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复习提纲 (北大 汪丁丁)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

一、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 重农学派出现于 18 世纪 50-70 年代,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奠定的客观 物质基础、法国涌现的一批启蒙思想家以及法国的重农主义思想,都为重农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重农学派是近代政治经济学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理论学派,也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重农学派及其理论体系是法国社会经济矛盾发展的产物,也是自布阿吉尔贝尔以来法国经济思想发展 的产物。 1、重农学派的功绩 (1)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工具、原料等)。 (2)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并且一般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 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 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2、重农学派的特点 (1)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自然秩序”。 重农主义就是关于自然秩序的学说。自然秩序理论是重农学派考察经济问题的社会观和方法论。 他们认为自然秩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认识客观经济规 律以促进国民财富增长。 (2)重农学派的理论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但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外貌。 重农学派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学说。他们所描绘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 重农学派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他们并不想迎接革命来推翻封建统治,而是企图用旧瓶装新 酒的方法,保存封建统治的形式和实现资本主义的内容,借助于自上而下的改革来避免革命大风暴。 这就使他们的学说体系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外观。 (3)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就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 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是一个国家繁荣的根本。一个国家的各项行政措施 能否获得成功,都取决于农业部门。 二、魁奈是如何分析财富的? 1、魁奈再对财富的分析中,初步探讨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及价格等。魁奈把能 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看作是“真正的财富”,他还特别指出,只对人们有用而没有出卖的东西, 或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出卖价值的东西,还不能称为财富。 2、提出财物要成为财富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即必须是出卖的,而且,并不是所有能满足人们需 要的物质都是可以售卖的财富。在这里,魁奈已经脱离了只把财富归为实用价值的观点,不仅有了“使 用价值”概念,还提出了“出卖价值”的概念,认为财富同时具有这两个价值才是真正的财富,这是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的最初形态。 3、魁奈还明确指出商品的价格同它的使用价值经常是无关的。 (1)他说:“使用价值经常是一成不变的,经常或多或少地取决于人的因素,取决于人们的需求, 以及人们对拥有该物品的愿望。价格却相反,是不断改变的,它取决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 不固定的因素。它不受人们的需求的调节,但也不是任意决定的价格,也不是由商人之间的协商决定 的。” 魁奈是近代初期最早探讨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价格等之间关系问题的经济学家。在这些问题的 探讨中,它的概念多还处于变动、界定不清的状况。同时,魁奈把使用价值只要归为物品的客观的效 用,至就走上了同主张效用价值论思想家不同的道路,后来斯密走的是与魁奈相同的道路。 (2)魁奈不反对货币是财富,但反对把货币看作唯一的财富。 根据魁奈的观点,商品财富是能按价格换成货币的财富,价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商品财富的售卖 价值,但一国财富却不是由货币总量规定的。相反,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货币的数量确实有商 品财富的流通数量以及销售价值规定的。魁奈关于商品财富、货币财富的分析,有力的批驳了重商主 义的财富观。 4、在魁奈的思想中,认为财富与人口、需求、消费、价格等具有内在的联系。
经济思想史(第8版)

