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法律同行主题班会Word文档(3)

合集下载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7篇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7篇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7篇与法同行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主题:遵纪守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目的:让同学们了解法制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日后法制的发展方向,联系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和学校及班级的实际,认识法在身边。

通过对校园一些违法、违纪现象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学校怎样做个遵纪守法好学生,在社会怎样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使每个同学将来都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同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对报刊网络资料的查找能力和对法制建设的热情。

活动形式:资料查找,小组讨论,法律知识口头测试。

活动过程:班主任:同学们,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

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

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之处。

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讨论:1.怎样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学生?(同学发言)2.我们的校园中有哪些不文明行为?(同学发言)案例分析:学生之间的争斗导致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

请同学分析讨论:生活及身边的违法行为(结合我校偷窃事件,打架事件)多媒体播放: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青少年犯罪十大征兆) 总结:(1)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成长时期,阅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社会不良行为的伤害,尤其需要强化自我保护。

学习掌握自护知识,有助于迈好人生的第一步。

人生的路很漫长,青少年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

学会自护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功。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
同行之路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
今天的班会主题是“与法同行”,这是一条我们每个人都要走的道路。

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基石,我们作为未来的公民,需要了解法律知识,遵守法律规定,并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行为规范,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民众的权益。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让人们可以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我们作为公民,需要明白法律对我们的重要性,且不能因为年龄小就对法律置之不理。

其次,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公民,我们有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享有平等、自由、尊严的权利。

然而,我们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比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履行公民的责任等。

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我们才能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

最后,我们还要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每个人都是法治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我们可以发现和举报违法行为,同时也要增加自己的法律意识,学习法律知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通过讨论和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促进法治建设。

同学们,法律不仅是社会的红线,也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指南。

让我们紧握法治之手,共同走向未来。

谢谢大家!。

民法典法制教育班会记录(3篇)

民法典法制教育班会记录(3篇)

第1篇班级:七年级一班时间:2023年3月15日地点:班级教室主讲人:张老师记录人:李同学---一、班会主题本次班会的主题是“学习民法典,树立法治意识”。

旨在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班会目的1. 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2.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4. 促进学生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三、班会流程1. 开场致辞张老师首先进行了简短的开场致辞,强调了学习民法典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班会中来。

2. 民法典简介张老师从民法典的立法背景、编纂过程、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同学们认真聆听,对民法典有了初步的认识。

3. 案例分析张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继承、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对法律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 互动问答张老师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现场气氛活跃。

张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进行了点评,并进一步补充了相关法律知识。

5. 法律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张老师组织了一场法律知识竞赛。

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通过抢答、小组讨论等形式,积极参与竞赛。

竞赛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增进了团队合作意识。

6. 总结发言张老师对本次班会进行了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并强调了学习民法典的必要性。

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班会内容1. 民法典概述张老师介绍了民法典的立法背景和编纂过程,指出民法典是我国民事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2. 民法典主要内容张老师重点讲解了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继承、合同、侵权责任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使同学们对民法典有了全面了解。

法律主题班会案例范文(3篇)

法律主题班会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青少年法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我校决定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以“法律在我身边”为主题的法律主题班会。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

二、班会目标1. 提高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三、班会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法律案例,制作课件,准备互动环节。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相关法律知识,准备好发言材料。

四、班会流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的。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识。

(二)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小明因为打架斗殴被学校处分,家长不满,要求学校撤销处分。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三)互动环节1. 教师提问:如何预防校园暴力?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3.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四)法治知识问答1. 教师出题,考察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抢答,答对者获得奖励。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对今后法治教育的建议。

五、班会总结本次法律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和法治知识问答等形式,学生们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治观念得到了加强。

以下是本次班会的几点体会:1.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2. 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石。

3.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与法同行 主题班会

与法同行 主题班会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
《与法同行》主题班会
主题:与法同行,做合格公民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主题班会。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与法同行》,我们将探讨如何做合格的公民,遵守法律法规,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法律是保护我们的朋友,也是规范我们行为的“红绿灯”,我们要严格遵守法律,不能有侥幸心理。

其次,我们要尊重法律,不仅要遵守法律,而且要尊重法律。

只有尊重法律,我们才能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次,我们要宣扬法制观念,通过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主动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的法制秩序。

最后,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懂得去法院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在生活中要学会避免与法律相冲突的行为,远离违法行为。

总之,做合格的公民,就是要与法同行,遵纪守法,尊重法律,宣扬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
到法律给我们带来的保护,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希望大家都能牢记“与法同行,做合格公民”的宗旨,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谢谢大家!。

与法同行 主题班会

与法同行 主题班会

青少年应知应会法律知识
尊重他人权利
青少年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和 义务,尊重他人的权利,不侵
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遵守校规校纪
在校期间,应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不违反校规校纪, 维护校园秩序。
避免不良行为
了解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避 免参与不良行为,如打架斗殴 、偷窃等。
寻求帮助
如果遇到法律问题或需要帮助 ,可以向老师、家长、律师等 寻求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听讲, 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和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问答,同 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法律知 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对未来加强青少年法律教育提出建议和展望
加强青少年法律教育是社会发 展的必然要求,应该得到更多
的关注和支持。
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法律 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法 律观念,遵守法律法规。
常见法律法规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01
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专
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02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
成年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03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
教育的实施。
法官主持庭审,确保程序合法、公正。
原告和被告分别陈述事实和理由,进行 辩论。
观众提问环节
在模拟庭审表演结束后,观众可以向扮演法官、原告、被告 等角色的学生提问。
学生可以就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解释,进一步加深对 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05 总结与展望
对本次班会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本次班会主题明确,围绕“与 法同行”展开,内容丰富,包 括法律知识讲解、案例分析、 互动问答等环节。

