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冠心病可以看出来

最新冠心病可以看出来
最新冠心病可以看出来

冠心病可以看出来

《冠心病可以看出來》

述:胡維勤。整理:正清和。

(1)現在死於心臟病突發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最大的原因

就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臟病。一些人年年體檢,就是檢查不出心臟的問題,於是便誤以為自己很健康,不幸某一天,他的心臟病突發,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離開了人世。有些人會說西醫不是有心電圖嗎?不是有CT掃描嗎?不是有血管造影術嗎?……遺憾的是,這一切手段只能在心臟病發作時才能檢測到異常指標。如果心臟病沒有發作,只是存在巨大風險,所有儀器和設備都只會誠實地說謊。

(2)實話告訴你吧,現在西醫有50%的心臟病是無法檢測出來的。有的人會說,西醫那麼多先進設備都檢測不出心臟病來,難道中醫的望、聞、問、切就有辦法了?我可以肯定地說:

有!而且準確性還很高。

(3)我一直將“有諸內,必形諸外”作為自己學習中醫的最高準則,既然心臟有病,必定會表現在外表,就看有沒有火眼金睛了。我望、聞、問、切了幾十年,總結出了一套診斷冠心病的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前邊講過的“冠脈溝”。冠脈溝位於耳垂上,根據中醫藏象學,耳垂部位屬肺經和心經區,所以耳垂上的變化能反映心臟。這説起來有些抽象,西方科學家的理

論要具體一些,他們認為耳垂中有很多毛細血管,心臟供血不好,這些毛細血管就吸收不到足夠的營

養,就會形成皺紋,也就是我說的冠脈溝。冠脈溝是一位中醫前輩教給我的,準確性相當高,我觀察過200名冠心病患者,準確率高達90%。

(4)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察點,就是舌下靜脈。你不信可以回家對著鏡子看看,舌頭的下面有兩條靜脈,正常人的舌下靜脈略微有點顏色,不是很明顯。但如果這兩條靜脈的顏色侵深,發黑或者發紫,

那就說明你的心血管有了問題,你患心臟病的慨率就很大。

(5)人的嘴唇、指甲等也是心臟最好的觀察點。心臟氣滯血淤,人的指甲就會發藍發紫,嘴唇也會發紫。所以,如果嘴唇經常呈青紫色,或者手指甲、腳趾甲呈青紫色,也要當心冠心病找上門來。

(6)另外,不要忽視身體的各種疼痛。典型的心絞痛大家都知道,但也有些人是非典型性疼痛,比如胃疼或者是肚子疼,還有牙疼、背痛、左上肢痛等,少數人還會覺得下頜疼。這些疼痛都有可能是心臟病的徵兆。大家可能會納悶,心絞痛怎麼會表現為胃痛或者牙疼呢?這些部位雖然離心臟較遠,但卻通過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與心臟相連。所以,不相信中醫經

絡的存在,你就無法解釋這些現象,也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

(7)耳朵、舌、指(趾)甲和嘴唇是診斷冠心病的重要觀察點,尤其是冠脈溝和舌下靜脈,如果這兩處都出現了徵兆,那麼,患上冠心病的可能性就極大,有時候就是100%。反之亦然。我在搶救病人時,總是習慣性地先看一看病人有沒有冠脈溝。如果有,病人多半是心臟病突發;如果沒有,則可能有其他病因。

(8)一次,阿爾巴尼亚的外交部长在晚宴上突然暈倒,我們把他抬到後台急救。許多人認為他是心臟病突發,我仔細地觀察了他的耳朵,沒有冠脈溝,我又給他把脈,發現他的心臟跳動很好,我想一定另有原

因。心電圖出來後,結果正常,印證了我的診斷。於是,我就問他的隨行人員:“部長先生以前有沒有過敏經歷?隨行人員恍然大悟:“有,他酒精過敏。”於是,我立刻給他注射了5毫克地塞米松,不到10分鐘,他就蘇醒過來了。原來,他不能拒絕茅台酒的誘惑,連喝了三杯。(9)還有一次,我們的一位女外交官從歐洲訪問回來,到新疆的時侯吃了些東西,結果拉肚子很厲害,醫護人員就給她打了一針阿托品,但是他們沒有看清藥劑量。阿托品有兩種,一種5毫克一針,一種20毫克一針。20毫克只用於解救農藥中毒。他們給外交官打了20毫克的那種,然後人就不舒服。後來我們到機場去搶救的時候,

