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钱学森两弹一星的爱国故事

合集下载

“两弹一星”钱学森爱国事迹

“两弹一星”钱学森爱国事迹

“两弹一星”钱学森爱国事迹“两弹一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三个科技计划,包括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卫星。

这些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一位爱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

他是中国研究原子能和火箭技术的先驱之一,为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钱学森先生在1921年出生在中国上海,自小就展示出了对科学和技术的浓厚兴趣。

1945年,钱学森前往美国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了该校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

在美国期间,他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方法,为他后来的研究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1955年,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原子弹。

当时,钱学森已经成为了一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受到了中国政府的邀请,回到了祖国。

钱学森随即着手组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原子能研究所,开始了自己在中国的科研生涯。

他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海归”,而是以一名中国公民的身份,深入到中国的科技领域中去,并为中国的科技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钱学森先生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率领团队进行了多次关键性试验,发现并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

他在核燃烧反应、分离汞的实验中,发现非线性效应,并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

这些发现为中国的原子弹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为后来研制氢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中国开始尝试研制氢弹。

这是一个更加复杂和高难度的任务,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和大量的物资。

钱学森先生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次他更多地处于领导地位。

他率领团队研发出了多种新型材料和器械,这些材料和器械被应用于氢弹发射器和爆炸装置中。

最终,中国成功地研制出了氢弹,并成功试爆。

此外,钱学森先生还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

他研究了发射的轨道和卫星的高度等问题,并合理安排了卫星的构造和电路,为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正常使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钱学森先生的“两弹一星”事迹,在中国的科技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不仅仅是一个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

2021年800字科学家事迹两弹一星

2021年800字科学家事迹两弹一星

2021年800字科学家事迹两弹一星800字科学家事迹两弹一星1947年,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荣誉,标志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伟大前途。

今天我整理了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事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

两颗炸弹和一颗卫星科学家和事迹1说起钱学森,我心里是敬畏的。

为什么?是因为里面有一把土。

然后他安全地去了美国。

在那里,当他思念自己的祖国时,他拿起瓶子亲吻它。

他在美国读书的时候,也很优秀。

美国人称赞他能够独自抵抗五个师。

当他想回国时,美国政府绝不会轻易放过他。

他有惊人的智力和非凡的天赋。

难怪美国人不愿意让他走。

美国人给了钱学森一栋别墅,一个职位,一份高薪,但爱国的钱学森坚决拒绝,坚持回国。

美国人觉得钱学森难吃,就把他带回去拘留了五年。

但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绝不会半途而废。

这五年,他还在研究东西。

五年后,他隆重回国。

飞机降落后,没有观众,没有欢呼,只有一面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下面站着伟大的___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向他致敬。

回国后几天,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基地,开始了科学研究。

但是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

当他的研发陷入僵局时,他说:"如果导弹不在天上,我就永远不回家!"这句话很震撼!为了工作,钱学森把床搬到实验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最后,在1964年,世界上第一枚导弹爆炸了。

这项发明推动中国航天工业向前发展了至少20年。

可见这个发明是多么的伟大和强大!但这样的人还是逃不出死亡的魔掌。

xxxx年10月31日上午8时06分,伟大的钱学森逝世,享年98岁。

他用一生的汗水和努力创造了如此多的奇迹,我们应该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向他们学习努力学习和忠诚为国服务的高尚品质。

两弹一星科学家事迹二1955年5月,唐人街一家食品店老板给钱学森家送来一篮蔬菜,蔬菜下面随机放了一张中国画报,上面刊登了一张开国大典的照片。

”两弹一星“钱学森的爱国故事(精选10篇)

”两弹一星“钱学森的爱国故事(精选10篇)

”两弹一星“钱学森的爱国故事钱学森,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两弹一星“钱学森的爱国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两弹一星“钱学森的爱国故事篇1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成员之一。

在冯·卡门的指导下,火箭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钱学森显露出卓越的才能。

一项在航空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航空科学公式:即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诞生了。

这是由冯·卡门提出命题,钱学森做出结果,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的一项公式。

然而,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这个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祖国的科学家,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

钱学森在美国已经生活了10多年,又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

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祖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赶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

他们认为:钱学森的专业技术如果带回去,中国的科学技术将高速度前进。

美国海军的一位领导人曾对美国负责出境的官员说:“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至少值5个师的兵力”。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严重的阻挠。

