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
50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和 IH 的诊断率 。 C 结合本 组资料 , 一步指 出 HI 引起 进 E是
新生儿惊厥的主要原因 , 其次为 I H, C 故强 调围生期保健 , 建 立高危新生儿监护是重要 的[ 。从惊厥 的发病类 型来看 , 1 ] 以
主, 亦有强直 型、 阵挛型及肌阵挛型 , 或混合 出现。其中微小 发作 2 3例, 强直 型 4例 , 阵挛 型 5例 , 肌 多灶 性 阵挛 型 1 2
眼皮颤动 , 面肌 抽动 , 反复吸吮 、 咀嚼动作 , 嘴; 2 眼部异 撅 () 常动作 : 凝视 , 眼球上翻 , 眼球水平或垂直震 颤 ;3 四肢异常 ()
医学理论与实践 2 1 年第 2 卷第 8 00 3 期 J dT er P a V 1 3 N . , u 0 0 Me ho & r o 2 , o 8 A g 1 c . 2 5 饶小春 , 玺诚, 刘 江沁波 , 儿童支原体肺炎 的纤维支气管镜诊 等.
治研究[]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0 7 2 () 2 4 J. 2 0 ,2 4 :6 .
在新生儿疾病 中, 惊厥是 常见 的一个症 状 , 由多 种疾 可
病引起 , 中枢神经 系统功 能暂时紊 乱 的一 种临床 表现 , 是 但 其病 因复杂、 病死率高 , 部分患儿还 留有 神经系统后遗症 , 因
此必须早诊断、 早治疗 , 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1 临床 资 料
钙、 低血糖者给予补钙及静 滴葡萄糖 , 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
动作 : 上肢划船样 、 游泳样 、 击鼓样 , 下肢踏步样 、 自行车样 踏
动作 ;4 ()植物神 经性发 作 : 屏气 , 阵发 性 面红或苍 白, 呼吸 暂停等。这些发作 形式较局 限或 隐晦 , 给诊 断带来 困难 , 会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与护理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任何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均可出现惊厥,其发生频率约占活产儿的5/1000[1]。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症,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原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为降低新生儿惊厥病死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60例新生儿的惊厥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新生儿惊厥60例,男41例,女19例;足月儿32例,早产儿23例,过期产儿5例;体重大于4000g8例,小于2000g11例,2000-2500g41例;有异常分娩史42例,其中剖宫产18例,产钳助产9 例,臀位产6例,胎头吸引助产9例,有窒息史21例。
1.2 临床表现.1.2.1 惊厥.15例四肢呈游泳或踏车样运动;18例表现为四肢强直性伸展;17例阵挛性抽搐;10例突然发生双目凝视,两眼上翻或眼球固定,口吐白沫,肢体呈痉挛性抽搐伴呼吸暂停。
1.2.2 体温本组 4例体温不升,放入暖箱后12小时后体温升至正常过; 9例高热(>38.5);47例体温正常。
1.2.3 呼吸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呼吸减慢,偶有呼吸暂停,9例出现呼吸暂停。
1.2.4 心率高热患儿心率均增快,其中有4例心率高达170-180次/1.2.5 血氧饱和度患儿惊厥发作时多伴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左右,7例患儿急剧下降至70%左右。
2 护理2.1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电监护观察患儿的体温、呼吸、意识、眼神、瞳孔大小、前囟等情况。
维持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在正常范围。
并做详细记录抽搐持续与间隔时间、发作类型、频度、发作恢复后情况。
2.2氧气吸入无论有无发绀,有惊厥先兆就应立即给予吸氧,惊厥发作时可提高氧浓度(6~8l/min)。
2.3 建立静脉通道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病情严重时可建立两个静脉通道,所需液体量在24h内平均输入,应用输液泵,速度为以3~5滴/min为宜。
