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供应室是集中处理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医疗用品的部门,承担着全院医疗用品的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等工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
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与致病原、锐器、化学消毒液接触,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多种电器及压力容器,加上工作环境的噪音、潮湿等诸多因素。
因此,护士必须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危害,维护身心健康。
1.职业危害因素1.1 工作人员自身因素因工作人员对各项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操作疏忽,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意改变工作程序,以及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容易受到损伤。
1.2 生物性因素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洗环节。
被污染的穿刺针,手术器械及沾有血液,体液的器具,刺伤工作人员的皮肤感染上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等血液传染性疾病。
1.3 化学性因素供应室在进行消毒灭菌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化学性液体,气体,使用不慎,可造成皮肤损害及毒性反应,出现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过敏,哮喘等甚至致畸,致癌。
1.4 物理因素1.4.1消毒因素的损伤。
如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煮沸等蒸馏水的制作过程中,均可能有高温、高压蒸汽意外引起烧伤、烫伤及爆炸等。
紫外线辐射消毒时臭氧浓度过高对皮肤、黏膜可引起人体中毒反应。
1.4.2皮肤黏膜机械性损伤。
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及制作过程中被针、刀片、剪刀等锐器刺破皮肤,再进行高压冲洗时被穿刺针刺伤。
1.4.3噪音:供应室集中了庞大的灭菌设备和机械清洗装备如:高压蒸汽灭菌器,清洗机及超声清洗机。
噪音主要来源于这些设备及抽、排风系统设备。
长时间暴露与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能引起头昏、头痛、耳鸣、失眠。
1.4.4在搬运货物、装载、推车过程中,如果姿势不正确或负荷超重会引起扭伤、拉伤。
1.4.5在操作过程中,各类患者的液体及污染物品的接触,都可能使手部皮肤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增加。
操作后手的每一部分均可检查病原菌,如不注意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或洗手的方法不正确,时间不够,可引起自身感染。
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供应室护士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岗位之一,其主要职责是收、储、发药品和医疗用品,对医疗供应链的顺利运作起着关键作用。
但是,从事此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和风险。
本文将围绕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阐述。
危险因素一、化学品污染供应室护士接触到的药品和消毒液等化学品均含有一定的毒性,长时间接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同时,这些化学品会挥发到空气中,会导致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影响。
二、尖锐器械刺伤供应室护士在收纳、开封、清洗医疗器械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到各类尖锐器械,如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等,而这些器械极易刺伤皮肤并造成感染。
三、工作环境供应室通常处于医院的卫生间,空气潮湿、通风不良,容易滋生各类病菌,如真菌、细菌等。
同时,供应室人员长时间站立、坐着,导致静脉曲张,影响血液循环。
防护措施供应室护士在接触药剂时应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尤其是对于烟雾状药剂应特别注意,使用防护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同时,在使用散装药品时,应使用药勺等工具,避免与药品直接接触,减少吸入药品空气的风险。
供应室护士需要对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清洗和检查,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且尽量避免手动操作器械。
同时,操作时应轻拿轻放,将尖锐器械存储在封闭的容器中。
为了改善供应室的工作环境,可以适当增加室内的通风、排湿系统,使室内湿度适宜,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同时, 可以采取站立一会、坐下放松等方式缓解长期站立、坐着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总之,供应室护士在日常工作时应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认真操作,同时做好相关防护工作,减少危险和风险。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供应室护士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的职责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采购、分配和维护等工作。
由于工作特点,供应室护士会面临许多危险因素,如各种化学、物理污染、身体劳累等,因此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对于保障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安全至关重要。
一、危险因素1. 化学污染供应室内有许多化学物质,如酒精、氯化物、高锰酸钾等,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环境中会导致对护士的危害。
比如,酒精可使皮肤变干,引起皮肤病和过敏;氯化物、高锰酸钾等可致癌和损伤呼吸系统。
