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水文重点

桥涵水文重点
桥涵水文重点

水文学定义:研究地球上水体存在、循环、分布和它在地面、地下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广义水文学:水文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水汽的运动规律)、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地表水文学(陆地水文学与海洋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分类:

按照研究对象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沼泽水文学。 按照研究目的和方法分:水文测验学、普通水文学、水文地理学、工程水文学。

河流:是一种天然水体,它由一定区域内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所补给,并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由其自身所造成的连续延伸凹地流动。

流域:把地面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的区域,即河流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合称为流域。

河系: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水流路线,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又称水系或河网。

一般天然河流,按照河谷和河床的情况,冲淤程度,水情变化等特点,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河源:是指河流的发源地,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河口: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干流的地方。

河流的基本特征 :一般用河流断面、河流长度、河流比降、河道弯曲系数来表示。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河流横断面。横断面内,自由水面高出某一水准基面的高程,称为水位。

河流的纵断面是指河流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的断面。河流纵断面的坡度一般从上游往下游逐渐变缓。

河流比降:任意河段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称为该河段的纵比降,即

l

H l H H i ?=-=12 式中i 为河道纵比降,通常以千分率表示。

河流长度:从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

河流弯曲系数:河段实际长度L 与该河段直线长度l 之比,即:

l

L K = 流域的特征:

流域是河流的集水域。有时我们称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流域,是指该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即此集水区域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汇集到河流以后,通过该断面流出本区域。

流域的周界称为分水线。分水线就是流域四周最高点的连线,在山区是流域四周的山脉脊线;平原地区是四周地面最高点的连线。

河流集水区域的面积大小,称为流域面积(A)或汇水面积(A)。

流域面积和流域形状是如何影响径流的?

答:在相同地理条件下,流域面积A 越大,径流量Q 越大,流域对径流变化的调节作用也越大,因而洪水涨落平缓;流域面积A 越小,Q 越小,但洪水涨落较为急剧。流域形状影响径流汇集时间的长短和径流形成过程。若流域形状狭长为羽毛形,则出口断面流量就小,径流过程的变化较小而历时较长。相反,扇形

出口断面流量大,径流过程的历时较短。

流域的地形一般以流域平均高程和流域平均坡度来表示。前者影响降雨和蒸发,后者是确定径流汇流时间的重要因素。

河床稳定性

山区河流:汇流时间短。暴涨暴落。水位流量变幅大。持续时间短。河床稳定。容易受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影响。

平原河流:汇流时间长。涨落平缓。水位流量变幅小。持续时间长。河床稳定性差。河床演变剧烈。

平原河道的平面形态,根据河床的稳定性情况可分为四种类型:顺直型弯曲性分汊型散乱型。

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雨水,除去损耗外,剩余的部分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槽中而形成河川径流。其中来自地面的部分称为地面径流,来自地下的部分称为地下径流。

坡面漫流过程:流域蓄渗过程完成后,剩余雨水沿着坡面流动,称为坡面漫流。

河槽集流过程:坡面漫流的雨水汇入河槽后,顺着河道由小沟到支流,由支流到干流,最后到达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降雨量以降水深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为降雨强度。降雨的多少决定径流量的大小,降雨的变化过程直接决定径流过程的趋势。

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这三个过程称为流域蓄渗过程。

降雨径流-损失=净雨

汇流过程:

坡地汇流:坡面漫流,流程历时较短,大雨时是构成河流流量的主要来源。

表层流径流:由土壤孔隙流入河网,流程历时较坡面漫流长,对历时较长的暴雨,也是构成河流流量的主要来源;

坡地地下汇流:地下水补给河流,构成河流的基流;

河网汇流:从支流到干流,从上游到下游,流域出口断面。

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降雨、蒸发)、下垫面因素(流域的地形、土壤、地质、植被、湖泊等)、人类活动(农业措施、林木业措施、水利措施)。

水量补给的基本来源:雨源类(年流量过程线:双峰或多峰肥胖型)、雨雪源类(年流量过程线:双峰型(夏汛、秋汛))、雪源类(年流量过程线:单峰型)。

断面测量:常见的探深工具有:探深杆、回声测深仪。

水位是指某一时刻该站测流断面(水文站固定观测的河床横断面)的水面高程。

水位观测:直立式水尺、倾斜式水尺。

流速测定:常用的流速测量方法有流速仪和浮标法两种。

水文资料的来源主要有:1、水文站观测资料;2、文献考证资料;3、洪水调查资料。

根据断面实测水位和对应的流量资料点绘成的图形,称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均值:反映总水平的高低。

标准差(均方差):反映离散度。

离势系数(离差系数,变差系数):反映相对离散度。

偏态系数(偏差系数):反映系列在均值两边的对称程度。

随机变量所取数值的全体称为总体,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一部分称为样本,样本中所包括的项数称为样本容量。

所谓重现期是指在许多试验中,某一事件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在工程水文中,重现期用字母 T 表示,一般以年为单位。

选样就是在现有的洪水记录中选取若干个洪峰流量或某一历时的洪水流量组成样本,作为计算的依据。两种方法:年最大值法、年超大值法。

年最大值法:从每年实测流量中选取一个最大值组成样本系列,n实测资料年组成n个年最大流量值。此法所得频率的重现期为多少年一遇。

设计流量:公路、桥梁和涵洞等各项工程设计时,根据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某一设计洪水频率,推算该频率相应洪水的洪峰流量,称为设计洪水流量m,简称设计流量。

(3s

)

/

设计水位:桥位计算断面上通过设计流量相应的水位,称为设计洪水位,简称设计水位(m)。

设计流速:设计流量通过桥位断面的河槽平均流速,习惯上称为设计流速。

实测期:把水文站观测资料的年限称为实测期(包括由参证站实测资料相关分析插补延长的资料)。

调查期:调查洪水的最远年份到实测完毕的年限。(包括实测期)

考证期:文献考证到的最远年份到实测完毕的年限。(包括调查期)

连续系列:由实测和插补延长资料组成的系列中,如果没有特大洪水值需要提出单独处理,各项洪水值直接按其大小顺序统一排位,序号不间断,这一样本称为连续系列。

不连序系列:当有特大洪水值,需在更长的时期内进行排位,序号不连续,这种样本的系列称为不连续系列。

1. 利用流量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时,需要做哪些工作?

答:主要工作如下:1)取样—年最大法;

2)资料审查—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

3)资料的插补和延长;

4)特大值的调查与处理;

5)点绘经验频率曲线;

6)选用合适的理论频率曲线—通常是P三型曲线;

7)进行参数估计:分有无特大值两种情况;

8)根据估计的参数初值,做理论频率曲线;

9)适线;

10)根据适线后的参数,推算设计洪峰流量;

11)对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2. 为什么要进行特大值处理?

答:1)通常情况下样本容量小,而要推算的设计流量的频率则是小概率事件,抽样误差大;

2)增加特大值后,可加强样本的代表性;

3)加入特大值后,必须在参数估计时有所考虑;

4)经过上述步骤后,推算结果的可靠性会增加。

3. 在缺乏流量观测资料时,为什么经常用到经验公式或推理公式?

答:1)缺测流量资料是中小流域的设计洪水推算中常遇问题;

2)经验公式或推理公式利用了水文现象的地区性规律;

3)两公式虽不是理论公式,但也以理论为基础。

4. 为什么要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主要步骤有哪些?

