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导论

合集下载

经济思想史(第8版)

经济思想史(第8版)

经济思想史(第8版)•目录:•第1章导言与概览•1.1经济思想的时间序列表•1.2五个主要问题•1.3研究经济学及其历史的意义•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附录经济思想史:资料来源第2章重商主义学派•2.1重商主义概览•2.2托马斯·孟•2.3杰拉德·马利尼斯•2.4查尔斯·戴维南特•2.5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2.6威廉·配第爵士•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3章重农学派•3.1重农学派概览•3.2弗朗索瓦·魁奈•3.3安·罗伯特·雅克·杜尔阁•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4章古典学派:先驱者•4.1古典学派概览•4.2达德利·诺思爵士•4.3理查德·康替龙•4.4大卫·休谟•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5章古典学派:亚当·斯密•5.1生平细节•5.2对斯密有重要影响的因素•5.3道德情操论•5.4国富论•5.5竞争经济中的经济规律•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6章古典学派: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6.1历史与知识背景•6.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6.3市场供给过剩理论•6.4对马尔萨斯贡献的评价•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7章古典学派:大卫·李嘉图•7.1生平细节•7.2货币问题•7.3收益递减与地租理论•7.4交换价值与相对价格理论•7.5收入分配•7.6政策含义•7.7李嘉图对失业问题的看法•7.8评价•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8章古典学派:边沁、萨伊、西尼尔、•穆勒•8.1杰里米·边沁•8.2让巴蒂斯特·萨伊•8.3纳索·威廉·西尼尔•8.4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9章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9.1社会主义概览•9.2亨利·克劳德·圣西门•9.3沙利·傅立叶•9.4西蒙·德·西斯蒙第•9.5罗伯特·欧文•9.6路易·布朗基•9.7查尔斯·金斯利•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10章马克思的社会主义•10.1生平细节与影响马克思的各种•学术思想•10.2马克思的历史理论•10.3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10.4资本主义运动规律:一个•总结•10.5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评价•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1章德国历史学派•11.1德国历史学派概览•11.2弗里德里希·李斯特•11.3威廉·罗雪尔•11.4古斯塔夫·施莫勒•11.5马克斯·韦伯•11.6后记•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2章边际学派:先驱者•12.1边际学派概览•12.2安东尼·奥古斯丁·古诺•12.3朱尔斯·杜普伊特•12.4约翰·海因里希·冯·屠能•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3章边际学派:杰文斯、门格尔、冯·维塞尔和冯·庞巴维克•13.1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3.2卡尔·门格尔•13.3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13.4欧根·冯·庞巴维克•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4章边际学派:埃奇沃思和克•拉克•14.1弗朗西斯·Y.埃奇沃思•14.2约翰·贝茨·克拉克•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5章新古典学派:阿尔弗•15.1马歇尔的生平与学术方法•15.2效用与需求•15.3供给•15.4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15.5收入分配•15.6成本递增与成本递减行业•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6章新古典学派:货币经济学•16.1约翰·古斯塔夫·克努特·•维克塞尔•16.2欧文·费雪•16.3拉尔夫·乔治·霍特里•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7章新古典学派:不完全竞争•经济学•17.1皮耶罗·斯拉法•17.2爱德华·黑斯廷斯·张伯伦•17.3琼·罗宾逊•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8章数理经济学•18.1数理经济学的类型•18.2莱昂·瓦尔拉斯•18.3瓦西里·里昂惕夫•18.4约翰·冯·诺依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18.5约翰·R.希克斯•18.6线性规划•复习题•精选文献第19章制度学派•19.1制度学派概览•19.2索尔斯坦·邦德·凡勃仑•19.3韦斯利·克莱尔·米切尔•19.4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0章福利经济学•20.1维尔弗雷多·帕累托•20.2阿瑟·塞西尔·庇古•20.3路德维希·冯·米塞斯•20.4奥斯卡·兰格•20.5肯尼思·阿罗•20.6詹姆斯·M.布坎南•20.7阿马蒂亚·森•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1章凯恩斯学派——约翰·梅纳德·凯恩斯•21.1凯恩斯学派概览•21.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2章凯恩斯学派:凯恩斯之后•的发展•22.1阿尔文·H.汉森•22.2保罗·A.萨缪尔森•22.3后凯恩斯主义者•22.4新凯恩斯主义者•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3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23.1罗伊·F.哈罗德爵士与埃弗西·多马•23.2罗伯特·M.索洛•23.3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23.4拉格纳·纳克斯•23.5W.阿瑟·刘易斯•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4章芝加哥学派:新兴古典主义•24.1芝加哥学派概览•24.2米尔顿·弗里德曼•24.3小罗伯特·E.卢卡斯•24.4加里·S.贝克尔•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第25章结束语•复习与讨论•精选文献人名索引主题词索引。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一章 导论课后练习