最新冠心病防治

冠心病防治

冠心病日常调理慎于动慎于食 冠心病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经过日常调理,冠心病患者一样可以带病延年。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调摄才是硬道理。 冠心病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病,一旦戴上这顶“帽子”, 以带病延年.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注意生活中的自我调摄。 一、忌生气、发怒。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人的一切,当过分激动、紧张,特别是大喜大悲时,由于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可使小动脉血管异常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使冠心病患吝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二、忌超负荷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生命更在于平衡,它体现了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从老年人的客观实际出发,运动应量力而行,恰到好处,做到动静结合,阴阳协调平衡,才能

达到最佳点。如过犹不及,失去平衡,则会走向反面。因此,冠心病患者既要坚持锻炼,又要严格掌握一个“度”字,使供血量和需血量相平衡。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肌每分钟需要300毫升左右的血液供应;大的体力活动,心肌每分钟需要的最大血量达2000毫升左右。可见超负荷的运动量极易导致心脑血管急剧缺血、缺氧,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脑$ 三、忌脱水。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没有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等到渴了想喝水时,已造成程度不同的“脱水”了。人的血液70%左右是水,脱了水,血液怎么流动呢?由于老年人特别是冠心病患者的血黏度都有所增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血凝倾向,导致缺血或心脑血管堵塞,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水可以稀释血液,并促进血液流动,故老年人平时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最好在睡前半小时、半夜醒来及清晨起床后喝一些开水。 四、忌缺氧。 一般而言,一天中,除户外活动或有氧运动的吸氧量符合生理需要外,其他时间的吸氧星往往不足,冠心病患者则易出现胸闷等症状。如果长期供氧不足,会加重动脉

冠心病

冠心病的治疗和用药 一、冠心病的临床症状: (一)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 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 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 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二)心肌梗塞型:梗塞发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 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疼痛部位与以前心绞痛部位一致,但持续更久,疼痛更重,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有时 候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容易与腹部疾病混淆.伴有低热,烦躁不安,多汗和冷汗,恶心,呕吐,心悸,头晕,极度乏力,呼吸困难,濒死感,持续30分钟以上,常达数小时.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就诊. 二、冠心病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1). 心绞痛:应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就地休息,设法消除 寒冷,情绪激动等诱因;立即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消心痛1片,如未缓解,隔5到10分钟再含化一次,连续3次含化无效,胸痛持 续15分钟以上者有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应立即送医院等急救 场所;可口服安定3毫克,有条件者应吸氧10到30分钟.冠心病病人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一旦出现胸痛立即含服,并注

最新冠心病可以看出来

冠心病可以看出来

《冠心病可以看出來》 述:胡維勤。整理:正清和。 (1)現在死於心臟病突發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最大的原因 就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患有心臟病。一些人年年體檢,就是檢查不出心臟的問題,於是便誤以為自己很健康,不幸某一天,他的心臟病突發,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離開了人世。有些人會說西醫不是有心電圖嗎?不是有CT掃描嗎?不是有血管造影術嗎?……遺憾的是,這一切手段只能在心臟病發作時才能檢測到異常指標。如果心臟病沒有發作,只是存在巨大風險,所有儀器和設備都只會誠實地說謊。

(2)實話告訴你吧,現在西醫有50%的心臟病是無法檢測出來的。有的人會說,西醫那麼多先進設備都檢測不出心臟病來,難道中醫的望、聞、問、切就有辦法了?我可以肯定地說: 有!而且準確性還很高。 (3)我一直將“有諸內,必形諸外”作為自己學習中醫的最高準則,既然心臟有病,必定會表現在外表,就看有沒有火眼金睛了。我望、聞、問、切了幾十年,總結出了一套診斷冠心病的方法,第一個方法就是前邊講過的“冠脈溝”。冠脈溝位於耳垂上,根據中醫藏象學,耳垂部位屬肺經和心經區,所以耳垂上的變化能反映心臟。這説起來有些抽象,西方科學家的理

