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表面处理之腐蚀的原因【详解】

不锈钢表面处理之腐蚀的原因【详解】
不锈钢表面处理之腐蚀的原因【详解】

不锈钢表面处理之腐蚀的原因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不锈钢由于其特殊的金相组织和表面钝化膜,使得它在一般情况下较难与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腐蚀,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被腐蚀。因此在不锈钢产品在加工作业过程中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尽量避免锈蚀条件和诱因的产生。下面是两种腐蚀的原因。

化学腐蚀。

1表面污染:附着在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及酸、碱、盐等在一定条件转化为腐蚀介质,与不锈钢件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2表面划伤:各种划伤对钝化膜的破坏,使不锈钢保护能力降低,易与化学介质发生反应,产生化学腐蚀而生锈。

3清洗:酸洗钝化后清洗不干净造成残液存留,直接腐蚀不锈钢件(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1碳钢污染:与碳钢件接触造成的划伤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2切割:割渣、飞溅等易生锈物质的附着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

3烤校:火焰加热区域的成份与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而不均匀,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4焊接:焊接区域的物理缺陷(咬边、气孔、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等)和化学缺陷(晶粒粗大、晶界贫铬、偏析等)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5材质:不锈钢材质的化学缺陷(成份不均匀、S、P杂质等)和表面物理缺陷(疏松、砂眼、裂纹等)有利于与腐蚀介质形成原电池而产生电化学腐蚀。

6钝化:酸洗钝化效果不好造成不锈钢表面钝化膜不均匀或较薄,易于形成电化学腐蚀。

7清洗:存留的酸洗钝化残液与不锈钢发生化学腐蚀的生成物与不锈钢件形成电化学腐蚀。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

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 晶间腐蚀是金属材料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沿着材料的晶界发生的一种局部腐蚀。这种腐蚀是在金属(合金)表面无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使晶粒间失去结合力,金属强度完全丧失,导致设备突发性破坏。 许多金属(合金)都具有晶间腐蚀倾向。其中不锈钢、铝合金及含钼的镍基合金晶间腐蚀较为突出。如有应力存在,由晶间腐蚀转变为沿晶应力腐蚀破坏。贫化理论认为,晶间腐蚀是由于晶界析出新相,造成晶界附近某一成分的贫乏化。如奥氏体不锈钢回火过程中(400-800℃)过饱和碳部分或全部以Cr23C6 形式在晶界析出,造成碳化物附近的碳与铬的浓度急剧下降,在晶界上形成贫铬区,贫铬区作为阳极而遭受腐蚀。对于低碳和超低碳不锈钢来说,不存在碳化物在晶界析出引起贫铬的条件。但一些实验表明,低碳,甚至超低碳不锈钢,特别是高铬、钼钢,在650-850℃受热时,在强氧化介质中,或其电位处于过钝化区时,也发生晶间腐蚀。铁素体不锈钢在900℃以上高温区快冷(淬火或空冷)易产生晶间腐蚀。即使极低碳、氮含量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也难免产生晶间腐蚀。但在700-800℃重新加热可消除晶间腐蚀。由此可见,铁素体不锈钢焊后在焊缝金属和熔合线处易产生晶间腐蚀。18Cr-9Ni 钢在温度高于750℃时,不产生晶间腐蚀,而在600-700℃区间,晶间腐蚀倾向最严重。当温度低于600℃时,需长时间才能产生晶间腐蚀倾向,温度低于450℃时基本不产生晶间腐蚀倾向。 检验某种钢材是否有晶间腐蚀倾向,一般采用敏化处理工艺。钢材加热到晶间腐蚀最敏感的,恒温处理一定时间,这种处理工艺称为敏化处理,产生晶间腐蚀最敏感的温度叫敏化温度。18-8 不锈钢最敏感温度为650-700℃,产生晶间腐蚀倾向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1-2小时。 不锈钢中,除了主要成分Cr、Ni、C 外,还含有Mo、Ti、Nb 等合金元素。它们晶间腐蚀的作用如下:1.碳:奥氏体不锈钢中碳量越高,晶间腐蚀倾向越严重,导致晶间腐蚀碳的临界浓度为0.02%(质量分数)。 2.铬:能提高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稳定性。当铬含量较高时,允许增加钢中含碳量。例如,当不锈钢中铬的质量分数从18%提高到22%时,碳的质量分数允许从0.02%增加到0.06%。 3.镍:增加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可能与镍降低碳在奥氏体钢中的溶解度有关。 4.钛、铌:都是强碳化物生成元素,高温时能形成稳定的碳化物TiC 及NbC,减少了碳的回火析出,从而防止了铬的贫化。 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1)降低含碳量。当钢中碳的质量分数在0.03%以下时,即使在700℃较长时间回火也不会产生晶间腐蚀。(2)加入固定碳的合金元素。对含Ti、Nb 元素的18-8不锈钢,在高温下使用时,要经过稳定化处理。即在常规的固溶处理后,还要在850-900℃保温1-4 小时,然后空冷至室温,以充分生成TiC 及NbC。(3)固溶处理。固溶处理能使碳化物不析出或少析出。但对含Ti、Nb 的不锈钢还要进行稳定化处理。(4)采用双相钢。采用铁素体和奥氏体双相钢有利于抗晶间腐蚀。由于铁素体在钢中大多沿奥氏体晶界分布,含铬量又较高,因此,在敏化温度受热时,不产生晶间腐蚀。

