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1700血常规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血常规分析仪简易操作规程

血常规分析仪简易操作规程

血常规分析仪简易操作规程血常规检测仪又叫血液细胞分析仪、血球仪、血球计数仪等,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仪器之一下面店铺为大家详细介绍下血常规分析仪简易操作规程,希望大家喜欢。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1、开机前的准备检查试剂是否足量,有无浑浊变质,试剂管道有无扭结;检查主机与气源间的电路、气路连接是否正确;检查分析仪与外接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确。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2、开机和用户登录如果连接打印机,先开打印机开关。

再依次打开气源后部、机器左侧面的电源开关及触摸屏左下方开关,待登录界面出现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进入主界面。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3、本底检查在主界面点击“计数”按钮,检查显示在“计数”界面的本底结果是否满足以下要求:WBC≤0.3×109/L RBC≤0.3×1012/L HGB≤1g/L PLT≤10×109/L 如果本底没有达到要求,将会提示“本底异常”,请执行清洗或维护程序。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4、每日质控在进行样本分析前,每日需对分析仪进行质控分析。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5、选择工作模式A.在“计数”界面下,点击“模式”按钮,弹出“工作模式”对话框。

B.点击模式项的“开放-全血” 、“开放-预稀释”或者“自动-全血”单选按钮选择需要的工作模式。

C.点击“CBC”或“CBC+5DIFF”单选按钮选择测量模式。

D.在“编号”框输入下一个分析样本的样本编号。

对于“自动-全血”模式,在“编号” 、“管架号”和“试管号”编辑框分别输入起始样本的样本编号、管架号(输入范围为1-20)和试管号(输入范围1-10)。

如选择使用内置条码扫描仪自动录入下一个分析样本的编号和/或自动录入管架号,点击“自动扫描编号”和/或“自动扫描管架号”复选框,然后输入起始样本的其他信息E.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保存输入的内容并返回“计数”界面F.操作者也可在样本分析前,点击“工作单”按钮,录入和修改待分析样本的完整工作单信息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6、开放进样全血测量A.混匀用K2EDTA(1.5~2.2mg/mL 血)抗凝的样本,放到采样针下,确保采样针入血样内B.按吸样键,采样针自动吸入样本,听到蜂鸣器响后,移开样本,分析仪自动执行样本分析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7、开放进样预稀释测量A.在“计数”界面,点击“稀释液”按钮,关闭加稀释液对话框B.按吸样键,让分析仪自动排出的稀释液沿管壁流入管内,需小心避免液体溅出或产生气泡。

(整理)CD-1700血常规操作规程.

(整理)CD-1700血常规操作规程.

血常规检验一、【检验方法】: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二、【原理及意义】:(一)Hb1、原理:红细胞被溶血素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SLS的亲水性的烷基部分所改变,由亚铁血红蛋白形态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形态,形成SLS-Hb的正铁血红蛋白化合物,在555nm处有吸收峰,通过仪器内部的比色系统比色,可以测定Hb的浓度。

该方法利用了氧化血红蛋白法和氰化血红蛋白法的优点。

一方面,SLS-Hb法具有和氧化血红蛋白法一样的检测快速、无毒性成分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具有氰化血红蛋白法检测结果精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二)RBC、MCV、MCH、MCHC、HCT、RDW-CV、RDW-SD1、原理:血液被稀释液稀释后,细胞一个一个通过狭缝,狭缝内外是有直流电的电解质环境,当细胞通过时会引起瞬时的电位变化,形成电脉冲,电脉冲的个数反应细胞的个数,大小反应细胞的大小。

细胞体积在一定范围内划为红细胞;在某个范围划为血小板。

同时通过仪器内部的数据分析系统换算出MCV、MCH、MCHC、Hct 和统计学处理得出RDW-CV、RDW-SD 分析数据。

(三)WBC计数、及其分类1、原理(电阻检测法):仪器吸取样本,用一定量的试剂和稀释液稀释后,让白细胞一个个依次通过计数池的微孔,利用细胞通过微孔时瞬间的电阻变化产生脉冲电流而计数。

