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其疏导论文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其疏导论文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其疏导论文

浅析小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及其疏导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作文表现出来的兴趣是各不相同的:或积极性高涨,除课堂作文能及时完成外,还能交上自己的课外习作;或表现平平,完全停留在想完成又难以完成的状态中;或态度冷淡,学不学作文无所谓,写好写差一个样,此类情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真是屡见不鲜!本文试图从小学生对作文的好恶表现方面探索原因,并就作文教学中必须采取的措施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一、优质作文的起步教学,是小学生能否爱上作文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二、三年级是起步作文的关键阶段。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水平存在一定问题,不少教师对学生组词造句的辅导,不是通俗地解释某词的意思,就是在学生一知半解时,举出少得可怜的例旬,给刚启动思维的学生又套上了“紧箍咒”。教师应该在学生真正理解之后,再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多角度训练,这样会达到比较熟练运用词句的目的,反之学生就会彷徨而不知所措,甚至加重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感到写作文难,从作文起步阶段就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儿童正是在这个年龄期变得头脑迟钝的。”因此,起步作文这一步抓不好,对学生以后的作文学习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小学生写作教学心理学问题

下编小学生作文教学 第一章小学生写作教学 的心理学论 引言 ●本节课意义: ●除了教师外,很少有人知道儿童的写作水平是怎样的,但传统的作文教学,又以知识为纲, 写作教学经验更多的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例如,为什么在低年级提倡写话教学? ●为什么现在的幼儿园开始口头作文了?孩子的写作可以这么早吗?这是不是对孩子过高的要求呢? ●回答这一些,还需要深入了解儿童的写作心理。 第一节儿童的作文心理过程 ●问题:安静,安静,我们的语文课往往从开始整顿课堂秩序开始。那作文课上,需要保持安静吗? ●绝对安静对作文课是无意义的,反而会丧失孩子的创造性。 ●这有实验佐证。 案例1: ●作文课上老师叫起平时爱搞小动作、课堂纪律较差的晓刚,“你的理想是什么,给大家说一说。” ●晓刚一挺胸脯,答:“我想当个建筑师。” 老师很有兴趣地问:“为什么要选择搞建筑呢?" ●晓刚一指长方形的教室,说:“假如我当上建筑师,我要把教室变成圆形的。” ●“为什么呢?”老师不解。 ●“以后您再让我墙角罚站,那是不可能的。” ” 科学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格雷夫斯的实验小组选了十六名各种不同类型的孩子作为他的重点观察对象。在这十六个孩子中,最差的几乎连铅笔都不会握,而最好的则可以坐下来连续写七八页稿纸。 ●除了作笔记、搞磁带录音和静电复印之外,还运用了其他视明研究手段。当一个孩子写作的时候,装在高处的照相机就一直跟踪着他的手的动作,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的照小同的,一架微型麦克风把孩子写作时自言自语的细小声音也收听到了。大量的记录材料证明,孩子们在学习写作和拼写的时候,通常都是把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才在纸上拼写出来。 有趣的实验 ●苏联的类似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要小学的孩子在写作的时候始终张着嘴,或者要他们把舌头紧贴着牙齿不动。 ●结果,由于不能吐字发音孩子们的拼写错误大大增加了,竟然比平时多出五倍以上。 心理实验证明: ●美国教育学家格雷夫斯实验证明,在儿童的早期写作过程中,孩子们在课堂上说话和绘画不仅不是调皮和捣蛋的表现,而且恰恰相反,正是儿童写作所需要的正常活动。 问题: ●为什么孩子在写作时,需要不停说话呢? 作文心理转换理论 ●这是与儿童写作心理过程相关的。 ●在写作过程中,儿童从思维到言语表达,那么这一心理过程是如何转换的? ●一级转换理论认为作文过程是从思维直接转换到语言,转换的工具是句法规则。 ●二级转换理论,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科瓦廖夫提出的: ●思维—1—内部语言—2—表达 ●内部语言是思维与表达之间的桥梁

