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合集下载

人类基因组多态性的基础和意义

人类基因组多态性的基础和意义

人类基因组多态性的基础和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认识到人类基因组的重要性日益加深。

人类基因组是指所有人体细胞中含有的遗传信息,“基因组多态性”指的是不同人之间基因存在差异的情况,也就是遗传多样性。

这些基因差异对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性有着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医学和研究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

一、基因组多态性的基础基因组多态性的基础主要是DNA序列的差异。

DNA是构成基因的基础单元,它由四种核苷酸A,T,C,G组成,不同的序列排列决定了基因的不同功能和表达。

人类的基因组存在大量的多态性位点,即DNA序列中不同的位置上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核苷酸。

这些位点的差异形成了人类各种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使得人类基因组具有了极高的多样性。

此外,基因组的多态性还包括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插入缺失多态性(InDels)等多种类型。

二、基因组多态性的意义1、基因组多态性与人类健康的联系基因组多态性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许多人类疾病都与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有关,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

基因组多态性的差异也能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对某些药物不敏感或反而有不良反应。

在营养学方面,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也与不同营养素的吸收率和代谢率有关,能更好的指导人类营养的调整和管理。

2、基因组多态性与人类进化的联系基因组多态性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证据。

长期以来,人类面对着大量的自然选择和适应挑战,从而在人类基因组中留下了大量的多态性。

基因组多态性的差异也可以研究人类各种群体之间的历史状态和演化关系,加深对人类起源和演化的理解。

3、基因组多态性与个体差异基因组多态性不仅存在于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组织、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的同一人体内。

这种多态性导致了人类各种个体差异,与个体的性别、种族、环境条件等也有关。

基因组多态性的这种不同造成了人类在生理表现上的差异,例如各种天赋或性格的表现,能够判断一个人在某些方面会比另一个人更出色或者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DNA多态性及其与医药学的关系

DNA多态性及其与医药学的关系

DNA多态性的研究意义
基因的多态性显示了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它可能是人类 在进化过程中抵御不良环境因素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对维持种群的生 存与延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DNA多态性与人类学相关
在遗传过程中,Y染色体呈全男性遗传,线粒体为严格的母系遗传。 因此,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多态性就可成为可靠的遗传标记。 Deka等人在15个不同地域人群中筛查了五个多态性位点,发现这 些位点的等位基因的分布很相近,只是DYS390的203bp等位基因 在非洲很常见,而其他地域的人群却很少,这些人群均具有所推测 的祖先单倍型,由此可推测这些人群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柯越海 等在研究我国22个省市汉族人群的分布时,观察比较了由19个Y染 色体SNP单倍型和3个微卫星标记(如STRs)位点,认为现代人类 自南方进入中国,随后由南向北迁移,并据此估算了现代人类进入 中国的时间大致在18000~60000年前。Underhill等人采用变性高 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检测了167个双等位基因位点,其研究对象为 1062个来自全球各地的个体,发现现代的东非和khojsan是现代人 的祖先,他们在35000~89000年前离开非洲,再一次证明了“走 出非洲”假说。 人体许多表型差异诸如身高、肤色、指纹、血型等,同样可以 通过一些多态性位点找出差异。
这个家伙的基因超好
一、中医药与DNA研究相互渗透的可能性
人类DNA研究的方法学内容与中医学的整体观、辨证观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微观水平的基因调控与修饰,反映着生命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基因组的多样 性高度强调了每个人的基因组特特异性,从人类到“模式生物”的研究是“活 体”、“整体”的研究体系。DNA研究在过去对单个基因研究工作基础上,充分 认识到基因之间相互联系的复杂性,即一种疾病可能由于多个基因的改变所致, 而同一个基因的不同表达状态又可能造成多种疾病。特别是从结构研究向功能研 究方式的转变,对基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日趋重视,反映出基因组学与 中医药两个学科在思维方法学上的趋近特征,显示出研究思路与方法相互渗透的 可能性。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

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基因突变和多态性是遗传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生物进化和个体间的变异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定义及其在生物界的意义,以及它们对生物适应性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基因突变的定义与分类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一种突然而异常的变化,它是遗传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进而导致生物性状发生变化。

二、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性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为生物体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变异。

基因突变可以使得个体具备适应环境的新特征,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并传递给后代。

这种累积的遗传变异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三、多态性的定义与种类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种群中存在多种形态或表型的现象。

