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教育研究学刊2016年08月【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各阶段的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的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被重视和提倡,笔者根据数学教学实践中课堂活动的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活动进行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探究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57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太过呆板,以教师教为重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经不适合现代教育。
新课改要求教师们对课堂的掌控要更加灵活,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是每位教师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
因此,教育教学中课堂活动的设计是一个必须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讲,课堂活动的设计尤其重要,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服务于生活。
好的课堂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一、围绕知识点,贴近日常生活课堂活动是增强课堂学习氛围的魔法。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讲,好的课堂活动首先要围绕着所学的知识点,紧紧围绕着这节课学习的主题,不能顾此失彼,一节课完全在嬉笑打闹中度过,这是不合理的。
如何围绕所学知识点呢?比如学习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出不同的三角形,可以让学生们观看有关三角形的视频等等,让同学们对三角形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再回归到周长和面积的问题上。
联系长方形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让学生们谈谈长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样的联系。
也可以让他们动手做一个长方形,看长方形和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共同点等等,逐渐地引出这节课学习的主要目的,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过程。
另外,数学课堂活动设计要贴近生活,不能浮想联翩,脱离实际生活,这样就失去了课堂活动的意义。
浅析数学活动课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析数学活动课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更新,是我们当前教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初中数学活动课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课型。
经过一年来对这种课型的尝试,感受颇多。
一、要明确数学活动课的地位和作用开展数学活动课,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课堂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用数学的机会很少,用数学观点、态度、思维方法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用数学语言、数学模型描述表达实际问题的机会则更少。
而在数学活动课中,学生的情感、心理都会处于积极状态,许多学生都会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就是被认为较差的学生也会激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交流信息、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联想创新等都是数学学科课所不能替代的。
二、深挖数学活动课的资源现行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中都编入了大量丰富的实用问题,特别是在阅读材料中安排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应用方面的内容,这为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很多可直接取于课本,有的则取材于生活实际问题,有的来源于互联网,有的来源于数学问题的猜想。
我根据教学实际将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作如下分析:1、让学生亲身体会,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学习。
趣味性的数学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很大兴趣,从而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变“精讲多练”为“精导多验”。
数学活动课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
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在交流中学会学习、理解,学会客观分析与辩证思考问题。
活动课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去活动。
在《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套七巧板,课堂上学生自主的、有趣的选用图形,开展“拼一拼、剪一剪、说一说”,优美的图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喜悦,从而勇于探索图形之间的无穷奥秘。
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互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互动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互动教学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交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1.2 互动教学的定义与特点互动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密切互动和合作,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互动教学的特点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知识与经验的交流,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
互动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互动与交流来促进学习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种互动教学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态度。
2. 正文2.1 互动教学的优势1.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互动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互动教学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注重活动过 程 的实践 , 学生在 充分 动 让
手、 动脑 、 口的活动实践 中 , 习知识 , 动 学 发 现问题 , 探索规律 , 开展智力 。
() 2 自主性 。开 展 数 学 活 动 是 为 了
激 发学 生的兴趣 和爱好 , 以便更 好地 学 习数学 知识 。因此 , 教师 在开展 数学 活 动 时要根据 学生 的兴趣 爱好 , 励学 生 鼓
E IJ O 课 改 聚 焦 G JI A UA f
浅 谈 小 学数 学 活 动在 课 堂教 学 中 的有效 实施
秦翠珍 朱智武
(. 1 山东省莱芜 市泰钢工 业园马庄 小学 , 山东 莱 芜 2 10 2 南京 晓庄 学院人 文学院, 7 10;. 江苏 南京 2 17 ) 1 11 摘 要: 小学数 学活动是教 师结合 小学生有关数学方 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背景 , 引导 学生 以 自主探 索与合 作交流 的方式 , 开
验, 使之 能 切合 学 生 实 际。“ 趣是 学 兴
习最 好 的 老 师 , 求 是 学 习 的 内在 动 需
力 ” 要使学 生 积 极投 入 活 动体 验 学 习 ,
中去 , 必须 重 视 学 生 的学 习需 求 , 就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 因 此 , 师 在 实 施 教
自主参 加 。
开展数学活 动时 虽然 热 闹非凡 , 收效 但 甚微 , 乃至 于无效 , 更谈不上对 教学质量
的提升 ; 的课 堂平时不开展数 学活动 , 有
只 有 在 公 开 课 上 才 开 展 , 于 缺 乏 E常 由 l
() 3 渗透性 。所谓 “ 渗透 ” 是指 教师 不作系统地讲授 , 而是 以较 高的观点 , 凭
论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论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应用活动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到各种课堂活动中去,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培养学习习惯。
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活动教学法的作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教学法;作用分析引言:在活动教学法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内容,设置出相应的活动情境。
通过活动情境,能够使得学生产生沉浸式学习体验,从而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以及兴趣。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并不明显,这增加了教学难度。
通过应用活动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之间产生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对数学产生深刻兴趣与学科情感。
1.活动教学法促进生活化数学教学通过活动教学法的应用,能够促进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结合。
为此,教师要分析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总体性特点,同时对于学生的生活进行深度的了解。
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较为简单,几乎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知识应用的直接案例。