(完整版)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 1、消极放纵

后进生往往在成绩生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以引起别人的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伺机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2、内向自卑 后进生由于在成绩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又缺少老师对其的重视,从而觉得自己怎么“处处不如人,难有如人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就是常见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的产生使得学生做事缺乏自信,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容易封闭自己,一些胆小学生更是心有余悸,三缄其口。 3紧张焦虑 有些教师对后进生往往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其表现经常是加以批评,因此在一次次学习失败的体验后或者在考试不及格后,就产生了忧虑、烦躁、精神紧张等情绪,从而导致他们压抑自己的学习热情。 4、抑郁孤独 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他们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朋友很少,对人比较冷漠,平时寡言少语,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不合群,基本属于孤独型。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课堂上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课堂问答,有时甚至还产生躲避心理。存在这种抑郁心理的学生,往往到一定程度后,学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精神病学案例分析 病案(一) 病人男性,20岁,因坚信有人要迫害自己,三次自杀未遂,而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患者一年前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异常。怀疑别人说他坏话,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路人故意冲他吐唾沫、吐痰等。有自言自语,自笑,追逐异性等行为,才引起家人注意。入院前有自言自语、自笑,思维内容离奇,病人自 语:“我要死了,同志们再见,拜上帝,微波控制我”,“XX,咱们结婚吧。”对异 性不礼貌。 病人病前性格敏感多疑,胆小害羞怕事。追溯其家族史中,外祖母曾患精神病多年,后在发病时意外死亡。 病人入院后检查躯体、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精神检查:接触被动,自言自语、自笑,问他笑什么,他说:我才没傻笑呢,神经病~在医生提问下谈出以下体验:近半年来常听到不熟悉的人的语声,有男有女,有时命令他:“去跳楼~”或者:“快去死吧。”入院后,声音仍然命令 他:“躺在床上~”有时议论他,说他“无能。”偶尔感到脑内有声音,声音与他的思想一致,在家中曾多次闻到到死尸气味,有时感到自己的身体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病人坚信外界有某种“微波”在控制他的思维和行为。喊女朋友的名字,自笑,认为我笑是仪器控制的结果。交谈时,情感与外界环境不配合,常闭眼无声的发笑。病人生活自理差,洗漱、更衣需督促,对今后无打算。记忆、智能未见明显缺陷。否认有病。 1、患者存在哪些精神症状,

2、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3、治疗原则是什么, 4、诊断是什么,与哪些疾病鉴别, 1、感知觉障碍: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幻嗅、感知综合障碍思维障碍:思维散漫、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被控制感、思维化声情感障碍:情感不协调意志和行为障碍:意志减退、行为异常(有自杀行为,对异性不礼貌) 2、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1) 与心境障碍鉴别患者有三次自杀,但不是因为情绪低落,而是在幻听 和妄想的支配下自杀,整个病史中没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因此可以排除 心境障碍。 2) 与心因性精神障碍鉴别患者发病前有因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为此 受到同事议论,生闷气少语,后来又因为和女朋友闹意见等诱因,但发 病的症状与这些事相关性不大,症状荒谬离奇,因此可以排除心因性精 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2分) 一旦明确诊断应及早开始用药。治疗应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1分)原则上单一用药,对于出现抑郁情绪、躁狂状态、睡眠障碍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镇静催眠药,有锥外系反应可合用安坦。(1分) 病案(二) 张某,中年女性。自述两年前她进入股市,是偷偷地动用了家里的一些积蓄,背着丈夫在炒股。开始也赢了一些,觉得很容易。所有就一下子投入了家庭的全部积蓄5万元。6个月前股市很差,输了2万多。她觉得对不起丈夫。逐渐出现心境不好,情绪很低落,开心不起来。对生活提不起兴趣,不想看电视,也很少看报。以前很喜欢听音乐,但现在也没兴趣了。怕与人交往,基本上很少和亲朋好友

