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水文重点

合集下载

桥涵水文复习重点

桥涵水文复习重点

桥涵水文复习重点桥涵水文一、名词解释1)蒸发江、河、湖、海及地表以下液态水或固态水,因太阳热力作用而成气态水升入天空2)降水气态水因冷凝而成液态或固态,并以雨、雪、雹、雾、露等形式下降于大陆或海洋3)入渗地表水在土壤颗粒分子引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进入土壤或岩层。

4)河流沿地表线凹槽集中的经常性或周期性水流5)河床河谷中经常性被水所淹没的部分。

6)河底水面以下的河床表面。

7)河底坡度又叫河底纵比降,河段上游、下游河底高差与河段长度比值。

8)流域一个水系的流水区域9)流域面积流域面集水区的水平投影面积10)泾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11)输沙率单位时间通过过水断面的泥沙质量。

12)设计洪水道路桥涵规划,设计中所指定的各种设计标准的洪水13)设计洪水位规定的桥涵设计水位频率下的水位加上根据河流具体情况影响高度后的水位14)抽样误差抽样方法本身所引起的误差。

15)重现期水文破坏事件在长时间观测中可能再现的平均时间间隔16)设计流量将设计净雨转化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即为设计流量过程线17)洪峰流量实测流量过程线中流量最大值或曲线峰值流量18)洪水频率19)冲止流速河床冲刷停止时的流速20)临界水深一定流量下,断面比能达最小值时的水深。

21)径流总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横断面总水量22)桥孔长度相应于设计洪水位时两桥台前缘之间的水面宽度23)过水面积控制法以冲刷系数P为控制条件推求桥下河槽冲刷前的最小过水面积。

从中确定桥孔最小净长度的计算。

24)冲刷系数冲刷后的过水面积与冲刷前的过水面积之比25)桥面高程是指桥面中心线上最低点的高程二、填空题1)河流的积水区可以分为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2)设计洪水的三要素设计洪峰流量不同时段设计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3)模型试验中原型长度与相对应的模型几何长度比例尺4)常见的河流水文要素5)将水流挑离河岸的调治构造物(丁坝、顺坝、挑水坝)6)判断淹没出流的几何要素桥下游水深大于临界水深1.3倍7)小桥孔径计算一般采用试算法和查表法多项选择(书本粗体字大点分类)三、问答题一、水文经验累积曲线绘制步骤1、将实测水文样本系列按大小递减顺序重新排列2、统计各实测值XI的频数及累积频率数=3、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各实测值的累积频率4、经验频率聚集点绘于平面坐标系中,通过这些点群的分布中心绘制一条光滑曲线,即得实测水文样本系列的经验累积频率曲线。

桥涵水文重点总结

桥涵水文重点总结

1,桥梁与环境
2,可能填空题
3.作图题
4.河流比降的计算
5 流域面积与分水岭
6 山区河流的河谷形式:v字形或u字形
7.平原河流按平面形态和演变过程分为四种类型的河段
8读图题
9我国河流水源的补给:雨源、雪源、冰雪源。

10了解
11 读图题测流断面和水尺布设图
12平均流速的计算
13水文资料的来源
14洪水比降概念
17重现期、累计频率
16水文现象三种分析方法
18.大桥小桥的分类(常识)
19维泊尔公式
20 均值……
均值是系列中随机变量的算术平均数。

中值系列中随机变量等权时,按大小递减次序排列,位于正中间的那个变量,众值:系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

三者关系
21.变差系数
偏差系数变化情况
三者与密度曲线的关系:均值位置变化、变差系数曲线高低、偏差系数曲线偏斜
三者与分布曲线的关系:均值:位置高低、变差系数:陡坦、偏差系数:曲率
22
23适线法步骤
24 国家高程基准
25.桥孔布设原则
26读图题
27什么是桥面高程?影响桥面高程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确定桥面高程?
28泥沙的几何特性
29沉速
30河床粗化
31行径流速
32
33。

桥涵水文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桥涵水文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桥涵水文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1.影响水文循环因素:气候因素,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因素2.河川水文现象的特点:a.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存在着准周期性和随机性b.水文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地带性和特殊性c.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关联性和相似性。