美国官方“文件”通知他,不准离开美国。

本来,他的行李已经装上了驳船,准备由水路运回祖国。

可美国海关硬说他准备带回国的书籍和笔记本中藏有重要机密,诬蔑钱学森是”间谍”。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钱学森(1911年-20xx年),祖籍杭州,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下面给大家带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希望大家喜欢!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篇1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他在1935年赴美留学,拜冯。

卡门教授为师,成为冯。

卡门教授的得意助手,也是他的得意门徒。

钱学森那是有着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

可那时,钱学森还是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祖国。

他对每一个夸奖他的人都会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在祖国刚从黑暗中走出来时,钱学森的回国之心就越发强烈起来,他把这件是告诉了和他一起的中国留学生,可他们让钱学森现在不要回去。

对他说:“现在祖国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讨论,只怕有困难。

”可钱学森没有把这事当回事。

在钱学森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美国的移民处给钱学森一封信——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过几天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的政党”。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

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

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而且还失语了。

有许多人都想救出他。

我国主席亲自把美国的两位俘虏给放回美国,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后。

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做出了许多贡献。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伟人事迹篇2暑假里,我有机会读了《钱学森》这本书,书中描写的钱学森归国过程以及研发“两弹一星”的辛苦历程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很有感触,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个人感悟。

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成绩非常优异,虽然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物质生活很富裕,但他却归心似箭,一心想着学成报国。

钱学森励志爱国小故事优选5篇

钱学森励志爱国小故事优选5篇

钱学森励志爱国小故事优选5篇爱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动力。

近代以后,无数爱国志士发愤图强,努力探索和寻求民族复兴的道路。

其中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5篇钱学森的爱国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钱学森爱国故事1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晚清的中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时代,当时列强瓜分中国,中国迈上了屈辱的路程。

异常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期,庚子之难就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场战役让那些不平等条约再次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加重了中国人的负担,使中国完全的陷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在武昌发动了灭亡清政府的武装起义,从此拉开了中国民族革命的序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钱学森就在武昌起义的两个月后出生,出生地是在上海。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

中国大地烽火四起,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内部军阀混战,百姓困苦,民不聊生。

钱学森在这样的背景下过完了他的童年。

幼年时期的钱学森就意识到中国积贫积弱的现象,他立下壮志要改变中国的现状,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我的星光大道。

1923年9月,钱学森12岁,他进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六年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934年,钱学森取得清华大学第二届赴美公费留学生的资格。

1935年8月,钱学森乘坐上海一艘美国邮政船,离开了动荡不安的祖国,望着白浪翻滚的黄浦江面,钱学森思绪如潮,他在心中默默地对自我说道:“再见了,我亲爱的祖国’你此刻是豺狼当道,我要到大洋的彼岸,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你早日在东方复兴!”同年九月,钱学森到了美国,顺利进人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

钱学森爱国故事2科研狂人回到祖国的钱学森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光辉的历程。

他迫不及待地投身到祖国的航空、国防建设之中。

1955年冬,钱学森参观了陈赓大将领导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在交谈中,钱学森坚持必须要发展中国人自我的导弹、火箭。

关于钱学森爱国事迹

关于钱学森爱国事迹

关于钱学森爱国事迹关于钱学森爱国事迹(精选篇1)最好玩的是天安门广场,塔只有我膝盖高,里面的人物模型只有我手指高;这是我最喜欢的乌云。

我也有一些缺点:不善于举手,写作业稍有不慎。

看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变了一个人。

每当我遇到困难,我都会尽力去解决。

即使我没有,我也不会灰心。

他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他成功的一个方面。

然而,他背后的巨大艰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钱学森早年的学习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远没有我们现在这样优越,没有随处的电源,没有护眼的台灯,能有一个电棒来帮助晚上学习都是很奢侈的了。

一次出差,爸爸给他带回来一直彩色的画笔,他如视珍宝,从不舍得用。

因为他不甘心自己将来成为一时弱小的“蚂蚁”,所以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最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导弹、原子弹在他的研究下,横空出世了。

他把这项事业向前推进了至少二十年。

他承受的压力,承受的艰辛,我们无法想象。

想想我们怎么在这么优越的上课环境下生活,还整天无精打采的。

我们能想到的只有怎么玩,有什么游戏是过瘾的?嘿!真的不应该!自己种下的种子,要发芽、开花、长叶,最后还要经过风雨的洗礼,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这都是通过细心的照顾和培养。

