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101结构概念体系分析

合集下载

台北_101大厦概要

台北_101大厦概要

外观图片欣赏
室内效果欣赏
效 果 图 赏 析
小结
在查阅并阅读分析了台北101大厦一系列精心且堪称完美的 设计后,我由衷赞叹设计师们巧夺天工的设计与卓越灵感。 一栋好的建筑,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风貌与气质,现在台北 101大厦已然成为台北甚至是亚洲、地球的新地标,然而我们非 常清楚,世界第一高的梦想不断有人追求,以今日的技术在非地 震带上盖一栋更高的大楼并不困难,因此没有永远的世界第一, 但是台北101大厦所具有的独特性却是无法被取代的。 在向空间挑战的竞技中,每一栋超高层大楼的完成都需要资本、 技术与时间的充分配合,因此,谁能掌握安全(可靠度)、经 济、舒适性并符合施工性和工期的要领,谁就能在这舞台上扮 演推手的角色。 在此由衷感佩本工程业主的远见与胸襟,并发 挥了睿智及毅力成功地完成了台北101大厦的兴建,同时培养 出一批有超高层设计经验的精英,这对于国际上建筑设计与营 建技术的提升显然具有极重大意义及深远影响。
台北 101 大厦
案例工程分析
组员:王颖毅、殷富杰、林银伟、吕旭、丁士波
台北101大厦 简介
• 台北101 (Taipei 101),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 (Taipei Financial Center),设计师李祖原。为 台北市政府的BOT开发案,业主是台北金融大楼 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的一幢 摩天大楼,楼高508公尺,地上101层,地下5层, 是目前全世界第三高的摩天大楼。其英文名称 Taipei 101除代表台北,还有“Technology、Art、 Innovation、People、Environment、Identity” (技术、艺术、创新、人民、环境、个性)之意 义。
谢谢观赏 !
•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101采用新式的“巨型 结构”(megastructure),在大楼的四个 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 支截面长3米、宽2.4米,自地下5楼贯通至 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 钢板包覆。

台北101大楼相关技术介绍

台北101大楼相关技术介绍

台北101大楼是台湾建筑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工程。

台北101原名台北国际金融大楼,它是由台湾11家企业联合组成台北金融大楼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承建的,股东包括台湾证交所、中华开发、中联信托、国泰人寿、台新银行等岛内知名企业。

1997年,大楼以BOT(建设、经营、转让协议)的形式取得土地开发权,1998年10月破土动工,1999年7月主体工程开工,投资总金额超过500亿元新台币(下同,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

2003年7月1日,大楼举行上梁仪式,第101层楼塔尖结构体宣告完成。

2004年完工投入使用。

整栋大楼的造型呈向上展开的“花开富贵”形状,寄托着设计单位的无限希望。

台北101长宽各150m,总面积30277m2,塔高508m,世界第一高,26层以上以8层为一单元。

主要由巨柱、核心系统及外伸桁架梁。

巨柱自地下5层至地上90层,最大尺寸为2.4mx3m。

台北101是第一座盖在强风地震频繁地区的超级高楼。

台北101的架构由3种不同的结构部件紧密结合而成,每一种分别用来承载不同的载重。

大楼每一面都有成对的2.4×3公尺超大型柱子,建物核心另有16根柱子,两者合起来形成垂直支撑架构。

超大型柱子外部围绕着犹如蜘蛛网的韧性抗弯构。

这是一种有弹性的钢骨架构,地震时会适量弯曲。

真正的创新是连接所有柱子结构。

每8层楼就有一个专用机械楼层,其中包含一层楼高的巨大钢制悬臂椼架(outrigger truss)。

这些椼架负责连接建物中心的柱子以及外围的超大型柱子,有效地扩大建物宽度,避免倾覆。

这就好象滑雪的人有了滑雪杖——将中央主结构连接到宽大的地基,这一来就不容易倾倒了。

台北101是位于强风地震频繁地区的超级高楼。

为抗风和地震设置悬浮阻尼球。

悬浮阻尼球是个直径5.5m,重达800吨的大圆球,从92楼悬挂下来,作为大楼吸收风力的装置。

强风出现时阻尼器会摆动,大楼其它部分就可保持稳定,从而保护台北101的建筑主体,避免大楼在强风中大幅晃动。

从台北101看超高层建筑与结构

从台北101看超高层建筑与结构

3.1由结构构思催生的高层建筑造型艺术创新美学就是优良与质量的一种表现,好的建筑作品必须永远是美学上恰当的,这种恰当必须与美的失误对立分明,设计师必须表现出关心美学并且追求建筑的优美。

