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1

合集下载

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

《3》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 审美经验一大特征:情感活动伴随始终。在审 情感活动伴随始终。 情感活动伴随始终 美经验中,情感作为审美经验的激发因素构成 了感知活动的动力;感知活动所产生的经验材 料也因此具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因此说,感知 和情感是相互交织和伴随的。 如 康德思想:“知”“情”“意”,“情”对应 的范畴是美学,集中探讨审美判断。
3情感 情感 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作为一 种弥漫性因素伴随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从 而使整个审美活动显示出明显的感情色彩。 审美情感具有特殊本质 《1》审美情感具有更为显著的社会性和理性 特征。 《2》审美情感是从对象能否满足自己的审美 需要和审美理想出发作出判断的。
4理解 理解 审美经验中包含理性因素,其关键之处在于理性因 素在审美经验和科学认识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有根本 的区别,其表现在 《1》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 如 司空图诗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刘勰理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 海。”
《4》自由无限性 审美经验具有自由无限性。 如 黑格尔“自由是心灵的最高定性。”
《5》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审美经验中有多种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审美经 验呈现出一些特点:不自觉和突发性,非逻辑 性,创造性。 如 非逻辑性——如西方意识流小说的表现形式


1
章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审美经验

这是首要掌握的核心概念) (这是首要掌握的核心概念)
——审美经验是由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主客体 主客体 之间的一种精神性关系,一种主体知觉对审美对象 之间 生成过程的忘我投入时的反应和感知。
审美经验的性质
? ?
——审美经验最根本的性质是实践性
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审美经验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理论反思

审美经验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理论反思

审美经验的两种基本类型及其理论反思摘要:对于审美经验的探讨是现代美学的一大转向。

在美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对审美经验的不同认识。

其最大分歧在于:审美经验究竟是一种主观的经验还是客观的经验。

主观派强调审美经验源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有距离的静观,从而得到一种超越性的审美感受,可以看作是分离式的审美经验。

客观派强调审美经验源于审美主体积极参与到审美对象中所获得的感受,可以看作是介入式的审美经验。

这两种经验理论相互矛盾却又相互补充,为我们对于审美经验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审美经验 分离式 介入式现代美学的一个显著转向是将研究的重点从美的本质转向对审美经验的探讨,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美本质的讨论无法取得最终的共识。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哲学家们对审美经验的探寻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神秘主义阵营,柏拉图认为“美感是灵魂在迷狂状态中对于美的理念的回忆”①。

普洛丁是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把审美经验界定为必须依靠心灵才能观照的美的理式。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派主张要感受美必①须得先有美的概念在心中存在。

另一阵营是亚里士多德阵营。

亚里士多德认为审美经验就是一种在观看和倾听中所获得的极其愉快的经验。

中古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在其《神学大全》一书中接受并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审美经验的理论,他认为审美经验是“从感觉得来的印象借和谐而产生了快感”,并强调这种快感是不涉及人的生存的。

18、19世纪以后,对于审美经验本质的界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总体看来都是一种主观的解释和阐说。

塔塔科维兹在他的《西方美学概念史》中把19世纪后的审美经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智的经验,一类是纯感性的经验。

纯感性的经验是继实证主义之后出现的,但更多的是因为20世纪艺术的巨大发展而带来审美情感的反思。

这种纯感性的经验突出了审美经验的特征,因此可以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审美经验,亦即下文所言的分离式审美经验。

一、 分离式审美经验美学史上关于审美经验的看法纷争不断,其中最大的分歧在于审美经验上的主观论与客观论。

审美经验论之一:美感的本质特征[1]