3.桥涵水文的研究方法:a.水文信息、数学方法与水文物理相结合的方法b.水文数理统计法c.水文成因分析法d.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4.河流的分段:a.河源b.上游c.中游d.下游e.河口/外流河.内流河.内陆河5.中泓线.溪线: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

6.分水岭: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

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7.流域长度即流域的轴长,通常用L 表示,流域长度经常用河流的干流长度代替8.河流泾流的影响因素:气候因素.流域的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因素9.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流域地面上,每年侵蚀下来并汇入河流的泥沙吨数。

10.水文资料的测验方法:水位观测.断面流量..流速测量.流量测量11.水文经验累积频率曲线的绘制步骤:a.将实测水文样本系列按大小递减顺序重新排列(不论其记录年序)。

为了简便,该系列仍记为x1>x2>x3....>xn b.计各实测值x i 的频数f i 及累计频数= f i c.按数学期望公式计算各实测值的累积频率P m =P(X>=x m )= .当各实测值x i 的频数f i 均为1时,P m =m/(n+1) d.将经验频率点据集{(P m ,x m )|m=1.2.3.....n }点绘制于平面坐标系中,通过这些点群的分布中心绘制一条光滑的曲线,即得该实测水文样本系列的经验积累频率曲线。

E.若实测系列的样本容量n>100,也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选取的设计频率p 作为横坐标值,在上述经验累积频率曲线上查得对应的纵坐标值,作为所求的设计值x p12.水文频率计算适线法计算步骤:a.收集水文资料系列x 1.x 2.x 3....x n ,并进行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和独立性审查。

桥涵水文知识点总结

桥涵水文知识点总结

桥涵水文知识点总结一、水动力特性1. 水动力特性是指水流在桥涵结构周围的流动特性,包括水流速度、流态、水面流线、流速分布等。

2. 水动力特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测和模拟两种,实测方法通过流速仪、水位计等设备对水流进行采样和监测;模拟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物理模型等手段对水流进行模拟和分析。

3. 不同类型的桥涵结构对水流的影响不同,一般可分为通航桥涵、非通航桥涵、堰洼桥涵等类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水动力特性的分析。

二、水力计算1. 水力计算是指通过水流的基本水理原理和方法,对桥涵结构的水力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

2. 水力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流量计算、水位计算、水力疏导计算等,需要通过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知识对水流进行动态和静态的计算。

3. 水力计算对于桥涵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水力学模型1. 水力学模型是指通过对水流流动特性的模拟和分析,对桥涵结构的水动力性能进行试验和验证。

2. 水力学模型可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值模型两种,物理模型通过实验室试验对水流进行模拟;数值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对水流进行模拟。

3. 水力学模型是研究桥涵水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流的模拟和分析能够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水沙动力特性1. 水沙动力特性是指水流在含沙携砂条件下的水动力特性,包括含沙水流的流速、流态、水沙混合流的流态等。

2. 含沙水流对桥涵结构的冲刷和侵蚀作用较大,需要对水沙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水沙动力特性的研究方法与水动力特性类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测和模拟手段进行分析。

五、水力失效机制1. 水力失效机制是指在水流作用下,桥涵结构可能发生的冲刷、侵蚀、破坏等水力失效现象。

2. 水力失效机制的研究对于桥涵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为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依据。

3. 在水力失效机制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水动力特性、水力计算、水力学模型、水沙动力特性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以保证结构在水流作用下的安全性。

桥涵水文知识点总结

桥涵水文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河川径流1..地面径流: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除掉损失的一部分以外,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和路径流动形成的水流。

(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成溪流最后汇聚而成河流)河谷:河流流经的谷地。

河床: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

河川径流:受重力作用沿河床流动的水流。

2.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流断面,河流长度和河流比降。

3.流域:几何特征和自然地理特征。

4.山区河流特点:坡面陡峻,岩石裸露,汇流时间短,而且降雨强度大,以致洪水暴涨暴落,但持续时间短,水位和流量的幅度变化极大。

5.径流形成过程:一,降雨过程;二,流域蓄渗过程:三,坡面漫流过程;四,河槽集流过程。

(及其直接的关系)6.影响径流的因素:一,气候因素(包括降雨和蒸发);二,下垫面因素。

7.水量补给来源:一,雨源类(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二,雨雪源类(华北,东北和部分西北地区)三,冰雪源类(西北地区新疆、青海等地)第二章水文统计原理1.水文现象特征:周期性、地区性和偶然性。

