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中如何以小见大

合集下载

以小见大的作文

以小见大的作文

以小见大的作文以小见大的作文(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以小见大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以小见大的作文1初三繁忙的生活中,学习占了大部分,为了中考,我必须得努力,努力,再努力。

但有时自己也会想休息一下,这时我便会拿出跳棋,与妈妈切磋切磋。

下跳棋时,双方的棋子都混在一起。

我总是喜欢借用妈妈的棋子来为自己搭桥,得意地向妈妈炫耀我的技术多么高超。

妈妈一笑而过,说:“别高兴地太早了!”我“哼”了一声,以为妈妈是怕输给我。

有一次我又看到了一条特别好的`棋路,可以借妈妈的棋子让我的棋子一次到达终点。

我得意地说:“等你走完我就可以一下子到达你那边了,哈哈,这盘我赢定了。

”妈妈不语,下了一步棋。

我再看了看棋盘,却怎么也找不回原来看好的路线。

这时才发现,被我用来搭桥的棋子早已被妈妈移去别的地方了,现在无法再搭桥过子了。

我不觉有些心慌。

妈妈这时说道:“在没有路的时候,要学会自己为自己搭桥。

”我听了妈妈的话,又看了看棋盘,移动了一子。

果真,这一子派上了大用场,之后我的棋子走的越来越顺畅,赢得了这局棋。

生活就如下棋一般,很多时候我们都依靠于别人为自己搭桥,于是一旦离开了别人的帮助,我们常会觉得无路可走,到了绝境。

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为自己搭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另辟蹊径。

作为商人,要学会为自己搭桥,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作为探险者要学会为自己搭桥,才能突破眼前的险阻;作为学生,要学会为自己搭桥,才能登上知识的高峰。

生活中不会总有贵人相助,多数时候我们需要独自面对。

而战胜困难的秘决之一就是学会为自己搭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面对,而不是依赖他人。

这样,我们往往会获得的更多。

以小见大的作文2生命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人类也已从年幼懵懂的种群成长为拥有高度礼貌与智慧的生物。

知识与职责让我们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我们越来越多地思考善待自然。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记叙文写作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记叙文写作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小中见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范文,感受、学会“以小事见大”写作规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范文学习—写法探究—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意识到“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教学方法:例归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学生背诵“小事物体现大道理”的文章,师生评议。

(首先请xx进行课前展示,从xx选的文章来看,作者借很小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必须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二、导入:同学们也可以仿照上面的作者进行练习,请大家看这两幅图片,任选一幅图,通过观察和联想,随意说出一句话来。

(鼓励学生举手回答,调动气氛。

示例:枫叶红了,秋天到了,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秋叶以优美的舞姿落到地面,展示它最后的风采,诠释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人说过“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也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作文也是这样。

写记人记事的文章, 要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因为普通人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所以我们要学会写小事。

那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以小见大写作手法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三、出示学习目标四、明确概念:(1)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提问学生读,师点拨:这一定义强调通过小的事和物,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2)使用“以小见大”手法,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材要严,要精选那些闪耀着光彩的琐事;二是开掘要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琐事中提炼出生活的真相,人生的真义。

(提问学生读,师引导:接下来我们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来体会以小见大的运用)五、感知经典,小中见大。

作文立意——小中见大

作文立意——小中见大

作文立意----以小见大以小见大立意可分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两法,但都是以小见大。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这种技法叫做以小见大法。

运用此法便于选取材料,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挖掘,耳闻目睹,琐屑小事,俯拾即是,皆可作为写作的素材,运用此法便于把握材料,较之大题材容易驾驭,不至于顾此失彼,力不从心;运用此法感染力强,题材和主题之间的反差很大,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用以小见大法立意,要努力挖掘典型材料的典型意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视材料,但不要脱离材料的实际情况为“大”而“大”,随意拔高主题。

一、大题小做。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最终与“小题大做”一样,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

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

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

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

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

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

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

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

大题小做的要领如下:1、聚焦凡人小事,见微知著。

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庞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例: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以小见大的优秀记叙文(6篇)

以小见大的优秀记叙文(6篇)

以小见大的优秀记叙文(6篇)每周都要把周笔记交给语文老师,等她复习完再还给我们。

我很关心自己在生活中留下了什么样的脚印,所以每周笔记对我来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我总是很认真,按时完成。

但是最近一周的周记反馈不是很好,难免让我感到压抑。

在这周的日记里,我记录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久违的朋友来看我,在心爱的餐厅里享受美食,买期待已久的数码相机等等。

