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之以小见大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附中考真题实战含答案)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以小见大【知识链接思维导图】【中考真题链接㈠】那一排钻天杨肖复兴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
⑤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⑥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⑦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
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前一年还多。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⑧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讯。
⑨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堂堂,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⑩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⑪我把杂志给了她。
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儿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
以小见大的形式写作文

以小见大的形式写作文在我心灵深处,往事就像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
其间,有一颗最亮的星星,它是那么美丽,耀眼,让我永远也忘不了。
事情起源于上个星期五的体育课。
上课时,老师正式宣布:“这文言我们展开发推铁环闯关考试。
”我一听到,头都小了出来,心想:“啊!真惨!怎么偏偏托福我不擅长的项目呢?”我忐忑不安地略过了准备工作活动。
老师规定了线路,宣布了规则之后,就说:“如果谁认为自己可以了,就来试试。
”一些勇敢的同学上前试去了,而我却一直站在那里,看着个别同学过关后的喜悦表情,胆怯的我一直不敢上前去试,怕别人笑话我,就这样熬过了一节课。
第二节课,少数闯关的同学回去玩玩了,而大部分同学仍旧没闯关,老师使我们接着练。
我心想:反正“横竖都就是一死去”,回去试试吧!我在一次次的失利下,终于被消灭了。
我赌气将铁环仍在地上,正准备走时,李舒航走了过来,看到我这样,说:“别生气了!让我来教你吧!”我高兴地点点头,想:这回可好了!有高手指点,一定会成功!他马上手把手地教给我姿式,他又告诉我推的窍门,拐弯的方法之后,就让我再试一试。
我一推,果然容易多了,可惜到了该拐弯的地方没有拐过去,一连几次都是这样.李舒航看到了我的弱点——拐弯,便示范了一次给我看,又说了一遍拐弯时手该怎么动。
我又它时,辨认出拐弯时操作方式有效率多了,李舒航也夸赞我:“太棒了!”我的信心倍增。
第三节课,我一遍又一遍地练。
终于有一次,那个圈乖乖地听我的摆布了。
我过关了!我去找李舒航向他表示感谢,而他却一笑说:“没什么,换成你,你也会这么做的!”我听后,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冰凉的铁环此时是多么温暖啊!它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
2:存有一件事并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没有当想到这件事我都会非常的愤慨,这件事就是这样的……一天,我悠闲的在校园里跑着,忽然校园一角的一处景物把我吸引住了。
我看到两个低个同学围著一个大同学,我一看就晓得没什么不好事情出现。
我陷入了沉思,我想:“那两个高个同学会怎么样对待那个小同学呢?还是要干别的什么缺德事……”当我回过神时,只见那个小同学哭了。
2022中考记叙文写作范文「以小见大」_中考作文素材

2022 中考记叙文写作范文「以小见大」_中考作文素材【一】不放弃的是母亲史连永我中考的时候,正是热火朝天的夏天,隆隆的打麦机声,响遍全村的每一个角落。
中考的头一天,我家和邻居家的门口,已经堆满从地里收割的麦子,邻居家的打麦机也安置完毕,准备彻夜奋战,颗粒归仓。
母亲焦急得很,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嘴里嘟囔着,这一夜怎么熬过?我在一旁, 深知母亲内心深处的担忧。
那时农村,把考学作为唯一的出路,也是一考定终身, 今夜,明天,决定我的命运。
我小小年纪有一个毛病,一有重大考试就失眠。
所以,如果邻居的打麦机隆隆响起,我就会彻夜不眠,第二天的考试不敢想象。
母亲来到邻居家。
我从屋里隐隐约约听到门口母亲的好言好语。
邻居似乎不买账,他用一句话回绝了母亲:你见到咱村考上学的有几个?你家儿子还能考上学吗?不要你家儿子没考上学,也耽误了我家打麦子。
邻居的话不无道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我村考上学的还真没几个。
考学简直是抓大奖。
母亲苦苦哀求,邻居还是不同意。
屋外母亲的声音大了,有点火药味儿。
父亲自感不妙,出门把母亲劝回,父亲也劝阻母亲,不要对学习成绩不太突出的我抱太大希望,何必伤了和气。
母亲瞅着我,眼里充满执着和希望。
母亲怔了半天,心结未解。
叫来父亲,把粮食囤打开,装了一口袋麦子,颤颤巍巍,扛起麦子袋,起身蹒跚出门。
我傻愣愣地望着母亲,我不知母亲这是做啥。
父亲追了出去。
过了好半天,母亲和父亲空手而归。
一会儿,邻居扛着那袋子粮食出现在我家门口。
大嫂子,你这是做什么?明天我家再打麦子,让你家孩子睡个安稳觉,考个好学校。
后来,我才知母亲为了不让邻居打麦子,送给他们一袋粮食,作为交换。
母亲的爱子之心,打动了邻居,邻居又把粮食送回来了。
那一夜,很安静,我睡得很香。
当我醒来的时候,母亲拿着扇子睡在我的旁边, 我知道母亲用扇子给我驱赶暑热,一夜未合眼,天明才小睡了一会儿。
苍天怜我,母亲盼我。
我如愿考入了理想的学校,跳出了农门,有了城镇户口。
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三要”