論要具體一些,他們認為耳垂中有很多毛細血管,心臟供血不好,這些毛細血管就吸收不到足夠的營 養,就會形成皺紋,也就是我說的冠脈溝。冠脈溝是一位中醫前輩教給我的,準確性相當高,我觀察過200名冠心病患者,準確率高達90%。 (4)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觀察點,就是舌下靜脈。你不信可以回家對著鏡子看看,舌頭的下面有兩條靜脈,正常人的舌下靜脈略微有點顏色,不是很明顯。但如果這兩條靜脈的顏色侵深,發黑或者發紫, 那就說明你的心血管有了問題,你患心臟病的慨率就很大。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防治冠心病模式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防治冠心病模式 2012年3月1日,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作为国内心血管介入领域最早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极大地推动了介入心脏病学在中国的发展,缩小了我国在此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培训了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專业人才,提高了我国心血管疾病专业队伍的素质。会议前夕,记者采访了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席,卫生部广西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主任,广西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质控中心主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研部部长、心内科主任李浪教授。 关注冠心病的多重危险因素 “近年来,我国以冠心病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趋势面临快速增长的严峻局面,有人甚至说中国心脑血管病发生了井喷现象——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根据2010年我们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在所有死亡原因中占第一位,有超过40%的人死于这类疾病。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相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冠心病死亡人数在世界上排在第二位。整个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非常高,已经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从2007年开始,我国直接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支出的医疗费用高达1300个亿,而且目前还在大幅度增长。” 采访一开始,李浪教授首先告诉记者,在我国,近8年以来城市的冠心病死亡率升高了53%,农村的冠心病死亡率升高了40%。并且,我国冠心病发病还表现出了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35岁至64岁的冠心病死亡人数逐年明显增加。李浪教授认为,冠心病的发病由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目前已知的主要因素,首先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三大疾病;其次是诸如吸烟、少运动、超重或肥胖、蔬菜水果摄入少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第三个方面,是自然规律,年纪越大,冠心病发病率越高;第四个方面,是遗传因素。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最突出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是首当其冲的。而中青年冠心病发病则主要与吸烟有关,长期吸烟等危险因素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促进了动脉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另外,肥胖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因为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可能引发和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针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这四大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李浪教授认为,防治冠心病,重在预防,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首先,戒烟和控制体重,保持平稳的血压,防止血脂异常,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适当运动增强心肌和血管功能,尽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精神紧张。然后,饮食宜清淡、低盐,尽量减少各种油腻食物、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脂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多吃粗粮、水果和蔬菜。 针对中国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及其综合防治,李浪教授认为:“中国国情复杂,医疗水平差别大,我们应该针对冠心病的多重危险性,就符合中国国情的最经济的预防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防治模式,形成一个共识,向政府部门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一些防控建议。”