新生儿惊厥8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86例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癫痫;正常新生儿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急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反复惊厥可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
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86例发生惊厥新生儿,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年内我院新生儿病区共有86例发生惊厥患儿,其中男58例,女28例。
惊厥发生的日龄≤3天68例,4~7天13例,8~28天5例。
胎龄37周10例,37~41周70例,≥42周6例。
出生体重2 500 g 13例,2 500~4 000 g 62例,4 000 g 11例。
1.2 结果1.2.1 惊厥病因根据患儿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患儿发生惊厥的主要诊断及惊厥发生日龄结果见表1。
1.2.2 惊厥发作类型根据新生儿惊厥分类法,轻表1 新生儿惊厥病因及惊厥发生日龄微型41例(47.7%),多灶性阵挛17例(19.8%),局灶性阵挛20例(23.3%),强直性8例(9.3%),未见有全身性肌阵挛发作。
1.2.3 辅助检查CT示低密度改变52例,其中10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脊液检查异常,血生化提示低血钙9例,低血糖1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
1.2.4 治疗与转归入院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同时给予止惊治疗。
止惊选用苯巴比妥静脉注射,负荷量为20 mg/kg,一般分2次达饱和量,12 h后开始给予维持量,为5 mg/kg,必要时用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
本组患儿中71例(82.6%)治愈出院,15例(17.4%)死亡或放弃治疗,均为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核黄疸。
2 讨论新生儿惊厥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可以是良性的,也可是病情凶险的一种表现。
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106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监护。
低钙血症 、 感染多在 出生 3天后发病 、 遗传 代谢 性疾 病则 出现时间不确定 , 但治疗后惊厥仍反复 出现是其 特点 , 另外 16例患儿 0 儿应 多考 虑遗 传代 谢性疾病 ; 围产期高危 因素易导致惊厥发生 , 因而应加 强围产期保 健 , 对有 围产期 高危 因素 的新生儿应重点
关 键 词 : 生 儿 ; 厥 ; 因 新 惊 病
Cl i a n l ss o 0 e n t lc n uli n i c la a y i f1 6 n o a a o v so s n
REN — n W ANG .i Ya Fa g. Li1
( eate tfP d t sT e it f l t o i l A h i dclU i r t,e i nu r i e 30 2 Dp r n o ei r ,h r f i e H s t n u Mei n e i Hf , h i o n 02 ) m ai c F sA a d p a o i f a v sy e A P vc2
Ab t a t Ai To a ay ea d t x l r h t l g f e n tl o v so s a d t e rl t nb t e e n t o v l in n e i a sr c : m n lz n e p o e t eei o yo o aa n u in , n eai ewe n n o aa c n u so sa d p rn - o o n c l h o l t . eh d E il g , n e me o s t t t p o n ssa dr lt e e a n t n o 0 e n t o v lin a e e e a ay e er — 1 a M to s t o o s t i , n e yl r g o i n e ai x mi ai f1 6 n o a a c n u s sc s sw r n z d r t o y t s e, v o l o l o
新生儿惊厥68例病因分析