审美经验论之一:美感的本质特征[1]
“我感到一声刺耳旳尖叫穿过天地间; 我好像能够听到这一尖叫旳声音。我画下 了这幅画——画了那些象真旳血一样旳 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 命组画’中旳这幅《呐喊》。”
(Thomas M.Messer著《爱德华·蒙 克》,Harry N.Abrams,INC, Publishers,NewYork,第84页。)
——普列汉诺夫
“一种有关美旳判断,只要 夹杂着极少旳利害感在里面,就 有偏爱而不是纯粹旳欣赏判断 了。”
——康德《判断力批判》
讨 论:
美感中究竟有无功利性?
美感旳本质特征四:
美感旳想象发明性
想象发明性是美感对世界旳新旳认
识形式、新意境旳实现,尤其是具有不 可反复旳唯一性,体现着发明性旳本质。
(英)庚斯博罗:《蓝衣少年》
广义上旳美感:
广义上旳美感则叫审美意识,它指旳 是审美中意识活动旳各个方面和多种 体现形态,涉及审美感受、审美体验、 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审美观点、审 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共同 构成旳审美意识系统。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 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
如:康德将自己旳美学研究 论著称为“判断力批判”
梵高:《星夜》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人言头上发, 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 一身都是愁。
美感旳想象发明性孕育了不同 旳意境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杜甫《自京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愁重于山源自终年压人头。”——李群玉《夜 雨》
“春愁离恨重於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石 孝友《木兰花·送赵判官》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 清照《武陵春》
发明性旳构成要素: 独具性、唯一性,新奇性
发明性是在表象旳基础上形成 一种独具旳新奇旳形式;

第三节 审美经验

第三节  审美经验

他举例说:“例如一个人看跑马,这时 真正的模仿当然不能实现,他不愿放弃座 位,而且还有许多其它理由不能去跟着马 跑,所以他只心领神会地模仿马的跑动, 享受这种内模仿的快感。这就是一种最简 单、最基本也最纯粹的审美欣赏了。”
汤姆生在观照花瓶时的反 应: “双眼盯着瓶底,双 足就压在地上。接着随着 瓶底向上提起,她自己的 身体也向上提起,随着瓶 体上端展宽的瓶口的向下 压力,自己也微微感觉到 头部的向下压力,……有 一套完整的平均分布的身 体适应活动伴随着对瓶的 观照。”
颜真卿(708——784), 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字体方严正 大、雄浑拙朴、大气磅礴, 世称颜体,在书法史上开 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 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 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 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秦 王德芳之后。他生前“被遇 五朝,官居一品,史满天 下”。死后封魏国公,谥号 文敏。 字体秀媚圆润,袅娜轻盈。

格式塔同形同构说
1、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诞生: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针对构造 主义心理学提出。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 译,相当于英文Configuration,含有“完 形”、“整体”、“全境”的意思,所以格式 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2、阿恩海姆简介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 美国著名心 理学家、美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库洛的 追随者,格式塔心理学最主要代表,毕生从事 教育和艺术心理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
“如果危险或痛苦太紧 迫,它们就不能产生任何 愉快,而只是恐怖。但是 如果在某种距离之外,或 只受到了某种缓和,危险 和痛苦也可以变成愉快。”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使 用了“距离”这个术语 《九级浪》 [俄] 艾伊凡佐夫斯基

4-审美经验论

4-审美经验论

第四章审美经验论1、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立,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

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系统。

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

2、审美经验:指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1)审美经验与美感的区别:○1主体(人)与对象关系:美感仅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审美经验则是人与对象形成的审美关系;○2形态上的差别:美感仅是对于审美经验静态的、瞬间的理解;审美经验体现为一个动态的感受和评价过程;○3对审美对象理想的差异:美感指一种主体对某种现成对象的反映,其对象的审美性质是先验存在的;审美经验认为什么对象是在审美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2)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1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2这种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导致了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3艺术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联系。

3)审美经验不仅发生在艺术领域,也发生在社会和自然领域:○1社会领域的道德实践和审美经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2自然美的发现欣赏与人生实践的密切关系:如自然对象的道德内涵在中国一般体现的"比德"说,即自然特征比附人类道德;次方总是自然激起主体的道德体验。