冠心病流行病学与一级预防

专题笔谈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 文章编号:1005-2194(2002)08-0449-03 冠心病流行病学与一级预防 张海澄 郭继鸿 中图分类号:R 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21世纪,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仍将是一项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近20多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工业化国家有明显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并造成巨大费用消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血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以及体重指数等均呈上升趋势,预示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将可能逐渐上升,应引起足够重视。 1 冠心病流行病学 1 1 自然病史 冠心病患者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进展也较缓慢,患者常在出现较严重症状时才去就医,甚或发生猝死。因此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较难准确统计。临床的冠心病患者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结果。我国的病理研究结果显示,10~20岁主动脉脂纹病变的检出率高达50%;北京15~39岁意外死亡者中重度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约占1/4,并以不稳定斑块居多。这些资料证实,青年男性即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随着年龄增加的必然结果。美国男性在60岁前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是1/5,女性是1/17;临床上冠心病一些严重的表现形式,如心肌梗死(心梗)、心性猝死,女性比男性发病晚10~20年。在第一次发生心血管病的事件中,大多数男性表现为心梗,而女性为心绞痛。冠心病发病率与病死率因年龄、种族和主要危险因素等不同亦有较大的差异。 1 2 流行状况 W HO 于1998年公布的世界卫生统计年鉴的资料表明,在36个死亡登记的男性人群中,冠心病病死率俄罗斯排首位,中国城市排第18位,农村位居第21位,病死率最低的是日本、法国和西班牙。女性情况与男性相似,中国城市和农村分别排在第10和第12位。 据W H O MONIC A 1985~1990年29个监测点在5725762名35~64岁人群中登记的79669次急性心肌梗死或可能的冠状动脉事件,男性冠心病病死率3~5倍于女 性,男性病死率最高的为芬兰的北卡莱利(395/10万),最低为中国北京(45/10万);女性病死率最高的为英国的格拉斯哥(127/10万),最低为西班牙卡塔罗尼亚(15/10万),中国北京次低(45/10万)。 1 3 中国人群冠心病特征 (1)与国际相比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属较低水平。据WHO 公布的MONICA 37个人群1980~1985年至1991~1995年共371个人群年166000个冠状动脉事件的登记资料,21个国家37个人群年龄35~64岁冠心病病死率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组最长14年最短8年,平均10年的随访观察中,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芬兰北卡莱利,冠脉事件平均年发病率为835/10万,最低为中国北京(81/10万);女性最高的是英国的格拉斯哥(265/10万),中国北京与西班牙卡塔罗尼亚同为最低(35/10万)。(2)发病率与病死率逐年增加。据卫生部公布的1988~1996年我国城市和农村冠心病病死率的资料表明,9年内城市冠心病增加53 4%,平均以每年5 9%的速度递增;农村9年内冠心病增加40 4%,平均以每年5 0%的速度递增。北京地区心血管病监测1984~1993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人群年龄标化发病率年平均增加在男性为 2 3%,女性为1 6%。男性高于女性的性别差异明显。中国MONIC A 部分人群1984~1997年14年内男性冠心病事件年龄标化发病率增加67%,平均每年增加2 1%,合计人群增长1 7%。(3)地区性差异明显。根据1987~1989年参加中国MONIC A 研究的12个监测区资料,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男性发病率均超过50/10万,南方省市除四川外均在10/10万以下,最高与最低相差可达33倍之多。1998年我国14组人群25~74岁冠心病事件标化发病率男性为1~183/10万,女性0~113/10万,地区差异很大,呈北高南低、城市高于农村的地区分布特征。(4)危险因素水平仍在不断增高。 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以 3 02%的速度快于人口增长速度。 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我国城市和农村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增高,升高幅度以城市更为明显。 高血压患病率在增加:据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1 26%,比10年前增加25%。 吸烟仍很普遍:男性吸烟率多在60%以上,我国10组人群前瞻性研究表明,吸烟者冠心病发病率的相对危险较不吸烟者增高2倍,提示吸烟仍为我国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多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35~64岁人群中具有一项或多项这些危险因素的人已占总人群的2/3,揭示了我国人群冠心病发病危险的巨大的 冰山底座 。因此,在我国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新冠心病完成版

冠心病完成版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 【定义】 由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纤维化、坏死和功能障碍称为冠心病,或称缺血性心脏病。可分为心绞痛、心肌梗死、隐性或无症状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和冠心病猝死五种类型。 心绞痛是在一定条件下冠状动脉所供应的血液和氧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了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或功能障碍,但无心肌坏死的临床症候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其最重要的病因,此外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痉挛、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冠状动脉炎及冠状动脉血栓栓塞均可引起心绞痛。 临床上将心绞痛分为: 1、劳力型心绞痛(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 绞痛、卧位性心绞痛) 2、自发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单纯型自发性心绞痛) 3、混合性心绞痛 4、梗死后心绞痛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的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胸部不适,常被描述为压迫感、紧缩感、 窒息感及胸闷胸胀等,位于胸骨后,可放射到上肢(左侧多见)、肩背、颈、咽、下颌。一般持续5-15分钟,休息或去除诱因后能迅速缓解,舌下

含服硝酸甘油能使心绞痛在2-3分钟内消失。亦可有气闷不适、冷汗或头昏。发作结束时可嗳气。 2、可无阳性体征。亦可见心率加快和血压轻度升高,心尖双重搏动,第四心音 或第三心音奔马率,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合并高脂血症者,可见巩膜脂质沉着或皮肤黄色疣。原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可出现心力衰竭的体征。 (二)检查 1、常规心电图:非发作时心电图多为正常,亦可见T波改变,ST段轻度压 低、早搏,房颤,或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发作时心电图显示除了aVR导联外,各肢体导联或心前区导联ST段压低和T波的降低或倒置,变异性心绞痛则为ST段抬高。严重者可见一过性异常Q波。发作缓解后数分钟内上述ST段改变消失,心电图恢复至发作前的原状。 2、X线检查:多无异常或见心影增大。 3、冠状动脉造影:主要指征(1)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心绞痛,需明确冠状动脉 病变情况以考虑介入治疗或旁路移植术;(2)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通过造影可发现各支动脉狭窄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一般认为官腔狭窄大于70%-75%可确诊,狭窄在50%-70%者也有一定的意义。对冠心病具有确诊的价值。 4、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常用的方法有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和平板运动试验。 平均敏感性为68%,特异性为77%。阳性标准为: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水平或下垂型压低大于0.1mV并持续2min,或伴有胸痛发作,或收缩压下降大于1.3kPa(10mmHg)。