有关精神病的文章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sychotic(精神病的)disorders and living in urban areas appears to be a reflection of increased social fragmentation(破碎,分裂)present within cities,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the September issue of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one of the JAMA/Archives journals. "There is a substantial worldwide variation in incidence rates of 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 the authors write as background in the article. "The clearest geographic pattern within this distribution of rates is that urban areas have a higher incidence of schizophrenia than rural areas." Characteristics of neighborhoods that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eveloping psychosis include population and ethnic density, deprivation and social fragmentation or reduced social capital and cohesion. To examine whether individual, school or area characteristics are associated with psychosis and can explain the association with urbanicity (the quality of being urban), Stanley Zammit, Ph.D., of Cardiff University, Cardiff, Wales, and colleagues studied a total of 203,829 individuals living in Sweden, with data at the individual, school, municipality(市民,市政当局)and county level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risk of nonaffective psychosis was higher in cities and towns than in rural areas." Of the 203,829 people in the study, 328 (0.16 percent) were ever admitted with a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a, 741 (0.36 percent) with other nonaffective psychoses(精神病), 355 (0.17 percent) with affective psychoses and 953 (0.47 percent) with other psychoses. Additionally, the authors found that almost all variance in the risk of nonaffective psychosis was explained at the individual-level rather than at a higher-level variation. "An association between urbanicity and nonaffective psychosis was explained by higher-level characteristics, primarily school-level social fragmentation." The authors "observed cross-level markers of ethnicity, social fragmentation and deprivation on risk of developing any psychotic disorder, all with qualitative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知识技能竞赛角色扮演题库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知识技能竞赛角色扮演题库 说明 本案例均为虚拟案例,仅为严重精神障碍社区随访管理培训使用,请勿对号入座。如有类似纯属巧合。 使用本案例集时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规范(2012年版)》等有关文件进行演练。 欢迎参练人员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 编写人员: 修改审核: 2018年5月2日

案例1 在管患者常规随访 赵伟,男,38岁,小学文化,农民,已婚,与妻子、女儿一起居住,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双相情感障碍病史20年,纳入社区管理10年。赵伟平时能帮着家里干一些简单的农活,一直间断服用丙戊酸钠片0.2-1.0g/天。三个月前随访时患者病情稳定。两个月前赵伟听他人介绍,某中医能治愈他的病,且中药副作用小,所以停用丙戊酸钠,改喝中药。近几天赵伟的脾气暴躁、抱怨妻子做事拖拖拉拉。其妻子劝说患者不要听信别人的介绍乱吃药,但是患者听不进去,仍坚持自己的做法。 演练要求:模拟入户随访一次,随访人员(身份及数量)自定。 患者赵伟,患者妻子: 演员设置 案例2 发病报告患者首次入户随访 陈丽,女,23岁,大学四年级,未婚,城市居民,病前住校。家中父母均为科技人员。半年前患者逐渐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自言自语,常与室友发生口角。3个月前突然摔砸物品,并打伤室友。随后父母和老师将其送到本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于10天前以“临床痊愈”出院,服药为阿立哌唑20mg每日。住院期间理化检查未见异常。出院时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师填写了《严重精神障碍发病报告卡》,并告知家人会有社区医

生上门登记随访。精防医生5天前通过信息系统接收到患者的《出院信息单》。 演练要求:模拟入户随访一次,随访人员(身份及数量)自定。 演员设置: 患者陈丽,患者母亲 案例3 在管患者应急医疗处置 张丽,女,31岁,高中文化,未婚,城市居民,与父母一起生活,目前在父母经营的小饭馆帮忙。精神分裂症病史3年,纳入社区管理2年。2个月前自行停药,近半个月来患者总说有人在耳边说她的坏话,还说有人跟踪她,想要害她。今日傍晚张丽对走在她后面的邻居李某连抓带挠,边打边骂李某跟踪她,想偷袭她。路人拨打110报警。 演练要求:模拟应急处置一次,要求1名警察,其他人员自定。 演员设置: 患者张丽,患者母亲,邻居李某(女)