高层建筑作为一种长久存在的结构物,它们的外观也应该表现出永久和优良,而建筑的结构是它的承重骨架,建筑的造型、空间等内容都依赖于它,一旦骨架形成,建筑物的形体也就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一部建筑的历史也许可以被形容为“织物”,如果将作为工具的结构艺术,即材料、施工方法、构造方法,理论作为经线,那么建筑形态即造型美和审美性就是纬线。

如果在建筑造型的设计过程中,脱开结构的制约、启迪与造型作用,只注重功能分析与艺术上的遐想,这无异于脱离人体的骨骼去进行人体的创作,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对结构技术的着力渲染和特意强调对启发建筑设计构思灵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当今结构技术表现已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成为高层建筑造型设计中结构构思的重要部分,它打破了以往单纯从形式美学角度追求造型表现的套路,开创了以造型创意为目的,从结构技术角度出发,通过技术性思维以及捕捉结构受力特性、几何特征与建筑几何造型内在联系的方法,去寻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高层建筑的结构表现服从造型表现,将工业技术融入造型艺术之中。

高层建筑形象的塑造主要依赖对结构形态美的正确表达,在高层建筑形象塑造中,我们应当去发掘结构构思与建筑形象个性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无疑,这是我们克服高层建筑创作中模式化弊病的一条重要途径。

3.1.1 高层建筑形式的逻辑以结构形式的力学性能为基础一座高层建筑的形式,不仅要表现简洁、有秩序和令人愉快的美学特征,还要体现着高效能的结构体系,否则它是不易于被社会所接受。

影响高层建筑形式的因素众多,诸如美学、功能、经济与文化,然而由于结构的因素对于高层建筑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所以在本部分将论述高层建筑结构形式的力学性能是如何影响高层建筑造型创意的构思发展。

台北101

台北101

台北101大楼知道这幢大楼是在大一的新生研讨课上,老师介绍建筑抗震结构的设计时所引用。

台北101大楼位于台北的重心商业区信义区。

为了配合中华民国“亚太营运中心”的政策而建的金融服务设施,现在是商业建筑。

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看这幢大楼,外观有些奇特,一节一节的,像某种植物,联想到一句话,芝麻开花节高,或许设计者对此真有美好的寓意。

首先先膜拜下曾经的世界第一高楼,虽然现在排到了世界第三,仍然拥有四项世界第一的记录(维基百科上查得:美国权威建筑机构世界高楼协会CTBUH认定颁授)。

关于101的外观,我所感受的就这么多,然后就是其内在了。

首先是它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在地震多发区,印象中,诸如日本之类的地方,建筑物就应该矮小,重心低,所用材料强度高,轻便,减少灾难来临时人力财力的损失。

而且台湾每年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抗震防风是该建筑物的重点,台北101高508m,地上100楼,地下5楼,中心是由外围8跟钢筋的巨柱所组成的,具有很好的弹性,地震时可以避免塑性形变带来的破坏。

防风的主要是使用阻尼器,其实就是在87楼至92楼之间挂了一个660吨的钢球,将风力导致的房屋的晃动转移到球上,我的理解就是,同样的外界环境,有水的罐子会比没有水的罐子停下的快些,当然,前提条件是不能发生共振。