意新生儿监护及护理 , 预防感染 , 防止低血糖及低
血 钙 的发生 。
症、 新生儿化脑 、 颅内出血 、 电解质紊乱等疾病 , 发 病前患儿 曾于私人诊所肌 注大剂量 复方安基 比 林, 而该药物重度中毒可出现前述症状 , J 目前尚 未见此类报道。 本研究结果显示 , 生儿惊厥 以微小 型发作 新 多见,8 6 例惊厥患儿中有 2 8例表现为微小型, 占 4 .% , 12 以缺氧缺 血性 脑病 和颅 内出血 为 主 , 文 与 献报道基 本一 致 。其 次 是 多灶性 阵挛 型, ¨ 占 2 .%。全身性肌阵挛型最少见 , 2 , 65 仅 例 捂热综 合征和药物中毒各 1 , . %。该现象与新生 例 占2 9 儿神经系统 的发育特点有关。新生儿大脑颞叶和 间脑 、 干 、 脑 边缘 系统 、 马 、 质 、 海 黑 网状 激 活 系 统
迷, 以抽搐 原 因待查 转人 我 院 , 院后 排 除 了败血 人
可提示我们对新生儿惊厥的常见诱因早期进行干 预。本组研究对象 多数来 自于基层医院, 新生儿
窒息新法复苏尚未完全推广 , 呼吸兴奋剂滥用 , 故 惊 厥 出现早 、 持续 时 间长 、 致残 率 及死亡 率 高 。为 减少新生儿惊厥 的发生 , 应加强孕产期保健 , 有高 危因素的孕妇应在设施完 善的医院分娩 , 强调儿 科医生进产房 , 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同时应注
例; 体重 < 50 4例 ,50 39 g 2例 , 20 g1 20 g一 99 4 ≥ 40 g 2例。分娩方式 : 产 2 例 , 00 1 顺 8 有异常分娩
史4 O例, 其中剖宫产 2 2例, 臀位产 8例 , 胎头吸 引器助产 l 例 , O 异常分娩儿均有围产期缺氧窒息 史。患儿来源: 本院分娩 2 6例, 乡镇医院及私 县、 人诊所分娩 3 例 , 8 家中分娩 4例。6 例患儿均作 8 头颅 C 、 T 血电解质、 肝功能、 血糖检查 ; 感染患儿 同时作 c反应蛋白、 . 血培养及脑脊液检查。
新生儿惊厥用药注意什么

新生儿惊厥用药注意什么
一、概述
对于新生儿出现惊厥这种症状,经历过的妈妈都会心惊肉跳,而没有经历过的妈妈,也是闻之色变。
妈妈们不仅是心疼自己的宝宝,更害怕的是宝宝的身体健康会出现什么不好的情况。
那么,万一宝宝出现惊厥的状况,妈妈该做些什么呢?什么样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宝宝出现惊厥的病症?现在就来了解孩子出现惊厥后的一些三、注意事项。
二、步骤/方法:
1、一般当孩子发生惊厥时,最典型的症状表现就是宝宝突然丧失了意志,同时全身或者是局部发生僵直或者是痉挛抽动的情况。
有些情节严重的患者儿童,还伴随着双眼相吊,口吐白沫,面部青紫的情况。
而且有一些儿童还伴随着大小便失禁。
2、妈妈们对于宝宝出现惊厥的情况时不要慌乱,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宝宝的病症。
妈妈对于宝宝出现抽搐时,应该把宝宝暂放在床上,可以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室内要保持安静,某同事要的随意翻动自己的宝宝,同时还要注意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
3、对于惊厥发作时,一般没有什么药物可以缓解。
但是,妈妈们要注意找寻著孩子出现惊厥情况的原因。
然后使用药物治疗这种诱发因素,只有把诱发因素解除了,孩子才可能恢复健康,不在出现惊厥的情况。
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注意治疗孩子的诱发病症。
三、注意事项:
孩子出现惊厥时,妈妈要沉着冷静的面对,帮孩子顺利的度过惊觉期。
尽早的治愈孩子的病症,这孩子尽快的痊愈,有助于孩子健康地生长。
新生儿惊厥62例临床探讨

厥 的第二位病 因, 插脑膜炎 、 伤风 、 包 破 败血症 等 , 1 共 0例 ,
1
占全部病例 的1 . 3 。其 次是 低血 糖和低 钙血 症 , 别 占 6 1 分
(
3 2
9 6 和 8 0 。其他如核黄疸等也 占一定的 比例 。 .8 .6
O
O
O O O
●
9
7,
)
表 1 惊厥病 因及发作时 间
病
HI E
因
( %)
< 1天
1 (7 7 ) 11 . 4 1 2 . 0 6( 5 8 ) 7( 1 2 ) 1. 9 6( . 8 96) 5( . 6 80)
1 O 1 2 3 3 1
O O O O O
1 4 2 寻找病 因, .. 针对病 因积极 治疗 。HI 儿给予综 合 E患
治疗 , 保证血 氧、 血糖 及血压 稳 定 , 减轻 脑 水肿及 改 善脑 代 谢 。低血 糖 者立 即静 推 1 葡 萄糖 液 1 2m k , 用 0 ~ I g再 /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般 资 料 .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实 用 新 生 儿 学 第 3版Ⅲ 。 6 2
1 2 惊厥病 因及发作时间 .