小学生精神障碍

小学生精神障碍 心理障碍也叫精神障碍,是指由不良因素引起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如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人格障碍、行为异常及各种精神疾病等。其本质是由各种不良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心理活动异常,以致不能适应社会生活,贻害公众、家庭和自身。通常是遗传、营养、环境、精神紧张刺激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小学生精神分裂症 据有关报道,精神分裂症有2%起源于童年期,年龄越小发病率越低。患者表现为言语减少,无故紧张恐惧,孤僻退缩,动作奇特;注意涣散,学习成绩下降,不遵守纪律,无目的游荡;情感缺乏,与亲人疏远,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无原因的情感波动;言语单调、重复,联想散漫,常沉湎于幻想之中;幻听、幻视较多见,常带有恐怖幻想性,行为冲动,可出现模仿语言或刻板动作。不少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显著增高,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其同胞兄弟姐妹中,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数目较一般人口要高出几十倍。 二、小学生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活动病态的过分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病。该病反复发作,有自行缓解倾向;也可仅有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的发作,或二者兼有。躁狂状态的基本症状是

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但自制力弱,多言多动,睡眠少。抑郁状态时情感低落,苦闷绝望。严重时产生妄想,企图自杀。情感抑郁时晨起最重,到傍晚减轻。患者思维缓慢,言语动作减少,失眠,早醒,食欲减退。躁狂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有关。该病病人家族中,同种疾病的发病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出30倍以上,而且血缘关系越近其发病率越高。据研究,中枢神经介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代谢异常在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三、小学生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又称心因性精神病,是由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本病的发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症状反应精神创伤的内容,病因消除或改变处境后即可恢复,预后良好。女性患病多于男性。急性患者发病时意识模糊,身体木僵,呈兴奋状态,病程较短,多在一周之内恢复。慢性患者发病时,情绪低落、沮丧,感到内疚、自责,对不幸境遇久久不能忘怀;有时紧张多疑,可出现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妄想是对具体人物和事件的曲解,内容不荒谬,病程较长。 小学生精神障碍的防治原则 小学生精神障碍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重视心理卫生是防治本病的首要措施。由于精神障碍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并不排除应用药物或到相关医院系统治疗。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具体措施

小学生心理疏导方法 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学校教育显然十分重要,我们的家长不该轻视,必须重视孩子发展,就必须去了解自己的孩子今天的发展,遇到有心理障碍的孩子必须去疏导他们不应负有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1、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进行情感疏导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他对父母存有戒备心理,使之出现无形的隔膜,父母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应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假如不去沟通,不就此建立真挚的友谊,势必造成孩子那“朽木不可雕也”。古人云:“生不教,父之过”,孩子发展到今天,教诲引导时不容半点虚假,也不能再去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正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切从头再来,好坏看今后表现”的精神激励,使孩子会看到希望。 2、学习动机的疏导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并不意味着责任全在教师,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当孩子入学后学习困难或没有学习动机,成绩老是落在别人后面,难以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对此情况学校老师会通过一定途径告诉家长,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一起商讨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策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对孩子在变化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彰激励。 3、做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父

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1)关心孩子的心理表现和心理变化,通过谈心、做朋友形成更密切关系,从解决矛盾着手,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 (2)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家长可以通过媒体有益的故事、电影、电视的某些片段,分析情节中蕴含的道理,使他们能看到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提高他们能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准备,发展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力。 (3)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让孩子树立勇敢、坚韧、百折不挠解决问题的情景,从中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或失败和挫折的痛苦,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疏其心,导其行,家长需要多多了解小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除具备细微耐心外,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培养孩子经得起风雨的参天大树。