基因多态性是多态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同一基因具有多种等位基因,并且不同等位基因可能对生物表型产生不同的影响。

多态性可以分为基因型多态性和表型多态性。

四、多态性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多态性可以增强群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一方面,基因多态性使得生物个体对变化环境具备更多的适应选择余地,可以减轻环境压力对群体的冲击。

另一方面,多态性还可以促进生物的繁殖和繁殖成功率,提高遗传多样性。

五、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在人类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出现,如囊性纤维化、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然而,基因多态性也可以带来一定的优势,如免疫系统的多态性有助于人类抵抗疾病。

了解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六、探索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未来研究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基因突变的机制解析、多态性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探索,以及利用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知识开展针对遗传病的治疗和预防等。

总结:基因突变和多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探讨基因多态性对甲氨蝶呤代谢及临床的影响及意义

探讨基因多态性对甲氨蝶呤代谢及临床的影响及意义

目录引言 (1)研究对象与材料 (3)1研究对象 (3)2治疗方案 (3)3不良反应监测 (3)4仪器与材料 (5)4.1主要实验仪器 (5)4.2主要实验试剂 (6)方法 (7)1PCR法检测基因的分型 (7)1.1基因组的提取 (7)1.2引物设计与合成 (7)1.3PCR扩增 (8)2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和测序 (9)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TX动态血药浓度 (10)4统计学处理 (9)结果 (11)1.MTHFR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情况 (11)2.MTHFR基因型与HD-MTX化疗后动态MTX浓度的关系 (11)3.MTHFR基因多态性与MTX毒副作用之间的关联性 (12)讨论 (15)结论 (19)参考文献 (20)综述 (20)综述参考文献 (20)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1)附录 (32)致谢 (34)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35)引言引言白血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疾病,因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和凋亡受阻等因素所致在骨髓和造血器官和组织内大量增殖,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影响正常造血功能。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儿童白血病发病率的一半以上,且以每年1%的速度在增长[1-3]。

急性淋巴白血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出血、关节疼痛或贫血为主[4]。

该病发生迅速,恶性程度较高,但对化学药物敏感,癌细胞易杀灭[5]。

临床治疗上以甲氨蝶呤鞘内或者静脉注射为主要化疗方式。

1岁以内白血病患儿的生存率40~50%,1岁以上患儿5年生存率超过90%。

因此,ALL的及时发现和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不断地从分子水平探寻疾病的发病机理,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ALL的易感性与ALL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6-8]。

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及遗传机制研究

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及遗传机制研究

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及遗传机制研究遗传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遗传规律、遗传现象和基因多态性等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基因多态性指的是人类基因组对同一基因的不同变异型,其中的DNA序列有可能影响性状变异,极大程度地影响个体的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状况。

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人类基因组中的几乎所有基因均存在多个突变位点,这些位点可以影响覆盖该基因的转录因子的结合性质、启动子活性等,决定了基因转录的数量和速度。

基因多态性的不同变异型具有不同的功能,而这种功能多态性意味着在表达和/或相互配对时,它们对化学信号的响应以及同一物种的个体间的生命系统变化显著不同。

这就表明了基因多态性是一个显著地影响个体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的因素。

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范围已经覆盖到了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代谢性疾病到帕金森病、自闭症等复杂性疾病,上至儿童时期的发育问题,下至老年时期的肺癌等问题,多种疾病和障碍都与基因多态性有直接和间接联系。

基因多态性的遗传机制基因多态性是基因组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多种突变机制都有可能导致基因多样性。

它们在遗传决定中的作用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常染色体显性或性染色体中的基因移位或嵌合。

其中,常见的基因多态性通常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有关。

SNP是指基因组中频率至少为1%的不同单个核苷酸变异,通常以单个碱基互换为主,也涉及几十个碱基段的差异。

最近,人们对SNP的分析及其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机制做了很多工作。

SNP的数量非常大,质量也受到了精细处理,在全球范围内也建立了SNP数据库,为SNP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对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基因分型,可以识别以前没有注重或检测的人类基因多态性,这有助于将基因多态性描述为更复杂的遗传过程。

结语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在医学、生物学、人类学和遗传学等领域都有大量的应用。

基因多态性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背后包含了量子、计算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虽然我们还有很多需要了解和学习的东西,但正是这种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方式推动了领先科学家们的新一轮创新和发现。

生物学中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生物学中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生物学中的遗传多态性研究遗传多态性作为一种遗传变异形式,是指基因在种群中存在多种等位基因的现象。