2.水文现象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小型)、地区归纳法(中型)、数理统计法(大型)。

3.频率:在一系列不重复的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一时间出现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

4.几率:在一定的条件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若用一个具体的数值表示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该数值称为几率。

(及其频率与概率的区别,注意!)5.累积频率(P):大于和等于某一流量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重现期:T(年)=1/P2%的频率表示平均50年出现一次,但不表示100年一定出现两次。

6.维泊尔公式:P=m/n+1; P——统计系列中m项随机变量的经验频率;n——统计系列的容量;m——计算随机变量的序号7.根据我国多年使用经验,认为皮尔逊Ⅲ型曲线,比较符合我国多数地区水温现象的实际情况。

8.σ(均方差)21()n i i X X n σ=-=∑模比系数i K ,i i X K =i Q X Q= 2211(K 1)1()/(1)=n i n i v i i C XX n X X n σ==-==--∑∑ (用样本推算总体) 2211(K 1)1()/=n i n i v i i C X X n X Xn σ==-==-∑∑ (按总体计算) 331(1)/(3)ns i v i C K n C ==--∑ (用样本推算总体)331(1)/n s i v i C K nC ==-∑ (按总体计算)对于年最大流量系列 (1)p v p Q C Q K Q =Φ+=9.皮尔逊曲线族都是密度曲线,密度曲线的函数成为密度函数,皮尔逊Ⅲ曲线为一段有限,一段无限的偏态曲线,正偏态时,左边有限,右端无限的偏斜铃型曲线。

桥涵水文复习总结

桥涵水文复习总结

桥涵水文复习总结第二章河川径流一、概念:桥涵水文学:水文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与道路桥梁有关的水文现象的科学。

地面径流:降落到到地面上的水,除掉损失一部分外,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方向和路径流动,这种水流称为地面径流河谷:河水流经的谷地。

河床:河谷底部有水流的部分。

河川径流:受重力作用沿河床流动的水流河流: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成溪流,最后汇集而成河流。

河(水)系:脉络相通的大小河流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河系。

干流:水系中直接流入海洋、湖泊的河流支流:流入干流的河流标准基面:我国统一采用附近黄海海平面作为标准基面。

一般的天然河流,从到河口可以按照河段的不同特性,划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是河流的最上端紧接,多处于深山峡谷中,坡度流急,河谷下切强烈,流量小而水位变化大,常有急滩或瀑布,河底纵断面多呈阶梯形。

中游是河流的中间段,两岸多为丘陵,河床比降较平缓,两岸常有滩地,冲淤变化不明显,河床较稳定。

下游是河流的最下端,一般多处于平原区,下游河槽宽阔,流量较大,流速和底坡都较小,淤积作用明显,浅滩和河湾较多。

河流的基本特征一般用河流断面、河流长度及河流比降来表示?一)河流断面有横断面和纵断面。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河流横断面。

横断面,自由水面高出某一水准基面的高程,称为水位。

河流的纵断面是指河流最大水深点的连线(深泓线)的断面。

河流纵断面能表示河床的沿程变化。

二)河流比降:任意河段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称为该河段的纵比降。

三)河流长度从到河口的距离。

流域:降落到地面上的水,被高地、山岭分隔而汇集到不同的河流中,这些汇集水流的区域,称为某河流的流域。

1)分水岭:划分相邻水系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2)分水线: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山脊线)。

流域的特征①几何特征:主要是流域面积和流域形状。

②自然地理特征:主要指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根据流域的地形特征分为山区河流和平原河流。

山区河流:流域坡面陡峻,岩石裸露,汇流时间段,降雨强度大,以致洪水暴涨暴落,河流比降大,流速大,水流流态紊乱,存在回流、漩涡、跌水、水跃。

桥涵水文重点笔记.

桥涵水文重点笔记.

