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次惊人巧合 令人瞠目结舌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中西方历史10大巧合,惊叹素材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中西方历史10大巧合,惊叹素材

中西方历史10大巧合,惊叹!在中西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多巧合事件,不仅性质、规模极其相似,而且还发生在相同时期,东西相映,十分有趣。

巧合一:埃及金字塔王朝与中国炎帝、黄帝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司马迁著《史记》中记载的中国炎帝、黄帝产生在同一时间。

两者俱为东西方古代文化的始源。

巧合二:古巴比伦太阴历与中国阴历公元前20~18世纪,古巴比伦创建了以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周期计算的太阴历,与中国夏朝所使用的阴历,不仅同时,而且都是每隔2~3年置一闰月。

二者如出一辙。

巧合三:希腊、古罗马文化鼎盛时期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3世纪,为希腊、古罗马文化鼎盛时期,也正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东西方都处在学术上百家争鸣(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中国有孔子、墨子、老子、庄子等),军事上天才辈出(西方有波斯居鲁士王、马其顿亚历山大帝,中国有孙武、吴起、孙膑等)的辉煌时代。

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两人年龄只相差14岁。

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佛教。

两人一东一西,一儒一佛,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巧合五:大罗马帝国崩溃与南北朝对峙公元4世纪,西方野蛮民族入侵,大罗马帝国崩溃,中国正值五胡乱中原,西晋王朝覆灭。

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公元398年,中国分裂为南北朝对峙。

两者相距仅3年。

大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公元632年,李渊、李世民父子统一全国,建立大唐帝国;穆罕默德进攻麦加城,创建阿拉伯帝国。

两国分别雄踞东西方,同样强大,同样繁荣,疆域也同样宽广。

巧合七:十字军东征与中国金兵南侵欧洲组织十字军东征阿拉伯国家,与中国金兵南侵宋朝几乎同时。

均起于12世纪初,蔓延200年,结束于13世纪末。

俄国彼得大帝与中国康熙皇帝俄国彼得大帝与中国康熙皇帝几乎同时登位,相继去世(康熙死于1722年,彼得死于1725年)。

中国发展史上的三次机遇是哪三次

中国发展史上的三次机遇是哪三次

最佳答案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中国在这三次机遇面前的表现是不同的,因而给自己造成的后果也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有条件抓住却没有觉察而错过,结果开始了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历史;第二次是强烈意识到了机遇,并进行相当的努力,但终因没有把握关键重点而再次错失,其结果是中国在“千古变局”之下,不但进一步落后于西方,而且还被近邻日本甩到后头;第三次机遇期到来时,中国最初的意识并不清晰,最终可谓把握了一半,仍然没有实现中国复兴的梦想。

第一次机遇期:大航海与郑和下西洋中国面临第一次战略机遇期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纪末期,其竞争对手是西欧。

世界历史学家普遍将1500年当作分界线,以大航海与地理大发现为标志,世界从此有了相互联系的历史。

15世纪末期时的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和西欧,差不多处在相同的起跑线上。

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其大作《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在1500年时,欧洲与亚洲相比,并不具有什么明显的优势,欧洲的相对弱点比它的力量更为明显。

当时的欧洲资源不算丰富,人口更无法同印度和中国相比;地缘政治上,欧洲大陆北部和西部被冰山和海水包围,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东部构成强大威胁;政治制度上,欧洲支离破碎,自罗马帝国以来一直没有统一的国家,法、英、西班牙等国之间争斗不休;在科学技术、文化和军事力量上,当时的欧洲只能算是亚洲文明的学生。

可以说,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都处在相同的水平上。

15世纪时的欧洲最多也只能说是像今天一样,是几个最重要的力量中心之一。

转折点发生在大航海时代。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为欧洲提供了发展的强大动力。

此后,欧洲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活跃时期,创造了“欧洲奇迹”。

欧洲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在此后的两三百年中,完全改变了人类历史。

欧洲第一次领先于东方。

实际上,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表明,中国在明朝时有着比欧洲更强大的航海能力。

郑和下西洋是在15世纪初叶,比欧洲大航海更早,航程更远,使用的仪器更先进,出海的船只更大更坚固,使用的人员也更多。

中国历史80个未解之谜

中国历史80个未解之谜

中国历史80个未解之谜中国历史悠久,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许多让人感到神秘的谜团。