钱学森爷爷是我最敬佩的人。

我会在思想上端正态度,好好学习,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关于钱学森爱国事迹(精选篇2)最近,一直被一个人的故事感动着。

他,是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他就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

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阅读了《钱学森故事》这本书后,钱学森的爱国之心、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使我心潮澎湃、无法忘怀。

钱学森的身上有着丰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他的坚强毅力,他的艰苦朴素,他对父母师长的缱绻情怀,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力地显示了他的品格、情操,无不令人景仰。

但其中给我最突出印象和强烈感动,是其爱国主义者的情怀。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上)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上)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新中国航天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故事。

第一个要介绍谁呢?当然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呀!钱爷爷的爱国故事很多很多,一本书都写不完,所以我们只能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故事:一个是钱学森爷爷历经千辛万苦的回国故事,一个是回国后为新中国航天发展鞠躬尽瘁的故事。

这期为大家介绍的是钱爷爷艰难回国的故事。

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迫不及待地向当局申请回到新中国去。

但是,作为世界一流火箭导弹专家,美国政府舍不得放钱学森走,一直挽留钱学森为他们工作,给予了他优厚的经济报酬和极大尊重,钱学森任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接替冯・卡门的位置,科学地位不可谓不高,但正因如此,归国的愿望一直难以实现。

然而,美国移民局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员,缺乏证据便无理地对他下达驱逐令,这是对钱学森的人身诽谤,极大损害了著名科学家的尊严。

但是,驱逐令却解除了钱学森归国的束缚。

钱学森看到了美国的黑暗,决定马上回国,并订了8月中旬飞往香港的加拿大太平洋航空公司的机票,这张机票将从渥太华飞往香港。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上)讲给孩子的航天发展故事(19)科迷街小编的话:1950年6月下旬的一天,钱学森来到杜布里奇院长办公室辞行,杜布里奇院长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科学家,而且兼任白宫科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他非常欣赏钱学森的才干,竭力挽留钱学森,并且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想让华盛顿方面举行一次证明钱学森清白的听证会。

钱学森于是飞到华盛顿,一方面是为了在听证会上澄清事实;另一方面是向美国五角大楼(国防部)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辞行。

金贝尔原是美国通用航空喷气公司主席,一向很欣赏钱学森的才华,曾经在纽约全美火箭学会年会上给予钱学森很高的评价。

半年前,钱学森曾向金贝尔递交辞去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团顾问和美国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的报告。

金贝尔虽然批准了他的辞呈,但他却以为钱学森不会回中国。

钱学森前来辞行却惊醒了这位军方高级官员。

“两弹一星”钱学森爱国事迹7篇1秘书

“两弹一星”钱学森爱国事迹7篇1秘书

“两弹一星”钱学森爱国事迹7篇“两弹一星”钱学森爱国事迹篇1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两弹一星,于1911年出生,2009年逝世。

他在出国以前读过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然后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最后考取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学生。

他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当新中国诞生以后,钱学森便和妻子商量提前回国,他们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将其扣留,当时的美国官员次长丹尼.金布尓称道: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顶的上五个师的兵力。

他不仅受到了美国政府的迫害,还失去了宝贵的自由。

当中国知道了钱学森被美国政府迫害,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这种处境十分关心,周总理对此事则更加着急。

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了父亲的好友陈叔通,陈叔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陈叔通写信求救。

陈叔通收到信后,就以这封信作为证据,证明钱学森想回国。

中国代表秘书王炳南于1954年6月5日与美国代表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谈判。

美国向中方提供了一份被中国拘留一些美方军事人员名单,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中方也释放了美国4名飞行员,但美国还是无理拒绝,因为中方并没有确切的证据。

所以在1955年的时候,经过周恩来与美国谈判的不懈努力后,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允许回国的通知,他回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带着自己的妻子蒋英和一儿一女,登上了“克里夫总统号”轮船,离开了美国,踏上了回国的路。

“两弹一星”钱学森爱国事迹篇2近日,为了更好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学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更是为了缅怀这位享誉海内外为中国军事、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西坝河第三小学党支部组织本校全体党员、积极分子观看了电影《钱学森》。

科学家钱学森是我国的导弹之父,他发明制造了很多导弹,而且为中国的两弹一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你大概不知道,钱学森3岁的时候以可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了,邻居都说钱家出了神童,5岁时他以可以读水浒传了,还有一次他在测试中得了100分,但是他却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错误,他立刻举手,向老师指出自己的错误,并要求扣分,老师感动了,主动收藏了他的卷子,这份卷子在老师那里一放就是4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光明(2021.03.07)钱学森,1911~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人。