《中国经济思想史》第一章 导论课后练习
2、试述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土地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土地所有权的国有以及国家所有权的主导地位构成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总体特征,尽管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一系列的土地制度变革,土地私有得到了确立,但是土地的分配始终掌握在国家手中,同时国家致力于对私人的土地所有权进行限制,这种情况从秦汉开始一直到晚唐时期才有所改变。井田制理想;董仲舒认为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在于土地的私有,同时他还指出土地兼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即贫富对立和封建统治的不稳固,而解决土地兼并的措施就在于限田。“限民名田”是指对私人占有土地进行一个数量上的规定。“宜少近古”的意思是说合乎井田制但却不必回复井田,实际上是借井田制的古意来宣扬自己反对土地兼并的主张。王莽坚持认为土地买卖是导致兼并的原因,其构想的土地分配方式并不是对井田制的恢复,因此“王田制在实际上仍是另一种方式的限田制度”。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颁布实行的占田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由政府颁行的土地制度,最主要的内容是明确规定了对王公贵族和一般农户的土地限额。北魏开始的均田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在多年的时间里,均田思想成为主宰中国的土地分配思想,并对此后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上的多次农民起义,都提出了“均田”的要求,而近代洪秀全孙中山等人对于土地问题的思考,也莫不打上了均田的烙印。
正确
四、
1、《盐铁论》
参考答案:汉元帝时期的《盐铁论》一书,是就西汉政府的盐铁、酒榷、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的观点大交锋的产物,是研究西汉时期经济思想的重要资料。
2、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全世界形成一个统一的和唯一的市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初始阶段的主要表现,就是用贸易的手段把世界主要地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稀疏的全球性市场网络”。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

经济思想史复习要点

经济思想史总复习第一讲导论对思想观点进行一次历史考察是思想解放的必要前提。

在长期(在短期这样说是愚蠢的),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一、经济思想史二、经济思想史的意义与学习方法三、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思想一、经济思想史(一)经济思想史研究对象顾名思义,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是以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本身为研究对象。

它专门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观点、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研究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的区别在于:前者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经济思想和观点,而不管这些思想和观点是否已形成体系;而后者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因此,经济学说史研究的外延要比经济思想史的广。

经济思想史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历史性特点的经济理论学科,研究经济思想和理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从中了解一些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政策及其产生和运用的条件。

(二)经济思想史发展的历史线索1.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早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就已出现对农业生产、商品交换、国际贸易问题等的研究和论述。

西欧进入中世纪以后,有关货币、利息、“公平价格”等的论述也反映了经济思想的不断发展。

《圣经》中也包括一些经济学思想,比如,它反对获取利息的贷款行为。

在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在这种价格下买方和卖方都不能从对方那里获利。

公元1500年以前与公元1500年至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1500年以前,几乎没有贸易往来,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是为了社区消费而不先拿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易。

尽管货币与信用在古代就已经存在,但远没有被广泛应用。

强大的国家和一体化的国家经济还没有完全形成,当然也没有形成任何经济思想流派。

相反,公元1500年以后,市场与贸易迅速扩展。

这导致了地理大发现,反过来,地理大发现也加速了市场与贸易扩展的进程。

货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

第一讲 中国经济思想史导论

第一讲 中国经济思想史导论

2016届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中国古代通货问题与货币政策(Monetary Issue and Policy in Ancient China) “大分流”的思想史解释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Divergence from a Perspective of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s) 中国近代金融恐慌的理论与对策(Theory and Policy on Financial Crisis in Modern China) 中国近代新闻出版物中的金融舆论(The Public Voice on Financial Issues in Modern China’s Publication) 中国近代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及政策响应(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Modern China’s Capital Market and Its Policy Response ) 鸦 片 战 争 前 西 方 在 华 商 人 的 经 济 活 动 与 政 策影 响 ( The Western Merchants’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Policy Making before the Opium War) 近代西方文献中的中国经济问题(China Economic Issues in Modern Western Literatures) 近代商人与国家关系的社会与政策变迁(Evol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rchants and Country in Modern China) 历史视野下的“一带一路”(Research o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海外发展(The Overseas’ New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Economic Thought) 社会转型期的信用建设的历史经验研究(Research on Credit History During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经济思想史》课件