这些未解之谜既有历史事件的谜团,也有古老文物的谜团,它们引发人们的好奇心,挑战着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智慧。

下面将介绍中国历史中的80个未解之谜。

1. 三星堆文明的消失三星堆文明是古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灭亡的原因至今未解。

2. 秦始皇陵中的铜螭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之外,还埋藏着许多铜螭,其用途仍然不明。

3. 丝绸之路卫藏驼队的消失相传有一个卫藏驼队历时48年从中国返回西藏,但至今下落不明。

4. 商代燕国王墓与商王墓的区别商代燕国王墓与商王墓的区别一直让历史学家困惑。

5. 三国时期的太平要术三国时期著名道士太平要术的真实性一直备受争议。

6. 红山文化的神秘符号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神秘符号至今无法破译。

7. 唐僧的真实身份传说中的唐僧玄奘,其真实身份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8. 北宋绣球谜北宋时期流行的绣球谜,是一种怎样的谜语游戏?9. 三国时期的铁钱三国时期出现的铁钱是否真实存在,历史学家无法确定。

10. 商代王子妻妾墓商代出土的王子妻妾的墓葬中的器物构造不明,历史学家无法解释。

11. 古代巫山兵俑巫山兵俑是何时制造的,目的又是什么?12. 西周古瑊王台西周时期发现的古瑊王台,其实际用途一直存在疑问。

13. 明朝宫殿图案的含义明朝宫殿的建筑图案具有何种意义,历史学家对此莫衷一是。

14. 清代宫廷珍宝《太玉图》的真实性清代宫廷传世珍宝《太玉图》的真实性备受争议。

15. 春秋时期的谜团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令人难以理解。

16. 先秦时期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谜团?17.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之谜秦始皇如何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历史学家依然在研究之中。

18. 清代古墓发掘清代古墓中的文物和墓主的身份仍是未解之谜。

19. 大明宫的沉寂大明宫的遗址中隐藏着怎样的秘密?20. 杜工部诗集的意义杜工部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历史学家推测其中有着隐藏的密码。

中国历史的未解谜案

中国历史的未解谜案

中国历史的未解谜案他们就象谜一样牵动着史学家和史学爱好者的兴趣,至今仍有很多人废寝忘食的进行考证和研究。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这些中国历史的未解谜案,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历史的未解谜案之:李自成的生死之谜李自成,陕西米脂人。

他家境贫寒,但有勇有谋,大仁大义。

他当过驿卒,当过边兵,最后加入了反明的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不断壮大,几十万大军所向披靡,终于推翻了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摇摇欲坠的明王朝。

但因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李自成领兵退出北京,转战河南、陕西、湖北等地,最后不知所终。

有人说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

《明史》的结论是,自成已死,尸朽莫辨。

它的根据是,当时追击李自成的清朝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给朝廷的报告说,李自成兵尽力尽,仅带亲信20人,窜入九宫山中,被村民围困,无法脱逃,自缢而死。

他派人前去验尸,而尸体已经腐烂,无法辨认了。

还有一个根据是,南明王朝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何腾蛟给唐王的报告称,他的部众已将李自成斩于九宫山下,只是丢了首级。

但是,这个“遇难说却难以令人相信。

因为李自成雄才大略,骁勇非常,一直是官府的死敌。

无疑,他是清王朝或南明王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大患,他的生死绝对是当时的重大事件。

而阿济格报告中说是“尸朽莫辨,纯属浮夸不实,清王朝怎能相信?何腾蛟的报告简直就是马后一炮,谎报战功,南明王朝也不会相信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自成退居湖湘时,他的手下还有40余万兵马,驻九宫山一带至少也有数万人,说他仅带20名亲信与事实明显不符。

况且,如果李自成真的被杀,他的几十万大军岂能善罢甘休?九宫山能平静吗?主要依据有清末给光绪看病的名医屈桂庭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光绪在临死前三天,在床上不停地翻滚,并且不停地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