见表 1 。本文资料表明 , 缺氧缺
血性脑病 ( E 和颅 内出血 (C 为新 生儿惊 厥 的首 位原 HI ) I H)
因, E、C HI I H及 I H 合并 HI C E的惊厥患 儿共 3 , 4例 占总观
14 1 给予抗惊厥治疗 , .. 药物首选 苯 巴比妥。首剂 1 ~2 5 0 rg k ,5mi 后如发作 未止 , n / g 1 n 可追 加 1 ~2次 , 每次 5mg /
新生儿惊厥(一)-陈自励

交替地抽动, 也可在一次发作中, 抽搐由一个肢体游 走到另一个肢体 , 由一个部位游走到另一部位, 由身
体一侧游走到另一侧, 而无一定的次序, 常伴意识障
碍。脑电图表现为多灶性的尖波或慢节律电波由皮 质的一个区游走到另一个区。约 7 5 %的患儿具有
棘波, 伴1 一 4 次/ s 的慢波和/ 或a 样电波。本型常 见于H I E , I C H和感染, 偶见于代谢失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惊厥发生率
30-53% 7-17% 6-17% 3-17% 2-14% 0.1-1.5% 4-22% 3-4%
1%
4% 2% 1%
9
临床表现
新生儿脑与间脑和脑干连接的边缘系统较为高级, 则惊厥通常表现为口 - 颊 - 舌的运动(吸吮、咀嚼) ,眼球运动异常或呼吸暂停
新生儿很少发生有节律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源于 新生儿传导惊厥的皮层系统如突触连接和髓鞘发育 还不成熟
Gillam-Kakauer M, Carter BS. Neunatal hypoxia and seizures. Pediatr Rev, 2012; 33(9):387-396
4
病理生理—发育阶段特异性机制
未成熟大脑缺乏
Ca++内流 ↑
谷氨酸 AMPA:GluR2 NMDA:NR1,2,3
面肌抽动、吐舌、咀嚼、吸吮、撅嘴、打呵欠
异常的肢体运动
划船样、击鼓样、骑车样、游泳样动作
植物神经功能异常
心率、呼吸大幅波动、呼吸暂停、血压升高
11
EEG
绝大部分无皮质异常放电:发作期EEG 17% 常见背景波异常,可表现为波幅低平和爆发抑制
39周,Apgar 3分,生后6小时尖波尖慢波阵发,两前部明显
18
特发性新生儿惊厥综合征
非癫痫综合征
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 遗传性惊跳综合征(hyperexplexia) ……
癫痫综合征
19
新生儿相关的癫痫综合征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AD; KCNQ2-20q13.3, KCNQ3-8q24
良性特发性新生儿惊厥
重复单一阵挛性发作,往往为一侧性的 除脑电图异常,余检查均正常
27
新生儿惊厥的治疗
保证充分的换气和灌注 低血糖:10%GS10% 2 ml/kg IV 不伴低血糖:抗惊厥治疗 病因治疗:
低血钙 (calcium gluconate 5% 4 ml/kg IV) 低血镁 (50% MgSO4 0.2 ml/kg IV) 维生素B6缺乏症(Vit B650-100 mg IV) 脑膜炎 (Ampicillin/Cefotaxime) ……
脑缺氧
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出血、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意外窒息
颅脑异常
先天脑发育不良、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脑畸形、颅内肿瘤
7
病因
先天性酶缺陷பைடு நூலகம்
枫糖尿症、尿素循环障碍、高甘氨酸血症、丙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半乳糖血症、VitB6依赖症
基因缺陷
28
抗惊厥药物
Drugs Initial Dose Maintenance Dose Route Phenobarbital 20 mg/kg 3-4 mg/kg/day IV/IM/PO/PR (难治性惊厥:增加5mg/kg至总剂量40mg/kg,维持剂量4-8mg/kg/d) Phenytoin 20 mg/kg 3-4 mg/kg/day IV/PO Fosphenytoin 15-20 mg/kg 3-4 mg/kg/day IV/IM (磷苯妥英) Lorazepam 0.05-0.1 mg/kg Q 8-12 hours IV Diazepam 0.25 mg/kg Q 8-12 hours IV Clonazepam 0.05-0.1 mg/kg Q 8-12 hours IV Midazolam 0.1-0.3 mg/kg IV→0.1- 0.4 mg/(kg·h) 持续静滴 Levetiracetam 10 mg/kg 30 mg/kg IV/PO
PO2
Cardiovascular Collapse
PCO2
Lactate, H+
Glycolysis Glycolysis
Brain Glucose
Reuptake of EAA Inc EAA
Inc Cerebral Blood Flow
Hemorrhage
Dec Cerebral Blood Flow
