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生物绘图

合集下载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3.利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构造。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10×)高倍物镜(4mm,40-45×)和油镜(1.8mm,95-100×)三种。

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或白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

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基本相同。

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图Ⅰ-1)。

图Ⅰ-1油镜的原理图Ⅰ-2 镜口角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口径。

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

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NA=nsinθ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可分辨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λ/2NA=λ/2nsinθ式中λ:所用光源波长;θ:为物镜镜口角的半数,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工作距离。

n:玻片与物镜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n=1.0)、水(n=1.33)、香柏油(n=1.52)、玻璃(n=1.52)等。

nSinθ:数值孔径(NA),是决定物镜性能的最重要指标。

由上述可知若n值和α角越大则NA越大或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越大(图Ⅰ-2)。

三、实验器材1.仪器:显微镜。

2.材料:标本片(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八叠球菌、炭菌杆菌的芽孢和荚膜、细菌三形涂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等。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性能,学习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生活细胞观察方法,掌握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3、掌握细胞主要后含物的种类及鉴别4、学习临时制片方法(斯取法、刮取法)、粉末装片法和生物绘图方法。

二、实验器具与试剂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尖头镊子、解剖针、刀片、剪刀、吸水纸、擦镜纸、纱布块、吸水纸蒸馏水、稀碘液、苏丹Ⅲ、水合氯醛、稀甘油、20%蔗糖液。

三、实验材料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马铃薯块茎、半夏粉末、大黄粉末、黄柏粉末、麻黄粉末。

四、实验内容(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是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仪器。

显微镜的种类繁多,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电子显微镜结构相对复杂,光学显微镜结构较为简单,基本结构均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系统部分。

1.机械部分:显微镜机械部分是由精密而牢固的零件组成,主要包括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筒、物镜转换器和调焦装置等。

(1)镜座:是显微镜的基座,用以支持镜体平衡,其上装有反光镜或照明光源。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连接、支持镜臂及以上的部分。

(3)镜臂:弯曲如臂,上接镜筒、下接镜柱,支持载物台、聚光器和调焦装置。

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直筒显微镜镜臂和镜柱连接处有活动关节,可使显微镜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一般不超过30°。

(4)镜筒:一般长160 mm~170 mm。

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

双筒斜式的镜筒,两镜筒距离可以根据两眼距离及视力来调节。

(5)物镜转换器:是固着在镜筒下端的圆盘,其上装有不同倍数的物镜。

可以左右自由转动,便于更换物镜。

(6)载物台:放置切片的平台,中央有一个通光孔,旁边装有固定玻片的压夹或标本移动器。

有的显微镜载物台下装有聚光镜。

(7)调焦装置: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轮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以便得到清晰物像,即调焦。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和生物绘图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和生物绘图法
• • • • 拿、放。 通电、对光、放标本、调焦。 观察。 绘图。
(二)、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
1)制片程序: ** 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水。 ** 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表皮一小 块放在水中使其舒展。 ** 盖上盖玻片,吸去多余的水,显微镜下观察。 ** 用碘液染色后再观察。
• 在切片时,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夹住实验材料, 大拇指应低于食指2~3mm,以免被刀片割破。材料要 伸出食指外约2~3mm,左手拿材料要松紧适度,右手 平稳地拿住刀片并与材料成垂直。 • 切片时,在材料的切面上均匀地滴上清水,以保持材料 湿润。将刀口向内对着材料,并使刀片与材料切口基本 上保持平行,再用右手的臂力(不要用手的腕力)自左 前方向右后方均匀地拉切。此时,左手的食指一侧应抵 住刀片的下面,使刀片始终平整。连续地切下数片后, 将刀片放在培养皿的水中稍一晃动,切片即漂浮于水中。 好的切片应该是薄且比较透明、组织结构完整,否则要 重新进行切片。 • 符合要求的切片,可封藏在水中进行观察。若要更清楚 地显示其组织和细胞结构,可选择一些切片进一步通过 固定、染色、脱水、透明及封藏等步骤,做成永久玻片 标本。
作业: 1. 绘出洋葱鳞片表皮细胞的构造,并 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植物学实验
实验课及课外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镜、 放大镜等仪器观察植物,掌握临时装片、 徒手切片等简易观察方法;掌握研究植物 组织、结构的基本方法;掌握观察并描述、 采集植物并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学会利 用各种植物工具书(如检索表、植物志、 网络资料等)鉴定和研究植物;了解世界 植物的分布、常见科属植物的认识。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 和生物绘法 一 实验目的:
学会显微镜的使用; 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形态特点; 掌握生物绘图的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SJTU