它在生物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因为遗传多态性不仅是生物种群进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学各个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文将介绍遗传多态性的概念、发生机制以及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一、遗传多态性的概念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是指在种群中的某一基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每种等位基因的频度都大于0.01。

这个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的遗传学家弗雷德里克·格里菲斯提出的。

遗传多态性是基因水平上的表型变异,通过不同等位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出来。

在人类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等领域中,遗传多态性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在人类学中,遗传多态性可以用来进行人类种群进化和迁徙的研究;在动植物学中,遗传多态性可以用来研究物种的起源、退化、适应性以及遗传资源等方面问题。

二、遗传多态性的发生机制遗传多态性在种群进化中的产生有多种机制。

其中,常见的机制有自然选择、基因漂变、基因流和突变等。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不同等位基因的选择作用,使得一些等位基因被淘汰而另一些等位基因得以保留和扩散。

基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的繁殖和变异过程,等位基因的频率发生了漂移的现象。

基因流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等位基因的转移,这个过程会导致物种群体的基因组成发生改变。

突变是指基因产生的随机变异,这种变异可以导致等位基因的增加或丢失,从而增加遗传多样性。

三、遗传多态性在生物学中的应用1. 遗传多态性与人类疾病遗传多态性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的多态性,可以发现一些跟疾病相关的基因,从而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例如,某些人群中有一个名为APOE的基因,它与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的关联,人们可以通过检测APOE基因的多态性来判断是否有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2. 遗传多态性与生态保护遗传多态性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保护领域,尤其是对于野生动物和植物。

人类疾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及其医学应用

人类疾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及其医学应用

人类疾病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及其医学应用随着现代生命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疾病基因多态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基因多态性是指基因座上有多种等位基因存在,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某些人易患某种疾病,而另一些人则较少或不易患该疾病。

探究人类基因多态性对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有助于医学工作者早日发现和治疗这些疾病。

本文将从基因多态性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的关系以及基因多态性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等不同角度,分析基因多态性对人类疾病的影响及其医学应用。

一、基因多态性的原理和研究方法基因是一个个生物体内部的信息库,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数量丰富,其中的基因有着复杂的互制和相互作用关系。

不同的基因等位基因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有所不同,一些基因可能出现极为罕见的等位基因(例如M type)。

而在不同人群中,某些等位基因较为常见(例如A type)。

通过对人群中基因频率的调查和分析,生命科学家可以更好地探究基因多态性的启发作用。

不同人群中基因频率的不同,是基因多态性的一个主要特点。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广泛应用的方法是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基因芝士型等。

PCR技术利用DNA关键片段扩增技术,直接分析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

PCR技术可分为直接PCR和间接PCR两种类型。

SNP分析有三种类型,包括限制性长度多态性、串联重复多态性和单碱基多态性。

基因芝士型是利用诸如杂交化学、酶切等技术,发现不同组间存在着不同种类的基因等位基因的分布或组合。

这些方法虽然各有特点和应用场合,但都可以有效地分析基因多态性的特点和疾病易感性的影响。

二、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牵涉到许多医学和生物学问题。

在基因方面,据估算超过3000种遗传基因与疾病的相关性已经得到了初步研究。

有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与基因的遗传性较为相关。

例如,儿童白血病和老年人的动脉硬化等,都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

多态性在遗传学中的作用

多态性在遗传学中的作用

多态性在遗传学中的作用遗传学是研究个体遗传性状的科学领域,它试图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在遗传学研究中,多态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在其遗传序列中存在多种不同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多态性的存在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机会,并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多态性在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的检测和诊断。

不同基因型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区分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这种遗传差异能够用于确定个体是否携带某些致病基因,如突变基因或与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

通过分析多态性与疾病的相关性,遗传学家可以利用这种多态性进行基因检测和诊断,有助于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

其次,多态性对于研究人口遗传学和人类进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类种群中的遗传多样性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指标。

多态性使得我们能够研究人类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突变频率以及人类种群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通过多态性的分析,遗传学家可以了解人类种群的祖先来源,探索不同种群之间的迁徙和交流历史,甚至重新构建人类族群的谱系树。

此外,多态性也对于农业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

农作物和家畜的多态性可以用来评估其遗传差异的程度和丰富性。

这有助于农业科学家选择最佳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以提高产量、耐旱性、抗病性等农作物和家畜的农艺性状。

