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环境分析化学实验
环境监测分析及工业化学分析工操作规程范本

环境监测分析及工业化学分析工操作规程范本一、目的和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环境监测分析和工业化学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实验数据的可信度。
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环境监测和工业化学分析的实验室。
二、设备及材料1. 分析仪器和设备:列出所需的分析仪器和设备名称、型号和数量。
2. 实验室耗材和试剂:列出所需的实验室耗材和试剂名称、规格和数量。
三、操作步骤1. 样品准备:a. 收集样品,并记录样品来源、采集日期和地点。
b. 如有需要,将样品进行前处理,去除杂质和干扰物质。
2. 试剂准备:a. 按照实验方法要求,准备所需的试剂溶液。
b. 记录试剂的配制方法和使用浓度。
3. 仪器准备:a. 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校准和调试。
b. 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状态,无故障和漏洞。
4. 样品处理:a. 按照实验方法要求,将样品与试剂进行混合或萃取。
b. 按照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洗涤、过滤或稀释。
5. 分析测量:a. 将样品或处理过的样品加入仪器中进行分析测量。
b. 按照实验方法要求,控制仪器的操作参数和测量时间。
6. 数据处理:a.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b. 将实验数据整理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所需的分析结果。
四、质量控制1. 确保实验室仪器的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
2. 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进行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样品测试,以验证实验的准确性。
五、安全操作1.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必要的个人防护。
2. 确保所有试剂的正确使用和保存,并遵守实验室的废物处理规定。
3. 对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操作,必须进行有效的局部通风措施。
4. 如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操作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上级。
六、记录和报告1. 操作人员必须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实验数据。
2. 所有实验数据必须经过核对和签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老师情况介绍陈红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陈宝梁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化学与生物有效性、环境友好吸附材料设计及应用教授博导陈新才环境微生物、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污染土壤修复与农产品安全副教授硕导陈雪明水与废水处理教授博导陈英旭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环境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教授博导程丽华环境生物工程/膜分离副研究员硕导邓劲松副教授方萍1.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 2.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教授博导冯英植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副教授硕导冯亚非高级工程师傅柳松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副教授硕导顾敏助理实验师官宝红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何若环境微生物学、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副教授硕导何积秀农业资源利用助理实验师何艳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污染环境控制与修复副教授硕导何云峰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何振立土壤化学与环境、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教授博导胡宏生物学:厌氧生物工程、水生态处理工程高级工程师胡宝兰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土壤厌氧氨氧化及其土壤生物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天然水体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关键环节研究副教授硕导胡勤海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规划与评价副教授硕导黄敬峰环境资源遥感, 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员博导黄益丽微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吸附作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群体感应和生物膜形成副研究员硕导纪伟昌环境科学与工程: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工程实验师金崇伟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学副教授硕导金一中环境工程、污染控制技术副教授硕导雷乐成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教授博导李伟环境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及环境生物技术教授博导李廷强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植物逆境营养生理副教授硕导梁建设研究员梁新强流域生源要素控制工程与水质安全副教授硕导廖敏土壤化学与环境副教授硕导林道辉环境化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教授博导林琦环境污染模拟与控制副教授硕导林咸永植物营养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养分管理与生态环境安全、植物营养与食品质量安全、蔬菜营养生理与施肥教授博导刘际松环境科学副教授刘璟生态毒理与环境健康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副导师刘维屏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方面的研究。
环境污染物监测与分析实验报告

环境污染物监测与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环境污染物监测与分析概述:本实验旨在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监测与分析方法,以及对环境污染物的定量分析与鉴定。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索有效的监测和分析手段。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1. 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2. 掌握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和技术;3. 学习环境污染物的定量分析与鉴定方法;4. 探讨环境污染物监测与分析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水质监测仪器(如PH、溶解氧、COD等监测设备)2. 大气污染监测仪器(如PM2.5、SO2、NOx等监测设备)3. 土壤采样器和土壤分析仪器4. 有机污染物检测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5. 环境污染物标准品和标准溶液6. 试剂和实验用具(如玻璃器皿、移液器等)三、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需要,选取不同的监测点位收集水样、空气样、土壤样和有机污染物样品;2.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前处理,如过滤、浓缩等处理步骤;3. 使用相应的仪器和设备,按照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监测和分析;4. 