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障碍分析及对策 在当今的中学生活中,中学生们常面对考试低分、同学矛盾、他人议论、老师批评、家长斥责以及其他种种不利情况,往往使得情绪激动:有的大哭大闹,有的发尽脾气,有的离气出走甚至自杀。这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特征 1 、缺乏内动力。 初中生一般还不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目的,大多学生一般都把学习成绩与个人荣誉和教师评价态度相联系,与升重点高中相联系,很少有人把学习与发展和社会需要相联系,因此他们的学习一般都是被动的。再加上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结果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压力影响下,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便会出现不爱学习,频繁违纪的现象。 2 、缺乏自制力。 青年初期阶段的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缺少自制能力,在家长、社会及学校的压力下,他们紧张的学习,心理上的压力始终处于紧张状态。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目标几乎都是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发展要求不那么重视,所以学生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对去体验各类社会生活,这就与家长、学校的教育要求发生了冲突。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家长和学校的要求,但却有许多学生对来自家长和学校的约束产生了抗拒心理。这种心理上的逆反情绪会使个人的自我调解能力严重失控制,使一些学生放弃学习而贪玩、把主要精力用于交友、寻求新的文化生活刺激等等。其中很多学生不仅是高考和中考的落榜,同时还有一些人被社会和历史淘汰。 3 、缺乏自信心。 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但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分析自己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另外一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心理上的压抑状态,长此以往,使这些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他们严重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的会自暴自弃,放松学习,任其落后。这种自信不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严重时可以使一部分学生完全放弃努力。 4 、缺乏学习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科目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与目前仍然占统治地位的应试教育有直接关系。这种学习方法不能使学生产生内动力,也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由于频繁考试,尽管一些学生很努力,有时成绩并不理想,这其实是学习方法不佳的必然结果。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优劣,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改进自己的学习。 5 、缺乏考试经验。 考试焦虑是许多学生在考试前出现的一种心神不安、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心理表现。这种心理的出现一般与考试中的紧张气氛和学生自我适应能力较差有关。同时也与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如平时学习水平有关。所以解决考试焦虑也是心理调节的重要方面。 二、解决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策略 1、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先导 课堂心理气氛指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感活动状态,是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所依赖的群体情绪状态。积极、主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中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积极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造,教师是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者和维护者。一方面教师应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学

中学生心理障碍研究论文

中学生心理障碍研究论文 一、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症状及简析 典型个案1:1、某女,高一,学习成绩优秀。因面部烫伤较丑,进入青春期后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不如趁学习成绩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这类学生不知人无十全,过份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人的心理状态应该相对平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这种平衡常会被争吵,歧视、侮辱、压抑等突发事件所破坏。这种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甚至低下;重者,会变得呆懒,忧。 典型个案2:某某,初二学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爱的文娱骨干,擅长舞蹈。一次体重测量为100斤,她认为太胖了,将会影响自己优美的舞姿,开始节食。没几个月体重下降到68斤,而且拒食,有呕吐,消瘦脱形,无法坚持学习,只能求助于心理咨询。 这是一种多见于女青年的心理障碍。据调查,一般这类人从小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进入青春期后,片面追求苗条的体态,婀娜的身姿,就有意识地控制钦食。久而久之,

导致消化功能减退,看到食物恶心。 典型个案3:某某,初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许他来沪寄住祖父母家。该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纳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江西弋阳农村父母身边。 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失眠、纳呆、心烦意乱、精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就是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异,甚至缺陷。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据了解,这学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言语不通,又因幼年模仿和生急时口吃的坏习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笔者曾对中学生的伙伴交往作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孤独型学生占被测学生的10%。这中间,有些人在学校里是“小哑巴”,而在家庭中却是“小喇叭”。这就是“公众场合恐惧症”。还有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也存在着不少情况。总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典型个案4:某某,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

