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防火设计

合集下载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高耸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消防安全挑战。

由于高层住宅建筑人员密集、疏散困难、火势蔓延迅速等特点,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的要点,以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建筑总体布局1、防火间距高层住宅建筑与周边建筑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防火间距。

根据相关规范,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13 米。

防火间距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火灾蔓延,为消防救援提供有利条件。

2、消防车道小区内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4 米,转弯半径不应小于 12 米,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

消防车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被占用或堵塞。

3、登高操作场地高层住宅建筑应在消防车登高操作面一侧设置登高操作场地。

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 15 米和 10 米,其坡度不应大于 3%。

登高操作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便于消防车辆展开救援作业。

二、建筑结构防火1、耐火等级高层住宅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如承重墙、柱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00h,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150h 等。

2、防火分隔建筑内部应采用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防火分隔设施将不同的区域分隔开来,以阻止火势和烟气的蔓延。

例如,楼梯间、前室、电梯井等部位应采用防火分隔措施,防止火灾通过竖向通道蔓延。

3、管道井防火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进行封堵,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 的不燃烧体。

三、安全疏散设计1、疏散楼梯高层住宅建筑应至少设置两部疏散楼梯,且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楼梯的宽度应根据居住人数和疏散要求确定,一般不应小于 11 米。

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提交日期:2003-09-29 浏览: 155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疏散的规定4.1.5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4.1.5.1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4.1.5.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4.1.5.3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4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4.1.6 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安全出口: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设有连通阳台或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 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3 高层居住建筑的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第一篇: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以确保建筑在发生火灾时人员可以安全疏散,并降低火灾对建筑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2. 术语和定义2.1 高层民用建筑:指建筑高度超过30米的用于住宅或办公的建筑物。

2.2 防火规范:指根据GB 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所制定的规范要求。

3. 设计原则3.1 分隔措施:建筑内应设置合适的防火分隔,限制火势蔓延。

3.2 疏散通道:建筑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安全疏散。

3.3 火灾报警系统:建筑内应配备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

3.4 自动灭火系统:建筑内应配备适当的自动灭火系统,减少火势蔓延。

3.5 建筑材料:建筑应选择耐火性能良好的材料,减少火灾风险。

4. 设计要求4.1 空间分隔:建筑内不同功能空间应设置相应的防火分隔,如墙体、楼梯间等。

4.2 疏散通道:建筑内应设定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并按照人员容纳量进行设置。

4.3 火灾报警系统:建筑内应设置可靠的火灾报警系统,包括烟感探测器、声光报警器等设备。

4.4 自动灭火系统:建筑内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适当的自动灭火系统,如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

4.5 材料选择:建筑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耐火性能的材料,如防火板、耐火砖等。

5. 相关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建筑平面图、疏散通道示意图、火灾报警系统接线图等。

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GB 50045-19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该规范规定了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要求。

6.2 防火分隔:指建筑内设置的阻挡火势蔓延的结构措施,如墙体、楼梯间等。

6.3 烟感探测器:指用于检测烟雾的设备,一旦探测到烟雾就会发出火警信号。

第二篇:1. 简介本文档为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防火规范,旨在确保高层民用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高层建筑中的防火安全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防火安全设计

高层建筑中的防火安全设计防火安全对于高层建筑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十分严重。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防火安全必须得到充分考虑。

本文将探讨高层建筑中的防火安全设计,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措施。

1. 火灾预防措施火灾预防是防止火灾发生的第一步。

在高层建筑中,以下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的发生:1.1.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建筑材料是防火安全设计的关键。

例如,使用阻燃材料作为外墙装饰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火灾风险。

1.2. 具备自动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该配备先进的自动火灾报警系统,以便在火灾初期就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蔓延速度,从而增加安全撤离的时间窗口。

1.3.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是确保防火设施和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例如,灭火器和消防栓需要定期检查,消防通道和安全出口需要保持畅通。

2. 防火隔离措施在高层建筑中,使用防火隔离措施可以将火灾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减少火灾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并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

2.1. 防火分区高层建筑应该根据建筑的用途和火灾风险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在每个分区之间应该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门,以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

2.2. 火灾防排烟系统火灾发生时,大量烟雾是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高层建筑应配备防排烟系统,通过控制烟雾的传播,增加人员撤离的逃生通道。

2.3. 防火门和防火隔断将高层建筑内的通道和楼梯间设置为防火门和防火隔断,可以有效地隔离火灾,防止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提供更多时间。