答:1)与流量观测资料比,暴雨资料更容易获得;

2)首先要推算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的频率相同;

3)设计暴雨的推算过程—与流量资料充足时推算设计洪水的过程相同;

4)已知设计暴雨,经产、汇流计算,得设计洪水过程。

大中桥的孔径计算,主要是根据桥位断面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推算需要的桥孔的最小长度和桥面中心最低高程,为确定桥孔设计方案,提供设计依据。

弗汝德数Fr:它表示过水断面上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平均动能与平均势能的比值,它也表示水流惯性力与重力的比值。

Fr<1表示水流平均动能较小,重力占主导,水流为缓流;

Fr>1表示水流的平均动能较大,惯性力占主导。

以下参考书本86页(重点):

建桥后,桥孔对水流压缩,从上游较远的断面①起,水面开始壅高。

无导流堤时直至桥位上游一个桥孔长度L处的断面②;有导流堤时为上游堤端附近, 达到最大壅水高度。(壅水段: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水流接近桥孔时,急剧收缩呈“漏斗”状。无导流堤时直到桥位下游附近的断面③(有导流堤时到桥位中线断面),水面最窄,流速最大,形成桥位河段的“颈口”,称为收缩断面。最大壅水段下游:流速增大,挟沙能力加强,河床发生冲刷,收缩断面处河床冲刷最为严重。

收缩断面下游,水流逐渐扩散,到断面④恢复天然状态。收缩段的主流和河岸之间由于水流分离现象,桥台上下游两侧将形成回水区。收缩断面—扩散段:流速逐渐减小,冲刷逐渐减弱,由于挟沙能力减弱,在扩散段后期泥沙发生沉积。急流河段:桥下和桥前水深均为自然水深,但桥墩迎水面出现一定高度的冲击波。

桥孔布置原则

桥孔设计应在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情况下,顺畅宣泄包括设计洪水在内的各级洪水的水流和泥沙,避免河床产生不利变形,保证墩台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并做到经济;

桥孔设计应满足通航、流冰、流水、流木及其它漂浮物顺畅通过桥下的要求;建桥后引起的流势变化、河床变形和桥前壅水高度,应在两岸农田、村镇和堤防安全的容许范围内;

桥孔设计应考虑桥址上下游已建或拟建的水利工程、航道、码头和管线等引起的河床演变对桥孔的影响;

除非确有技术、经济依据并能改善桥梁的工作状况时,一般天然河道不应轻易开挖或改移;

桥孔布设应与天然河流断面流量分配相适应。在滩槽稳定的河段上,若桥孔需延伸到河滩上的,其左右河滩桥孔之比应近似等于左右河滩流量之比;在滩槽不稳定的河段或桥址位于河弯段时,桥孔布设应考虑河床变形和流量不均匀的影响;在通航和筏运的河段上,应充分考虑河床演变所引起的航道变化,将通航孔布设在稳定的航道上,必要时可预留通航孔;

在主流深泓线上不宜设桥墩,在断层、陷穴、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也不宜布设桥墩。

桥孔长度定义:沿着设计水位的水面线,两桥台前缘之间(埋入式桥台则为两桥台护坡坡面之间)的水面宽度,称为桥孔长度L。扣除全部桥墩宽度(仍沿原水面线)后,则称为桥孔净长Lj。

桥孔长度的确定,首先应满足排洪和输沙的要求,即保证设计洪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能从桥下顺利通过,并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着眼,同时应综合考虑桥孔长度、桥前壅水和桥下冲刷的相互影响。

Ad—冲刷前桥墩所占的桥下过水面积

Ax—冲刷前桥墩侧面涡流所占的桥下过水面积

Ay—冲刷前桥下有效过水面积,不包括桥墩和涡流部分

Aj—冲刷前桥下净过水面积Aj= Ay+ Ax

Aq—冲刷前桥下毛过水面积,含有效过水面积+桥墩和涡流面积

Aq= Aj+ Ad= Ay+ Ax+ Ad

μ—墩台侧面涡流阻水引起的桥下过水面积的折减

μ= Ay/Aj。μ= 1-0.375Vs/lj

λ—桥墩阻水引起的桥下过水面积的折减

λ= Ad/Aq(宽浅河流=b/l)

桥面高程是指桥面中心线上最低点的高程,必须满足桥下通过设计洪水、流冰、流木和通航的要求,并且应该考虑壅水、波浪、水拱、河湾凹岸水面超高以及河床淤积等各种因素引起的桥下水位升高。

引起桥下水位升高的因素

1.壅水(1)桥前最大壅水高度△Z;(2)桥下壅水高度△Z′;(3)壅水曲线;

2.波浪(1)桥位处的波浪高度;(2)路堤(或导流堤)边坡处的波浪爬高;(3)斜向的波浪爬高;

3. 其他:水拱高、河床淤积高度、横湾比降;

4.急流河槽中桥墩的水流冲击高度△hd。

泥沙的基本特性:1.几何特性:泥沙颗粒的形状、大小及群体泥沙的组合特性;2.重力特性:泥沙颗粒的容重与淤积泥沙的干容重;3.水力特性: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

沙波运动是水流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推移质运动的集体形式此时,床面呈起伏不平的波浪形态,是推移质运动的主要形态。

含沙量—单位体积内水流中所含悬移质的质量,kg/m。

在一定条件和边界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水流能够挟带泥沙的最大数量或质量(包括推移质和悬移质),称为水流的挟砂率。

在冲刷河段内,床沙中的细颗粒被水流冲走,上游来沙中的粗颗粒泥沙慢慢沉下来,这样,河床表面层的泥沙粒径逐渐增大,形成自然铺砌的现象,称为河床的粗化。

由于过水断面形状的改变或河槽的影响,伴随着主流,在水流内部形成一种尺度较大的旋转流动,这种从属于主流而存在的旋转流动称为副流。(立轴副流(回流)、平轴副流(滚流)、顺轴副流(螺旋流))。

河床演变是指:河道在天然情况下或受人工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

影响河床演化的因素

1 上游来水条件,即流量的大小和变化(流量大,冲击力强,对河床冲刷严重,变形快;雨季和旱季的变化,河床也出现周期性变化。)

2 上游来沙条件,即上游来沙量及其粒径的变化(流量大,挟砂能力强,泥沙颗粒也大,对河床冲刷严重,变形快。)

3 河床地质、土质条件、河床比降为河床演变提供边界条件。

河床变形分为三类:

1. 河道自然变化引起,称为自然冲刷;

2. 桥渡束狭水流,增加单宽流量所引起的全断面冲刷,称一般冲刷,用p h表

示;

3. 由桥墩阻水使水流结构变化,在桥墩周围发生的冲刷,称局部冲刷,用b h 表示。

一般冲刷停止时桥下的垂线平均流速,称为冲止流速。

桥位:也称桥址,是指桥梁中线(桥轴线)的位置。桥位方案应将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比较选定。

桥位河段:指水流受桥梁影响的河段。

桥位设计:将桥位河段上的桥梁、桥头引道及调治构造物等各项建筑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布置和设计。桥位设计在铁路工程中又称桥渡设计。

