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化学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气体分析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物理或光学原理来检测和分析气体样品中的成分和性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

1. 热导法:该原理利用气体的导热性质来测量其成分。

将气体通入一个管道中,在管道两侧设置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气体中的成分不同,导热性也不同,会导致传感器两侧的温度差异。

通过测量温度差异,可以推算出气体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2. 色谱法:色谱法通过分离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浓度来进行分析。

气体经过填充有吸附剂或分子筛料的色谱柱时,不同组分会根据其在填充物上的亲和力和扩散速率不同而分离出来。

通过检测出某一组分的浓度峰值的大小和位置,可以推断出气体中其他组分的含量。

3. 光谱法: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或发射特性来分析气体成分。

例如,红外光谱法利用气体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谱线来确定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

而紫外-可见光谱法则利用气体分子对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或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4.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气体与电极(阳极和阴极)间电流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原理。

气体分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可以推断出气体中特定组分的浓度。

以上是常见的气体分析工作原理,不同的原理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气体和分析需求。

化学分析气体分析和质谱法

化学分析气体分析和质谱法

化学分析气体分析和质谱法化学分析——气体分析和质谱法气体分析和质谱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在许多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气体分析和质谱法的原理、方法以及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一、气体分析的原理及方法气体分析是研究气体成分和特性的科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或定性手段了解气体的组成及浓度。

常用的气体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1.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下,根据样品分子在两相之间分配的不均匀性来分离和测定成分的方法。

气体色谱法主要通过气相色谱仪实现,将混合气体样品输入色谱柱,不同成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和定量分析。

2. 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气体分析中常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来测定气体中有机化合物的浓度,通过吸收光谱和比色法来获得样品的浓度信息。

3.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研究物质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变化的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气体分析中常用红外光谱法来确定气体样品中的各种组分,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

二、质谱法在气体分析中的应用质谱法是一种通过分析样品中离子的质量和数量来确定化合物结构和成分的分析技术。

在气体分析中,质谱法广泛应用于气体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谱法主要包括样品进样、离子化、质谱仪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步骤。

样品进样可以通过气体采样装置将气体样品引入质谱仪中,离子化可以采用电子轰击、化学离子化等方法将样品中的分子转化为离子。

质谱仪对离子进行分析,通过质量分析器测量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

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得到气体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

质谱法在气体分析中具有高灵敏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检测到低至ppb(亿分之一)乃至ppt(万亿分之一)级别的气体成分。

在环境监测、生化分析、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质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分析和污染物监测等方面。

psa解析气成分

psa解析气成分

psa解析气成分
PSA (Particle Size Analysis)是一种用于分析气体成分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测量气体中微粒的大小和浓度来确定气体成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气体成分的解析方法:
1. 氧气(O2):可以使用气体传感器或电化学分析仪来测量氧气的浓度。

传感器通常基于氧气与电极之间的电流关系,而电化学分析仪则利用氧气与电极之间的反应产生电流。

2. 二氧化碳(CO2):常见的测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是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该技术利用二氧化碳对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量。

3. 氮气(N2):由于氮气在大气中的丰度很高,因此通常不需要特殊的分析方法。

然而,在某些应用中可能需要测量氮气的浓度,可以使用气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4. 氢气(H2):氢气的浓度可以通过气体传感器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测量。

气体传感器通常基于氢气与电极之间的电流关系,而气相色谱法则利用氢气在特定条件下的分离和检测。

除了上述气体成分外,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气体成分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解析,例如一氧化碳(CO)、甲烷(CH4)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准确地解析气体成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化学成分分析是指对物质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实验之一,用于确认物质的性质、检测成分的含量和纯度,并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一、物质的定性分析方法:1.火焰试验法:火焰试验法是通过观察物质在火焰中产生的颜色来确定其成分。

根据火焰颜色的不同,可以判断出物质中所含有的金属离子或其它特定的成分。

例如,钠离子在火焰中燃烧时会产生黄色的光,因此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测钠离子的存在。

2.气体的鉴定方法:气体的鉴定方法主要通过观察气体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来确定其成分。

例如,氧气能使一根点燃的木条继续燃烧,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检测氧气的存在。

二、物质的定量分析方法:1.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中所含的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滴定剂的准确浓度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来确定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酸、碱或化合物中所含的酸或碱的含量。

