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 口耳目 第二课时
3《口耳目》第二课时课件

明道理:
站要有站相,坐有坐样。有利于我们身体生长和健康 平日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ěr
耳
学写字
“耳”的四横的长短各不相同,第 一横平且稳,中间两横不碰边,最 后一横向上斜。
shǒu
手
学写字
第一撇较平缓, 中间一横短,下面一 横长且在横中线,弯 钩写在竖中线上。
最后,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本课的会写字吧!
间,这就是“站”。
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京剧演员就像松树 一样笔直地站立着,给 人的感觉是那么精神, 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做到了“站如松”?
站岗的哨兵 执勤的交警Fra bibliotek升旗时的学生
大家仔细看这位黑脸京剧演员的姿势是“站” 吗?
坐
你知道图中的人物是谁吗?
他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铁面无私的判 官,名字叫包拯,人们称之为黑脸包公。
口目耳手
这四个字都是独体字。
学写字
一起来写一写这几个字吧!看看你能 不能拿到三颗星!
写字姿势正确
笔顺正确
关键笔画位置正确
主题概括
本文中的“口、耳、目、手” 象形字 , 是表示 人体器官 的字。儿歌告诉我们应该 爱护身体 , 养成好习惯 。
拓展延伸
五官歌 两个眼睛看四方,两个耳朵听声响。 一个鼻子闻花香,一张嘴巴喝热汤。 两片嘴唇亲爸妈,撅起小嘴像这样。 两个脸蛋胖嘟嘟,它们都在我脸上。
你们看,包公断案时是什么姿势呢?
坐姿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
老师来领读,大家来跟读,看看你 们都会读了吗?
读时舌头要放平。 读时舌头要翘起。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还可以同桌 互读、男女 赛读哦!
3《口耳目》 第二课时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3 口耳目备课时间 2020.9.7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运用看图识字方法让学生识字的课文。
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观看花儿的场景,学习有关身体部分名称的5个字;第二部分则通过两个京剧人物形象图,让学生通过学习两句俗语学习两个表示动作的字。
图画展示的是生活,因此,看图识字的本质是利用已经熟悉的生活识字。
这身体部分的5个字和两个表示动作的字,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并常说的,有利于学生掌握。
本节课重点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的生字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有过一些接触,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就成了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运用生活中认识的字,以及请教老师同学或猜读等方式方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2.借助插图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站、坐、行、卧”的要求,激发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学习用普通话与同伴交流口、耳、目、手、足能做的事情。
3.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
4.认识笔画“横折”“撇”“弯钩”,知道笔顺规则“先外后里再封口”,继续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正确书写“口”等4个生字,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1.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站、坐”2个生字。
3.认识田字格,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正确书写“耳、手”2个生字。
教学难点1.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和课文内容。
2. 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以及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发导入探索航行。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和身体部分有关的字宝宝可还记得?(课件出示5个字宝宝,学生巩固认读)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读课题,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然后说一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认真倾听,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3《口耳目》第二课时PPT部编版优秀ppt课件

我会写
四个横的 长短变化不同, 后一笔横最长
新笔画
撇
新笔画
弯钩
我会写
书写时间
儿歌
儿歌
【生字加油站】
站坐 站、坐、行、卧
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站、坐”这2个字?在哪里见到过?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京剧人物形象——花木 兰/包公
站如松
坐如钟
理解文章
回忆生活中哪些人能做到?
站如松
坐如钟
行如风
“口”字要写得稍微小一 落”。据此分析,根据题干的提示填空作答即可。
2.《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按照“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 (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注注释释点:1.,正确认左读以竖下生和字 横折折稍稍往里
1、《藏戏》的作者是马晨明,课文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斜,整体字形上宽下略窄。
我会写
“目”的横折 的折不需往里斜, 要写直,与“口” 不同。中间两横 不碰到右边的竖, 两横等距。
游戏时间
看看谁的反应快
口耳目 手足
写字姿势
田字格
谁的火眼金睛发现了?
