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复习题
第8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八章习题本章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菲利普斯曲线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失业二、判断√ ×√ √ ×√√1、非平衡的通货膨胀是指每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2、由于不同部门劳动生产率增长快慢不同导致的通货膨胀被称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 )3、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 )4、平衡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收入分配以及产量和就业。
( )5、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压力之间的反向关系。
( )6、以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会引起失业率上升。
( )7、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显著上涨。
( )三、选择题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由于()A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B 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价值量C 货币发行量太多引起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升D 以上都不是2、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损的人是()A 债权人B 债务人C 养老金收入者D 雇工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包括()A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B 需求膨胀推动通货膨胀C 货币过度发行通货膨胀D 部门间生产率增长差别导致通货膨胀4、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会给下列那些人带来好处()A养老金收入者B 领固定工资者 C 持有现款的人 D 身负重债的人5、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包括()A 需求拉动B 成本推动C 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D 上述都对6、引起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在于()A 各部门工资相继上升B 货币需求过大C 部门间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D 国际市场上的不稳定7、导致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因素有()A 投资需求增加B 货币供给减少C 政府支出减少D 政府收入增加8、根据价格调整方程,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可以()A 人为制造衰退B 减少货币发行量C 降低实际GNPD 以上都对9、下列哪一个不是根据通货膨胀的起因分类的()A 平衡的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B 需求拉上通货膨胀C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D 结构性通货膨胀四简答1、通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2、治理通货膨胀有那些方法?3、简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其原因。
第八章试卷整理习题

第八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恩格尔定律2、公共物品3、公共产品(Public Goods)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二、单选1、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2、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3、公共物品是因为()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4、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是()A.恩格尔系数B.基尼系数C.技术进行系数D.拉格朗日乘数5、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6、公共物品是因为()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C.消费者都想“免费乘车” D.以上三种情况都是7、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A.生产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经济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8、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这既不会增加路的成本,也不会使任何一个人感到不便。
这说明了公共物品的( b )。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9、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将有害外部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理论是( c )。
A.产权理论 B.外在性理论C.科斯定理 D.帕累托最优10、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A.等于零 B.等于一 C.大于零小于一 D.小于一11、被称作外部性的市场失灵发生在()。
A. 在市场价格不能反映一项交易的所有成本和收益时B. 当信贷市场配给人贷款时C. 当市场不出清时D. 当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战略时12、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平等。
( d )A. 基尼系数越大,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小B. 基尼系数越小,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C. 基尼系数越小,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小D. 基尼系数越大,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13、某人的吸烟行为属于()。
习思想第八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八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知识点和自测题(一)一、单选题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参考答案:A知识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是()A.选举民主B.协商民主C.谈判民主D.代议民主参考答案:B知识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3.统一战线工作范围不包括()A.民主党派成员B.无党派人士C.少数民族人士D.妇女参考答案:D知识点: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统一战线因团结而生,靠团结而兴。