2. 物理污染供应室内常常需要使用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电动钻等,这些医疗器械可能会在工作时产生噪声、震动等物理污染,对护士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3. 身体劳累供应室护士需要长时间负责医疗器械的运输、管理和维护工作,这些工作需要进行大量弯腰、扭转、提重物等体力活动,长时间身体劳累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疾病。
二、防护措施供应室护士面临上述危险因素时,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供应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某些化学物品时应佩戴适当的呼吸面具和手套。
当皮肤接触到有害物质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在储存和处理化学品时,应按照相关的规定存储。
供应室内需要使用大量的医疗器械,这些医疗器械应当经定期维护和保养。
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应注意安全,如佩戴适当的防护眼镜和手套。
为减少噪声,可以通过增强隔音和使用噪声减少设备等方式来进行控制。
供应室护士需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长时间扭转、弯曲身体等动作。
在处理大型医疗器械时,应选用适当的助力器材,减轻劳动强度。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在长时间工作后应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
综上所述,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需要得到保障,合理的工作环境和正确的防护措施是保障他们职业安全的必要条件。
护士应密切关注被暴露在危险因素之下的情况,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和安全规范,确保自身安全和健康。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对供应室护士的保护力度,建立适当的职业安全措施,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最佳条件。
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供应室是医院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负责储存、派发和管理各类医疗用品、药品等物品。
在医院内,供应室是一个密切关联医疗服务和病人生命健康的地方,因此供应室护士的工作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危险因素一:感染风险供应室内接触的医疗用品和药品往往直接与病人的伤口或病情有关,因此供应室护士有很高的感染风险。
接触感染性废物和污染过的医疗用品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防护措施:供应室护士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规范执行操作,正确佩戴口罩、手套和隔离衣,加强手部卫生,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传播。
危险因素二:物理伤害供应室护士在搬运、储存医疗用品和药品时,可能会受到物品的挤压、割伤或其他不小心造成的物理伤害。
防护措施:供应室护士应接受相关搬运技能培训,熟练掌握正确的搬运姿势和操作方法;在搬运过程中应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和护目镜等。
危险因素三:药物暴露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各类药品,容易受到药物暴露的危害,特别是一些有毒或易挥发的药物,可能对护士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防护措施:供应室护士应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范,避免直接接触或吸入有毒或挥发的药物,必要时应佩戴呼吸防护设备。
供应室内存储着大量的医疗用品和化学品,一旦发生火灾或爆炸很容易对供应室护士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防护措施:供应室护士应定期参加火灾应急演练,掌握逃生和自救技能,熟悉供应室内各种紧急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避免火灾或爆炸的发生。
危险因素五:心理压力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繁重的任务、时间压力和精神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防护措施:医院应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务,为供应室护士提供心理咨询、培训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工作压力。
为了保障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医院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关工作安全规章制度,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和培训;供应室护士本人也应自觉加强自身防护意识,遵守操作规程,有效做好工作安全自我保护。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和药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供应室的工作也日益繁忙。
在这个环境下,供应室的护士职业危害也日益凸显,对其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本文将就医院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措施进行探讨。
一、医院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供应室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配送、管理和储存。
然而,在这个繁忙的环境下,供应室护士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物品危害供应室中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药品和消毒剂等化学物品,这些化学物品的气体、粉尘和液体等都会对护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例如:乙醇、甲醛、氯化氢等药品或消毒剂,长时间的暴露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2. 物理性危害供应室中常见的医疗器械有大批的手术刀、镊子等尖锐物品,当不小心使用不当时,极易导致割伤等伤害;另外电动器械使用较多,长时间使用容易对护士的听力、视力造成损伤,同时也会对皮肤造成刺激。