精神病防治基本知识

精神病防治基本知识 对于精神病,你知道应该怎么进行防治吗?下面精神病防治基本知识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精神病及具体表现? (1)精神病是指各种有害因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精神活动异常。 (2)精神病具体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情感﹑行为和意志智能以及意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碍。鉴于人类大脑的复杂性和科学技术的限制,目前医学上诊断精神病较多还是依赖经验和病史采集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如果要判定一个人是否患有精神病,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一)、思维﹑情感和行为如果一个人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中的表现难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其本人也难以自圆其说;同时,这些精神活动的偏离又是以幻觉、妄想、行为紊乱为主要表现,这样的精神活动就具有精神病性特征。 (二)、丧失现实检验能力凡是智力正常的思维、行为总是要受到法则的约束,也就是说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忽视这一点,对自己的言行无所顾忌,是非不分,这种检验能力的丧失,常常是精神病的重要特征,在临床上称之为无自知力或无内省力,表现为否认自己有精神病,不接受治疗。 (三)、影响个人或周围环境这种偏离的言行常常严重地影响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表现为不能适应家庭和社会环境,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四)、偏离持续时间以某个时间为界,精神状态前后判若两人,这种偏离的精神活动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判断精神疾病都要具备病程这一观 察指标,只有达到相应的病程,才可以诊断为某种精神疾病,例如抑郁症规定病程两周以上,精神分裂症为一个月。 符合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我们就可以判定其患有精神病。精神病一般具有治愈率低,易复发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其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所以一旦确定患有精神病,应早期积极治疗,预防复发,才能使病人尽早回归社会。 二、精神病的分类(6种重性精神病病人诊断标准)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一三年五月十五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表现 (1) 1、恐惧心理 (1) 2、自卑心理 (1) 3、应付心理 (2) 二、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原因分析 (2) 1、写作积极性不高 (2) 2、写作技巧不娴熟 (2) 3、写作意志不坚定 (3) 4、写作素材匮乏 (3) 5、写作兴趣的欠缺 (3) 6、教师作文批阅过于严格 (4) 三、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解决措施 (4) (一)提升写作能力 (4) 1、激发动机,提高写作积极性 (4) 2、灵活运用写作方法 (5) 3、加强练习,树立写作意志 (5) 4、重视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6) (二)提升教师写作指导能力 (6) 1、完善教师作文批阅方式 (6) 2、组织活动,培养写作兴趣 (6) (三)改革小学写作教学 (7) 参考文献 (8)