记录监测数据,包括环境污染物的含量、种类等信息;5.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鉴定,获取更准确的污染物信息;6. 对实验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和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7.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评估监测与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水质监测结果:经过水质监测仪器的测试,得到了水样污染物的各项指标数据,如PH值、溶解氧浓度、COD浓度等。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大气污染监测结果:通过大气污染监测仪器的测试,获得了空气中污染物的含量数据,如PM2.5浓度、SO2浓度、NOx浓度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空气质量,并了解大气污染源及其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3. 土壤污染监测结果:利用土壤采样器和土壤分析仪器,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得到了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数据,如重金属、有机物等。
化学研究生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作为一名化学研究生,我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化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将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二、教学实践内容及形式1.课程教学在研究生阶段,我承担了本科生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工作。
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等。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教学中,我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实验指导、实验报告批改等工作。
通过实验教学,我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教学研讨在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与同行教师共同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同时,我还参加了教学研讨会、学术报告等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4.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实践收获1.提高了教学技能通过教学实践,我掌握了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实验指导、教学评价等教学技能。
这些技能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丰富了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3.提升了综合素质教学实践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促进了学术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学术研究,为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创造了条件。
四、教学实践反思1.教学设计方面在教学设计方面,我认识到教学内容应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2.课堂组织方面在课堂组织方面,我认识到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效果。
3.实验教学方面在实验教学方面,我认识到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化学研究生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化学研究生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当前化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提高化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化学人才。
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国民经济和科技创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化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化学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化学研究生教育质量。
二、课程设置1. 优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新兴交叉学科课程,如生物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等。
2. 强化基础课程:加强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水平,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3. 增加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科研训练1. 实验技能培训:加强实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科研项目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科研实践能力。
3. 学术交流:组织学术报告、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五、创新能力培养1. 创新意识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方法。
2. 创新能力训练:通过创新实验、创新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学术论文撰写: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
六、改进措施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2.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化学年考研化学重点实验操作技巧

化学年考研化学重点实验操作技巧一、引言化学重点实验是考研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对于顺利进行实验和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化学年考研化学重点实验的操作技巧,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准备和应对实验环节。
二、操作技巧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考生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熟悉实验的目的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和所需仪器设备。
其次,要检查所需试剂和仪器是否准备齐全,并确保安全措施已经落实到位。
最后,注意清洁实验用具,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2. 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们应该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各种实验室仪器和常用仪器的操作步骤。
在使用仪器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确保正确地安装和调整仪器。
同时,要保持仪器的清洁和维护,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
3. 安全注意事项安全是化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考生们在进行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要求。
首先,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身体免受危害。
其次,要正确使用实验室设备,避免触摸或吸入有毒有害物质。
最后,要妥善处理废弃物和化学品,遵守实验室的废物处理要求。
4. 实验记录的准确性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考生们要注意实验记录的清晰和准确,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现象、测量数据等。
