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市场运作机制个管理模式
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

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我国会展场馆分布散乱,面积普遍偏小,各地场馆供求关系不一,场馆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导致我国场馆利用率低,很多展会外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会所的经营与管理,希望大家喜欢!会展场馆的经营模式法国与德国同属会展业强国。
海外会展委员会技术、工业和经济合作署(CFME—ACTIM)是代表法国政府行使宏观管理权的唯一的会展管理机构。
具体运作模式:展馆设施由法国中央及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然后组成国有场馆公司负责展馆的经营管理,只开展场馆服务业务,不进行会展项目的运营。
展览公司不拥有展览设施,也不参与展馆经营,主要从事会展项目经营。
对于这种“泾渭分明”的业务划分方式(即公有民营的纯场馆经营模式),法国行业主管部门认为,这能够促进会展公司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场馆经营者专心做好场馆服务工作,体现出比德国更细的社会分工,有利于提高会展服务专业水平。
在具体会展项目中,会展公司采取与德国相同的方式,与各会展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将会展服务工作委托给会展专业服务公司代理,最终完成会展的运作。
法国每年举办国际专业展有120个左右,参展企业50万家,参观商621万。
著名的展会有SIAL食品展、SIM农业展等。
会展场馆的特点目前我国的会展场馆建设还处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垄断建设管理的阶段,会展场馆还是“事业单位”,它首先要体现的是政府某些部门的行政意志,而不是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
目前中国展览场馆饱和甚至局部过剩的现象,跟这种“事业”的观念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目前的会展场馆主要表现为以下的几大特点:1.会展场馆规模偏小,国际影响力差,市场容量有限。
先进国家的会展场馆大多有很大规模和国际影响力,如德国汉诺威展览会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展览场地,总占地100多万平方米,是世界展览会的发源地,已有800年举办展览的历史。
而我国虽然有会展场馆近200个,但大多规模偏小,展馆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寥寥无几。
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

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1. 简介会展场馆是指用于举办各类展览、会议、论坛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会展场馆的经营与管理是指对会展场馆进行运营和管理,使其能够有效地满足组织者和参与者的需求,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服务。
2. 经营模式2.1 自营模式自营模式是指会展场馆由场馆所有者或经营方自行进行管理和运营。
在这种模式下,场馆所有者或经营方承担了所有的运营责任和风险。
自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控制场馆的运营和服务质量,但需要承担较高的运营成本和风险。
2.2 租赁模式租赁模式是指会展场馆将场地出租给活动组织者,由组织者负责具体的活动运营和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场馆所有者或经营方只提供场地,不承担具体的运营职责。
租赁模式的优势在于减少了运营成本和风险,但对活动组织者的要求较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运营和管理能力。
3. 管理要点3.1 设备设施管理会展场馆的设备设施是举办活动的重要基础。
对于场馆经营者来说,保证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是管理的重要一环。
需要制定设施维护计划,定期进行设备设施的检修和保养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同时,还需要关注市场上新的设备设施的引进和更新,以提升场馆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3.2 活动管理活动管理是场馆经营与管理的核心内容。
包括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和评估等各个环节。
在活动策划阶段,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参与者的需求,制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
在活动组织和执行阶段,需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活动评估阶段,需要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提升后续活动的质量。
3.3 营销策划有效的营销策划可以吸引更多的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形象。
营销策划包括市场调研、定位、推广和宣传等工作。
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确定场馆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和宣传,如线上渠道、合作推广和参加行业展会等,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4 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

