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韩愈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韩愈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韩愈生平简介韩愈,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宋八大家韩愈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宋八大家韩愈简介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河阳人,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思想家以及哲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愈出身官宦之家,三岁丧父,由长兄韩会抚养成人,自小读书刻苦,七岁能言出成文,十三岁能作文章。

韩会过世后,韩愈随着嫂子郑氏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后避乱于宣城。

韩愈曾参加科举考试,一连三次均以失败告终,直到第四次终于登进士第,但其后三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都惨遭失败。

后韩愈终于得到宣武节度使董晋的推荐,当上了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但韩愈的仕途并没有从此一帆风顺,董晋死后,韩愈屡遭贬谪,曾参与平定“淮西之乱”,晚年时官至吏部侍郎,故人称“韩吏部”。

公元824年,韩愈在家中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死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于次年葬于河阳。

公元1078年,宋神宗赵顼追封其为昌黎伯。

唐宋八大家韩愈的主张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自幼就因为家风的影响而对文学有着多于常人的兴趣和认知。

韩愈七岁时就能言,十二岁时就能下笔成文,所以他能够对文学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有着自己的见解。

韩愈认为当时的文学创作一味地追求对仗工整讲究声律的骈体文,是不利于内容的表达。

所以自韩愈开始,就倡导古文运动。

韩愈所主张倡导的古文运动,不是简简单单的创作古时的文章,那样反而不利于当时文学创作的发展,而是学习先秦两汉时期散文创作的精华。

韩愈认为文章的一大重要目的和作用,就是说理明道,不是在文章表明做花式的修饰功夫。

纵观韩愈自己所创作的诗句文章就可以看出,他的文章有着雄伟的气势,说理极为透彻达点,逻辑性思维也是极为清楚清晰的。

所以唐时的杜牧将韩愈的文章和杜甫的诗句并称为“杜诗韩笔”,苏轼更认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主张文学创作要重视内容的表达,这也被他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中。

韩愈的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言不讳,率真无比,就是敢于讲真话,这也是同他积极有为的政治素养相关联的。

【焦作】韩愈墓——旷代文宗

【焦作】韩愈墓——旷代文宗

【焦作】韩愈墓——旷代⽂宗韩愈是吾国唐代杰出的⽂学家、政治家,是著名的唐宋⼋⼤家之⾸,古⽂运动的倡导者,儒家思想的捍卫者。

他的⼈格和作品在封建时代受到普遍的推崇。

苏轼在《潮州韩⽂公庙碑》⼀⽂⾥对韩愈做出⾼度的评价,称赞他:“⽂起⼋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从⽂、道、忠、勇四个⽅⾯盛赞韩愈的道德⽂章和为⼈⾏事,可谓⾄⾔。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就是今天的焦作。

在孟州城西韩庄村的⼀座⼩⼭岭上,有他的⼀处墓地,历来受到精⼼保护和各⽅⼈⼠的敬仰。

据记载,韩愈墓始建于唐敬宗时期,历代不断整修扩建。

如今的墓园已经拓展很多,新建园门是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园名:“韩园”。

门前⽴国保碑,上书: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韩愈墓,中华⼈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25⽇公布。