3. 生物性危害供应室中存放的药品、器械都是经过人工操作的,存在一定的交叉污染风险,从而可能会带来细菌感染、病毒传播等生物性危害,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须严格遵守消毒、“一物一消”原则等防护措施。
4. 心理危害供应室护士的工作强度较大,需完成大量的耐心的细致工作,若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会对护士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不良影响。
二、医院供应室护士自我防护措施为了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供应室护士需要采取以下的自我防护措施:1. 佩戴防护用品在工作时需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品。
医院应提供相关的防护用品,并保证其品质合格。
2. 掌握正确操作技能供应室护士在工作时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职业病和工伤。
同时还需经常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提高工作质量。
3. 进行体检供应室护士需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状况的异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加强个人卫生供应室护士需要加强个人卫生,常洗手、修剪指甲、戴头套等,防止交叉感染,保持身体清洁。
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及其附属单位的供应室已成为医院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供应室护士是供应室的核心人员,主要负责供应室的物资采购、收发、分配等工作,是医院物资管理的主要力量之一。
然而,供应室护士的工作环境不易,面临着许多危险因素,故而必须重视职业安全问题。
危险因素1. 高强度工作供应室护士往往需要每天处理大量的医疗物资,包括收货、验货、分发、清点等,工作量较大,时间紧迫,长期下来容易产生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化学品污染供应室护士工作中需要接触各种药品、消毒液等化学品,若不注意防护措施易受其污染,甚至引发过敏反应或者接触性皮炎等疾病。
常见的药品如芬太尼、麻醉药、氯化钠等。
3. 外来病原微生物污染供应室护士处理过的医疗物资中包含有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若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就会受到其污染。
此外,在供应室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风险。
4. 刀具伤害供应室护士有时还需要对某些医疗器械进行拆卸、清洗等,这些器械尖锐锋利,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手指、手掌、眼睛等部位受伤。
同时,还存在着误伤他人的风险。
防护措施1. 加强体育锻炼供应室护士应定期进行强度适宜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缓解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供应室护士在操作化学品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操作并戴好防护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同时,应避免长时间接触化学品,防止其对皮肤、呼吸道或眼睛造成伤害。
3. 加强卫生消毒供应室护士应做好部门内的卫生消毒工作,随时清理污垢、污染物、废弃物等,避免交叉感染发生。
4. 注意安全操作供应室护士在操作器械时,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
同时,在操作时应佩戴好防护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防止操作中出现刀具伤害等情况。
总之,供应室护士作为医院物资管理的主要力量之一,为医院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坚实保障。
但由于工作环境存在许多危险因素,故而必须重视职业安全问题,加强自身职业防护,以保护自身及他人的身体健康。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供应室护士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们负责医疗用品的采购、储存、配送等工作。
然而,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存在着一些职业危
害因素,给护士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
本文将从噪声、化学品、物
理因素、心理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
相应的防护对策。
一、噪声
供应室内常常有机器设备、货车等发出的噪声,长期暴露在噪声环境
中会导致护士听力下降、头痛、失眠等症状。
因此,供应室护士需要
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减少噪声对身体的影响。
二、化学品
供应室内常用的化学品有消毒液、酒精、氯仿等,这些化学品对人体
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会导致护士出现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等症状。
因此,供应室护士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口罩
等防护用品,减少化学品对身体的影响。
三、物理因素
供应室内常常需要搬运重物,长期搬运重物会导致护士出现腰椎间盘
突出、肌肉劳损等症状。
因此,供应室护士需要注意正确的搬运姿势,
避免过度劳累。
四、心理因素
供应室护士需要面对大量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护士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供应室护士需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综上所述,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噪声、化学品、物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防护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注意正确的搬运姿势,保持良好的心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供应室护士在工作中更加安全、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目的探讨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方法采用受到职业危害的48人次供应室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由于特殊工作性质,受到职业危害的几率非常大。