桥位方案应将政治、经济、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比较选定。

桥位勘测:桥位资料的搜集和现场勘察、测量等获得实地资料的工作称为桥位勘测。

桥位选择、桥孔设计、墩台冲刷、调治构造物及桥头引道的布设、计算、绘图等桥位设计工作,都是在桥位勘测过程中穿插进行的,桥位设计和桥位勘测两者是不可分的。

桥位选择的基本要求:一般要求;水文;地形、地貌;地质;通航。

山区峡谷河段:桥孔不得压缩水流,尽量一孔跨过。

山区开阔河段:选择河槽稳定、流速缓和处。

平原顺直(微弯)河段:选在河槽与河床走向一致,河槽流量较大处。墩台基础深度应考虑边滩下移,置于同一深度。

平原弯曲(蜿蜒)河段:桥位选在河湾逼近河岸处,较稳定的河湾中部,并选择河床河槽方向接近平行处跨越。

平原分汊河段:桥位应尽量避开河汊,分流、会流点。不得已时,选在分流点,汇流点上游,流向基本顺直段。

平原游荡性河段:桥位选择河岸有固定的土丘或岸坝的天然束窄处,如无法利用时,应结合治河工程,筑堤束水,稳定河道。

山前区变迁性河段:桥位应与岸边正交,不考虑多变河汊的位置,必须设置导流、防护设施。若有可能,桥位选在上下游河道较窄、岸边稳定处为好。

潮汐河口河段:桥位应避开涌潮、滩岸多变的区段;潮汐河段上游段的桥位,可按一般情况处理;潮汐下游、中间段的桥梁,桥孔长度可按一般情况下的长度加大5%-15%。

调治构造物是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导流堤、丁坝及其他桥头防护工程。

调治构造物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流,使通过桥孔的水流均匀顺畅、防止桥位附近河床和河岸产生不利变形,以确保附近农田免遭水害,确保桥梁墩台和桥头引道的正常运用。

导流堤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水流平顺通过桥孔,提高桥孔泄洪能力,减少对桥下河床的集中冲刷,减缓冲刷进程,减少对墩台的冲刷威胁。无导流堤时,被桥头路堤阻断的河滩水流将斜向流入桥孔,可引起桥台附近的严重冲刷;设置导流堤后,桥下河床的冲刷分布趋于均匀,并扩散到桥梁上下游的较大范围,减缓了冲刷进程。

导流堤的组成部分:1 上游堤2 下游堤3 堤端5 堤根

导流堤的平面形状:直线型、曲线型(椭圆曲线、圆曲线、梨形)。

导流堤类型选择及布设:

(1)当河滩路堤单侧阻断流量占总流量的15%以上,或双侧阻断流量占总流量的25%以上时,应设导流堤。曲线形导流堤可使水流平顺压缩,有较好效果。直线形导流堤可使水流逼向对岸,但堤旁水流压缩大,常形成回流区并发生泥沙淤积现象。

(2)当河槽两侧有对称河滩分布时,可在两侧桥头布设对称的曲线形导流堤,以使桥下滩地冲刷后扩展至全桥,与河槽连成一片,促使桥下水深均匀化。

(3)当河槽两侧河滩不均匀分布时,两侧导流堤应呈口朝上游的喇叭形,大滩一侧布设曲线形导流堤,小滩一侧布设两端带曲线的直线形导流堤。

(4)河湾建桥时,凹岸一侧布设直线形导流堤,凸岸一侧布设曲线形导流堤。

(5)单侧河滩阻断流量小于总流量的15%,或双侧河滩阻断流量小于总流量的25%时、可设置梨形堤;当桥与河槽正交,但一侧引道伸向上游与滩地斜交时,此侧桥头可布设梨形堤,并在引道上游一侧设置丁坝群加强防护,与滩地正交的另一侧引道桥头可布设直线形导流堤。

(6)斜交桥位,河槽两侧河滩对称分布时,通常在桥位与河流锐角相交一侧,布设梨形堤,另一侧则布设两端带曲线的直线形导流堤。斜交桥位的导流堤布设比较复杂,一般应通过模型试验确定。

(7)桥与河槽正交,但一侧引道向下游与滩地斜交形成“水袋”,可在斜

交一侧桥头,设曲线形导流堤,对引道上游一侧加强边坡防护,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小型排水建筑物,以排除“水袋”积水,正交一侧桥头可设置直线形导流堤。

(8)变迁性河段、冲积漫流性河段、洪水含沙量大足以形成泥流的河段,宜布设长堤。为平顺地压缩水流,通常有直线与曲线组合型,椭圆形和圆弧曲线形等,长堤堤身与集中股流的交角应小,一般小于20°-30°。上游坝端必须嵌入稳定河岸;堤身受集中股流顶冲处或穿过旧河汉的部位,应加强防护,必要时可设置短丁坝挑流。当河滩阻断流量较小且流速不太大时,可在滩地一侧设梨形堤;在变迁性河段上,当岸坎不漫溢洪水并具有合适地形条件时,可布设梨形堤与长堤组合导流构造物;

(9)导流堤应设置成不漫水,其平面形状和尺寸应通过计算拟定,并结合上、下游导流堤的经验及桥位河段的水文、地形、工程地质、流向、流速和股流位置等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导流堤的设计频率一般与桥梁设计频率相同。

丁坝是与河岸或路堤成一定角度,伸入水中的构造物。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河道整治和维护水工构筑物。

丁坝将水流挑离河岸或路堤,使坝下游的河岸或路堤免受冲刷,形成有利的水流结构和河床变形。

其主要功能为保护河岩不受来流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同时它也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全水生生息场多样化方面发挥着作用。

丁坝常设置在桥头引道的一侧或桥梁附近的河岸一侧,特别是在河流弯道凹岸的一侧,将水流挑离桥头引道或河岸,使泥沙在坝后淤积,形成新的水边线,达到对凹岸及桥台防护的目的。

丁坝对上下游水流,甚至对岸都有一定影响,适合修建在较宽的河段,在山区狭窄急流河段应慎用。

若需要防护的路堤或河岸较长,可采用数个丁坝组成的丁坝群进行水流调治

和河岸防护。

导治线:将各个坝头的连线设计成一条平滑的曲线或直线。导治线是设计的水边线或弯道凹岸的深沿线。导治线两端应与河岸平顺连接。

1. 不漫水丁坝:坝顶高于设计洪水位。

在平原区或半山前区的宽滩地段,水流易于摆动,流速较小。不漫水丁坝挑水能力强,相应地坝头冲刷也很严重。常用于挑开高洪水流,保护河岸和河滩引道路堤。

2. 漫水丁坝:坝顶高程低于设计洪水位。

坝顶高程常取在相当于常水位或平均洪水位上下。洪水位时为漫水丁坝,常水位及枯水位时为不漫水丁坝。这样,除洪水期以外的大部分时间,丁坝工作在不漫水丁坝状态,有较大的调治水流和稳定河床的作用。大洪水期间,丁坝坝顶淹没,不会过多阻挡水流,避免坝头过深冲刷。被淹没的丁坝之间河底流速仍然很小,仍可发挥其护岸作用。因此,桥头防护和沿河路基防护,漫水坝及漫水坝群应用较多。

3.丁坝在平面上的方向

淹没式丁坝一般斜向上游(为上挑),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交角约100°~105°;如果斜向下游,则漫过坝顶的水流将向丁坝根部集中,造成剧烈冲刷而冲走丁坝间的泥沙。在凸岸且流速较小时,可布置成正挑丁坝。

非淹没式丁坝一般斜向下游(为下挑),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交角约60°~75°;对于凸岸且流速不大时,可以布置为正挑丁坝。

桥位勘测的设计的主要任务:①为桥位设计,桥型选择及墩台基础设计提供基本资料;②制定不同的桥位和接线方案,进行比选;③知道不同桥位和不同接线方案相应的桥孔长度。桥梁高度和河床最低冲刷和河床最低冲刷深度及引道,调制构造物设计方案。

现场勘测前的计算准备工作:地形和测量资料、水文资料、气象资料、流冰、流水资料、通航资料、地质资料、其他资料。

重现期计算公式:

P

T 1= 谢才满宁公式:

21

32

1i h n v = 河槽宽度公式:

适用于开阔、顺直微弯、分汊、弯曲河段及滩、槽可分的不稳定河段。 桥孔最小净长度:

c c

s q j B n Q Q K L 3)(= 式中:j L :桥孔最小净长度,m ;

s Q :设计流量,s m /3;

c Q :河槽流量,s m /3;

c B :河槽宽度,m ;