经济思想史(第8版)•目录:•第1章导言与概览•1.1经济思想的时间序列表•1.2五个主要问题•1.3研究经济学及其历史的意义•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附录经济思想史:资料来源第2章重商主义学派•2.1重商主义概览•2.2托马斯·孟•2.3杰拉德·马利尼斯•2.4查尔斯·戴维南特•2.5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2.6威廉·配第爵士•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3章重农学派•3.1重农学派概览•3.2弗朗索瓦·魁奈•3.3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4章古典学派:先驱者•4.1古典学派概览•4.2达德利·诺思爵士•4.3理查德·康替龙•4.4大卫·休谟•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5章古典学派:亚当·斯密•5.1生平细节•5.2对斯密有重要影响的因素•5.3道德情操论•5.4国富论•5.5竞争经济中的经济规律•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6章古典学派: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6.1历史与知识背景•6.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6.3市场供给过剩理论•6.4对马尔萨斯贡献的评价•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7章古典学派:大卫·李嘉图•7.1生平细节•7.2货币问题•7.3收益递减与地租理论•7.4交换价值与相对价格理论•7.5收入分配•7.6政策含义•7.7李嘉图对失业问题的看法•7.8评价•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8章古典学派:边沁、萨伊、西尼尔、•穆勒•8.1杰里米·边沁•8.2让巴蒂斯特·萨伊•8.3纳索·威廉·西尼尔•8.4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9章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9.1社会主义概览•9.2亨利·克劳德·圣西门•9.3沙利·傅立叶•9.4西蒙·德·西斯蒙第•9.5罗伯特·欧文•9.6路易·布朗基•9.7查尔斯·金斯利•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10章马克思的社会主义•10.1生平细节与影响马克思的各种•学术思想•10.2马克思的历史理论•10.3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10.4资本主义运动规律:一个•总结•10.5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1章德国历史学派•11.1德国历史学派概览•11.2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1.3威廉·罗雪尔•11.4古斯塔夫·施莫勒•11.5马克斯·韦伯•11.6后记•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2章边际学派:先驱者•12.1边际学派概览•12.2安东尼·奥古斯丁·古诺•12.3朱尔斯·杜普伊特•12.4约翰·海因里希·冯·屠能•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3章边际学派:杰文斯、门格尔、冯·维塞尔和冯·庞巴维克•13.1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3.2卡尔·门格尔•13.3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13.4欧根·冯·庞巴维克•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4章边际学派:埃奇沃思和克•拉克•14.1弗朗西斯·Y.埃奇沃思•14.2约翰·贝茨·克拉克•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5章新古典学派:阿尔弗•15.1马歇尔的生平与学术方法•15.2效用与需求•15.3供给•15.4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15.5收入分配•15.6成本递增与成本递减行业•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6章新古典学派:货币经济学•16.1约翰·古斯塔夫·克努特·•维克塞尔•16.2欧文·费雪•16.3拉尔夫·乔治·霍特里•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7章新古典学派: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7.1皮耶罗·斯拉法•17.2爱德华·黑斯廷斯·张伯伦•17.3琼·罗宾逊•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8章数理经济学•18.1数理经济学的类型•18.2莱昂·瓦尔拉斯•18.3瓦西里·里昂惕夫•18.4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18.5约翰·R.希克斯•18.6线性规划•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9章制度学派•19.1制度学派概览•19.2索尔斯坦·邦德·凡勃仑•19.3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19.4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0章福利经济学•20.1维尔弗雷多·帕累托•20.2阿瑟·塞西尔·庇古•20.3路德维希·冯·米塞斯•20.4奥斯卡·兰格•20.5肯尼思·阿罗•20.6詹姆斯·M.布坎南•20.7阿马蒂亚·森•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1章凯恩斯学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21.1凯恩斯学派概览•21.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2章凯恩斯学派:凯恩斯之后•的发展•22.1阿尔文·H.汉森•22.2保罗·A.萨缪尔森•22.3后凯恩斯主义者•22.4新凯恩斯主义者•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3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23.1罗伊·F.哈罗德爵士与埃弗西·多马•23.2罗伯特·M.索洛•23.3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23.4拉格纳·纳克斯•23.5W.阿瑟·刘易斯•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4章芝加哥学派:新兴古典主义•24.1芝加哥学派概览•24.2米尔顿·弗里德曼•24.3小罗伯特·E.卢卡斯•24.4加里·S.贝克尔•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5章结束语•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人名索引主题词索引。
经济史复习提纲

经济成长历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⑴⑵⑶二、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1、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时间)(工具:汉犁壁三翻唐筒曲)2、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三、自耕农经济(小农经济)(课本5、28、46、83页)1.出现时间:2、出现的原因⑴⑵3、概念含义: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4、特点:(1)自给自足(封闭保守)(2)落后性(规模狭小、简单分工、近代阻碍发展)(3)脆弱性(在天灾、战乱、苛政影响下容易破产)5、发展:(1)明清时期,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的主要因素(2)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解体的含义)(3)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合作社。
(私变公)四、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性质:)(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3、战国-明清:土地私有制(君主、地主、自耕农)4、土地兼并现象:原因:土地私有(根本),土地买卖;影响:影响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解决:均田制(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不准买卖)★五、中国古代手工业成就:1、青铜时代:是指从到2、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3、汉代: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中国是世界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4、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5、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6、唐代:丝织业出现技艺7、宋元以来: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8、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9、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10、制瓷业:汉青、南白、元彩、唐独立、宋瓷都、明清出口★六、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出现时间:春秋时期特点:与农业结合,副业;产品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官营手工业:时间:西周时期。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