3. 人员疏散设计高层建筑中的人员疏散设计对于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虑因素:3.1. 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高层建筑应该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以确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离开建筑物。

3.2. 疏散指示标志在高层建筑内设置清晰明确的疏散指示标志,可以帮助人员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并迅速疏散。

3.3. 紧急疏散计划高层建筑应该制定详细的紧急疏散计划,并进行定期演练。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火灾防控设计:高层建筑的设计应采取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措施,确保火灾时能够控制火势和人员疏散。

同时,要合理布置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疏散通道等。

2. 结构材料防火: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能
够在火灾发生时阻止火势蔓延。

常见的做法是采用阻燃材料、耐火
板等。

3. 电气系统安全:高层建筑的电气系统应符合相关的防火标准,保
证电线、配电箱等设备具备良好的绝缘和阻燃性能。

4. 火灾报警系统:高层建筑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火
灾并触发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灭火和疏散。

5. 疏散通道设置:高层建筑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确
保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

6. 照明和安全标识:高层建筑内部应设置明亮的照明系统,以提供充足的照明。

同时,应设置清晰的安全标识指示火警报警按钮、疏散通道等位置。

总之,高层建筑的设计防火规范主要是为了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来合理布局和设计防火措施。

高楼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高楼火灾应急疏散预案

高楼火灾应急疏散预案一、前言高楼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灾害,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高楼火灾应急疏散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预案旨在规范高楼火灾的应急疏散工作,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火灾预防措施1. 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确保高楼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完好。

2. 组织高楼居民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火灾自救和逃生能力。

3. 安装烟雾报警器及灭火器具,并定期检查维护。

4. 确保高楼建筑楼道、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5. 定期进行消防演习,提高高楼居民的火灾应急疏散能力。

三、高楼火灾预案1. 发现火灾一旦发现火情,应立即报警通知消防部门,并通过高楼内部广播系统通知居民尽快疏散。

2. 确保安全在疏散过程中,应确保自身安全第一,避免恐慌和混乱。

3. 紧急疏散(1)如果发生火灾时在房间内,应在门缝处检验门外是否有火情,若无火情,迅速逃生。

如果门外有火情,应用湿毛巾等堵住门缝,打开窗户让烟气散发,通过窗户逃生。

(2)若发生火灾时在走廊或楼梯间,应尽快向楼下方向疏散,避免使用电梯。

(3)在使用楼梯时,要尽量靠近墙壁,避免拥挤和摔倒。

4. 逃生指导在逃生过程中,应呼吸浅而缓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屈身靠地,避免烟雾吸入。

5. 复杂情况处理如果楼道或楼梯间火势较大,烟雾较浓,应躲在有明火通风处等待救援。

6. 集中安全区域在逃生过程中,应向楼下尽量靠近,跑向安全区域。

一旦逃至安全区域,及时向消防人员报告人数,等待救援。

7. 呼救和自救如有可能,应向消防人员报告自己的安全情况和位置。

如果被困住,应尽量找到有通风的地方,并等待救援。

8. 疏散后处理一旦疏散到安全区域,应保持镇定,避免冲突和混乱。

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和指示。

9. 更多建议在制定高楼火灾应急疏散预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紧急情况和不同的人员群体,灵活调整疏散路线和安全区域,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和帮助。

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

浅谈我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建筑设计中高层、超高层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既节省占地面积和节约空间,同时又能丰富城市天际线。

但高层建筑的耗能大,内部装修可燃物多,人员较多且构成复杂,所以这就给高层建筑的设计师在建筑工程的安全设计方面提出来了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消防安全疏散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设计消防疏散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冒地而出,随之也带来了许多的消防问题,确保火灾发生时人员在最快的时间内逃生是建筑消防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消防设计的重中之重。

但是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高,各个部分功能多样极不利于人员的疏散。

高层建筑垂直疏散距离远,疏散所需时间较长。

高层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又易造成拥挤。

尤其是公共高层建筑人口流动性较大,人们并不是很清楚疏散路线,容易延误疏散时间;竖井,管道多,火势蔓延迅速。

这些竖井管道在火灾发生时就像一个巨大的烟囱为火势的向上蔓延提供动力和空气[2];高层建筑内可燃性装修材料及室内设施较多,火灾荷载大,垂直距离大,火灾时扑救困难,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要注重消防疏散设计。

对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主要包括预防和火灾发生是的应急措施两个方面。

人在灾难中的心理活动与正常情况下人的心理是不同的。

所以认真研究人们的避难心理及避难行为,对减少人员伤亡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安全疏散的合理设计主要包括对疏散路线,安全出入口,疏散距离,避难层。

