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咏史诗鉴赏(课堂实用.ppt)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PPT课件

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PPT课件
赤壁—周建瑜功立业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苦叹,个人仕途坎坷的遭遇。
《咏怀古迹》 昭君村—昭君

思念家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6
(练习二)概括下面诗句所写内容,体会诗人 所表达的情感。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是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 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咏史怀古”诗歌复 习
1
回顾必修课本“咏史怀古”诗歌; 异中求同,归纳主题思想、表达技巧; 掌握此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2
“咏史怀古”:后代诗人对尘 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并常以 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 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的 一类诗歌。
3
“咏史” 历史人、事情 “怀古” 历史古迹
4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马嵬(其二) 李商隐
3 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反衬、用典
《永遇乐》
《蜀相》
1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 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4
诗人的情感抒发有几类?
• 建立功业的抱负,壮志难酬的情怀; • 年华消逝的感伤; • 对古人的缅怀、敬仰; • 揭露昏庸腐朽的统治,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 • 昔盛今衰的比较中,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 强烈的爱国之情。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课件(23张PPT)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课件(23张PPT)
君忧民。
(2009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借坏槛代当,潮,反目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
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
个人瞧。
⑴“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答:
兴,百姓苦;亡,百同揭姓情露下统苦层治!人 者民 压的 榨疾 百苦 姓, 的
实质(议论)


题乌江亭
乌江亭
杜牧
王安石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
百战疲劳壮士哀, 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 胜败兵家事不期,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
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
中原一败势难回。 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包羞忍耻是男儿。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 江东子弟多才俊,一番轰江轰烈东烈的子山事河业弟。,死今了也虽要气在壮 ,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 今;怀古伤今、虚实相生;对比; 直抒胸臆;烘托、衬托;用典
咏史怀古诗从思想内容上分有三类
1、借古(人)抒怀 对比失落型 同病相怜型
苏轼《赤壁怀古》 李商隐《贾生》
2、怀古(事、迹)伤今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李白《越中览古》 刘禹锡《台城》
3、理性反思 作者身置其外,总结哲理
点击概念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 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 时事的诗歌。
❖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 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 贤愚而己。”

怀古咏史诗鉴赏方法ppt课件

怀古咏史诗鉴赏方法ppt课件

对比失 落型
同病相 怜型
昔盛今 衰型 物是人 非型
借古讽今 别有寄托
三、鉴赏方法指津:
小结:鉴赏怀古咏史诗三步曲: 1. 所写历史的人、事、物、象是怎样的(弄 清史实,通解文字); 2. 为什么要写这个人、事、物、象(找准联 接点,体悟感情); 3. 诗人态度感情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分 析技巧,体察诗心)。
一、 怀古咏史诗特点 (一) 形式标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有 “咏”“怀古”“咏怀”等字眼。 (二) 表现手法。常用典故、写景、对比、衬 托、抑扬、讽刺等。 (三) 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其 事——抒己志,写眼前衰败、荒凉、萧条,也写历 史事件经过,抒发感慨。
二、 怀古咏史诗思想内容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最深处,具有很高鉴 赏价值。思想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一)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作者身世际遇与古人 有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分两 种。
1. 所写历史的人、事、物、象是怎样的(弄清史 实,通解文字); 2. 为什么要写这个人、事、物、象(找准联接点, 体悟感情); 3. 诗人态度感情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分析技 巧,体察诗心)。
课堂活动: 对以上鉴赏怀古咏史诗的方法,解读《蜀相》。
触景生情,抒发盛衰感伤,思古幽情;抒发物换 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 盛今衰感慨,暗含对现实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 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 下层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金陵是古代诗人们 感情的集射地,触发了无数诗人怀古幽情,金陵 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一个专题。
1. 对比失落型 有的着眼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感
慨自己。古人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 愿,自己却被朝廷冷落,不能才尽其用,郁 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件

咏史怀古诗鉴赏PPT课件

石头城


讨论?

唐朝(中唐)
.
12
对象 角度
石头城
唐朝(中唐)
昔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 经历贞观之治、开 此,彻夜笙歌、欢乐 元盛世;繁盛兴旺 无时;繁华
今 至唐初废牛李党争、宦官专 权、藩镇割据; 衰微破败
主 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
题 贵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注释】:1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 人才所筑的黄金台
2.陈子昂: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 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 下狱
“幽州台”是一个对接点,它是个典故,讲的 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故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 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陈 子昂,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抱国 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
连接点 讨论?
.
8
挖掘二者连接点
人物 角度
诸葛亮
杜甫
时代 背景
经历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被重用,施展才能抱负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不被重用,仕途屡遭 贬谪,失意难耐
壮志未酬
.
9
归纳主题:诗人以以诸葛自况。 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 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 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 在对比中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失落
.
10
延伸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刘禹锡, 生活在中唐, 当时经历了牛 李党争、宦官 专权、藩镇割 据;
石头城:金陵, 六朝均建都于 此,彻夜笙歌、 欢乐无时;繁 华

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PPT课件

诗歌鉴赏——怀古咏史诗PPT课件
19
2.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 实际上是借题发挥。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 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20
2020/1/2
21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
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
“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
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16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 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 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 而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哀痛由于 国家民族的衰亡,导致妇女成为牺牲品。这 首诗以国家和民族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 出塞的意义。
17
题乌江亭 杜牧
贤国与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养浩
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刘禹锡的《石头城》《乌
衣巷》、陈子昂的《燕昭王》《登幽州台歌》、杜
甫的《咏怀古迹》《蜀相》《八阵图》等。
(2)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如骆宾王的《
于易水送人》、李商隐的《马嵬》、杜牧的《过华
清宫绝句》。
3
类型特点: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
9
第三类,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 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 么以古鉴今,劝诫当朝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 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表示同 情。如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总之,对于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有 评判历史、借古伤己、借古讽今三个角度。