宣传法律主题班会(3篇)

宣传法律主题班会(3篇)

第1篇一、班会背景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培养正确的法律观念,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我们特此举办本次以“法治之光,照亮人生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二、班会目的1. 提高同学们的法治意识,使大家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 培养同学们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增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 促进同学们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班会内容1. 开场致辞(主持人简要介绍班会主题、目的,并邀请校领导或老师致辞。

)2. 法治知识讲座(1)邀请法律专家或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同学们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解答同学们在法律方面的问题,提高同学们的法治素养。

3. 互动环节(1)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检验同学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

(2)组织“模拟法庭”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法庭审判过程,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庄严。

(3)举行“法律名言”分享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对法治的理解和感悟。

4. 观看法治宣传片组织同学们观看法治宣传片,通过生动的事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5. 主题演讲邀请同学们进行法治主题演讲,分享自己的法治故事,传递法治正能量。

6. 结束语(主持人总结本次班会,强调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并呼吁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班会总结本次主题班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治意识得到了提高。

以下是本次班会的几点总结:1. 提高了同学们的法治意识,使大家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2. 培养了同学们正确的法律观念,使大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增强了同学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4. 营造了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为构建法治校园奠定了基础。

5. 激发了同学们的法治热情,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了力量。

与法同行 主题班会

与法同行 主题班会

04
详细描述
通过分析青少年权益保护案例,引导 学生理解法治精神,培养他们尊重法 律、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
06
详细描述
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权益被侵犯时应 当勇敢维权,培养他们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家庭暴力案例
总结词
认识家庭暴力危害
详细描述
通过介绍家庭暴力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暴力的危害 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法律知识讲座
本次班会邀请了法律专家进行法 律知识讲座,重点讲解了宪法、 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帮 助同学们了解法律体系和法律常
识。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同 学们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具 体应用,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和认
识。
互动问答
班会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同学 们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向法律专家 提问,专家进行了解答,增强了 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法律知识讲解
02
宪法讲解
总结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详细描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 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以及公民 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宪法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和公民权益 至关重要。
刑法讲解
总结词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详细描述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它规定了各种 犯罪行为的定义、处罚措施和刑罚程度。了解刑法对于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稳 定具有重要意义。
民法讲解
总结词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
详细描述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它规定了公民的民事权 利和义务,如所有权、债权、继承权等。了解民法对于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社会 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法制同行”主题班会
四(2)班
杨俊莉
活动主题:与法制同行
教育目标:
1.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违法犯罪,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律知识,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

2.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3.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方式和方法:教师主持,学生讨论等形式
活动过程:
一、身边的法律。

1.出示案例:小林在校园里,不慎将姑母从国外带回来送给他的派克钢笔弄丢了。

该校小钟刚好路过,他拾起钢笔回班上课。

小林的同学小张、小宋正好目睹小钟所为。

小林得知钢笔被小钟拾到便找他索要,小钟先是佯装不知,后见有人作证,便搪塞说放在笔盒里不知被谁拿走了。

学校多次做工作,小钟依然不肯归还。

请问:小钟的行为违法吗?(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分析:依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小钟捡到他人财物不想归还想占为自有,违反了民法规定。

小林怎样才能要回笔,或者挽回损失?(议一议)
继续呈现案例:林某向法院起诉,经法院调查,依据《民法通则》判决钟某限期归还,否则赔偿林某经济损失200元。

请问:有必要起诉吗?判决合理吗?(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
分析:根据第一百三十四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四)返还财产;(七)赔偿损失。

所以,判决是公正的。

小林运用法律维护了自己的合法利益。

2. 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 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如: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师: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4. 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分别做出了一些禁止性规定,学生不应当违反这些规定。

要自觉做到:不吸烟、酗酒、流浪、聚赌、吸毒,不弃学经商、从工,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看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书刊、录象,不侵害其他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
责任时期。

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

1. 案例二:课间休息,三位同学在四楼的走廊上嬉戏,在你推我搡之中,甲失手将乙推倒在地上,重重地撞在墙上,当场乙的血从头上直往外淌。

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请问:甲的行为违法了吗?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小组里面讨论)
分析:甲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有关规定,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医院鉴定乙伤势严重)
谈谈你的感受!
2. 青少年犯罪的十大征兆
师出示,说明:
1) 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不按时完成
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所谓。

2) 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

3)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
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 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
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 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
恶语顶撞,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6) 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
同情和包庇甚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 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
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

8) 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
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 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
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

10)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抽烟喝酒等。

三、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1. 预防犯罪的一些措施
2. 学一点法律知识
3. 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4. 不结交不良的朋友
5. 不看黄色书籍
四、小结:你从今天的班会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作业:
向身边的人宣传法律知识,让每个人都来做知法守法的文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