3n K q 、:系数和指数按下表取用: 河段类型

q K 3n 开阔、顺直委婉河段 0.84 0.9 分汊、弯曲河段 0.95 0.87 滩、槽可分的不稳定河段 0.69

1.59 计算看书本99页例题和119页例题。

最新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试题及答案

A .增大 B .减少 精品文档 C .不变 D .减少或不变 桥涵水文 一、名词解释 1. 输沙率 : 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的重量 .P220 2. 重现期 : 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在多年观测中平均多少年或多少次可能出现的时距 .P228 3. 桥孔净长 ; 桥长扣除全部桥墩厚度后的长度 .P278 4相关系数:令r 的平方=a 与a 的乘积P253. 5. 河川径流 :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河槽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 .P210 6. 径流系数 :径流深度与降水量之比或净与量与毛雨量之比 .P213 7. 含沙量 :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 .P220 8闭合流域 :当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 ,流域内的地面径流及地下径流都将通过集流断面 .P209 9. 水拱现象 :河中涨水或在峡谷山口下游河段急泻而下的洪水 ,可出现两岸低 ,中间高的凸形水面 .P287 10. 一般冲刷深度 :一般冲刷停止时的桥下最大铅垂水深 .P297 11. 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P211 12. 非闭合流域 :P209 13. 累计频率 :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频率的累计值 .P228 14. 设计洪水 :按规定频率标准的洪水 .P259 15. 桥下河槽最低冲刷线 :桥梁墩台处桥下河床自然演变等因素冲刷深度 ,一般冲刷深度及局部冲刷深度三者全部完成后的最大水深线 16. 流域 :河流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 ,称为该断面以上河段的流域或汇水区 .P208 17. 副流 :水流中由于纵横比降及边界条件的影响 ,其内部形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旋转水流 .P222 18PMP : 19.水力粗度 :泥沙颗粒在静止清水中的均匀下沉速度 .P219 4 .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 725m 和425m ,河段长120km ,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D)P207 A . 0.25 B . 2.5 C . 2.5% D . 2.5%o 5.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D) A ?前者较大 B ?前者较小 C . 二者相等 D ?无法肯定 6?水量平衡方程式 P -R — £ = △ S (其中P 、R 、E 、A S 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 A .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B .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C .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D ?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7.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 (D) A .1m B .0.1m C .0.01m D .0.001m 8.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常用指标是 (A) A .输沙率、含沙量 B .流量、输沙率 C .含沙量、流量 D .输沙率、输沙量 9.频率为 5%的洪水,其重现期为 (C)P230 A .5 年一遇 B . 95 年一遇 C .20 年一遇 D .200 年一遇 10?甲乙两河,通过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分析计算,获得各自的年径流均值 和离均系数C V 甲, C V 乙如下:C v 乙=0.25 二者比较可知 A ?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B ?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 .乙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D ?乙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11.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 (A) 精品文档 .P306 二、选择题 1.下面哪个不是水文现象的特点 (B )P204 A .随机性 B .确定性 C .周期性 2.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其变化 A .杂乱无章 B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3.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 D)P208 A .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C .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 .地区性 (C)P204-205 C .具有统计规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B ?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D ?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D) (D)

大工15春《桥涵水文》大作业及要求答案

《桥涵水文》大作业及要求 题目一:计算题 对某水文站22年不连续的年最大流量进行插补和延长后,获得n =32年的连续年最大流量系列(如表1所示)。采用耿贝尔曲线作为理论频率曲线,试计算 1%Q 和2%Q 。 表1 年最大流量表 序号 年份 流量(m 3/s ) 序号 年份 流量(m 3/s ) 1 1951 767 17 1967 3408 2 1952 1781 18 1968 2088 3 1953 1284 19 1969 600 4 1954 1507 20 1970 1530 5 1955 2000 21 1971 2170 6 1956 2380 22 1972 1650 7 1957 2100 23 1973 840 8 1958 2600 24 1974 2854 9 1959 2950 25 1975 1300 10 1960 3145 26 1976 1850 11 1961 2500 27 1977 900 12 1962 1000 28 1978 3770 13 1963 1100 29 1979 1900 14 1964 1360 30 1980 1080 15 1965 1480 31 1981 1010 16 1966 2250 32 1982 1700 题目二:计算题 某公路桥梁跨越一条平原河流,桥位河段基本顺直,上游有河湾,河床平坦,两岸较为整齐,无坍塌现象。河槽土质为砂砾,河滩为耕地,表层为沙和淤泥。实测桥位河流横断面如图1所示,可作为水文断面进行流量计算。经调查确定,桩号K0+622.60为河槽和河滩的分界,选定粗糙系数为:河槽1 40c c m n = =,河滩1 30t t m n = =。调查的历史洪水位为63.80m ,洪水比降为0.3‰,试求其相应的历史洪水流量。

桥涵水文2011.4

A ?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B ?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C .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D ?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7.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 A . 1m B . 0.1m C . 0.01m 8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常用指标是 A .输沙率、含沙量 B .流量、输沙率 C .含沙量、流量 D .输沙率、输沙量 9 ?频率为5%的洪水,其重现期为 10. 甲乙两河,通过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分析计算,获得各自的年径流均值Q 甲Q 乙和离均系数C V 甲,C V 乙如下: 3 3 Q 甲 100m /s, C v 甲=0.42 ; 乙河:Q 乙=500m/s, C v 乙=0.25 二者比较可知 A .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B .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 .乙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D .乙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11 .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 .减少或不变 12 .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 A .计算相关系数 B .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C .推求频率曲线 D .推求设计值 13 .偏态系数Cs > 0,说明随机变量x C .已制成该线型的kp 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 .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15 .用配线法进行频率计算时,判断配线是否良好所遵循的原则是 A .抽样误差最小的原则 B .统计参数误差最小的原则 C. 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最好的原则 D .设计值偏于安全的原则 16 .频率计算适线时,减小 Cv 值,频率曲线将 A .顺时针转动 B .逆时针转动 C .平行上移 D .平行下移 17 .地区经验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一般 A. 仅推求设计洪峰流量 B .仅推求设计洪量 C .推求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 D .仅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18 .洪水频率计算中,特大洪水处理的内容主要是 A. 插补展延洪水资料 B .代表性分析C .经验频率和重现期计算 D .选择设计标准 19 .由于假定局部冲刷是在一般冲刷完成后进行的, 因此通常取桥墩上游不远处,一般冲刷终止后的未受绕流影响的墩前天然流速称 为 选择题 1 ?下面哪个不是水文现象的特点 A .随机性 B .确定性 C .周期性 2?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其变化 A .杂乱无章 B .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桥涵水文 D .地区性 C ?具有统计规 律 D .没有任何规律 3?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 A .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 .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 .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 ?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4.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 725mm 和425mm ,河段长120km ,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 A . 0.25 B . 2.5 C . 2.5% D . 2.5%o 5 .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A .前者较大 B .前者较小 C . 6 .水量平衡方程式 P -R -E = ^S 二者相等 D .无法肯定 (其中P 、R 、E 、△ S 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 ,适用于 A . 5年一遇 B . 95年一遇 C . 20年一遇 D . 200年一遇 D . 0.001m A .岀现大于均值x 的机会比岀现小于均值 x 的机会多 B .岀现大于均值x 的机会比岀现小于均值 x 的机会少 C .出现大于均值x 的机会和出现小于均值x 的机会相等 D .出现小于均值x 的机会为0 14 .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 III 型曲线,这是因为 A .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 已制成该线型的①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桥涵水文复习提纲

