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袁加程环境化学研究方法与实验

合集下载

最新《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最新《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怎样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例如:大气圈,人类的工业化,是的矿物质燃料使得co2 so2等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中是的大气吸收的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多,形成保温层这就是我们说的温室效应生物圈:人类的砍伐,屠杀野生动物,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食物链的断裂或减少,是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到影响造成灾害各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减弱抗破坏力减弱土壤圈:树木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人们盲目施肥造成土壤污染水圈:水的污染就不用说了岩石圈:人类活动的原因引发酸雨,溶洞腐蚀,砍伐造成风沙肆虐风化现象加剧而且五大圈层相辅相成,一个受到影响会引发其他的影响,进而造成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人类的活动最终的苦果还要人类自己承受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3)氮的循环(4)磷的循环(5)硫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循环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循环

H3AsO4 + 2H+ + 2e
H3AsO3 + H2O
H3AsO3
甲基钴胺素
甲基钴胺素
CH3AsO(OH)2
(CH3)2AsO(OH)
CH3AsO(OH)2
(CH3)2AsO(OH) + 4H+ + 4e
(CH3)2AsH- 2H2O
(3)砷的毒性与生物效应 ) 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 三价无机砷毒性高于五价砷;溶解砷毒性高于不溶解 性砷; 性砷; 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 无机砷可抑制酶的活性,三价无机砷还可与蛋白质 的巯基反应。三价砷对线粒体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的巯基反应。三价砷对线粒体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长期接触无机砷会对生物体内的许多器官产生影响。 长期接触无机砷会对生物体内的许多器官产生影响。
空气中的汞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 空气中的汞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气相 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 汞的最后归趋是进入土壤和海底沉积物。 水中汞与悬浮微粒相结合, 水中汞与悬浮微粒相结合,最终沉降进入 水底沉积物。 水底沉积物。
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氧化还原电位E值高 氧化还原电位E • 能够以零价形态存在 • 汞及其化合物特别容易挥发 • 单质汞常温下呈液态,具流动性和溶解多种金属 单质汞常温下呈液态, 形成汞齐的能力 • 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具有较大的迁移和分配能力。 在环境和生物体内具有较大的迁移和分配能力。
• 各种形态溶解度差别较大 • 易于配位体形成配合物 • 存在和转化与环境中的E和pH值有关 存在和转化与环境中的E pH值有关
2、水俣病和汞的甲基化 、
汞的甲基化
CH3CoB12 +Hg2+ +H2O → H2OCoB12 +2CH3Hg+ 2CH3CoB12 +Hg2+ +H2O → H2OCoB12 +(CH3) + 2 Hg

X4030861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X4030861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X4030861环境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环境化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Chemistry课程编号:x4030861学时数:48其中实验学时数:8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0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研究解决环境问题,即研究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迁移及积累、反应及平衡、转化及循环和其对生物生态的影响及规律;鉴定和测量污染物质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来源、含量、分布规律以及研究控制它们的方法,为今后从事与环境化学有关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理论教学部分:(一)绪论1.环境和环境问题(要求:了解)(二)水圈和水体污染1.水的特性和水分子结构)(要求:熟练掌握)2.水的循环)(要求:熟练掌握)3.天然水体的类别(要求:熟练掌握)4.天然水的水质(要求:理解)5.水体污染(要求:熟练掌握)6.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要求:熟练掌握)7. 水处理方法概要(要求:了解)(一)生物圈和生物污染1.生物圈和生态系统(要求:理解)2.生物机体的组成(要求:了解)3.环境中的微生物(要求:了解)4.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要求:熟练掌握)5. 化学污染物在生物圈内的迁移(要求:掌握)6. 环境毒物(要求:了解)(四)大气圈和大气污染1.大气圈的构成(要求:熟练掌握)2. 大气组分浓度表示法(要求:了解)3. 对流层大气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4. 环境空气质量(要求:了解)5. 大气污染(要求:熟练掌握)6. 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要求:熟练掌握)(五)环境无机污染物化学1.无机酸、碱、盐类污染物(要求:熟练掌握)2.氧化物类污染物(要求:理解)3.重金属类污染物(要求:熟练掌握)(六)环境有机污染化学1. 酚类污染物(要求:熟练掌握)2. 芳烃类污染物(要求:掌握)3. 二恶英和二苯并呋喃类污染物(要求:理解)4 海洋中的石油类污染物(要求:熟练掌握)(七)环境化学专题1. 温室效应和地球暖化(要求:掌握)2. 臭氧层破坏(要求:理解)3. 光化学烟雾(要求:理解)4. 水体富营养化(要求:掌握)(八)土壤圈和土壤污染(要求:理解)1.土壤的形成及环境意义2.土壤的结构和组成3.土壤污染实验部分见“环境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视实验环节;每节课后留2~3道作业题。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一章 绪论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一章 绪论

