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2.理解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3.理解作者对李冰父子新修水利,为民造福的功业的高度评价,要使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代科学家、实践家李冰的人格魅力,从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中汲取思想精华,学习他们的奋斗和实干精神。4.体会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

【教学重点】

1.文中对都江堰水流的生动描述

2.多种修辞手法的用法

【教学难点】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精读与略读的结合,归纳要点。

2.带着课后练习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思考和领悟。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

2.分析第一部对比手法的运用

3.分析第二部分对水流的生动描写

一、导入

四大文学体裁(小说散文戏剧诗歌)

本文是游记(属记叙文)

二、作者: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散文家,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三、读一读,写一写

颓壁残垣惊悸邈远庇护濡养炫耀规矩精神焕发驯顺众目睽睽遴选浚理长锸官场衮衮挟着

钹磬傩戏韬略怦然心动澄

四、分析课文

(一)师范读第一部分

粗略提问

1.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到了哪两项工程?

明确:长城和都江堰(欣赏有关都江堰和长城的一组照片)

2.作者是用什么来描述长城和都江堰的?

明确:对比手法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生朗读课文

具体提问

1.生读第1自然段,思考:第1自然段是单句还是复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明确:是单句,将都江堰与长城作比,突出都江堰的激动人心。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和加深句式的知识。

2.生读第2段,思考:重点写了什么?

明确:描述长城的景观特色,指出长城是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3.生读第3、4、5自然段,思考:这三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指出都江堰对中华民族特殊历史作用。、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4.完成课后练习中的表格。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和加深对“比较”这一写法的了解。

比较对象

比较项目

长城

都江堰

修建时间

秦始皇时

比长城早数十年

规模

宏大

表面不如长城宏大占据的是

辽阔空间

邈远的时间

社会功用

已废弛

至今在输送清流

水流外观

突兀在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文明状况

僵硬的雕塑

灵动的生活

心态

摆出老资格

等待人们修缮

卑处一隅,绝不炫耀,毫无所求,只知贡献

五、课内小结:在这一节课所讲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开宗明义,指出了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比长城更激动人心的工程。众所周知,长城是世界古代七大建筑之一,甚至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但在这部分中,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将长城与都江堰进行比较,得出了上述结论。这里,作者并非贬低长城的价值,只为强调都江堰的更为、最为激动人心之处,同时也吸引了读者跟随作者的足迹,去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究竟,引人入胜的效果十分明显六、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思考都江堰水流有何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第二部分水流特征

2.理解作者对李兵父子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师:作者为什么要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

要点:突出都江堰对中华民族特殊历史作用。

师:既然都江堰有如此大的历史作用,那么它的具体情形如何呢?请看(二)

二、学生读第二部分问:

生:都江堰的水流特点(壮观)

(1)问:这一部分抓住都江堰的什么特点?

明确:都江堰的水流特点(壮观)

(2)问“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明确:拟人。

(3)去都江堰之前作者心绪是怎样的?这样写在行文结构上有何用意

明确:心绪懒懒的(不以为然),脚步散散的。先抑后扬,从反面为下文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作铺垫。一、读第三部分:写李冰父子为民造福,建造、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千秋伟业和高尚品质,并给予高度评价。

(1)第三部分的第一句的作用?“这一切”指什么?

明确:过渡和衔接,承上启下。都江堰的建造及效果。

(2)11—15:写李冰任蜀守郡和他兴修水利造福人发的伟大抱负。

“四川有幸、中国有幸”————说明李冰兴修水利的重大意义”。

“他领悟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

—旱——水可是有些人就看不到

(3)读16—19段问:李冰为修都江堰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及深远意义。

明确:具体工作叫人绘制水系图谱

总结治水经验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

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意义——圭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