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二首ppt

合集下载

教学课件:第1课《宋词二首》 (共54张PPT)

教学课件:第1课《宋词二首》 (共54张PPT)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检测自学效果
引导更正、指导运用
•[译文]
孙仲谋
•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 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 的 总歌被历舞史台的榭风,雨英吹雄的得刘业化裕为绩乌风有流。,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 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 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 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标明抗敌救国的决心和对英雄事迹的向往。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 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 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 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 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颇为羡慕。于是就发出了"生子
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 犬耳 "的赞语。这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
背廷的重用。 景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tuō zhòu)
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 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 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 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 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 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 下的。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 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 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 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 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宋词二首PPT课件完整版(鲁人版必修四第1课)

宋词二首PPT课件完整版(鲁人版必修四第1课)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南宋词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 岁参加抗金义军,不 久归南宋,曾任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召集 人马,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 主张抗金。晚年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被起用,不久病卒。
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羽扇纶巾 (名词作动词)摇着羽扇,戴着纶巾 .... (2)尚能饭 否(名词作动词)吃饭 . (3)大江东 去(名词作状语)向东 . (4)樯橹灰 飞烟 灭(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 . (5)赢得仓皇北 顾(名词作状语)向北 .
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大江 东去 .. 古义:指长江。 今义:泛指大河。 (2)风流 总被雨打风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父亲去世,她从“第一夫人”跌落为平民和孤儿,饱受社会的背叛和唾弃, 人生几度陷入绝望。然而她毕竟是一朵美丽顽强的“无穷花”,在对中国哲学 智慧的执着追求中,她渐渐看清了前行的方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 凭借对国家的热爱,对使命的执着,她重返政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大 韩民国第一位女总统。她,就是朴槿惠。一个从巅峰到谷底再到巅峰的女人, 正是执着的力量使她从容转身,完成今生最华美的蜕变。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3. 你应将心思精心专注于你的事业上。目光不经透镜曲折 ,集于焦点,绝 不能使物体燃烧。 ——毛姆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浪淘 (tá o)尽 . 纶 (ɡuān)巾 . 舞榭 (xiè ) . 故垒 (lěi) . 樯 (qiá nɡ)橹 (lǔ) . . 巷陌 (mò ) . 公瑾 (jǐn) . 酹 (lè i)江月 . 狼居胥 (xū) .

实用语文 4-4第四单元《宋词二首》(一) 教学课件PPT

实用语文 4-4第四单元《宋词二首》(一) 教学课件PPT

教育教部育高部职高高职专高规专划规教划材教材实用实语用文语(文第(三第版三)版第)三第册一教册辅教课辅件课件
品读《浪淘沙》
• 此词上片叙事,从游赏中的宴饮起笔。这 里的新颖之处,是作者既未去写酒筳之盛, 也未去写人们宴饮之乐,而是写作者举酒向 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而去,能够停 留下来,参加他们的宴饮,一道游赏这大好 春光。首二句词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 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 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 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 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 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地点 。
文学成就
1、史学方面成绩突出,和宋祁重编《唐书》 后称《新唐书》。又独自编写《五代史》, 后称《新五代史》。 2、散文成就很高,不仅提出影响一代的文风 主张提倡“文简而意深”,主张平易自然, 而且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位列唐宋八大家。 3、欧阳修的诗歌开创北宋的诗风,“以文为 诗”,形式自由。 4、欧阳修的词上承南唐遗绪,与冯延巳相近 似。着重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 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 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 与 唐诗争奇,与 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 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 《 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苏轼、 辛弃疾 ( 豪放派代表词人)、 柳永、 李清照婉约派 代表词人)
教育教部育高部职高高职专高规专划规教划材教材实用实语用文语(文第(三第版三)版第)三第册一教册辅教课辅件课件
• 下片是抒情。头两句就是重重的感叹。“ 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 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么不给人带来 无穷的怅恨呢!“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 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 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 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己矣!”(南朝梁江淹《 别赋》)好友相逢,不能久聚,心情自然是 非常难受的。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意的 表现。

宋词二首+教学PPT

宋词二首+教学PPT

词 二 首
苏 轼 、 柳 永
目 录
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 雨霖铃
念 奴 娇
·

壁 怀

古轼


一 知人论世
二 课文学习
三 课堂探究
四 课后作业
知 人 论 世
一、知人论世
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
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 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 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 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 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 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 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 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 《古木怪石图卷》等。
一、知人论世
雨霖铃,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
“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 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 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课 文 学 习
二、课文学习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问题:上阕主要描写什么?它有何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写景; 雄浑、壮美、气势恢宏; 激昂、豪放、沧桑。
二、课文学习
问题:作者为何独爱周瑜? ① 仰慕之情,渴望像周瑜一般建功立业; ② 与之相对比,突然人生失意,壮志难酬;