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包括: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归侨及侨眷,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
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
二、多选题1.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A.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相统一B.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相统一C.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相统一D.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参考答案:ABCD知识点: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关于三者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D.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参考答案:ABCD知识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证券投资决策【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与第七章都属于投资管理内容。
项目投资属于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而证券投资属于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
通过本章学习,要掌握证券投资风险的种类与特点,掌握证券投资收益水平的衡量方法以及证券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和应用。
【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有:证券投资收益率的计算;证券投资的估价;证券投资组合。
本章难点有:证券投资估价;证券投资组合。
一、单项选择题:1.已知某种证券的β系数为1,则表明该证券()。
A.基本没有风险B.与市场上的所有证券的平均风险一致C.投资风险很低D.比市场上的所有证券的平均风险高一倍2.某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2.0,无风险利率为4%,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报酬率为10%,则该股票的报酬率为()。
A.8%B.14%C.16%D.20%3.β系数是反映个别股票相对于平均风险的股票的变动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衡量()。
A.个别股票的市场风险B.个别投票的公司特有风险C.个别股票的非系统风险D.个别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平均风险的反向关系4.某公司发行的股票,预期报酬率为20%,最近刚支付的股利为每股2元,估计股利年增长率为10%,则该种股票的价格为()。
A.20B.24C.22D.185.某企业于2004年4月1日以10000元购得面额为10000元的新发行债券,票面利率为12%,两年后一次还本,每年支付一次利息,该公司若持有该债券至到期日,其到期收益率为()。
A.12%B.16%C.8%D.10%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证券投资风险的是()。
A.违约风险B.经营风险C.流动性风险D.期限风险7.一般而言,证券风险最小的是()。
A.股票B.金融证券C.公司证券D.政府证券8.投资于国库券时可不必考虑的风险是()。
A.违约风险B.利率风险C.购买力风险D.再投资风险9.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能降低投资风险,如果投资组合包括市场上全部股票,则投资者()。
A.只承担市场风险,不承担公司特有风险B.既承担市场风险,又承担公司特有风险C.不承担市场风险,也不承担公司特有风险D.不承担市场风险,但承担公司特有风险10.下列证券中,能够更好地避免证券投资通货膨胀风险的是()。
机械设计复习题(八)

4
13.666 m s 60 1000 60 1000 F v 1000 P 1000 4.82 由 P ec 得Fec 352.7 N 1000 v 13.666 F e fv 1 e fv 1 由 Fec 2 F0 fv 得F0 ec fv 551.6 N e 1 2 e 1 F 352.7 F1 F0 ec 551.6 727.95 N 2 2 F 352.7 F2 F0 ec 551.6 375 25 N 2 2 2、解: 1)D 点上带速大于带轮圆周速度; 2)A、C 点上带速等于带轮圆周速度; 3)B 点上带速小于带轮圆周速度。
3
1、A;2、B;3、B;4、A;5、B;6、A;7、A;8、C;9、D;10、C;11、B; 12、B;13、A;14、D;15、B;16、A;17、D 四、简答题 1、 (1)带是弹性体,当带受拉时将产生弹性伸长。拉力越大,伸长量越大;拉力 较小,伸长量也小。带刚绕入主动带轮时,带速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相等。当带 随着主动轮由紧边转至松边过程中,带所受的拉力逐渐减少,带逐渐收缩,带沿 主动带轮的表面产生向后的爬行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带的弹性滑动。 (2)当带传递的外载荷增大时,要求有效拉力随之增大。当有效拉力达到一定 数值时, 带与小带轮轮槽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总和将达到极限值。若外载荷超过这 个极限值,带将沿整个接触弧滑动,这种现象称为打滑。 2、因为带传动具有缓冲吸振,传动平稳,噪声小的特点。正常运行的条件是带 和带轮间不发生打滑,带在一定限度内不发生疲劳损坏。 3、 (1)v 带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由于塑性变形而松弛,有效拉力降低,为了保 证带传动的正常工作,应定期张紧。 (2)滑道式定期张紧、摆架式定期张紧、利用自身重量的自动张紧、调位式内 张紧轮张紧等。 4、传动带是弹性体,受到拉力后会产生弹性伸长,伸长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 改变。带由紧边绕过主动轮进入松边时,带的拉力由 F1 减小为 F2,其弹性伸长 量也由 δ1 减小为 δ2 。这说明带在绕过带轮的过程中,相对于轮面向后收缩了 (δ1-δ2) ,带与带轮轮面间出现局部相对滑动,导致带的速度逐步小于主动轮的 圆周速度, 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带与带轮间的滑动称为弹性滑动。弹 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打滑是指过载引起的全面滑动,是可以避 免的。而弹性滑动是由于拉力差引起的,只要传递圆周力,就必然会发生弹性滑 动,所以弹性滑动是不可以避免的。 5、当中心距不能调节时,可采用张紧轮将带张紧。张紧轮一般应放在松边内侧, 使带只受单向弯曲。同时张紧轮还应尽量靠近大轮,以免过分影响带在小轮上的 包角。 6、带传动的失效形式有打滑和疲劳破坏。设计准则:在保证带传动不打滑的条 件下,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设计 V 带传动时发现 V 带根数过多,可采 用:改选带的截型,重新计算来解决。 7、张紧力 F0 越大,则带传动的承载能力就越大,但同时带中所受的拉应力也越 大,从而降低带的寿命;张紧力越小,虽可减小带中的拉应力,提高带的寿命, 但带传动的承载能力会降低。 五、分析计算题 1、解:
货币银行学第八章习题

二
判断
1.现金交易数量说的提出者费雪认为货币量的 现金交易数量说的提出者费雪认为货币量的 变化对实际经济是没有影响的。() 变化对实际经济是没有影响的。() 2.凯恩斯认为货币能影响就业。() 凯恩斯认为货币能影响就业。() 凯恩斯认为货币能影响就业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考虑了货币需求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考虑了货币需求 偏好。() 偏好。() 4.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 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人们对货币的主观需 求因素。() 求因素。()