安全,便捷、通畅的疏散路线是设计的关键。

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从建筑消防设计角度来讲,是生命的逃生之门,设计必须要确保安全可靠。

消防规范对安全出口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解释,指的是通向疏散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消防规范对疏散出口的概念没有作明确的解释,笔者认为疏散出口指大开间的出口、房间的房门等直接能通到疏散走道上的出口。

安全疏散和避难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_GB50016-2014

安全疏散和避难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_GB50016-2014

5.5 安全疏散和避难Ⅰ 一般要求5.5.1 民用建筑应根据其建筑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和避难设施。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宽度及疏散楼梯间的形式,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5.5.2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5.5.3 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5.5.4 自动扶梯和电梯不应计作安全疏散设施。

5.5.5 除人员密集场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500 ㎡、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当需要设置2个安全出口时,其中一个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间,可设置1个疏散门。

5.5.6 直通建筑内附设汽车库的电梯,应在汽车库部分设置电梯候梯厅,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

5.5.7 高层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挑出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Ⅱ 公共建筑5.5.8 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楼梯: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2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等外,符合表5.5.8规定的公共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防火设计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1516-49 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防火设计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特别是出现了不少大体量的综合性的高层建筑,这对改善城市景观和人民居住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筑能够发挥其正常的功能作用,除了合理的功能分区之外,还必须有合理的安全疏散和交通组织设计,尤其是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大型公共建筑,功能多样,交通路线错综复杂。

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安全疏散设计成了高层建筑中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从已有的火灾案例来看,高层建筑存在较大的火险隐患,特别是在安全疏散方面问题突出,其防火设计必须受到重视。

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在满足《高规》规定的基础上,还应有其更严格和具体的要求。

一、高层建筑的概念高层建筑因其占地面积小、充分利用空间、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特别是它的面积集中、体形高大、能满足人们多功能使用的需要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层公共建筑为城市增添了锦绣,但同时也出现了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快、人员不易疏散、火灾扑救困难等新的问题。

由此看来,高层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已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高层建筑的特点,一是层数多,垂直疏散距离长,人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疏散到安全场所;其二是发生火灾时,在“烟囱效应”作用下,烟气和火势竖向蔓延快,增加了安全疏散的困难,而平时使用的电梯由于不防烟火和停电等原因停止使用;其三是人员集中,容易出现混乱,拥挤的情况。

而且在疏散过程中人往往具有一种恐惧心理,往往是向熟悉的路线疏散,向明亮的路线疏散,也增加了疏散的困难。

高层建筑的功能分区合理,交通路线通畅,人员安全疏散快捷,不仅反映了一个建筑物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同时还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性问题。

对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应从其建筑及使用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建筑功能与消防安全的合理关系。

安全疏散和避难设计攸关人员生命安全,要求高、难度大,无疑是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若干对策对于综合性的大型建筑,主要安全疏散设施是指疏散楼梯、公共走道和门;对于高层旅馆、饭店和写字楼,还有安全疏散辅助设施,如疏散阳台、缓解器、救生袋等,超高层建筑还有避难层或避难间等。

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设施,为人们安全疏散创造条件,对于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事故和严重经济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在发生火灾时,人们在紧急疏散时,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安全性高,即人们从着火房间或部位,跑到公共走道,再由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或其他安全处,一步比一步安全,不会产生“逆流”情况,这样的疏散路线即为安全疏散路线。

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

同时,要防止疏散楼梯与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

因为这种布置方法,在火灾时会发生疏散人员与消防人员的流线交叉和相互干扰,有碍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

2、合理布置环形、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不同使用性质、采用结构类不同等因素,尽量布置环形走道、双向走道或无尽端房间的走道、“人”字型走道。

这样布置交通的优点是,既方便平时使用,火灾时又能迅速使人们安全疏散。

现举有代表性的高层住宅、办公建筑、旅馆实例如下:高层住宅建筑,一般采用无尽端房间的外廊式或内廊式走道,对于塔式住宅,其特点是以电梯、楼梯和公共走道组成一个平面核心,所有的住户都分布在核心的四周。

这种平面形式布置紧凑,既方便平时使用,又便于火灾时紧急疏散。

办公和旅馆高层建筑,凡采用大空间办公室的,大多采用环形走道或双向走道。

3、合理布置疏散出口为了保证人们在火灾时向两个不同疏散方向进行疏散,一般应在靠近主题建筑标准层或其防火分区的两端或接近两端出口处设置疏散出口。

在火灾时人们常常是冲向熟悉、习惯和明亮处的出口或楼梯疏散,若遇到烟火阻碍,就得掉头寻找出路,尤其是人在惊恐、失去理智控制的情况下,往往会追随他们盲目行动,如只有一个方向得疏散路线是极不安全的。

