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2502-2000 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
磷酸铁锂电池均衡技术综述

磷酸铁锂电池均衡技术综述摘要:为了达到规模储能的电压和容量要求,磷酸铁锂电池需通过串并联达到设计要求,而生产、使用过程的差异性导致的电池单体不一致性,是影响储能电站寿命主要因素之一。
文章从规模储能技术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现有均衡方案的基本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列举了两种实际应用方案,提出了各种方案的优劣与发展趋势,旨在对提高规模储能的经济性研究提供有益的启发。
引言规模储能电站一般设计容量较大,需要多个电池单体串并联以达到设计要求。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单节工作电压范围通常约为2.8~4V,若每个电池单体为200Ah,额定电压3.2V,需要达到2.4MWh的容量,可以将252节电池单体串联成电池组,再并联15个电池组,则:3.2V×252节x200AhX15组=2.42MWh;直流侧电压806.4V。
在电芯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及生产工艺的波动,电芯的容量、内阻、电压及自放电率均会有一定的偏差,同时在电芯使用过程中随着充放电循环次数增加及存储时间、温度等影响,电芯容量衰减也会出现不一致,导致在同一电池组内的电芯出现不一致。
在规模储能中,电池组的不均衡性是影响电池组性能,降低电池组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1规模储能常用概念电池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放电倍率、温度、放电截止电压等)电池放出的电量,用字母c表示,单位为安时(Ah)。
按照QB/T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电池的额定容量为在环境温度为(20±5)℃时,以0.2C倍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的容量。
电池内阻分为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欧姆内阻由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触电阻组成,欧姆电阻不随激励信号频率变化,在同一充放电周期内,欧姆电阻除温升影响外几乎不变。
极化内阻是指电化学反应时由极化引起的电阻,包括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电阻。
内阻是电池最为重要的特性参数之一,它是表征电池寿命以及电池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是衡量电子和离子在电极内传输难易程度的主要标志。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高精度定位可见光无人机送样检测标准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高精度定位可见光无人机送样检测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采购的高精度定位可见光无人机的到货质量抽样检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857.5-1992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GB/T4857.18-1992包装运输包装件编制性能试验大纲的定量数据GB/T22084.1-2008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单体蓄电池第一部分:镉银电池GB/T22084.2-2008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单体蓄电池第二部分:金属氢化物银电池QB/T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IEC62133-2012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便携式密封单体蓄电池和由这些单体蓄电池组成的电池的安全要求GJB151B-2013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与测量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8-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9-2011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无人机通用规范 无人机系统通用要求无人机系统飞行试验通用要求 无人机强度和刚度规范 无人机测控系统通用要求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无人机采购招投标技术文件3、判定准则同一种类同一型号规格样品的所有参检设备视为一个样本。
参照检测判定标准,检测项目缺陷等级分为A 、B 、C 三类。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用关键材料性能测试规范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用关键材料性能测试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用关键材料的性能测试标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电池的性能符合行业要求。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用关键材料的性能测试能够准确、可靠地反映材料的实际性能。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的性能测试。
第二章测试项目第三条正极材料测试3.1 化学组成分析测试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或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测试频率:每批次。