仅20%的脑电发作伴有临床的惊厥发作 一些发作类型与脑电发作相符:多灶性、 部分性阵挛、部分性强直 放电部位:多见于中央颞区、中线、颞叶 神经影像学多用于:出血、梗塞、皮质发 育不良等
23
临床发作时VEEG未能检出痫性 放电的可能原因
大脑放电灶过深、太小或放电频率太低 时,头皮电极无法记录到 发作期脑电活动本身存在性放电,但目 前脑电认识水平不能识别 严重的脑损伤造成高级皮层功能抑制 发育中的“脑干释放现象” 技术条件的限制
影响面部、肢体,呈游走性 持续性爆发-抑制 生后早期-3m 全身/单侧躯体屈曲样强直痉挛
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大田原综合征
暴发抑制或明显紊乱的背景节律
20 Engel 2001;Panayiotopoulos 2007
新生儿惊厥的诊断与治疗
Step1: 鉴别惊厥与非惊厥发作 Step2:发作类型/癫痫综合征 Step3:判断病因 Step4: 相应的治疗
24
惊厥病因的判别
临床病史提供重要线索 -分娩方式 -产后原因 -Apgar评分 -撤药/低血钙 家族史可能提供遗传综合症
大多为良性 无明显病因时家族史往往提示预后良好 询问TORCH 感染,胎儿窘迫,先兆子痫或母 亲感染史
25
孕期病史重要
代谢评估
个体化原则: 血: 葡萄糖 电解质,尿素氮 尿酸 肌酸激酶 血氨 乳酸 生物素化物酶
新生儿惊厥分为 4种类型:微小型 (subtle)、阵挛型 (clonic)、强直型(tonic)和肌阵挛型(myoclonic) 80%新生儿惊厥发生在生后1~2天至生后1周
10
发作类型
微小发作型:早产儿常见,发作并非一直伴有EEG改变
表现
眼部异常运动
阵发性斜视、眼球震颤、眨眼
口-颊-舌异常运动
Brain Injury
6
病因
围生期并发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75%);颅内出血(15-25%) 颅脑损伤、脑梗、脑血管意外、脑积水
感染 (10%)
脑炎、脑膜炎、脑脓肿;感染中毒性脑病、破伤风
代谢-内分泌因素(5-15%)
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钠、高血钠、低血糖 VitB6缺乏症、核黄疸、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不对称的姿势
全身性:四肢强直性伸展或双下肢强直而双上肢屈曲,持续的躯干
的后仰或俯屈,常伴眼球固定和呼吸暂停
EEG:
发作性放电可以表现为δ、θ、α、β类似节律放电,少有皮质异常放电,可 伴爆发抑制背景
14
15
肌阵挛型:先天性酶缺乏;重度窒息脑损伤
表现 通常累及屈肌群,肢体或某个部位短促的屈 曲型抽动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全身性癫痫伴热性惊厥、夜发性额叶癫痫、肾上腺白 质萎缩、神经皮肤综合征、新生儿肌阵挛性脑病,线粒体脑病
药物
撤药综合征(药物戒断)、局麻药、呼吸兴奋剂、异烟肼、氨茶碱、有机磷
原因不明
约占新生儿惊厥2%
8
病因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malformations Meningitis/septicemia Metabolic Hypoglycemia Hypocalcemia, hypomagnesemia Hypo/Hypernatremia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Pyridoxine deficiency Kernicterus Hyperammonemia Maternal drug withdrawal Idiopathic Benign idiopathic neonatal seizures Neonatal epileptic syndromes Congenital infections Unintentional injection of local anesthetic during labor Maternal vitamin D deficiency
21
惊厥(Seizures)
非惊厥(Non-seizures)
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 不由触觉刺激诱发 通过局部肢体抑制无法 控制 与脑电图痫样放电同步
临床发作不伴有脑电 图异常放电 通过刺激诱发 局部抑制可终止发作 常见:睡眠肌阵挛 颤动 REM 活动 胃食道反流
22
惊厥发作的特殊性
2500-3999g: 2.8 /1000 活产
3
惊厥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惊厥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过度同步去极化引起 神经系统功能阵发性改变
除潜在疾病引起的惊厥外,所有惊厥都是由细胞内 能量转移引起的 这种能量转移是由于 ATP 依赖性钠钾 (Na+-K+) 泵功 能障碍所引起,可使抑制性和兴奋性神经递质失衡
局灶性:典型表现为上肢屈肌的抽搐 多灶性:典型表现为身体几个部位不同步的抽搐 全身性:典型表现为上肢和下肢的屈肌同时抽搐,较 前两型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