07-08-1《世界经济概论》复习提纲2007年11月25日赵雅玲第一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一、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二、应掌握的知识点1.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及其地位。
2.国际分工的形式:(1)按劳动本身特点分类(2)按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
3.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第二章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一、重要概念经济全球化二、重要知识点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其成因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金融货币投资市场全球化(2)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组织类型、作用及影响3.经济全球化的意义: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作用。
4.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及反全球化运动。
第三章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一、重要概念曼哈顿计划尤里卡计划产业结构软化二、重要知识点1.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2.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生产力结构的变化,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3.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社会经济意义。
第四章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一、重要概念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二、重要知识点1.人力资源与人口的联系与区别2.人口过快增长的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人口老龄化问题。
3.电力工业:核能发电4.全球面临的资源问题:自然资源退化、粮食危机加深、生态环境恶化5.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第五章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一、重要概念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二、重要知识点1.对外贸易政策的实质、目的与构成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应考虑的因素。
3.新贸易保护主义:起源、动机和目的;方式;根源及其影响;与传统贸易保护手段、与自由贸易的关系。
4的基本原则、积极作用及其局限5的运行机制6面临的挑战和前景第六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一、重要概念国际直接投资企业跨国并购国际战略联盟二、重要知识点1.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2.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控制产权程度、控制方式、投资企业间国际分工方式。
经济思想史复习题名词解释、问答题

1. 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c 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2.18世纪英国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代表人物是( D.休谟)3晚期重商主义主要是在( D16世纪下半叶_17世纪中叶)4“重商主义”名称最初是由( B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5柯尔培尔属于( A法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3.布阿吉尔贝尔在货币问题上的主张是( D保留商品交换,废除货币)4.下列属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政策主张的是( B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5.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思想家是(D马尔萨斯)7.重农学派主张的“自然秩序”实际上是( A.理想化的资本主义)。
9.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哥的代表作(C《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10.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 C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
11.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 B 相对优势理论)。
12.西尼尔的“纯粹经济学”就是( D 实证经济学)。
13.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当是研究财富的( B.生产、分配和消费)14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是(西斯蒙第)15.《和谐经济论》是谁的著作?( D巴师夏)16. 罗雪尔1843年发表的,被人们称为“历史学派的宣言”的著作是(C《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17曾论证奢侈并非坏事,著有《蜜蜂的寓言》一书的学者是伯纳德·孟德维尔)18.哪位经济学家是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B古诺)。
19.哪位经济学家认为自己的理论发现类似于哥白尼( D 戈森)。
20.下列经济学家中,谁把经济学称作“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 D瓦尔拉斯)。
21.马歇尔的代表作是(A.《经济学原理》)。
22.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古典经济学一般指( B.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23.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D.布阿吉尔贝尔)。
经济思想史重点(一)

经济思想史重点(一)《经济思想史》主要人物及其思想1.重商主义的基本不雅点。
362.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的比力。
37-423.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
454.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465.配第的地租学说。
566.休谟的货币数量论。
747.布阿吉尔贝尔的主要经济不雅点。
828.斯密方法论的二重性。
9.斯密的三个阶级和三种基本收入。
12810.“斯密教条”137(重要)11.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15612.李嘉图价值论体系的矛盾。
16013.李嘉图的级差地租。
17014.李嘉图的比力优势。
18915.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
19616.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20417.穆勒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22218.萨伊的分配理论。
23719.萨伊的销售论。
23820.西斯蒙第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24621.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
25322.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特点及基本经济不雅点的特征。
28123.凡勃仑的经济不雅点。
31024.简述边际革命。
32525.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33826.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35627.克拉克的“工资论”和“利息论”37228.马歇尔理论体系的特点。
37929.马歇尔均衡价格论。
39230.马歇尔关于垄断的不雅点。
402别的,我的一个同学整理了一些边边角角的知识,我觉得不错。
也贴出来。
1.雅典的色诺芬⑴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⑵经济著作主要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⑶在《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⑷《雅典的收入》中主要论述当时财政不足问题2.托马斯阿奎那⑴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学派学者、神学家⑵把财富分为自然财富和报酬财富⑶主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⑷反对高利贷3.威廉??史密斯⑴英国早期重商主义者4.威廉??配第⑴他的方法论指导原则是自然运动⑵认为,工资和地租是反比关系⑶把基本上相当于价值,是市场价格的背后的基础的东西叫做自然价格⑷提出征税的一般原则是公平、便当、节省⑸最早研究宏不雅经济学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创始人⑹最早提出级差地租概念⑺地租学说是配第分配论的中心问题⑻是古典派国家经济本能机能和财政理论的奠基人⑼代表作《赋税论》⑽把干预经济的法律分为遵循自然规律的和违反自然规律的5.洛克⑴他的自然利率是在贸易状况自然决定贸易借贷资金分配的情况下的利卒⑵提出利息的凹凸取决于货币的供求量⑶主要著作《人类理解论》主张唯物主义的经验认识论⑷提出立法、执行、对外三权分立⑸本钱主义产生时期自由主义的奠基者6.孟德维尔⑴他关于私利的哲学成为市场经济和本钱主义发展的基本信条⑵是近代经济学史上最早论述分工及其效果的人之一,是最早提出类似于自由放任主张的人之一。
国际经济学复习提纲及答案归纳-(全)