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引言会展场馆作为大型活动和展览的承办地,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增加收益、提升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会展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并讨论其优势和挑战。
1. 传统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传统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主要以场馆出租为核心,通过租赁场馆给企业、机构和个人举办各类活动来获取收益。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简单直观,并且能够确保一定的收入。
然而,传统模式的劣势也很明显,如场馆利用率不高、场馆设施的维护等问题。
2. 创新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为了解决传统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一些创新的模式正在被采用。
这些创新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多元化的活动组织除了传统的租赁场馆给企业、机构和个人使用外,场馆可以自己组织多元化的活动。
例如,可以与相关行业合作举办各类展览、论坛和培训等活动,通过自主组织活动来提高场馆利用率和增加收益。
2.2 定制化服务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场馆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例如,为某个企业定制场馆布置和装饰,为某个活动提供特殊的设备和技术支持等。
通过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
2.3 场馆品牌建设通过场馆品牌建设,可以提高场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例如,场馆可以与知名企业合作,举办大型展览和活动,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观众。
同时,场馆还可以通过参与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与行业内的合作与交流。
2.4 运营效率的提升通过引入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可以提升场馆的运营效率。
例如,采用场馆管理系统进行场馆预订和资源调配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展览和在线展示等方式,增加场馆的可见度和吸引力。
3. 优势和挑战创新的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带来了许多优势,包括提高场馆利用率、增加收益、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控制的难题、技术引入的推广等。
因此,场馆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第二章 会展场馆组织管理

为使新建的会展场馆能够维持生存,各地采取了相应的 对策,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主要是: 1、把政府投资作为“沉淀资本”,不提折旧,营业收 入持平即可,或允许几年内减亏。如:长春国际会展中心、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长春国际会展中心由省、市和开发区三级政府共同投资 兴建。会展中心建成后,由开发区经开股份集团(上市公司) 管理经营,会展中心为独立法人。为使会展中心能健康运营, 不断发展,市政府同意开发区经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为会展 中心负担场馆建设贷款利息和折旧费用。
宁波市政府为促进国展中心及配套项 目建设,对国投公司展览场馆建设按实际投 入资金的贷款利息,由市财政每年承担三分 之一予以补贴。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收费, 给予减、免、退。对国投公司应缴纳的水利 建设基金、印花税等,按照地税部门审批程 序,经批准后在三年内予以减免。
第二节
会展场馆机构设置 和职能权限
三、机构设置和职能权限
见书41---48
四、组织管理与组织结构
见书49---51
第三节 会展场馆管理体制创新
见书 P52--54
第四节 会展场馆的公共关系
见书P54---57
案例;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属国有企业,成立于 2003 年 5 月,注册资本 9.2 亿人民币,现有员工 60 人。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是一集展览、会议、餐饮、商业等功 能为一体的大型会展设施。地处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文化水 廊北部,占地面积 18.86 万平方米,建筑规划总面积 25. 5 万平方米 。总体分二期建设, 一期工程完成建筑面积 18. 5 万 平方米 ,其中展厅面积 7 万平方米 ,会议设施面积 9500 平 方米 ,室外广场总面积 3. 5 万平方米 ,场馆规模居全国前 列。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是国际展览业协会成员,自 2004 年 10 月 20 日 开馆以来,先后连续举办了几十个大型展览会 “中国国际洁净技术论坛暨展览”,其前身为中国电子 学会洁净技术分会洁净技术学术交流会,是中国乃至世界范 围内最早、最专业的洁净室行业交流活动。自2002年北京农 展馆举办的第五届论坛暨展览活动起,“中国国际洁净技术 论坛暨展览”正式通过国际污染控制联盟的认证,成为世界 洁净室行业主题年会之一,影响力逐渐覆盖亚洲地区乃至世 界范围。自2005年开始移师苏州并成为苏州国际博览中心自 办展的支柱。
会展业管理模式