结论改善设施条件,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和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行为,普及预防接种,可有效降低职业危害。
标签: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
职业环境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供应室肩负着全院复用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供应室护士每天接触污染的物品,用多种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对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加上医院普遍不重视供应室,设施条件差,极易导致与工作相关的疾病[1]。
为减少职业危害,保障供应室护士身体健康,现将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职业防护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5月发生在本院供应室的48人次护士职业危害相关材料,护士年龄4~54岁,平均48岁。
1.2 方法对上述的48人次的护士资料按职业危害形式、职业防护情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形式见表1。
2.2 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情况48人次中,无一人次按要求做好相应的标准防护工作。
事后调查,48人次操作时均存在侥幸心理,或是认为标准防护太麻烦。
3 讨论
3.1 职业危害原因分析
3.1.1 认识不到位供应室护士缺乏对标准预防知识的认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
有研究表明,如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量要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1]。
由此看来,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操作时,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3.1.2 工作强度大由于供应室不是营利科室,医院多把年龄大,体弱多病的护士放在供应室。
另外,基层医院条件差,全人力操作,加之现在要求全院各科室,尤其手术室各种重复使用的器械包,全部由供应室回收、清洗、消毒、灭菌,
致使工作强度明显增大。
3.1.3 操作不规范供应室护士在清点、回收污染的器械时,不戴手套或戴单层手套;处理剪刀、布巾钳等锐器时,不按程序操作,容易被划伤或刺伤。
在人工清洗器械时,不戴护目镜和口罩,不穿防水鞋和防水围裙,易被污染的水溅入眼睛、口腔及皮肤。
在配制消毒液时防护不到位,消毒液溅到皮肤上易受到腐蚀或皮肤过敏等。
配制好的消毒液不加盖,消毒液挥发,出现呼吸道的不适,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3.2 防护措施
3.2.1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相关知识,提高供应室护士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树立标准预防观念,标准预防的观点是防护各种感染的重要手段[2],以不断增强防护意识。
3.2.2 职业危害因素防范对策(1)高温防护:灭菌器在灭菌时温度高达134 ℃,灭菌完毕后,开启锅门取无菌物品时操作人员应站在门的侧面或后面,避免热浪冲击。
同时应穿长袖,戴防护手套,避免皮肤裸露接触到内架或门框造成烫伤。
(2)噪声防护:供应室的各种机器设备应及时维修、保养,降低噪音,避免噪音污染。
(3)粉尘防护:在做棉球、敷料时应戴口罩、帽子,做好呼吸道防护。
(4)机械性损伤防护:由于工作人员长时间站立,易出现肌肉疲劳、颈及腰椎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可使用力学平衡的座椅,减轻劳累。
(5)化学消毒剂防护:配制化学消毒剂时,戴防护眼罩、口罩、帽子、手套,穿防护鞋,避免喷溅。
配制完毕后及时加盖,避免消毒液挥发,引起呼吸道不适。
(6)污水飞溅、生物因素防护: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各项操作轻稳。
在回收清点污染的器械时,要戴加厚橡胶手套;不徒手装卸锐利器械;养成用镊子取污染器械的习惯。
若污水不慎溅入眼睛、口腔时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皮肤
一旦被锐器刺伤,要快速从远处挤压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或流动水冲洗,然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包扎伤口,报告院感控科登记备案,并接受相应的处理,同时做好心理疏导。
(7)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3-5]。
3.2.3 积极普及预防接种为减少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定期体检,提前注射乙肝疫苗,做好自身防护,保证身体健康。
3.2.4 增加软硬件投入量医院领导层应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供应室在医院感染中所处的地位,在完善布局的同时,加大机械设备投入力度,以减轻供应室护士的劳动强度,增加防护用品,提高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依从性。
科室要建立、健全、实施各种防护制度,加强防护知识和专业技术操作培训,并认真实施和监督,使供应室护士能更好的做好防护工作,把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6]。
参考文献
[1]薛秀丽,于长颖.高度重视临床针刺伤,有效防护职业性危害[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6):833.
[2]张镇静,霍孝蓉.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管理规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
[3]高月婵.供应室清洗规范建立提高安全防护措施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3):242-243.
[4]周海林,徐国凤,鞠凤珍,等.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身防护[J].吉林医学,2009,30(16):1859.
[5]李洁.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71.
[6]武军陵,宋小方.医院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最小化对策[J].医学信息,2010,5(5):1277-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