冠心病的有关知识

(一)冠心病的定义、流行病学和分类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在欧美发达国家本病常见。1979年WTO将冠心病分为以下5型 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心绞痛有阵发性胸骨疼痛,为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3、心肌梗死 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心衰,心律失常 5、猝死 临床以心绞痛最为常见,我重点将心绞痛的有关材料整理如下(二)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1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 a.部位: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 b.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灼烧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有濒死感 c.诱因:可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动过速等易诱发。 d.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分钟内渐消失,可

e.缓解方式:一般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三)心绞痛的分类 ①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的特征是由运动或其它增加心肌需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短暂胸痛发作,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疼痛常可迅速消失。劳累性心绞痛可分为三类:a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在一个月之内。b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病程稳定1个月以上。c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同等程度劳累所诱发的胸痛发作次数、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逐渐加重。 ②自发性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的特征是胸痛发作与心肌需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与劳累性心绞痛相比,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重,且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未见酶变化。心电图常出现某些暂时性的ST段压低或T波改变。自发性心绞痛可单独发生,或与劳累性心绞痛合并存在。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时,患者可有持续时间较长的胸痛发作,类似心肌梗塞,但没有心电图及酶的特征性改变。 (四)冠心病的防治 预防 1 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

一份完整的冠心病病历

一份完整的冠心病病历 科别:内病区; 床号:院号:主诉: 间断心前区疼痛3天 现病史: 3小时前患者于活动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性疼痛,持续5分钟,无放射,无大汗淋漓,含服速效救心丸后有所好转,后有间断发作,伴心慌,于休息后或含服药物后症状有所减轻,活动后加重,无恶心及呕吐,无大汗淋漓,无发热及盗汗,无晕厥,无咳嗽及咳痰,无视物旋转,为求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冠心病”收住入院,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睡眠差,大小便可,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 有冠心病史10年余,双侧关节炎病史8年,结肠炎病史5年,无糖尿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及献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于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水疫源地接触史,无放射性物质长期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育史:适龄婚配,爱人已故,夫妻关系和睦,无近亲结婚史,育2儿3女,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1哥2弟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遗传及传染病史。 中医望闻切诊:双目有神,颜面暗红,言语流利,听力下降,无龟背鸡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体格检查 T:36.5℃ P:80次/分 R:18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扶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色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眼

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下腹部稍压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两季肋部及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疼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心电图(2014-03-14):1、窦性心律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3、心肌损伤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胸痹气阴两虚症西医诊断:冠心病 科别:内病区; 床号:院号: 2014-03-14-10:00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人,丧偶,务农,汉族,以“间断心前区疼痛3天“为主诉,于今日10:00扶入病房。 一、病例分析 1.患者老年男性病程3天。 2.主要临床变现间断心前区疼痛3小时。 3.既往史有冠心病史10年余,双侧关节炎病史8年,结肠炎病史5年,无糖尿病,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输血及献血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于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4.查体:T:36.5℃ P:80次/分 R:18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扶入病房,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神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色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灵敏,眼震(-),眼球无突出,双眼球运动自如。耳鼻无畸形,无异常分泌物。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压痛,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度一致,触诊语颤对称,无胸膜摩擦感,叩诊两肺均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无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A2>P2,心尖部可闻及sm3/6级吹风样杂音。腹平坦,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下腹部稍压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两季肋部及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及叩击痛。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疼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5.辅助检查心电图:1.窦性心律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3、心肌损伤 二、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胸痹气阴两虚症 西医诊断:冠心病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患者病程日久,心气不足,阴血亏虚,血行瘀滞,不能濡养, 科别:内病区; 床号:院号:推动心脉,而病发气阴两虚之胸痹。

引起冠心病常见的原因

引起冠心病常见的原因 *导读:……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种,但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让我们看看下文的详细介绍吧。 1、血脂异常 血脂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产物,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包括“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异常是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无论哪项异常都伴有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增高。血脂异常是冠心病重要独立危险因素。 应指出的是,目前不少人对“血脂正常值”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处于“正常”胆固醇水平的非常多的人或冠心病人已处于冠心病发生、复发或死亡的高危状态,医生和病人都应对总胆固醇小于5.7 mmol/l的不同情况导致足够的重视。 2、肥胖 美国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肥胖者有增高冠心病发病的趋势。已有前瞻性资料表明,向心性肥胖者具有较大的发病危险。 肥胖的客观指标是体重。成人的体重标准用体重指数(bmi) 来表示,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体重指数≥24为