铁丝先是直直的,像横再把 铁丝折弯,这就是横折。
横折
我会写 要点提示:“坊”字有两种读音,一种读fáng ,表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第二种读fāng ,表示里巷或者店铺,如“坊间”“书坊”。
(4)“复圣”颜回是古代文人的代表人物,呼应了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表明父亲对文化的信仰的传承,是家风的传承。由此可见父亲对知识的信奉,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家族的 精神传承,这样写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背诵《马诗》《石灰吟》《竹石》;《为人民服务》第二自然段;默写《竹石》。 知识点九:课外积累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④于是她除了精心处理自拍照片,还统筹规划发送时间,认真回复每一条评论,同时不忘偶尔也给“拉斐尔们”点个谦逊而不失自信的赞,在心中默默给每一条最新动态打一个分,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 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我们就 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译文 【解析】(1)③段“但她说她自己并不喜爱这种生活,这么做是迫于互联网社交时代的大势所趋”一句可以看出,她其实并不喜欢这种生活;从第⑥段“小半年来……这个事儿逐渐变 得矜持而精简”,可以提炼出她的心理变化“矜持而精简”;从第⑩段“渐渐又变得焦虑不安起来”可以提炼出“焦虑不安”;从第?段“她觉得自己整个人再次焕发着破网突围的激情”可以 提炼出“焕发激情”;从最后一段“黑暗劈头盖脸地砸在鸥小姐身上,像生活的真相一样沉重……失落的她只和荧荧发亮的手机屏幕对望着,却再也按不动刷新键了”可以提炼出“沉重失
部编版一年级(上)口耳目优秀教学设计

3 口耳目教学目标:1.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检查简化字和古代象形字的相似之处,从而自主探寻字理、发下规律、认识字形、明白字义,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2.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学习新笔画横折、平撇、弯钩。
学前准备:1.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古文字、课件(教师)。
2.生字卡片。
(学生)教学重点:1.认识5个生字。
2.学会形象记忆生字。
教学难点:根据古文字了解汉字的字形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学习新笔画横折、平撇、弯钩。
2.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1.认识5个生字。
2.学会形象记忆生字。
学前准备:1.本课生字相对应的实物图片、古文字、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操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摇摇你的手,张张你的口,轻跺你的脚,拉拉你的耳,眨眨你的眼,我坐正!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观察插图,初步识字。
教师导学:课件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图片的内容,并认读图上的汉字。
学生试学:1.图上画着什么?小朋友怎么欣赏花的?说一说他们的动作吗?2.认识“口耳目手足”五个汉字,并指出相应的位置。
3.认读课题,初步识字。
达标检测:图形和汉字连线,认识汉字。
三、借助图画,学习生字。
教师导学:出示图片、古体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发现字体与图画的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新笔画“横折”“平撇”“弯钩”。
学生试学:发现汉字的字形,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习新笔画,初步掌握字形。
学习汉字笔顺。
检查反馈:认读汉字,了解汉字认识情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5个生字,学习“站”“坐”,。
2.能朗读、背诵儿歌,理解儿歌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渗透自主识字的意识。
学习重点:巩固生字,激发识字兴趣。
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学生认读。
《口耳目》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口耳目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认读生字词:小鹄鸟、呱呱叫、欢快等。
2.能够听懂、会说、会表演故事情节,并感知故事中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语言描述图片和记叙事情。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小鹄鸟》。
2.内容理解与表达:情感体验、互动表演。
3.写作训练:绘画表达、记叙文写作。
教学重点1.理解并认读生字词。
2.表演和懂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难点1.表达情感细节。
2.记叙文写作,根据图片内容描述。
教学方法1.故事形式引入课文。
2.互动式的讲解及点拨。