三
选择题
1从鲍莫尔的模型可得实际平均交易余额同下 面哪个无关?() 面哪个无关?() A 交易量 B 偏好 C 手续费 D 利率 2 惠伦模型中的最适度预防性现金余额() 惠伦模型中的最适度预防性现金余额() A 同非流动性成本负相关 B 同净支出方差负相 关 C 同利率正相关 D 同收入和支出的次数有关
5.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的 5.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的Y为()。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中的Y 6.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货币本身并 6.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货币本身并 无内在价值,它仅仅起到()的作用。 ()的作用 无内在价值,它仅仅起到()的作用。 7.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 7.货币交易数量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著名交易方程式为 他提出的著名交易方程式为()。 (),他提出的著名交易方程式为()。 8.传统的两种货币数量说中,()着重分析支 8.传统的两种货币数量说中,()着重分析支 传统的两种货币数量说中,() 出流,()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出流,()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 9.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成三种动机 9.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成三种动机: ()、 凯恩斯将货币需求分成三种动机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5.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 使k=1/V,即人们所持有的现金占整个交易 k=1/V, 量的比例,两个方程式便能达成一致。() 量的比例,两个方程式便能达成一致。() 6.根据凯恩斯的 流动性偏好”理论, 6.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作为货 根据凯恩斯的“ 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之一的投机动机是国民收 的正相关函数。() 入Y的正相关函数。() 7.弗里德曼的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 7.弗里德曼的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 传统的数量说假设货币的流通速度V 于:传统的数量说假设货币的流通速度V不 变,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多变的。()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多变的。()
大学物理复习题

第八章 振 动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轻质弹簧竖直悬挂。
当一物体系于弹簧的下端时,弹簧伸长了l 而平衡。
则此系统作简谐振动时振动的固有角频率为(B )A .lg=ωB .lg =ω C .gl =ω D .gl =ω2、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表达式为x=0.02cos(4)2tπ+π(SI),则其周期和t=0.5s 时的相位分别为( D )A .2s 2πB .2sπ25 C .0.5s 2π D .0.5s π25 3、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初始时具有动能0.6J ,势能0.2J 。
1.5个周期后,弹簧振子振动的总能量E=(D ) A .0.2J B .0.4J C .0.6J D .0.8J4、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为x=Acos (ωt+ϕ),相应的x 一t 曲线如图所示,则其初相ϕ为( A ) A.2π-B.0C.2πD.π5、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x=0.06cos(3πt-2π)(SI)。
质点在t=2s 时的相位为(A)A.61π B .31π C .21π D .65π6、简谐振动的位移曲线x —t ,速度曲线V 一t ,加速度曲线a-t 在图中依次表示为( A )A .曲线I 、II 、IIIB .曲线II 、I 、IIIC .曲线III 、II 、ID .曲线I 、III 、II 7、两个同方向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分别为 x 1=2×10-2cos ⎪⎭⎫⎝⎛π+3t10(SI) x 2=2×10-2cos ⎪⎭⎫⎝⎛π-3t10(SI) 则合振动的运动学方程为( D ) A .x=4×10-2cos ⎪⎭⎫⎝⎛+π3210t (SI) B .x=4×10-2cos10t(SI)C .x=2×10-2cos ⎪⎭⎫⎝⎛+π3210t (SI) D .x=2×10-2cos10t(SI)8、当质点以频率ν作简谐运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C )A ./2ν B .v C .2ν D .4ν9、一个轻质弹簧竖直悬挂。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第八章 压强复习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40分)1. 如图所示的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A. 茶壶B. 船闸C. 活塞式抽水机D. 下水道存水管2. 下列厨房用品工作原理与物理知识相对应的是A. 电冰箱——液态制冷剂升华吸热B. 油烟机——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C. 微波炉——次声波能够加热食品D. 高压锅——沸点随气压的増大而降低3. 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4. 水平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甲、乙,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样式将甲叠放在乙上。
其中,甲对乙的压强大小相等的样式是A. ()与()B. ()与()与()C. ()与()与()D. ()与()与()与()5. 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B. 压强是垂直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一种力C. 压强所表示的就是压力产生的效果D. 压力的大小由重力的大小决定6.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A. B. C. D.7.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橡皮膜、盛水容器、塑料片、烧杯等进行实验。