3.2 粒度分布测试测试方法:激光粒度分析法。
测试频率:每批次。
3.3 比表面积测试测试方法:氮吸附法(BET)。
测试频率:每批次。
3.4 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电池组装与测试。
测试频率:每批次。
第四条负极材料测试4.1 化学组成分析同正极材料测试。
4.2 粒度分布测试同正极材料测试。
4.3 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电池组装与测试。
测试频率:每批次。
第五条电解液测试5.1 电导率测试测试方法:电导率计。
测试频率:每批次。
5.2 离子迁移数测试测试方法:交流阻抗谱法。
测试频率:每批次。
第六条隔膜测试6.1 孔径测试测试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测试频率:每批次。
6.2 热稳定性测试测试方法:热重分析法(TGA)。
测试频率:每批次。
第三章测试方法第七条测试条件所有测试应在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即温度为25±2℃,湿度为50±10%。
第八条测试设备所有测试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第九条数据记录与分析测试数据应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材料性能。
第四章质量控制第十条原材料检验所有原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
第十一条过程控制生产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性能的稳定性。
第十二条成品检验成品应进行性能测试,确保满足电池制造的要求。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规范修订本规范应根据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定期进行修订。
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检验规范文本资料

附录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用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检查规范(暂行)1 范围本检查规范规定了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用锂离子蓄电池旳术语和定义、安全性能规定、试验措施及检查规则。
本检查规范合用于煤矿安全仪器仪表用锂离子蓄电池(如下简称电池)。
2 规范性引用文献下列文献中旳条款通过本规范旳引用而成为本规范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随即所有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到达协议旳各方研究与否可使用这些文献旳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规范。
GB/T 2900.11-1988 蓄电池名词术语(eqv IEC 486:1986)ISO/IEC 导则51 安全性部分-原则中包括旳方针3 术语和定义GB/T 2900.11-1988和ISO/IEC导则51中确立旳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原则。
3.1锂离子蓄电池 lithium-ion battery由一种或多种单体锂离子蓄电池及附件组合而成,并且可以作为电源使用旳组合体。
包括外壳、极端,并且也许具有电子保护装置。
3.2充电限制电压 limited charge voltage按制造商规定,电池由恒流充电转入恒压充电时旳电压值。
3.3终止电压 final voltage规定放电终止时电池旳负载端电压,其值由制造商规定。
3.4泄漏 leakage可见旳液体电解质旳漏出。
3.5泄气 venting电池中内部压力增长时,气体通过预先设计好旳防爆装置释放出来。
3.6破裂rupture由于内部或外部原因引起电池壳体旳机械损伤,导致内部物质暴露或溢出,但没有喷出。
3.7起火fire电池或电池组分伴有火焰燃烧。
3.8爆炸explosion电池旳外壳剧烈破裂导致重要成分抛射出来。
3.9参照试验电流reference test current参照试验电流为5h率放电电流。
参照试验电流用安培(A)表达,I5A=C5Ah/5h。
锂电安全检验标准

三、用什么样的标准考察大容量锂电池的安全性1、过充试验利用恒定电流持续给电芯充电,设定固定电压上限。
电芯内部在负极上产生锂离子枝晶,刺穿隔膜是通过该试验最大的威胁。
前提环境温度充电电流试验过程时间要求结果要求军工按标准充满电后20 ℃± 5 ℃0.2C5A直至保护电路起作用无不爆炸、不燃烧轻工标准QB/T25022000完全放电态的电池20℃± 5℃0.2C5A可让保护电路起作用12.5h不爆炸、不燃烧04 科技部863 电动车蓄电池按标准充满电,放 1小时后20℃± 5℃1C1(A)电压达到 5.0V或充电90min不爆炸、不燃烧国家标准GB/T 18287-2000按标准充满电后20℃± 5℃3C 5A上限电压 10V ,温度下降峰值10 ℃后结束实验不爆炸、不燃烧UL 标准按标准充满电后20℃± 5℃以对应电流和时间进行。
注: C 为标称容量, I C 为测试电流测试时间不得少于48h不爆炸、不燃烧注: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是一家产品安全测试和认证机构,对消费者来说UL就是安全标志的象征。
全球,UL是制造厂商最值得信赖的合格评估提供者之一。
(摘自UL实验室中文网站)2、短路试验用小电阻的导线直接连接正负极,使电池形成超大电流回路,电池内部快速升温。
锂电池有关法律法规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BatterySystem Compliance to IEEE 1725
CTIA符合IEEE1725电池系统的证明要求
移动主机用锂离子电池出货到北美
IEEE1625:2008
IEEE Standard fo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for Multi-CellMobileComputing Devices
Lithium batteries
锂电池
锂电芯权威安全标准
UL2054-2006
Household and commercial batteries
家用及商业电池
锂电池权威安全标准
