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6682-92

合集下载

国内外实验室用水标准

国内外实验室用水标准
国内外实验室用水标准
水质标准
1、分析实验室用水标准(GB6682-92)
指标名称
一级
二级
三级
PH值范围(25℃)
-
-
5.0-7.5
电导率(25℃)
ms/m≤
0.01
0.1
0.5
us/cm≤
0.1
1
5
比电阻MΩ.cm@25℃>
10
1
0.2
可氧化物[以O计]mg/L
-
0.08
0.40
吸光度(254nm,1cm光程)≤
硝酸盐
<0.06ppm
重金属
<0.5ppm
电导率
<2us/cm
3.2、注射水标准
PH值
5.0~7.0

<0.2ppm
硝酸盐
<0.06ppm
细菌内毒素
<0.25EU/ml
重金属
<0.5ppm
4、锅炉给水质量标准
炉型
锅炉过热
蒸汽压力
(Mpa)
电导率
(us/cm)
硬度(umol/L)
溶解氧



二氧化硅
ug/L
氯化物(以CL-计)
铅(以Pb计)
砷(以As计)
铜(以Cu计)
氰化物(以CN-计)
挥发性酚(以苯酚计)
游离氯
三氯甲烷
四氯化碳
亚硝酸盐(以NL2-计)
5.0~7.0
≤10us/cm
≤1.0mg/L
≤6.0mg/L
≤0.01mg/L
≤0.01mg/L
≤1mg/L
≤0.002mg/L
≤0.002mg/L
≤0.005mg/L

gb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6682-19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实验室用水是在实验室进行各种实验和分析测试时所使用的水源。

质量优良的实验室用水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因此,国家标准局发布了GB6682-1992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试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GB6682-1992实验室用水的规格主要包括对实验室用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四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对于实验室用水的物理性质,GB6682-1992规定了水的外观、味道、臭味、电导率、总溶解固体(TDS)、溶氧量、pH值、色度和浊度等多个参数的限值。

通过检测这些参数,可以评估水的清洁程度和适用性。

其次,化学性质是评价实验室用水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GB6682-1992规定了实验室用水中多种化学物质的限值,包括无机离子(如痕量金属、阴离子等)、有机物(如硫化物、氰化物等)和化学试剂残留物等。

这些参数的限制有助于确保实验室用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此外,微生物指标也是GB6682-1992所规定的实验室用水质量的标准之一、这些指标包括总菌落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微生物的限值。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实验室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GB6682-1992还规定了实验室用水的放射性指标的限制。

这些指标包括α辐射、β辐射和γ辐射等放射性物质的浓度限值。

通过检测放射性指标,可以排除实验室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放射性物质对实验结果和实验人员的危害。

为了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符合GB6682-1992的要求,必须对实验室用水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测试。

根据该标准,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测试实验室用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微生物指标和放射性指标。

这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光学法、色谱法、电导法、溶解氧法、pH测定法、浊度法、菌落计数法、PCR法和放射性测定法等。

综上所述,GB6682-1992实验室用水的规格和试验方法为实验室用水质量提供了准确可靠的评估标准和测试方法,确保实验室用水的质量满足实验要求,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国内外实验室用水标准

国内外实验室用水标准
0.001
0.01
-
二氧化硅(mg/L)
0.02
0.05
-
蒸发残渣(mg/L)
-
1.0
2.0
2、电子级超纯水中国国家标准(GB/T11446.1-1997)
项目
级别
比电阻
MΩ.cm@25℃


μg/L
>1μm
微粒数
<
个/ml
细菌
个数
<
个/ml


μg/L


μg/L


μg/L


μg/L


μg/L
项目
指标


碘化物






<5mg/L
<5mg/L
<0.5mg/L
<5mg/L
<1mg/L
<0.7mg/L
<0.1mg/L
<0.05mg/L
<0.01mg/L





氟化物
耗氧量
硝酸盐
226镭放射性
<0.001mg/L
<0.05mg/L
<30mg/L
<0.05mg/L
<0.05mg/L
<2mg/L
< 70 mg/L
16
Fluoride (F)
< 0.2 mg/L
17
Nitrate (NO3)
< 2 mg/L
18
Sulfate (SO42)
< 100 mg/L
19
Chlorine (R-Cl2)
< 0.5 mg/L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一二三级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GB6682-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作者:来源:更新时间:2007-8-7文章录入:]【字体:】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03696(198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级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用水。

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2饮用标准GB6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9724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GB9740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3外观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级别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4.1 一级水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