桥涵水文课程复习提纲 第二章 概念: 地面径流: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除掉损失一部分以外,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路径流动,称为路面径流。 径流量: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河流出口断面的径流总体积,常以m3计 比降: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的高差称为落差,深泓线上单位长度的平均落差称为比降,有水面比降和河底比降。 降雨强度:降雨量以降水厚度(mm)表示,单位时间的降雨量称为降雨强度(mm/min 或mm/h) 水准基面:理论上采用大地水准面,一般以黄海平均海平面(又称青岛零点)作为我国打底高程的起算面,即基准面。 河流流量:过水断面面积和断面平均流速的乘积 分水线:分隔水流的高地、山岭的山脊线,就是相邻流域的分界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岭) 河流基本特征:河流的基本特征,一般用河流断面、河流长度、河流比降来表示。河流断面有横断面和纵断面,垂直于河流流动方向的断面称为河流横断面。河流中沿水流动方向,各横断面的最大水深点称为深泓线,沿河流深泓线的断面称为河流纵断面。从河源到河口的距离为河流长度。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的高差称为落差,深泓线上单位长度的平均落差称为比降,河流比降有水面比降和河底比降。 河流分类:按流域的地形特点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山区河流流经海拔较高、地势陡峻、地形复杂的山区,特点为:流域内坡面陡峻,岩石裸露,汇流时间短,降雨强度大,以致洪水暴涨暴跌,水位和流量变幅极大,但洪水持续时间不长,比降大,流速大,水流紊乱。平原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特点为:流域面积一般较大,平均坡度较为平坦,汇流时间长,河床开阔,调蓄作用大,洪水涨落较山区河流缓慢,洪水持续时间较长,比降较小,流速较小,水流较平顺。 四种类型河段:平原河流按平面形态和演变过程分类,顺直微弯型河段---河槽顺直,弯曲型河段---河槽具有弯曲外形,分汊型河段---河槽分汊,散乱型河段---河槽宽浅径流形成过程:流域内,自降水开始到水流流过出口断面为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分为降雨过程、流域蓄渗过程、坡面漫流过程及河槽集流过程。若按水体的运动性质,分为产流过程和汇流过程。 影响径流的因素:分为气候因素和下执面因素,气候因素包括降雨和蒸发,降雨是径流形成的主要因素,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面积对径流量及其变化过程影响很大;蒸发对降雨前期的流域蓄水量影响很大。下执(土)面有流域的地形、土壤、地质、植被、湖泊等自然地理因素。 我国河流的水量补给:水量补给的来源基本可分为雨源、雨雪源、冰雪源三类 流速测验分类:流速测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际的流速测量,描述过水断面内的流速分布情况,并用以推算该断面的流量 计算: 水文断面的流量流速计算(书31)

桥涵水文选择题

1、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a____) A.长 B.短 C.一样长 D.不能肯定 2、设计洪水是指(_a___) A.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的洪水 B.设计断面的最大洪水 C.任一频率的洪水 D.历史最大洪水 3、设计洪水三个要素是(d____) A. 设计洪水标准、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历时 B. 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线 C. 设计洪峰流量、1天洪量、三天洪量 D. 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设计洪水过程线 ?4、大坝的设计洪水标准比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__a__)。 A.高 B.低 C.一样 D.不能肯定 5、选择水库防洪标准是依据(__c__)。 A.集水面积的大小 B.大坝的高度 C.国家规范 6、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选样的方法是(b__)。 A.最大值法 B.年最大值法 C.超定量法 D.超均值法 7、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量选样的方法是a__)。 A. 固定时段最大值法 B. 固定时段年最大值法 C. 固定时段超定量法 D. 固定时段超均值法 8、对设计流域自然地理、水利措施历年变化情况调查的目的是(_b )。 A.检查系列的一致性 B.检查系列的可靠性 C.检查系列的代表性 D.检查系列的长短 9、对设计站与上下游站平行观测的流量资料对比分析的目的是(_b)。 A.检查洪水的一致性 B.检查洪水的可靠性 C.检查洪水的代表性 D.检查洪水的大小 1、用典型洪水同倍比法(按峰的倍比)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__b_)。 A. 峰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 B. 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 C. 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 D. 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值 2、用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洪水,则(_c___)。 A. 峰不一定等于设计洪峰、量等于设计洪量 B. 峰等于设计洪峰、量不一定等于设计洪量 C. 峰等于设计洪峰、各历时量等于设计洪量 D. 峰和量都不等于设计值 3、一般水库在由典型洪水放大推求设计洪水时,常采用(__a__)。 A.同频率放大法 B.同倍比放大法 C.可任意选择两种方法之一 D.同时用两种方法 5、选择典型洪水的原则是“可能”和“不利”,所谓不利是指(_c___)。 A. 典型洪水洪峰靠前 B.典型洪水洪峰居中 C. 典型洪水洪峰靠后 D.典型洪水洪量较大 6、典型洪水同频率放大的次序是(_d___)。 A.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峰 B. 峰、长历时洪量、短历时洪量 C.短历时洪量、峰、长历时洪量 D. 峰、短历时洪量、长历时洪量 7、对放大后的设计洪水进行修匀是依据(___c_)。 A. 过程线光滑 B.过程线与典型洪水相似

桥涵水文复习题

第一章 1.理想液体就是不考虑粘滞性的实际不存在的理想化的液体(判断题)。 2 .牛顿内摩擦定律适用于所有的液体(判断题) 。 3 .某种液体的容重是8.82KN/m 3,则其密度是______Kg/m 3。 4. 粘滞性(名词解释) 第二章 1.水静力学基本方程)(C p z 常数=+γ中,γp 的能量意义是( ) A.单位势能 B.单位位能 C.单位压能 D.单位动能 2 .上述方程中,γp 水力学意义是() A.单位势能 B.压强水头 C.单位压能 D.测管水头 3.在绘制曲面上压力体图时,若水与压力体分居曲面两侧时,该压力体为( ) A.虚压力体,Pz 方向铅直向上 B.实压力体,Pz 方向铅直向上 C.虚压力体,Pz 方向铅直向下 D.实压力体,Pz 方向铅直向下 (如分居同侧时? (选项相同) ) 4 .常见的测压仪器如测压管或压差计,所测得压强均为( ) A.相对压强 B.绝对压强 C.真空值 D.大气压强 (如仪器为真空计时?(选项相同)) 5 .液体只受重力作用,则静止液体中的等压面是( ) A.任意曲面 B.水平面 C.斜平面 D.旋转抛物面 6 .若液体中某一点压强为2.5个工程大气压,用应力单位表示为( ) A.24.5N/m 2 B. 24.5KN/m 2 C. 245N/m 2 D. 245KN/m 2 (用水柱高度表示为?) 7.液体中某点绝对压强为19.6kPa ,那么相对压强表示为( )

A.8米水柱 B.2米水柱 C.-2米水柱 D. -8米水柱 (真空度等于?) 8.静止液体中同一点各方向的压强() A.数值相等 B. 数值不等 C.铅直方向数值最大 D. 仅水平方向数值相等 9.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 A.重合 B.平行 C.斜交 D. 正交 10.在静止或者平衡液体中等压面就是等势面(判断) 11 .静止水体中,某点真空压强为50kPa,则该点相对压强为- 50kPa .(判断) 12.水深相同的静止水面一定是等压面。(判断) 13.静止液体中同一点各方向静水压强数值相等。(判断) 第三章 1.用来测量管道中某点流速的仪器是() A.毕托管 B .文丘里管 C.压力计 D .真空计 2 .用来测量管道中流量的仪器是() A.毕托管 B .文丘里管 C.压力计 D .真空计 3.在液流分类中,凡运动要素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水流,称为() A.非恒定流 B .非均匀流 C .恒定流 D .均匀流 (如果是随时间变化?) 4 .在液流分类中,凡运动要素沿程发生变化的水流,称为() A.非恒定流 B .非均匀流 C.恒定流 D .均匀流 【答案】B (如果是沿程不变化?) 5.水力学中,一维流是指() A .恒定流动 B .均匀流动 C .层流运动 D .运动要素只与一个坐标有关的流动 6.利用恒定总流能量方程解题时,所选取的计算断面不应为() A.急变流断面 B .渐变流断面