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SJTU

5、调节瞳距拉板,至合适瞳距(双目 图像完全重合),用粗调缓缓降低载物 台(注意方向不可相反),至可以看见 玻片上的标本。
6、改用微调,调节至图像清晰。如不能 找到图像,请重复以上操作。
7、前后左右移动玻片,至找到合适的图 像。
8、转到高倍镜(40倍),或滴加香柏油, 转到油镜(100倍),使镜头浸入油中。
9、调节微调钮和底部右侧光亮度调节手 轮,至图像清晰,可以绘图或计数。
10、用完显微镜,降下载物台,用擦镜 纸蘸洗镜液,擦洗油镜头。最后用干擦 镜纸再次擦拭镜头(在操作过程中,其 他镜头若沾到香柏油,需立即擦洗)。
11、取掉玻片,光源调至最弱后关闭电 源。
实验原理三 生物绘图法的学习
生物绘图的要求
视度调节圈
载物台 焦距粗\微调螺旋 光源亮度调节手轮
Motic B1显微镜使用简介
1、 旋动粗调螺旋,将载物台降至最低。 2、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练习前后左右 推进螺旋。 3、 转动物镜转换器(不要直接扳动镜 头),选择10倍镜头,将载物台升至最高。 4、 打开后部电源,调节底部右侧光亮度 旋钮。
生物绘图的方法
生物绘图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点点衬 阴法和线条衬阴法。点点衬阴法是将图形画出 后,用铅笔点出圆点,表示明暗和深浅,给予立 体感。暗处点要密,明处疏,点要过渡均匀自 然。线条衬阴法又称涂抹阴影法,是依靠线条的 疏密来表示明暗和深浅,给予立体感。但点点衬 阴法不能与涂抹阴影的方法同时使用。
1、生物绘图要有高度的科学性,不得有科学性 错误。形态结构准确,比例正确,要有真实感, 立体感,精细而美观。 2、图面力求整洁,铅笔保持尖锐,少用橡皮。
3、绘图大小适宜,留有注图空间。 4、绘图线条光滑、匀称,点大小一致。

微生物学 实验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微生物学 实验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的观察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1日 星期五 2时53 分37秒0 2:53:37 11 December 2020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2时53 分37秒 上午2时 53分02 :53:372 0.12.11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1/
2020 2:53:37 AM02:53:372020/12/1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1/
谢 谢 大 家 2020 2:53 AM12/11/2020 2:53 AM20.12.1120.12.11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1-Dec-2011 December 202020.12.11
值日要求:每四人一组,包括物品归位、 黑板、地面、台面等,值日结 束后经老师同意方可离开。
2020/12/11
一、实验目的
ß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掌握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ß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ß 了解并观察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部分:
高倍镜的操作
1. 转换物镜。旋动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注意: 在转换物镜时要从侧面观察,以防镜头与标本片相撞, 如果高倍镜触及标本片,应立即停止旋转,并重新用 低倍镜调焦);
2. 调焦。调节光圈,使光线亮度合适,再调节细准焦螺 旋直至目的物清晰;
3. 观察。移动推动器,找到合适的目的物,并移至视野 的中心进行观察。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1 日星期 五上午 2时53 分37秒0 2:53:37 20.12.1 1

