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劳动技术下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浙教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浙教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身边的工具与机械1.1 认识常见的工具1.2 工具的使用与维护2. 第二章:家居小制作2.1 家居用品的设计2.2 制作简单的家居用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活中常见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家居用品。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工具的使用与维护方法、家居用品的设计与制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生活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木棒、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家居用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1 讲解第一章内容,让学生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1.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中使用工具的经历。

2.1 讲解第二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家居用品。

2.2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简单的家居用品。

3. 例题讲解:讲解制作一个简易笔筒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家居用品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一个家居小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2. 内容:第一章:身边的工具与机械1.1 常见工具1.2 使用与维护第二章:家居小制作2.1 设计家居用品2.2 制作简易笔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家居小制作,如笔筒、收纳盒等。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创意,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尝试更多家居小制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是家居小设计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下册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下册

五年级劳动技术教案下册第一章:生活中的劳动技巧1.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劳动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学习如何正确叠衣服、整理床铺;1.2.2 学习如何清洁房间、扫地、拖地;1.2.3 学习如何洗衣服、晾晒衣物。

1.3 教学活动:1.3.1 演示正确的叠衣服、整理床铺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1.3.2 演示清洁房间、扫地、拖地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1.3.3 演示洗衣服、晾晒衣物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劳动成果,看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劳动技巧。

第二章:厨房里的劳动乐趣2.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厨房里的基本劳动知识,提高烹饪技巧。

2.2 教学内容:2.2.1 学习如何正确洗菜、切菜;2.2.2 学习如何烹饪简单的菜肴;2.2.3 学习如何摆放餐具、整理餐桌。

2.3 教学活动:2.3.1 演示正确的洗菜、切菜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2.3.2 演示烹饪简单菜肴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2.3.3 演示摆放餐具、整理餐桌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劳动成果,看是否掌握了厨房里的基本劳动技巧。

第三章:环保劳动教育3.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3.2.1 学习如何分类垃圾;3.2.2 学习如何节约用水、用电;3.2.3 学习如何保护植物。

3.3 教学活动:3.3.1 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学生跟随操作;3.3.2 进行节约用水、用电的实践活动;3.3.3 带领学生去植树、保护植物。

3.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的劳动成果,看是否掌握了环保知识。

第四章:手工制作劳动4.1 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2 教学内容:4.2.1 学习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4.2.2 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4.2.3 创作自己的手工艺品。