高考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PPT (共14张PPT)

高考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PPT (共14张PPT)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 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 请作具体的分析。
答: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 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 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统一 的步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 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 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 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 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 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 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 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 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 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要忍辱 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 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 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 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 山河。

• 咏史 讽谏当 朝统治 戎昱 者勿用 汉家青史上,和亲政 计拙是和亲。策图苟 安一时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借昭君之怨寄托自 己身世家国之情
•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史怀古诗鉴赏课用PPT

咏史怀古诗鉴赏课用PPT

3 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 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 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 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 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 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 “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 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 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 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 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
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 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 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 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 历史之覆辙。
②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 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 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 寂失意。
(3)手法: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 事议论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 六朝 金陵
(6)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 鉴赏方法指要
首先,弄清史实,疏通文意。读懂咏史怀古诗,对作 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要 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在南京,东晋时是高门士族的聚居区,晋朝王 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 得名。朱雀桥在秦淮河上和南岸的乌衣巷相邻,昔日 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以燕栖旧巢唤 起人们想象,昔日的王谢权门现在已居住着寻常百姓 之家;今昔对比,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令人叹 惋再三。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就很难深入的理 解蕴涵其中的诗意。

【课件】高中语文《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精选(25张PPT)

【课件】高中语文《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精选(25张PPT)

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 ⑵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
• 桂枝香 金陵怀古词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
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
• ⑵感慨国运衰微、盛衰无常、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怀
古伤今,物是人非)
• ①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 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 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③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 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3、【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 —忆其事——抒己志
• 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
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 乌江亭、
•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 后蜀等。
•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 如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使英雄泪满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 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 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
千古兴亡多少事
怀古咏史诗 鉴赏
概念点击
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
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 歌。——长于议论精辟。 由于这两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 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怀古咏史诗
怀古咏史诗答题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
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
怀古咏史诗感情内容归纳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
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 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 命运。 ④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 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 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 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
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 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 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 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作者身置其外,站在历史 理性 的高度,表达独特观点,
反思
启迪世人。
鉴赏怀古咏史诗的四个步骤:
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的 人物和用典。
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 图所在。
推敲作者对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态 度,归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分析总结作者咏史抒情时的手法。
怀古咏史诗小结
内容分类
思想感情
高考实战演练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 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 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 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枢纽。承,即所 谓“夜半前席”,把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 倾听的情状描绘得维妙维肖,通过这个生动的细节 的渲染,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 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 折的情致。 尾联: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 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 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 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 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 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 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 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 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怀古 伤今
第一类是古盛今衰型: 李白的《越中览古》 繁华远去,只留荒芜, 越王勾践灭吴归, 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作者身置其中, 发一己感慨 至今只有鹧鸪飞。 第二类是物是人非型。 风景依旧,朱颜已改。 刘禹锡的《石头城》 物是人非,讽今伤今
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怀古咏史诗内容及解题方法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连接点?
讨论
挖掘二者连接点
人物 角度
诸葛亮 战争频仍 动荡不安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协助先主立业开基 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2、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借题发挥,或缅
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感慨个人遭遇, 类比对比,寄托哀伤;或以景衬情 , 抨击社会现实。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 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 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 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 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樽还酹江月。

怀古咏史诗的特点
(一)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咏怀”等。 (二)怀古咏史诗的结构 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 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赤壁、隋堤、马嵬、华 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 乌江亭、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 等。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连 接 点
讨论
唐朝(中唐)
对象 角度
石头城
唐朝(中唐)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 经历贞观之治、开 此,彻夜笙歌、欢乐 元盛世;繁盛兴旺 无时;繁华 今 至唐初废弃,成为一 牛李党争、宦官专 座“空城”; 冷落荒 权、藩镇割据; 衰微破败 凉 总 依旧的山月,依旧的潮水,见证了六代富 贵繁华已逝的历史沧桑,物事人非的感慨 以及故国萧条之感,此外,更是在讽喻现 结 实,警示当朝统治者。 昔
总结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由于古人的 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 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
怀人
同病相怜型:自己 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 己的不得意
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方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伤己
对比失落型:古人展抱 负,建功业,得遂心愿, 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 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 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 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时代 才情 理想 付出 结果 不同
战争不断
安史之乱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许身社稷,志在救国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 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 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 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 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贾生》分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两句,是欲
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 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 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 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 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 感慨深沉。
怀 古 咏 史 诗 几 种 常 见
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 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
具体的分析。
答:①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②其弦外之音是充 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 “王气”也好,“铁锁”也好,岂能挡住祖国 统一的步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 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
挥,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 结经验,以古谏今。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

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宣室: 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 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可怜:可惜,可 叹。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 “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思 想 感 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 感慨岁月悠忽变幻
2、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 当朝者或讽谏世人 3、怀古伤今,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
讽谏当 朝统治 戎昱 者勿用 汉家青史上,和亲政 计拙是和亲。策图苟 安一时
• 咏史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问题:既然《蜀相》重在写人,那么,景 物描写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不可以。其一:“森森”,是祠堂所在的 标志,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 奠定景仰的感情基调。 其二:碧草映阶,自为春色——因游人行 踪难至;黄鹂隔叶,空作好音——因诗人 无心倾听。 渲染苍凉的气氛,奠定了伤感 的感情基调。 总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被贬)
《贾生》分析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 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 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 特标“求”、 “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 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 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隐括文帝对贾谊的 推服赞叹之词。“才调”,令人宛见贾生少年 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 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问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