’脸色发暗,舌头又黄又黑,明显是中毒症状。

根据这种说法,光绪是被毒死的,最大的嫌疑人是慈禧太后,因为她是当时最有权势,又严密控制光绪帝的、最好下毒、最可能下毒的人。

此说法的依据和记录有《清室外记》、《清裨类抄》和《崇陵传信录》。

明朝有趣的历史事件

明朝有趣的历史事件

明朝有趣的历史事件1. 仪凤山怪事:明朝正德年间,湖南娄底仪凤山上发生了连串怪事。

据说山中出现了许多怪兽和妖魔,还有神奇的光亮,吸引了许多人前往观看。

这一事件引起了当时朝廷的关注,派遣官员前往调查,最终发现是山中突然涌出的天然气和地下火山引起的。

2. 李时中救饿主:明初的一场大旱导致了粮食严重不足,许多人饿死。

据传,明朝开国功臣李时中在得知百姓饥饿之后,暗中派出手下抢救粮食,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灌溉工程,为百姓筹集粮食。

他将积蓄粮食的池塘投入百姓,救活了许多人。

3. 郑和下西洋:明朝初期,郑和是一名海军将领,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出使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国家。

他的船队规模庞大,船上充满了世界各地的贡品和商品,使明朝与其他文明交流和贸易。

这一壮举不仅拓展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还为后来的海上丝绸之路铺平了道路。

4. 七子之乱:明朝中叶,皇位传承问题引发了七子之乱。

皇帝死后,七个皇子相继篡位,引发内乱和冲突。

在这场混乱中,明朝的统治权力丧失,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

最终,明成祖朱棣以军事手段恢复了皇位,结束了七子之乱。

5. 明英宗被虏:明朝宪宗时,蒙古鞑靼部落发动了对明朝的侵略,并在战争中俘虏了明英宗。

蒙古人将他带到草原上,俘虏了数年。

经过明廷的努力,最终成功赎回了明英宗,并重新恢复了朝廷的稳定。

6. 草木皇城变:明朝中叶,由于江南地区产生大面积的草木,明英宗下令在皇城区进行大规模的修剪,结果却引发了一场大火,明英宗差点被烧死。

这一事件被称为草木皇城变,后来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的一段有趣的轶事。

这些明朝的历史事件都有各自的特色和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动荡。

历史是个圈:中国历史“三三不断”的“神巧合”!

历史是个圈:中国历史“三三不断”的“神巧合”!

历史是个圈:中国历史“三三不断”的“神巧合”!这是⼀堂国学的第 ·609· 篇原创⽂章2019年的第33篇读史可以明智,历史⼜总是惊⼈的相似,就像⼀个圈,轮回着。

⽐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总会并称,这是为什么呢?前⽇,帮⼤宝整理初⼀历史的《思维导图》,发现了⼀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可称之为“历史魔咒”:纵观中国古代史,王朝的更迭总是遵循“三三不断”的⼤循环:1.诸侯混战;2.⼤神⼤⼀统,但短命;3.王者降临,长命强盛的朝代持续⼏百年(但是中间⾄少要⼤乱⼀次)⽐如:1.春秋战国(混乱地打打打杀杀杀)——秦朝(公元前221年,始皇帝横扫六合,快速完成⼤⼀统,但到秦⼆世就玩完,仅存在了14年)——汉朝(前202年-220年)(长命强盛的朝代,持续四百多年,尤其是汉武⼤帝时期,“⼤汉”、“汉⼈”、“汉族”、“汉字”都是由此⽽来。

但是先有吕后专权,后⼜⼋王之乱,再后王莽新朝之乱,东汉后继“光武中兴”,最后也难免“⼗常侍乱政”)2.三国两晋南北朝(混乱地打打打杀杀杀)——隋朝(581年隋⽂帝杨坚开创统⼀⼤业,但和秦⼏乎⼀模⼀样,仅存在了37年,隋炀帝好⼤喜功,为了颜⾯征伐⾼句丽导致国库亏空、各地起义,最终也是⼆世)——唐朝(618年—907年)(长命强盛的朝代持续289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街⾄今遍布全球……但先是李世民组织⽞武门之变,后⼜出现武则天的⼤周,再后⼜安史之乱、宦祸党争……)3.五代⼗国和宋朝(混乱地打打打杀杀杀,宋朝与西夏、辽、⾦、蒙古等政权共存,没有实质性完成⼤⼀统,⽽且还分北宋、南宋两段)——元朝(⽜逼但是短命的朝代,忽必烈完成⼤⼀统后,仅传了3世,也不过98年)——明清,长命强盛,但明朝(1368年―1644年,存在276年)朱元璋建国后,朱棣夺位建⽂帝,开创永乐盛世、郑和下西洋……但中经“⼟⽊堡之变”,李⾃成进京和满清⼊关⽽衰;⽽清(1636年—1912年,存在268年)不光都城都选在紫禁城,其实也继承了很多明朝的东西……虽孕育“康乾盛世”,亦有晚清鸦⽚战争和⼋国联军侵华……直⾄民主⾰命。

