的形象。
在孔子眼里,要想真正不朽,不在于权力,而在于文化与教育。
所以后来儒家称誉孔子为素王。
没有土地、没有人民,只要文化存在,他的王位就永远存在。
(《亲切随和的大成至圣》节选)话题6:源泉材料加工:了解孔子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处境。
他所宣扬的仁爱和礼教,有时候被抛在一边,可有时候,又搞得登峰造极。
不是吗?直到今天,几乎是全世界都有研究儒学的人,可研究什么?我想:不过是为我所用罢了。
可是,无论如何,孔子是伟大的。
是的,绝对是伟大的。
他的经典的论述,是人性,是人伦。
有人说:地球上的万物是共生的,是平等的。
所有的报应,是因为人类打破了生态平衡,不顾一切地满足人类自己的欲望。
所以,人类呼唤人性,呼唤平等。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在呼唤人性。
是的,封建的历代王朝,都在以儒学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上,显现一个天子的抉择的。
是的,直到今日,孔子的伦理道德观念仍不过时。
道德沦丧,必然是四面楚歌:理智的时候,就会向孔子讨教。
(《驻足孔子墓前》节选)话题7:诚信材料加工:诚信是治政之道。
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
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
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
(《论诚实守信》节选)话题8:寻觅材料加工: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余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我的祖先,那个秦嬴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过书坑过儒的。
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了。
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子,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象和力量。
接待我的济宁市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武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惟有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
(《论诚实守信》节选)(四)成品展示(2004年高考福建满分作文)文庙,是古时的学府。
文庙大成殿,是文庙精神的中心。
中华各地的文庙大成殿中,当面傲立的,便是中华儒学之始者孔子。
可以说,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孔子,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崇敬孔子。
孔子生前并非皇族,但在其以后的时光中封号却一再提高,从大成至圣先师,直到大成至圣文宣王,孔门盛极一时,孔子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