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SJTU

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SJTU
解剖、观察 必须在培养皿或 载玻片上进行。
SMZ—140体视镜使用简介
1、 将放大倍数旋螺旋至最小放大倍数,在 载物台上放置培养皿或载玻片,将观察材料放 到其中。
2、打开光源,调节目镜瞳距及视度补偿使 双目图像完全重合,调节焦距螺旋至图像清 晰 ,低倍下观察材料。
3、 将需要进一步放大观察的部位移到视野 中心,调节放大倍数螺旋至所需倍数,调节焦 距螺旋至图像清晰 ,观察材料,进行绘图。
生物绘图的方法
生物绘图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点点衬 阴法和线条衬阴法。点点衬阴法是将图形画出 后,用铅笔点出圆点,表示明暗和深浅,给予立 体感。暗处点要密,明处疏,点要过渡均匀自 然。线条衬阴法又称涂抹阴影法,是依靠线条的 疏密来表示明暗和深浅,给予立体感。但点点衬 阴法不能与涂抹阴影的方法同时使用。
自然界中的苔藓植物
高山苔原苔藓生物量高达10.7T/ha, 占总生物量的70%左右。
自然界中的苔藓植物---先锋植物
自然界中的苔藓植物
泥炭藓(peat moss)
自然界中的苔藓植物
药用苔藓植物
金发藓
大叶藓 (回心草)
自然界中的苔藓植物
五倍子蚜虫的冬寄主藓类
自然界中的苔藓植物
林型指示的大型藓类
视度调节圈
载物台 焦距粗\微调螺旋 光源亮度调节手轮
Motic B1显微镜使用简介
1、 旋动粗调螺旋,将载物台降至最低。 2、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练习前后左右 推进螺旋。 3、 转动物镜转换器(不要直接扳动镜 头),选择10倍镜头,将载物台升至最高。 4、 打开后部电源,调节底部右侧光亮度 旋钮。
显微镜的使用和生物绘图
一、实验目的
学习普通显微镜和体视显微镜(体视 镜)的使用与维护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三形观察PPT课件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三形观察PPT课件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01
深入学习微生物学
本次实验让我对微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未来我将深入学习微生物
学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多关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特性、分类和应用。
02
探索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我将进一步探索微生物在生态
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了解其在环境保护、生物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分析并记录观察结果。
02
CHAPTER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物镜
将观察物象放大,同样有多种 倍率可选,如4X、10X、40X 等。
聚光镜
常有5X、 10X、40X等倍率选择。
载物台
放置和固定观察样本。
调焦旋钮
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显微镜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 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03
CHAPTER
细菌三形的观察
细菌的形态分类
01
02
03
球菌
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 一般在1μm左右。
杆菌
呈杆状或近似杆状,长度 一般在2-3μm,宽度在 0.5-1μm。
螺旋菌
呈弯曲的杆状或螺旋状, 长度一般在2-6μm,宽度 在0.3-0.6μm。
细菌的染色与观察
染色原理
利用染料与细菌细胞壁结 合,使细菌着色,以便在 显微镜下观察。
常用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
观察方法
将染色后的细菌涂布在载 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 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染色 情况。
细菌三形的观察实例
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杆菌
大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3-2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15页
3.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G+和G- ,这由两类细菌细胞 壁结构和组成不一样而决定。用结晶紫初染后,全部细菌都 染上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结晶紫-碘 复合物,增强了染料与菌体结协力。用乙醇脱色处理时,两 类细菌脱色效果是不一样。G+细菌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 成网状结构组成,且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时使细 胞壁脱水、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使得结晶紫— 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虽经洗脱和复染依然 保持初染剂蓝紫色。G-细菌则不一样,因为其细胞壁肽聚糖 层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在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 细胞壁通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轻易被洗脱出 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颜色。
总菌数 A 16104 B 32000A B(个 / ml) 5
4-3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4页
2. 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基础原理 美蓝是一个无毒性染料,它氧化型呈蓝色,
还原型是无色。用美蓝对酵母菌活细胞进行染 色时,因为细胞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含有较 强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变成无色 还原型。所以,含有还原能力酵母活细胞是无 色或淡蓝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衰老细胞则 呈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死细胞和活细胞进 行判别。
微生物实验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第25页
四. 试验内容
1.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判别 (1) 在载玻片上加半滴美蓝染液,在染液上 滴一滴菌液。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 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盖在菌液上。
(2) 将标本片放3分钟后,先用低倍镜然后用 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依据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生物绘图【目的要求】1. 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性能,学习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技术和保养措施;2.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徒手切片的方法。