,并得出结论,这一周的生活可以说很幸福。

我老师的评价是“我没有很高的想法,不能只写鸡毛蒜皮的小事”。

一开始我觉得很愤慨,因为生活不就是平平淡淡的带着一点点快乐和悲伤吗?大多数人的生活没有汹涌的波涛,没有跌宕起伏,在小波折中成长前进。

作为一个周记,写一些生活琐事有什么不好?无意中读到一首《寒夜》诗:“寒夜,客来茶如酒,竹灶汤沸。

窗前有梅花,月前有梅花,不寻常。

”通过掩卷沉思发现,即使是写生活琐事,也有不同的层次和感受。

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看起来很普通,没有什么独特的典故。

细读之下,字里行间有着深刻的含义,值得细细品味。

能用茶代替酒的朋友一定不是酒肉朋友,这代表着两个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第二句勾勒出一幅意境很大的美图,明月与梅花相映成趣,诗意飞扬。

但这句话并不仅仅是形容风景,它其实在暗示,走朋友就像梅花,让生活变得特别,给寂寞寒冷的夜晚带来温暖和快乐。

借景交融,一粒沙看世界,在小事中感受深刻的意义,这是真的。

重新审视自己写的字,感觉到了肤浅,不禁赞叹古人的文笔。

短短几句话,就能写出几百字的文章无法表达的深刻内涵,含蓄而深刻,给人留下很多回味。

人生琐碎平淡,才子却能从中凝结出有意义和深刻。

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首诗,如果我意识到了什么,我就是无法用自己的笔写出如此美丽的文字。

我想,如果我多读书多思考,锤炼一下自己的文字,总有一天我会得到鲜花和精彩的钢笔。

叙事中有几种常见的体裁:(a)记住事件的类型包括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和结束。

它的名字很容易记住,但要真正了解它的内涵却不容易。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之以小见大与点面结合课件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表现手法之以小见大与点面结合课件

以小见大
分析:
《芬芳在握》,诗意的题目,引人无限的遐想。幸福如花,可以传递,可以共享,赠 人以花,手有余香。材料使用上详略有别。同为送花,第一家和“我”送给亲人花详 写,第二家、第三家一笔带过,其他送花更是留下空白,激发人的想象。“幸福”, 本是个极大的命题,许多人一生都在探求、寻找、揣摩,但很多人一生都难达其理, 难称幸福。通观全文,小作者只写了“送 花”一件事,没有大的场面,只有对得到 花的各类人的细致视察和自身体验的描述,但小事件却折射出大主题,使读完本文的 我们对幸福有了清楚、深刻的认识。
的 只有熟悉了这些内容后,“点”的理解才有可能。


在阅读中的运用 03
以小见大
芬芳在握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直到今年暑假我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开头简洁,
设置悬念)
漫长的两个月暑假,要是总在家里呆着就无聊透了。于是我去表姐开的花店帮
忙,主要任务是送花。(开端)
表姐的生意不错,我去帮忙第一天便有7份订单。我接过地址和包装精美的7束
点面结合 02

定义
面 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
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
结 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
全局,体现广度。

点 面 结
以小见大
剩下两束,我给了爸妈一束,爷爷奶奶一束。印着心形的粉红包装纸,包着鲜艳 的花儿,它们代表了我的爱,奶奶激动地搂着我落泪,爸妈则幸福得一个星期都合不 拢嘴。淡淡的花香浸满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每个人的脸上。(精 细的神态描写)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作文指导以小见大

1、针对第一月考作文存在的题目过大、选材过空、过大,不会从小处着手,不会挖掘文章深刻主题等不足训练学生作文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通过欣赏范文,初步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重点、难点)3、学以致用:修改第一次月考作文我们在写记人记事的文章时,若欲选“大”事,普通人又没有那末多英雄壮举,怎么办?写小事。

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者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量,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作文也是这样,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物时,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也就是他用于掌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要不然钮扣就掉了。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位声誉很高的作家。

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

母亲因此而骄傲,骄傲的时候就想。

她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惟独儿子敲击键盘的噼噼啪啪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

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他的思绪在既定的故事情节中恣意飞扬,如醉如痴。

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中看出,他正文思泉涌。

所以,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她惟恐打搅了儿子。

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

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吁了一口气。

其实,儿子从未说过她妨碍自己写作,无非,她很会换位思量。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这时连针也穿不上了。

一年前她还能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

她不相信自己的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她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线捻得又尖又细,再次尽手臂之长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远。

再次……再次……还是失败。

再试……连续不断……儿子在不经意间侧脸看见专心致志给针穿线的母亲,蓦地怔住了。

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与共,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了。