脉冲信号经放大、甄别后,微机处理数据得到其体积分布直方图。

淋巴细胞群为:35-90fl中间细胞群为:90-160fl粒细胞群为:160-300fl三、【试剂品牌】:1、稀释液:Sandem 氯化钠6.38g/L硼酸1.0g/L四硼酸钠0.2g/LEDTA-2K 0.2g/L2、Hb溶血素:SULFOLYSER (SLS-200A)月桂洗硫酸钠 1.7g/L 3、清洗液:SANDEM CELLCLEANSTACCLEANER-SYS次氯酸盐 5%4、抗凝剂: K2EDTA·2H2O(1.5-2.2mg每毫升血液)四、【仪器】: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五、【操作步骤】:㈠开机:1.插上电源,打开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电源开关2.仪器进入自动检测系统,自动检测各系统参数,同时测定本底参数。

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比较

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比较

·临床研究·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比较倡陈丽华,刘丹霞,张红玉,罗 伟,邹林峰,胡 萍(长沙医学院检验系,湖南长沙 410219) 【摘要】 目的 比较CD‐1700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外周血细胞的结果差异与相关性。

方法 收集150例门诊标本,分别用CD‐1700血细胞分析仪和手工镜检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并用瑞氏染色镜检分类,比较处于低值、参考范围与高值标本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仪器法和手工法在参考值范围标本内的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相关性良好。

但是,在血小板低值标本和白细胞高值标本,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白细胞分类仪器法和手工法结果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

结论 CD‐1700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降低与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多的标本须通过手工镜检复查,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 血细胞计数仪; 手工镜检; 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3.22.0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13)22‐3018‐02 CD‐1700血细胞分析仪(CD‐1700)为美国雅培公司出品的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中、小型医院应用广泛。

本研究比较了CD‐1700和手工镜检方法在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时的差异和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随机抽取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来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年龄16~60岁患者外周血标本。

1.2 仪器与设备 CD‐1700(美国雅培),日本Olympus生产的普通光学显微镜,上海市求精生化试剂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改良牛鲍计数板。

1.3 试剂 血常规原装配套检测试剂和质控品(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

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完整版

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完整版

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标本】
抗凝静脉血(有些仪器也可用末梢血)。

【方法】
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法。

【试剂】
血液细胞自动分析仪配套试剂。

【操作】
详见血液细胞分析仪使用手册。

【附注】
1、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
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计数等项目。

这些项目亦有相应的手工方法,详见有关资料。

2、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从设计上均要求用抗凝静脉血,其优点:(1)静脉血能正确的反映病人实际情况,重复性好;
(2)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3)解决了采血盘的交叉感染问题等。

3、血细胞计数应用EDTA·K2:为抗凝剂(EDTA·可抗凝1ml
血)。

4、贮血容器应选用有盖塑料管。

抗凝血采集后在室温中贮存应
不超过6h;如需制作血涂片应在2h内完成。

5、测定前必须将抗凝血充分混匀。

6、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最适宜温度为18~22℃,低于15℃或高于
30℃,均可使细胞体积发生改变,影响个参数的结果。

7、血细胞分析仪用于白细胞分类只能当做一种过筛手段,当白
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任何一项有明显升高或降低,白细胞分类出现异常结果,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任何一个直方图出现异常图形等情况,须用显微镜检查及分类。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一生物安全制度1、医务人员1每1-2年做体检一次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3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好工作服不允许在实验室进食和吸烟。

4检验人员在工作前后和被污染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清洗必要时由消毒液浸泡双手每季度抽查检验人员的手并做细菌培养一次。

2、环境消毒隔离1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2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

并做记录。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8、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9、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10、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

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1、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施康1号消毒液(2000mg/L)中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记录。

血常规操作规程

血常规操作规程

血常规检验一、【检验方法】: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二、【原理及意义】:(一)Hb1、原理:红细胞被溶血素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SLS的亲水性的烷基部分所改变,由亚铁血红蛋白形态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形态,形成SLS-Hb的正铁血红蛋白化合物,在555nm处有吸收峰,通过仪器内部的比色系统比色,可以测定Hb的浓度。

该方法利用了氧化血红蛋白法和氰化血红蛋白法的优点。

一方面,SLS-Hb法具有和氧化血红蛋白法一样的检测快速、无毒性成分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具有氰化血红蛋白法检测结果精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二)RBC、MCV、MCH、MCHC、HCT、RDW-CV、RDW-SD1、原理:血液被稀释液稀释后,细胞一个一个通过狭缝,狭缝内外是有直流电的电解质环境,当细胞通过时会引起瞬时的电位变化,形成电脉冲,电脉冲的个数反应细胞的个数,大小反应细胞的大小。