33 试推导不考虑通货膨胀条件的远期汇率及升贴水公式。
(推导)(1)远期汇率公式推导: 公式只考虑利息率和汇率的关系,设h代表本国,f代表外国,R为利息率,E为汇率,o与t为时间,Y为货币量:有Y量本币,存入银行则本利和为:Y(1+Rh) Rh为本币一年期的利息率如果将Y量本币换成外币存入银行,则本利和应为:Y•Eo(1+Rf) Rf为外币一年期利息率如果远期汇率为Et,则到期时应有:Y•Eo(1+Rt)/Et 即一年后将外币本利和再用当时的汇率换成本币的数量按照一价定律,本币一年的本利和应该与外币一年本利和用远期汇率折算的本币数量相等,Y(1+Rh)=Y•Eo(1+Rf)/Et;Et/Eo=(1+Rf)/(1十Rh);Et=Eo(1+Rf)/(1十Rh)。
Et即为所求的远期汇率。
(2)升贴水公式推导: 设 Y为存入银行的一笔钱,Rn代表国内利率,E0代表即期汇率,Rf代表外币利率,Ef代表远期汇率,根据一价定律,有Y×E0(1+Rf)/Ef=Y×(1+Rn);推出 Ef=E0×(l+Rf)/(1+Rn);推出 Ef/E0=(1+Rf)/l+Rn)两边同时减1,得 (Ef-E0)/E0=(Rf-Rn)/(1+Rn)如果Rn的数值很小忽略不计,则得出远期升水(贴水)公式为Ef-E0=E0(Rf-Rn)***34 用图形说明两国贸易价格的可能区域及利益分配(在2×2模型条件下)。
(图)1、贸易价格即贸易条件, 是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 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 在实际中往往用出口价格指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
是利益分配的工具。
在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中, 没有说明贸易条件的确定。
我们用2×2模型(即世界上只有A、B两个国家, 两国均只生产X、Y两种产品)来说明。
2、数字说明。
如图所示。
用单位劳动可以生产的X、Y的数量代替过去单位产品需要使用的劳动量。
则:A国生产X和Y的数量为分别为10单位和15单位;B国分别为10单位和20单位。
汪丁丁《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

《行为经济学讲义》笔记(1)一、导论:1、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问(经济学+心理学),没有现成的教材,并且变化很快。
研究的根本问题是:合作可以可能。
社会学的根本问题是:社会何以合作。
2、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多因多果,不是单因单果。
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群体行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公共社会现象是从个体行为相互作用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秩序。
3、物体运动是质点的几何运动。
行为是生命的行为,只有生命才具有行为。
个体行为与群体行为。
4、选择:将各种可能的手段与方案作为一个集合,将可选方案对应的各种目标作为另一个集合。
在这两个集合之间,有一个映射,称为“选择”。
选择通常不是两难的。
5、判断:两难情境内作出选择。
在西蒙模型中,分为两种情况:(1)是在同一个类型中的选择,因为容易对比优劣,容易选择。
(2)是在不同的类型中的选择,因为不容易对比,所以通常难选。
比如:我是去旅游,还是换一份工作。
判断的目的:是追求价值。
企业家的职能,不是管理,而是判断,是在不知道如何选择时作出的决断。
6、文学的特征:刻画了不可重复的人类经验,不可验证。
7、经济学千招万式化为一式,就是:在约束条件下作出最优选择。
约束条件比如:道德、法律、诚信、幸福感。
将成本与收益实现均衡、道德与幸福实现均衡。
道德是一种成本,幸福是一种收益。
违反道德影响内心幸福感。
幸福感由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情感组成。
道德、信仰,要么全有,要么全有。
不会有49%的信仰,51%的信仰。
8、关于“偏好”,怀特海有个三段论——在任何理解之前先有表达,在任何表达之前先有关于重要性的感受。
表达是指:在自我意识中进行体现,感受到外界事物的重要性。
我意识你的存在,我感受到你的重要性,我进行了理解。
9、价值:就是感受到的重要性。
故,每个人赋予同一事物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10、成本:就是在可选方案中被放弃的那些方案手段以及对应出现的目标与价值。
11、自我意识:外部的重要性在脑海中的表达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