怎样腐蚀不锈钢标牌

一、怎样腐蚀不锈钢标牌 1、将不锈钢板表面处理干净, 2、做感光掩膜、网印掩膜或即时贴掩膜, 3、在一塑料盆中放入由两种液体组成的蚀刻液, 4、将做好掩膜的不锈钢板放入蚀刻液中约2分钟就能达到蚀刻深度0.2mm。 5、清洗晾干后喷色漆, 6、刮漆, 7、罩透明烤漆, 8、贴透明保护膜, 9、裁切-冲孔, 10、包装完成。 二、蚀刻液类 1,铝标牌蚀刻液配方A 含手工蚀刻和机器蚀刻两种配方。 2,不锈钢、钛金、铜标牌通用型蚀刻液配方A 含手工蚀刻和机器蚀刻两种配方。 3,可控型不锈钢、钛金板大面积均匀蚀刻配方C 适合手工蚀刻,即使201材质经过蚀刻后也完全达到均匀柔白效果,一步到位,无需进行后期处理。 4,模具钢蚀刻液配方A 制作工业用压花、咬花、皮纹等蚀刻类模具。 二、处理液类 1,铝标牌常温药白液配方A 兼具药白和细砂面处理效果。 2,常温型铝标牌感光油墨脱膜液配方B 脱膜、除黑二合一,速度快,可以批量处理,不怕标牌叠压,溶液可以反复使用。 3,铜材双色处理液配方C 处理后生成亚光的表面效果,跟高亮度花边、字边形成鲜明对比,呈现典雅高档的整体效果。 4,铜材仿镀金处理液配方D 无需电镀,经过几分钟的浸泡处理,完全达到电镀仿金的效果,操作简单,成本低。适合制作各类金黄色镭射铜牌,砂面铜牌,胸牌胸章等。 5,不锈钢蚀刻后高效漂白液配方C 适合201、304等各种材质大面积蚀刻后的发黑发花的漂白处理,简单浸泡,速度快,漂白液可以重复利用。适合制作奖牌、授权牌、奶报箱面板、高档科室牌等。 6,去钛液配方C 去钛彻底,速度快,不钻边、不会损伤油墨、不干胶。 7,不锈钢仿镀镍镀银处理液配方D 完全不走电镀流程,绝对达到电镀亮镍、亮银的效果,时间只需几分钟。处理液成本低,可以反复使用。适合制作各类胸章、工号牌、银砂面标牌等。

钢铁表面处理标准说明及各标准比较

钢铁表面主要表面处理标准 GB8923-88 中国国家标准 ISO8501-1:1988 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SIS055900-1967 瑞典标准 SSPC-SP2,3,5,6,7和10 美国钢结构涂装协会表面处理标准 BS4232 英国标准 DIN55928 德国标准 JSRA SPSS 日本造船研究协会标准国标GB8923-88 对除锈等级描述: 喷射或抛射除锈以字母“Sa”表示。本标准订有四个除锈等级: Sa1 轻度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Sa2 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已基本清除,其残留物应该是附着牢固的。 Sa2.5 非常彻底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Sa3 钢材表面外观洁净的喷射或抛射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该表面应显示均匀的金属色泽。 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以字母“St”表示。本标准订有二个除锈等级: St2 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St3 非常彻底的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 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和污垢,并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除锈应比St2更为彻底,底材显露部分的表面应具有金属光泽。

我国的除锈标准与相当的国外除锈标准对照表: 注:SSPC中的Sp6比Sa2.5 略为严格,Sp2为人工钢丝刷除锈,Sp3为动力除锈。 表面粗糙度及其评定 喷砂、抛丸、手工和动力除锈,其目的除达到前述一定的表面清洁度外,还会对钢铁表面造成一定的微观不平整度,即表面粗糙度。对于涂漆前钢铁表面的粗糙度通常以一些主要的波峰和波谷间的高度值来表示。钢铁表面粗糙度对漆膜的附着力,防腐蚀性能和保护寿命有很大影响。钢铁表面合适的粗糙度有利于漆膜保护性能的提高,粗糙度太小,不利于漆膜的附着力的提高,粗糙度太大,如漆膜用量一定时,则会造成漆膜厚度分布的不均匀,特别是在波峰处的漆膜厚度不足而低于设计要求,引起早期的锈蚀,此外,粗糙度过大,还常在较深的波谷凹坑内截留住气泡,将成为漆膜起泡的根源。 对于常用涂料,合适的粗糙度范围以39—75um为宜。

表面处理方法

表面处理方法: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主要有脱脂处理法、机械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三大类。选择表面处理法应考虑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 (1)表面污染物的种类。如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润滑油、脏土、流体、无机盐、水份、指纹等。 (2)污染物的物理特性。如污染物的厚度、紧密或疏松程度等。、 (3)胶接材料的种类。如钢材料可用碱溶液,而处理黄铜、铝材料时应考虑选用腐蚀性较小的温和溶液。 (4)需要清洁的程度。 (5)清洗液的清洁能力和设备情况。 (6)危险性和价格成本等。 金属表面处理方法 金属表面在各种热处理、机械加工、运输及保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被氧化,产生一层厚薄不均的氧化层。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油类污染和吸附一些其他的杂质。油污及某些吸附物,较薄的氧化层可先后用溶剂清洗、化学处理和机械处理,或直接用化学处理。对于严重氧化的金属表面,氧化层较厚,就不能直接用溶剂清洗和化学处理,而最好先进行机械处理。 通常经过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具有高度活性,更容易再度受到灰尘、湿气等的污染。为此,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尽可能快地进行胶接。 塑料表面处理方法 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在通常情况下,热固性塑料要比热塑性塑料容易胶接。但它们的表面能量均低于玻璃、陶瓷、金属等亲水性材料,而且它们表面常会粘附脱模剂或逸出增塑剂,因此不易为胶粘剂所浸润,从而影响胶接强度。因此,一般均需对塑料进行表面处理。由于塑料的品种众多,各种性能差别很大,因此表面处理的方法也就很不相同。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塑料表面处理方法。 橡胶表面处理方法 一般的橡胶材料表面都比较光滑,需要经机械处理或化学处理增加其粗糙度,才能达到较高的机械强度。 其它材料表面处理方法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

