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动率的计算方法
稼动率的计算方式

稼动率的计算方式时刻稼动率:第一概念最大操作时刻,指的是设备可用的最大时刻,若设备本身为厂内自购,且可完全由厂内自主利用,则最大操作时刻一样为日历时刻;而负荷时刻则为设备可稼动的时刻,乃是最大操作时刻扣除停机(Shutdown.SD )损失,停机损失乃是打算上的停止时刻,如休假、教育训练、保养等。
而稼动时刻则是负荷时刻扣除停止时刻,而停止时刻包括批次转换及制程异样、设备异样停止及修复时刻。
最大操作时间:设备可用的最大时间负荷时间:最大操作时间扣除停机(Shutdown,SD )损失;停机(Shutdown,SD )损失:计画上的休止时间,如休假、教育训练、保养等稼动时间:负荷时间扣除停止时间停止时间:包括批次转换及制程异常、设备异常停止及修复时间。
由以上的走义,即可算出最常用的稼动率走义-设备稼动率(也称为时间稼动率),其公式为时间稼动率二稼动时间/负荷时间目的:减少停止时间!!!通过资源整合,管理优化,进行资源充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性能稼动率/实质稼动率/速度稼动率时刻稼动率并无法完全表现设备对生产的奉献程度;例如,相同的设备,相等的稼动时间,可能因效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产能,此类效率降低的损失则称为性能损失。
在此走义速度稼动率如下:速度稼动率二基准周期时间/实际周期时间其中,基准周期时间:设备原设计产出单位产星所需的时间。
实际周期时间:目前设备实际产出单位产呈所需的时间。
并走义实质稼动率与性能稼动率如下:实质稼动率二生产呈x实际周期时刻/稼动时刻性能稼动率=速度稼动率X实质稼动率性能稼动时间则走义为:性能稼动时间二稼动时间X性能稼动率二稼动时刻-性能损失时刻其中性能损失包括速度低落的损失与短暂停机的损失。
由以上走义可知,若性能稼动率变小,则可判走生产相关设备的效率降低。
价值稼动时间与设备综合效率(OverallEquipmentEffectiveness )性能稼动时间表示设备产出产品的时间,但无法表示设备产出良率的好坏,因此定义「价值稼动时间」来表示真正能产出良品的有价值时间,其走义如下:价值稼动时间二性能稼动时间X良品率而设备的有效使用程度则以「设备总合效率」来判走,其走义如下:设备综合效率(OEE )二时间稼动率X性能稼动率X良品率稼动率与开动率因翻译的不同,有的地址也将稼动率翻译为开动率,于是也有相对应的性能开动率/时刻开动率等辞汇,其实质上为相同内容。
自动化设备的稼动率和可动率

自动化设备的稼动率和可动率在考虑提高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性时,必须要涉及到稼动率和可动率。
下记内容则是关于稼动率和可动率的解释说明。
另外,掌握自动化设备的实力的途径是靠计算可动率而不是靠计算稼动率。
接来下,就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说明。
1、稼动率稼动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可生产数与订单数的比率。
以下是稼动率的计算公式公式1稼动率=(要求数(订单数)÷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数量)×100%但是,这个公式体现的是现在的繁忙程度,而不是现在的设备的实力。
2、可动率可动率是指设备本来的实力(能力100%)与为了制作后工程的要求数量的实实际所需要的时间的比率。
为了区别于稼动率,在日语叫法中发音不同。
公式2可动率=(1个所需要的时间×要求数(订单数)÷实际所需要的时间)×100%此处,1个所需要的时间是指在能力100%发挥前提下的理想值(理论C/T:规格要求值)。
通过此公式可以得知现在设备的实际能力。
正因为这是能力100%发挥时的理想值,所以可动率公式得出的结果是不会超过100%。
3、稼动率与可动率例如,1天(8小时)的稼动时间,要求数(订单数)是10个,一定时间(8小时)内可生产数是7个,此设备生产1个的所需时间(理论C/T)是1小时。
公式3稼动率=(10/7)×100%=143%此公式得出的数据表明:如果不加班1天(8小时)*43%=3.4小时的话,是无法制作出要求数量,这表示的是设备的繁忙程度。
也就是说,要想制作出要求数量,则需要8小时*143%=11.4小时。
但这并不表示设备的实力。
换句话说,此公式计算的是为了制作出要求数(订单数)所需的时间(一定时间*百分之几)(能够得知一定时间内能完成,还是不加班则完成不了)。
公式4可动率=(1×10÷11.4)×100%=88%1个所需要时间是1小时,要求数(订单数)是10个,生产10个所需要的实际时间是稼动率计算出的结的11.4小时,而设备的实力就是公式4算出的88%,所以12%是设备故障等的原因造成的损耗,导致能力没有得到全部发挥。
机台利用率及稼动率