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桃桃 (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庆阳,74500)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主观地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是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的全面体现,是小学生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写作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是因为存在着各种写作心理障碍。通过研究小学生在写作中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小学生消除写作心理障碍,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原因;对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 。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研究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的成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以提升写作水平,提高写作质量,促进小学生综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生写作心理障碍及其表现 写作心理障碍是指在写作活动中出现的影响学生写作水平正常发挥的轻度心理创伤[2]。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具体有以下表现: 1、恐惧心理 恐惧,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恐惧心理,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反应,是由于过强的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引起超限抑制,降低机体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机体的工作效果与工作积极性[3]。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会发生一系列动作的生理性异常变化,如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临场心率过速,呼吸困难,出虚汗等,这些会使人失去控制能力,并引起其它心理因素的异常反应,如思维能力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等[3]。 2、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疏导 李岚清曾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小学生作为国民未来的希望,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点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精华,要通过个体心理机制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也是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使其先成人再成才,这将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也是学校各科教育的一个共同基础。为此,在小学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手段,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小学生之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教学不只是简单的文化素质教学,当我们教学的对象是8-14岁的少年儿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适应能力。小学生一般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擅长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围的事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常都很高,但是当他们受到外界的刺激时往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认为差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优秀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存在些心理问题。下面我就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分析,针对不同的小学生群体,来介绍一下常见的一些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1、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品学兼优或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往往把他们列为优秀生。他们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且学习刻苦、成绩突出、遵守纪律,还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等工作。这些学生深得教师的关爱和同学们的羡慕。由于其经常被奖励和赞赏所包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又往往被其优秀的成绩所掩盖,被看成是比较有个性或者是“可爱的小毛病”。如果对这些“小毛病”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影响优秀生的健康成长。 (1)争强好胜。优秀生往往都比较争强好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之一。但是物极必反,如果优秀生好胜心过强,凡事总要比高低,论输赢,又缺乏虚怀若谷的气度,听不得反对意见,容不得别人超越自己,不让人、不容人,那样对自身的发展就会产生负面效应。 (2)心高气傲。优秀生由于他们自身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总感觉自己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处处唯我独尊,支配欲极强,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处处显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 (3)猜疑嫉妒。优秀生往往在意自己的表现,凡事总想抢个“先”,超过别人,虚荣心较强。但一旦被人超越,就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嫉妒心理的产生就使得他们变得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推卸责任,或是想方设法把排在自己前面的“拖下来”。 (4)恐慌脆弱。优秀生一般都是“温室的花朵”,一贯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宠爱,很少遇到困难,更不知受挫的滋味。因而,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意志变得薄弱,心理上也难以承受,不知如何接受眼前的挫折和挑战。脆弱心理使他们变得心理恐慌,精神萎靡等。 (5)消沉失落。俗话说:“爬的越高,摔的越疼”。优秀生往往不能适应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激烈的竞争使部分优秀生丧失了优越的地位,失落感也就油然而生,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 2、后进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差,比较懒散,自觉性不高的学生一般被列为后进生。他们的顽劣表现常常会让别人甚至他们自己忽视和低估了他们的潜能和已有的能力,长此以往,后进生的心理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恶性循环更加导致学生产生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题整理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辅导措施 1.学习问题和障碍:学习障碍、学业不良、厌学情绪、学业倦怠、学习习惯不良等。 2.情绪问题和障碍:考试焦虑、抑郁、暴躁情绪、孤独、 孤独症、儿童恐怖症。 3.交往问题: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 4.个性问题和障碍(人格缺陷、人格障碍):自我同一性混乱(自卑、自负等 )、压弹力差、依赖、逆反心理等。 5.行为问题和障碍:网络成瘾、儿童多动症等。 6 7 性心理方面 8、神经症(不是重要考点)(参考《心咨》三级):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落、疑病性神经症、强迫症。 9、精神病: 一、学习问题和障碍 5%-10%) (1)什么是学习障碍 (定义) 儿童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计算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习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态。 即学习技能缺乏,如阅读困难、计算困难等。(能力问题,多与先天有关。无智商问题。)学习上非常努力和勤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学习成绩不理想。 案例:爱说不爱写的张某 张某今年九岁6个月,上小学三年级,他的父亲为大学教师,母亲是会计, 家长说,张某幼儿园时表现正常,经常上台表演节目,老师都说他聪明漂亮,将来一定错不了。可谁知一上学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第一天上学把数字都写反了,拼音记不住,写字特别吃力,计算则经常看错数字,加减号经常搞混。有时考试时也是全 青春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1)幻觉;(2)妄想