细胞体积在一定范围内划为红细胞;在某个范围划为血小板。

同时通过仪器内部的数据分析系统换算出MCV、MCH、MCHC、Hct和统计学处理得出RDW-CV、RDW-SD 分析数据。

(三)WBC计数、及其分类1、原理(电阻检测法):仪器吸取样本,用一定量的试剂和稀释液稀释后,让白细胞一个个依次通过计数池的微孔,利用细胞通过微孔时瞬间的电阻变化产生脉冲电流而计数。

脉冲信号经放大、甄别后,微机处理数据得到其体积分布直方图。

淋巴细胞群为:35-90fl中间细胞群为:90-160fl粒细胞群为:160-300fl三、【试剂品牌】:1、稀释液:Sandem 氯化钠6.38g/L硼酸1.0g/L四硼酸钠0.2g/LEDTA-2K 0.2g/L2、Hb溶血素:SULFOLYSER(SLS-200A)月桂洗硫酸钠 1.7g/L3、清洗液:SANDEM CELLCLEANSTACCLEANER-SYS次氯酸盐 5%4、抗凝剂: KEDTA·2HO(1.5-2.2mg每毫升血液)四、【仪器】: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五、【操作步骤】:㈠开机:1.插上电源,打开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电源开关2.仪器进入自动检测系统,自动检测各系统参数,同时测定本底参数。

血常规仪器操作流程

血常规仪器操作流程

血常规仪器操作流程一、引言血常规是指通过对血液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机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展程度。

血常规仪器是进行血常规检测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血液中的各项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仪器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检查血常规仪器是否正常运转,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准备好所需的血常规检测试剂和标本。

3. 清洁工作区域,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

三、操作步骤1. 打开血常规仪器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2. 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将标本样本放入仪器中。

注意要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标本处理,避免污染和误差。

3. 设置仪器的参数,包括检测项目、样本类型、样本体积等。

4. 启动仪器,按照仪器上的指示进行操作。

通常需要选择相应的菜单、按键或扫描二维码等。

5. 等待仪器自动完成检测过程,可以根据仪器的显示屏上的进度条或指示灯来判断检测进程。

6. 当仪器完成检测后,将结果显示在仪器的屏幕上。

根据需要,可以将结果打印出来或导出到计算机中。

7. 对于异常结果,需要仔细阅读仪器的说明书,了解可能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在必要时,可以进行重测或调整仪器参数。

8. 检测完成后,关闭仪器电源,清理工作区域,并妥善处理标本样本。

四、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仔细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 标本样本的处理应符合安全和卫生要求,避免交叉感染和误差。

3.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仪器的使用环境,避免灰尘、震动和温度变化等可能影响仪器性能的因素。

4. 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关键,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操作错误和结果误判。

五、结语血常规仪器操作流程的正确掌握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对血常规仪器的操作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仪器型号和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血常规制度操作流程

血常规制度操作流程

血常规制度操作流程
一、日常操作的流程
操作前的准备开机→每日质控→样本的准备→样本分析→关机
二、操作前的准备
在开启分析仪电源之前,操作者须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确保系统准备就绪。

样本、质控物、校准物、废液等有潜在生物传染性的危险,操作者在实验室接触相关物品时,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防护衣、手套等)。

操作者有义务遵守所在地区、国家对于试剂、废液、废弃样本、消耗品等排放和处理的相关规定。

试剂会刺激眼睛、皮肤和和黏膜,操作者在实验室接触试剂相关物品时,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防护衣、手套等)。

1、检查废液桶
操作者须自备废液桶,并确保在每日开机前已清空。

2、检查液体管路和电源查验试剂、废液、气源的管路有无弯折,连接是否可靠。

检查分析仪和气源的电源插头是否安全插入电源插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检验一、【检验方法】: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二、【原理及意义】:(一)Hb1、原理:红细胞被溶血素溶解,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被SLS的亲水性的烷基部分所改变,由亚铁血红蛋白形态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形态,形成SLS-Hb的正铁血红蛋白化合物,在555nm处有吸收峰,通过仪器内部的比色系统比色,可以测定Hb的浓度。