同时,多态性也有助于保存和管理农作物和家畜的种质资源,避免它们遗失或衰退。

此外,多态性在进化生物学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物种中存在的不同基因型的组成和频率进行分析,可以探索群体遗传结构、分化和自然选择的模式。

多态性的存在可以提供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并促进种群的演化。

通过对多态性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种群和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历程,为进化生物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总结起来,多态性在遗传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在基因的检测和诊断、人口遗传学和人类进化、农业遗传改良和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进化生物学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态性的存在使遗传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并从中获取有关遗传特征、物种多样性和进化历程的重要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一、基因多态性: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种以上的基因型。

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的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

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位点多态性(site polymorphism)和长度多态性 (longth polymorphism)。

1.位点多态性:是由于等位基因之间在特定的位点上DNA序列存在差异,也就是基因组中散在的碱基的不同,包括点突变(转换和颠换),单个碱基的置换、缺失和插入。

突变是基因多态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单个碱基的置换又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NP通常是一种二等位基因(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

据估计,单碱基变异的频率在1/1000-2/1000。

SNP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2. 长度多态性:一类为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S),它是由于相同的重复顺序重复次数不同所致,它决定了小卫星DNA (minisatellite)长度的多态性。

小卫星是由15-65 bp的基本单位***而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bp,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

另一类长度多态性是由于基因的某一片段的缺失或插入所致,如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它们是由重复序列***构成,基本序列只有1-8bp,如(TA)n及(CGG)n等,通常重复10-60次。

长度多态性是按照孟德尔方式遗传的,它们在基因定位、DNA指纹分析,遗传病的分析和诊断中广泛地应用。

造成基因多态性的原因:1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置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llele)。

由于群体中的突变,同一座位的基因系列称为复等位基因。

某些复合体基因的每一座位都存在为数众多的复等位基因,这是某些复合体(HLA)高度多态性的最主要原因。

2共显性(con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同为显性,称为共显性,某些复合体中如HLA每一对等位基因匀为共显性。

共显性大大增加了人群中某些基因表型的多样化。

基因的多态性显示了遗传背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可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抵御不良环境因素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对维持种群的生存与延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二、基因多态性的生物学作用:1.遗传密码的改变:如果基因多态性的碱基的取代、缺失、插入引编码序列的核苷酸顺序改变,在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的对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产生影响,有的不产生影响。

可分为: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取代,使得mRNA的某一密码子发生变化,由他所编码的氨基酸就变成另一种不同的氨基酸,使得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也相应地发生改变。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指由于碱基取代使原来可翻译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

例如UAU(氨酸)颠换成UAA(终止密码子)使多肽链的合成到此终止,形成一条不完整的多肽链,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和功能改变。

转换也可引起无义突变。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指碱基的取代并不都是引起错义突变和翻译终止,也就是虽然碱基被取代了,但蛋白质水平上没有引起变化,氨基酸没有被取代。

移码突变 (frame-shifting mutation)指在编码序列中单个碱基、数个碱基的缺失或插入,片段的缺失或插入可使突变位点之后的三联体密码子阅读框发生改变,不能编码原来的正常蛋白质。

2.对mRNA剪接的影响:如果点突变发生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可以产生两种影响:一是原有的剪接位点消失,二是产生新的剪切位点。

无论是那一种形式,都可以导致mRNA的错误剪接,产生异常的mRNA,最终产生异常的表达产物,数个碱基的缺失、片段缺失等匀有可能造成剪接位点的缺失。

3.蛋白质肽链中的片段缺失:无义突变和DNA片段的缺失都可以导致肽链中的片段缺失,致使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失去原有的功能。

移码突变不仅翻译后的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而且也导致肽链中的大片段缺失。

4.启动子的突变及非转录区的突变:可以使基因的转录水平或活性的增强或降低。

5.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在人群中符合Hardy-Wenberg平衡。

三、基因多态性的医学意义:人类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clinical phenotype diversity),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临床上早期有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是从HLA基因开始的,分析基因型在疾病发生易感性方面的作用,如HLA-B27等位基因与强直性脊椎炎发生率的密切关联,可作为诊断的依据。

通过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可从基因水平揭示人类不同个体间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及效应存在着差异的本质。

通过对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易感性的联系研究,如P53抑癌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生及转移的关系研究,可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和应激的易感性,不仅为临床医学也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新的领域。