会展业管理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内容摘要:政府对会展业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扶持,是会展业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根据政府对会展市场调节力度的大小,将会展业管理模式分为三种:政府支撑型模式、政府市场结合型模式和市场主导型模式。
并结合实例,对三种会展业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会展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会展业管理模式政府支撑型政府市场结合型市场主导型会展业是会议业与展览业的总称。
从产业角度看,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是第三产业中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会展业在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综观会展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其会展业管理模式不仅各具特色,而且有可供我国发展会展业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会展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发达和完善,市场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根据该国政府对会展市场调节力度的大小,可以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展业管理模式分为政府支撑型模式、政府市场结合型模式以及市场主导型模式。
政府支撑型模式德国是世界展览业强国,其会展业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国际性展会数量多、规模大、效益好。
德国是政府支撑型模式的典型代表,政府在当地会展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政府鼎立支持德国地方政府将会展业作为所辖区域的支柱产业,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首先考虑会展业发展的需要,积极调配资源,优先扶持会展业发展,形成会展产业链。
以汉诺威为例,汉诺威是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也是北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曾承办过两届世界博览会,拥有全球最大的展览中心—汉诺威博览中心。
世界十大展览会有五个在汉诺威举办,而全球排名第一的展览公司—汉诺威展览公司也在该市。
汉诺威会展业发达的原动力来自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该市几个大的展览公司都有政府背景,如汉诺威展览公司的两大股东下萨克森州政府和汉诺威市政府就分别持有其49.8%的股权。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汉诺威展览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也带动了整个城市会展业的蓬勃发展。
展览场馆运营管理的十种模式[方案]
![展览场馆运营管理的十种模式[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a2b5e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b.png)
会展经济包括会议经济、展览经济、奖励旅游经济、大型活动经济四大板块,简称MICEE 经济,M(meeting):代表公司会议;I(incentive tour)代表奖励旅游;C(convention)代表协会与社团组织的会议;E(exhibition or exposition)代表展览会;E(event)代表节事活动。
展览场馆运营管理的十种模式如果我们把展览场馆运营管理做一个矩阵分析,就能够大致得出10种运营管理模式。
模式A为“民有民营的纯场馆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关法律法规只允许场馆所有者经营场地出租及其相关业务,而不能从事自办展,从而为更多的会展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如法国的私人展览场馆就采取这种模式。
模式B为“民有民营的场馆经营与自办展结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关法律法规允许场馆所有者不仅可以经营场地出租及其相关业务,而且还能从事自办展,这样就为展览场馆提供了更多盈利或减少亏损的机会。
如德国的许多私人展览场馆就采取这种模式。
模式C为“民营公助的纯场馆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关法律法规只允许场馆所有者经营场地出租及其相关业务,而不能从事自办展。
但这些私人展览场馆可以从民间和政府财政收入中获得相应的补助和津贴,这些补助和津贴虽然不多,但也能为展览场馆减少部分经营风险,从而为其盈利创造条件。
如英国的展览场馆就采取这种模式。
模式D为“民营公助的场馆经营与自办展结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关法律法规允许场馆所有者不仅可以经营场地出租及其相关业务,而且还能从事自办展。
不仅如此,展览场馆还可以从民间和政府财政收入中获得相应的补助和津贴,这些补助和津贴虽然不多,但也能为展览场馆减少部分经营风险,从而为其盈利创造条件。
如意大利的展览场馆就采取这种模式。
模式E为“公有国营的纯场馆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关法律法规只允许场馆经营场地出租及其相关业务,而不能从事自办展。
在经营的过程中,展览场馆经营公司的盈利与亏损都由政府承担,当然,经营活动和定价也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说了算。
会展行业管理模式