4、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1)审美经验的两种直观性:○1"感性直观性":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献给主体,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2 "本质直观"性: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四章第一节讲义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四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四章第一节讲义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一)古希腊:古希腊哲学的核心是本体论问题,与之相应,古希腊美学的核心也是美的本质问题。

a )柏拉图的“迷狂说”、“回忆说”。

柏拉图就曾经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

柏拉图认为,某些迷狂状态乃是“上苍的恩赐”,也就是神灵赐福的现象。

这类现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预言的、宗教的、诗神凭附的和哲学的,其中第三种迷狂是指“缪斯凭附于一颗温柔、贞洁的灵魂,激励它上升到眉飞色舞的境界,尤其流露在各种抒情诗中,赞颂无数古代的丰功佳绩,为后世垂训。

”不难看出,柏拉图在此所描述的其实就是艺术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他的“回忆说”则显然涉及到了审美经验的一般规律。

他这样描述灵魂面对美时的感受和状态:“他凝神着美丽的形象,心里产生一种虔诚感,敬美如敬神,……其次,寒颤过去以后,他会奇怪地发高烧,浑身冒汗。

因为美发射出来的东西穿过他的眼睛在他体内产生热量,他的灵魂的羽翼也因此而得到养育。

受热以后,久经闭塞的羽翼又开始生长。

羽管胀大起来,从根部向外长,最后布满灵魂的胸脯,灵魂过去本来就是遍体长着羽毛的。

在这个过程中,灵魂周身沸腾跳动,正如婴儿出齿时牙根感到又痒又疼,灵魂初生羽翼时也是这样。

”表面上看来,这段文字充满了臆想的成分,似乎谈不上科学的审美经验理论,但实际上它深刻地揭示了审美经验的诸多特征:首先,它表明主体在审美经验中必然处于身心亢奋的状态,并且强调审美经验能够使人的灵魂从肉体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得到复苏和拯救,这显然已经触及到了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和超越性特征。

这实际上类似于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b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

在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又对悲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能够唤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并且通过这些情感的宣泄而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快感。

第四篇 审美经验论 第二章 审美经验的结构

第四篇 审美经验论 第二章 审美经验的结构
一切北岛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一切语言都是重复一切交往都是初逢一切爱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在梦中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一代人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三个月亮我有三个月亮一个在空中一个在水里一个缺一个圆一个方缺在天涯圆在故乡方从梦中走来安抚我的创伤审美理解所运用的是反思判断力这也就决定了在审美经验中主体自身要更深地参与进来
是由垂柳本身的知觉样式和力的结
构所决定的。“因为垂柳枝条的形
状、方向和柔软性本身就传递了一
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 美国 异质同构理论 阿恩海姆

人的感觉和情感的人化 前一“人”,指生物性的人;后一 “人”,指脱离了动物属性的 “人”。
感觉和情感的“人化” 人可以自己认识自己,改造自己。 自然的人化 自然成为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


情 感 活 动 的 本 质 特 征


情感本身是一种价值体验,凡是能 够满足人们的主观需要的对象,主 体就会对其作出肯定的情绪体验; 反之,就会产生否定性的情绪体验。 审美情感则不同,它是从对象能否 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出 发来作出判断的,因而具有更多的 理性因素和社会色彩。

情感 活动 的本 质特 征
情 感 与 理 解

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表现为,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 情感又受到理智的引导。
审 美 想 象 与 审 美 情 感


①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②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③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起支配和调
节作用,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

审美经验论试题答案1

审美经验论试题答案1

审美经验论一、单选题:1.用“迷狂说”来描述和解释审美活动达到高峰时的经验状态的思想家是()A、巴门尼德B、奥古斯丁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2.古希腊时期美学的核心是()A、美的本质B、美的特性C、美的内容D、美的形式3.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是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的代表人物是()A、马斯门罗B、柏格森C、瑞恰兹D、奥古斯丁4.明确提出把审美经验归结为情感活动,从而把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的经验主义美学家是()A、哈奇生B、休谟C、夏夫兹博里D、荷加兹5现代西方美学上,把事物分为能言说、能用命题描述与不能言说、不能用命题描述两种类型的美学家是()A、乔治·桑塔亚那B、杜威C、维特根斯坦D、瑞恰兹6.“我们说明自然,但是,我们理解心理生命。