疾病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多样性的联系已受到重视,如肿瘤等多基因病的临床表型往往多样化,阐明基因型(genotype )与表型(phenotype)之间的联系在认识疾病的发生机理、预测疾病的转归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药物代谢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及清除率,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致病基因的多态性使同一疾病不同个体其体内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及效应出现差异,导致治疗反应性上悬殊,按照基因多态性的特点用药,将会使临床治疗符合个体化的要求。

在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的引导下,临床医生将有可能预断不同的个体在同样的致病条件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病理反应和临床表现,即临床表型。

如高血压的治疗将根据基因多态性的研究选择更具针对性的药物,调整其剂量,而不是不加选择地使用ACEI、钙拮抗剂或交感神经受体阻断剂。

合并症的防治也会更个体化,更具针对性。

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对于遗传病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基因的有害突变,不论是经典的点突变,还是动态突变,其本身就可能是遗传病的病因,另一方面,众多的多态性位点又是很好的遗传标记,可以在遗传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多态性作为遗传病的病因:点突变引起的疾病:从镰刀状细胞贫血开始,突变引起各种遗传病的例子愈来愈多,遗传性肿瘤也逐渐被认识。

重复序列多态性作为遗传病的病因:如CCG,CTG和CAG这样的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当其拷贝数过度增高时可以引起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三核苷酸拷贝数的扩增或突变发生在世代传递过程中,由于拷贝数在世代间的改变,它被称为动态突变。

目前动态突变疾病大多是些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也有少数肿瘤。

动态突变疾病的发现提示序列拷贝数的多态性能够成为遗传病的病因。

2.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的应用:绝大多数DNA多态性并不引起遗传病,但可作为遗传标记来使用。

例如:上述提到的各种多态性标记,包括RFLP位点,微卫星和小卫星DNA标记都已广泛用于遗传病的连锁诊断。

利用各条染色体上位置已知的众多的多态性标记,通过患病家系的连锁分析,可以找到多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或相关基因的位置,并为他们的分离克隆提供依据。

此外,在疾病的关联分析和病因学研究方面,通过比较患病群体和正常群体,可以发现两组间多态性位点的特定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别,则表明该位点与该疾病相关联。

使用多态性标记的关联分析既可以提示相关基因存在的位置,也有助于发病机理的阐明。

基因多态性还可以用于疾病的分型与治疗,即根据患者疾病多态性的基因型来解释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在预防医学方面,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基因多态性与病因未知的疾病关系的研究,也包括对已知特定环境因素致病易感基因的筛选。

由于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因此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模式上,不同的种族之间有可能不同。

所以,开展我国人群的基因多态性与环境的作用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在职业病医学中则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对易感基因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的分析,将某些携带敏感基因型的人甄别开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高预防职业性危害工作的效率。

对特定的污染物易感人群和耐受人群的基因多态性研究,有助于阐明环境因素的致病机制,也推动了遗传易感性标志物的研究。

四、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方法: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由DNA 的多态性,致使DNA 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所产生的片段数目和每个片段的长度就不同,即所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导致限制片段长度发生改变的酶切位点,又称为多态性位点。

最早是用Southern Blot/RFLP方法检测,后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酶酶切相结合的方法。

现在多采用PCR-RFLP法进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是一种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的点突变检测方法。

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构象。

在电泳时泳动的速度不同。

将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发生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就会出现泳动变位(mobility shift),多用于鉴定是否存在突变及诊断未知突变。

3.PCR-ASO探针法(PCR-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SO):即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法。

在PCR扩增DNA片段后,直接与相应的寡核苷酸探杂交,即可明确诊断是否有突变及突变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其原理是:用PCR扩增后,产物进行斑点杂交或狭缝杂交,针对每种突变分别合成一对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其中一个具有正常序列,另一个则具有突变碱基。

突变碱基及对应的正常碱基匀位于寡核苷酸片段的中央,严格控制杂交及洗脱条件,使只有与探针序列完全互补的等位基因片段才显示杂交信号,而与探针中央碱基不同的等位基因片段不显示杂交信号,如果正常和突变探针都可杂交,说明突变基因是杂合子,如只有突变探针可以杂交,说明突变基因为纯合子,若不能与含有突变序列的寡核苷探针杂交,但能与相应的正常的寡核苷探针杂交,则表示受检者不存在这种突变基因。

若与已知的突变基因的寡核苷探针匀不能杂交,提示可能为一种新的突变类型。

4. PCR-SSO法:SSO技术即是顺序特异寡核苷酸法(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SS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