在玻璃管一端扎一块橡皮膜,将玻璃管扎膜端竖直插入盛水容器中,分别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比较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现象,可知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B. 比较图甲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知深度相同的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C. 三个图中的玻璃管侧壁都没有明显的凹陷,说明水对侧壁没有压强D. 图丙中,顺着管壁向玻璃管注入清水,当管内外液面向平时,橡皮膜仍向内凹陷8. 下列各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A. 书包的背带很宽B. 铁轨铺在枕木上C. 刀刃磨得很薄D. 推土机安装履带9.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A. 马的力气很大B.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C. 大气存在压强且很大D. 测出大气压强的值10.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倾斜后,玻璃管中汞柱的长度和高度将会A. 都变大B. 都不变化C. 长度变大,高度不变D. 长度不变,高度变小11. 比较某人双脚站立、单脚站立和屈腿坐在水平地板上这三种情况可知,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正确的是A. 单脚站立时最大B. 坐着时最小C. 双脚站立时可能最小D. 无论哪种情况都一样12. 如图所示,在一个充满油的固定装置中,两端同时用大小相等的力去推原来静止的活塞,若活塞与容器壁的摩擦不计,则活塞将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保持静止D. 上述说法都有可能13.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A.茶壶B.锅炉水位计C.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D.乳牛自动喂水器14. 关于帕斯卡定律的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力,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B.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C.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力或压强,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D. 加在液体上的压强,能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15. 关于帕斯卡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液体能够将压强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B. 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力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C. 密闭的液体能够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强D. 密闭的液体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压强16. 在大气压为的房间内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管内水银高度为,其原因是A. 玻璃管太长B. 玻璃管放倾斜了C. 管内水银面上方有少量空气D. 玻璃管粗了些17. 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道德性与品德的形成复习题一、选择题1.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是从他律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自律出现的年龄是()A.8岁以后 B.10岁以后 C.12岁以后 D.14岁以后2.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华莱士 D.班杜拉3.一个人想起了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时,多半会唤起一种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这种情绪体验属于()A.直觉的道德感 B.想象性的道德感 C.伦理性的道德感 D.感性的道德感4.儿童与少年的自我道德评价能力相对于对别人的评价往往()A.提前 B.落后 C.同步 D.不确定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以下哪几种成分?()A.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B.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方式C.道德信念、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D.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6.科尔伯格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成熟是指()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C.道德信念的形成 D.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7.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行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 )A.移情教育 B.意志教育 C.行为训练D.说理教育8.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9岁的儿童一般处于()A.可逆性阶段B.权威阶段C.自我中心阶段D.公正阶段9.道德是一种()A.社会现象,属于政治范畴B.意识现象,属于政治范畴C.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D.意识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10.在班杜拉看来,决定道德行为的是()A.年龄和教育B.情境和教育C.教育D.环境、榜样和强化11.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12.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
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13.道德观念即( )。
A.道德准则B.道德观点C.道德判断D.道德认识14.由于对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不同,唯智派强调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是()A.行为训练 B.说理教育 C.移情教育D.意志教育15.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A.个性B.态度C.品德D.意向16.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原因在于()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认识不足C.道德意志力不够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17.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
A.从自律渐向他律按阶段发展B.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C.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按阶段发展D.从主观责任向客观责任按阶段发展18.道德感是一种()。
A.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B.伴随道德认识而出现的道德判断C.伴随道德判断而出现的内心体验D.伴随道德行为而出现的内心体验19.勤奋好学、热爱祖国、助人为乐、文明礼貌是一种()。