《经济思想史》课件

古希腊思想家
古罗马帝国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思
以斯多葛派学说和贸易发展为特点,
想家为代表,关注公正与财富分配。 注重个人道德和市场自由。
现代经济思想
经济自由主义
支持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权, 强调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凯恩斯主义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财政 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波动。
制度经济学
关注制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强调市场规则和机制设计。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
剩余价值理论
2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产生
与分配的理论分析。
3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学说的核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 济基础决定的。
无产阶级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
以中国和印度的古代经济思想为代 表,注重农业发展和社会秩序。
结论和要点
通过学习经济思想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经济学的基石和理论框架,为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经济学派别
古典派经济学 奥地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主张自由市场和劳动分工。
以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为代表,主张市场自由和边际 效用理论。
以奥利弗·威廉姆森为代表,关注制度对经济行为的 约束和影响。
经济思想的发展趋势
现代经济思想不断发展,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方法。趋势包括可持续发展、数 字化经济、社会企业等。
《经济思想史》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经济思想史》PPT课件!本课程将带领您深入了解经济思想的 演变和发展,让您成为经济领域的专家。
经济思想史概述
经济思想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经济思想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为 主线,探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思想内容和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对历史上经济学家的观点和理论的研究,探索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开始,逐步展开对西方经济学的经济思想史研究。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起点。

在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开始探讨货币、交换和财富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理论,并观察到劳动价值对商品价值的影响。

古罗马时期,西塞罗提出了公正交易和劳动规模的概念,为后来商品交换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影响使得经济思想受到了限制。

经济学思想基本停滞,直到经济思想出现了突破。

重要的突破之一是由意大利学者托马斯·阿奎那提出的“价格公正”理论。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应该根据其劳动投入和稀缺性来决定,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经济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世纪和18世纪是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时期,被誉为经济学的启蒙时代。

亚当·斯密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分工和自由市场的理论。

他的著作《国富论》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们。

19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经济学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将经济学引入实证主义的道路上,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被视为经济学理论的里程碑。

此外,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等理论都在19世纪经济学思想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世纪,经济学进入了现代阶段,各种流派和理论迅速发展。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大萧条后崭露头角,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干预来调控经济。

自由主义经济学则主张自由市场的优越性,主张市场能够自我调节。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新兴经济学派也逐渐崭露头角。

总结起来,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深入挖掘和探索了西方经济学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经济思想史教程