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过0.2μ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4.2 二级水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4.3 三级水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5技术要求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下表所列规格:名称一级二级三级pH值范围(25℃)--5.0-7.5电导率(25℃),mS/m≦0.010.100.50可氧化物质[以(O)计],mg/L《-0.080.4吸光度(254nm,1cm光程)≦0.0010.01蒸发残渣(105℃±2℃),mg/L≦-1.02.0可溶性硅[以(SiO2)计],mg/L《0.010.02注:①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范围不做规定。

国内外实验室用水标准

国内外实验室用水标准
国内外实验室用水标准
水质标准
1、分析实验室用水标准(GB6682-92)
指标名称
一级
二级
三级
PH值范围(25℃)
-
-
5.0-7.5
电导率(25℃)
ms/m≤
0.01
0.1
0.5
us/cm≤
0.1
1
5
比电阻MΩ.cm@25℃>
10
1
0.2
可氧化物[以O计]mg/L
-
0.08
0.40
吸光度(254nm,1cm光程)≤
不得含有异物,允许有极少量的天然矿物盐沉淀
界限指标(必须有一项或以上项目满足指标要求)
项目
指标



溴化物
典化物
偏硅酸

游离二氧化碳
溶解性总固体
≥0.2mg/L
≥0.2mg/L
≥0.2mg/L
≥1mg/L
≥0.2mg/L
≥25mg/L
≥0.01mg/L
≥250mg/L
≥1000mg/L
限量指标
项目
指标
< 100 CFU/mL
6、美国测试和材料试验学会(ASTM),临床试验标准国际委员会(NCCLS),
美国临床病理学会CAP规定的水质标准
ASTM
CAP
NCCLS
TypeⅠ
TypeⅡ
TypeⅢ
TypeⅠ
TypeⅡ
TypeⅢ
TypeⅠ
比电阻MΩ.cm@25℃
>16.66
1.0
1.0
>10
0.5
0.2
>10
0.001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6682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668292
一、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
1、水质要求
(1)类别:高纯水、纯净水
(2)分析实验室用水须符合以下指标要求:
硬度≤1千万贝克/升;
溶解氧≥2mg/L;
余氯<0.3mg/L;
酸碱度(PH):6.0~8.0;
悬浮固体(SS)≤1.0mg/L;
残留消毒剂≤0.3mg/L;
石油类:≤0.05mg/L;
可滴定氧(COD)≤1.0mg/L;
总有机碳(TOC)≤1.0mg/L;
总磷(TP)≤0.05mg/L;
总氮(TN)≤0.10mg/L.
2、水压要求
(1)分析实验室用水接口压力要在0.1MPa至0.6MPa之间,一般情况下压力为0.25MPa。

(2)水压需要稳定,不要出现压力涨落,否则可能导致实验室内细菌污染。

二、试验方法
1、抽样
(1)抽样容器:采用符合用水要求的无毒无害的抽样容器进行,容器尽量防止污染,以免误报。

(2)抽样位置:选择分析实验室用水接口或者相关处理装置出水口抽样,以确保水质真实性。

(3)抽样量:根据需求,抽取500ml的水样,用于后续试验。

2、水质参数测量:
(1)硬度: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

分析试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分析试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一二三级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GB6682-92)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03696(198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级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用水。

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2饮用标准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 9724 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GB 9740 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3外观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级别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4.1一级水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

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过0.2μ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4.2二级水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4.3三级水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5技术要求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下表所列规格:名称一级二级三级pH 值范围(25℃) - - 5.0-7.5电导率(25℃),mS/m ≦0.01 0.10 0.50可氧化物质[以(O)计],mg/L 《- 0.08 0.4吸光度(254nm,1cm光程)≦0.001 0.01蒸发残渣(105℃±2℃),mg/L ≦- 1.0 2.0可溶性硅[以(SiO2)计],mg/L 《0.01 0.02注:①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范围不做规定。

②一级水、二级水的电导率需用新制备的水“在线”测定。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分析实验室用水国家标准一二三级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GB6682-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作者:来源:更新时间:2007-8-7文章录入:]【字体:】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03696(198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级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用水。

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2饮用标准GB601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6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9724化学试剂pH值测定通则GB9740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3外观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级别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分析实验室用水共分三个级别:一级水、二级水和三级水。

4.1一级水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

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过0.2μ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4.2二级水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4.3三级水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5技术要求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下表所列规格:名称一级二级三级pH值范围(25℃)--5.0-7.5电导率(25℃),mS/m≦0.010.100.50可氧化物质[以(O)计],mg/L《-0.080.4吸光度(254nm,1cm光程)≦0.0010.01蒸发残渣(105℃±2℃),mg/L≦-1.02.0可溶性硅[以(SiO2)计],mg/L《0.010.02注:①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范围不做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6682—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6682—92 代替 GB6682-86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03696(1987)《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分析实验室用水的级别、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化学分析和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用水。