3.学会绘制生物图。

【材料和用品】显微镜、微藻培养液【实验内容与方法】(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使用方法及保护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构造很复杂,种类很多,但基本结构是由机械和光学两大部分构成,现分述如下:1.1 机械部分它是为光学部分服务的部件,包括以下六部分:(1) 镜座:显微镜最下面呈马蹄形或圆形的部分,起稳定和支持显微镜作用。

(2) 镜柱:直立于镜座上的短柱,支持显微镜的其它部分。

(3) 镜臂:弯曲成马蹄形的部分,便于手持,下端与镜柱相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倾斜关节,可使镜臂倾斜,便于观察。

(4) 载物台:自镜臂下端向前伸出,放置标本用的平台,其中央有一个园孔,叫通光孔。

台上有一移动器(老式的左右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以固定和移动标本。

(5) 镜筒:和镜臂上方连接的园筒部分。

有的显微镜镜筒内有一抽管,可适当抽长,一般长度是160-170mm。

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有一个可转动的园盘,叫物镜转换器(或叫物镜旋转盘),其上装有2-4 个物镜。

(6) 调焦器:为镜壁上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

大的叫粗调焦器,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调焦器,升降镜筒较慢。

1.2 光学部分由接目镜、接物镜、反光镜、聚光器等四部件组成。

(1) 接目镜:装于镜筒上方,由两组透镜构成,接目镜的作用是把接物镜所形成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为一个虚像。

接目镜上刻有5×,8×,10×,15×,25×等符号,表示放大倍数。

我们所观察到的标本的物像,其放大倍数是接物镜和接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如接物镜是10×,接目镜是8×,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10×8=80 倍。

可在接目镜内两个透镜间的光栏上可装一根剪短的毛发,做为指针,用以指示要观察的材料。

(2) 接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物镜转换器的孔中,一般的显微镜有2-4 个接物镜镜头,每个镜头都是由一系列的复式透镜组成的,其上也有放大倍数记号,有4×,10×,40×及100×。

4×及10×接物镜是低倍镜,40×是高倍镜,100×是油镜。

低倍镜常用于搜索观察对象及观察标本全貌,高倍镜则用于观察标本某部分或较细微的结构,油镜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或动植物更细微的结构。

(3) 聚光器(集光器):位于载物台(通光孔)下方,由两块或数块镜组成,它能将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集中以射入接物镜和接目镜,有的聚光器可升降,便于调光,集光器下有一可伸缩的园形光圈,叫虹彩光圈,可调集光器口径的大小和照射面,以调节光线强弱(有的显微镜只有遮光极而无集光器)。

光线过强时,可缩小虹彩光圈。

(4) 反光镜:是显微镜观察时获得光源的装置,位于显微镜镜座中央,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

转动反光镜,可使外面光线通过集光器照射到标本上。

使用时,光线强用平面镜,光线弱用凹面镜。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好光源(调光)用显微镜观察标本前,先要取好光源。

首先把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一侧台前,镜座距桌边约两寸,镜臂朝自己,镜筒朝外。

用手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接物镜和镜筒成一直线,正对通光孔。

用左眼从接目镜向下注视,同时用手拨动反光镜,让镜面对着光源,当看到圆形镜界(视野)呈现光亮而均匀的时候即调好光了,如视野阴暗不明,则需再调节反光镜和集光器,直到视野明亮均匀为止。