同时,要注意标注实验日期和实验者的姓名,以便后续查阅和复核。
5. 实验中常见技巧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考生们可以运用一些常见的实验技巧,帮助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度。
例如,使用滴管时要注意垂直滴取,避免液滴遗留在壁上;使用量筒时要注意底部读数,避免视线偏差;使用电子天平时要注意称量前后的校准和调零等。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学会分辨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品。
2. 注意操作的轻重缓急,掌握实验步骤和所需时间。
3. 注意控制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等。
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化学是现代科学体系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其应用也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它的发展支撑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引领了科学与技术进步,架起了生命科学的桥梁,推动了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目前,化学还在能源、环境、制药、信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化学学科世界排名连续3年进前1%,学校每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中近一半来自于化学学科。
化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2人,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两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6人,北京市科技新星4人。
化学专业依托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理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理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工学),化学工程硕士点(工学)。
现有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功能分子与晶态材料科学与应用”等实验室。
另外,还有材料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合成化学、能源化学、发光材料、计算化学等研究与开发平台。
实验室总面积约2500m2,各种仪器设备总值近3500余万元。
1979年化学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研发能力的培养。
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
除到国外和国内读博进一步深造外,学生毕业时通常到外资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涉及的行业包括化学和化工领域、材料领域、环保领域、制药行业、以及行政管理单位等。
就业率达到100%。
研究生招生的具体情况请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热烈欢迎热爱化学、充满理想的年轻学子报考我系的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简介以下导师均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招生。
有关导师的详细资料请见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网站。
,或直接和导师联系。
边永忠(化学系,化学专业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主要研究方向:卟啉酞菁类化合物、富勒烯及纳米碳管的配位化学和超分子化学,以及这些大型共轭体系在功能分子材料及器件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
1.学位课程:包括分析化学基础、分析仪器原理与应用、色谱分析、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
2.学科前沿课程:如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纳米材料与分析化学、生物分析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等。
3.实践课程:包括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实践课程以及科研实践等。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熟悉常用的分析化学仪器和分析方法。
2.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创新。
3.培养学生具备科学论文写作和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参与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植物体内含硫量测定(6学时)
测定植物叶片中的含硫量,是指示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程度和确定植物净化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吸硫量与环境中的SO2浓度呈线形关系。
因此,采集市区不同地点(原则上采用大气例行监测点位)立地植物进行含硫量的测定,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监测大气中SO2污染状况,并可观察大气SO2污染对植物的影响,为城市园林绿化和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植物体含硫量的测定方法。
原理
植物样品在充满氧气和高温条件下燃烧,分解出来的硫被过氧化氢氧化成硫酸根,在微酸条件下,加起浊剂(BaCl2),硫酸根与钡离子生成微细的硫酸钡胶体微粒悬浮于溶液中,使溶液混浊,其混浊度与溶液中硫酸根的含量成正比,可见光电比色计进行比浊。
试剂
1.硫酸盐标准溶液:称取0.1480g烘干的Na2SO4(AR)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重蒸水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00mL=1.00mg硫酸根。
再将此溶液稀释至10倍,即每1.00mL=0.1mg 硫酸根。
2.稳定剂:称取75g氯化纳(AR)溶于300mL水中,加入30mL浓盐酸,50mL甘油和100mL95%的乙醇,混合均匀。
3.氯化钡:筛取80目-100目分析BaCl2晶体,在粗天平上称取0.2g,包好备用。
4.1:4过氧化氢:1份30%过氧化氢溶于4份重蒸水中,用时现配。
设备
1.氧气钢瓶及500mL磨口瓶、500ml碘量瓶或具磨口塞的硬质三角瓶,特制瓶塞塞下端焊接0.5-0.8cm的白金丝(亦可用6%过氧化氢淬火3次-4次的镍铬丝或电热丝代替),下端编制成式样筐。
2.分光光度计、电磁搅拌器。
3.漏斗、量筒、烧杯、搅拌棒等。
材料
采集污染区与对照区各点具有代表性、常见的植物或树木叶片5g,于60℃-70℃烘箱烘4h,磨碎过60目筛,放塑料袋备用。
步骤
以上各管加2.5mL稳定剂,用玻璃棒搅匀后,加0.2gBaCl2,在电磁搅拌器上搅拌1min,静置30min,在分光光度计上用420nm波长,1cm比色皿进行比浊。
然后以光密度为纵坐标,已知硫酸根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样品测定:将定量滤纸剪成4.5cm×5cm的小块,折好后,称取0.1g试样于滤纸中央,包折后,紧夹在小筐中,碘量瓶中加重蒸水10mL,过氧化氢(1:4浓度)0.5mL,通氧2min 后,点燃滤纸包尾部,立即插入瓶中,轻按瓶塞,将瓶倾斜并轻轻转动,燃烧完毕后,静置30min~40min,至瓶内无烟雾时,打开瓶塞,用吸管吸20mL重蒸水冲洗瓶塞、瓶壁及试样筐,过滤于100mL小烧杯中,再用17mL重蒸水冲洗碘量瓶,过滤。
在滤液中加2.5mL稳定剂,用玻璃棒搅匀后,加0.2gBaCl2,在电磁搅拌器上搅拌1min,静置30min,在分光光度计上用420nm波长,1cm比色皿进行比浊,按同法进行空白测定,由标准曲线上查出测定液中硫酸盐含量。
计算
V1
SO42- =A×——(mg/g)
V2W
式中:A——标准曲线上查得的与光密度相应的硫酸根含量,mg;V1——吸收液总体积,mL;V2——比浊测定时吸取的待测液体积,mL;w——分析用的植物样品重,g(干重)。
本实验样品用0.1g,样品测定体积与吸收液体积相同(50mL),故可用下式计算:
SO42- = A/0.1(mg/g)
注意事项
1.用氧气钢瓶通气时要注意安全,可在氧气钢瓶出口处连接上缓冲瓶,瓶内装水起安全作用。
2.试样加BaCl2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时,要严格控制搅拌速度与时间,否则对硫酸钡颗粒的形成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