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坚持“以小见大”的叙事视角,是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方法。“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教师要善于指引学生利用身边的平凡微小的故事为载体,在让他们叙述“小事小情”的过程中,达到在平常的蕴含深刻、微细中挖掘大道理的目的,真正体现出记叙文写作活动中应坚持的以小素材来反映深刻主题的基本技巧。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实践中,笔者总不忘从已有的资源出发,积极归结教材中相关的名家大师作品的写作特色,让学生们深深感受到绝大多数的大作家都能巧妙借助“小事小情”来抒发自然真挚的情感。如,散文大师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背影》中,只写了他的父亲买桔子这样的一件小事,却精巧地体现出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这些写作成功的范例都为我们的学生开展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每年初一新生一入校,学校都会例行新生军训。笔者曾在军训结束后的第一次写作课,布置学生围绕军训感悟和体会写一篇500字的记叙文。例如一个学生选取了一个较小的写作切入点,他以李教官背后的汗渍这样的不易为人所关注的情景作为自己写作的“支点”,并通过教官的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来表达小作者的军训体会和感悟,体现了他独特的捕捉写作灵感的能力,以及巧于借助小细节来体现写作主题的良好素质。
学生围绕“母亲节”活动主题,都会从“感恩”的视角来写,都能表现出对妈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但要挖掘新颖的素材,从别人没有写过的角度来写的却为数不多。谢楠同学以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流行参与网购的实际出发,不像别人都是网购喜欢的衣服、食品、玩具等,而是将自己网购一副手套送给妈妈作为母亲节的礼物为素材,选取了熟悉生活中的“新鲜”场景,树立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表达了另一番意味和意义。所以,要选取“新鲜”事,觅得“新颖”视角,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时需要开展拓展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训练。
以小见大的优秀记叙文(6篇)

以小见大的优秀记叙文(6篇)每周都要把周笔记交给语文老师,等她复习完再还给我们。
我很关心自己在生活中留下了什么样的脚印,所以每周笔记对我来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总是很认真,按时完成。
但是最近一周的周记反馈不是很好,难免让我感到压抑。
在这周的日记里,我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久违的朋友来看我,在心爱的餐厅里享受美食,买期待已久的数码相机等等。
,并得出结论,这一周的生活可以说很幸福。
我老师的评价是“我没有很高的想法,不能只写鸡毛蒜皮的小事”。
一开始我觉得很愤慨,因为生活不就是平平淡淡的带着一点点快乐和悲伤吗?大多数人的生活没有汹涌的波涛,没有跌宕起伏,在小波折中成长前进。
作为一个周记,写一些生活琐事有什么不好?无意中读到一首《寒夜》诗:“寒夜,客来茶如酒,竹灶汤沸。
窗前有梅花,月前有梅花,不寻常。
”通过掩卷沉思发现,即使是写生活琐事,也有不同的层次和感受。
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看起来很普通,没有什么独特的典故。
细读之下,字里行间有着深刻的含义,值得细细品味。
能用茶代替酒的朋友一定不是酒肉朋友,这代表着两个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第二句勾勒出一幅意境很大的美图,明月与梅花相映成趣,诗意飞扬。
但这句话并不仅仅是形容风景,它其实在暗示,走朋友就像梅花,让生活变得特别,给寂寞寒冷的夜晚带来温暖和快乐。
借景交融,一粒沙看世界,在小事中感受深刻的意义,这是真的。
重新审视自己写的字,感觉到了肤浅,不禁赞叹古人的文笔。
短短几句话,就能写出几百字的文章无法表达的深刻内涵,含蓄而深刻,给人留下很多回味。
人生琐碎平淡,才子却能从中凝结出有意义和深刻。
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首诗,如果我意识到了什么,我就是无法用自己的笔写出如此美丽的文字。
我想,如果我多读书多思考,锤炼一下自己的文字,总有一天我会得到鲜花和精彩的钢笔。
叙事中有几种常见的体裁:(a)记住事件的类型包括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结束。
它的名字很容易记住,但要真正了解它的内涵却不容易。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之以小见大与点面结合课件