若为自带电源,则在使用前打开电源开关,逐步调节光亮度旋钮,直至亮度合适为止。

(2) 观察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玻片标本两端用压片夹夹紧,再用手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把镜筒徐徐降到物镜头差不多接近玻片标本(约半厘米)为止(从侧面观察下降镜筒)。

然后左眼观察,边观察边用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逆时针方向旋转粗调节器)直到发现物象,观察清晰为止。

如果观察部分不在视野中心,可移动玻片标本到视野中心,再上下转动粗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为止。

如果要观察视野内某部分更细微的结构,则需要用高倍镜观察,首先要把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心,然后移动物镜转换器换上高倍镜(使正对通光孔)(使用镜头转化器,不要直接扳动镜头),再用粗调节器徐徐将镜筒距离调整,至视野中出现物象,然后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看清物象止。

如光线太弱,可放大虹彩光圈的口径或调节光亮度旋钮。

高倍镜下观察的标本,如果放大倍数还不够,可用油镜,换用前,同样要先在高倍镜下观察,把要观察的部分放在视野的正中央。

观察到清晰的物象之后,在盖玻片上表面的中央滴一小滴香柏油,再换上油镜头,使油镜头与香柏油接触,然后由目镜观察。

一边观察,一边用手稍移动细调节器(切忌用粗调节器)以看清物象。

用油镜观察完毕后,转开油镜,必须用擦镜纸点二甲苯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

下降镜筒,直立反光镜,使光学部件的光线不再对在一条直线上。

应当了解的是,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象是倒象,因此移动玻片时,应注意移动方向。

如果要使物象左移动就要向右移动玻片,同样要使物象向前移动,就要向后移动玻片。

观察结束后,降下载物台,取掉载玻片,光源调至最弱后关闭电源(为防止下次打开电源时因电流过大烧毁照明灯泡,请在关闭电源前一定将光源亮度调至最暗)。

3、显微镜的保养(1) 取送显微镜时,必须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 显微镜的使用,一定要按实验指导写的方法和步骤,认真仔细去做,不然,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又达不到看清物象的目的。

(3) 观察标本时,一定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低倍镜能看清,就不必用高倍镜。

(4) 不能用硬纸擦透镜,必须用干净的擦镜纸或细软纱布,朝一个方向擦试透镜,以免损坏镜头。

(5) 不要随便转动粗细调节器,以免机器损伤,调节失灵。

(6) 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净,不要让水或其他液体(酸、碱或其他化学药品等)流到台上,以免生锈或腐蚀。

(7)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要防潮湿、防灰尘,经常保持镜体和镜体箱的干燥和清洁。

4、显微镜的类型(1) 光学显微镜主要有普通光学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等,另外按目镜筒数可分单筒(目)和双筒显微镜,按使用人数可分单人、双人和多人用显微镜等。

(2) 电子显微镜主要有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等。

(二)微藻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及形态、结构的观察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即将浸洗过的玻片用纱布擦干,擦盖玻片时,应十分小心。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藻细胞培养液,将盖玻片压好制成标本片(盖玻片一端要先接触载玻片,然后将另一端轻轻放下,不要产生气泡),将标本片置于镜台上,先练习低倍镜的使用,然后再换高倍镜观察,绘出藻细胞形态图。

(三)生物绘图1、生物绘图的要求(1) 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不得有科学性错误。