1970年以前为孕育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为形成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发展阶段。
三、环境化学的任务 环境化学的主要任务可归纳成以下六个方面: ①研究环境的化学组成,建立环境化学物质的分析方法; ②掌握环境的化学性质,从环境化学的角度揭示环境形成 和发展规律,预测环境的未来; ③研究和掌握环境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形态、分布、迁移 和转化规律; ④查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⑤研究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的原理及方法; ⑥研究环境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及人类的作用和影响等。
环 境 化 学
第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环境化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环 境化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第一节 环境化学
一 、环境化学的概念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 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 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 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二、环境化学的发展历史 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赤潮
排污口
1973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业区附近,已 经出生了90名四肢不全的畸形儿
• 固废污染
• 废弃的轮胎
复印机
废弃电视机
危险废弃物

• “八大公害事件”
⑴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⑵多诺拉烟雾 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⑷ 伦敦烟雾 ⑸ 四日市哮喘病 ⑹ 爱知米糠油事件 ⑺ 熊本水俣病 ⑻ 富山骨痛病

•《寂静的春天》
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兼作家,蕾切 尔· 卡逊女士以通俗的笔法,提醒世人警 惕过度使用农药的恶果。

土壤中的主要化学污染物是农药、肥料、 重金属等。
三、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简介
①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通过溶解、挥发、 迁移、扩散、吸附、沉降等物理过程或物理化 学过程,分配散布在各环境圈层(水体、大气、 土壤)之中。与此同时,又与各种环境因子 (主要是水、空气、光辐照,微生物和别的化 学物质等)交互作用,并发生各种化学的、生 物的变化过程。经历了这些过程的化学物质, 就发生了形态和行为的变化。 ②这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形迹所到之处, 也留下了它们的印记,使环境质量发生一定程 度的变化,同时引起非常错综复杂的环境生态 效应。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七章_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七章_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以第4种分类方法对各种固体废物进行介 绍
• (1)城市生活垃圾
又称为城市固体废物,它是指在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或为 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主要成分——厨余物、废纸、废塑料、废织物、 废金属、废玻璃陶瓷碎片、砖瓦渣土、粪便以及 废家用什具、废旧电器、庭院废物等。 主要特点——成分复杂,有机物含量高。影响城 市生活垃圾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居民生活水平、生 活习惯、季节、气候等。
图7-1 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与人口、
三、固体废物的时空特点
• 时间方面 昨天的废物正在变为今天的资源,今天的废物可 能成为明天的宝藏。 • 空间方面 废物仅仅相对于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 值,然而往往可以成为另一过程或方面的原料。 • 固体废物还具有“废物”和“资源”的二重特性。
无机物 (1)汞及其化合物 (2)砷及其化合物 (3)镉及其化合物 (4)铬(VI)化合物 (5)铅及其化合物 (6)锌及其化合物 (7)可溶性铜化合物 (8)氯化物 (9)氟化物 (10)石棉 (11)过氧化物、氟酸盐、高氯酸、叠氮化物 有机物 (12)烃类:石油烃、苯、甲苯、多环芳烃 (13)含氧化合物:甲醛、丙烯醛、烯丙基醇、醚类、酚类、羧酸酯、环氧乙烷 (14)含氮化合物:丙烯腈、联苯胺、三硝基甲苯、吡啶、N-乙基-N-亚硝丁胺、二甲胺 (15)含硫化合物:甲硫醇、二甲基硫醚、苯基硫醇、二苯并噻吩 (16)卤代物:四氯化碳、氯仿、氯乙烷、1,2-二氯乙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多氯联苯、二噁英、2-氯酚、对氯苯胺、三氯乙酸、2-氯乙基乙烯基 醚、双(2-氯甲基)醚 (17)有机金属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化合物 (18)有机农药:六六六、对硫磷、乙拌磷、涕灭威、氟乙酸钠

环境化学研究方法与实验

环境化学研究方法与实验
• 2. 对外国人的效力
• 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外资企业、与外国合资 、合作企业等,都必须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
• 根据国际惯例,外国代表和依国际条约享有外交特权和豁 免权的人,我国法律一般对其不具约束力,但如果严重污 染或者破坏环境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可通过外交 途径解决。
三、环境保护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 如《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 • (三)我国某些环境保护法律具有“域外效力”
• 随着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增多,为了防止域外单位或 者个人危害我国的环境权益,国家的某些环境保护法律 、法规也实行“域外效力”原则。即可在本国领域外生 效的原则。
• 例如《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刑法》就是如此。
•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条第3款规定:“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域污染的,也适用本法。”
保护法(试行)》和《森林法(试行)》。
• 2. 公布之日起一定期限后生效。
• 这是环境保护法律、行政法规较普遍的生效形式。
• 如《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19年1月1日 起施行。
• 思考:为什么公布一段时间后施行?
• (二)环境保护法的失效时间
二、环境化学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研究方法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是研究环境化学的重要 方法,是进行环境化学监测的重要手段,随 着分析精度的提高和分析技术的现代化,这 两种方法的作用越来越大。
l.化学分析研究
(1)简分析 简分析用于了解区域环境化学成分的概貌。
(2)全分析 全分析项目较多,要求精度高。
(3)专项分析 根据专门的目的任务,针对性的分析环境中的某些
大气污染模拟实验封闭气室装置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二版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袁加程)第二版