巨型钢球除了减小建筑物晃动的幅度之外,还可供游客观赏,一举两得。

但游客若是置身于摩天大楼中,看到钢球不停的摆动会不会反而生出恐惧之情就不得而知了。

上述这两样措施之外,它奇特的锯齿形外观也减小了30%—40%风力对高楼的影响。

台北101大楼还是世界最高和最大的绿色建筑,保护环境这一观点日益深入人心,还算比较年轻的台北101在建造是就贯彻了这一理念。

维基百科上列了5点,双层隔热玻璃幕,墙垃圾运送及减量系统,中水系统,能源管理控制系统,楼宇管理系统,这些词看着都挺高科技的,其实也就是平日亮闪闪的玻璃幕墙不用了,使用的都是高透明度的隔热玻璃,减少了光污染,白天的照明大都使用天然光源,节约能源。

台北101工程介绍

台北101工程介绍

台北101工程介绍台北101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竹子结构,象征着大地与天空的融合,以及中华文化的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它的外观独特,形如竹节,外墙覆盖着8000多块负离子型玻璃幕墙,反射出不同的色彩,犹如一座宏伟的水晶宫殿。

在施工过程中,台北101采用了许多创新的工程和建筑技术,以解决超高层建筑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其中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是防震技术。

台北101位于地震带附近,所以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了地震造成的影响。

为了应对地震,台北101采用了一种名为“巨引樑”的装置,可以在地震发生时稳定大楼,并分散地震能量。

巨引梁系统是一种巨大的防震装置,由多层的钢筋混凝土梁构成,这些梁通过局部加厚来增加刚度,并连接到总梁上。

当地震发生时,巨引梁系统可以分散地震能量,并吸收震动。

这种防震技术使得台北101可以在地震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保护内部的人和设备免受损害。

台北101的另一个创新是其空中花园。

这个空中花园位于大楼的顶部,面积为660平方米,是一个独特的露天景观区域。

其中有许多种植着各种植物的花园和一个宽敞的露天平台,可以供人们欣赏台北市的美景。

这个空中花园不仅为大楼内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也为该地区的环境增添了一片绿色。

台北101还采用了多项环保设计和技术,使得它成为一座环保友好的建筑。

其中一个重要的设计是它的太阳能电池板。

大楼顶部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收集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楼内使用。

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能源浪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台北101还具有一流的设施和高效的建筑物管理系统。

它拥有高速电梯,可以将人们从底楼运送到顶楼,只需40多秒。

建筑物管理系统可以监控和调节建筑的各种设备和功能,以确保大楼的舒适和安全。

总的来说,台北101是一座创新和美丽的超高层建筑。

它不仅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还采用了许多创新的工程和建筑技术,以确保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仍然保持稳定。

通过其环保设计和高效的建筑管理系统,它还展示了一座现代建筑如何减少能源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土木工程概论-台北101大厦

土木工程概论-台北101大厦

.《土木工程概论》结课论文台北101大厦一、大厦简介1.总概括台北101(台北101),又称台北101大楼,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台北Financial Center),是目前世界第三高楼(2010年)。

位于我国省台北市信义区,由建筑师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保持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纪录。

台北101曾是世界第一高楼,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已在2007年7月21日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阿联酋迪拜)所超越,2009年9月塔的竣工及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的建成(828米)使得台北101退居世界第三高楼。

2.大厦记录台北101曾以以下指标成为世界第一高楼。

结构高度:508米(1667英尺),取代双峰塔的452米(1483英尺)。

楼顶高度: 448米(1470英尺),取代西尔斯大楼的的442米(1454英尺)。

楼板最高:438米(1437英尺),取代西尔斯大楼。

顶端高度:508米,没有西尔斯大楼的529米(1703英尺)。

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台北101已在2007年7月21日时,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所超越。

但是由于迪拜塔在正式完工或至少有部份厂商、住户进驻之前,仍只能被视为是一座人工建筑结构而非摩天大楼,因此台北101仍能暂时保有世界最高摩天楼头衔直到新的对手完工并取而代之为止。

2010年1月4日迪拜塔竣工启用,随后塔建成,101大楼退居世界第三高楼。

2008年8月29日,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以建筑主体高度492米,比台北101大厦主楼主体高度高出12米取代(台北101大厦实体高度加天线高度为508米),成为世界第二高楼,但仍是世界最高使用楼层。