2.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确定待测溶液中的成分含量。

滴定剂的浓度、滴定剂与待测溶液的体积反应比,在滴定过程中的指示剂和终点的观察都是确定滴定结果的重要因素。

例如,利用碘滴定法可以测定物质中含有的亚硝酸钠的含量。

3.光度法:光度法是通过测量物质溶液吸收或透过光线的程度来定量测定其中的成分。

该方法基于光的吸收特性,利用物质分子对特定波长的光吸收能力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的原理进行测定。

常见的光度法包括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

4.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在电势作用下产生溶液或固体中的电流差异来实现定量分析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包括电位滴定法、极谱法、恒电流电位法等。

该方法主要通过测量电流、电势和电荷浓度等电化学参数来实现对物质的分析。

总结起来,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观察物质的特性来确定其成分,而定量分析则通过测量物质中特定成分的含量来确定其浓度。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

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气体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气体中各种成份的浓度和性质。

正确的气体分析操作规程对于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体分析的操作规程,包括样品采集、仪器校准、分析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解读等方面。

一、样品采集1.1 确定采集点:根据需要分析的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采集点。

通常选择空气流动良好、无明显污染源的地点。

1.2 采集容器选择: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采集容器,如玻璃瓶、气囊袋等。

确保容器干净、无残留物。

1.3 采集方法:根据气体性质选择适当的采集方法,如吸附法、吸气法等。

注意采集时间、速度和量,确保采集的样品代表性。

二、仪器校准2.1 校准气体检测仪器:使用标准气体对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准确度和精度。

2.2 校准测量范围:根据需要测量的气体种类和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校准气体浓度。

2.3 定期校准:定期对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校准,避免仪器漂移和误差。

三、分析操作3.1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气体样品经过预处理,如过滤、干燥等,确保分析结果准确。

3.2 分析方法选择:根据需要测定的气体成份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等。

3.3 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气体分析操作,注意操作顺序、时间和温度等因素,确保实验结果可靠。

四、数据处理4.1 数据记录:记录气体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包括采集时间、样品编号、分析结果等。

4.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气体成份的浓度和相对误差等指标。

4.3 数据存储:将分析结果和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便于后续查阅和比对。

五、结果解读5.1 结果对照: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或者历史数据进行对照,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结果,对气体成份的浓度和性质进行解释,提出可能的应用和建议。

5.3 结果报告:撰写实验结果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确保实验过程和结果可追溯和复现。

油气测试方法

油气测试方法

油气测试方法一、化学分析方法1. 气体成分分析:气体成分分析是研究天然气组成和性质的基础。

常用的气体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等。

色谱法是一种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气体成分分离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而质谱法则是通过质谱仪对气体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

2. 原油成分分析:原油成分分析是研究原油成分和性质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原油成分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分析出原油中各种组分的含量和比例,从而确定原油的性质和品质。

3. 残余烃分析:残余烃分析主要是分析石油加工过程中残留的烃类化合物。

常用的残余烃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元素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确定残留烃的种类、含量和分布规律,为石油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二、物理测试方法1. 密度测定:密度是描述油气物质密度大小的重要指标,对于估算油气的含量和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密度测定方法有液体置换法、气体置换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油气的密度、容重等参数,并通过比较和计算得出油气的含量和储量。

2. 粘度测定:粘度是描述油气物质流动性的重要参数,对于评估油气开采和输送过程中的流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粘度测定方法有旋转粘度计法、流变仪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油气的粘度、黏度指数等参数,并通过比较和计算得出油气的流动性能。

3. 闪点测定:油气的闪点是在一定条件下恰好会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温度,对于油气的储运和使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闪点测定方法有闭口杯法、开口杯法、闪点测试仪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测定油气的闪点和燃点,评估油气的安全性能。

三、地质测试方法1.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一种通过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和反射的原理,对地下岩石结构和油气储层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方法。

地震勘探可以提供地下岩石结构和油气储层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2. 电磁勘探:电磁勘探是一种利用电磁场对地下物质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方法。

电磁勘探可以在地下发现含水层、油气储层等目标物质,为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332煤气分析-气体化学分析方法.

332煤气分析-气体化学分析方法.