4.3 教学活动:4.3.1 演示制作手工艺品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4.3.2 学生自由创作手工艺品;4.3.3 展示学生的作品,互相评价。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五篇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五篇【篇一】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可爱的小陶童教学目标:1.学会对黏土的捏,揉,搓,压等技法2.能制作出原粒形内空的泥人胚子,并对胚子进行刻画,上色等美化,完成彩色小陶童的制作3.了解泥土到烧制成陶器的过程,增添生活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及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习对黏土的捏,揉搓等技法教学难点:是对胚子的雕刻教学准备:黏土,圆柱体棒,彩色颜料笔,小刻刀,釉,烤箱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陶器是由黏土或以黏土、长石、石英等为主的混合物,经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制品的总称,陶器工艺品是我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灰陶,江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店已出现釉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中间陶瓷至今兴盛不衰,宜兴的紫砂壶,台湾的陶塑,崇宁的雕镂陶等文明于世,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制作小陶壶二.设计制作方案1.阅读课文“陶器的制作”小组讨论设计十个小陶壶的制作方案2.以小组为单位,记录制作方案及分工三.学学做做1.圆柱体棒做模具,在模具外围上一圈料土(注意:模具的外形要简单以便脱模)2.将料土捏成小彩童的基本形状:8字形,上面是脑袋,下面是身体(注意:头要大一些才可爱)3.用小竹签或小刻刀在料土上刻出小彩童的帽子,头发,头巾等,并用收捏出娃娃的圆脸蛋4.将彩童晒干后,涂上颜色(晒干泥胚一定要方在阴凉处,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否则容易裂开)四.作品展示1.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交流2.请个别学生进行经验介绍五.课外扩展课外学做一只小狗,一只小猫或其他动物【篇二】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植树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2.初步学会植树的一般方法和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3.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植树的一般操作和养护管理的操作教学难点:栽植的深浅,操作时学生难以把握教学准备:树苗、铁锹、剪刀、水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①植树造林不但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②植树造林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大事2.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节前后,全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3.为什么选择3月12日为植树节?春季,在下雨前的一两天植树,因为这些天气的空气湿度大,栽植前后树叶水分蒸发减少,能使数目成活率高二.介绍植树的一般方法1.植树的工具:铁锹剪刀水桶等2.植树的一般掌握①侧枝:若果树苗的枝条过多,移栽后仍需蒸发大量的水分,可能造成供养不足,使树苗枯萎死亡,所以在移栽树木时要进行合理剪枝,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促使树木的成活②挖坑:用铁锹在将要植树的地面上挖一个树坑,树坑的深度和直径要比树苗的根系或所带的土球大一些③栽植:先在树坑的底部回填部分松土,然后将树苗轻轻的放入树坑中扶正,一边填涂土一边将土踩实④浇水:泥土回填完毕后,现在树坑周围挖成高15–20cm的土壤,土坑内地应大于树穴,槽约10cm,然后向土壤内浇足够的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土根紧密结合,以利用根系的发育,最后盖土成丘(注意:第一次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三.课堂交流1.为了让小数健康成长,使其造福人类,植树后的养护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对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2.学生交流讨论3.总结:养护管理时应该浇水,施肥,除草等等四.时间活动1.联系区委会,少工会给学生创作机会2.在时间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篇三】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小钱包教学目标:1.通过对织片缝制,装饰,做成一只精美的小钱包,了解编织技术的生活价值2.通过动手编织制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激发创作的欲望教学重点:利用上节课中完成的织片,通过缝制,装饰,制作一个精美的小钱包教学难点:装拎带与缝合织片教学过程:一.作品赏析1.出示几件完成的钱包成品2.思考上节课完成的织品的用途①想想可以把他制成那些生活中的小饰物②想一想他的编织方法是怎样的?3.揭示主题:小钱包二.学生做做:1.编织基本织片:选用自己喜欢的针法.组合编织完成一块基本织片.一般长为20cm宽为8cm2.娤拎带①教师示范:取下棒针,用穿编的方法传入两根绒线,两端各留出可抽拉的线头②学生尝试练习,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缝制织片①教师示范:将织片对折,用缝衣针缝合下边和侧边②学生练习注意:缝制时将织片沿长边对折,缝合底边和另一侧边即可4.装饰:用自己挑选的装饰材料缝在小钱包上,起到美化的作用①装饰品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动手编织②装饰注意图像色彩三.作品展示学生作品展示评价优劣四.课堂交流扩张1.作品评价:应注意穿编,缝合技术掌握程度及作品整体的美观程度2.思考:这些织片除了编钱包外,还能制作那些小饰品?(手机袋、钥匙袋)3.利用可与时间尝试其他的编织制作五.课堂总结【篇四】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奇妙的针法组合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基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教学重点:能看懂样品的使用的针法,按照图示学习编织一种织物教学准备:普通绒线棒针2根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不同的编织1.出示毛衣,感受不同的针线编织2.想:你曾在那些服饰中见过?二、学习几种基本织片的编织1.上针的平面织法:A、教师示范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制上针③翻至里侧的第2行,编织下针④重述上述编法B、学生尝试①学生一边看图样,一边尝试编制②与样品进行比较2.起伏编织教师示范编法:一行下针和一行上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表侧还是里侧,都是编织下针①起针②位于表侧的第一行编织下针③翻至里侧的第二行,也编织下针④重复上述编法,反复编织下针学生尝试:学生分小组编织,组长负责指导3.双松紧编织:为两针上针和两针下针交互而成的织片,不管是位于表侧行还是位于里侧行,都是先编织两针上针,再编织两针下针教师示范:①起针②先编织两针上针,在编织两针下针③按照上述针法,反复编织三、学生尝试编织1.选择上述一种针法,试着编织一件织品2.上下针组合变化的方式还有很多,如单松紧针法、规划针法等四、织品展示:1.展示已经完成的织品2.可以织成一条围巾五、课堂总结【篇五】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茶杯套教学目标:1.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线材料和铜片的特点。

最新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最新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最新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金属制品与金工工具之间的关系。

二)讲解知识,介绍金工工具1、介绍金工工具的种类和作用,如锤子、钳子、剪刀、钻头等。

2、详细讲解每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锤子有不同的形状和材质,可以用来锤打、整形、刻印等。

3、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工具的形状、质感和使用方法。

三)实践操作,体验金工制作1、向学生介绍金属制品的制作流程和技巧,如冷锻、热锻、冲压、焊接等。

2、让学生动手操作金工工具,制作简单的金属制品,如钥匙扣、书签等。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评价,分享经验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金属制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互相交流和研究。