桥涵⽔⽂重点笔记.运动形式包括四种:降⽔、蒸发、渗流、径流等。

1) 分⽔岭、分⽔线和流域1)分⽔岭:划分相邻⽔系的⼭岭或河间⾼地。

2)分⽔线:分⽔岭最⾼点的连线(⼭脊线)。

3)流域:⼀个⽔系的集⽔区域。

(2) 流域的⼏何特征1)流域⾯积:是流域的主要⼏何特征。

通常先在适当⽐例尺的地形图上定出流域分⽔线,然后量出它所包围的⾯积。

F(km2)⽅格法、求积仪法2)流域长度:⽤河流的⼲流长度代替。

L降⾬强度(mm/min、mm/h):单位时间内的降⾬量。

⼀定的河床形态及河床组成,有⼀定的与之相适应的⽔流结构与⽔流条件;b)⼀定的河床形态及河床组成,有⼀定的与之相适应的输沙率。

标准基⾯:我国统⼀采⽤青岛附近黄海海平⾯作为标准基⾯。

形态断⾯(⽔⽂断⾯):计算流量所依据的河流横断⾯。

断⾯测量的⽅法:先测⽔位→再沿⽔⾯宽度取若⼲点测⽔深→计算河底⾼程→连接各测深点→绘出过⽔断⾯图?流速仪法的基本原理:⽔流冲击旋杯⽽发⽣旋转,旋杯旋转的转数与⽔的流速是⼀致的,⽤实测样本的频率特性来分析推论事件总体的概率特性,是数理统计⽅法的基本原理。

也就是说随机变量是以⼀定的概率来取某个可能值的,即随机变量的取值与其概率之间有⼀定的对应关系。

⼀般将这种对应关系称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规律,简称为概率分布。

频率密度曲线⼀般为“铃形”。

频率分布曲线通常呈“倒S形经验频率曲线呈S形,两端陡中间平缓。

求很⼩频率的设计流量需向左端上⽅外延,这样可能产⽣很⼤的误差。

根据⾃然界⼤量实际资料的频率分布趋势,很多学者建⽴了⼀些频率曲线的线形,并选配了相应的数学函数式。

这种具有⼀定数学函数式的频率曲线,习惯上称为理论频率曲线⽪尔逊Ⅲ型曲线是类似于铃形的曲线,这种曲线有两个特点:(1)只有⼀个众数;(2)曲线的两端或⼀端以横轴为渐近线。

由样本参数估计总体参数总会出现误差,称为抽样误差。

按数理统计法建⽴上述两个或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的联系,称之为近似关系或相关关系。

桥涵水文复习提纲

桥涵水文复习提纲

桥涵水文复习资料第二章深泓线:河流中沿水流方向各横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称为深泓线,沿河流深泓线的断面称为河流纵断面。

P16河流比降: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的高差称为落差,深泓线上单位长度内的平均落差称为比降。

河流比降有水面比降和河底比降。

计算公式:p1621H H H i l l-∆== 流域:降落到地面上的水,被高地、山岭分隔而汇集到不同的河流中,这些汇集水流的区域,称为某河流的流域(或汇水区)p17径流形成过程:降雨、蓄渗、坡面漫流和河槽集流,是从降雨开始到出口断面产生径流所经历的全过程,它们再时间上并无截然的分界,而是同时交错进行。

P21水位观测:一般以黄海平均海平面(青岛站)作为我国陆地高程的起算面,即基准面。

P24 水文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水文站观测资料、洪水调查资料和文献考证资料。

P29洪水调查:主要是在桥位上下游调查历史上各次较大洪水的水位,确定洪水比降,推算相应的历史洪水流量,作为水文分析和计算的依据;同时,调查桥位附近河道的冲淤变形及河床演变,作为确定历史洪水计算断面和桥梁墩台天然冲刷深度的依据。

P29第三章水文现象具有的特性:周期性 地区性 不重复行(偶然性)p37水文现象的分析研究方法:成因分析法 地区归纳法 数理统计法 p38重现期:洪水重现期是洪水发生频率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以年为单位。