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 问题描述: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在氯离子环境下的腐蚀,各种权威的书籍均有严格的要求,氯离子含量要小于25ppm,否则就会发生应力腐蚀、孔蚀、晶间腐蚀。但是事实上在工程应用中我们有很多高浓度的氯离子含量的情况下在使用奥氏体不锈钢,因些分析氯离子对不锈钢的腐蚀,采取预防措施,延长使用寿命,或合理选材。 不锈钢的腐蚀失效分析: 1、应力腐蚀失:不锈钢在含有氧的氯离子的腐蚀介质环境产生应力腐蚀。应力腐蚀失效所占的比例高达45 %左右。常用的防护措施:合理选材,选用耐应力腐蚀材料主要有高纯奥氏体铬镍钢,高硅奥氏体铬镍钢,高铬铁素体钢和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其中,以铁素体—奥氏体双相钢的抗应力腐蚀能力最好。控制应力:装配时,尽量减少应力集中,并使其与介质接触部分具有最小的残余应力,防止磕碰划伤,严格遵守焊接工艺规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原料成分、流速、介质温度、压力、pH 值等工艺指标。在工艺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添加缓蚀剂。铬镍不锈钢在溶解有氧的氯化物中使用时,应把氧的质量分数降低到1. 0 ×10 - 6 以下。实践证明,在含有氯离子质量分数为500. 0 ×10 - 6的水中,只需加入质量分数为150. 0 ×10 - 6的硝酸盐和质量分数为0. 5 ×10 - 6亚硫酸钠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2、孔蚀失效及预防措施 小孔腐蚀一般在静止的介质中容易发生。蚀孔通常沿着重力方向或横向方向发展,孔蚀一旦形成,即向深处自动加速。,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在含有氯离子的水溶液中便产生了溶解,结果在基底金属上生成孔径为20μm~30μm小蚀坑这些小蚀坑便是孔蚀核。只要介质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便可能使蚀核发展成蚀孔。常见预防措施:在不锈钢中加入钼、氮、硅等元素或加入这些元素的同时提高铬含量。降低氯离子在介质中的含量。加入缓蚀剂,增加钝化膜的稳定性或有利于受损钝化膜得以再钝化。采用外加阴极电流保护,抑制孔蚀。 3、点腐蚀:由于任何金属材料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金属夹杂物,这些非金属化合物,在Cl 离子的腐蚀作用下将很快形成坑点腐蚀,在闭塞电池的作用,坑外的Cl离子将向坑内迁移,而带正电荷的坑内金属离子将向坑外迁移。在不锈钢材料中,加Mo的材料比不加Mo的材料在耐点腐蚀性能方面要好,Mo含量添加的越多,耐坑点腐蚀的性能越好。 4.缝隙腐蚀 缝隙腐蚀与坑点腐蚀机理一样,是由于缝隙中存在闭塞电池的作用,导致Cl离子富集而出现的腐蚀现象。这类腐蚀一般发生在法兰垫片、搭接缝、螺栓螺帽的缝隙,以及换热管与管板孔的缝隙部位,缝隙腐蚀与缝隙中静止溶液的浓缩有很大关系,一旦有了缝隙腐蚀环境,其诱导应力腐蚀的几率是很高的。 总结 1:几种不锈钢在含氯(Cl—)水溶液中的适用条件 一、板片材料的选用 (1)注:不含气体、PH值为7(即中性)、流动的含氯水溶液。 (2)奥氏体不锈钢对硫化物(SO2 、SO3)腐蚀有一定的抗力。但是,Ni含量越高,耐蚀性将降低(因生成低熔点NiS),可能引起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硫化物应力腐蚀开 裂同材料的硬度有关,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应≤HB228;Ni-Mo或Ni–Mo–Cr合金的 硬度不限;碳素钢的硬度应≤HB225; 3)必须注意板片材料与垫片或胶粘剂的相容性。例如,应避免将含氯的垫片或胶粘剂(如氯丁橡胶或以其为溶质的胶粘剂)与不锈钢板片组配,或者将氟橡胶、聚四氟乙烯(PTFE)垫片与钛板板片组配;

标识牌材料优缺点

标识牌材料优缺点 标识牌材料优缺点 选取标识的材料主要是根据加工后的效果来决定的,其中应用了材料学的参考原理。 从人体工程学出发,产品在具体环境的设计中应考虑多种因素: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装的可靠性、维护的低耗性等。 铝合金材料制 铝合金材料制作标识标牌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与传统的材料相比,它不会锈化,表面处理形式各样,内容信息可独立更换,后续使用成本低廉,维护极为方便。这种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大量引入到国内,在一些高档要求统一性比较强的环境下特别是在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快被部分环境接受并取代了传统的铜版蚀刻,有机玻璃印字等产品。但是由于个性化表性的需要,部分环境要求采取个性化的设计,但相对模块材料而言,个性化制作成本会偏高。 除去基材的选用还应考虑其表面处理,如在医院这种公众环境中,标识更强调其明 晰性、可读性、因此哑光色漆面处理取代了光面色漆,解决了铜版,不锈钢牌及有及玻璃等材料的反光问题。现在较多医院接受用此工艺制造,因为维护成本极低是经营者们"性能价格比"的一个衡量标准。 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成本稍高,需要专业厂制作。焊接工艺与不锈钢相似,但 铝板质软,在焊接过程中加工者水平会直接影响成品字表面的平整度, 牢靠度,而且焊斑较大,不易打磨平整。这一点也使铝合金标识在现代标识设计中美中不足,因为现代标识既要求整体形象统一,又要求具有特色,,铝合金焊接工艺难度限制了它进行异形化和产品系列的多样性。而且铝合金的表面工艺效果单一,在一些光线不好的地方,铝合金标识