3.图片展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教师吸引注意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鹄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鹄鸟的故事,欢迎大家来到口耳目教室。
”(2)学生积极参与:“老师好!”2. 课文阅读(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2)教师做出正确的发音模仿和读音示范。
3.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小鹄鸟的心情。
(2)教师用贴图表现小鹄鸟的情感,让学生感知故事中的情感与情境。
4. 互动表演(1)教师安排学生角色,分别为小鹄鸟、大鹏鸟、树、阳光、小草等。
(2)学生扮演角色进行互动表演,体验故事情境。
5. 绘画表达(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绘制图片内容,能够描述图片内容。
(2)学生自主发挥,进行绘画创作,并描述自己的作品。
6. 记叙文写作(1)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绘画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2)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思路或自己的想象,写出一篇自己的记叙文。
板书设计单词解释小鹄鸟一个小的、年轻的鸟,通常有长腿和长尾巴呱呱叫鸟类的叫声欢快快乐、欢乐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复述《小鹄鸟》中的情节。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3.完成记叙文作业。
总结通过口耳目的教学,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热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口耳目》共2课时 教案+反思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字源演变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生字卡片。
2.拷贝歌曲《中国工夫》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看图对照人体器官,认识“口、耳、目、手、足”5个生字。
2.会写“口、目”2个字和笔画横折。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口、耳、目、手、足”的作用。
教学过程板块一游戏导入,引出新课活动1拼图游戏,揭示课题1.设疑:(把一个没有眼睛、嘴巴、耳朵、手、脚的人物画像,贴在黑板上。
)这个人身上好像少了点儿什么,同学们能说出来缺少了什么吗?2.激趣:哦,他的眼睛、嘴巴、耳朵、手、脚竟调皮地跑到了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身体部位拼回去,好吗?3.师生互动,拼贴身体部位。
4.学生贴眼睛、嘴巴、耳朵时,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它们还有什么名字。
5.教师板书题目,学生齐读题目。
活动2自由讨论,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1.引导学生了解人体各部位的作用。
(1)动画演示:两个小朋友做游戏,一人做动作,一人猜身体部位。
(2)教师依次单击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视察,一边说出身体部位名称,了解人体各部位的作用。
课件展示2.每个小朋友都长着口、耳、目、手、足,你知道这些身体部位是干什么用的吗?3.学生自由讨论。
4.师生交流。
预设:(1)口就是嘴,是说话的、吃饭的。
(2)耳是听声音的。
(3)目就是眼睛,是看东西的。
(4)手是拿书包的。
(5)足是走路用的。
5.引导学生在自己身上指出这些身体部位,说出它们的名字。
操作指点: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富于空想,而且对人体五官的感知也不是零起点。
部编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识字3 口耳目(第二课时)

老师来领读,大家来跟读,看看你 们都会读了吗?
读时舌头要放平。 读时舌头要翘起。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还可以同桌 互读、男女 赛读哦!
观察这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京剧演员就像松树 一样笔直地站立着,给 人的感觉是那么精神, 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 站要有站相。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做到了“站如松”?
站岗的哨兵 执勤的交警
升旗时的学生
你知道图中的人物是谁吗?
他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铁面无私的判 官,名字叫包拯,人民称之为黑脸包公。
你们看,包公坐着断案时时什么姿势呢?
身子正、腰板直、腿放平的包公看上去一身正气, 我们要学学他的坐姿,坐着就像钟一样端正。
联系实际想一想:你的坐姿是怎样的?
×
×
你知道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吗?
头抬高
眼与书有一尺 把书拿起来, 斜放在桌面上。
两脚放平
身子坐正, 腰背挺直。
√
你们觉得正确的走姿和卧姿又应该是什么样的?
正确走姿
脚步轻,行如风, 收腹摆手挺起胸。
行如风
正确卧姿
你睡觉的姿势 是怎样的?
我睡觉时,身体弯曲着侧躺。
卧如弓
让我们一起边读儿歌,边互相检查站姿、坐姿吧!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卧如弓。
最后,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本课的会写字吧!