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不同级别的水。

2 饮用标准GB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GB 9724 化学试剂 pH值测定通则GB 9740 化学试剂蒸发残渣测定通用方法3 外观分析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 级别分析实验室用水的原水应为饮用水或适当纯度的水。

4.1 一级水一级水用于有严格要求的分析试验,包括对颗粒有要求的试验。

如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用水。

一级水可用二级水经过石英设备蒸馏或离子交换混合床处理后,再经过0.2μm微孔滤膜过滤来制取。

4.2 二级水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水。

二级水可用多次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4.3 三级水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三级水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取。

5 技术要求分析实验室用水应符合下表所列规格:名称一级二级三级pH 值范围(25℃) - - 5.0-7.5电导率(25℃),mS/m ≦ 0.01 0.10 0.50可氧化物质[以(O)计],mg/L 《 - 0.08 0.4吸光度(254nm,1cm光程)≦ 0.001 0.01蒸发残渣(105℃±2℃),mg/L ≦ - 1.0 2.0可溶性硅[以(SiO2)计],mg/L 《 0.01 0.02注:①由于在一级水、二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其真实的pH值,因此,对一级水、二级水的pH值范围不做规定。

②一级水、二级水的电导率需用新制备的水“在线”测定。

③由于在一级水的纯度下,难于测定可氧化物质和蒸发残渣,对其限量不做规定。

可用其他条件和制备方法来保证一级水的质量。

6 取样与贮存6.1 容器6.1.1 各级用水均使用密闭的、专用聚乙烯容器。

三级水也可使用密闭的、专用玻璃容器,6.1.2 新容器在使用前需用盐酸溶液(20%、浸泡2—3d再用待测水反复冲洗。

并注满待测水浸泡6 h以上。

6.2 取样按本标准进行试验.至少应取3L有代表性水样。

取样前用待测水反复清洗容器。

取样时要避免沾污。

水样应注满容器。

6.3 贮存各级用水在贮存期间,其沾污的主要来源是容器可溶成分的溶解、空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

因此,一级水不可贮存,使用前制备。

二级水、三级水可适量制备,分别贮存在预先经同级水清洗过的相应容器中。

各级用水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沾污。

7 试验方法在试验方法中,各项试验必须在洁净环境中进行。

并采取适当措施。

以避免对试样的沾污。

试验中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相应级别的水。

7.1 pH值的测定量取1OOml水样,按GB9724之规定测定。

7.2 电导率的测定7.2.1 仪器7.2.1.1 用于一、二级水测定的电导仪:配备电极常数为0.01-0.1cm-1的“在线”电导池。

并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若电导仪不具温度补偿功能,可装“在线”热交换器,使测量时水温控制在25土1℃。

或记录水温度,按附录A进行换算。

7.2.1.2 用于三级水测定的电导仪:配备电极常数为0.01-0.1cm-1的电导池。

并具有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若电导仪不具温度补偿功能,可装恒温水浴槽,使待测水样温度控制在25±1℃。

或记录水温度,按附录A进行换算。

7.2.2 操作步骤7.2.2.1 按电导仪说明书安装调试仪器。

7.2.2.2 一、二级水的测量;将电导池装在水处理装置流动出水口处,调节水流速,赶净管道及电导池内的气泡。

即可进行测量。

7.2.2.3 三级水的测量:取400mL水样于锥形瓶中,插入电导池后即可进行测量。

7.2.3 注意事项测量用的电导仪和电导池应定期进行检定。

7.3 可氧化物质限量试验7.3.1 试剂7.3.1.1 硫酸溶液(20%);按GB603之规定配制。

7.3.1.2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c(1/5KMn04)=0.1 mol/L:按GB601之规定配制。

7.3.1.3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c(1/5K(Mn04)=0.01mol/L):量取10.00 m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7.3.1.2)于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7.3.2 操作步骤量取1000mL二级水,注入烧杯中。

加入5.0mL硫酸溶液(7.3.1.1),混匀。

量取200mL二级水,注入烧杯中。

加入1.0mL硫酸溶液(7.3.1.1),混匀。

在上述已酸化的试液中,分别加入1.00mL高锰酸钾标准溶液(7.3.1.3),混匀。

盖上表面皿,加热至沸并保持5min,溶液的粉红色不得完全消失。

7.4 吸光度的测定7.4.1 仪器7.4.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7.4.1.2 石英吸收池:厚度lcm、2cm。

7.4.2 操作步骤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吸收池中,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254nm处,以1 cm吸收池中水样为参比,测定2cm吸收池中水样的吸光度。