GB/T 18287-2000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for cellular phone
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锂离子电源及充电器
(国内)通信行业标准
QB/T 2502-2000
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
(国内)轻工业行业标准
UN关于危险品运输的建议,手册及试验标准,第38.3节
锂电池运输(空运、海运)必须通过
IEC 61959:2004/
EN 61959:2004
Secondary cells and batteries containing alkaline or other non-acid electrolytes –Mechanical Test
游标类卡尺深度游标卡尺 GB/T1214.4-19966
GB191-19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表1 国际国内常用锂离子电池检测标准
标准号
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相关标准

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相关标准
链接:/tech/9368.html
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相关标准
(1)QB/T2502-2000_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
本标准是根据钾离子电池的特点,针对单体铿离子电池而制定的,在技术上融合了UL1642
《锂电池标准》(第三版)及日本电池上业会SBAG1101-1997
《锂离子可充电池的安全性评价标准》的有关技术内容,有利于适应国际贸易,促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和提高。
(2)GB 22473-2008 储能铅酸蓄电池
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2V,6V 和12V 储能用铅酸蓄电池。
(3)QC/T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标称电压单体3.6V 和模块N*3.6V(N 为蓄电池数量)的锂离子蓄电池。
(4)QC/T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氧化物镍蓄电池
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密封金属氢化物镍蓄电他(以下简称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标称电压单体1.2V 和模块nxl.2V(n
为蓄电池数量,n,5)的密封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5)QC/T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原文地址:/tech/9368.html
页面 1 / 1。
QBT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

高低温试验箱,恒温恒湿试验箱: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低温放电试验、高温放电试验》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恒定湿热试验》JB/T 9653-1999 储能用铅酸蓄电池《耐寒、耐热试验》GB/Z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加热试验》GB/T 8897.3-2006 原电池第3部分:手表电池《高温高温7.3.2》GB/T 8897.3-2006 原电池第3部分:手表电池《温度循环检验7.3.3》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高温、低温放电试验》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恒定湿热试验》QB/T 2947.3-2008 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3部分: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低温、高温容量测试》QB/T 2947.3-2008 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3部分: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恒温恒湿试验》QB/T 2947.3-2008 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3部分: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高低温冲击试验》GB/T 18332.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低温放电试验》GB/T 18288-2000 蜂窝电话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总规范《高低温放电性能测试》GB/T 18288-2000 蜂窝电话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总规范《恒定湿热试验》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高低温放电性能测试》GB/T 18289-2000 蜂窝电话用镉镍电池总规范《高低温放电性能测试》GB/T 18289-2000 蜂窝电话用镉镍电池总规范《恒定湿热试验》JB 8200-1999 煤矿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用铅酸蓄电池《耐寒、耐热试验》GB/T 5008.1-2005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低温起动能力试验》GB/T 5008.1-2005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耐温度变性试验》GB/T 5008.1-2005 