《宋词二首》精品PPT课件

《宋词二首》精品PPT课件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仁宗时曾任大理评事,神宗时曾知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 案”,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念奴娇·赤壁怀古》 即此时游赤壁(苏轼所游为黄冈城外的赤鼻矶)时所作。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散文方面,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宋 词方面,开辟了豪放词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 全集》。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 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 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 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 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 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 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四十二岁 到六十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 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 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 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 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 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后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 愤而写下的。
贼也。
——《荀子》
赏读: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

宋词二首课件ppt

宋词二首课件ppt

人文景观则包括亭台楼阁、古迹名胜等,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宋词中常常相互 这些人文景观常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 融合,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事相关联,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让读者在欣赏词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妙和深邃。
PART 06
宋词的影响与传承
宋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宋词对元曲、明清小说的影响
宋词的优美意境和表现手法对元曲、明清小说等后世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 达方式。
宋词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受到宋词的启发,形成了独特的词选本与普及
当代出版了大量宋词选本,通过诵读、 赏析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宋词。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PART 0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作者介 绍
总结词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豪放、豁达的 风格,被誉为“诗神”。
详细描述
苏轼生于宋仁宗时期,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 词方面,还涉及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苏轼的诗词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极 高,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
意象的运用
意象是宋词中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事物或场景,传达出词人的情感和 思想。
意象的运用能够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常见的意象包括花、月、酒、水等自然元素,以及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
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宋词中通过意象所创造出 的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能够让 读者感受到词人的情感和心境。
宋词的韵律与节奏
韵律规则
平仄规则
宋词遵循严格的平仄规则,通过平声 和仄声的交替使用,形成独特的韵律 感。

宋词二首解析PPT教学课件

宋词二首解析PPT教学课件

州。
3
• 他在北宋文坛上享有盛誉:
•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散文四大名家;
•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 八大家”;
•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他的诗清新豪健,词开豪放一派,均对当时和 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 书画多佳作,与黄庭坚、米芾、蔡京并称“书 法四大家”。
11
赏析 诗词
1.分析上阕 (1)词的开篇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有什么作用?
词的开篇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 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 来,布置了一个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 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 物的卓越气,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 人才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 非凡。
2020/10/16
13
(4)“江山如画”句有何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它是一句明白精切、 脱口而出的赞美词,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 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 地得出的结论。“地杰人灵”,必然孕育和 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 时代……真可以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2020/10/16
2020/10/16
15
(2)词人写周瑜,意在表达什么思想?
怀古是为了思今。词人赞美周瑜意在抒发 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他是多么 渴望有如三国那样的豪杰人物,来扭转宋廷不 景气的现状啊!这正是词人缅怀周瑜的思想契 机之所在。
2020/10/16
16
(3)怎样看待词人所发出的人生慨叹?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词人由历史回到 现实,从怀古归到伤己。因神游赤壁而心念古 人,由仰慕英雄而感伤自己,故而才有“多情 应笑我”的情绪表达。而感伤又是对功业无成 的无可奈何,所以,“人生如梦”两句虽看似 超脱,却又带着些许的消极,使人感受到词人 思想上的矛盾。但是,“人生如梦”反过来又 可以激起人们对人生的追求,而这,才应是这 首词的理趣之所在。

宋词二首PPT精品课件

宋词二首PPT精品课件

C.诗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 融,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 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慨叹。 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 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 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 【解析】选D。“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家建 功立业”说法不对。不应是“直抒”,应为“抒发了对英雄人物的 向往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冲洗)
B.早生华发 ﹒
(通“花”,花白的)
C.烽火扬州路 ﹒
(道路)
D.赢得仓皇北顾
(看)