”这句话提出者是解释学的代表人物()A、伽达默尔B、海德格尔C、施莱尔马赫D、狄尔泰7.本质直观理论的提出者是()A、尼采B、胡塞尔C、柏格森D、叔本化8.导致了解释学“本体论转折”的哲学家是()A、海德格尔B、柏格森C、施莱尔马赫D、狄尔泰9.“高峰体验”提出者是心理学家()A、彼德罗夫斯基B、皮亚杰C、布洛D、马斯洛10.下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比德”说的是()A、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B、心平愉,则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C、智者乐水,仁者乐山D、情来神会11.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A、整体B、完形C、完整D、格式12.在审美经验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想象活动B、感知活动C、情感活动D、理解活动13.提出“移情说”的美学家是()A、克罗齐B、里普斯C、布洛D、阿恩海姆14.在审美经验中,构成其他心理要素的基础的是()A、想象B、感知C、情感D、理解15.发生认识论的提出者是()A、阿恩海姆B、里普斯C、布洛D、皮亚杰16.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要标志是()A、审美经验的积累B、审美心理的准备C、审美知识的学习D、审美态度的确立17.在审美经验的呈现阶段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要素是()A、审美感知B、审美想象C、审美情感D、审美理解18.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要素是()A、审美感知B、审美想象C、审美情感D、审美理解19.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要素是()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家们在实验报告中写道:“当她听到
一段音乐时,她的舌头上便会自动感受到与之相 关的味道。”第二小调“尝”到的是酸味,而第 二大调却给她带来苦涩的感觉;第三小调是咸味 的,而第三大调则是甜的;第四调有干草的味道, 而三全音有令人作呕的味道;第六小调是奶酪的 味道,第六大调为低脂奶酪的味道;第七小调感 觉很苦,第七大调很酸,而八度音阶却淡然无味。 此外,不同的音乐还能带来其他特殊的味觉,有 的音乐如纯净水。
一、 什么是审美经验
在西方美学中,对于审美经验的使用和 理解并不一致,因而对它的含义的界定也是不 相同的,一般把审美经验理解为主体感受、体 验、创造美的经验。具体又分为广义、狭义两 种,广义的理解把审美经验等同于审美意识, 认为它包括主体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审美 态度、审美感受、理想等,狭义的理解认为它 只是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在审美中 获得的直接与间接、感性与理性等种种经验。
3、审美经验具有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性
从总体上讲,审美经验是理性因素和非理 性因素的统一, 审美经验不仅调动了审美主 体的感觉和知觉,而且离不开一定的理解和思 考。尽管在审美经验中,感觉不一定都要求 “深刻”,但毫无疑问,在许多时候,感觉总 是需要借助理性思维的帮助才能完成。人们对 于一切艺术形式的直观性把握,都不是仅仅停 留在一个低级的机械性水平之上的,因为对于 艺术形式的把握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渗透着情 感、意志在内的高级心理活动。
审美经验的直接感受性特征虽然离 不开直觉,但这并不排除其中知觉因素的 介入。审美经验在进入知觉层次之后,也 仍然不同于观看事物的普通方式,此时知 觉主体仍然全神贯注于知觉对象本身,而 不是抛开对象去作自由的联想;知觉主体 与对象浑然一体,难分彼此,主体不为意 欲所左右,也不纠缠于该对象的时空关系 和因果关系,不使用概念思维而仅只关注 对象的外形或者外观。
1、审美感觉
感觉是审美活动中最初的、最简单的心理过 程。 在心理学上,感觉是指个体对于事物个别特 性的直接反映,它是通过感官与对象的直接接触而 获得的。人的耳、眼、鼻、舌、身和大脑神经系统 专门组成了听、视、嗅、味、触的感官分析器官, 接受和传达外界各种信息。当我们感到的某种色彩、 声音、线条、质地而产生愉快时,这种愉快就起于 感觉。这些愉快的感觉虽然是生理上的,但却是美 感经验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1、审美经验具有直接感受性 艺术实践表明,人们在感受美的时候,首 先是接触它的外在形式,直接获得审美感知 以及审美愉悦,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当生 动的形象通过感官传入欣赏者的大脑时,便 马上唤起了以前长期储存的所有与此有关的 审美经验而形成直觉性的美感。审美经验永 远也不可能离开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特征, 而总是在直接感受审美对象的外形、色彩、 线条和质地等过程中完成的。