世界最高速度的电梯:从5楼直达89楼的室观景台只需37秒,电梯攀升的速度为每分钟1010米,是世界最快的电梯,其长度也是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座防震阻尼器外露於整体设计的大楼,重达660吨,在85、86、与88楼用餐可以看到这个带有装饰且外型像大圆球的阻尼器,其直径5.5米也是世界第一。

台北101大楼相关技术介绍

台北101大楼相关技术介绍

台北101大楼是台湾建筑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工程。

台北101原名台北国际金融大楼,它是由台湾11家企业联合组成台北金融大楼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承建的,股东包括台湾证交所、中华开发、中联信托、国泰人寿、台新银行等岛内知名企业。

1997年,大楼以BOT(建设、经营、转让协议)的形式取得土地开发权,1998年10月破土动工,1999年7月主体工程开工,投资总金额超过500亿元新台币(下同,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

2003年7月1日,大楼举行上梁仪式,第101层楼塔尖结构体宣告完成。

2004年完工投入使用。

整栋大楼的造型呈向上展开的“花开富贵”形状,寄托着设计单位的无限希望。

台北101长宽各150m,总面积30277m2,塔高508m,世界第一高,26层以上以8层为一单元。

主要由巨柱、核心系统及外伸桁架梁。

巨柱自地下5层至地上90层,最大尺寸为2.4mx3m。

台北101是第一座盖在强风地震频繁地区的超级高楼。

台北101的架构由3种不同的结构部件紧密结合而成,每一种分别用来承载不同的载重。

大楼每一面都有成对的2.4×3公尺超大型柱子,建物核心另有16根柱子,两者合起来形成垂直支撑架构。

超大型柱子外部围绕着犹如蜘蛛网的韧性抗弯构。

这是一种有弹性的钢骨架构,地震时会适量弯曲。

真正的创新是连接所有柱子结构。

每8层楼就有一个专用机械楼层,其中包含一层楼高的巨大钢制悬臂椼架(outrigger truss)。

这些椼架负责连接建物中心的柱子以及外围的超大型柱子,有效地扩大建物宽度,避免倾覆。

这就好象滑雪的人有了滑雪杖——将中央主结构连接到宽大的地基,这一来就不容易倾倒了。

台北101是位于强风地震频繁地区的超级高楼。

为抗风和地震设置悬浮阻尼球。

悬浮阻尼球是个直径5.5m,重达800吨的大圆球,从92楼悬挂下来,作为大楼吸收风力的装置。

强风出现时阻尼器会摆动,大楼其它部分就可保持稳定,从而保护台北101的建筑主体,避免大楼在强风中大幅晃动。

台北101大厦高层案例分析知识讲解

台北101大厦高层案例分析知识讲解

疏散
在台北101塔楼内,设有34部的双层电梯, 大楼管理人员,会依照不同时段的乘客人数 变换三种的不同运转方式。 运转方式:适用时机、停靠方式。 全双层运转:上、下班及午餐等尖峰时段, 上层电梯停靠偶数楼层,下层电梯停靠奇数 楼层 。 半双层运转:一般非尖峰时段采用,所有楼 层皆可停靠, 上层电梯停靠次低以上楼层, 下层电梯停靠次高以下楼层 。 单层运转:适合在深夜等闲散时段采用。上 层电梯关闭停机,下层电梯停靠所有楼层。
基本信息