洪水重现期是指某地区发生的洪水为多少年一遇的洪水,意思是发生这样大小(量级)的洪水在很长时期内平均多少年出现一次。

P42 百度的桥涵设计洪水频率:表3-3-2 p43统计参数 x -V C s C 的数学概念p48-p49 图3-5-2 图3-5-4皮尔逊曲线密度函数:可以用系列的三个统计参数--均值x -、变差系数V C 、偏差系数s C p50相关分析: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主要有: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三种类型。

P61相关分析在水文计算中的作用:进行相关分析,对短期观测资料进行插补和延长,提高水文统计的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定义:研究地球上水体存在、循环、分布和它在地面、地下运行变化规律的科学。

广义水文学:水文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水汽的运动规律)、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地表水文学(陆地水文学与海洋水文学)。

陆地水文学分类:按照研究对象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沼泽水文学。

按照研究目的和方法分:水文测验学、普通水文学、水文地理学、工程水文学。

河流:是一种天然水体,它由一定区域内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所补给,并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由其自身所造成的连续延伸凹地流动。

流域:把地面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的区域,即河流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合称为流域。

河系:流域里大大小小的水流路线,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称为河系,又称水系或河网。

一般天然河流,按照河谷和河床的情况,冲淤程度,水情变化等特点,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河源:是指河流的发源地,可以是溪涧、泉水、冰川、沼泽或湖泊等。

河口: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干流的地方。

河流的基本特征 :一般用河流断面、河流长度、河流比降、河道弯曲系数来表示。

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河流横断面。

横断面内,自由水面高出某一水准基面的高程,称为水位。

河流的纵断面是指河流最大水深点的连线的断面。

河流纵断面的坡度一般从上游往下游逐渐变缓。

河流比降:任意河段两端的高程差与其长度之比称为该河段的纵比降,即lH l H H i ∆=-=12 式中i 为河道纵比降,通常以千分率表示。

河流长度:从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

河流弯曲系数:河段实际长度L 与该河段直线长度l 之比,即:lL K = 流域的特征:流域是河流的集水域。

有时我们称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流域,是指该断面以上的集水区域,即此集水区域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汇集到河流以后,通过该断面流出本区域。

流域的周界称为分水线。

分水线就是流域四周最高点的连线,在山区是流域四周的山脉脊线;平原地区是四周地面最高点的连线。

河流集水区域的面积大小,称为流域面积(A)或汇水面积(A)。

流域面积和流域形状是如何影响径流的?答:在相同地理条件下,流域面积A 越大,径流量Q 越大,流域对径流变化的调节作用也越大,因而洪水涨落平缓;流域面积A 越小,Q 越小,但洪水涨落较为急剧。

流域形状影响径流汇集时间的长短和径流形成过程。

若流域形状狭长为羽毛形,则出口断面流量就小,径流过程的变化较小而历时较长。

相反,扇形出口断面流量大,径流过程的历时较短。

流域的地形一般以流域平均高程和流域平均坡度来表示。

前者影响降雨和蒸发,后者是确定径流汇流时间的重要因素。

河床稳定性山区河流:汇流时间短。

暴涨暴落。

水位流量变幅大。

持续时间短。

河床稳定。

容易受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影响。

平原河流:汇流时间长。

涨落平缓。

水位流量变幅小。

持续时间长。

河床稳定性差。

河床演变剧烈。

平原河道的平面形态,根据河床的稳定性情况可分为四种类型:顺直型弯曲性分汊型散乱型。

降落在流域表面的雨水,除去损耗外,剩余的部分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槽中而形成河川径流。

其中来自地面的部分称为地面径流,来自地下的部分称为地下径流。

坡面漫流过程:流域蓄渗过程完成后,剩余雨水沿着坡面流动,称为坡面漫流。

河槽集流过程:坡面漫流的雨水汇入河槽后,顺着河道由小沟到支流,由支流到干流,最后到达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

降雨量以降水深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为降雨强度。

降雨的多少决定径流量的大小,降雨的变化过程直接决定径流过程的趋势。

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这三个过程称为流域蓄渗过程。

降雨径流-损失=净雨汇流过程:坡地汇流:坡面漫流,流程历时较短,大雨时是构成河流流量的主要来源。

表层流径流:由土壤孔隙流入河网,流程历时较坡面漫流长,对历时较长的暴雨,也是构成河流流量的主要来源;坡地地下汇流:地下水补给河流,构成河流的基流;河网汇流:从支流到干流,从上游到下游,流域出口断面。