中国的10大最难忘的事件

中国的10大最难忘的事件

中国的10大最难忘的事件一、白登之变(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征匈奴时,因贪功冒进而陷入危机。

他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山,最终不得不通过和亲结盟的方式化解危机。

这次失败教训深刻,使汉朝君主们对外交手段认识到了重要性。

二、五胡乱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导致国势凋敝,五大胡族首领趁机入侵中原,引发了长达三百年的动乱。

胡族的入侵给中华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伤害,使得华夏民族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三、靖康之变: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南下攻占东京,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使得首都沦陷,北宋灭亡。

这场悲剧使华夏民族深感屈辱和无助,历史上一度沧海桑田的北宋文化和政权也戛然而止。

四、崖山海战(公元1279年):元军与南宋军队在广东崖山展开激烈的海战。

最终,南宋军队惨败,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十万守军也选择了投海殉国,南宋灭亡。

这场战役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并为日后抵御外族入侵积累了经验。

五、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但在土木堡被瓦剌部落的五万军队俘虏。

瓦剌军趁机进攻京城,虽然被于谦组织的北京保卫战击退,但这次事件使明朝政权和军队的威信大受损害。

六、扬州十日(公元1645年):南明朝时,史可法战败,扬州沦陷。

清军主将多尔衮不听招降,展开了为期十日的血腥屠城,造成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这一事件震撼了整个华夏民族,使他们更加坚定了抵抗外敌的决心。

七、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这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英军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军事优势,迅速获得胜利,并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薄弱和内外部改革的紧迫性。

八、火烧圆明园(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占领了圆明园并大肆掠夺。

他们焚烧了三个商业区和五个宫殿,造成了无数文化和文物的损失。

这一事件使华夏民族再次感受到外族侵略的残酷现实,加深了他们对自身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中国历史十大趣事

中国历史十大趣事

中国历史中的十大趣事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有趣的事件和趣闻。

以下是中国历史中的十大趣事。

1. 神奇的长生不老药: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人都追求长生不老的秘方。

例如,居住在东汉时期的仙人张衡传说发明了“仙药”,说是可以令人长生不老。

2.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发生在长江边。

曹操率领大军与刘备、孙权联手对抗。

通过火烧连营等策略,刘备和孙权取得了胜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

3.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部著名神话故事,讲述了白素贞和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被多次改编成戏剧、电影和电视剧等作品。

4. 开通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东西文化和贸易交流的丝绸之路,为中国历史上的对外交往带来了重要影响。

5. 诸葛亮的空城计: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用了空城计来应对魏国的进攻。

敌人看到城内无人,以为有埋伏,最终败退。

6.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宋朝时期梁山泊上的一群英雄豪杰的故事。

其中包括了108位好汉的传奇经历。

7. 北京故宫的珍宝:北京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保存了丰富的明清王朝的文物和珍宝。

其中包括紫禁城、太和殿、乾清宫等。

8. 五岳游览:五岳指的是中国五大名山,分别是华山、嵩山、泰山、恒山和衡山。

这些山都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意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9. 唐朝盛世:唐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唐太宗、文成公主、李白、杜甫等文化名人的存在为这个时期增添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10. 长城的宏伟: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

它曾经是保护中国免受外敌入侵的重要防线,也是中国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的象征之一。

这些趣事和历史事件都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三次惊人巧合令人瞠目结舌
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惊人巧合:莫非真有轮回穿越?
一、汉朝的巧合
刘邦在芒砀山“拔剑斩蛇”,起义诛暴秦,后尊怀王之约,西略地入关,兵伐咸阳。

子婴投降后,众将都建议杀之以谢天下,刘邦却说:“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遂宽宥了子婴。