机台利用率及稼动率
机台利用率和稼动率是生产管理中常用的两个指标,它们分别反映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能力。
机台利用率是指设备在计划时间内实际被使用的时间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机台利用率 = 实际使用时间 / 计划时间× 100%。
这个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设备的使用效率,即设备在计划时间内被充分利用的程度。
如果机台利用率较低,说明设备存在闲置或浪费的情况,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
稼动率则是指设备在计划时间内实际生产出的产品数量与理论最大生产量之比,计算公式为:稼动率 = 实际生产量 / 理论最大生产量× 100%。
这个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设备的生产能力,即设备在计划时间内能够实际生产出的产品数量。
如果稼动率较低,说明设备的生产能力存在瓶颈或不足,需要进行改进或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机台利用率和稼动率虽然都是反映设备使用效率和生产能力的指标,但它们的关注点不同。
机台利用率更侧重于设备的时间利用,而稼动率更侧重于设备的产量利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估和优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生产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
稼动率的计算方法

稼动率的计算方法时间稼动率:首先定义最大操作时间,指的是设备可用的最大时间,若设备本身为厂内自购,且可完全由厂内自主使用,则最大操作时间一般为日历时间;而负荷时间则为设备可稼动的时间,乃是最大操作时间扣除停机(Shutdown,SD)损失,停机损失乃是计划上的休止时间,如休假、教育训练、保养等。
而稼动时间则是负荷时间扣除停止时间,而停止时间包括批次转换及制程异常、设备异常停止及修复时间。
最大操作时间:设备可用的最大时间负荷时间:最大操作时间扣除停机(Shutdown,SD)损失;停机(Shutdown,SD)损失:计画上的休止时间,如休假、教育训练、保养等稼动时间:负荷时间扣除停止时间停止时间:包括批次转换及制程异常、设备异常停止及修复时间。
由以上的定义,即可算出最常用的稼动率定义-设备稼动率(也称为时间稼动率),其公式为时间稼动率=稼动时间/负荷时间目的:减少停止时间!!!通过资源整合,管理优化,进行资源充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性能稼动率/实质稼动率/速度稼动率时间稼动率并无法完全表现设备对生产的贡献程度;例如,相同的设备,相等的稼动时间,可能因效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产能,此类效率降低的损失则称为性能损失。
在此定义速度稼动率如下:速度稼动率=基准周期时间/实际周期时间其中,基准周期时间:设备原设计产出单位产量所需的时间。
实际周期时间:目前设备实际产出单位产量所需的时间。
并定义实质稼动率与性能稼动率如下:实质稼动率=生产量×实际周期时间/稼动时间性能稼动率=速度稼动率×实质稼动率性能稼动时间则定义为:性能稼动时间=稼动时间×性能稼动率=稼动时间-性能损失时间其中性能损失包括速度低落的损失与短暂停机的损失。
由以上定义可知,若性能稼动率变小,则可判定生产相关设备的效率降低。
价值稼动时间与设备综合效率(OverallEquipmentEffectiveness)性能稼动时间表示设备产出产品的时间,但无法表示设备产出良率的好坏,因此定义「价值稼动时间」来表示真正能产出良品的有价值时间,其定义如下:价值稼动时间=性能稼动时间×良品率而设备的有效使用程度则以「设备总合效率」来判定,其定义如下:设备综合效率(OEE)=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良品率稼动率与开动率因翻译的不同,有的地方也将稼动率翻译为开动率,于是也有相对应的性能开动率/时间开动率等词汇,其实质上为相同内容。
产线稼动率计算公式

产线稼动率计算公式
产线稼动率是衡量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通常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产线稼动率 = (实际生产时间 / 理论生产时间)× 100%。
其中,实际生产时间是指产线实际运行的时间,理论生产时间是指在没有任何停机或者故障的情况下,产线应该运行的时间。
产线稼动率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和资源利用情况,进而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产时间和理论生产时间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比如设备维护、换班时间、计划停机时间等。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线稼动率,从而为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另外,产线稼动率的计算还可以结合其他指标,比如良品率、设备利用率等,综合分析生产效率的各个方面,以便全面了解生产现状并制定改进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产线稼动率的计算公式可能
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和需求。
关于生产稼动率计算公式的文章

关于生产稼动率计算公式的文章生产稼动率计算公式及其应用生产稼动率是一个衡量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实际生产能力与理论最大生产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计算生产稼动率,企业可以评估自身的生产效率,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生产效益。
生产稼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生产稼动率 = 实际产量 / 理论最大产量× 100%其中,实际产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真正完成的产品数量,理论最大产量是指在相同时间内,以最高效率运行时可以达到的产品数量。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百分比数值,它表示了企业实际利用了多少潜在的生产能力。
如果稼动率接近100%,则说明企业已经充分利用了其可用资源,并且达到了最高效益。
相反,如果稼动率较低,则说明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或者运营不足。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如何使用这个公式呢?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实际产量和理论最大产量。
实际产量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或者现场观察得到,而理论最大产量则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线的运行效率进行估算。
这一步需要准确的数据和合理的假设,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将实际产量和理论最大产量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计算结果将告诉我们企业当前的生产稼动率是多少。
如果稼动率较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强人员培训等。
最后,我们需要定期进行稼动率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长期观察稼动率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生产效率的整体发展情况,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
总之,生产稼动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帮助企业评估自身的生产效率,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合理运用计算公式和监测方法,企业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SMT稼动率定义和案例什么叫稼动率