最新桥涵水文试题库+

桥涵水文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的重量.P220 2.重现期: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在多年观测中平均多少年或多少次可能出现的时距.P228 3.桥孔净长;桥长扣除全部桥墩厚度后的长度.P278 4.相关系数:令r的平方=a与 a的乘积P253. 5.河川径流: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河槽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P210 6.径流系数:径流深度与降水量之比或净与量与毛雨量之比.P213 7.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P220 8闭合流域:当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流域内的地面径流及地下径流都将通过集流断面.P209 9.水拱现象:河中涨水或在峡谷山口下游河段急泻而下的洪水,可出现两岸低,中间高的凸形水面.P287 10.一般冲刷深度:一般冲刷停止时的桥下最大铅垂水深.P297 11.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P211 12.非闭合流域:P209 13.累计频率: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频率的累计值.P228 14.设计洪水:按规定频率标准的洪水.P259 15.桥下河槽最低冲刷线:桥梁墩台处桥下河床自然演变等因素冲刷深度,一般冲刷深度及局部冲刷深度三者全部完成后的最大水深线.P306 16.流域:河流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断面以上河段的流域或汇水区.P208 17.副流:水流中由于纵横比降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其内部形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旋转水流.P222 18PMP: 19.水力粗度:泥沙颗粒在静止清水中的均匀下沉速度.P219 二、选择题 1.下面哪个不是水文现象的特点 (B )P204 A.随机性 B.确定性 C.周期性 D.地区性 2.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其变化(C)P204-205 A.杂乱无章B.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C.具有统计规律D.没有任何规律 3.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P208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4.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D)P207 A.0.25 B.2.5 C.2.5% D.2.5‰ 5.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D) A.前者较大 B.前者较小 C.二者相等D.无法肯定 6.水量平衡方程式P-R-E=△S(其中P、R、E、△S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D) 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C.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D.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7.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D) A.1m B.0.1m C.0.01m D.0.001m 8.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常用指标是(A) A.输沙率、含沙量 B.流量、输沙率 C.含沙量、流量 D.输沙率、输沙量 9.频率为5%的洪水,其重现期为(C)P230 A.5年一遇 B.95年一遇 C.20年一遇 D.200年一遇 10.甲乙两河,通过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分析计算,获得各自的年径流均值和离均系数C V甲,C V乙如下:C v 乙=0.25,二者比较可知(D)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习题 1.1 解:水温为30度时水的密度)/(79.9953m kg =ρ 质量)(9957.0001.0*7.995kg v M ===ρ 重力N Mg G 75786.98.9*9957.0=== 1.2 解:密度)/(135905.0/67953m kg v M === ρ 重度)/(1331828.9*135903m kN g ===ργ 1.3 解:4℃时水的密度为1000(3/m kg ) 100℃时水的密度为958.4(3/m kg ) 假定1000kg 的水 )(11000/1000)4(3m v == )(0434.14.958/1000)100(3m v == 则体积增加百分比为%34.4%100*1 1 0434.1=-= ?v 1.4 解:压缩系数)/(10*102.5) 98000*198000*5(5001 .0210N m dp v dv -=--- =-=β 弹性系数)/(10*96.11 29m N K == β 1.5 解:运动粘滞系数为动力粘滞系数与密度的比值 )/(71.93m kN =γ )*(10*599.03s Pa -=μ 610*605.01000 *71.98 .9*000599.0*-===== γμμρμυg g )/(2s m 1-8 解:剪切力不是均匀分布rdr dA π2=, δ ?r dy du = dr r r r dr r dT δ μ? πδ?πμ32**2*== δ πμ?δπμ?δ πμ?320 24224 42 3 d d r dr r T d = ==? 积分后得δ πμ?324 d T =

桥涵水文

桥涵水文 一、名词解释 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的重量.P220 2.重现期: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在多年观测中平均多少年或多少次可能出现的时距.P228 3.桥孔净长。桥长扣除全部桥墩厚度后的长度.P278 4.相关系数:令r的平方=a与a的乘积P253. 5.河川径流: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河槽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P210 6.径流系数:径流深度与降水量之比或净与量与毛雨量之比.P213 7.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P220 8闭合流域:当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流域内的地面径流及地下径流都将通过集流断面.P209 9.水拱现象:河中涨水或在峡谷山口下游河段急泻而下的洪水,可出现两岸低,中间高 的凸形水面.P287 10.一般冲刷深度:一般冲刷停止时的桥下 最大铅垂水深.P297 11.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P211 12.非闭合流域:P209 13.累计频率: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频率 的累计值.P228 14.设计洪水:按规定频率规范的洪水.P259 15.桥下河槽最低冲刷线:桥梁墩台处桥下 河床自然演变等因素冲刷深度,一般冲刷深度及局部冲刷深度三者全部完成后的最大水深线.P306 16.流域:河流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断面以上河段的流域或汇水区.P208 17.副流:水流中由于纵横比降及边界条件 的影响,其内部形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旋转水流.P222 18PMP: 19.水力粗度:泥沙颗粒在静止清水中的均 匀下沉速度.P219 二、选择题 1.下面哪个不是水文现象的特点(B )P204 A.随机性B.确定性C.周期性D.地区性 2.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其变化(C)P204-205A.杂乱无章B.具有完全的确 定性规律C.具有统计规律D.没有 任何规律 3.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 (D)P208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 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D.地面分 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4.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 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 的河道纵比降为(D)P207 A.0.25B.2.5C.2.5%D.2.5‰ 5.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 般(D) A.前者较大B.前者较小 C.二者相等D.无法肯定 6.水量平衡方程式P-R-E=△S(其中 P、R、E、△S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 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 于(D) 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C.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D.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7.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D) A.1m B.0.1m C.0.01m D.0.001m 8.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常用指标是(A) A.输沙率、含沙量B.流量、输沙率 C.含沙量、流量D.输沙率、输沙量 9.频率为5%的洪水,其重现期为(C)P230 A.5年一遇B.95年一遇C.20 年一遇D.200年一遇 10.甲乙两河,通过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 分析计算,获得各自的年径流均值和离均 系数C V甲,C V乙如下: C v乙=0.25,二者比较 可知(D) A.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B.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C.乙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D.乙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11.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 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A) A.增大B.减少 C.不变D.减少或不变 12.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 (B)P251 A.计算相关系数B.插补、延长水文系 列C.推求频率曲线D.推求设计值 13.偏态系数Cs﹥0,说明随机变量x(B) P237-238 A.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比出现小于均值 x的机会多B.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比出 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少 C.出现大于均值x的机会和出现小于均值 x的机会相等D.出现小于均值x的机会为 14.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 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B)P236 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制成该线型的Φ值表供查用,使用方 便 C.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 方便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 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15.用配线法进行频率计算时,判断配线 是否良好所遵循的原则是(C) A.抽样误差最小的原则B.统计参数误差 最小的原则 C.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据配合最好 的原则D.设计值偏于安全的原则 16.频率计算适线时,减小Cv值,频率曲 线将(B) A.顺时针转动B.逆时针转动 C.平行上移D.平行下移 17.地区经验公式法计算设计洪水,一般 (A) A.仅推求设计洪峰流量B.仅推求 设计洪量C.推求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 D.仅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18.洪水频率计算中,特大洪水处理的内 容主要是(A) A.插补展延洪水资料 B.代表性分析 C.经 验频率和重现期计算 D.选择设计规范 19.由于假定局部冲刷是在一般冲刷完成 后进行的,因此通常取桥墩上游不远处, 一般冲刷终止后的未受绕流影响的墩前天 然流速称为(A) A.冲止流速 B.起动流速 C.行近流速 D.均衡流速 20.设计洪水是指(A)P259 A.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洪水B.设计断 面的最大洪水C.任一频率的洪水 D.历史最大洪水 21.水文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B) A.不可能性B.偶然性C.必然性 D.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偶然性