园门之后是宽阔的⽔泥道路,直达祭祀台。

祭祀台为两层草⽩⽟雕砌⽽成的平台,是为举办2005年世界韩⽒拜祖⼤会⽽建。

祭祀台之后,经过两层台阶,⽅可登上⼭门。

台阶前⽴了不少⽯碑,此处⽯碑皆为近年所置,有⾹港学界泰⽃饶宗颐所题的“韩陵”,还有⼀座⼋仙之⼀的韩湘⼦吹奏洞箫的塑像。

韩湘⼦是唐代⼈,论辈分是韩愈的侄孙。

⼭门⾯阔三间,算是旧物,不过在1991年墓祠扩建时前移,⾯阔三间,脊饰为仿唐的鸱尾。

前檐下正中匾额为现代哲学家任继愈所题:韩⽂公祠。

⽂章冠千秋皆圣贤学问,⽓概震敌胆属将相韬略。

韩愈⼀⽣,允⽂允武,成⼰成物。

韩愈被尊为百代⽂宗,锦绣⽂章让⼈叹服。

今⼈⾝处不断变化的时代,所吸纳学习的古⽂越来越少,⽆法真切体会⽂宗的博⼤精深。

从韩愈创造出的诸多成语,也许可以快速地领略⽂学宗师的卓越才华。

韩愈在《进学解》⼀⽂中写道:“沉浸浓郁,含英咀华”。

历来被当成刻苦研读的佳句。

深⼊钻研并沉浸在典籍浓厚馥郁的⾹⽓中,细微咀嚼并体味着其中的精华。

已得书中三味,夫复何求。

祠堂⼭门之后,是韩愈塑像(768-824)。

榜书“龙、虎、马”⽯刻,⽴于⼀边,为韩庄村⼈所书。

郸城的历史人文古迹介绍

郸城的历史人文古迹介绍

郸城的历史人文古迹介绍郸城位于中国河南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古迹。

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迹和传统。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郸城的历史人文古迹,带您一起穿越时光,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韩愈墓韩愈,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文学正统”,他的墓地位于郸城市的西南部。

韩愈墓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址,也是对他卓越贡献的纪念和敬意。

韩愈墓建于唐朝,墓碑上刻有“韩文公之墓”八个大字,墓地周围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这里不仅是学子们祭拜韩愈的胜地,也是文化爱好者和历史追溯者的朝圣之地。

二、天井湖天井湖位于郸城市的中央地带,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它是一个由人工填湖形成的水体,周围环绕着葱绿的植被和婀娜多姿的花卉。

在湖边,您可以感受到来自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湖面如镜,碧波荡漾,仿佛天地间的明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夜晚时分,湖边的灯光璀璨,如梦似幻,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

三、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一所重要的书院,也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书院之一。

它位于郸城市的东北部,占地广阔,建筑庄严宏伟。

作为古代学术机构,嵩阳书院培养了众多的学子,为中国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今天,嵩阳书院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四、古堰塘古堰塘位于郸城市北部,是一个古老而充满韵味的水利工程遗址。

这里曾是一个重要的灌溉系统,被誉为“青铜时代最早的水利工程”。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古老的堤坝、沟渠和水道,领略古人智慧的结晶。

古堰塘不仅见证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也反映了当地人民勤劳智慧的生活态度。

五、鹿冢鹿冢是郸城市一个独特的古迹,位于城市的东南部。

这里有一处大型墓地,被当地居民称为“鹿冢”。

墓地内的古墓群分布有序,墓坑内保存了大量的人骨和器物,据考古专家推测,这些墓葬可能属于古代贵族或统治者。

鹿冢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葬礼习俗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孟州韩愈墓祠

河南孟州韩愈墓祠

河南孟州韩愈墓祠拜谒韩愈墓祠9月16日下午我们游览过皇城相府,便开车到晋城市住宿。

第二天早晨7点离开晋城宾馆,上二广高速(二连浩特至广州)直奔河南省。

到了河南我们在孟州下高速,这时其实还在黄河的北岸。

到孟州,我们是要去拜谒唐代大文豪韩愈的故里及其墓祠。

我们从吉利出口下了高速就转238省道,韩愈墓祠在238省道边的韩庄,离孟州市6公里。

到了韩庄,便看到238省道支路口建有一座跨公路的高大门楼,门头匾额为“韩园”,顺着这条支路进去约1公里就是韩愈墓祠。

韩愈,字退之,河南孟州人。

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韩昌黎。

韩愈3岁丧父,随兄嫂生活。

自幼好学,锐意自振。

19岁赴京求仕,25岁中进士。

先后任宣武、宁武节度使幕僚。

贞元十七年(801)授国子监四门博士。

过两年,任监察御史。

因上书议论宫市之弊,触怒皇帝,被贬阳山令。

元和初年,先后任国子监博士、郎中史官修撰、太子右庶子等小官。

元和十二年(817)随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乱,因功升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因上奏《谏迎佛骨表》触怒唐宪宗,被贬潮州剌史。

穆宗时复召国子祭酒,历京兆尹、兵部、吏部侍郎。

卒赠礼部尚书,谥号“文”,享年57岁。

韩愈墓园座北朝南,占地上百亩。

园门是一座仿唐代建筑,歇山顶,飞檐斗拱,宽中三间,前后穿通。

门额“韩园”二字为江泽民题写,柱联是“绝代文豪当日孤军奋战;无双遗产如今万众观摩”。

门前立有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走进园门,里面是一个很大的园林,松柏花木栽植其间。