在没有光源的地方可识性差。 不锈钢标牌 解读不锈钢标牌 不锈钢标牌顾名思义,就是以不锈钢板为材料通过腐蚀、压铸或印刷等手段加工而成的广告指示牌。现阶段使用的不锈钢标牌大多数是通过腐蚀技术制作的,这样的标牌具有图案美观、线条清晰、深度合适、底面平整、色彩饱满、拉丝均匀、表面色泽一致等特点。下面介绍一下不锈钢标牌的相关知识。 不锈钢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的制作过程要比铜板、铝板空难的多,但是它有良好的耐大气和淡水介质腐蚀的性能,而且通过腐蚀、抛光、拉丝后获得 装饰效果十分漂亮,所以对于不锈钢来说最快的腐蚀方法是电化学腐蚀也称电解腐蚀不锈钢标牌特点: 1、不锈钢标牌有金属质感 2、不锈钢标牌不会生锈,使用寿命长 3、不锈钢标牌有拉丝的和亮面的区分 4、不锈钢标牌重量较轻 5、不锈钢标牌庄重感强 6不锈钢标牌有高档的感觉 在产品中,我们不乏会看见许多不锈钢字的身影。这是因为它特有的优点: 不锈钢字有金属质感;不锈钢字有高档的感觉;不锈钢字重量较轻;不锈钢字庄重感强;不锈钢字有较强的立体感;不锈钢字有拉丝的和亮面的区分;不锈钢字厚度随意;不锈钢字一般应用于公司的标识标牌、logo墙、户外广告。 不锈钢主由不锈钢和耐酸钢两大部分组成的,简言之,能抵抗大气腐蚀的钢叫不锈钢,而能抵抗化学介质腐蚀的钢叫耐酸钢。一般说来,含硌量Wcr大于12%的钢就具有了不锈钢的特点不锈钢按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又可分为五大类:即铁素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及 沉淀碳化不锈钢文字 制作过程中会出现表现损伤,缺陷以及一些影响表面的物质,如:粉尘、浮铁粉或嵌入的铁,热回火色和其它氧化层、锈斑、研磨毛刺、焊接引弧斑痕、焊接飞溅、焊剂、焊接缺陷、油和油脂、残余粘合剂和油漆、粉笔和标记笔印等。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忽略了它们的有害影响而不重视或做得不好。但是,它们对氧化保护膜有着潜在的危害。保护膜一旦被损坏,被减薄或用其它方法使之改变,下面的不锈钢就会开始腐蚀。腐蚀一般不是遍

电镀与表面处理的表示方法

这就是电镀与表面处理得表示方法【基体材料】/【处理方法】、【处理名称】【处理特征】、【后处理(颜色)】处理方法有:Ep--电镀、Ap--化学镀、Et--电化学处理、Ct--化学处理处理名称有:P--钝化、O--氧化、A--阳极化(包括草酸、硫酸、铬酸与磷酸)、Ec--电解着色等处理特征有:b--光亮、s--半光亮、m--暗、hd--硬质、cd--导电、i--绝缘等等后处理有:P--钝化、O--氧化、Cl--着色、S--封闭、Pt--封闭等等例如: Al /Et、Ahd铝合金电化学硬质阳极化Al /Et、A、Cl(bk)铝合金电化学阳极化并着黑 金属电镀与喷涂表示方法 金属电镀与喷涂表示方法 (摘录标准:SJ20818-2002电子设备得金属镀覆与化学处理) A1、1 金属镀覆表示方法: 基体材料/镀覆方法.镀覆层名称镀覆层厚度镀覆层特征.后处理 镀覆层特征、镀覆层厚度或后处理无具体要求时,允许省略。 例1:Fe/ Ep、Zn7、c2C (钢材,电镀锌7μm以上,彩虹铬酸盐处理2级C型。) 例2:Fe / Ep、Ni25dCr0、3mp (钢材,电镀双层镍25μm以上,微孔铬0、3μm以上。) 例3:Cu/ Ep、Ni5bCr0、3r (铜材,电镀光亮镍5μm以上,普通装饰铬0、3μm以上。) 例4:Al/Ap、Ni-P13、Ep、Ag10b/At、DJB-823 (铝材,化学镀镍磷合金13μm以上,电镀光亮银10μm以上,涂DJB-823防变色处理。) A1、2化学处理与电化学处理得表示方法: 基体材料/处理方法.处理名称覆盖层厚度处理特征.后处理(颜色) 若对化学处理或电化学处理得处理特征,镀覆层厚度,后处理或颜色无具体要求时,允许省略。

金属表面处理方式详解

电镀/电泳/锌镀/发黑/金属表面着色/抛丸/喷砂/喷丸/磷化/钝化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之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 (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 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 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 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抛丸