也就是说,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人在 感知审美对象时,知觉并不是对审美对象机 械地进行简单记录,而是将不同感觉通道获 取来的审美信息,经脑的各种分析器的联合 活动形成暂时神经联系,有机地组合成整体 的审美复合形象,并形成完整的感性意象储 存起来。以后,当审美对象作用于某一分析 器时,便会引起这些相互联系着的其他分析 器的神经兴奋,从而产生统一的印象。
主要内容
第一章 审美经验的内涵 第二章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第一章 审美经验的内涵
在美学中,审美经验、审美意识、美 感三个概念至今没有明确严格的界限。一般 说来,审美经验更具有心理学上的意义。许 多当代西方美学家认为,美学不能局限于对 美的本质作抽象的形而上学的探索,应该转 向对审美经验的研究。自20世纪以来,审 美经验已成为美学学科的中心概念。
包含了一系列相当复杂的主体心理因素,如审 美主体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
第一节 审美感知 第二节 第三节 审美想象 审美情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节 审美理解
第一节
一、什么是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
审美经验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多种心理因素包 括感觉、知觉、想象、情感、理解及潜意识等的 整合。审美的最初心理过程是感知。在审美心理 学中把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合在一起,统称为审 美感知。这是审美感受的基本心理形式。它反映 的是事物的个别的属性。
所谓审美经验,就是审美主体在审
美活动中感受、知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 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的内在心理活动与 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结果。 也就是说,审美经验注重强调的是主体 在审美活动中的心理感受和体验,而这种 心理体验是主体和对象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审美经验经验从主体心理
感受上说,强调的是审美活动发生时 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 经验状态。在这一刻,整个生命仿佛 被一种神奇的光所照彻,身心仿佛被 凝结、聚集在这瞬间状态之中,获得 一种愉快和愉悦。它是一种涉及人的 多种高级心理功能的复杂心理活动状 态。
在审美活动中,通感这种心理现象是经常出 现的。歌声常用“甜”来形容,颜色也有冷暖之 分,不但听觉之中会有味觉,而且视觉之中也可 能有触觉,以至耳可以见色,眼可以闻声。当我 们见到不同的颜色时,往往会引起或凉或热的温 度感;看到大理石人体雕塑时,会产生触摸到肉 体似的质感。所有这些现象,都是脑神经兴奋所 形成的暂时联系,产生了统一的印象。由此说来, 联觉并非特异功能,而是人所皆有的。
在审美经验中,心理活动会影响生理反
应,反之亦然。欣赏京剧的人常常会情不自 禁地摇头晃脑,此时,人的生理反应往往就 表现着他的心理活动。读小说时,人也会或 击节、或扼腕、或拍案,此时读者的心理活 动便影响着他的生理反应。因此,审美经验 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
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从静态的结构分析方面来看,审美经验
事实上,美感产生时,人的全部感官都 投入进去了,只是由于审美对象的差异,各感 官参与审美的程度不同。我们来到一个美丽的 风景区,我们不仅用眼去观赏它的色彩、形状, 还用耳去谛听它的声响,用鼻子和皮肤去感受 它的空气。我们的全部感官都与外界事物接触, 从中感受美。
联觉(通感):
审美感知的综合性还表现在联觉上。联觉又 称“通感”,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 理现象,也就是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贯通。 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必须通过视、听觉为主 的感官来获取、选择、积累审美信息,进入大脑 后,由脑的各种分析器的联合活动,组合而成审 美表象,获得情感上的愉悦。然而心理学认为, 在审美的心理活动中,听觉、视觉、嗅觉等感觉 并不是孤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往往会彼 此沟通,一种感觉可以唤起另一种感觉。