中国历史上三次惊人巧合令人瞠目结舌
刘邦建立了大汉朝,200年之后出了一个投机钻营的“安汉公”王莽,他是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

汉平帝驾崩后,王莽立汉宣帝两岁的玄孙广陵侯子婴为皇太子,并改名曰“孺子”,史称“孺子婴”,由王莽居摄,总揽朝政。

不久他就“顺符命,去汉号”,篡权改国号为“新”,并策命孺子曰:“咨尔婴……诗不云乎?‘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封尔为定安公,永为新室宾,呜呼!”
看到这儿有什么感想?很相似吧?
中国历史上三次惊人巧合令人瞠目结舌
刘邦兴于蛇,而亡于“蟒”;西汉从秦朝的子婴处夺得江山,王莽亦从西汉的子婴处夺得江山,且两位子婴均得以“宽宥”。

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关于刘邦兴于蛇而亡于“蟒”的巧合,后来还演化出了一段神话故事:
刘邦斩蛇前,白蛇说:“你今天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

你斩了我的头,我就篡你的头:斩我的尾,我就篡你的尾。

”刘邦大怒,说:“我不斩你头,也不断你尾,让你从中间一刀两断!”说完,一剑把白蛇从正中间斩为两段。

所以西汉传到平帝,白蛇转投胎王莽,毒杀汉平帝,篡汉为新。

后经光武中兴,灭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

而东西汉恰巧各传200余年。

二、魏晋的巧合
东汉末年,权臣董卓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灭亡,曹操迎汉献帝至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朝政,自为丞相,封魏公,进魏王,加九锡。

杀死汉献帝怀孕的董妃,“幽死”伏皇后,鸩杀二皇子,但他碍于“道德包袱”,终一生为汉臣,没有篡权,要做“周文王”,把篡权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他儿子曹丕继魏王位不久,于公元220年,逼迫汉献帝让位,曹丕建立魏朝,是为魏文帝。

封汉献刘协为山阳公,“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献帝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
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还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汉献帝活到54岁,也算得以善终。

这逼宫受禅的曹丕并不长寿,只活了36岁就死了,其子魏明帝曹睿活到30多岁也扔下了孤儿寡母辞世了,遗命司马懿和曹爽(曹操的孙子)辅幼主曹芳继位。

曹爽乃一介武夫,不久,全家(包括婴儿)被司马懿一锅给“烩掉”了,朝政大权落到司马氏手上。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开始主宰魏朝廷,甚至径行废立,司马师暴死,继其位者是他弟弟司马昭,司马昭也自为丞相,并逼曹髦封他为“晋公”,加九锡。

中国历史上三次惊人巧合令人瞠目结舌
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的切齿之言。

后来司马昭杀掉曹髦,另立一个宗室子弟曹璜来当新傀儡,司马昭把新君曹璜改名曹奂,不久又被进封为晋王,等到司马昭一死,其子司马炎继位为晋王。

公元265年,司马炎就效曹丕故例,逼迫十五岁的曹奂禅位于他,建号曰“晋”,史称“西晋”。

曹魏四十五年篡来的天下被司马晋夺去了,曹奂被封为陈留王,302年去世,时年57岁,也得以善终。

曹操父子对汉献帝玩弄的把戏,在孙子曹爽、曹奂身上被司马昭父子反过来淋漓尽致地重演了一遍。

三、宋朝的巧合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恭帝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

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

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中国历史上三次惊人巧合令人瞠目结舌
当时,周恭帝柴宗训只有七岁,小符太后(周恭帝的小姨)20岁,孤儿寡母无力纠缠,只得禅位于赵匡胤。

周恭帝在禅位的诏书中说:“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封柴宗训为郑王,并赐他丹书铁券,相当于尚方宝剑,可免一死。

中国历史上三次惊人巧合令人瞠目结舌
谁知,三百多年后,公元1276年,蒙古兵临临安,宋使请和,元将伯颜云:“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于小儿,其道如此,尚何多言!”不得已,也是七岁的宋恭帝与祖母谢太后、母亲全太后奉表降元。

宋恭宗在投降诏书中写道:“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

……今
天命有归,臣将往焉。

”宋恭帝等被押往大都,忽必烈封其为“瀛国公”,也算是善待他了。

同是孤儿寡母,同是“七岁”,同谥“恭帝”,就连诏书言辞都何其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