在建筑物中任何部位最好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

避免把疏散走道布置成袋形,因为袋形走到的致命弱点时只有一个疏散方向,火灾时一旦出口被烟火堵住,其走道内的人员就很难安全脱险。

在条件许可时,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尽量靠近外墙设置。

因为这样布置,可利用在外墙开启窗户进行自然排烟,从而为人员安全疏散和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如因条件限制,将疏散楼梯布置在建筑核心部位时,应设有机械正压送风设施,以利安全疏散。

有的综合性高层建筑有多种用途,如地下一、二层为汽车停车库,地上几层为商场营业厅,商场营业厅以上若干层为办公室,在办公室以上若干层是旅馆或公寓。

为了便于安全使用,有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在设计中必须做到车流与人流和消防营救安全分隔,百货商场与其上各层得办公、住宿人员分隔。

安全出口(门或楼梯出口)的布置应均匀,具有不同方向的出口。

如北京长城饭店,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高层办公建筑,将两座楼梯相近布置,而且在同一个方向,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的,不利于火灾时紧急安全疏散和营救,两者之间至少应保持5m以上的间距。

4、合理布置疏散楼梯这是疏散道上的第二安全区域。

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对于旅馆、办公建筑、教学建筑、科研建筑、医院、商业建筑、邮政建筑、电力调度建筑、广播电视建筑、通廊式住宅等或其每个防火分区,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

从安全疏散角度看,上述布置方式有以下作用:(1)由于是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主要是楼梯)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2)可为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由许多火灾实例和试验得知,人们常常寻着平时的行动习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行动。

例如,在火灾情况下,首先向熟悉的疏散路线冲去,但由于争相逃命,惊慌异常,有可能奔向窄狭地点,以致不能很快脱险;再次失去理智控制的人,往往追逐别人盲目行动等。

若有了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能较好地与平时疏散活动结合起来,火灾紧急疏散就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看来,只设有一个疏散方向的安全疏散出口是不够安全的,而在建筑物或其每个防火分区的走道端部或走道端部的附近,设置楼梯,形成不同方向的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

但由于建筑物类型的不同,标准层面积和性质不同,不分清红皂白地一律要求高层建筑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双向安全出口,实际上对一些塔式建筑和单元式高层住宅的每个单元就有困难。

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此作了规定。

5、合理设置疏散门建筑物底层公共疏散门各种高层建筑(如高层医院、旅馆、饭店、酒店楼、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财贸金融楼、科研楼、办公楼、住宅楼),有的安全出口与楼梯的数量与宽度相同。

这对整个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式十分有利的,在设计中如遇到上层工作人数(每层)和底层工作人数基本相同的情况,可以仿效。

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高层公共建筑物的底层或其上一、二、三层为公共活动用房(如商业、餐厅、大会议堂、多功能厅、酒吧、舞厅等),人数集中,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分别设置,其外门的总宽度要比楼梯总宽度宽些,出口数量多些。

房间的疏散门安全出口的疏散能力,除了与总宽度有关外,还与一个房间的安全出口数有关,如果人员较多的房间,只布置一两个宽大的出口,平时通行不便,火灾时应急困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凡人员较集中的房间,既要考虑平时疏散的方便,又要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要。

应在安全出口的数量、分布、距离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6、避难层(间)的合理设计设置高层建筑避难层(间)是十分必要的。

设置避难层(间)是保障高层建筑内人员在火灾时安全脱险的一项有效的措施。

就高层公共建筑来说,人员众多,紧急疏散是个大问题。

层数在25层以上的办公、旅馆等人员较多的高层公共建筑,均宜设置避难层(间),但为既基本满足安全疏散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宜缩小设置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旅馆(含饭店、宾馆)、办公楼和综合楼,应设置避难层(间)。

设置避难层(间)的歧视高度,主要与当地拥有消防登高车的作业高度和消防队员能承受的最大体力消耗等因素有关。

目前某些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最大作业高度在30-45m之间,个别少数城市的登高、举高消防车在50m 左右。

根据对消防队员实测,登高超过10层时,心跳和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不适应扑救的需要,会给灭火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根据上述因素,自地面层起到10 -15层设第一避难层。

避难层(间)的层数亦为10-15层。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置层结合(采用的较多),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

前者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 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