中间一条神道直通祭坛。

祭坛高出地面约有1米,四周用白石栏杆围护。

祭坛中间放置一只大铁香炉,立有一块黑色花岗岩石碑,刻有2005年3月25日孟州韩氏宗亲会和海内外韩姓子孙齐集韩园,祭奠韩氏历代先祖的祭文。

走过祭坛,便是韩文公祠。

祠前台阶两侧花圃里,左边立有一块碑石,上刻“韩陵”二字,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所题。

右边立有一尊韩湘吹箫汉白玉雕像。

韩湘,字北渚,韩老成(即十二郎,韩愈写有祭十二郎文)之子,韩愈侄孙。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有人问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下面给大家说说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供大家阅读!唐宋八大家之首是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课外阅读】关于韩愈墓的所在地问题

【课外阅读】关于韩愈墓的所在地问题

【课外阅读】关于韩愈墓的所在地问题关于韩愈墓的所在地,主流观点认为韩愈墓在今孟州韩园,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韩愈墓在修武韩陂(今属焦作市安阳城乡)。

实际上,韩愈墓在孟州韩园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结合新近发现的修武《韩文公门谱》及韩愈墓碑等史料,通过对以往资料的梳理,我们认为:韩愈墓在韩陂韩氏祖茔而不在孟州韩园;继而,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致祭韩愈的地点也应当在修武韩陂而不应当在孟州韩园。

一、孟州韩愈墓缺乏依据张清华先生曾经指出,“韩愈葬金山之阳,南滨黄河,脚蹬黄河之南邙山之凤凰岭的韩庄”,即今日孟州韩园。

“此址北靠金山,实是太行山南的一道土岭,东起县城之北,岭头昂起,向西伸展无穷,恰似一条卧龙;岭上岭下布满松柏杂树,蓊郁蒸蔼,望之欲活;下临滔滔大河,隔河地近洛都北邙皇家豪门必争之墓地;韩愈墓正南乃垄起颇像凤翅的土丘,人称凤凰岭,故旧《孟县志》特绘韩愈墓地域形势图标明:背靠金山,脚蹬凤岭,中窥黄河;龙风之姿,山水之秀,坐北朝阳,气韵含和”。

然而,从明代礼部侍郎耿裕的《题韩家庄诗碑》到何瑭的《改建韩文公祠》,再到清代乔腾凤、刘青芝、刘青藜的论述,可以看出孟州韩愈墓所在地的分歧,一种说法是在尹村,一种说法是在韩庄,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冯敏昌通过《韩文公墓考并谒墓古诗》才最终论定在孟州韩庄。

这个论证过程本身就说明韩愈墓在孟州存在人为的因素,韩愈墓本客观存在,然其后裔竟然不知其所在,尚需他人反复考证,其事件本身就存在疑问,由此可以推知,韩愈墓在孟州韩园是缺乏依据的。

从现有资料可知,明成化年间,正议大夫、资治尹、礼部左侍郎、巨鹿人耿裕最早主张韩愈为孟县(州)人,孟县(州)有韩愈墓。

成化二十一年(1484年),耿裕路过孟县,并赋得《题韩家庄诗碑》一首,诗曰:“文公生此邑,豪杰古今推,道续千年统,言垂百世师。

遗庄存故址,表墓有残碑。

剩得山灵护,难同绿野隳。

报功从祀远,记里建祠宜。

风教斯攸系,时丰可力为。

韩愈的简介

韩愈的简介

关于韩愈的简介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

下面是诗人韩愈的简介,欢迎阅读。

韩愈简介一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简介二韩愈思想较为复杂,思想渊源于儒家,又常有离经叛道之言。

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却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唐宋八大家都有哪几位诗人

唐宋八大家都有哪几位诗人

唐宋八大家都有哪几位诗人唐宋八大家都有哪几位诗人1、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2、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3、苏轼,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4、苏洵,四川眉山人。

年五十八岁。

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

乃悉焚所写*,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

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5、苏辙,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

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6、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7、王安石,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8、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

嘉祐二年(1057)进士。

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
导读: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墓地)
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

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

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芳草芨芨,枣树成林。

墓前有韩愈祠,明代建筑,三进院落,韩愈雕像坐于祠中。

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

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

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

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

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