记叙文中如何以小见大上

记叙文中如何以小见大上

主题重要性
增强作品表现力
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题和情感。
引发读者共鸣
选取与读者生活相关的切入点,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02
如何选取适当的切入点
切入点定义
01
切入点是记叙文的起始点,是作者展开叙述的着眼点。
02
切入点可以是一个物品、一个场景、一个时间节点等。
情节安排应符合人物性格和行为 逻辑,符合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 避免突兀和不合理。
情节安排的技巧
悬念
通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心,引导读者关注故事 发展。
转折点
合理设置转折点,使情节跌宕起伏,增强故事的可读 性和吸引力。
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增强 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05
语言表达的技巧
细节描写
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人物、场景、 情感等细节呈现出来,使读者更 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事件或场景 之间的差异,突出主题思想,使 读者更加深刻地领悟作者的意图。
寓言象征
通过寓言或象征的方式,将深刻 的思想和哲理融入故事情节中, 使读者在感性的阅读中获得理性 的思考和领悟。
在记叙文中,语言表达是作者传达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主要手段。
语言表达的原则
清晰准确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 不清的表达方式。
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 动有趣,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情感真挚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使读者 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典型性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记叙文要达到深刻的要求,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

即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视野中的小角度,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能够“袖里藏乾坤,沙中显世界”。

写作方法|袖里藏乾坤——记叙文如何“以小见大”一、选材要小就是小处落笔,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写记叙文,从撼动过自己灵魂的小事入手,显示人间大爱,提纯理性精华;写议论文,从身边琐事着笔,折射时代面貌,揭示生活本质:此所谓“盆山蕴秀,寸草涵奇”。

二、感悟要深一些同学的文章,能从生活中选取新鲜的材料,叙写也比较生动;但是,没有真挚情感的涌动,不能带来心灵的震撼;没有理性之光的闪烁,不能给人人生的启迪。

究其原因,是没有用心感受体味生活,不能解读生活中潜涵的丰富情感,不能捕捉生活所折射的深邃哲理。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纵览世界,洞察人情,用心感受,用心体味,方能感受到真情的可贵、真理的永恒,方能写出动人的华章。

①悟情。

平凡的生活表象,潜在着丰富的情感特质。

感受之,解读之,便会使文章具有撼人的艺术力度。

②悟“理”。

用心感受,联想人生,便会体味和解读出生活所折射的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显现出高远的志趣。

【例如】某学生的《厦门散记》,写自己在海轮的甲板上观赏海景:大海终于咆哮起来,海浪冲得好高啊,水花直往我身上溅,一股海腥气味直往我鼻子钻。

我们的船在海面上颠簸,一会儿冲上峰巅,一会儿跌入深谷。

我望着这惊涛骇浪,不禁为海的神威所震慑。

在我们人生道路上不也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风浪吗?作者颠簸于惊涛骇浪间,瞩目翻滚的海浪,震撼、感叹,心灵顿悟:人生之路常遇此般风浪,惟有正视而不惧,方显英雄本色。

心灵的感受,深邃的体味,思维超逸自然原态,使自然景观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文章情感因之升华,立意随之深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感悟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

没有感悟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回顾经典
二、技法点拨。

(一)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技法?
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或小物等来反应深刻的道理或抒发某种的感情或赞美某种崇高的美德的写作技法就是“以小见大”。

1、能说说这里的“小”和“大”该怎么理解吗?
小素材大主题
2、根据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经验说说:有哪些小素材?一般表达哪些方面的主题呢?
小事、小物、平凡小人物等
(二)“以小见大”技法的类型
1、以小见情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细节或一件物品来抒发一种浓烈的情感的方法。

2、以小见德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细节或一件物品来歌颂一种崇高的美德。

3、以小见理通过一件小事或一个细节或一件物品来阐明某个道理。

三、如何“小中见大”
(一)结合上述文段探讨“小中见大”的方式
常见方式(一):直露式:直接抒情议论,或通过文中人物的语言直接揭示。

(文段一)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璞《紫藤萝瀑布》
常见方式(二):含蓄式:寓于叙述描写之中,即通过具体事物和人物言行本身来显示。

(文段二)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
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总结:(小)(大)观察身边景物感悟人生
聚焦凡人小事关注社会
捕捉寻常的细节诉说真情
(二)怎样培养“以小见大”的作文能力呢?
首先,要养成留心观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其次,要善于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四、牛刀小试
1、如果要求你写一篇文章,来赞美崇高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主题),你会
选取身边什么熟悉的素材来写作呢?并说说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请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我会选取来赞美崇高的默默
无闻的奉献精神,因为。

2、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用规定的句式说话。

那是一只轻柔纤细楚楚动人的白蝴蝶,风雨中,它飞出来寻觅什么,被雨水打落。

它试图挣扎,但终于倒下,当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人间,那美丽勇敢的小精灵在晶莹的世界中终于一跃而起,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
这段优美的文字描写了白蝴蝶在中的细节,让我从中感悟到了的深刻道理。

五、品味实例
六、实战演练
七、小结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将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的这句名言送给大家,以此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