水力学与桥涵水文试题及答案

1临界xx: 以全渠的临界水深作均匀流动时相应的底坡称为临界底坡。 2造床流量: 为了便于对河床演变进行研究,用一个与多年流量过程的综合造床作用相当的流量作为代表流量。 3、桥孔净长: 桥孔长度扣除全部桥墩宽度后的长度成为桥孔净长。 4、抽样误差: 用样本代表总体确定参数时必定存在一定误差,这个误差称为抽样误差。 5、重现期: 洪水频率的倒数,即某一变量在若干年后再次出现的时距。 1、易流动性: 静止时,液体不能承受切力、抵抗剪切变形的特性。 2、局部阻力: 局部边界条件急剧改变引起流速沿程突变所产生的惯性阻力。 3、弯曲系数: 河道全长与河源到xx的直线xxxx。 4、河槽集流: 坡面汇流由溪而涧进入河槽,最后到达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5、设计流量: 符合规定频率标准的流量。

1、xx均匀流: 水流的水深、断面平均流速沿程都不变的均匀流动。 2、流域: 一条河流两侧汇集水流的区域称为该河流的流域。 3、河相关系: 河流在水流、泥沙及河床的长期相互作用下,能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相适应的某种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与河流的有关部门要素常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河流的河相关系。 4、冲止流速: 桥下一般冲刷停止时垂线平均流速。 5、xx频率: P=m/n*100%,n年中等于或大于洪水流量的年数与具有最大流量值的总年数的比值。 1、临界水深: 在断面形式与流量给定的条件下,相对应于断面比能为最小时的水深。 2、径流总量: 一段时间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3、造床流量: 为了便于对河床演变进行研究,用一个与多年流量过程的综合造床作用相当的流量作为代表流量,称为造床流量。 4、桥孔xx: 设计水位上两桥台前缘之间的水面宽度。

桥涵水文重点

水文学定义:研究地球上水体存在、循环、分布和它在地面、地下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广义水文学:水文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水汽的运动规律)、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地表水文学(陆地水文学与海洋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分类: 按照研究对象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沼泽水文学。 按照研究目的和方法分:水文测验学、普通水文学、水文地理学、工程水文学。 河流:是一种天然水体,它由一定区域内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所补给,并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由其自身所造成的连续延伸凹地流动。 流域:把地面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的区域,即河流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合称为流域。 河系: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水流路线,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又称水系或河网。 一般天然河流,按照河谷和河床的情况,冲淤程度,水情变化等特点,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河源:是指河流的发源地,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河口: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干流的地方。 河流的基本特征 :一般用河流断面、河流长度、河流比降、河道弯曲系数来表示。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河流横断面。横断面内,自由水面高出某一水准基面的高程,称为水位。 河流的纵断面是指河流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的断面。河流纵断面的坡度一般从上游往下游逐渐变缓。 河流比降:任意河段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称为该河段的纵比降,即 l H l H H i ?=-=12 式中i 为河道纵比降,通常以千分率表示。 河流长度:从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 河流弯曲系数:河段实际长度L 与该河段直线长度l 之比,即: l L K = 流域的特征: 流域是河流的集水域。有时我们称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流域,是指该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即此集水区域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汇集到河流以后,通过该断面流出本区域。 流域的周界称为分水线。分水线就是流域四周最高点的连线,在山区是流域四周的山脉脊线;平原地区是四周地面最高点的连线。 河流集水区域的面积大小,称为流域面积(A)或汇水面积(A)。 流域面积和流域形状是如何影响径流的? 答:在相同地理条件下,流域面积A 越大,径流量Q 越大,流域对径流变化的调节作用也越大,因而洪水涨落平缓;流域面积A 越小,Q 越小,但洪水涨落较为急剧。流域形状影响径流汇集时间的长短和径流形成过程。若流域形状狭长为羽毛形,则出口断面流量就小,径流过程的变化较小而历时较长。相反,扇形

桥涵水文教学大纲

《桥涵水文》课程教学大纲 (开放本科) 一.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桥涵水文》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土木工程(道桥)专业本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桥涵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从事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水文现象与桥涵水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河川水文现象的特点和桥涵水文的研究方法 了解水文现象等有关概念,理解河川水文现象的特点。 第二章河流概论 第一节河流与流域 第二节河川径流形成 第三节河川的泥沙运动 第四节河床演变 第五节河川水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熟悉河流和流域、河川径流的有关概念,了解水文测验和资料整理方法。重点河川径流形成过程。 第三章水文统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概率统计理论基础 第二节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第三节水文经验频率曲线 第四节水文理论频率曲线线型与参数估计 第五节抽样误差与相关分析 第六节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 了解随机事件、设计洪水频率、频率分布及其特性、统计参数与频率曲线的关系、皮III型曲线以及相关的概念,熟悉经验频率、统计参数、理论频率曲线的计算公式,掌握适线法在设计流量推算及相关分析在水文计算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适线法在设计流量推算的应用。

第四章设计洪水与设计水位推算 第一节根据流量观测资料推算 第二节根据洪水调查资料推算 第三节根据暴雨资料推算 第四节水流域设洪水 第五节设计洪水位的推求 了解观测资料的审查、插补与延长的方法,正确理解特大洪水处理和小流域径流理论,掌握有观测资料时设计流量的推算方法、利用少量洪水资料推算大中桥设计流量和小流域计算方法。重点有观测资料时设计流量的推算;难点特大洪水处理。 第五章大中桥孔径计算 第一节桥位河段水流图式和桥孔布设原则 第二节桥孔长度 第三节桥面设计高程 了解桥位河段水流图式和各类河段的桥孔布置原则、要求、河段分类、桥长计算的经验公式、引起桥下水位升高的因素和桥下净空的概念,掌握冲刷系数法计算桥孔长度和桥面中心最低标高的计算方法。重点冲刷系数法计算桥孔长度。 第六章桥梁墩台冲刷计算 第一节桥下一般冲刷的计算 第二节桥墩的局部冲刷计算 第三节桥台冲刷计算 第四节桥梁墩台基底最小埋深 了解泥沙的分类、起动、沙波运动、河床演变过程及建桥后的河床演变、一般冲刷、局部冲刷的计算公式及其假设,明确自然冲刷、一般冲刷、局部冲刷、泥沙的特征、推移质输沙率、挟沙能力、河床演变、河相关系、造床流量及冲止流速的概念,掌握桥下河槽的最低冲刷线计算公式,正确理解桥下冲刷的形成和发展。重点桥下冲刷的形成和发展。 第七章调治构造物 第一节调治构物的分类 第二节导流堤 第三节丁坝 了解导流堤和丁坝的组成,掌握调治构造物分类及作用。重点是调治构造物分类及作用。