五)拓展延伸,探究应用1、让学生探究金属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门锁、家具、电器、汽车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金工工具制作更加实用和美观的金属制品,如手表、首饰、工艺品等。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发挥金工工具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师手持纸编彩蝶图,向学生介绍图案的构成和编织方法。

3、指导学生按照图案进行编织,注意线条的顺序和颜色的搭配。

三)自主操作,巩固技能1、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图案,准备彩色纸条进行编织。

2、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注意细节和技巧。

3、学生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完成作品。

四)展示评价,提高审美能力1、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总结反思,拓展思路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编织的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2、教师提出拓展思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图案进行编织。

3、教师可以展示其他纸编图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四步创造"教学模式,通过激趣导入、示范授知、自主操作、展示评价和总结反思等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纸编彩蝶的制作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第3课《煎鸡蛋》

五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第3课《煎鸡蛋》

五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第3课《煎鸡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煎鸡蛋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煎鸡蛋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安全操作和卫生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煎鸡蛋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教学难点:煎鸡蛋的火候控制和安全操作。

四、教学准备1. 食材:鸡蛋、油、盐等。

2. 器材:煎锅、铲子、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烹饪基本知识。

2. 提问:你们知道煎鸡蛋是怎么做的吗?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讲解煎鸡蛋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2. 示范煎鸡蛋的全过程,强调火候控制和安全操作。

3. 学生实操(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套烹饪器材和食材。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煎鸡蛋的操作。

3.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 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煎鸡蛋作品,分享烹饪心得。

2.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内容。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煎鸡蛋的技巧和步骤。

2. 家长监督学生独立完成煎鸡蛋,培养家庭烹饪氛围。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煎鸡蛋的基本技巧和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和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对劳动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火候控制和安全操作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最新全套)第一章:认识劳动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劳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锯子、铁锹等。

2. 讲解劳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强调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劳动工具,并讲解其名称和用途。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家庭中使用劳动工具的经验。

3. 教师演示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进行劳动工具使用的小组竞赛,提高兴趣。

第二章: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窗、整理物品等。

3. 培养学生合作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扫地、擦窗、整理物品等基本劳动技能的步骤和方法。

2. 强调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合作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学生讲解扫地、擦窗、整理物品等基本劳动技能的步骤和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练习掌握这些技能。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 学生合作完成劳动任务,如打扫教室、整理图书馆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良好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自律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讨论良好劳动习惯的意义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劳动习惯,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良好劳动习惯的意义和重要性。

3. 教师提供一些培养良好劳动习惯的建议,如制定劳动计划、定时检查等。

4. 学生制定自己的劳动计划,并在教师的监督下执行。

第四章:学习家庭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家庭劳动技能,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

2.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心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讲解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家庭劳动技能的步骤和方法。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掌握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2.常见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习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掌握并熟练使用常见劳动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已经了解到什么是劳动,什么是技术,并引导学生思考二者的关系。

2.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关系,以及技术在劳动中的作用。

通过示例、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身边的劳动和技术,并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结果。

4.概念总结(5分钟):对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常见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劳动工具,并提问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分类。

2.分类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一些劳动工具实物或图片,让他们进行分类讨论,并找出各类劳动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3.操作实践(20分钟):准备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如锤子、扳手、铁锹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4.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不同类别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1.组织活动(15分钟):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扫、花坛整理等,让学生分组参与。

每个小组负责一项具体任务。

2.实施活动(30分钟):学生按照分配的任务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2. 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3.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改进劳动工具或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基本劳动技能。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掌握劳动技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新实践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改进劳动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基本劳动技能学习:讲解并示范基本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学生跟随操作。

3. 团队合作练习:分组进行团队合作练习,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4. 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改进劳动工具或方法。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劳动技能掌握:检查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思维: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创新实践,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学会保护自己。

2. 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会在劳动过程中爱护环境。

3. 劳动工具的使用:讲解并示范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

4. 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安全知识和环保意识,传授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二○一四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劳动技术
班级五年级
教师
(学校)
一、学情分析
两个班共有学生108人。

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的五{1}、五{2}两个教学班,由于我担任这两个班的数学课,所以对学生比较熟悉。

学生对劳动技术课还是比较喜欢,他们喜欢动手,喜欢做实验,这对我来说有利于上好本学期的劳动技术课。

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学生上课不认真,比较随便,影响了上课,这学期对这些学生要加强教育。

所以,我有信心上好五年级的劳动技术课。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
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