不锈钢金相一、铁素体不锈钢成分、牌号、特点成分含Cr11~30

不锈钢金相 一、铁素体不锈钢: ?成分、牌号、特点 ?成分:含Cr:11~30%,尚可含少量的Mo、Nb、Ti,基本上不含Ni。Cr17型和 Cr25型 ?常用牌号:06Cr13Al、10Cr17、10Cr17Mo、008Cr27Mo、008Cr30Mo2等 ?特点:加热不发生相变不能采用热处理来强化;有强磁;冷加工成型和焊接工艺较 差;具有三种脆性倾向:475℃、相析出脆、高温脆性 铁素体+ M7C3(或M23C6),如长期时效(500~800 ℃)σ相析出。 ?400~550℃内长时间加热,耐蚀性下降,出现脆化。加热至600 ℃,保温一小时 后快冷可消除。 ?900 ℃以上加热,晶粒会长大,且不能细化,需控制温度。 1Cr17钢:900℃空冷铁素体+碳化物淬火后组织为铁素体+低碳马氏体二、马氏体不锈钢 成分:含Cr12~14%,含C:0.1~0.4%,Cr13型。 常用牌号:12Cr13、20Cr13、30Cr13、40Cr13等。 特点:含碳量较高,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组织;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通过热处理得到所要求的性能;切削加工性能较好。焊接性能差;有回火脆性。 退火或高温回火:铁素体+ M23C6 淬火:马氏体+少量δ铁素体(高温相) 淬火+高温回火:保留马氏体位向索氏体(过热:晶粒粗大,大量δ铁素体形成;欠热:未溶解碳化物存在)。 淬火+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

1Cr13淬火:1000℃ ~1050℃, 组织为马氏体+少量δ铁素体, 再650回火:为回火索氏体+铁素体 三、 奥氏体不锈钢 成分:含Cr :16~25%,含Ni :7~20%,基本成分18%Cr ,8%Ni 。 常用牌号:304(18Cr-8Ni )、321 (18Cr-9Ni-Ti ) 、347 (18Cr-9Ni-Nb ) 316(18Cr-12Ni-2.5Mo )等 特点:不能热处理强化;无磁性,具有优异的的耐腐蚀性;有良好的冷热成型性和焊接性能;切削加工较困难。 固溶处理:1050~1100℃, 组织:奥氏体+少量铁素体(过热:晶粒长大,δ铁素体形成)。 敏化:500~850℃,组织:晶界析出 M23C6 晶界贫铬 稳定化: 850~900℃,组织:A+MC (TiC 、NbC )抑制晶间腐蚀 消除应力:低温处理:300~350℃,高温处理800℃以上; 消除σ相:通过820℃以上的加热或固溶处理消除 。 1000℃~1100 ℃固溶:奥氏体单一组织 奥氏体+少量铁素体

不锈钢标牌多少钱和制作工艺流程

不锈钢标牌,是以不锈钢板为材料通过腐蚀、压铸或印刷等手段加工而成的广告指示牌。现阶段使用的不锈钢标牌大多数是通过腐蚀技术制作的,这样的标牌具有图案美观、线条清晰、深度合适、底面平整、色彩饱满、拉丝均匀、表面色泽一致等特点。 不锈钢标识标牌价格根据制作需求有关的,可根据不同需求来定制不锈钢标牌,比如:不锈钢门牌、不锈钢停车牌、不锈钢警示牌、不锈钢导视牌、不锈钢宣传栏等定制加工生产制作。 不锈钢标牌使用范围广泛,适用与各类企业标识标牌制作,户外广告牌制作,不锈钢标牌的制作工艺,首先在不锈钢标牌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把不锈钢通过处理使之具有表面光泽,以及利用光泽反差构成图案的艺术加工;另一种是在图案

的构成中赋予色彩的艺术加工。 不锈钢标牌制作工艺流程: 不锈钢标牌制品的化学着色美术加工法工艺过程是:不锈钢制品→丝印→氧化着色→碱处理→成品。 不锈钢标牌制品的蚀刻美术加工法工艺过程是:不锈钢制品→丝印→蚀刻→碱处理→氧化着色→成品。 不锈钢标牌制品的喷色美术加工法的工艺过程是:不锈钢制品→丝印→蚀刻→碱处理→丝印→氧化着色→碱处理→成品。 不锈钢的化学着色法,不使用颜料及染料,而是把不锈钢浸泡在加温的浓硫酸铬溶液中,进行化学着色,其特点是耐食物性好。这种加工方法中所使用的油墨,要有非常强的耐酸性,一般使用与处理工艺相适应的具有特殊机能的UV硫化油墨。 不锈钢标牌制作过程: 不锈钢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的制作过程要比铜板、铝板空难的多,但是它有良好的耐大气和淡水介质腐蚀的性能,而且通过腐蚀、抛光、拉丝后获得装饰效果十分漂亮,所以对于不锈钢来说最快的腐蚀方法是电化学腐蚀也称电解腐蚀。由于电化学腐蚀在标牌腐蚀中会使油墨脱落,所以标牌不适用电化学腐蚀,特别是精细图案。这里化

表面处理表示方法及选择.

表面处理 零件或构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其表面的磨损、腐蚀和疲劳造成了十分惊人的经济损失,因而我们技术工作者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来改变零构件表面的组织成分,即表面处理,获得要求的性能,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或延长其寿命。 另外通过表面处理还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和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所以设计者在进行零件、构件设计时应充分合理的选择各种表面处理。 今天在这里介绍常用金属的镀覆、化学、电化学处理层的表示方法,包括内容有:镀锌、镀铜、镀镍、镀镉、氧化、磷化、钝化等,按GB/T13911-1992的统一规定。技术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到国家正处在向国际通行标准接轨,旧的标准不断修订,新的标准不断颁布。所以我们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努力把现行的最新国家标准贯彻到图中去,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1、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面方法用的各种符号 1)基体材料表示符号(常用基体材料) 材料名称符号 铁、铜Fe 铜、铜合金Cu 铝、铝合金Al 锌、锌合金Zn