审美感知正是审美感觉和审美直知觉 的综合,在审美经验中,审美感知是审美心 理的第一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正是审美 感知,才使得我们与外界的审美对象建立了 一种审美关系,在感觉与知觉的共同参与下 完成对事物的初步美感。
二、审美感知的特性
1,限制性。 美感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它建立在人的生理 结构的基础之上。人的这种生理结构首先是感觉 结构,圈定了人对外界的信息接受的范围。比如, 人的视觉为波长760--4000毫微米的电磁振荡。人 的听觉也是有一定范围的。人的其他感官都有各 自的感受范围与感受的最佳区域。只有在人的感 觉能力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事物的信息才有可能 让人产生美感。
审美知觉是各种感觉的整合,是透过事 物的形式达到对它们的情感表现的把握。
审美知觉不是知识的判断,不是科学的归类, 只有当人们看到一条条潺潺流淌的小溪时,立即 感到它的欢快和生机;看到黑云压城的景象时, 感到威胁和压抑;看到滔滔东去的大江时,感到 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这些才是审美的 知觉。
陈逸飞作品

感知的限制性不仅表现在感觉的生理能力 上,也表现在感官的生理性质上,人的各种感 觉接受外界信息是不一样的。视觉接受事物信 息与听觉接受事物信息明显有别,不能互相代 替。观景与听景是两种不同的风味。对事物现 象的认识与意义的理解上,视觉优于听觉;但 在情感深处的感受上,听觉却有视觉不及的优 点。
2、综合性。
审美愉快并不涉及对象的实存,而只 与对象的感性形式有关,主体需要不带理 性概念和感性欲念,完全处于静观之中, 这时才会产生审美愉快即审美经验。也就 是说,当你沉审入美体验时,都会有暂时 忘却世俗的利害关系,超脱对物质实存或 其他利益具有的欲念,否则,审美活动便 会中断,审美经验便会被打破。
审美经验的个人非功利性内容,还使得 它不同于道德感。道德感是对别人的行为和自 己的行为的情绪态度,它的感受对象是善的事 物。道德感是在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 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要求立即化为符合 某种道德准则的现实活动,而活动的过程和结 果必须对个体和社会有用和有利,因而它的个 人功利性和社会功利性都是十分明显的。而审 美经验就其表现看来是无功利性的,不表现为 现实的利害关系。
4、心理与生理的相互作用性
审美经验不能脱离人的生理机能而单 独活动,它随时都伴随有一定的生理活动。 由于正常人的习以为常,人们通常都把生活 经验背后的生理基础忽略掉了。而实际上, 任何人类活动都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生理基础; 就好像不睁开眼睛的人没法去看,没有听力 的人也无法去听,人类的一般经验如果不借 助生理活动便不可能进行。
一句话,审美经验以直接感受性为 最基本的特征,它不仅依赖人的直觉, 也依靠人的知觉。即使是进入到了更为 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审美经验也依然 保持着这样一种具体特性。
2、审美经验具有超功利性
与感性直观性相关,审美经验的另一特
征是非功利性或超功利性。这一观点较早由 康德提出。康德曾说过:
“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 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 力。只有对美的欣赏的愉快是唯一无利害关 系的和自由的愉快,因为既没有官能方面的 利害感,也没有理性方面的利害感来强迫我 们去赞许。”
美的对象是形象具体的感性存在,有其形状、 情态、色彩、声音等,因而人们要接受审美信息, 就必须有赖于眼睛去看和耳朵去听。离开了视、 听,美的信息便无法接受,更无法在感觉的基础 上产生审美情感。所以,审美活动的起点是审美 感觉。审美感觉的本性,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官来 感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