如仪器的灵敏度不够时.可适当增加测量吸收池的厚度。

7.5 蒸发残渣的测定7.5.1 仪器7.5.1.1 旋转蒸发器:配备500mL蒸馏瓶。

7.5.1.2 电烘箱:温度可保持在105±2℃。

7.5.2 操作步骤7.5.2.1 水样预浓集量取1000mL二级水(二级水取500mL)。

将水样分几次加入旋转蒸发器的蒸馏瓶中,于水浴上减压蒸发(避免蒸干)。

待水样最后蒸至约50mL时,停止加热。

7.5.2.2 测定按GB9740之规定进行测定。

将上述预浓集的水佯,转移至—个已于l05士2℃恒重的玻璃蒸发皿中。

并用5—10mL 水样分2—3次冲洗蒸馏瓶,将洗液与预浓集水样合并,于水浴上亡蒸干,并在105士2℃的电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残渣质量不得大于1.0mg。

7.6 可溶性硅的限量试验7.6.1 试剂7.6.1.1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 lmgSiO2):按GB602之规定配制。

7.6.1.2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1mL溶液含有0.01 mgSi02):量取1.00 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7.6.1.1)于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转移至聚乙烯瓶中,现用现配。

7.6.1.3 钼酸铵溶液(50g/L):称取5.0g钼酸铵[(NH4)6Mo7024·4H20],加水溶解,加入20.0mL硫酸溶液(7.3.1.1),稀释至100mL,摇匀,贮于聚乙烯瓶中。

发现有沉淀时应弃去。

7.6.1.4 草酸溶液(50g/L):称取5.0g草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贮于聚乙烯瓶中。

7.6.1.5 对甲氨基酚硫酸盐(米吐尔)溶液(2g/L):称取0.20g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于水,加20.0g焦亚硫酸钠,溶解并稀释至100mL。

摇匀贮于聚乙烯瓶中。

避光保存,有效期两周。

7.6.2 操作步骤量取520mL一级水(二级水取270mL),注入铂皿中。

在防尘条件下,亚沸蒸发至约20 mL时,停止加热。

冷至室温,加1.0mL钼酸铵溶液(7.6.1.3),摇匀。

放置5 min后,加1. OmL草酸溶液(7.6.1.4)摇匀。

放置1 min后,加1.0mL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液(7.6.1.5),摇匀。

转移至25mL比色管中,稀释至刻度,摇匀,于60 C水浴中保温10min。

目视观察,试液的蓝色不得深于标准。

标准是取O.5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7.6.1.2),加入20mL水样后,从加1.0mL钼酸铵溶液(7.6.1.3)起与样品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附录A电导率的换算公式(参考件)A1 当实测的各级水不是25℃时,其电导率可按下式进行换算:K25=kt(Kt-Kp.t)+0.0548 …………………………………………………………….(A1)式中,K25———25℃时各级水的电导率,mS/m:Kt———t℃时各级水的电导率,mS/m;Kp.t——t℃时理论纯水的电导率,mS/m;kt———换算系数;0.00548——25℃时理论纯水的电导率,mS/m。

Kp.t和kt可从表A1中查出。

表A1 理论纯水的电导率和换算系数t,℃ kt Kp.t , mS/m T,℃ kt Kp.t , mS/m0 1.7975 0.00116 20 1.1155 0.004181 1.7550 0.00123 21 1.0906 0.004412 1.7135 0.00132 22 0.0667 0.004663 1.6728 0.00143 23 1.0436 0.004904 1.6329 0.00154 24 1.0213 0.005195 1.594 0.00165 25 1.000 0.005486 1.5559 0.00178 26 0.9795 0.005787 1.5188 0.00190 27 0.9600 0.006078 1.4825 0.00201 28 0.9413 0.006409 1.4470 0.00216 29 0.9234 0.0067410 1.4125 0.00230 30 0.9065 0.0071211 1.3788 0.00245 31 0.8904 0.0074912 1.3461 0.00260 32 0.8753 0.0078413 1.3142 0.00276 33 0.8610 0.0082214 1.2831 0.00292 34 0.8475 0.0086115 1.253 0.00312 35 0.8350 0.0090716 1.2237 0.00330 36 0.8233 0.0095017 1.1954 0.00349 37 0.8126 0.0099418 1.1679 0.00370 38 0.8027 0.0104419 1.1412 0.00391 39 0.7936 0.01088续表A1t,℃ kt Kp.t , mS/m T,℃ kt Kp.t , mS/m40 0.7855 0.01136 46 0.7551 0.0146441 0.7782 0.01189 47 0.7532 0.0152142 0.7719 0.01240 48 0.7521 0.0158243 0.7664 0.01298 49 0.7518 0.0165044 0.7617 0.01351 50 0.7525 0.0172845 0.7580 0.01410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