镁、镁合金Mg 钛、钛合金Ti 塑料PL(国际通用缩写)金属材料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合金材料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元素符号表示,非金属材料用国际通用缩写字母表示。 2)镀覆方法处理方法表示符号: 方法名称符号(英文缩写) 电镀Ep 化学镀Ap 电化学处理Et 化学处理Ct 3)化学和电化学处理名称的表示符号 处理名称符号 钝化P(不能理解为元素符号磷) 氧化O 电解着色Ec 磷化Ph 阳极氧化 A 电镀锌铬酸盐处理 C a.电镀锌光亮铬酸盐处理C1A b.电镀锌彩虹铬酸盐处理C1B (漂白型)常用 c.电镀锌彩虹铬酸盐处理C2C (彩虹型)常用 d.电镀锌深色铬酸盐处理C2D (符号-C;分级1、2;类型:A.B.C.D) 2、金属镀覆和化学、电化学的表示方法(在图纸上的标记)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常见金属表面处理方法

金属表面处理工艺有哪些_常见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哪些 金属表面在各种热处理、机械加工、运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腐蚀、随着油污和杂质等,产生氧化现象,这就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金属表面处理有很多种,按照其特性的不同可分为溶剂清洗、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三大类。根据不同氧化程度的金属表面,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如对于较薄的氧化层可采用溶剂清洗、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或者直接采用化学处理,对于严重氧化的金属表面,由于氧化层较厚,如果直接采用溶剂清洗和化学处理,不但处理不彻底,还会浪费大量的清洗剂和化学剂,最好先采用机械处理。 溶剂清洗是对使用溶剂对金属表面进行清洗的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去除工件表面的油污、杂质和氧化层,使工件表面获得清洁。经溶剂清洗后的金属表面具有高度活性,更容易受到灰尘、湿气的污染,所以处理后的工件还要进行喷涂、喷涂等表面处理,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的表面处理有哪些? 不锈钢:电镀、抛光、拉丝、电泳、PVD、蚀刻、彩色钝化 铝合金:阳极氧化、电镀、蚀刻 镁合金:电镀、钝化皮膜 钛合金:电镀、阳极氧化 锌合金:电镀、钝化 铸铝:电镀、阳极氧化 钢铁:钝化、磷化 电镀 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泳 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 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镀锌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不锈钢腐蚀的分析

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和电解质组成两个电极,组成腐蚀原电池。例如铁和氧,因为铁的电极电位总比氧的电极电位低,所以铁是阳极,遭到腐蚀。特征是在发生氧腐蚀的表面会形成许多直径不等的小鼓包,次层是黑色粉末 状溃疡腐蚀坑陷。 一、基本介绍: 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所发生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最突出的例子。 我们知道,钢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长时间不易腐蚀,但潮湿的空气中却很快就会腐蚀。原来,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的表面吸附了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里含有少量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还溶解了氧气等气体,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通过电极反应产生的腐蚀。电化学腐蚀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其反应过程称为阳极反应过程,反应产物是进入介质中的金属离子或覆盖在金属表面上的金属氧化物(或金属难溶盐);介质中的物质从金属表面获得电子而被还原,其反应过程称为阴极反应过程。在阴极反应过程中,获得电子而被还原的物质习惯上称为去极化剂。 在均匀腐蚀时,金属表面上各处进行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的概率没有显著差别,进行两种反应的表面位置不断地随机变动。如果金属表面有某些区域主

要进行阳极反应,其余表面区域主要进行阴极反应,则称前者为阳极区,后者为阴极区,阳极区和阴极区组成了腐蚀电池。直接造成金属材料破坏的是阳极反应,故常采用外接电源或用导线将被保护金属与另一块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相联接,以使腐蚀发生在电位较低的金属上。 二、相关原理: 金属的腐蚀原理有多种,其中电化学腐蚀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当金属被放置在水溶液中或潮湿的大气中,金属表面会形成一种微电池,也称腐蚀电池(其电极习惯上称阴、阳极,不叫正、负极)。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使阳极发生溶解,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般只起传递电子的作用。腐蚀电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金属表面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一层水膜,因而使空气中N5等溶解在这层水膜中,形成电解质溶液,而浸泡在这层溶液中的金属又总是不纯的,如工业用的钢铁,实际上是合金,即除铁之外,还含有石墨、渗碳体(F勺C)以及其它金属和杂质,它们大多数没有铁活泼。这样形成的腐蚀电池的阳极为铁,而阴极为杂质,又由于铁与杂质紧密接触,使得腐蚀不断进行。 三、方程式: (1)析氢腐蚀(钢铁表面吸附水膜酸性较强时) 负极(Fe): 蠱-2L fF严 F^+2H2O-^Fe(OH)2 + 2H+ + 2e J H2 正极(杂质): 电池反应: Fe+2H3O = Fe(OH}2 + H3T 由于有氢气放出,所以称之为析氢腐蚀。