第一节 大气组成及大气层结构
大气温度层结的温度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有时常 发生温度随高度而增加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逆温,出现逆温
的气层,叫逆温层。
※研究逆温的目的: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大气扩散较难,阻
碍了污染物随着空气垂直运动的扩展,在特殊的天气能造
成严重的污染事件,如雾霾。所以研究逆温层的形成、高
60
平流层顶
中间层
40 20
对流层顶 平流层
0
对流层
160
200
T/K
240
280
图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
第一节 大气组成及大气层结构
4. 热层(电离层)
高度: 80~500 km
100
热层
80 60
中间层顶
该层空气稀薄,大气质量仅 占总质量的0.5﹪。太阳所发 出的紫外线绝大部分都被这 一层的物质所吸收,大气温 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 线作用下,该层空气处于高 度电离状态,因此也称为电 离层。
1. 对流层
低层大气(1~2 km):摩擦层 或边界层,污染物集中; 自由层大气(2 km以上):自 然现象;
高度 /km
60
平流层顶 中间层
100 80
中间层顶
热层
40
平流层
对流层顶层:水变冰,阻止水
分子进入平流层,阻止了氢的
20
0
对流层顶 对流层
损失。
H2O → H + HO
160
200
T/K
第一节 大气组成及大气层结构
大气的升温过程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地面

环境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

环境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一、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点1. 环境化学基本概念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的化学现象及其影响的科学。

它主要包括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组成、性质、分布和迁移转化规律。

环境化学实验是研究环境化学问题的重要手段。

2. 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环境化学实验主要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过程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

在实验中,应遵循化学反应原理、仪器分析原理和环境监测原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包括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过程、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等。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实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离子交换实验、环境污染物检测实验等。

4. 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环境化学实验所需的基本技术包括:化学实验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

在实验中,应熟练掌握各种实验技术,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环境化学实验的常用技术1. 化学实验技术化学实验技术是进行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

包括:物质的称量、溶液的调配、化学反应的进行、沉淀的制备、溶液的过滤、溶液的蒸发等。

在实验中,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仪器分析技术仪器分析技术是进行环境化学实验的重要技术之一。

包括:色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等。

在实验中,应适用合适的仪器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是进行环境化学实验的重要技术之一。

