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题库】2020年太原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综合测试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复试核心题库[综

版权声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按照复试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综合题

1.试描述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通过OSI参考模型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答案】发送数据的具体过程是:要进行通信的源用户进程首先将要传输的数据送至应用层,并由该层的协议根据协议规范进行处理,为用户数据附加上控制信息后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再送至表示层;表示层根据本层的协议规范对收到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处理,给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附加上表示层的控制信息后形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将它传送至下一层。数据按这种方式逐层向下传送直至物理层,最后由物理层实现比特流形式的传送。

当比特流沿着传输介质经过各种传输设备后最终到达目标系统,此后接收数据的具体过程是:按照发送数据的逆过程,比特流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传送,在每一层都按照该层的协议规范以及数据单元的控制信息完成规定的操作,而后再将本层的控制信息剥离,并将数据部分向上一层传送,依此类推,直至最终的通信的目的用户进程。

2.速率为的调制解调器,若采用一位起始位、一位停止位且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方式,试计算2min内最多能传输多少个汉字(双字节)?

【答案】第一步:计算2min内传输的总位数为。

第二步:在异步传输中,每传输一个字符(一个字节)都需要在字符前加一个起始位,以及在字符结束时加一个停止位。由于每个汉字用双字节表示,所以在给定的异步传输方式下每个汉字需传输的位数为。

第三步:可以求得2min内传输的汉字字数为(个)。

3.假设下图中的H3访问Web服务器S时,S为新建的TCP连接分配了20KB(K=1024)的接收缓存,最大段长MSS=1KB,平均往返时间RTT=200ms。H3建立连接时的初始序号为100,且持续以MSS大小的段向S发送数据,拥塞窗口初始阈值为32KB;S对收到的每个段进行确认,并通告新的接收窗口。假定TCP连接建立完成后,S端的TCP接收缓存仅有数据存入而无数据取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TCP连接建立过程中,H3收到的S发送过来的第二次握手TCP段的SYN和ACK 标志位的值分别是多少?确认序号是多少?

(2)H3收到的第8个确认段所通告的接收窗口是多少?此时H3的拥塞窗口变为多少?H3的发送窗口变为多少?

(3)当H3的发送窗口等于0时,下一个待发送的数据段序号是多少?H3从发送第1个数据段到发送窗口等于0时刻为止,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忽略段的传输延时)?

(4)若H3与S之间通信已经结束,在t时刻H3请求断开该连接,则从t时刻起,S释放该连接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答案】(1)第二次握手TCP段的SYN=1,ACK=1;确认序号是101。

(2)H3收到的第8个确认段所通告的接收窗口是12KB;此时H3的拥塞窗口变为9KB;H3的发送窗口变为9KB。

(3)当H3的发送窗口等于0时,下一个待发送段的序号是;H3从发送第1个段到发送窗口等于0时刻为止,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是

(4)从t时刻起,S释放该连接的最短时间是:。

4.要传输的数据为11100011,若CRC生成多项式,则实际发送的数据是什么?若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最后一个1变成了0,接收方如何发现?

【答案】由题中的生成多项式可以得到除数为。由于是发送方操作,因此被除数为

。计算得到余数为11010。

则实际发送的数据是。验证过程同例15-39。

5.在一个分组交换网中,采用虚电路方式转发分组,分组的首部和数据部分分别为h位和p位。现有L位的报文要通过该网络传送,源点和终点之间的线路数为k,每条线路上的传播时延为d秒,数据传输率为b位/秒,虚电路建立连接的时间为s秒,每个中间结点有m秒的平均处理时延。求源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终点收到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答案】整个传输过程的总时延=连接建立时延+源点发送时延+中间结点的发送时延+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传播时延。

虚电路的建立时延已给出,为s秒。

源点要将L位的报文分割成分组,分组数=L/p,每个分组的长度为(h+p),源点要发送的数据量,所以源点的发送时延秒。

每个中间结点的发送时延秒,源点和终点之间的线路数为k,所以有个中间结点,因此中间结点的发送时延秒。

中间结点的处理时延秒。

传播时延=kd秒。

所以,源结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终点收到全部数据所需要的时间

秒。

6.某主机的MAC地址为,IP地址为(私有地址)。图1是网络拓扑,图2是该主机逆行Web请求的1个以太网数据帧前80字节的十六进制及ASCII码内容。

图1-网络拓扑

图2-以太网数据帧

请参考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Web服务器的IP地址是什么?该主机的默认网关的MAC地址是什么?

(2)该主机在构造图2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MAC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3)假设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响应时间为RTT,页面引用了5个JPEG小图像,则从发出图2中的Web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多少个RTT?

(4)该帧所封装的IP分组经过路由器R转发时,需修改IP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