建设地点:台北市信义区西村里信义路五段7号。
开工时间:1999年7月。
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7日。
占地面积:30278平方米。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楼顶高度: 448米
建筑密度:50%
容积率:6.3
停车位数:1839部
结构高度:508米
楼板最高:438
建筑层数:地上101层,地下5层。
调质阻尼器
为了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 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 了“调谐质块阻尼器” (tuned mass damper,又 称“调质阻尼器”),是在 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 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 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 据台北101告示牌所言,这 也是全世界唯一开放游客观 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
[1]超越,落于世界第二。长沙的天空城市建成之后将落于世界第四。
10:台北市政府 11: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大厦 12:华纳威秀影城 13:新光三越百货公司一馆 14:新光三越百货公司二馆 15:新光三越百货公司二馆 16:市政府捷运站
地理位置
1:台北国际会议中心 2: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一馆 3:贸易中心捷运站 4:台北君悦大饭店 5: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三馆 6:台北市会议 7:纽约展览购物中心 8: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二馆 9:###商务住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 106 55% 6.05 105 kN 核心筒 1.10 106 45% 4.95 105 kN 框架体系
台北多飓风、烈日.所以设计者把广场的概念移入室内空间,塑造了一 个由社交广场和都市街共同构筑的大型室内空间,提供具有生活性、舒 适性的活动场所。
构造特点
结构设计配合建筑立面的变化而有所限制,再加上地基大小和建筑 法规的限制.规划之后的建筑高宽比达到了62:1,已经接近纽约世贸大 楼的65:1。由于处于地震带、台北受飓风的影响以及911事件带给人们深刻的反思.建筑结构体的坚固性 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致使本摩天楼的结构系统方案的选择更加具有挑战性。如采用筒中筒结构.其特点 是密柱深梁,由每隔3米的外柱形成外筒,与由核心柱与核心斜撑形成的内筒通过桁架联系成为整体。如果 采用巨型桁架结构系统,则由16根巨型SRC边柱,即每隔8层设置一层楼高的巨型梁.与中央斜撑核心筒连 接。巨型构架的整体则类似由11个次结构所连接。经计算机模拟计算、比较评估之后,决定采用巨型桁架 结构。主要考虑在相同的屋顶水平位移之下.该结构类型较为经济。同时,无论对外开窗.内部空间使用, 都较筒中筒容易。巨型桁架系统可以满足强柱弱梁的需求.现场结合的接电焊量较少.不足之处是构件和 细部设计较为不易。实施方案中服务核内共有16支箱型柱.每8层构件成一个组,自主构成空间,如一个 11层的组合建筑,以8根巨型钢结构圈梁和高性能混凝土强化建筑结 构。主楼四周每侧采用两根巨型钢柱延伸至90层.与H形梁组成抗弯 构架,提供局部载重的迁移使用并提高结构强度。62层以下的箱形柱 内均灌注10000psi自充填高性能混凝土, 使结构整体坚固程度远超过 建筑法规之规定,可以承受2500年一遇的10级以上大地震。 台北 101 为大型多功能综合开放项目, 主要用途为金融业务。 基 地面积达 3 万㎡,是台北市繁华地段中绝无仅有的大规模方整地块。 为了给市民提供活动休憩的空间, 本开发方案建筑红线退缩 35m, 创 造开放的公共空间共达 2.5 万㎡,建筑密度仅为 49.8%。 