VCO 2 = VCO 2 2
VCO 2 VCO
(二) 一元可燃性气体含量的测定(含一
种可燃性气体)
可用吸收法除去干扰组分(如O2,CO2等), 再加入一定量的O2或空气,燃烧后根据体积 的变化或生成CO2的体积,可计算可燃性气体 含量。
例如:一混合气体有N2、O2、CO2、CO,取 样50.00mL测CO, 测CO时O2、CO2有干扰, 吸收干扰物后再补充O2使混合气燃烧测出生成 CO2的体积VCO2=20.00mL,求混合气体中CO 的含量?
NH3
NH3 H 2SO 4 (标过) (NH4 ) 2 SO 4 H 2SO 4 ( 剩标) 2NaOH Na 2SO 4 2H2 O
Cl2
Cl 2 2KI 2KCl I 2 (定量析出 )
I 2 2Na2S2 O3 Na 2S4 O6 2NaI
示例表
10.00 则: (CO) 20.00 0.5000 50.00% , (CH 4 ) 0.4000 40.00% , ( N 2 ) 0.1000 10.00%
例2:含CH4、H2和N2的混合气20.00mL。精确加 入空气80.00mL。燃烧后用KOH溶液吸收生成的 CO2,剩余气体的体积为68.00 mL,再用没食子酸 的碱溶液吸收剩余的O2后,体积为66.28mL。计算 混合气体中CH4、H2和N2的体积含量?
经过 H 2 O 2 溶液 NaOH
示例表
气 体
H 2S
吸收反应
H 2S CdAc 2 CdS 2HAc
滴定反应
CdS HCl I 2 过量溶液 2HI CdCl 2 S
I 2 (剩余溶液) 2Na2S2 O3 滴定 Na 2S4 O6 2NaI

大气中硫化氢的测定方法

大气中硫化氢的测定方法

大气中硫化氢的测定方法大气中的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常见于石油化工、金属冶炼和污水处理等工业过程中。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需要对大气中的硫化氢进行及时、准确的测定。

一、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1.巴斯德法:巴斯德法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巴斯德法可以将硫化氢转化为硫酸银,并在硫酸银的溶液中用硝酸硼还原为金属银,进而用重量法来测定硫化氢的含量。

2.丹尼尔法:丹尼尔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碱式铅醋酸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铅,再用碘化钾滴定法测定硫化铅的含量,从而计算出硫化氢的浓度。

3.登保尔法:登保尔法也是一种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它通过硫化银固相反应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银,还原硫化银生成Mn(II)的过程来测定硫化氢的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存在操作繁琐,对实验条件有一定要求,测定时间较长等问题。

因此,近年来人们更多地倾向于使用仪器分析方法进行大气中硫化氢的测定。

二、仪器分析方法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气相色谱仪来对硫化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色谱柱将硫化氢从其他气体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检测器对硫化氢进行检测和测量。

2.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对气体中的硫化氢进行测定。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和气体反应机制的传感器,能够对硫化氢的浓度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

3.光吸收法:光吸收法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通过光吸收光谱仪对气体中硫化氢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

该方法的原理是将硫化氢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源下,并通过光吸收与硫化氢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仪器分析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来说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等优点,但是仪器设备和维护费用较高,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总结起来,大气中硫化氢的测定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有巴斯德法、丹尼尔法和登保尔法,而仪器分析方法则有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法和光吸收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CO 2 = VCO 2 2
VCO 2 VCO
例 CH4、CO和N2的混合气20.00mL。加一定量过 量的O2,燃烧后体积缩减21.00 mL,生成CO2 18.00mL,计算各种成分的含量?
解:反应式:
N2只有在放 CH 4 2O2 CO 2 2H2 O 电的情况下 才和O2反应 2CO O2 2CO2 生成NO
氧化铜燃烧法
爆炸法
可燃气体不空气按一定体积比例混合,通电点 燃引起爆炸燃烧。引起爆炸性燃烧的浓度范围 称为爆炸极限 爆炸上限:可燃性气体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
爆炸下限:可燃性气体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
浓度低于或高于此范围都丌会发生爆炸
此法分析速度快,但误差较大,适用于生产控 制分析
缓慢燃烧法
可燃气体不空气混合,且浓度控制在爆炸极限
气体的化学分析方法
华谊党校 戚明
概 述
气体分析的作用
工业生产中常使用气体作为原料或燃料 化工生产的化学反应常常有副产物废气 燃料燃烧后也产生废气(如烟道气) 生产厂房空气中常混有一定量生产气体
为了使生产正常、安全,对各种工业气体都 必须进行分析
化工原料气
掌握成分%
分析正确配料
中间产品气体分析生产是否合格
VCO2 VCH4 VCO
2 1 VCH 4 VCO 21.00 1 2
解联立方程式得到:
V缩=2VCH 4
1 VCO 2
VCH 4 VCO 18.00
VCH 4 8.00mL ,VCO 10.00mL ,N2 2.00mL V
半水煤气分析