为此,教师要对于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案例进行整理,对于能够在多个教学内容中应用的生活案例进行重点的关注。
例如,在超市中购买物品这一实际的生活行为,就可以作为多种数学知识学习的生活案例。
教师要对案例的应用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先期的情境构建资料收集,如图片资料、视频音频资料等,在这种情况下情境构建中资料收集与应用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提升[1]。
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生活模式进行了解。
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身份有所区别。
因此,具体的生活轨迹是有所区别的。
教师在生活化情境的构建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的自我意识渗入,需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生活的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生活状况选择相应的生活化内容渗透方式。
课堂因你而精彩——浅谈数学活动课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第2 4卷
增刊 2
龙岩学院学报
J u a o L n y n Unv ri or l f o ga n iest y
2 0 年 8月 06
Au u t 0 6 g s 2 0
Vo .4 S p . 1 u p2 2
课 堂 因 你 而 精 彩
时。 我给学生讲 了这样一 个故事< 无理数 与谋杀 案> 。公元 前
6世 纪 古 希 腊 的 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的创 始 人 是 著 名 的 数 学 家 毕 达 哥 拉 斯 , 认 为 : 任 何 两 条 线 段 之 比 , 可 以 用 两 个 整 他 “ 都 数 的 比来 表 示 。 ” 个 整 数 的 比实 际 上 包 括 了 整 数 和 分 数 。 两 因 此 , 达 哥 拉 斯 认 为 , 界 上 只 存 在 整 数 和 分 数 , 此 以 毕 世 除 外 。 有 别 的 什 么 数 了 。 可 是 不 久 就 出 现 了一 个 问 题 : 一 没 当 个 正 方形 的边 长 是 1的 时 候 。 角 线 的 长 m 等 于 多 少 ? 整 对 是 数 呢 ?还 是 分 数 ? 根 据 勾 股 定 理 m'l 1= , - ' 22 m显 然 不 是 整 = + - 数 , m 一 定 是 分 数 了 。 可 是 , 达 哥 拉 斯 和他 的 门 徒 费 了 那 毕 九牛 二 虎之 力 。 找 不 出 这个 数 。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有 个 成 员 也 叫希 伯 斯 。 对 正 方 形 对 角 线 问 题 也 很 感 兴 趣 , 费 了 很 多 他 花 时 间 去钻 研 这 个 问 题 。他 发 现 当正 五 边 形 的边 长 为 1时 , 对 角线 既不 是 整 数 也 不 是 分 数 。他 断言 : 五边 形 的 对 角 线 和 正 边 长 的 比 。 人 们 还 没 有 认 识 的 新 数 。 希 伯 斯 的 发 现 , 翻 是 推 了毕 达 哥 拉 斯 认 为 数 只 有 整 数 和 分 数 的 理 论 ,动 摇 了 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的 基 础 。 起 了毕 达 哥 拉 斯 学 派 的 恐 慌 。为 了 维 引 护 毕 达 哥 拉 斯 的威 信 。 们下 令 谋 杀 了 希 伯 斯 。从 希 伯 斯 的 他
初中数学教案的重要性及作用详解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至关重要。
而教师制定好的数学教案,则是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真正掌握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初中数学教案的重要性及作用就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初中数学教案作为一份重要的教学工具,它对于教学的内容、进度、方法、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安排和指导。
简单来说,教案就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蓝本和指导书,教师根据教案编写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教案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进度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同时,教案也可以帮助教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案中的内容是经过教师精挑细选和加工整理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而精心设计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学习潜力,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教案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和研究。
教案精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
学生们可以根据教案中的内容、要求和本身的兴趣爱好,自主进行探究研究,达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推广利用的目的。
这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慎重而认真。
好的教案不仅要融合教材的知识点,还要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化特点。
同时,还应当注意不断更新教案内容,以适应时代和发展潮流。
初中数学教案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应该制定好教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学生也应该注意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案,按照教学要求积极参与课堂,全面提升己的数学素养。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开创出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与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与意义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基础。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很多种形式,如教师讲授、学生探究、小组合作、个别指导等。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来选择不同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学生可以在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果。
数学教学活动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学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增加学生的数学实践经验。
通过各种数学教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增加他们的数学实践经验。
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感知数学概念和规律,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实际效果。
4.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思考、推理、沟通、合作等各种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信心和数学能力。
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数学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的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教学《认识钟表》案例
合面马桥小学李超
一、教学背景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理论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空间与思维的一个知识点。
学生在以前已经初步接触认识钟表,对于认识钟表在平时的生活中应用得多,学生接触多,但是不会用。
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准备好教具,以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学活动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加深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增加学习兴趣。
二教学活动
1.观察动态钟面,体验几时半。
教师:请看这个钟面,现在是几时?(拿出时间拨到3时)教师:大家再注意看,钟面上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旋转半圈,指向6,时针指在3和4中间)学生1:分针从12走到1,又走到2,走到3 最后走到6上。
学生2:时针从3走了一点,还没到4,走到了3和4中间。
学生3:分针走了半圈,时针只走了半格。
2.大家讨论,说一说,认读几时半。
教师:谁能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时刻?
学生1:3时半。
学生2:4时半。
学生3:4时。
教师:答案这么多,到底哪位小朋友说得对呢?
小组交流:你们组认为是什么时刻?为什么?汇报交流结果:学生1:我们组认为是3时半,因为时针过了3时,但还不到4时。
学生2:我们组和他们的想法一样,我们发现分针没转够1圈,只转了半圈,指在6上,所以是3时半。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老师同意你们的看法,谁能说说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是3时半呢?
学生: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3和4中间就是3时半。
教师小结:分针指向6,时针指在谁和谁中间就是前面这个数字的几时半。
三、活动反思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在上面的教学活动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过程。
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到了探究方法。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没有照顾学生全面参与,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少,以后加以改进。
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