超重,≥28为肥胖。有人提出,国人的体重指数应保持在19~23之间。 国内一项研究结果报告表明,我国人群的腰围平均值增高,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清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空腹血糖等都随之升高。专家建议,预防心血管病从改变体形做起,男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超过80厘米比较合适。 3、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冠心病的发生危险增高,而且联系到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糖尿病使冠心病的患病率增高,是因为糖尿病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 目前将胰岛素抵抗、中心性肥胖、糖耐量降低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病症的组合,统称为“代谢综合征”,认为胰岛素抵抗是促使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病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4、吸烟 吸烟对心血管系统毒害最重。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心率加快,心肌需氧量增高,外围血管和冠状动脉收缩,并使血压升高。另外,还可使血中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导致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以及促进血小板粘附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促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吸烟还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加速冠心病的发病。大量资料表明,吸烟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与同时存

冠心病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therosclerosis 一.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Arteriosclerosis and Atherosclerosis (AS) 指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有脂质沉积,同时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成分的增殖,逐步发展形成动脉硬化性斑块(atherosclerotic plaque),斑块部位的动脉壁增厚、变硬,斑块内部组织坏死后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粥样物质,故称粥样硬化。 AS斑块的形成 血浆脂质进入动脉内膜,在内膜下间隙沉着。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并进入内皮,摄取脂质后转化为巨噬细胞,后者通过细胞膜上的清道夫受体摄取大量脂质形成泡沫细胞。 VSMC受到脂质的影响,以及斑块局部形成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影响开始增殖,并向内膜方向迁移,同时也能摄取脂质而形成泡沫细胞。SMC的增殖使动脉壁变厚并可发生纤维化。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也参与发病。 AS斑块的组成:内皮细胞(endothelium);血管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 SMC)、胶原(collagen)、巨噬细胞(macrophage)、淋巴细胞(lymphocyte); 在斑块的中心:脂滴、胆固醇结晶、大量的泡沫细胞(foam cells) 二、基本病变:主要发生在弹性肌型大中动脉的内膜,如主动脉、冠状动脉、 脑、肾、四肢动脉。1mm以下的肌型动脉基本不发病。 (一)脂质条纹期fatty streak 镜下:脂质沉积于内膜(内膜增厚),脂质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成泡沫细胞。(参考)泡沫细胞来源:A、组织中的巨噬细胞B、单核细胞C、内膜原有或中膜内移的平滑肌细胞,其可吞噬脂质并可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 大体:动脉内膜上有黄色斑点或斑纹 (二)纤维斑块期fibrous plaque 镜下:脂质堆积增多,泡沫细胞也增多,其中平滑肌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呈帽状覆盖于脂质上面,使病变成纤维斑块。 大体:动脉内膜上有瓷白色的纤维斑块 (四)粥样斑块期atheromatous plaque(atheroma粥瘤)镜下:由于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的作用 使斑块内泡沫释放组织细胞及脂粥样物 细胞坏死溶酶质坏死崩解(含胆固醇结晶) 小结:动脉+ 粥样物+ 硬化 (组织及脂质坏死)(纤维增生玻变及钙化) 动脉粥样硬化 中膜:萎缩,弹力纤维断裂(受压致)。外膜:炎细胞浸润(粥样斑块的继发病变) 1、粥样溃疡形成:坏死脱落 2、动脉瘤形成:病变处弹性减弱血流冲击膨出 中膜萎缩,弹力纤维断裂似瘤样 3、血栓形成:内膜粗糙及血流漩涡致 4、出血:a 斑块内血管破裂出血(血肿);b 动脉瘤破裂出血(大出血,可致命)。 5、钙化:钙盐沉积