起动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封口剂试验:耐寒、耐热试验》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低温义电试验》GB 8897.4-2002 原电池第四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环境试验C-2——高温》GB/T 6492-1986 航天用标准太阳电池《高温高湿贮存试验》GB/T 6492-1986 航天用标准太阳电池《高温贮存试验》GB/T 7403.1-2008 牵引用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封口剂试验:耐寒、耐热试验》GB/Z 18333.2-2001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低温试验、交变湿热试验》JB/T 8200-1999 煤矿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用铅酸蓄电池《封口剂:耐寒试验、耐热试验》JB/T 4282-2007 摩托车用铅酸蓄电池《低温起动能力测试》JB-T 9653-1999 储能用铅酸蓄电池《封口剂:耐寒试验、耐热试验》冷热冲击试验箱(温度转换时间小于5min):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温度冲击试验》GB 19521.11-2005 锂电池组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极端温度暴露试验》GB 8897.4-2002 原电池第四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环境试验C-1——热冲击》GB 19521.11-2005 锂电池组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极端温度暴露试验》电池针刺试验机: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安全性能试验:钢钉穿刺(内部短路)试验》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针刺试验》QB/T 2947.3-2008 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3部分: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穿刺试验》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穿刺试验》电池挤压试验机: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安全性能试验:挤压(内部短路)试验》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挤压试验》QB/T 2947.3-2008 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3部分: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挤压试验》GB 8897.4-2002 原电池第四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机械试验E-2——挤压》电池重物冲击试验机: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安全性能试验:撞击试验》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重物冲击试验》自由跌落试验机: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安全性能试验:跌落试验》GB/Z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跌落试验》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自由跌落试验》QB/T 2947.3-2008 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3部分: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自由跌落》GB/T 18288-2000 蜂窝电话用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总规范《恒定湿热试验》GB/T 18289-2000 蜂窝电话用镉镍电池总规范《自由跌落试验》GB 8897.4-2002 原电池第四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机械试验E-1——自由跌落》GB 8897.5-2006 原电池第5部分水溶液电解质电池的安全要求《检验G:自由跌落》GBT 19638.2-2005 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抗机械破损能力试验》GB/T 19639.1-2005 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耐冲击性试验》快速升降温试验箱(升降温速度5℃/min):QB/T 2502-2000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安全性能试验:高温搁置试验》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温度变化试验》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热冲击试验》GB 8897.4-2002 原电池第四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环境试验F-1——热滥用》GB 8897.5-2006 原电池第5部分水溶液电解质电池的安全要求《检验C:气候—温度循环》短路测试仪:MT/T 1051-2007 矿灯用锂离子蓄电池《短路试验》GB 8897.5-2006 原电池第5部分水溶液电解质电池的安全要求《检验E:外部短路》GB 19521.11-2005 锂电池组危险货物危险特性检验安全规范《短路试验》振动试验台:QB/T 2947.3-2008 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3部分: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耐振动试验》GB/T 19639.1-2005 小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耐振动性试验》烤箱:QB/T 2947.3-2008 电动自行车用蓄电池及充电器第3部分:锂离子蓄电池及充电器《130℃高温试验》电池燃烧颗粒试验装置:GB 8897.4-2002 原电池第四部分:锂电池的安全要求《爆炸级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7 荷电保持能力 电池按 5 . 