中共党员。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第二年获硕士学位。

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8年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

1947~1955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1955年10月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席,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第三届中国科协主席,第六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在应用力学、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

在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组织领导与推动飞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维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和一级劳模奖章;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一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2009年10月31日,那是个黑色的日子,华夏民族科坛上的一颗巨星陨落了,一时苍天悲号,大地震颤,人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来到钱学森院士的灵堂,来与这位科坛泰斗的遗体告别。

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洒落在长长的挽联上,仿佛在诉说着这位科学巨匠心中几十年来冰清玉洁的情怀,又仿佛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元勋的绵绵哀思…… 8平方米的住房客厅,不曾到过钱老家的人怎能相信?这就是曾经被美国人称为一人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的中国航天之父,几十年来安居乐业的地方?然而,答案是肯定的,这位龙的传人,当初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生活待遇,铁着心要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来,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人民。

几十年来,他呕心沥血,脚踏实地,在中国航天这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道路上,带领广大的科研人员,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创造了祖国航天的一个个奇迹。

新中国的许多第一都和他的名字紧紧地连在一起。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近程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导弹核武器首次试验成功。

1966年12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程导弹首飞试验成功。

1970年1月3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中远程导弹首次飞行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1980年5月1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远程洲际导弹首次全程飞行试验成功。

1982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固体导弹,首次在水下核潜艇上发射试验成功。

……这一切的一切,都与钱学森这位杰出的爱国科学家分不开。

他家的墙上悬挂的“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条幅诠释了这位老人人生的全部意义。

钱学森老人虽然走了,但是他光辉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他那杰出的爱国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二接受启蒙教育1911年12月,钱学森降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

其父钱均夫早年东渡日本,学成归国,在北京当时的教育部任职。

钱学森的降生,给钱均夫的一家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希望。

钱均夫下决心要把儿子培养成才,为国家和人民干一番事业。

只有3岁的钱学森就被父亲带到了北京,送进了蒙养院(幼儿园),让其较早地接受启蒙教育。

他小学进了女师大附小。

钱学森在那里学习用功,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勤做好事,并善于动脑,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钱均夫夫妇非常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每到星期天,就给儿子讲辛亥革命的故事,讲中英鸦片战争,讲中日甲午战争——这些历史故事,深深地印在钱学森幼小的心灵上。

他天真地对父亲说:“我要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为中华民族做贡献!” 他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读书是为了学本领,为了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他天生聪颖,又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类书籍和科学家传记,他特别崇拜为人类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特别是自然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和苏联十月革命的领袖列宁,并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钱均夫对儿子循循善诱,常给他买些科普书籍,让他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这对他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三在学术上超过了导师1935年8月,钱学森告别了父母,告别了亲友,告别了灾难深重的祖国,与几位学友一起,远渡重洋,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进了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攻读飞机制造专业。

离开祖国的那天,他站在美国邮船的甲板上,凝望着波浪滔天的太平洋海面,听着嘎嘎哀鸣的海鸥从头顶掠过,心里犹如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

他想到了豺狼当道、任人宰割的旧中国正在痛苦中呻吟,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他发誓一定要学成归国。

麻省理工学院是美国的名牌大学,世界各地的尖子云集那里,竞争十分激烈。

钱学森在那里争分夺秒,勤奋学习,成绩不但比美国的学生好,而且比同班的其他外国留学生也好。

他样样出类拔萃,第二年就获得了硕士学位。

不久,钱学森又进入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他在求知的阶梯上登得比谁都快。

他说:“我的故乡遭蹂躏,祖国人民正在受苦受难。

一想到这,我的心就在流血,我怎么好苟延人生呢?” 1939年,钱学森又获得了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这位不凡的东方学子,一下被美国校方看中,让他留校任教。

接着他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冯·卡门十分赏识钱学森的才干,让钱学森做他的助手。

钱学森没有辜负导师的栽培与厚望,他在近代力学和喷气推进方面的科学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成为欧美当时颇有名望的科学家。