① ②
原理

半水煤气是合成氨的原料,它是由焦炭,水 蒸汽,空气等制成 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一般为CO2:7%~11%; O2:0.5%;CO:26%~32%;H2:38%~ 42%;CH4:1%;N2:18%~22% CO2、O2、CO可用吸收法测定,CH4和H2 可用燃烧法测定,剩余气体为N2
燃烧法
有些可燃气体没有很好的吸收剂,只能用燃烧 法进行测定,如:CH4无适当的吸收剂,H2、 CO可用燃烧法也可以用吸收法 燃烧法将混合气体不过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 使其中的可燃组分燃烧,测定气体燃烧后体积 的缩减量、消耗O2及生成CO2的体积,计算出 气体中各组分的含量
燃烧法共分为三类:
爆炸法 缓慢燃烧法
量气管不水准瓶
量气管是测量气体体积 的装置,一般是100毫升 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下端
用橡皮管和水准瓶连接,
水准凭内装满封闭液(一
般是饱和盐类的酸性水
溶液)
梳形管 连接量气管、吸收瓶及燃烧管的部件
旋塞
控制气体流动的部件
燃烧瓶
内有两根铂丝,铂丝的外端接电源,使可燃气 体燃烧
奥氏气体分析仪测定半水煤气含量
积的同时,必须记录当时的温度和压力
常用的气体分析法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混合气体各组分时,应根 据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决定所采用的方法,常 用的有吸收法和燃烧法,在生产实际中往往 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吸收法
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性质丌同, 以适当的吸收剂来吸收某一被测组分,然后 通过一定的定量方式测定被测组分含量的方 法称为吸收分析法 根据定量方法丌同,吸收法又可分为吸收体 积法、吸收滴定法和吸收称量法
CO2 + Cu
CH4 +4CuO
>6000C
CO2 + H2O(液) +4Cu
当混合气体通过2800C高温的CuO时,使其
缓慢燃烧,这时CO生成了等体积的CO2,缩减
的体积等于H2的体积,然后升高温度使CH4
燃烧,根据CH4生成的CO2体积,可求出CH4
的含量
燃烧法的计算
例1:以氢气燃烧为例找出比例关系
(2)燃烧部分(可根据所测的数据进行相关的计 算)在所取的25mL样品中氢气和甲烷体积的计算
V生 CO2 ) V (CH 4 ) a ( 3 V缩= V H 2)+2V (CH 4 ) b ( 2
解得:
V (CH 4 ) a 2 2 V H 2)= (b-a) ( 3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遵守分析程序,各种气体的吸收顺序
化学反应被定量吸收,其它组成则丌发生反
应(或丌干扰)。如果吸收前后的温度及压
力一致,则吸收前后的体积之差即为被测组
分的体积
例:钢铁样中C的测定
通O2,125℃ O2 CO2 测体积 VCO2
w(C)
固体
KOH
O2 K2CO3
吸收滴定法
综合使用吸收法和滴定法,吸收剂吸收被测 组分后,用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标准 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待测气体的含量
(5)如仪器短期丌使用,应经常转动碱性吸 收瓶的活塞,以免粘住.如长期丌使用应清洗 干净,干燥保存 (6)每次测量体积时记下温度不压力,需要 时,可以在计算中用以进行校正
以下,使之经过炽热的铂丝而引起缓慢燃烧
此法需时太长,适合于可燃性组分浓度较低的
混合气体或空气中可燃物的测定
氧化铜燃烧法
利用氧化铜在高温下的氧化活性,使可燃性气
体缓慢燃烧,O2和H2在2800C以上开始氧
化,CH4在6000C以上才开始氧化
H2 + CuO
CO + CuO
2800C 2800C
H2O + Cu
常见气体及其吸收剂
气体 CO2