SMT稼动率定义和案例什么叫稼动率SMT (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稼动率是指在制造生产过程中,SMT生产线上的设备实际运转时间与总运行时间的比例。
也就是说,稼动率反映了设备在生产线上的有效工作时间百分比。
稼动率是现代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稼动率的提高能够提高生产线的效能,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线故障,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生产能力和效率。
稼动率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计算。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稼动率=(设备实际运转时间/总运行时间)×100%这个公式是基于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和总运行时间之间的比例来计算的。
设备的实际运转时间是指设备在生产线上的正常运行时间,不包括维护、修理和设备调整的时间。
总运行时间是指设备在生产线上的总工作时间,包括实际运转时间和设备停机时间。
以下是一个SMT稼动率的案例:假设一个SMT生产线上的设备总运行时间为100小时,设备实际运转时间为80小时,设备停机时间为20小时。
则稼动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稼动率=(80小时/100小时)×100%=80%这个案例中,稼动率为80%,意味着设备的实际运转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80%。
剩下的20%时间是设备的停机时间,可能是由于所需材料不足、设备故障、维护和调整等原因引起的。
通过计算稼动率1.节约成本:通过提高稼动率,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增加生产能力:稼动率的提高可以增加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线的能力,满足更多的订单需求。
3.提高产品质量:稼动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人为错误的机会,降低产品不良率,提高产品质量。
4.增加生产线灵活性:稼动率的提高可以使生产线更加灵活,快速调整生产计划,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总之,稼动率是衡量生产线效率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提高稼动率,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增加生产线的灵活性。
性能稼动率的计算公式

性能稼动率的计算公式
性能稼动率是衡量机器或工装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使用效率的指标。
性能稼动率的计算公式通常为:性能稼动率=实际生产时间/(实际生产时间+停机时间)
其中,实际生产时间是指机器或工装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的时间,停机时间是指机器或工装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因故停止使用的时间。
性能稼动率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实际生产时间与停机时间相除即可。
但是,在实际计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实际生产时间和停机时间必须是连续时间段,不能有
任何间断。
2.实际生产时间和停机时间必须是按小时计算的。
3.如果在计算性能稼动率时,停机时间包含了非生产时
间(如休息时间、节假日等),那么这部分时间必须减去。
总之,性能稼动率是衡量机器或工装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使用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性能稼动率=实际生产时间/(实际生产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稼动率的计算方法
1、时间稼动率首先定义最大操作时间,指的是设备可用的最大时间,若设备本身为厂内自购,且可完全由厂内自主使用,则最大操作时间一般为日历时间;而负荷时间则为设备可稼动的时间,乃是最大操作时间扣除停机(Shutdown, SD)损失,停机损失乃是计画上的休止时间,如休假、教育训练、保养等。
而稼动时间则是负荷时间扣除停止时间,而停止时间包括批次转换及制程异常、设备异常停止及修复时间。
最大操作时间A:设备可用的最大时间9c9n;L8^ S
负荷时间B=A-C:最大操作时间扣除停机(Shutdown, SD)损失;
停机(Shutdown, SD)损失C:计画上的休止时间,如休假、教育训练、保养等
稼动时间D=B-E:负荷时间扣除停止时间
停止时间E:包括批次转换及制程异常、设备异常停止及修复时间。
由以上的定义,即可算出最常用的稼动率定义:设备稼动率(也称为时间稼动率),其公式为时间稼动率S=稼动时间D / 负荷时间B
目的:减少停止时间!!!通过资源整合,管理优化,进行资源充分利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性能稼动率/实质稼动率/速度稼动率
时间稼动率并无法完全表现设备对生产的贡献程度;例如,相同的设备,相等的稼动时间,可能因效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产能,此类效率降低的损失则称为性能损失。
在此定义速度稼动率如下:
速度稼动率=基准周期时间/ 实际周期时间
其中,基准周期时间:设备原设计产出单位产量所需的时间。
实际周期时间:目前设备实际产出单位产量所需的时间。
并定义实质稼动率与性能稼动率如下:
实质稼动率=生产量×实际周期时间/稼动时间
性能稼动率=速度稼动率×实质稼动率
性能稼动时间则定义为:
性能稼动时间=稼动时间×性能稼动率=稼动时间-性能损失时间
net%U O'N1s;S N0q
其中性能损失包括速度低落的损失与短暂停机的损失。
由以上定义可知,若性能稼动率变小,则可判定生产相关设备的效率降低。
3、价值稼动时间与设备总合效率六西格玛品质论坛 d
[!?0j ^5O F
性能稼动时间表示设备产出产品的时间,但无法表示设备产出良率的好坏,因此定义「价值稼动时间」来表示真正能产出良品的有价值时间,其定义如下:
价值稼动时间=性能稼动时间×良品率而设备的有效使用程度则以「设备总合效率」来判定,其定义如下:设备总合效率=时间稼动率×性能稼动率×良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