经济思想史教程

经济思想史教程•目录:•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历史属性•经济学历史属性的涵义--经济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第二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逻辑•经济学的范式与功能--范式的转换与经济学的革命--经济学范式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第一篇前经济学范式时期•第一章早期的经济思想•第一节从色诺芬到亚里士多德•色诺芬的经济思想--柏拉图的经济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古希腊经济思想小结•第二节从贾图到奥古斯丁•贾图的经济思想--奥古斯丁的经济思想•第三节从阿奎那到重商主义•西欧中世纪经院学派的经济思想--西欧封建社会晚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小结••第二篇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形成时期•第二章古典经济学中的中国渊源•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回顾•问题的提出--研究历史的回顾•第二节中国古典思想对重农学派和斯密的影响•魁奈:欧洲的孔子--杜尔哥与其经济学名著--亚当·斯密与中国••第三章重农学派•第一节布阿吉尔贝尔:重农学派的先驱•财富理论--价值理论--货币理论•第二节魁奈:重农学派的领袖•纯产品学说--社会结构理论--资本理论--价值与货币理论--《经济表》--经济政策主张•第三节杜尔哥对重农学派的发展•对社会阶级结构理论的发展--对纯产品学说的发展--工资和利润理论••第四章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成•第一节威廉·配第: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先驱•经济学方法论--价值论--分配论--货币理论--经济政策主张--简要评论•第二节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立者•《国富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构--分工理论--交换理论--货币理论--价值与价格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学说--资本再生产理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国际分工理论--国家职能和赋税原则--简要评论••第三篇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常规发展时期•第五章萨伊和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分化•第一节萨伊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生产三要素论--价值论--分配论--销售论•第二节李嘉图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研究方法--劳动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货币理论--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与自由贸易学说••第六章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第一节李嘉图学派的解体•詹姆斯·穆勒:李嘉图学派解体的开始--麦克库洛赫:李嘉图学•第二节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服务价值论--经济和谐的理论体系--经济自由主义•第三节西尼尔对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西尼尔的“节欲说”--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第四节约翰·穆勒对古典经济学的综合•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生产规律同分配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关于三类商品三种价值决定的法则--货币和信用理论--资本、利润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社会改良的思想主张••第七章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中的新方向•第一节西斯蒙第的新经济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消费先于生产--消费不足导致经济危机--财富和人口理论•第二节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与有效需求不足论•人口原理--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理论••第八章历史学派与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与发展•第一节历史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与形成的历史条件•历史学派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历史学派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二节李斯特:历史学派的先驱•国家经济学理论--生产力理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第三节罗雪尔:历史学派的奠基人•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国民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四节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新历史学派的特点--新历史学派的基本经济观点--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总结--社会改良理论和政策•第五节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资本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理论的创立--剩余价值论的创立--资本积累理论的创立--社会资本再生产学说的创立--经济危机学说••第四篇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形成时期•第九章边际效用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确立•第一节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价值论--客观交换价值论--时差利息论•第二节克拉克:美国的效用学派•新三分法--边际生产力论•第三节杰文斯与数理经济学派•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杰文斯的交换方程式--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帕累托的“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第十章马歇尔与剑桥学派: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善•第十一章维克塞尔与凯恩斯:现代经济学范式的完成•第十二章凡勃伦与加尔布雷恩的制度分析:现代经济学范式的补充•第十三章弗里德曼与拉弗: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复归•第十四章科斯与交易费用:现代经济学范式发展的新方向•后记•主要参考书目。

经济思想史内容概述总结

经济思想史内容概述总结

经济思想史内容概述总结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思想的形成和演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思想史探讨的是人们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解决途径的演变,其内容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主要经济思想体系。

一、古代经济思想古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重要学派的争论上:斯多亚派和亚里士多德派。

斯多亚派强调合理利用资源,追求社会财富的最大化;亚里士多德派则认为经济目的应当为满足人的生活需求。

这种争论反映了古代思想家对待经济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并为后世经济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中世纪经济思想中世纪经济思想主要受到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强调物质财富的虚无和贫困的美德。

这使得经济活动被视为低贱和卑劣,导致经济发展的阻碍。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如托马斯·阿奎那和约翰·布尔东等对中世纪经济学进行了一些突破性的思考,提出了一些与传统观点不同的见解。

三、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派重商主义是17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国家的主导经济思想,其核心原则是国家经济的强化和贸易的保护。

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积累是国家力量的体现,主张通过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来实现国家经济强盛。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学理论,主张市场的自由运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佳方式。

古典经济学主张自由贸易、劳动分工、市场供求的自由调节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经济思想发展。

四、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反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主张实现资源的公有化和平等分配。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理论,指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五、新古典主义经济学20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的完全竞争和个人理性行为,认为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交换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

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些问题才是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论题。
21
• 如果自然科学家可以假定DNA的分子结构同 亚里士多德时代的一模一样,经济学家面对的 世界以及经济现象即便与一个世纪以前相比, 也已是沧海桑田。
• 具体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对应的是特殊经济背 景下的个别知识;而经济思想史却不仅是对古 往今来的经济思想的罗列;它更加关注的是经 济学家——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约翰·梅 纳德·凯恩斯——是如何感知和分析经济社会 的。
15
• 詹姆斯·穆勒1821年把经济学 研究的范围分为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四个部分,形成西 方经济学传统的“四分法”。
16
• 亚当·斯密1776年指出其《国 富论》的要义是:
– “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是怎样构 成的,并说明供应各时代各国民 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什么性 质”。(商务印书馆,2002年, 第3页)
9
• 但是,对这些单个、具体经济现 象的研究都不能称为经济学的主 题。因为,它们在某些社会历史 阶段存在,而在另一些社会历史 阶段不存在。然而在任何一个社 会历史阶段都会有经济问题。显 然,我们需要在更加基本的层面 上定义经济学。
10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曼昆1997年定义:
–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 己的稀缺资源。”(《经济学 原理》,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4页)。
凯 恩 斯 革 命 ( 1936 )
萨缪尔逊新古典综合(1948)
转轨经济学(1990)
新古典主义(1970)