【解析】选C。路:宋代行政区划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
2.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析】选D。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二、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完成6~10题。 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 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三句歌颂刘裕率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之 势。作者借助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自 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6.学校要举办诗词朗诵会,请根据你对下面诗词内容、风格等方面 的理解或评价,在两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报幕设计一段衔接语。 (不超过50字) 诗词: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衔接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定要审好题,按要求作答。要符合主持人的身份,体现 出场人及诗词的特点。此外,串词要承上启下,要有文采,有情感, 符合诗歌朗诵会的场景。 参考答案: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随着苏轼去 游览壮美的赤壁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_子__瞻____,又字 和仲,号__东_坡__居__士____,谥号文忠, 北宋著名文学家。神宗时,因反对 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祐中,旧党执政, 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 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 新上台,苏轼又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 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
前后《赤壁赋》所记,共有两次,都在宋神宗元丰
五年(1082)这一年里。这首词大概是这早期生间华写发的。 当时他已45岁,所以词中有“__________”一语。
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辛弃疾64岁退居江西乡 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 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 要立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 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 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 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 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 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恢复大业的 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2.背景资料 苏轼出狱后被派往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 实要受地方官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为了排 遣内心郁闷,他在住地临皋东面的山坡上盖了房 子,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每天早饭后 他就到那里去读书,跟朋友们谈论或浏览风景。 有时也到稍远的地方走走,到过赤鼻矶(当地人误 以此为“赤壁”)、歧亭等地。苏轼游赤鼻矶,据
【思考】 诗的颈联运用什么表达技巧?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一、字音
基础自主学案
故垒.(lěi) 公瑾.(jǐn) 樯.橹(qiánɡ) 舞榭.歌台(xiè) 金戈.铁马(ɡē) 佛狸祠.下(cí)
浪淘.尽(táo) 羽扇纶.巾(ɡuān) 酹江月(lèi)
巷陌.(mò) 可堪.回首(kān)
辛弃疾(1140~1207),字_幼__安____, 号__稼__轩____,南宋历城(今山东济 南)人。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 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 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 志,终忧愤而死。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__爱__国_词__人____,有将相之 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继承了苏 轼的开拓、革新精神,其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 意境深沉。善于熔铸经史,驱遣诗文,亦善白描, 沉郁顿挫、慷慨苍凉之外,兼有清丽明快、缠绵 妩媚之风格。有《_____稼__轩_长__短__句____》,存词 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______________。
(3)故国神游,多情英应雄笑无我觅,孙早仲生谋华处发。
(4)千想古当江年山,___金_戈__铁__马_______________。
(5)_凭__谁__问____ ,__________尚_能,饭气否吞万里如
虎。
(6)_________ ,廉颇老矣,_____________?
二、通假字
(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____“__华__”__通__“__花__”__,__花__白___________ (2)一尊.还酹江月 ____“__尊__”__通__“__樽__”__,__酒__杯___________
三、古今异义 (1)大.江.东去 古义:__专__指__长__江______ 今义:江河的通称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古义:_繁__华__景__象__,__词__中__指__英__雄__人__物__的__历___史__功__绩___ 今义:①常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②有功绩而
五、特殊句式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___被_动__句______ (2)多情应笑我 ___倒__装__句_____ (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___倒_装__句______
六、名句默写
(1)大江东去,浪淘尽,__千_古__风__流__人__物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_乱__石__穿__空___
, 惊 卷涛起千拍堆雪岸 ,
又有文采的;③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④轻浮放

四、词类活用
(1)大江东.去 __东__:__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东______ (2)灰.飞烟.灭 _灰_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_像__灰__一__样__;____ _烟__:__名_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像__烟__一__样___________ (3)赢得仓皇北.顾 _北__:__方__位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北___ (4)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饭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吃__饭___
第一课 宋词二首
第1课
诗海探珠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有美堂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 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 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 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 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赏析】 这首诗开头写雷起脚下,顽云满座, 是诗人站在吴山绝顶上的真实见闻。一声疾雷, 先声夺人,预示暴风雨来势之猛。三、四句写暴 雨中的奇观。 由于狂风在乌云翻滚之际呼啸而 至,诗人感到风也是“黑”色的;大雨倾泻,江 水汹涌,使诗人产生了江海起立的神奇幻觉。颈 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前句写江水高涨,似突
出江岸,就仿佛是斟满了的酒溢出了杯面。后句 写急骤的暴雨声就像千根鼓槌急遽地敲打着羯鼓 而发出的响亮之声。用这两个比喻来写雨势猛、 雨量足、雨声大,形象、生动,给人以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之感。最后诗人想象这雨是天帝用来唤 醒沉醉中的李白,叫他倾泻出琼瑰一样的诗篇。 全篇显示了苏轼善于从动态中捕捉景物的特征、 善于借助新颖的比喻来刻画事物的艺术本领。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散 文方面,与其父_苏__洵___、其弟_苏__辙___并称 “_三__苏___”,同属“__唐__宋_八__大__家______”之列。 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 ___王__安__石_、 ___黄__庭_坚__ 、 ________同誉为“北 宋四大诗人”,和黄庭苏坚黄并称“______”。词的 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苏疾辛并称“______”。书画 方蔡面襄,和__黄__庭__坚、 ________ 、米芾并称“宋 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