该方法利用了氧化血红蛋白法和氰化血红蛋白法的优点。

一方面,SLS-Hb法具有和氧化血红蛋白法一样的检测快速、无毒性成分的优点;另一方面也具有氰化血红蛋白法检测结果精确、重复性好的特点。

(二)RBC、MCV、MCH、MCHC、HCT、RDW-CV、RDW-SD1、原理:血液被稀释液稀释后,细胞一个一个通过狭缝,狭缝内外是有直流电的电解质环境,当细胞通过时会引起瞬时的电位变化,形成电脉冲,电脉冲的个数反应细胞的个数,大小反应细胞的大小。

细胞体积在一定范围内划为红细胞;在某个范围划为血小板。

同时通过仪器内部的数据分析系统换算出MCV、MCH、MCHC、Hct 和统计学处理得出RDW-CV、RDW-SD 分析数据。

(三)WBC计数、及其分类1、原理(电阻检测法):仪器吸取样本,用一定量的试剂和稀释液稀释后,让白细胞一个个依次通过计数池的微孔,利用细胞通过微孔时瞬间的电阻变化产生脉冲电流而计数。

脉冲信号经放大、甄别后,微机处理数据得到其体积分布直方图。

淋巴细胞群为:35-90fl中间细胞群为:90-160fl粒细胞群为:160-300fl三、【试剂品牌】:1、稀释液:Sandem 氯化钠L硼酸L四硼酸钠LEDTA-2K L2、Hb溶血素:SULFOLYSER (SLS-200A)月桂洗硫酸钠 L3、清洗液:SANDEM CELLCLEANSTACCLEANER-SYS次氯酸盐 5%4、抗凝剂: K2EDTA·2H2O(每毫升血液)四、【仪器】: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五、【操作步骤】:㈠开机:1.插上电源,打开CD—1700 血细胞分析仪电源开关2.仪器进入自动检测系统,自动检测各系统参数,同时测定本底参数。

3.当仪器显示窗口出现“Run Ready,说明仪器处于待测标本状态,进行血液质控品测试,通过后可以正常测定血常规标本。

4.打开中文报告处理电脑和打印机,进行中文处理系统,登录.㈡关机:1.仪器使用完毕,依次按”main”,”special protocol””more”进入””start clean”将清洗液置于针下,按键开始吸样,约十分分后清洗完毕,再按“Shut Down”键。

2.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入自动冲洗状态,当自动血细胞仪显示窗口出现“stand by”时可以安全关机,关闭仪器开关,关闭电脑。

㈢血细胞分析仪的保养(每周一次)1.按“main”键,选择drain bath项,按键进入,然后再按一次充满,。

2.选择“start clean”项,按键。

3.,在“RBC”和“WBC”计数池中各加1毫升专用清洁液,浸泡十分钟4.按“main”键,选择drain bath项,再按一次,再按”clear orifice”,仪器自动清洁保养。

5.仪器表面需经常擦洗,保持仪器整体清洁。

㈣每日质控在每天样本检测前,取专用血液质控品做质控,并做好登记。

若检测结果均在范围内,则可进行样本检测,若有失控出现,则需重新定标。

六、【参考范围】:1.(1)白细胞(WBC)计数:成人(4 –10)×109/L儿童(5 -12) ×109/L新生儿(15-20) ×109/L(2)白细胞分类(成人):中性粒细胞 50-70%淋巴细胞 20-40%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0-1%单核细胞 3-8%2.红细胞(RBC):男×1012/L女×1012/L新生儿(6-7) ×1012/L3.血红蛋白(HGB):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4.血小板(PLT):(100-300) ×109/L5.血球压积(HCT):男 L/L女 L/L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95fl每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L/L)×1015MCV(f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总数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31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L)MCH (g/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总数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g/L)MCHC (g/L)=升血液中血细胞比容(L/L)9.RDW-CV、RDW-SD:RDW-CV:%%;RDW-SD:。

10.PDW()%MPV;P-LCR(13-43)%。

七、【临床意义】:1.白细胞(1)白细胞计数①生理性增加新生儿、运动、饭后、冷水浴后、疼痛、月经期、受寒、妊娠、分娩、阵发性心动过速、阳光或紫外光照射、抽搐、恶心、呕吐、麻醉等。

②病理性增加类白血病、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溶血、急性失血、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瘤、组织坏死、手术后、肿瘤转移、药物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过敏等。