新凯恩斯主义(1980)
新古典综合阶段 (1936~2)3ຫໍສະໝຸດ 24三、五个主要问题
• 每一个流派都有各自的特征, 本学期课程篇章的展开将以下 列子标题为线索。
1. 该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2. 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3. 该学派的阶级立场 4. 该学派观点的历史合理性 5. 该学派对后世的影响
特别注意:学习方法
• 经济学家
生平
主要著作
主要思想
•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 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 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 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 行者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 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 学家之奴隶。
——凯因斯:《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
第一章 导论
•经济思想史概览 •课程设置
17
•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序 言中声明:
– “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 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 本论》,第一卷,第8页,人民 出版社,1999年)。
18
• 罗杰·E.巴克豪斯总结到:
– “精确地说,经济学是处理财富的生产、 分配和消费的问题,或者再精确些,它 是如何组织生产,以便满足人类需要。” (《西方经济学史》,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
11
• 萨缪尔森1948年定义:
–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 行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它用途 的稀缺的资源以便生产各种商品, 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各社 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 用。”(《经济学》,中国发展 出版社,1992年,第4页)
12
• 莱昂内尔·罗宾斯1932年的定 义:
– “经济科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在 配置稀缺手段时所表现的形式。”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 商务印书馆,2000,第19页。)
3
4
如何联系我
• 主讲教师 :李刚中 • 联系方法 :
13577881312 • E-mail:
dlliganga@ • 498796993@
5
第一节 经济思想史概览
• 主要内容 • 定义和特征 • 经济思想史发展的脉络 • 经济思想史的五个主要问题 • 经济思想史的地位和作用
13
• 马歇尔1890年定义:
–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 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 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 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 的那一部分。”(《经济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3 页)
14
• 约翰·穆勒1848年的定义:
– “政治经济学家们声称是讲授或 研究财富的性质及其生产和分配 规律的,包括直接或间接地研究 使人类社会顺利地或不顺利的追 求人类欲望的这一普遍对象的一 切因素所起的作用”。(《原理 》,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 页)
2007年,第4页。)
19
小结
• 客体:稀缺的资源 • 主体:人的需要 • 手段: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 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0
3、经济思想史的论题
• 然而,这些经济学研究的元素在不同的历 史阶段以不同的重要程度进入经济学家的 视野。
•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别?各种经济学思 想之间除了分歧之外,是否还承继了前后 统一的具有规律性的内容(那些可以被称 之为原理的东西)?
内容
• 经济学的分期问题:古典、新古典 • 重商主义,重农主义 • 古典经济学 • 经济学的边际革命 • 凯恩斯革命 • 现当代经济学流派
7
一、定义和特征
• →经济现象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8
1、经济现象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形形色色的经济现 象:
– 交换、市场、价格 – 生产、企业组织形式 – 货币、股票交易 – 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周期
25
四、经济思想史的地位和作用
1. 理解现代经济学思想从哪里来。 2. 判断当前的各派经济学理论中哪些是
亚当·斯密(1776)
前古典经济学时代 (公元前到1775)
李 嘉 图 ( 1813 )
萨伊要素价值论
约翰·穆勒生产费用价值(1848)
古典阶段 (1776~187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67)
边际革命(1870)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供求均衡价格理论(1890)
新古典阶段 (1870~1936)
22
二、经济思想史发展的脉络
• 1500年以前的经济学思想和1500 年以后的区别非常大。本学期课 程的主要内容集中于1500年~2000 年的经济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 根据不同的认识经济现象的方法 和类别,我们可以大体将经济思 想进行归类,其结果产生了不同 的经济学流派。
古希腊、古罗马经济思想、中世纪经院学者 重商主义(托马斯·曼,1630) 重农主义(魁奈,17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