晶间腐蚀方法

6.4不锈钢局部腐蚀(晶间腐蚀、点蚀)试验结果与对比 6.4.1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1)沸腾硝酸法(E法,用于304、410S、430、409L) 目的:检测304(敏化后)和410S、430、409L(热轧态)的耐晶间腐蚀性能;实验条件:试样在65%硝酸溶液中微沸48h(304)或24h(其他); 试样情况:试样表面抛光,并用乙醇清洗; 检测:测量失重;腐蚀后的特征形貌; 标准:GB 4334.3 2)硫酸-硫酸铜法(用于奥氏体不锈钢304) 目的:检测304(敏化后)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实验条件:试样在CuSO4+H2SO4+铜屑的微沸溶剂中24h(对于≤18%C r的不锈钢); 试样情况:试样表面抛光,并用乙醇清洗; 检测:测量失重;腐蚀后的金相特征; 溶剂配方:100g CuSO4+100ml H2SO4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标准:GB 4334.2 注1:304不锈钢为热轧后再经650℃、2h处理的敏化态,铁素体不锈钢为热轧态。 注2:以上二法对304都适用;对铁素体不锈钢,试验表明:410、430、409L 在硫酸-硫酸铜 溶液中试样表面发生较严重的镀铜现象,故仅采用沸腾硝酸法。因此, 为了便于304与其它3种铁素体不锈钢进行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对比分 析,以下以沸腾硝酸法为主,此外还要与晶间腐蚀的电化学试验、分 析相结合(参6.7)。

图0-1 晶间腐蚀试验装置图0-2 点蚀试验装置(恒温水浴锅)6.7 不锈钢局部腐蚀的电化学分析与对比 6.7.1不锈钢晶间腐蚀电化学试验方法 主要目的:对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电化学性能的测定和对比分析,与浸泡试验结果相辅相成。 测试项目:用动电位再活化法测得晶间腐蚀的电化学曲线,可得阳极化环和再活化环的最大电流Ia和Ir,并以其比值Ir/Ia作为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度量。 试样状态:304---650o C 2h、空冷; 430、410、409L---热轧态;均经机械抛光。 所用仪器:CHI600C电化学分析仪 标准:JIS G0580-1986,ASTM G108,GB/T 15260-1994 晶间腐蚀电化学测定方法: 采用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EPR):以0.5mol/L的H2SO4为腐蚀介质(30o C),采用双环EPR法,以6V/h的扫描速度从腐蚀电位[约-400mv(SCE)] 极化到+300mv(SCE),一旦达到这个电位则扫描方向反转,以相同速度降低到腐蚀电位。分别测定阳极化环和 再活化环的最大电流Ia和Ir(如图2,单位为A),Ir:Ia比值越小越耐晶间腐蚀。

标识牌材料优缺点

标识牌材料优缺点 选取标识的材料主要是根据加工后的效果来决定的,其中应用了材料学的参考原理。 从人体工程学出发,产品在具体环境的设计中应考虑多种因素: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装的可靠性、维护的低耗性等。 铝合金材料制 铝合金材料制作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与传统的材料相比,它不会锈化,表面处理形式各样,内容信息可独立更换,后续使用成本低廉,维护极为方便。这种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引入到国内,在一些高档要求统一性比较强的环境下特别是在医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快被部分环境接受并取代了传统的铜版蚀刻,有机玻璃印字等产品。但是由于个性化表性的需要,部分环境要求采取个性化的设计,但相对模块材料而言,个性化制作成本会偏高。 除去基材的选用还应考虑其表面处理,如在医院这种公众环境中,标识更强调其明晰性、可读性、因此哑光色漆面处理取代了光面色漆,解决了铜版,不锈钢牌及有及玻璃等材料的反光问题。现在较多医院接受用此工艺制造,因为维护成本极低是经营者们"性能价格比"的一个衡量标准。 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一成本稍高,需要专业厂制作。焊接工艺与不锈钢相似,但铝板质软,在焊接过程中加工者水平会直接影响成品字表面的平整度,牢靠度,而且焊斑较大,不易打磨平整。这一点也使铝合金标识在现代标识设计中美中不足,因为现代标识既要求整体形象统一,又要求具有特色,,铝合金焊接工艺难度限制了它进行异形化和产品系列的多样性。而且铝合金的表面工艺效果单一,在一些光线不好的地方,铝合金标识在没有光源的地方可识性差。 不锈钢标牌 解读不锈钢标牌 不锈钢标牌顾名思义,就是以不锈钢板为材料通过腐蚀、压铸或印刷等手段加工而成的广告指示牌。现阶段使用的不锈钢标牌大多数是通过腐蚀技术制作的,这样的标牌具有图案美观、线条清晰、深度合适、底面平整、色彩饱满、拉丝均匀、表面色泽一致等特点。下面介绍一下不锈钢标牌的相关知识。 不锈钢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它的制作过程要比铜板、铝板空难的多,但是它有良好的耐大气和淡水介质腐蚀的性能,而且通过腐蚀、抛光、拉丝后获得装饰效果十分漂亮,所以对于不锈钢来说最快的腐蚀方法是电化学腐蚀也称电解腐蚀。

不锈钢腐蚀实验报告

不锈钢腐蚀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洪宇浩 实验一、钝化曲线法评价不同种不锈钢在同一介质中的腐蚀能力 1.实验目的 ●掌握金属腐蚀原理和金属钝化原理 ●掌握不锈钢阳极钝化曲线的测量 ●掌握恒电位仪软件的操作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本实验测试430不锈钢(黑)和304不锈钢(黄)在0.25mol/L H2SO4和含1.0% NaCl 的0.25mol/L H2SO4中钝化曲线. 电位:-0.60 →1.20 V,50 mV/s 4.注意事项 ●电极的处理 ●灵敏度的选择 5.实验结果 1、304钢在0.25mol/L H2SO4的钝化曲线

-800 -6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 -8-6 -4 -2 2 电流(m A ) 电位(mV) -293,1.841 -139,0.635410,0.235 904,0.708 2、304钢在含1.0% NaCl 的0.25mol/L H 2SO 4中的钝化曲线. -800 -6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 -7-6-5-4-3-2-1 01电流(m A ) 电位(mV) (-267, 0.59829) (-69, 0.38967) (398, 0.20901) (799, 0.38485) 3、430钢在0.25mol/L H 2SO 4中的钝化曲线.