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土壤监测技术等。

在实验中,应熟练掌握各种监测技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环境化学实验的应用1. 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实验在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环境中的污染物质的分布和浓度,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 环境治理环境化学实验在环境治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可以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定量分析,为制定环境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环境污染物的减排和治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电位分析法 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② 电导分析法 直接电导法,电导滴定法。
③ 库仑分析法 库仑滴定法,控制电位库仑法。
④ 极谱分析法 经典极谱法,示波极谱法,溶出 伏安法。
(3)色谱分析法 根据物质在两相中 分配系数不同而将混合物分离,然后 用各种检测器测定各组分含量的分析 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有以下 四种。
大气污染模拟实验封闭气室装置
(3)酸性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危害模拟实验
按图所示做成封闭气室。 ① 取少量Na2SO3于杯l中,加2滴水,加1mL浓H2SO4。 ② 取少量铜片于杯2中,加1mL浓HNO3。 ③ 取少量Na2CO3粉末于杯3中,加2mL稀盐酸。 ④ 迅速将贴有湿润pH试纸的玻璃水槽罩在反应器上,做成封闭气室。 观察气室中动、植物的变化。 ⑤ 实验完毕后,用吸有NaOH溶液的棉花处理余气。 ⑥ 利用上述动、植物在无污染的封闭气室中做相同的对比观察实验。
② 现象及解释 a.酸雨过后,约lh小鱼死亡; b.植物苗经酸雨淋后3天死亡,水pH=4;土壤
pH=4。
以上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SO3 + H2SO4=Na2SO4 + SO2↑+H2O 玻璃钟罩内的SO2气体经降水形成酸雨使动、植物受到危害。表 明酸雨使水、土壤酸化,危害生态环境。 在无酸雨的对照实验环境中生长的动、植物一星期后仍存活。
(4)观察现象及解释 ① 湿润的pH试纸变红,pH=4; ② 10min后,小昆虫落地,死亡; ③ 3h后,小鱼开始死亡; ④ 2天后,植物苗开始枯黄、卷叶,最后死亡。
以上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SO3 + H2SO4=Na2SO4 + SO2↑+H2O Cu + 4HNO3(浓) = Cu (NO3)2 + 2NO2↑+ 2H2O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H2O
4.平面图
环境化学平面图主要包括化学成分类型 分区图,采样点布置图、环境质量评价 图等,这些图件可按行政区划、水系、 自然单元等编制
5.剖面图
剖面图主要对地下水和土壤而言。当有 足够的分层或分段取样的分析资料时, 可编制地下水(或土壤)化学剖面图, 以反映地下水化学成分(或土壤成分) 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剖面图上一般还 应表示主要的地质——水文地质内容。
1.曲线图 曲线图是比较简单、常用的一种图示。
2.直方图
直方图是用一组直方柱表示某环境要素 中污染物含量(浓度)或其他指标在时 间或空间上的差异和变化规律
3.等值线图
等值线图是利用一定密度的观测点资料,用 一定方法内插出等值线(即浓度相等点的连 线),以表示水质、大气、土壤或污染物在 空间上的变化规律
① 气相色谱分析 ② 高效液相色谱法 ③ 薄层色谱法 ④ 纸色谱
(4)其他分析法
如差热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放射分析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X射线荧光分析法等等。
三、环境化学图示研究方法
环境化学的图示法(图形表示法)就是根据化学 分析结果和有关资料把化学成分和有关内容用图 示、图解的方法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助于对分 析结果进行比较,表示其规律性,并发现异同点, 更好地显示各种环境要素的化学特性,具有直观 性、简明性。
以上红N动O反色、2及应。植C产在物O生受一2酸的污星性S染期O气的后2、体环仍N存境存O在2中活及的,。C封O动闭2均、气为植室酸物的性难对气以照体存实,活验使。中p在H,无试同S纸样O呈2的、
(5)酸雨及危害模拟实验步骤与现象解释 ① 实验步骤
2苗在m和小L浓小烧H鱼杯2S(中O底放4,部入立一少即瓷量罩盘N上a内2S玻)O璃3。,钟少滴罩许加,几一同分滴时钟水罩后后住,,植经加物钟入 罩顶端加水使形成喷淋状,观察现象,最后测水、 土的pH值。
① 比色法 比较溶液颜色深浅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② 分光光度法 它是基于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对光产生选择性吸收,根据对 光的吸收程度来确定物质的含量的方法。
③ 原子发射光谱法 即物质中的原子能被激发产生特征光谱,根据光谱的波长 及强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电化学分析法 即根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 产生的物理量与浓度关系来测定被测物质的含 量,主要包括:
第八章 环境化学研究 方法与实验
第一节 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
一、环境化学实验室模拟方法
按进行实验的场合可分为“现场实验模拟”与“实验室实验模拟”; 按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可分为“过程模拟”、“影响因素模拟”、
“形态分布模拟”、“动力学模拟”及“生态影响模拟”等; 按模拟的精确性可分为“比例性模拟”和“形态分布模拟”; 按实验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模拟”和“复杂模拟”(或
称“综合模拟”)
1.模拟实验研究的设计及条件控制
模拟实验研究能否获得良好的结果与模 拟研究的设计是否合理密切相关。
2.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
了解酸性大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及它们的危害。
(2)实验用品
玻璃水槽、玻璃钟罩、喷头、小型水泵、小烧 杯、胶头滴管、浓硫酸、浓硝酸、亚硫酸钠、 稀盐酸、碳酸钠、铜片、昆虫、绿色植物、小 草鱼和pH试纸。
l.化学分析研究
(1)简分析 简分析用于了解区域环境化学成分的概貌。
(2)全分析 全分析项目较多,要求精度高。
(3)专项分析 根据专门的目的任务,针对性的分析环境中的某些组
分。 (4)细菌分析
为了解水的污染状况及水质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一 般需进行细菌分析。通常主要分析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
2.仪器分析研究
3.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模拟实验中的应用
在环境化学模拟实验研究中,经常采用同 位素示踪技术。因为此项技术可以确切地 表明某元素或某污染物在环境各部分之间 的具体迁移过程和归宿。
二、环境化学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究方法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是研究环境化学的重要 方法,是进行环境化学监测的重要手段,随 着分析精度的提高和分析技术的现代化,这 两种方法的作用越来越大。
仪器分析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质的 物理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 量。仪器分析需要精密仪器来完成最后的 测定,它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
(1)光化学分析法 光化学分析法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两类。它是基于物质对 光的选择性吸收或被测物质能激发产生一定波长的光谱线来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