班最后写完的,更多的时候是写不完,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要磨蹭到半夜,第二天不能按时起床。起初家长以为是智力问题,可生活中孩子做什么都行,口算为班上前三名,课堂上有些难题,别人回答不上来,他偶尔能给人以惊喜。 测评时发现,该生视-动统合能力为七岁三个月;听觉记忆和听觉广度正常;感觉动作能力落后两岁左右,不会跳绳和拍球。他的智商为105,属于正常。他较为好动,但缺少运动技巧,手眼配合较差,老师让他接球,他接不到,直到球落在头上,才有伸手动作。眼睛的追踪能力落后,如果让他双眼盯住移动的物体,他的头必须一起移动,不会做眼睛的运动,眼睛肌肉调节能力低下。做手工和画画儿是他最差的项目,视-动统合测验中,画的线条不直,间距误差很大。特别简单的几何图形都画不好。 (2)儿童学习障碍常见类型(表现) 书写障碍 阅读障碍 读写障碍(最常见) 数学障碍 A、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是指在写字和书面表达方面出现困难。写字方面包括空间知觉、视动协调和肌肉控制的能力,书写的表达包括词汇,语句和文章的书写。 书写困难的主要表现 1、字反写,多一撇少一划,经常把字写错 2、写得很慢,很吃力 3、字不匀称 4、笔顺问题 B、阅读障碍 阅读障碍包括认字和理解方面的困难。 阅读障碍主要表现: 1.记不住字 2.朗读时增字减字 3 、阅读速度特别慢逐字逐句地读 4、无法理解文字符号 C、读写障碍 读写障碍是一种最常见的特殊学习困难,泛指在阅读、书写或拼字方面的障碍。 小学:语言发展的指针(表现) ·阅读和写字方面有显著的困难 ·未能顺序排列数字 ·辨认外形相似的字词时出现困难 ·写字经常写出方格以外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 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2000字论文参考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 摘要: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 群体,社会各界必须从认识、行动上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帮助“天之骄子”们远离心理困扰,重新拥有阳光般明媚的健康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大学生是高智商、高素质、高能力的代表,社会和公众都 赋予了大学生很高的期望,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群体中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已经过去了很久的“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让人至今回想起来,心情仍久久不能平息。 还有吉林发生的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为勒索钱财,绑架杀害一名六年级小学生。除去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每年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除此之外,还有类似“硫酸泼熊”、“残杀虐待流浪动物”的事件在大学生身上发生。而每年各高校休学退学的学生中, 由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引起的已经超过其中的50%。 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全国范围内有超过%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上升。不久前,兰州大学学生处对学生思想、 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想轻生的有24人,占1%以上;UPI总分大于或等于25的多达30人,占%,对“至今你觉得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吗”做出肯定选择的有218人,占到%。 甘肃省青少年教育研究所最近的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西北地区大学生的精神行为阳 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 在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上,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 一、面对压力不知所措 从心理学角度看,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由于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造成的,而引起心理紧张和焦虑的直接因素就是生活中的压力。由于生活速度加快、社会急速转型及竞争日益 激烈,大部分人都会感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从刚一进校就要面对学 习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如果不学会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 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目前,中国 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调查表明,70%以上的贫困生认为自己承受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这些压力对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困扰,而大多数贫困生们并不懂得该如何去化解。 二、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 调查中42%的学生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 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自 由的“人间天堂”,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头苦读。但学生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学生还发觉在新的、相对陌生的集体内,昔日那种“众星捧月”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灌输式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

2018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2018年**卫生院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为确保我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项目顺利开展,逐步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并落实《精神卫生法》、《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之《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工作规范》以及省、市各级工作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促进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通过培训、督导、考核等方式,促进我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区、街道、社区、镇、村全面覆盖。 (二)按国家《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规范》(山东2017年版)之《严重精神障碍治疗管理工作规范》为患者提供免费建档、健康查体、随访服务等,提高检出率、管理率及规范管理率。 (三)加强精神卫生机构的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全区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促进山东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正常运转。 (四)加强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精神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消除群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干预。 (五)加强贫困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救助,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二、成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工作小组 (一)工作小组组长:** 成员:** ** ** 各村卫生室负责人 (二)工作小组分工 **负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工作; **负责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乡村医生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培训; **负责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出院信息单录入工作;对村卫生室严重精神障碍健康管理的督导工作; **负责辖区内所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山东省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的体检表及随访信息录入工作; 各村卫生室负责人负责管理各自村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建档和随访工作。 三、范围和内容 (一)范围:全辖区范围内实施。 (二)实施内容 1、培训:按照实施方案和技术规范要求,做好人员培训。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精神病防治专业人员、患者家属等相关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患者家属护理、村卫生室人员相关知识与技能。 2、信息收集:接受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相关培训的专(兼)职人员对辖区人口进行调查,收集在医疗机构进行明确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