以小见大
分析:
《芬芳在握》,诗意的题目,引人无限的遐想。幸福如花,可以传递,可以共享,赠 人以花,手有余香。材料使用上详略有别。同为送花,第一家和“我”送给亲人花详 写,第二家、第三家一笔带过,其他送花更是留下空白,激发人的想象。“幸福”, 本是个极大的命题,许多人一生都在探求、寻找、揣摩,但很多人一生都难达其理, 难称幸福。通观全文,小作者只写了“送 花”一件事,没有大的场面,只有对得到 花的各类人的细致视察和自身体验的描述,但小事件却折射出大主题,使读完本文的 我们对幸福有了清楚、深刻的认识。
的 只有熟悉了这些内容后,“点”的理解才有可能。
处
理
在阅读中的运用 03
以小见大
芬芳在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开头简洁,
设置悬念)
漫长的两个月暑假,要是总在家里呆着就无聊透了。于是我去表姐开的花店帮
忙,主要任务是送花。(开端)
表姐的生意不错,我去帮忙第一天便有7份订单。我接过地址和包装精美的7束
点面结合 02
点
定义
面 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
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
结 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
全局,体现广度。
合
点 面 结
以小见大
剩下两束,我给了爸妈一束,爷爷奶奶一束。印着心形的粉红包装纸,包着鲜艳 的花儿,它们代表了我的爱,奶奶激动地搂着我落泪,爸妈则幸福得一个星期都合不 拢嘴。淡淡的花香浸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精 细的神态描写)
记叙文写作专题二之以小见大

写作专题——以小见大写作技巧二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课文案例《紫藤萝瀑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散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蝉》:哪管是90年,90天都要好好的活过。
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贝壳》: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又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
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
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
我刚扭过头,这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
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
啊!我仔细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来,站在我身旁问我:“同志,碰着没有?”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现场,决定留下另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
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有啥要紧?自己回家上点药就行了。
可是,遵照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红旗”轿车,并且脱下衬衫叫我穿上,他自己只穿个背心。
我百感交集,思潮翻滚。
一个普通工人,由于自己的不慎,蹭破点皮,却受到这样的关怀、照顾,如果不是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不是遇到这样的好总理,哪会有这种事呢!汽车很快开到了医院。
记叙文中如何以小见大上

主题重要性
增强作品表现力
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题和情感。
引发读者共鸣
选取与读者生活相关的切入点,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02
如何选取适当的切入点
切入点定义
01
切入点是记叙文的起始点,是作者展开叙述的着眼点。
02
切入点可以是一个物品、一个场景、一个时间节点等。
情节安排应符合人物性格和行为 逻辑,符合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 避免突兀和不合理。
情节安排的技巧
悬念
通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心,引导读者关注故事 发展。
转折点
合理设置转折点,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故事的可读 性和吸引力。
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增强 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05
语言表达的技巧
细节描写
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人物、场景、 情感等细节呈现出来,使读者更 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事件或场景 之间的差异,突出主题思想,使 读者更加深刻地领悟作者的意图。
寓言象征
通过寓言或象征的方式,将深刻 的思想和哲理融入故事情节中, 使读者在感性的阅读中获得理性 的思考和领悟。
在记叙文中,语言表达是作者传达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主要手段。
语言表达的原则
清晰准确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 不清的表达方式。
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 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情感真挚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使读者 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典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不惧“大题小做”
----记叙文写作之以小见大
黄冈市黄州区宝塔中学张淑娟
教学目标:
1、了解“以小见大”手法的含义、作用;
2、联系课文,分析“小”和“大”,知道何为“小”,何为“大”;
3、如何筛选小材料;
4、尝试运用该手法写作。
教学重点:
1、知道何为“小”,何为“大”;
2、如何筛选小材料。
教学难点:
怎样让小材料新颖别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认识“以小见大”
(一)以小见大的含义:通过平凡细微的小题材反映重大、深刻的主题。
(二)以小见大的作用: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三)什么是小题材:
①相对于国家大事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就是小题材。
②相对于完整的事件来说,片断、零星的事情就是小题材。
③相对于人物的活动来说,人物的细微末节就是小题材。
三、何为“小”,何为“大”
(一)以小见情------小片段渗透大情感
出示史铁生《秋天的怀念》片段
1、分析文中的“小”与“大”
小:母亲的动作、语言
大:母爱
2、回忆与家人、朋友相处的片段,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情?
句式:我从中感受到了情。
(二)以小见德------小事件表现大德行
出示莫怀戚《散步》片段
1、分析文中的“小”与“大”
小:散步
大:尊老爱幼、责任感
2、你从哪些日常生活小事中感受到美德的魅力,或者体会到劣行的丑陋?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句式:我从中感受到了。
(三)以小见理------小故事揭示大事理
出示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片段
1、分析文中的“小”与“大”
小:在父亲的指引下,顺利地从小山崖上下来。
大:不惧困难,化解困难,坚持到底。
2、你从哪些小事中悟出了事物的道理,人生的哲理?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句式:我从中感受到了。
四、如何筛选小材料
1、大小统一
(1)出示大主题与小题材,生选择分配
(2)得出结论
2、真实可信
(1)出示材料,生谈感受
(2)得出结论
3、新颖别致
(1)出示材料,生谈感受
(2)学会换角度思考
(3)得出结论
五、学以致用
题目:《暮曲》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用到以小见大的手法,写出文章的“大”与“小”。
思考:题目
大小
点拔:傍晚,有很多事可以发生。
例
1、厨房暮曲
2、校园暮曲
3、公园暮曲
4、菜园暮曲
5、郊野暮曲
6、马路暮曲
7、雨中暮曲
8、公交暮曲……
六、布置作业
1、题目:《暮曲》
2、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要用到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七、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