主体为 101 层摩天楼,平均单层面积为 1403~2393 平方米,皆 为金融机构办公使用。为提高抗风能力并保障最佳消防安全及机电供 应效率,每 8 层设置一机械层,共有 11 层机械层。大楼顶部为通讯 塔,以顺应信息时代的需求。 大楼为 SRC 钢骨加高强度混凝土结构。全栋建筑的外竖向分体系的计算包括井筒的计算和框架的计算。 计算截面取第5层楼面。 计算设计构件尺寸及配 筋之前必须先知道核心筒与框架分别承担了多少荷载。对于竖向荷载而言,假定屋面或楼面荷载(含梁和 板自重)为5.5KN/㎡,根据建筑的体型,结构的总重估计按第5层层楼面直径45.5m估算。计算截面以上 共96层。考虑调制阻尼器的重量为660吨,则建筑的总重为:
主要为同心斜撑与V型斜撑,部分斜撑因开门需求而为偏心斜撑型式,但基于抗风劲度之需求予以加劲补 强而未依偏心斜称细部设计之。9楼以下之同心斜撑并与600mm厚之剪力墙浇灌一体以形成良好的水平力 传递系统,机械层上下大梁问则以斜撑相接所形成的外伸桁架梁作为内外柱间的主要垂直剪力传递机构。 从宏观的角度;主楼结构主要是由巨柱、核心系统与外伸桁架梁等构件所组成的101层巨形构架(Mega frame)。市民广场的屋顶结构为了满足建筑大空间与采光罩的设计要求,其屋顶结构为一水平跨径约76 m 之立体刚构架;藉由结构构件外露的方式所表现的特殊建筑造型,随着群楼电扶梯向上行进的动线中,视 线仰望时的视觉惊艳则是一般商业大楼所无法提供的建筑与结构结合之空间美学。
台北 101 大厦概念设计
引言
对人类而言,高度代表雄伟、开阔。站的越高,越接近 天空,更易于让心灵产生崇敬感。古时候.人类的建造技术 不发达. 对自然地貌的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 《吕氏春秋·离 俗篇》中的”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指的就是对于高 的崇敬,对天的顶礼膜拜。 如今, 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世界都市 化进程中的趋势, 而高楼中的高楼一一摩天楼更是成为了风 靡世界的体现财富与科技实力的标志。 虽然其自身具有经济 性差、能耗高、产生废弃物量大等缺点,欧美等发达国家已 经较少建造, 但是许多经济处于崛起阶段的地区仍然对其趋 之若鹜, 因为摩天楼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物质功能,代表 了一种人类文明的成就。成为了展示信心与实力的平台,化 身为记录人类追求梦想的纪念碑。 设计一栋有代表性、地标性的超高层建筑,我认为技术 方面,建造方面的要求固然很高, 但是文化表现更为引人。 高 层建筑,在西方象征对未知的崇仰、征服和追求,在东方则 代表着对未来更宽阔的视野和包容。 “登高”是为了“望远” ,高,追求的不应该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渐生 长,宛如花开般节节登至富贵顶峰。纵观世界众多高层,最让我留心的就是那全球独特的多节式超高层摩 天大楼----台北 101
W 96 45.52 5.5 0.66 104 1.10 106 kN
核心筒必须承受的屋面或楼面荷载百分率: 钢框架必须承受的屋面或楼面荷载百分率:1 55.84% 44.16% 为简单起见,假设核心筒承受屋面或楼面荷载的55%, 框架体系承受屋面或楼面荷载的45%,即:
设计理念
1 0 1 大厦的创作构思溯源深层文化,秉承传统的东方哲学思 想,以现代科技的建筑语言加以诠释,取 吉祥高升、富贵饱满之含 义。追求回归传统,探索地方主义精神在摩天楼中的体现,试图以 中国传统之木构架重塔楼的建筑形态来塑造现代观念的摩天大厦。 塔楼平面呈正方形,符合唐代四方形平面宝塔的型制,并且四隅有
结构系统简介
本工程之地上结构包含一栋101层的塔楼及一栋6层的裙楼,两栋结构于地上部分以伸缩缝完全断开, 地下室共有五层,且塔、裙楼相连。地上结构除了塔楼钢柱大部分皆以高强度混凝土灌注之外,其余为纯 钢骨结构;地下室中B1层为SRC梁柱构造,B2至B4层为RC无梁板构造。 101层塔楼的结构系统以井字形的巨型构架(Mega Frame)为主,巨型构架在每八层楼设置一或二层 楼高之巨型桁架梁,并与巨型外柱及核心斜撑构架组成近似11层楼高的巨型结构(Mega Structure) 。塔 楼的结构系统分为垂直系统及侧力系统。 垂直系统:楼层中混凝土直接承载于兼具模板及结构用途之钢承板上,并与钢承板结合成复合楼板, 剪力钉则将钢梁及混凝土连结成合成梁(Composite Beam) ,荷重传递路径则经由复合楼板、合成梁、 柱及基础。 