O2
吸收剂 300g/L氢氧化钾水溶液
气体 SO2
NH3
吸收剂 I2溶液
H2SO4溶液
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性溶液
CO
氢氧化铜的氨性溶液
NO
HNO3+H2SO4
KOH
饱和溴水或浓硫酸(在硫 不饱和烃 酸银存在下)
H2 S
吸收体积法
利用气体的化学特性,使混合气和特定试剂
接触。则混合气体中的被测组分不试剂发生
NaOH 经过 H O 2 溶液 钢铁样品 SO 2 2 H 2 SO 4 检验
吸收称量法
综合应用吸收法和称量分析法,使混合气体 通过固体(或液体)吸收剂,待测气体不吸 收剂发生反应(或吸附),根据吸收剂增加 的质量,计算出待测气体的含量
C O2气流中燃烧 CO 2 碱石棉吸收 有机化合物中有 H H 2 O过氯酸镁吸收
CH4 2O2 CO2 2H2O V缩 2VCH4
(5)
2H 2 O 2 2H 2 O V缩 3 VH 2 2
VN2 V总 -V其它
(6)
奥氏气体分析仪
吸收瓶
内盛气体吸收剂,吸收瓶有接触式和气泡 式两种,接触式适用于黏度较大的吸收剂, 气泡式适用于黏度较小的吸收剂
仪器:改良奥氏气体分析仪
试剂
(1)氢氧化钾溶液(33%)
(2)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
(3)氯化亚铜氨性溶液
(4)封闭液
测定步骤
(1)准备工作:连接好仪器,依照拟好的分 析顺序,将各吸收剂分别自吸收瓶的承受部分注 入吸收瓶中,检测是否漏气 (2)取样 ①洗涤量器管 ②吸入样品 ③测量样品体积
(3)测定
燃料燃烧后生成的烟道气分析 厂房空气分析 有无有害气体
检查
判断 了解
燃烧是否正常
确定
通风、设备漏气情况
是否危及生命和厂房安全
气体分析的特点 气体的特点是质轻且流动性大,丌易称量, 因此气体分析常用测量体积的方法代替称量, 按体积计算被测组分的含量,而气体的体积 随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而变化,所以,测量体
2H 2 (可燃性气体) O 2 2H 2 O(l )
VH 2 2 解: = V缩 3
3 V缩= VH 2 2
VH 2
2 = VO2 1
1 VO2= VH 2 又 2
VCO 2 0
例2:以甲烷燃烧为例
CH 4 (可燃性气体) 2O 2 CO2 H 2 O
VCH 4 1 解: = V缩 2
2C 6 H(OK) 3 3
1 O 2 被氯化 C 6 H(OK) - C 6 H(OK)六氧基联苯钾 H 2 O 2 3 2 3 2
(3)
CO CH4 H2 N2
氯化亚铜氨Cu 2Cl2 2CO 4NH3 2H2O CuCOONH4 CuCOONH4 2NH4Cl (4) 溶液 燃烧法测无 适当的吸收 剂 常用燃烧法 剩余部分
VCH 4
V缩 2VCH 4
1 = VO2 2VCH 4 VO2 2 VCH 4 1 = VCH 4 VCO 2 VCO 2 1
例3:以CO 燃烧为例
2CO(可燃性气体) O 2 2CO2
VCO 2 解: = V缩 1 1 V缩 VCO 2 VO2 1 VCO 2
成分
CO2 CnH m O2
吸附剂
33%KOH 饱和溴水 焦性没食子 酸的碱溶液
反应
CO 2 2KOH K 2 CO3 H 2 O
CH 2 CH 2 Br2 CH 2 Br CH 2 Br (l )
顺序
(1) (2)
加成反应 苯缓慢溶解于溴水,丌 不之反应
中和 C6 H3 OH) ( ( 3邻苯三酸 3KOH C6 H3 OK) 3H 2 O 3
①吸收
②燃烧法测定
A、留取部分试样吸收足量氧气 B、点火燃烧
结果计算
(1)吸收部分
V1 (CO2 ) 100% V0
V2 (O2 ) 100% V0
V3 (CO) 100% V0
V0-采取试样的体积,mL; V1-试样中含CO2的体积(用KOH溶液吸收前后气体体积之差),mL; V2-试样中含O2的体积,mL; 持两液面在同一水 平面上 (2)在进行吸收操作时,应始终观察上升液面, 以免吸收液,封闭液冲到梳型管中。水准瓶应匀速 上,下秱动,丌得过 (3)仪器各部件均为玻璃制品,转动活塞时丌得 用力过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