9 进行试验 其放电时问应不少于 1 . 5 h . , 4 . 8 循环寿命 电池按 5 . 1 0 进行试验, 循环寿命应小少于 3 0 0 次; 试验期间应不漏液。 4 . 9 贮存性能 电池按 5 . 1 1 进行试验 , 其放电时问应不少于 1 . 7 5 h 4 . 1 0 环境适应性 4 . 1 0 . 1 高温性能 电池按 5 . 1 2 . 1 进行试验 , 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 1 . 5 h 4 . 1 0 , 2 低温性能 电池按 5 . 1 2 . 2 进行试验 . 其放 电时间应 下少 于4 . 5 l i , 4 . 1 0 . 3 f t + 定湿热性能 电池按 5 . 1 2 . 3 进行试验 . 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 4 . 5卜 。 4 . 1 0 . 4 机械振动 电池按 5 . 1 2 . 4 进行试验 其放电时问应不少于 5h
3 . 5 标准充电 在环境温度( 2 0 士5 ) ' C条件下 , 对 电池以 0 . 2 C : 八恒流 充电至限制电压后恒压充电 . 内 _ 至 允电巾流 小于 0 . 0 5 C , A 3 . 6 标准放电 在环境温度( 2 0 15 ) 〔条件 卜. 对电池以0 . 2 C : A恒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 1 额定容量
在环境温度为( 2 0 士5 ) ` C 时, 电池以 5 h率放电至终止电压时的容量, 以1 " . , 表示. 单位为安时( A l ,
或 毫安时( m A h ) o
32 # ; i ; 称 由压
用来标明钾离子蓄电池电压的近似值 , 一般为 3 . 6 V/ 单体、 3 . 7 V / 单体或 3SV 中体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A: 低温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B : 高温试验力 一 法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 C a : 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E 1 。 和导则: 碰撞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 F c 和份则: 振动
G B / T 2 4 2 3 . 1 -1 9 8 9 G B / T 2 4 2 3 . 2 - - 1 9 8 9 G B / T 2 4 2 3 . 3 -1 9 9 3 G B / T 2 1 2 3 . 6一 1 9 9 5 G B / " 1 ' 2 4 2 3 . 1 0 -1 9 9 5
4 . 1 1 . 7 浸水
电池按 5 . 1 3 . 7 进行试验, 电池应不爆炸、 不着火 4 . 1 1 . 8 跌落
电池按 5 . 1 3 . 8 进行试验, 电池应不爆炸、 不着火〔 4 . 1 1 . 9 . 葛 温搁置 电池按 5 . 1 3 . 9 进行试验 , 电池应不爆炸、 不着火。
5 试 验 方法
5 , 飞 测量仪表要求 5 . 1 . 1 电压表要求 测量电压的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 。 . 5 级, 内阻应不小于 1 0 k n i V o 5 . 1 . 2 电流表要求 测量电流的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 。 . 5 级。
5 . 1 . 3 时问仪表要求 测量时间用的仪表精确度应不低于士。 . 1 J O o
电压
匕. 4
额定容量试验 电池按 3 . 5 允电, 充电后在环境温度( 2 0 -5 ) ' C 条件下, 放置时间不少于 1 h , 按3 . 6 进行放电, 放电
时问应符合 4 . 2 规定。 5 . 5 大电流放电试验 电池按 3 . 5 允电, 充电结束后, 在( 2 0 士5 ) ℃环境温度下 , 放置时间不少于 1 h , 以 l C . , A恒流放电
5 . 1 . 4 充电电源要求
可恒流充电, 精确度应不低于士。 . 3 %, 在充电电压达到限制电压后应能改为恒压充电, 精确度不低
于士0 . 3 0 c . ,
5 . 1 . 5 电池内阻测试仪表的要求 测量电池内阻的仪表精确度不低于士。 . ‘ %
5 . 1 . 6 游标 卜 尺要求 测量电池尺 寸的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不低于 。 . 0 2 m m,
QB / T 2 5 0 2一2 0 0 0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钾离子电池的特点. 针对 单体铿离子电池而制定的, 在技术 匕 融台 了I T 1 af 4 2 i ' , 钾电 池标准》 ( 第下版) 及 日本电池上业会 S B A G 1 1 0 1 -1 9 9 7 K 锉离子可充电池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的有关技 术内容. 有利于适应国际贸易, 促进锉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和提高。 木标准参考了 ( ; B / T 1 5 0 0 -1 9 9 4 《 金属氢化物镍圆柱密封碱性蓄电池总规范》 , Y D 一 ‘ 「9 9 8 - 1 9 Q F
3 .4 技术 要 求
4 . 1 外观、 尺寸和质最 按5 . 2 检测 . 电池外表应清洁. 无明显划痕及机械损伤 , 无漏液现象, 标志应符台第 7 章的要求: 电 池的尺寸和质员应符合产品规范的规定 4 . 2 额定容量 电池按 5 . 4 进行试验, 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 5 1 , 4 . 3 大电流( 1 C , A ) 放电 ‘ 电池按 不 . 弓 进行试验 , 其放电时间应. 不少 于0 . 9 h 4 . 4 低温放电 电池按 5 . 5 进行试验 . 其放电时间应不少于 3h 4 . 5 高温放电 电池按 5 . 7 进行试验 , 其放 电时间应不少于 4 . 5 l , o