影响径流的主要因素:气候因素(降雨、蒸发)、下垫面因素(流域的地形、土壤、地质、植被、湖泊等)、人类活动(农业措施、林木业措施、水利措施)。

水量补给的基本来源:雨源类(年流量过程线:双峰或多峰肥胖型)、雨雪源类(年流量过程线:双峰型(夏汛、秋汛))、雪源类(年流量过程线:单峰型)。

断面测量:常见的探深工具有:探深杆、回声测深仪。

水位是指某一时刻该站测流断面(水文站固定观测的河床横断面)的水面高程。

水位观测:直立式水尺、倾斜式水尺。

流速测定:常用的流速测量方法有流速仪和浮标法两种。

水文资料的来源主要有:1、水文站观测资料;2、文献考证资料;3、洪水调查资料。

根据断面实测水位和对应的流量资料点绘成的图形,称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均值:反映总水平的高低。

标准差(均方差):反映离散度。

离势系数(离差系数,变差系数):反映相对离散度。

偏态系数(偏差系数):反映系列在均值两边的对称程度。

随机变量所取数值的全体称为总体,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一部分称为样本,样本中所包括的项数称为样本容量。

所谓重现期是指在许多试验中,某一事件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的平均数。

在工程水文中,重现期用字母 T 表示,一般以年为单位。

选样就是在现有的洪水记录中选取若干个洪峰流量或某一历时的洪水流量组成样本,作为计算的依据。

两种方法:年最大值法、年超大值法。

年最大值法:从每年实测流量中选取一个最大值组成样本系列,n实测资料年组成n个年最大流量值。

此法所得频率的重现期为多少年一遇。

设计流量:公路、桥梁和涵洞等各项工程设计时,根据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的某一设计洪水频率,推算该频率相应洪水的洪峰流量,称为设计洪水流量m,简称设计流量。

(3s)/设计水位:桥位计算断面上通过设计流量相应的水位,称为设计洪水位,简称设计水位(m)。

设计流速:设计流量通过桥位断面的河槽平均流速,习惯上称为设计流速。

实测期:把水文站观测资料的年限称为实测期(包括由参证站实测资料相关分析插补延长的资料)。

调查期:调查洪水的最远年份到实测完毕的年限。

(包括实测期)考证期:文献考证到的最远年份到实测完毕的年限。

(包括调查期)连续系列:由实测和插补延长资料组成的系列中,如果没有特大洪水值需要提出单独处理,各项洪水值直接按其大小顺序统一排位,序号不间断,这一样本称为连续系列。

不连序系列:当有特大洪水值,需在更长的时期内进行排位,序号不连续,这种样本的系列称为不连续系列。

1. 利用流量观测资料推算设计流量时,需要做哪些工作?答:主要工作如下:1)取样—年最大法;2)资料审查—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审查;3)资料的插补和延长;4)特大值的调查与处理;5)点绘经验频率曲线;6)选用合适的理论频率曲线—通常是P三型曲线;7)进行参数估计:分有无特大值两种情况;8)根据估计的参数初值,做理论频率曲线;9)适线;10)根据适线后的参数,推算设计洪峰流量;11)对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2. 为什么要进行特大值处理?答:1)通常情况下样本容量小,而要推算的设计流量的频率则是小概率事件,抽样误差大;2)增加特大值后,可加强样本的代表性;3)加入特大值后,必须在参数估计时有所考虑;4)经过上述步骤后,推算结果的可靠性会增加。

3. 在缺乏流量观测资料时,为什么经常用到经验公式或推理公式?答:1)缺测流量资料是中小流域的设计洪水推算中常遇问题;2)经验公式或推理公式利用了水文现象的地区性规律;3)两公式虽不是理论公式,但也以理论为基础。