会展行业管理模式行业管理模式是指政府通过设置一定的政府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或通过行业中介组织对某一特定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行业管理是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其前提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及行业中各经济主体要有明确的定位。
会展业属于竞争性行业,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而行业协会则应该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水平。
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一个产业时,都要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的特点,选择特定的行业管理模式。
国际会展发展较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属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市场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从总体上看,会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会展属于市场行为,接受市场机制的调节,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会展行业起步时间先后有别,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管理模式不同,不同国家、地区会展行业发展及其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差别。
(1)德国的行政干预模式德国是世界展览王国,在世界会展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一百多年的市场竞争,形成了汉诺威、法兰克福等实力雄厚的展览城市,拥有一批享誉全球的名牌展会。
如柏林国际建筑贸易展、国际旅游展、国际电子消费品展、纽伦堡国际玩具博览会、国际制冷机设备展、国际礼品展、国际电脑与通讯展和国际工业展等,占世界所有著名展会的2/3强。
作为世界头号会展大国,德国的展馆功能设施非常先进和完善,占地面积超过lo万平方米的展馆就有8个。
著名的国际性会展公司有汉诺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柏林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纽伦堡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法兰克福展览公司、杜塞尔多夫国际展览公司、慕尼黑国际展览公司。
在德国会展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干预色彩较浓,是典型的行政干预模式。
这种行政干预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管理方面,有一个政府授权的权威协调管理机构——德国经济展览会与博览会事务委员会(AUMA),对每年的国内外博览会、展览会进行组织和协调。
②德国政府大力支持展览场馆的建设。
会展场馆经营管理课件

❖ 德国模式:
❖ 德国政府直接投资场馆建设,坚持“一 个展览公司=一个会展城市”政府主要为本市 的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建设和政策支持。
❖
政府通过授权使专业行业协会在业界
内具有绝对权威,而行业协会通过建立行业
规章制度和自律机制来完成行业内的管理和
协调职能。
❖ 新加坡模式
❖
新加坡规定周边酒店和参观对展览场馆进行补
❖ 同时还制定了各种分期收费的优惠政策。
❖ 香港模式 ❖ 政府规划土地的使用并且提供土地,然后委托
地产公司建设场馆。 ❖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 ❖ BOT模式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基本思路是:
由政府或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 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外 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 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 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项目转给相应 的政府机构。
因此,政府部门对会展市场的管理应该有直接 管理、微观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宏观管理,强化 服务职能。
模式二、政府委托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政府拥有会展场馆所有权, 通过招标、谈判、 协商等方式, 将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定 时间内移交或委托给经营性公司、非营利性 社团进行经营。
❖ 优点: 降低政府的经营风险,选择信誉好、拥 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会展管理公司,其管理水 平有保障,并可以充分利用管理方的品牌及 经验。
❖ 缺点: 容易滋生短期行为,难以保证大型会展 场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政府与专业管理 公司之间的沟通存在不稳定性,目标的不一 致性。
模式三、成立中外合资或合作公司共同经营
通过吸引外资, 由中方与方组成合资或 合作公司, 掌管场馆的经营管理, 按照出资比 例或商定的条件分享利润、承担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展览中心
展商和会议代表
德国政府授权德国经济展览会与博览会事务委员 会(AUMA)作为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对德国每年举 办的国内外展览会、博览会进行组织和协调。