柱位之规划简单归纳为内柱与外柱,服务核心内共有16支箱型内柱,箱型内柱由4片钢板经由电焊组 合而成,中低层部分并以内灌注混凝土增加劲度和强度;外柱则随着楼层高度而有不同的配置,在26层以 下均为与帷幕墙平行的斜柱,其每侧各配置两支巨柱及两支次巨柱,其中巨柱及次巨柱皆为内灌混凝土之 长方形钢柱,另外每层配置4支双斜角柱。角柱为内灌混凝土之方形钢柱。而26层以上则在每侧配置二支 铅直巨柱及6支H形斜柱,其中H形斜柱与外围边梁组成之构架配合每8层建筑立面形成一独立单元,并在 建筑“斗底”处经由巨型桁架梁传递垂直力予巨柱。另外因91层至101层楼地板面积明显减下,每侧配置 方形钢柱并将载重直接传递至91层以下之服务核心钢柱。
侧力系统:侧力由服务核心内之斜撑构架、内外柱之间的巨型桁架梁、外柱及外围平行帷幕墙面之抗 弯矩构架共同承担,其中巨柱、斜撑构架及巨型桁架梁提供主要的侧向劲度。服务核心内的梁柱则大部分 均以斜撑相连结以提供劲度,其中外侧的正中间跨度设置一倒V形同心斜撑,边跨则配置单一斜撑,另外 部分边跨的斜撑为了配合建筑楼梯或电梯开门之需求而有些微偏心,另外在八楼以下,服务核心内之斜撑 构架外则设计包覆60cm厚的RC剪力墙。服务核心与巨柱及次巨柱之间,则配合建筑规划之11处机械层设 置巨型桁架梁。结构系统在设计过程以抗弯构架及同心斜撑构架组成之二元系统视之。
项目概况
由李祖原建筑师设计的总高508米(含尖塔之高度)的台北101 大厦位于台北市信义计划区。于1997年开始规划兴建,历时7 年. 投入营建人力超过23万人次, 于2004年12月31日正式竣工启用。 该大厦底层是商场, 高层为办公区。 共101层. 地下5层, 裙房6层 总 高度达508米,被确认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楼(2009) 。建筑工程造价 280亿新台币。101大厦堪称是一座垂直的城市,其空间庞大且功能 完整。 内含地下停车场、 购物中心 健康俱乐部展览馆 多功能宴会会议 厅、金融服务区商务俱乐部、办公服务区、景观餐厅及观景台等。大厦 兼顾安全、 防灾 品质等多方面需求. 与自然及周遭环境极其融合。 具有前瞻性的建筑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 通讯自动化设计使本建筑成为高科技的汇集点,以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三重考虑,展现经济、文化、科 技的辉煌成就。除了满足金融业,证券业银行总部企业总部内上万员工的办公之外更提供崭新的生活消费 空间。底部四分之一是商业用途,以水平空间为主,顶部的四分之三是办公用途,以垂直空间为主。由于
小阶角。这是种常见于须弥座和喇嘛塔的装饰手法以免形体过于庞大而显得呆板。平面下小上大,塔身向 上收分,墙面散发着琉璃绿光。大厦外观分为九段,暗示着九级浮屠之制,塔楼顶部则接近塔刹的形状。 每级分段的分解采用花瓣式对开。主塔形式较接近阿育王塔的山花蕉叶形,花也向外翻开,中央突出花蕊, 是唐宋营造法较为常见的形式。如今在我国泉开元寺内仍有留存。西方基督教尖塔有通向天堂之意.东方 的佛塔则成为沟通人与极乐世界的桥梁。除礼佛之外,又兼有祈圣纳福之义。在本案的造型中.设计师舍 弃了传统的习惯于将摩天楼统一大体量化的概念,而是采用多节式的外观,斗呈上大狭小的形状.层层相 接形成竹节状.宛如竹子节节升高.柔韧有余,象征生生不息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含义。所谓 高者,登高望 远也” ,以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利用透明材料形成视觉的穿透效 果。斜立面与多层次的结构犹如花开绽放, 富贵饱满,实现一花 一世界, 一台一如来, 台台皆世界, 步步是未来 的东方哲学理念。 同时 在细部组件中亦有咬钱龟、祥云、龙头、如意等传统图腾和 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意趣。虽然摩天楼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但与上 海的金贸大厦 吉隆坡的佩重纳斯大厦一样 该方案在建筑形态方 面亦有着浓厚的东方意味。 可见现代摩天楼概念跨越东西方文化, 艺术形式突破本土与国际的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