桥涵水文有答案

桥涵水文(有答案) 一、名词解释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的 重量、P2202、重现期: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在多年观测中平均多少年或多少次可能出现的时距、P22 83、桥孔净长;桥长扣除全部桥墩厚度后的长度、P27 84、相关系数:令r的平方二a与3的乘积卩2 53、5、河川径流: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河槽并沿河槽流动的水流、P2106、径流系数:径流深度与降水量之比或净与量与毛雨量之比、P21 37、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P2208闭合流域:当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相重合,流域内的地面径流及地下径流都将通过集流断面、P20 99、水拱现象:河中涨水或在峡谷山口下游河段急泻而下的洪水,可出现两岸低,中间高的凸形水面、P287 10、一般冲刷深度:一般冲刷停止时的桥下最大铅垂水深、 P297 11、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P211 12、非闭合流域:P209 13、累计频率:等量或超量值随机变量频率的累计值、P228 14、设计洪水:按规定频率标准的洪水、P259

15、桥下河槽最低冲刷线:桥梁墩台处桥下河床自然演变等因素冲刷深度,一般冲刷深度及局部冲刷深度三者全部完成后的最大水深线、P306 16、流域:河流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称为该断面以上河段的流域或汇水区、P208 17、副流:水流中由于纵横比降及边界条件的影响,其内部形 成一种规模较大的旋转水流、P22218PMP: 19、水力粗度:泥沙颗粒在静止清水中的均匀下沉速度、P219 二、选择题1?下面哪个不是水文现象的特点(B )P204A.随机性 B.确定性 C.周期性 D.地区性2.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其变化(0P204-205A?杂乱无章 B.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C.具有统计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3.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 (D)P208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4.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D)P207A? 0、25 B.2、5 C? 2、5% D. 2、5%o5.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D) A.前者较大 B.前者较小 C.二者相等 D.无法肯定

2016年自考桥涵水文试题(含答 案)

2016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桥涵水文》试 题 课程代码:0628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哪个不是水文现象的特点 (B).211 A.随机性 B.确定性 C.周期性 D.地区性 2.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其变化 (C)----211. A.杂乱无章 B.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 C.具有统计规律 D.没有任何规律 3.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 (D) 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之和 B.地下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 该河段的河道纵比降为--214. (D) A.0.25 B.2.5 C.2.5% D.2.5%o 5.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 (河网长度远大于坡面长度,河网中的汇流速度也远大于坡面汇流速度) (A) A.前者较大 B.前者较小 C.二者相等 D.无法确定 6.径流的影响因素中,植被属于--220. (A) A.下垫面因素 B.气候气象因素 C.人类活动的影响 D.以上都不是 7.水位观测的精度一般准确到 (C)--水位用某一基面以上米数表示,一般读记至0.01米。 A. 1m B.0.1m C.0.01m D.0.001m 8.用来表示输沙特征的常用指标是--227. (A) A.输沙率、含沙量 B.流量、输沙率 C.含沙量、流量 D.输沙率、输沙量 9.频率为5%的洪水,其重现期为---(C)237页 A.5年一遇 B.95年一遇 C. 20年一遇 D.200年一遇10.甲乙两河,通过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分析计算,获得各自的年径流均值和离均系数如下:甲河:;乙河:,二者比较可知 (D) A.甲河水资源丰富,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桥涵水文》模拟卷及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函授2009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课程:桥涵水文专业:2008级路桥工程(专科)试卷:A (开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一般的河流,从河源到河口,可按河段的不同特性分为、、三个部分。 2.河流的基本特征,一般用、、表示。 3.山区河流的河谷断面一般呈(不完全的)或形。 4.计算流量所依据的河流横断面,称为断面。 5.洪水比降是指。 6. 桥涵设计流量的推算,对于大、中河流,具有足够的实测流量资料时,主要采用 法进行计算。 7. 桥面高程是指的高程。 8.桥梁墩台冲刷,包括自然演变冲刷,和三部分。 9.河流的调治构造物主要有、、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地面径流、河川径流2.水文测验3.水文统计法4.(某流量的)累积频率5.(桥前)雍水高度 6.局部冲刷 三、回答题(每小题9分,共36分) 1.平原河流按平面形态及演变过程可分为哪些类型? 2.河川水文现象的分析研究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河床演变? 4.桥面标高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函授2009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开卷) 课程:桥涵水文专业:2008级路桥工程(专科) 教材:高冬光. 桥涵水文(第三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8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 上游,中游,下游 2. 河流断面,河流长度,河流比降 3. V, U 4. 形态(或水文) 5. 河流中出现洪峰时的水面比降 6. 水文统计 7. 桥面中心线上最低点 8.一般冲刷,局部冲刷 9. 导流堤,丁坝,其它桥头防护工程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降落到地面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路径流动,这种水流称为地面径流(3分)。受重力作用沿河床流动的水流,称为河川径流(2分)。 2.河流水情的变化由河流水文要素的观测资料反映(3分),对各项水文要素的观测,称为水文测验(2分)。 3.利用流量、降雨量、潮水位、波浪高度等实测水文资料(实际数量)作为随机变量(3分),通过统计分析,推求水文现象(随机事件)的客观规律性(统计规律)的方法,称为水文统计法(2分)。 4.水文统计中,等于或大于某一流量值出现的次数(即累积出现次数)(3分)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该流量的累积频率(2分)。 5. 桥孔压缩天然水流使桥前的天然水面(正常水深)以上(3分)雍起的高度,称为雍水高度(2分)。 6.桥墩、桥台、丁坝等建筑物周围,高速旋转的绕流漩涡卷起床面泥沙(3分),带往下游,

桥涵水文简答题集合

1.平原河流按平面形态及演变过程可分为哪些类型? 顺直微弯型-中水河槽顺直,边滩交错分布; 弯曲型-中水河槽弯曲,凹岸冲刷,凸岸淤积; 分汊型-中水河槽分汊,汊道交替消长; 散乱型-中水河槽宽浅,沙滩密布,河床变化急剧,主流摆动频繁。 2.河川水文现象的分析研究方法有哪些基本类型? 成因分析法-通过水文现象的物理成因以及同其它自然现象有关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水文现象的规律; 地区归纳法-结合地区特点,利用实测水文资料进行综合归纳; 数理统计法(水文统计法)对实测水文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寻求其统计规律。 3.什么是河床演变?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 在天然状况或人类活动干扰下,河床形态的不断变化,称为河床演变。它是水流与河床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通过泥沙运动来实现。 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自然因素有三方面:(1)上游来水条件,即流量的大小和变化;(2)上游来沙条件,即上游来沙量及其粒径组成;(3)河床地质、土质条件、河床比降为河床演变提供了边界条件 4.桥面标高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桥面标高的确定应考虑:泄流、通航的要求及桥前雍水、波浪高度、水拱、河湾凹岸水面超高及河床淤积等因素的影响。 1)不通航河流:按设计水位计算桥面最低高程H MIN=H S+∑△h+△h j+△h0 2)通航河流: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通航净空高度,桥面设计高程不低于上述条 件 必须满足桥下通过设计洪水、流冰、流木和通航要求,并应考虑壅水、波浪、河湾凹岸水面超高各种因素引起桥下水位升高及河床淤积的影响. 5.影响河川径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气候因素-降水、蒸发,下垫面因素-流域的自然地理因素,人类活动等 6.如何选择河流的形态断面? 形态断面应选在近似于均匀流的河段上,一般要求河道顺直、水流通畅、河床 稳定、河滩较小、河滩与河槽的洪水流向一致,无河湾、河汊、沙洲等情况。7、水文经验累积曲线绘制步骤 1、将实测水文样本系列按大小递减顺序重新排列 2、统计各实测值XI的频数及累积频率数= 3、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各实测值的累积频率 4、经验频率聚集点绘于平面坐标系中,通过这些点群的分布中心绘制一条光滑曲线,即得实测水文样本系列的经验累积频率曲线。 5、若实测系列样本容量N>100,也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取设计频率P作横坐标值,在上述经验累积频率曲线上查得对应纵坐标,得设计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