4. 为什么要用暴雨资料推算设计洪水?主要步骤有哪些?答:1)与流量观测资料比,暴雨资料更容易获得;2)首先要推算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的频率相同;3)设计暴雨的推算过程—与流量资料充足时推算设计洪水的过程相同;4)已知设计暴雨,经产、汇流计算,得设计洪水过程。

大中桥的孔径计算,主要是根据桥位断面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推算需要的桥孔的最小长度和桥面中心最低高程,为确定桥孔设计方案,提供设计依据。

弗汝德数Fr:它表示过水断面上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平均动能与平均势能的比值,它也表示水流惯性力与重力的比值。

Fr<1表示水流平均动能较小,重力占主导,水流为缓流;Fr>1表示水流的平均动能较大,惯性力占主导。

以下参考书本86页(重点):建桥后,桥孔对水流压缩,从上游较远的断面①起,水面开始壅高。

无导流堤时直至桥位上游一个桥孔长度L处的断面②;有导流堤时为上游堤端附近, 达到最大壅水高度。

(壅水段:流速减小,挟沙能力降低,泥沙沉积。

)水流接近桥孔时,急剧收缩呈“漏斗”状。

无导流堤时直到桥位下游附近的断面③(有导流堤时到桥位中线断面),水面最窄,流速最大,形成桥位河段的“颈口”,称为收缩断面。

最大壅水段下游:流速增大,挟沙能力加强,河床发生冲刷,收缩断面处河床冲刷最为严重。

收缩断面下游,水流逐渐扩散,到断面④恢复天然状态。

收缩段的主流和河岸之间由于水流分离现象,桥台上下游两侧将形成回水区。

收缩断面—扩散段:流速逐渐减小,冲刷逐渐减弱,由于挟沙能力减弱,在扩散段后期泥沙发生沉积。

急流河段:桥下和桥前水深均为自然水深,但桥墩迎水面出现一定高度的冲击波。

桥孔布置原则桥孔设计应在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情况下,顺畅宣泄包括设计洪水在内的各级洪水的水流和泥沙,避免河床产生不利变形,保证墩台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并做到经济;桥孔设计应满足通航、流冰、流水、流木及其它漂浮物顺畅通过桥下的要求;建桥后引起的流势变化、河床变形和桥前壅水高度,应在两岸农田、村镇和堤防安全的容许范围内;桥孔设计应考虑桥址上下游已建或拟建的水利工程、航道、码头和管线等引起的河床演变对桥孔的影响;除非确有技术、经济依据并能改善桥梁的工作状况时,一般天然河道不应轻易开挖或改移;桥孔布设应与天然河流断面流量分配相适应。

在滩槽稳定的河段上,若桥孔需延伸到河滩上的,其左右河滩桥孔之比应近似等于左右河滩流量之比;在滩槽不稳定的河段或桥址位于河弯段时,桥孔布设应考虑河床变形和流量不均匀的影响;在通航和筏运的河段上,应充分考虑河床演变所引起的航道变化,将通航孔布设在稳定的航道上,必要时可预留通航孔;在主流深泓线上不宜设桥墩,在断层、陷穴、溶洞等不良地质地段也不宜布设桥墩。

桥孔长度定义:沿着设计水位的水面线,两桥台前缘之间(埋入式桥台则为两桥台护坡坡面之间)的水面宽度,称为桥孔长度L。

扣除全部桥墩宽度(仍沿原水面线)后,则称为桥孔净长Lj。

桥孔长度的确定,首先应满足排洪和输沙的要求,即保证设计洪水及其所挟带的泥沙能从桥下顺利通过,并从安全和经济两方面着眼,同时应综合考虑桥孔长度、桥前壅水和桥下冲刷的相互影响。

Ad—冲刷前桥墩所占的桥下过水面积Ax—冲刷前桥墩侧面涡流所占的桥下过水面积Ay—冲刷前桥下有效过水面积,不包括桥墩和涡流部分Aj—冲刷前桥下净过水面积Aj= Ay+ AxAq—冲刷前桥下毛过水面积,含有效过水面积+桥墩和涡流面积Aq= Aj+ Ad= Ay+ Ax+ Adμ—墩台侧面涡流阻水引起的桥下过水面积的折减μ= Ay/A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