形态结构要准确,比例要正确,要求真实感,立体感,精美而美观。

(2) 图面要力求整洁,铅笔要保持尖锐,尽量少用橡皮。

(3) 绘图大小要适宜,位置略偏左,右边留着注图。

(4) 绘图的线条要光滑、匀称,点点要大小一致。

(5) 绘图要完善,字体用正楷,大小要均匀,不能潦草。

注图线用直尺画出,间隔要均匀,且一般多向右边引出,图注部分接近时可用折线,但注图线之间不能交叉,图注要尽量排列整齐。

(6) 绘图完成后在绘图纸上方要写明实验名称、班级、姓名、时间,在图的下方注明图名及放大倍数。

2、生物绘图的方法生物绘图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点点衬阴法和线条衬阴法。

点点衬阴法即将图形画出后,用铅笔点出圆点,以表示明暗和深浅,给予立体感。

在暗处点要密,明处要疏,但要求点要均匀,点点要从明处点起,一行行交互着点,物体上的斑纹描出再点点衬阴。

线条衬阴法又称涂抹阴影法,是依靠线条的疏密来表示阴暗和深浅。

点点衬阴法要求不能用涂抹阴影的方法以代替点点。

3、生物绘图的步骤(1) 绘图前认真的观察标本,搞清实物标本的结构特点,切忌抄书或平空想象。

(2) 用HB 铅笔轻轻将图轮廓画出,作为草图要掌握好比例和位置。

(3) 在草图的基础上绘详图,此时要用2H 和3H 铅笔,线条要流畅,点要匀称,点线不要重复描绘。

(4) 按注图要求绘图,写上图名及班级、姓名、放大倍数等。

【实验报告】按实验目的的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和实验报告,报告要求:1. 写出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2. 按生物绘图的要求准确绘出藻细胞形态并标注其基本结构。

实验二细胞的形态与结构观察【目的与要求】1. 掌握植物临时装片、植物生活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2. 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材料和用品】洋葱鳞茎、西红柿老熟果实、蚕豆叶、菠菜、生物显微镜、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吸水纸、蒸馏水、碘液(碘、碘化钾)【实验内容与方法】(一)制作临时装片用手或镊子将洋葱鳞叶表皮或新鲜蚕豆叶下表皮撕下剪成约 3 ~5 毫米的小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将剪好的表皮浸入水滴内(注意表皮的外面应朝上),并用解剖针挑平,再加盖玻片。

加盖玻片的方法是先从一边接触水滴,另一边用针顶住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如盖玻片内的水未充满,可用滴管吸水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如果水太多浸出盖玻片外,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水吸去,这样装好的片子就可以进行镜检。

(二)徒手切片法1.将植物材料切成0.5cm 见方,1-2cm 长的长方条。

如果是叶片,则把叶片切成0.5cm 宽的窄条,夹在胡萝卜( 或萝卜或通草) 等长方条的切口内。

2.取上述一个长方条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拿着,使长方条上端露出1-2mm 高,并以无名指顶住材料。

用右手拿着刀片的一端。

3.把材料上端和刀刃先蘸些水,并使材料成直立方向,刀片成水平方向,自外向内把材料上端切去少许,使切口成光滑的断面,并在切口蘸水,接着按同法把材料切成极薄的薄片(愈薄愈好)。

切时要用臂力,不要用腕力及指力,刀片切割方向由左前方向右后方拉切;拉切的速度宜较快,不要中途停顿。

把切下的切片用小镊子或解剖针拨入表面皿的清水中,切时材料的切面经常蘸水,起润滑作用。

4.初切时必须反复练习,并多切一些,从中选取最好的薄片进行装片观察。

5.如需染色,可把薄片放入盛有染色液的表面皿内,染色约1 分钟,轻轻取出放入另一盛清水的表面皿内漂洗,之后,即可装片观察。

也可以在载玻片上直接染色,即先把薄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染色液。

约1 分钟,倾去染色液,再滴几滴清水,稍微摇动,再把清水倾去,然后再滴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便可镜检。

(三)植物生活细胞的观察1.表皮细胞的结构(1)细胞壁(2)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2.果肉离散细胞的观察用解剖针挑取已经成熟透之西红柿果肉少许(以临近果皮的部分为好),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用针将果肉细胞拔均,越分散越好,加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圆形的或卵圆形的离散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