专业观众:指与会展活动有直接购买关系的人群。 会展中心的管理大致可分为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两方面。 这是市场的买方,当然是会展市场的必然要素。 会展业的特性和对资源的聚集功能使它在发展的初期,有必要借助于政府的力 硬件管理的重点多放于设备和系统的运作与成效: 这是会展的卖方,国 量,将散布于其他行业的资源整合起来加以利用,以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 专业会议组织者(PCO)一般是一些小型公司,是负责申办、策划、组织、协调、 一般观众:指看热闹的人群,他们是气氛的烘托者,购买和成交的可能性较小。 成为买方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购买愿望;二是购买能力。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 中介机构在帮助政府部门决策、执行政府决定、说服会展参与机构接受会展理念 目的地管理公司(DMC),最初是从事会展活动过程中的后勤管理的机构,后来 (1)常用设施及装备的日常维修保养,比如场馆、水电供应、通信系统等; 际国内政府、非政府组织 安排和接待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的专业公司。 等诸多方面,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对会展市场的兴旺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购买能力是组织是否能成为买方的决定性条件。 逐渐承担起PCO的部分工作。它们与会展场馆的关系是委托经营,当然也有会展场 政府参与和管理的方式世界各国也不一。 (2)保持紧急事故应变系统正常运作,比如消防系统、播音设备等; 和公司等机构,是会议和 馆自己经营管理的。 (3)提供适合及足够的家具、器材和设备(非常用设备或器材应以租借的形式或作特别 展览源的产生单位。 展览公司是主要以展览为主进 安排应付需要); 行专业化操作的机构。 (4)保持场地清洁及适当的废物处理能力,符合当地环保要求; (5)有效控制设施的运作成本。 做好展览组团工作的基本条件 软件管理则是营运成功与否的关键,管理重点在于: 和要求是:项目要合适、标准 (1)专业管理人才培养。 (2)提高服务水平。 要实际、选择要慎重、管理 (3)展馆资源配置。 在意大利,对展览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是由 要认真。 (4)制定合理的定价标准。 意大利工业部直接负责。 (5) 处理好与客户间的关系。
会展业的产业管理模式
展商和会议代表观众 其他中介组织 会议市场和展览市场的参与机制
政府与会展法Biblioteka 建设 协会与会展行规建设 企业自主运作 社会监督
第一节 会展业的市场运作机制
一、会展管理模式中的参与主体 政府 会展计划者 专业会议组织者(PCO 和CHA)和展览公司 观众 其他中介组织 目的地管理公司
行业协会
行规制定,协调管理,协调公共关系,基 础数据提供,人才培训,资质评定 创立品牌,开办专业化展会,高质量 办展会,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化 用参与或不参与来表示喜好
企 业 公 众
美国独立展览 主办者协会(SISO) 2.扩展阶段:扩大电 对美国展览市场展 子化联系 会的出售与收购做 过一个调查,它们 发现1998年全美共 有30个展览会实现 了买卖,其中贸易 与其群雄纷争,不如强强联手、合 性展览会20个、消 作经营;与其四面出击,不如集中资源、 费品展览会10个, 1.起点阶段:建立企 发展自己的核心优势项目,这就是未来 3.成熟阶段:利润 而在1998年前的5年 业门户网站 会展运作国际化的新动向。应该承认, 回报 里,一共只有78个 这种国际化的趋势是无法回避的,应该 要有媒体的支持合作 展览会实现交易。 认真研究、审慎对待、趋利避害。 和不断更新的数据库 代表行业的发展方向
会展市场运作机制
管理模式
学习目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会展业的市场运作机制 会展业的产业管理模式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展管理模式中不同主体的特征和任务,掌握会 展管理模式在会展市场中的地位,特征和运作要求。
会展管理模式中的参与主体 政府 会展计划者 专业会议组织者和展览公司 目的地管理公司 会议展览中心
第一节 会展业的市场运作机制
二、会展业的市场参与机制 会议市场参与机制 展览市场参与机制
展览公司
PCO
主办单位 会议计划者 DMC
DMC
会议买家 展商 观众
展览市场参与机制 会议市场参与机制 主办单位将展览产品(创意、主题或品牌) 出售给展览公司,展览公司组织展商(展览 会议计划者将会议产品出售给PCO (专业会议组织者),PCO 组织会议的买家(会议出席者) 的买家) 购买产品,为了更好吸引展商,还要帮助组织观众,这当中的接待工作交给DMC 购买产品,这当中的接待工作交给DMC (目的地管理公司) 去完成。现在的DMC 有时直接 去完成。现在的DMC 有时直接与主办单位接触,甚至自行办展,销售展览产品,因此现 与会议的计划者接触,销售会议产品,因此现在的DMC 实际上担当了一部分PCO 的职责。 在的DMC 实际上担当了一部分展览公司的职责。
第二节 会展业的产业管理模式
四、社会监督 模式结点 政府 会展产业管理模式中不同主体的特征和任务 主要特征 惟一性 全国性 权威性 服务性 民间性 代表性 服务性 非营利性 自主性 营利性 竞争性 自主性 导向性 主 要 任 务 宏观调控,制定本行业的法律法规,进行基础 设施建设,组织国家级会展,支配政府基金
制定行规,进行行业间的协调和管理
加强会展交流和调研,提高会展市场的透明度
对展会进行资质评估
第二节 会展业的产业管理模式
三、企业自主运作 推动品牌会展企业的发展 推动国际化会展企业的发展 推动科技化会展企业的发展 会展企业的兼并与合 长远规划,不急功近利 作越加频繁
争取权威协会和 会展题目的出售和收购 提供专业的会展服务 主要企业的支持 日益兴旺
第二节 会展业的产业管理模式
一、政府与会展法规建设
制定会展管理法律 条例和相关政策
组织国家展,代表政府出 席国际会展界的各种活动
合理使用政府的会 展预算
规划、投资和管 理会展基础设施
第二节 会展业的产业管理模式
二、协会与会展行规建设 特性:一是民间性;二是代表性;三是服务性;四是非营利性。 专业人才培训,提高会展的组织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