(完整版)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冠心病的鉴别诊断 冠心病的鉴别 1、胸膜炎:胸膜炎又称“肋膜炎”,是胸膜的炎症,炎症消退后,胸膜可恢复至正常,或发生两层胸膜相互粘连,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肺栓塞等,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冠心病的类似病症的主要的一方面。 2、心肌炎: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3、心包炎:心包炎可分为急性心包炎,慢性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可有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心包很快渗出大量积液时可发生急性心脏填塞症状,患者胸痛,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还可有腹水,肝肿大等症。 冠心病的诊断 1、看症状:是否出现心前区疼痛,持续3-5分钟,伴有压榨感、憋闷、濒死感,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 2、心电图:症状异常的患者进行心电图后可出现ST段和T波的改变,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可进行诱发试验,做运动平板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 3、心脏超声: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进行心脏超声,查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脏会出现局部的运动障碍,收缩减弱。 4、核素心肌显像: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可反映心肌供血状况,显示患者有无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作为是否进行冠脉造影的依据。 5、CT冠脉造影:CT冠脉造影可以看到血管腔的充盈情况及血管壁上的情况,但有时会受到呼吸、心跳的影响,出现假阳性。 6、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记录显影过程,用以判断冠状动脉有无病变。 7、血管内超声:冠脉造影时管壁上出现不稳定斑块时,可进行血管内超声,能看到血管壁的情况。 预防冠心病首先应从生活起居开始,少食胆固醇含量及热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吃饭不要过饱,控制体重,控制血压和血糖,多进行有氧锻炼,适当运动有利于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活动耐力。

冠心病的定义

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1冠心病的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发生堵塞以及冠状动脉功能性的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亦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2.引起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一个多因致病的疾患,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均可增加我们得冠心病的机会,主要包括:年龄与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症,久坐生活方式以及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除遗传外,以上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控制 和改善的。了解增加心脏疾病和冠心病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的粥样硬化是我们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应该了解和尽可能减少这些危险因素,以便对抗或推迟冠状动脉阻塞的发生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 90-94mmhg勺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影响高龄(≥80岁)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我国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亦日益增多[1]。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我国人群2002—201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上升,并随增龄而增加,40岁开始上升,其递增趋势近似于指数关系,80岁及以上人群AMI病死率增加更为显著。75岁~、80岁~和85岁以上年龄组AMI病死率增幅:城市男性分别是84.68/10万、207.26/10万和685.94/10万;城市女性分别是66.36/10万、215.10/10万和616.25/10万;农村男性分别是225.92/10万、347.04/10万和801.04/10万;农村女性分别是177.62/10万、348.69/10万和804.85/10万。因此,高龄人群冠心病的防治任务日趋严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随增龄逐渐加重,由于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常呈多支、弥漫、钙化、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等[2,3,4],易于发生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成功率低、出血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患者预后不良[5,6]。此外,高龄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体弱、脏器功能减退等影响定期检查,临床漏诊率和误诊率高达65%

[7]。 为更好地规范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就高龄老年冠心病常见类型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风险评估及处理原则制定以下共识,供临床医生参考。 高龄患者稳定性冠心病诊治特点 稳定性冠心病的特点是发生可逆性的心肌需氧和(或)供氧不匹配,与缺血或低氧有关,通常由运动、情绪或其他负荷状态诱发,可重复出现,但也可呈自发性发作。临床表现包括劳力性心绞痛、血管痉挛所致静息性心绞痛、无症状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等。 1 诊断措施选择 1 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是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中的首选项目,但对阴性结果的判读应慎重,因为有可能合并其他问题造成心电图对缺血反应不敏感,与症状相关的心电图动态改变有助于诊断。24 h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建议对疑诊冠心病的高龄患者常规应用。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李倩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用药品种繁多,联合用药普遍。我们将首先介绍冠心病临床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及注意事项,然后结合几个案例分析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 掌握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应当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其次根据国内外已颁布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原则或指南,并结合各类临床药物的自身特点(如:作用机制、药效、药代、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与治疗。 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等。下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例,简要介绍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最主要的病因是易损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 2.分类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大多数为非Q 波心肌梗死,少数为Q波心肌梗死。 3.临床表现: ⑴不稳定心绞痛(UA)有以下临床表现:①静息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在休息时,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在20min以上;②初发心绞痛: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Ⅳ级以上;③恶化劳力型