③减少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兔热病、布鲁杆菌热、流感、麻疹、风疹、革登热、传染性肝炎(亦可增多)、疟疾、过敏性休克、系统性红斑狼疮、粟粒性结核、败血症、重症细菌感染、恶液质、放射治疗、肿瘤化疗。

恶性贫血、非白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戈谢病、Felty综合症、Che^diak-Higashi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2)白细胞分类计数:见下表各种白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细胞类别增多减少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类白血病、白血病、化脓性细胞感染、溶血性贫血、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组织损伤、皮肤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后。

参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慢粒、何杰金病、癌转移、铅和铋中毒等。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弓形虫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急性感染恢复期、原虫感染伤寒、副伤寒、流感、麻疹、再生障碍性贫血、黑热病、病毒感染、原虫感染、病毒性肝炎、脾功能亢进、贫血、原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肝硬化急性感染、粟粒性结核、晚期肿瘤、艾滋病、伴T淋巴细胞减少的免性缺陷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再生障碍性贫血、多毛细胞白血病.2.红细胞(RBC):①生理性减少见于妊娠中后期、6个月至2岁的婴儿等。

②病理性减少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破坏过多或失血所引起的各种贫血。

③相对性增多主要因血浆容量减少所致,见于脱水、呕吐、腹泻、多尿、多汗、大面积烧伤、吸烟、高血压、肥胖等。

④代偿性增多主要见于缺氧、新生儿、高原环境、CO中毒、严重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衰等。

⑤绝对性增多克隆性真性红细胞增多;非隆性红细胞增多,与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过多有关,见于肾癌、肝细胞癌、雄激素分泌细胞肿瘤、肾囊肿、肾盂积水、肾移植、小脑血管瘤、子宫肌瘤。

3、血红蛋白(Hb):生理性增加:新生儿、高原居住者。

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性疾病、脱水)。

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

4.红细胞比积(HCT) :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类同。

5.血小板(PLT):(1)生理性正常人血小板在一天内可有6%-10%变化;表现为早晨低,午后较高;春季低,冬季略高;平原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月经前低,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减低;运动后升高,休息后恢复。

(2)病理性减少:除创伤之外,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的常见原因。

常见疾病有: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增多(血小板大于400×109/L):①、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②、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③、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④、脾切除手术后。

6.MCV、MCH、MCHC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见下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fL)MCH(pg)MCHC(g/L)大红细胞性贫血正红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100-16080-10072-8050-8035-5027-3521-2612-30310-370310-370300-370240-3007.RDW-CV、RDW-SD:(1)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缺铁性贫血时RDW增大,经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2)用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缺铁性贫血时RDW增大,而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RDW正常。

(3)RDW与MCV结合可将贫血分为6种。

①小细胞均一性:MCV下降,RDW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②小细胞不均一性:MCV 下降,RDW 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③正常细胞均一性:MCV 、RDW 均正常,如某些慢性疾病。

④ 正常细胞不均一性:MCV 正常,RDW 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

⑤大细胞均一性:MCV 增大,RDW 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⑥大细胞不均一性:MCV 、RDW 均增大,如巨幼细胞性贫血。

8.MPV 、PDW 、P-LCR :①MPV 其临床意义要结合PLT 的变化才有价值。

①、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当骨髓造血功能损伤致血小板减少时,MPV 减少;当血小板在周围血液中破坏增多时,导致血小板减少,MPV 增大;血小板分布异常致血小板减少时,MPC 正常。

②、MPV 增大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征: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时,MPV 与PLT 同时持续下降;造血功能抑制越严重,MPV 越小;当造血功能恢复时,MPV 增大常先于PLT 升高。

③、其它:MPV 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ITP 、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MPV 减小见于脾亢、化疗后、AA 、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②PDW 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参数,增大见于急淋化疗后、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血栓性疾病等;可用于鉴别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前者PDW 增加,后者PDW 正常。

③P-LCR 代表血小板计数中体积 >12fL 的血小板的比值或数量,有助于识别堆集血小板、大血小板和细胞碎片,并可监测骨髓的造血功能。

八、【标本采集】:随机采取病人静脉血,用40g/L EDTA-K 2 抗凝(50ul 抗凝1ml 血,相当于2mgEDTAK 2/1ml 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