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学练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导学案(答案不全)-最新教学文档

【学习目标】1.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中心以及初步胜利。
2.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精神。
【自主导学】(一)导火线(直接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失败。
(二)概况:1.爆发:(1)时间:年5月4日(2)地点:口号:“,”“誓死力争,”“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2扩大:6月份(1)中心:由北京转移到(2)主力:由学生转变为(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四)历史意义:1.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合作探究】【探究一】从课文中你悟出了哪些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探究二】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达标测试】1、搜集有关五四运动的标语和口号,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A.誓死争回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的召开C.井冈山会师D.遵义会议召开3、五四运动是,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C.外争国权,内除国贼D.扶清灭洋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B.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游行C.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D.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5、1919年5月4日,有三千多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
2019人教版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无答案)精品教育.doc

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D.政府维护主权的强硬政策
4、学习检测
(见单篇)
5、作业布置:
背诵本课重点知识
6、整理反思:
7、学习评价:
老师:学生完成情况:较好()一般()不好()
完成不好的原因:
教师签字:
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学生签字:
3.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学生B.商人C.工人D.市民
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说明五四运动中( )
A.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B.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获胜的关键
C.北洋军阀政府已经土崩瓦解D.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8.有位西方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最终没有中国的签名,他们,中国人,竟拒绝了我们,世界的统治者——西方世界的决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
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顾维均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送给日本……”材料所描述的情形发生在()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后练】八年级上册历史

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
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的年代尺中②处发生的重大历史事
件产生的影响是( B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7 8 9 10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11.[2023·邯郸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的外交失败,这引发
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几所学校的
青年学生,高呼“誓死力争,还我
”“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汇
集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6月3日和4日,北京大批学生被捕。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上海出现
11
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在巨大压力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
捕的学生,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1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横线处的口号内容补充完整,(1分)并根据
材料,概括这一口号提出的主要背景。(2分) 口号内容:青岛。
主要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A.背景 C.结果
B.过程 D.影响
123456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2023·北京中考]一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
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
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
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B )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历案(教师版)

导读本单元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主题,有3课内容。
本课为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在这场彻底地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此,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难点,主要从五四运动的性质、主力、领导阶级和影响四个方面来体现这种转折性。
第13课五四运动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五四运动》(1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依据材料和学情,对本课课程标准分解。
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分解为: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目标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将“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分解为:目标 3.通过阅读教材,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设计行为动词“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使学生学习更有指导性。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1)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1)4、完成任务四(检测目标1)5、完成任务五(检测目标2)6、完成任务六(检测目标2)7、完成任务七(检测目标2)8、完成任务八(检测目标2)9、完成任务九(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五四运动爆发的结果及意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课时训练-2019年教育文档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一、单项选择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材料中所反映历史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下图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3.1919年6月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C.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4.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5.下图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罢市的推动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D.学生罢课的作用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其导火线B.运动中心一直在北京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7.“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五四爱国运动是()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C.一次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D.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二、组合列举8.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___。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_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熟练掌握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正确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 ,比照1919年6月前后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高学生比拟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坚决的共产主义信念。
【学习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稳固根底:明确上述知识点后 ,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根底稳固题。
〔7'〕针对根底提纲提问 ,并适当拓展。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2〕、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口号?3〕、五四运动前期的中心、主力?4)、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主力?5)、说出五四运动的结果6〕、五四运动的意义?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 ,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以下问题:〔10'〕试比拟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答:2.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其次是运动涉及全国广阔地区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形成了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强大压力。
3.为什么说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五四爱国运动中 ,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 ,对斗争取得初步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教教学设计和作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展示了五四运动中学生的勇敢和坚定,以及他们对和科学的追求。
教材还介绍了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于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五四运动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五四运动中学生们的勇敢和坚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五四运动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共同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资料,深入研究五四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2.视频资料:关于五四运动的视频片段。
3.图片资料:五四运动的相关图片。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四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特点和背景。
提问:“你们对五四运动有什么了解?五四运动是什么原因引发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练习题-精选教学文档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3课五四运动【基础知识】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开始:________年5月4日,________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
3.斗争要求(1)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__________、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1.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______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________。
2.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__________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____________”上签字。
3.地位:这是中国人民________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
2.影响(1)在这次运动中,中国____________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一些初步接受了________________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3)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达标练习】1.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从上述标题可知,这是对哪次运动的报道()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2.五四青年节是为弘扬五四爱国精神而设立的。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里最能反映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A.“废除二十一条”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3.每年五四青年节,青年们激情飞扬,用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来纪念五四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五四运动学练案
【课程标准】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目标】
1、识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
2、感悟五四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测评】
五四运动
1、导火线:
2、时间:
3、最能体现性质的口号:
4、意义:
【能力提升】
1、小王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
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中共诞生C.北伐战争D.百团大战
2、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指出“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在北京爆发了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B.五四运动C.创建黄埔军校D.辽沈战役
3、“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的大批学生,人数激增到五千人,巨大的横幅上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的字样”。
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五四运动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0多年前一批青年学生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准确无误的是()A.五四运动星一次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运动,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在1919年5月4日的游行示威中,青年学生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呐喊C.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5、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取消对德和约
6、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
“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A.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B.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C.红军长征——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D.三大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的人民力量7、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材料二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