冠心病

冠心病 冠心病(guān xīn bìng),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一、目前研究成果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 1、年龄与性别: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高脂血症:除年龄外,脂质代谢紊乱是冠心病最重要预测因素。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LDLC水平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甘油三脂(TG)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往往伴有低HDLC和糖耐量异常,后两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高血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收缩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件.140-149mmhg的收缩期血压比90-94mmhg的舒张期血压更能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 4、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唯一最可避免的死亡原因。冠心病与吸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用量-反应关系。 5、糖尿病:冠心病是未成年糖尿病患者首要的死因,冠心病占糖尿病病人所有死亡原因和住院率的近80%。 6、肥胖症:已明确为冠心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冠心病死亡率。肥胖被定义为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平方(m2))在男性>=27.8,女性>=27.3.BMI与TC,TG增高,HDL-C下降呈正相关。 7、久坐生活方式:不爱运动的人冠心病的发生和死亡危险性将翻一倍。 8、尚有遗传,饮酒,环境因素等。 疾病自测:冠心病自测心肌梗塞型冠心病自测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再者,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好发部位:据我国6352例尸检统计,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

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一、我国冠心病的现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 (一)患病率:2008年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地区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15、9‰,农村地区为4、8‰,城乡合计为7、7‰,较2003年第三次调查结果大幅度升高。 (二)冠心病死亡率:2002~2011年冠心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三)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2002~2011年急性心梗死亡率呈上升态势,2005年起,农村急性心梗死亡率快速上升,至2011年已连续3年超过城市,无论城市、农村,男性或女性,急性心梗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四)冠心病住院情况及费用:2012年中国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院数为504、74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29、52万人次,急性心肌梗死次均住院费用为16802、4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为5、78%。 (五)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数据(安徽省冠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数据):根据原卫生部规定,2009年起安徽省实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网上直报, 2009年3827例、2010年5372例、2011年7022例、2012年8668例、2013年10137例、2014年11814

例,数据显示冠心病介入治疗年手术例数逐年增加,由此推断安徽省冠心病的发病率与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就是一致的,冠心病规范化防治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毋庸置疑。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 二、冠心病的定义及分类: (一)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就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 (二)冠心病分类: 按照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可将本病归类为以下五种:1、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冠心病;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近年来,从提高诊治效果与降低死亡率出发,临床上提出两种综合征

中国冠心病抗栓研究进展

中国冠心病抗栓研究进展 由我国心血管专家发起的,基于我国冠心病人群的多项抗栓临床研究均进展顺利或已取得较好的结果,本文对此作一简要概述。 由笔者牵头负责的I LOVE IT 2研究双联抗血小板(DAPT)亚组5年结果于2018年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术会议(TCT)期间发布,提示针对稳定性冠心病和低危ACS植入涂层可降解雷帕霉素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的患者,接受6个月DAP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劣于12个月DAPT,这一结果为不能耐受长期DAPT的缺血中低危冠心病(尤其是出血高危)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短疗程DAPT策略。该项研究的18个月结果发表于2016年Circulation介入分册,继2017年被ESC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指南引用后,于2018年再次被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所引用。 目前在研的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慢病防治专项-冠心病血栓事件预测与优化干预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1301300)由北部战区总医院(原沈阳军区总医院)、阜外医院、北医三院、重庆新桥医院、广东心血管病研究所等协作进行,下面就该专项系列研究的进展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分题一“中国冠心病患者血栓和出血风险评分系统的研究”(OPT-

CAD研究),针对解决临床实践中血栓和出血风险“预测难”的问题,在12.5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已入选14032例患者的基础上,拟通过进一步扩大样本队列获取中国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的大数据,寻找中国冠心病患者群血栓和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简便易用的血栓和出血风险评分系统以及DAPT疗程的评分工具。该研究于2017年1月开始入选病例,目前冠心病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注册数据库已入选1.4万例受试者(完成率已超过原计划),总计达2.8万余例,并已开始进行2年期随访。基于冠心病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数据库,项目组开发了适用于中国冠心病患者的缺血风险预测模型:OPT-CAD评分模型,采用10个临床常规指标进行风险评分,可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长期缺血事件风险,适用于接受PCI或非PCI的人群,其准确率优于经典的GRACE评分。该项研究部分结果已发表于Cardiovasc Ther杂志(2018.36(5):e12441. )。 分题二“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拟通过建立我国最大样本的支架内血栓病例队列,构建我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的预警评分系统,从临床、抗血小板药物、器械、操作等层面提出其防治的关键技术,并分析支架内血栓的OCT 影像学特征,探讨支架内血栓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本课题2017年5月开始入选病例,网络数据库平台已开发完成,600例回顾性研究的病例已经全部收集结束,目前正在继续入选前瞻性支架血栓患者。 分题三“冠心病抗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技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