4 . 1 1 . 2 强制放电 电池按 ; . I 3 卜 0 进行试验, 电池应不爆炸 、 不着火 4 . 1 1 . 3 外州 i 短路
Q B / z ' 2 5 0 2 -2 0 0 0
电池按 5 . 1 3 . 3 进行试验, 电池应不爆炸、 不着火。 4 . 1 1 . 4 钢钉穿刺( 内部短路) 电池按 5 . 1 3 . 4 进行 试验 , 电池应不爆炸 、 不着火。 4 . 1 1 . 5 挤压( 内部短路) 电池按 5 . 1 3 . 5 进行试验 , 电池应不爆炸、 不着火。 4 . 1 1 . 6 撞击 电池按 5 . 1 3 . 6 进行试验, 电池应不爆炸、 不着火。
《 移动通信手持机用钗离子电源及充电器) > , S B A G 1 1 0 1 等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归C . - 1 , 本标准起草单位: 潍坊青鸟华光电池有限公司和厦门宝龙工业有限公司、 成都建中锉电池厂、 武汉 力兴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 、 北火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盛宏琳 、 金明钢 、 吴一帆、 余章华、 林佩石、 周恒辉。
3 . 7 爆炸
国家轻工业局 2 0 0 0 - 1 2 - 0 1 批准
2 0 0 1 - 0 6 - 0 1 实施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 1 B / 1 2 5 0 2 -2 0 0 0
电池的任何部位瞬间喷射出的固体材料被推至离电池 2 5 e n 。 以仁
5 . 1 . 7 天平要求 称量电池质量的天平的感量为 。 . 1 9 。 5 . 2 外观、 尺寸及质量的检测 用1 1 测方法检查 电池外观及标志 : 用游标卡尺测量电池尺寸 ; 用天平称量电池质量 。电池外 观 、 尺 寸及质量应符合 4 . l 的规定。 5 . 3 预试循环 检验电池的额定容量和放电性能前应先做 2 次预试循环。预试循环按以下方法进行。 电池按 3 . 5 充电, 充电后在( 2 0 士5 ) ℃环境条件下放置. 放置时间不少于 1h , 按3 . 6放电到终止
〔 正弦)
G B / T 2 8 2 8 - - 1 9 8 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 , B / T 2 8 2 9 - - 1 9 8 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 的检杏)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s - r 2 5 0 2 2 0 0 0
铿离子蓄 电池 总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体锉离子蓄电池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和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单体锉离子蓄电池( 以下简称“ 电池” )
2 引用标准
下 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木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 所小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木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 G B 1 9 1 - 1 9 9 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4 . 1 0 . 5 机械碰撞
电池按 5 . 1 2 . 5 进行试验 , 其放电时间不少于 Sh 4 门0 . 6 温度冲击 电池按 肠 . 1 2 . 6 进行试验 . 电池应不漏液 4 . 1 1 安个性能 4 . 1 1 . 1 过充电 电池按 5 . 1 3 . 1 进行试验 电池应不爆炸、 不着火。
3 . 3
终 止电压
规定电池放电终止时的电压, 为( 2 . 5 V -3 . 0 V ) / 单体。
3 . 4
限制电压
充电时. 对锉离子蓄电池电压的限定值 一般为( 4 . 1 。 士。 . 0 5 ) V 单体. ( 4 . 2 0 士0 _ 0 5 ) V 单体-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Q B / T2 5 0 2 一2 0 Q 0
放电时间应符合 沈 . 3 规定。 5 . 6 低温放 电试验 电池按 3 . 5 充电, 充电结束后. 在( 一2 ) 士2 ( ) ℃或( 一1 0 士2 ) ℃( 聚合物视离子电池) 环境温度 卜 。 搁 置时间不少于 4卜 , 然后在同一环境温度下, 以 。Z CA恒流放电, 放电时间应符合 生 . 4 规定 5 . 7 高温放电试验 电池按 3 . 5充电, 充电结束后 , 在( 的 士2 ) ℃环境温度下 , 搁置时间不少于 4h , 然后在同一环境温度 下, 以。 . Z CA恒流放电‘ 放电时间应符合 4 . 5 规定 5 . B 内阻试验 环境温度( 0 +5 2 ) 犷条件下, 4 ) ( %一6 。 %荷电状态的电池在电池电阻测量仪表 卜 测试, 内阻应符合 4 . 6 规定。 5 . 9 荷电保持能力试验 电池按 3 . 5 充电, 以充电态在环境温度( 2 。 二5 ) 。 C条件下开路搁置 3 。 天, 以。 . ZC . . A电流恒流放 电, 放电时间应符合 47 规定。 5 . 0 循环寿命试验 1 寿命试验前, 电池应以 。Z CA电流放电到终止电压, 寿命试验应在< 2 0 士引 C环境温度条们 卜 . 以1 认A恒流充电. 当电池端电压达到充电限制电压时, 改为恒压充电, 直到允电电流小于或等于 。。 苏 CA时停 庄充电, 搁置 Z Om n, i 以I CA电流放电至终止电压 , 搁置 朋 m l n , 再进行下一个充放电循环 , 直至连续两次放电时间小于 4 2 二n , 则认为寿命终止。电池应符合 4 . 8 的规定 51 1 贮存试验 电池贮存 前以 0 . ZCA 电流放 电到 4 。 %一6 。 %荷 电状态, 然后在温度 ( 即 {l )) ( 毛. 相对湿度 4 二 %一8 5 %的环境中贮存 G 个月, 贮存期间, 环境温度不得超过( 2 0 士飞 ) 〔。贮存期满后. 0 电池先放电 至终止电压 , 再按 3 . 弓 充电及按 3 . 6 放电, 放电时l j应符合 4 b . 9 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