A.品德B.道德行为C.道德D.道德观念20.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研究认为,影响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A.年龄B.环境、榜样与强化C.情境与教育D.逻辑思维的发展21.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A.原则定向、良心定向B.社会契约定向、良心或原则定向C.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D.“好孩子”定向、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22.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性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A.互惠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互惠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C.自我中心阶段、互惠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公正阶段23.学生是否接受教师所传授的道德规范首先取决于( )A.道德规范的可信度B.自己的道德认识C.已形成的态度定势D.自己的道德感24.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多半的原因是( )A.道德认识不足B.缺乏愿望与热情C.道德意志力不够D.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25.道德性的社会行为理论代表人物是( )A.班杜拉B.皮亚杰C.斯陶布D.科尔伯格26.科尔伯格的道德性研究与皮亚杰的研究有不同之处,科尔伯格强调( )A.理论研究B.问卷调查研究C.实验研究D.应用研究27.品德是道德性发展到()的表现。
A.初级阶级B.中级阶段C.高级阶段D.一定阶段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品德是由个人的道德行为来显示的B.儿童初期出现的道德行为是无意的偶然表现C.道德行为是品德的表现D.道德性包括道德行为和品德29.()是指对于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A.道德观念B.道德感C.良心D.价值观30.下列不属于品德构成的心理成分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境C.道德意志D.道德感31.道德感是伴随着()产生的内心体验。
A.道德认识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2.一位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联系岳飞英勇抗金的故事,并激情满怀地朗诵《满江红》以感染学生,从品德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做法意在培养学生的()。
A.直觉性道德情感B.伦理性道德情感C.移情性道德情感D.想像性道德情感33.人们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这种道德感是()A.直觉性道德情感B.伦理性道德情感C.移情性道德情感D.想像性道德情感34.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最概括的情感体验,叫()。
A.直觉性道德情感B.伦理性道德情感C.移情性道德情感D.想像性道德情感35.人的自尊感、荣辱感、集体荣誉感、友谊感、人道感、同志感等,统称为()。
A.责任感B.道德感C.崇高感D.理念感36.我国心理学家()于1990年提出了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
A.李伯黍B.邵瑞珍C.章志光D.肖锋37.下列研究或实验属于横向研究道德性问题的是()。
A.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B.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D.李伯黍等的“道德认识发展研究”38.“临床叙述(对偶故事)法”是()的实验研究中运用的一种方法。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斯陶布D.班杜拉和麦克唐纳39.科尔伯格的()对于研究和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有积极促进作用,后来成为研究儿童品德心理研究的经典方法之一。
A.对偶故事法B.正直测验法C.两难故事法D.价值澄清法40.皮亚杰认为()。
A.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从客观造成的后果追究行为者的责任的B.儿童的道德性是由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C.研究道德问题不宜采用直接询问法,而应采用两难故事法D.一般情况下,6~7岁儿童处于从权威阶段向自我中心阶段过渡时期41.“互惠道德”一般在()出现。
A.6~7岁B.10岁以前C.10岁以后D.12岁以后42.他律道德,也可以称为(),在()间出现。
A.互惠道德 6~7岁B.互惠道德 10~12岁C.强制道德 6~7岁D.强制道德 5~10岁43.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年龄的理论家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李伯黍D.梅和哈特肖恩44.认为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李伯黍D.梅和哈特肖恩45.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分为()。
A.二阶段B.三阶段C.四阶段D.六阶段46.皮亚杰研究发现,8—10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A.权威阶段B.互惠或可逆阶段C.自我中心阶段D.公正阶段47.皮亚杰研究发现,2—5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A.权威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C.互惠或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48.皮亚杰研究发现,11—12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公正阶段D.互惠或可逆阶段49.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最高水平是()。
A.习俗水平 B。
后习俗水平 C。
前习俗水平 D。
他律水平50.儿童的“道德相对论”出现在()。
A.6岁以后B.8岁以后C.10岁以后D.12岁以后51.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惩罚和服从定向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C.社会契约定向D.良心或原则定向52.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
A.道德行为B.道德体验C.道德情感D.道德判断5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拉斯提出,西蒙和哈明等加以发展的价值观培养方法,叫()。
A.价值评估法B.价值测试法C.价值澄清法D.价值判定法二、名词解释1.道德信念2.道德评价3.价值观4.道德5.品德三、简答题1.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2.道德感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哪几种?3.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4.皮亚杰将儿童道德性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四、论述题1.以对“海因茨偷药行为”的判断为例,分析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观点。
2.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发展阶段和规律的观点是什么?3.分析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
4.请说明道德与品德的关系及明确两者关系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