口目耳手
这四个字都是独体字。
学写字
ěr
耳
学写字
“耳”的四横的长短各不相同,第 一横平且稳,中间两横不碰边,最 后一横向上斜。
shǒu
手
学写字
第一撇较平缓, 中间一横短,下面一 横长且在横中线,弯 钩写在竖中线上。
部编版语文一年上册 识字一 3 口耳目 第二课时 教案

3 口耳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会写“耳、手”2 个生字和撇、弯钩2 个笔画。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 知道坐、站的基本姿势,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了解坐、站、行的规范姿势。
教学重点会写“耳、手”2 个生字和撇、弯钩2 个笔画。
教学难点知道坐、站的基本姿势, 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了解坐、站、行的规范姿势。
教学准备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Ⅰ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一口耳目大手展示学生书写情况,师生评价。
(写得正确,得一颗星;既正确又规范,得两颗星) 同桌两个人交换过来,互相评价。
得两颗星的小朋友,你们都是最棒的!2.小朋友能把生字宝宝写得正确、规范,真不错![出示幻灯片,生字宝宝回到了词串里,你们还能读准确吗?指名读词串。
3.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Ⅱ朗读课文,认识“站”“坐”1. 观察书中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坐)2. 教师板书两个字(站、坐),指名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出示“站、坐”两个生字的字理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站:左边是一个人站立着,右边表示一个人站立的时候要占据一定的地方。
坐:两个人坐在一堆土上。
4. 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5. 讨论:我们在站立和坐下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姿势,才是健康文明的呢?6. 出示小短文,自由朗读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标准的“站、坐、行、卧”的姿势图。
请学生对照图画说一说小短文的意思。
(站立时像松树一样挺拔;坐姿像旧时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走路像一阵风;睡觉时身体像弓一样侧卧。
)【设计意图】出示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画中的内容,引导学生扩词并说完整的话,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Ⅲ诵读俗语,理解应用1. 出示句子:“站如松,坐如钟。
”(1) 出示松树和台钟的图片,想一想,“站如松,坐如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松”“钟”分别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站立时像松树一样挺拔,坐姿像摆放在桌子上的台钟一样,四平八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ù
注意: 中间两个
短横的距离是 相等的。
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u
注意: 1.弯钩要写在 竖中线上。 2.第三横是长 横,写在横中 线上。
zú
注意: 下面是
“人”,在田 字格的左下格。
zhan
注意: 左右结构。
“立”上横与 下提距离中线 位置相同。
zuo
注意: 竖线写在
田字格的竖中 线上,两个小 人两边坐。
大眼睛,亮晶晶,样样东西看得清。 小嘴巴,真能干,能说话,会吃饭。 小耳朵,真是灵,样样声音听得清。
我有一双小小手,小小左手和右手。 一共十根手指头。有了一双小小手, 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服会梳头,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有两只小小脚, 会走路,会跑步。 我的小脚本领大。
第三课 口 耳 目
第二课时 语文 · 人教版 · 一年级上
kǒu
ěr
mù
口耳目
s hǒu
手
zú
足
站 坐
z hàn
z uò
标准的站姿,从正面观 看,全身笔直,精神饱满, 两眼正视,两肩平齐,两臂 自然下垂,两脚跟并拢,两 脚尖张开60°,身体重心落 于两腿正中;从侧面看,两眼 平视,下颌微收,挺胸收腹, 腰背挺直,手中指贴裤缝, 整个身体庄重挺拔。
1、腰背自然挺直,胸部 张开,双肩放平,胸离课桌 一拳左右;双臂 放在桌上略 张开,左手大拇指和其余四 指分开成八字形,按住纸左 边。
2、写字时,眼睛与纸面 保持一尺远距离。
注意写字 时字要在 田字格的 中间位置, 不要偏移。
横折是个小淘气 轻重轻重轻又重
kǒu
注意: 上大下小
ěr
注意: 中间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