-800 -6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1200 -4-202468 1012电流( m A ) 电位(mV) (-287, 11.133) (930, 1.7327) (174, 1.1011) (-21, 1.5724) 4、430钢在含1.0% NaCl 的0.25mol/L H 2SO 4中的钝化曲线. -600 -400 -200 200 400 -10 -5 5 10 15 20 电流(m A ) 电位(mV) (-221, 15.914) (180, 1.1999) (328, 1.9463) (-84, 4.9479)

304不锈钢的腐蚀

304不锈钢的腐蚀 应力腐蚀 应力腐蚀是指零件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联合作用下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性断裂现象。 应力腐蚀由残余或外加应力导致的应变和腐蚀联合作用产生的材料破坏过程。应力腐蚀导致材料的断裂称为应力腐蚀断裂。 它的发生一般有以下四个特征:一、一般存在拉应力,但实验发现压应力有时也会产生应力腐蚀。二、对于裂纹扩展速率,应力腐蚀存在临界KISCC,即临界应力强度因子要大于KISCC,裂纹才会扩展。三、一般应力腐蚀都属于脆性断裂。四、应力腐蚀的裂纹扩展速率一般为10- 6~10-3 mm/min,而且存在孕育期,扩展区和瞬段区三部分 应力腐蚀机理的机理一般认为有阳极溶解和氢致开裂 晶间腐蚀 说明:局部腐蚀的一种。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大大降低金属的机械强度。而且金属表面往往仍是完好的,但不能经受敲击,所以是一种很危险的腐蚀。通常出现于黄铜、硬铝和一些含铬的合金钢中。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是化学工厂的一个重大问题。 晶间腐蚀是沿着或紧靠金属的晶界发生腐蚀。腐蚀发生后金属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看不出被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著减弱,力学性能恶化。不锈钢、镍基合金、铝合金等材料都较易发生晶间腐蚀。 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不锈钢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在晶粒之间产生的一种腐蚀现象称为晶间腐蚀。产生晶间腐蚀的不锈钢,当受到应力作用时,即会沿晶界断裂、强度几乎完全消失,这是不锈钢的一种最危险的破坏形式。晶间腐蚀可以分别产生在焊接接头的热影响区、焊缝或熔合线上,在熔合线上产生的晶间腐蚀又称刀状腐蚀。 不锈钢具有耐腐蚀能力的必要条件是铬的质量分数必须大于12%。当温度升高时,碳在不锈钢晶粒内部的扩散速度大于铬的扩散速度。因为室温时碳在奥氏体中的熔解度很小,约为0.02%~0.03%,而一般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均超过此值,故多余的碳就不断地向奥氏体晶粒边界扩散,并和铬化合,在晶间形成碳化铬的化合物,如(CrFe)23C8等。但是由于铬的扩散速度较小,来不及向晶界扩散,所以在晶间所形成的碳化铬所需的铬主要不是来自奥氏体晶粒内部,而是来自晶界附近,结果就使晶界附近的含铬量大为减少,当晶界的铬的质量分数低到小于12%时,就形成所谓的“贫铬区”,在腐蚀介质作用下,贫铬区就会失去耐腐蚀能力,而产生晶间腐蚀。 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含碳量超过0.03%的不稳定的奥氏体型不锈钢(不含钛或铌的牌号),如果热处理不当则在某些环境中易产生晶间腐蚀。这些钢在425-815℃之间加热时,或者缓慢冷却通过这个温度区间时,都会产生晶间腐蚀。这样的热处理造成碳化物在晶界沉淀(敏化作用),并且造成最邻近的区域铬贫化使得这些区域对腐蚀敏感。敏化作用

铸件的表面处理方法

表面处理是在基体材料表面上人工形成一层与基体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不同的表层的工艺方法。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满足产品的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或其他特种功能要求。对于金属铸件,我们比较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是,机械打磨,化学处理,表面热处理,喷涂表面,表面处理就是对工件表面进行清洁、清扫、去毛刺、去油污、去氧化皮等。 工件在加工、运输、存放等过程中,表面往往带有氧化皮、铁锈制模残留的型砂、焊渣、尘土以及油和其他污物。要合深层能牢固地附着在工件表面上,在涂装前就必须对工件表面进行清理,否则,不仅影响涂层与金属的结合力和抗腐蚀性能,而且还会使基体金属在即使有涂层防护下也能继续腐蚀,使涂层剥落,影响工件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工件涂漆前的表面处理是获得质量优良的防护层,延长产品使用寿命的重要保证和措施。 表面处理应注意的 为提供良好的工件表面,表面处理有以下几点需注意: 1、无油污及水分 2、无锈迹及氧化物 3、无粘附性杂质 4、无酸碱等残留物 5、工件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 表面处理方法 手工处理: 如刮刀、钢丝刷或砂轮等。用手工可以除去工件表面的锈迹和氧化皮,但手工处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清理不彻底。化学处理: 主要是利用酸碱性或碱性溶液与工件表面的氧化物及油污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在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中,以达到去除工件表面锈迹氧化皮及油污,再利用尼龙制成的毛刷辊或304#不锈钢丝(耐酸碱溶液制成的钢丝刷辊清扫干净便可达到目的。 化学处理 适应于对薄板件清理,但缺点是:若时间控制不当,即使加缓蚀剂,也能使钢材产生过蚀现象,对于较复杂的结构件和有孔的零件,经酸性溶液酸洗后,浸入缝隙或孔穴中的余酸难以彻底清除,若处理不当,将成为工件以后腐蚀的隐患,且化学物易挥发,成本高,处理后的化学排放工作难度大,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此种处理方法正被机械处理法取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