1949年,钱学森在异国他乡欣悉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激动得热泪直流,他高兴地说:“我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我要坚决回到祖国去!” 然而,美国人是不会让钱学森回国的,他们千方百计把钱学森软禁了整整五年,钱学森在异国他乡度日如年,人也憔悴了好多。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举行。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国王炳南大使按周总理指示,与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揭露了美方的卑鄙手段,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让钱学森离美回国。

阔别祖国20年的钱学森,在1955年10月8日,带着家人回来了。

离美时,钱学森向他的导师冯·卡门辞行。

冯·卡门握着钱学森的手说:“孩子,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听到此话,钱学森无比激动,他觉得这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四他荣获共和国的最高奖励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终于冲破了美国的重重阻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去实践他的报国宏图。

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几十年来,我国的火箭、导弹、卫星等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中国成了今天的航天大国。

在平时的工作中,钱学森不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经常深入到科研、生产的第一线,进行现场指导,吃苦在前,面临危险时站在最前。

据《太空探索》杂志记载,我国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试验,是在我国西部的大戈壁进行的,弹着点在远离居民区的茫茫戈壁滩,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连生活用水也都要从远处运进去。

为了能够掌握试验的第一手资料,年近70岁的钱学森不顾危险和劳累,仍然亲自奔赴连火箭设计人员都很少去过的弹着区。

他一路风尘仆仆,不畏艰难,深入到弹着区的每个点进行观察,为科技人员树立了榜样。

为了迅速发展祖国的航天事业,培养高、精、尖人才,钱学森又亲自带学生,给予悉心指导。

他一生培养的人才无数。

其中孔祥言、朱毅麟、李颐黎、褚桂柏四人是钱学森最早也是早期接触最多的学生,人称钱学森的四大弟子。

四大弟子都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领域颇有知名度的专家。

他们的成长都离不开钱老的精心培养和指导。

据钱学森弟子孔祥言回忆,1963年1月,中央调整从事研究发展导弹和火箭任务的组织机构,决定将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划归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钱学森就急切提出由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选派四名年轻技术人员到国防部五院来,由他亲自指导,开展人造卫星研究设计的先期准备工作。

对选派的四名技术人员,他的要求是:两个力学专业,一个动力推进专业,一个理论物理专业。

于是,年轻有为的孔祥言等四名优秀科研人员幸运地被选拔出来,成了钱学森精心指导的弟子。

平时,虽然各自的工作都非常忙,但是钱学森还是每星期一定要指导他们一次的,每次见面两到三个半小时,钱学森每次给他们讲授“星际航行概论”、“空间飞行”、“宇宙飞行”时都是亲自编写讲义和教材,他要求弟子们认真阅读《星际航行概论》,并参加该书增订版的修改工作,之后代替他给中国科技大学的新生们讲这门课,鼓励他们刻苦研读这门教材,尽快掌握技术,早日为祖国效力。

钱学森给四名弟子的任务是:搜集和学习国外人造卫星和其他航天器的技术资料,跟踪国外空间技术的动向,在此基础上编制我国卫星和空间技术的发展规划。

钱学森教导他们说:“对国外的资料要独立思考,善于分析,不要人云亦云……” 钱学森对弟子们要求也特别高,不但要求他们认真听课,还要求他们积极发言。

孔祥言说:“第一次参加座谈会,看到与会的都是科学界的顶尖人物,我们几个谁也不敢发言,后来钱老就批评我们了,他真的希望我们尽快成才。

不过这也是唯一的一次批评我们。

” 在钱老的精心培养下,最早的四名弟子的确迅速成才了。

1963年底,四人完成了《中国1964—1973年空间技术发展规划》方案。

1964年5月,在钱学森的推动下,上海机电设计研究院以“四人小组”为骨干又从其他研究室调了一些技术人员,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卫星总体研究室——第七研究室。

1966~1969年,该研究室完成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方案设计。

钱学森的四名弟子是我国早期卫星探路的先锋队,而钱老是这些探路者的积极引导者、组织者、精心培育者。

有人曾经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钱老成为一代科学巨匠的?” 他的四大弟子是这样摡括他的师父的:一是关注细节。

钱老不仅在科研上特别注重每一个细节,而且他给人回信都留底稿。

书写的文字都是工工整整的,纸有点卷边他都觉得不应该这样。

二是民主学风,这是钱老从他的导师冯·卡门那里学过来的。

冯·卡门每星期组织一次研究会或讨论会,不论是专家权威,还是普通研究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这些使钱老终身受益,并把这一优良传统传给了无数的中国航天人。

中国航天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991年10月16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