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合集下载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滑坡滑动的速度大小取决于滑动 过程中岩土抗剪强度降低的绝对数值, 并和滑动面的形状,滑坡体厚度和长 度,以及滑坡在斜坡上的位置有关。 如果岩土抗剪强度降低的数值不多, 滑坡只表现为缓慢的滑动,如果在滑 动过程中,滑动带岩土抗剪强度降低 的绝对数值较大,滑坡的滑动就表现 为速度快、来势猛,滑动时往往伴有 巨响并产生很大的气浪,有时造成巨 大灾害。
这些地段通常是正处于向宽度发展时期,
并且河岸是由松软土层构成,这样,在河曲的 凹岸最容易遭受冲刷。如果在凹岸一些地段出 现直立的高陡边坡,而且近洪水面附近出现有 掏蚀洞穴,则此凹岸段为掏蚀和冲刷地段。此 时要取土样确定其允许不冲刷流速,以便将它 与该地段的实际流速相对比。此外还要进行访 问或实际观测,以确定河岸掏蚀范围、河流平 水位和高水位、河岸破坏和后退的速度,预测 河岸掏蚀对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威胁性。所 收集到的资料都应标识于工程地质图上。
3)剪切裂缝。滑坡体两侧和相邻的不动岩土 体发生相对位移时,会产生剪切作用;或滑 坡体中央部分较两侧滑动快而产生剪切作用, 都会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这 些裂缝的两侧常伴有如羽毛状平行排列的次 一级裂缝。
4)扇形张裂缝。滑坡体向下滑动时,滑坡舌 向两侧扩散,形成放射状的张开裂缝,称为 扇形张裂缝,也称滑坡前线放射状裂缝。
(2)滑动Leabharlann 、滑动带和滑坡床滑坡体沿其滑动的面称滑动面。滑动面以上,被揉皱了 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结构扰动带,称滑动带。有些滑坡的滑 动面(带)可能不只一个,在最后滑动面以下稳定的岩土体称 为滑坡床。
滑动面的形状随着斜坡岩土的成分和结构的不同而各异。 在均质粘性土和软岩中,滑动面近于圆弧形。滑坡体如沿着 岩层层面或构造面滑动时,滑动面多呈直线形或折线形。多 数滑坡的滑动面由直线和圆弧复合而成,其后部经常呈弧形, 前部呈近似水平的直线。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不良地质是指土壤性质差异性大、土质不均匀、地下水位高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情况。

遇到不良地质问题,工程施工和地质治理的需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地质勘探和采用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处理不良地质的方案。

首先,优化施工工艺是处理不良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合理组织施工作业。

针对土质不均匀的情况,可以采用土壤改良技术,如夯实法、冲击法、贯入法等,以改善土壤质地和加固地基。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情况,可以采用压水平衡、冻结法等控制地下水的方法,以确保施工安全。

其次,加强地质勘探是有效处理不良地质问题的关键步骤。

地质勘探可以提供详细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地质处理提供参考。

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采用地质勘探技术,如钻孔、试探等,以获取地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等综合手段,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

最后,选择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也是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关键。

根据具体不良地质情况,可以采用土质改良、基坑加固、排水处理等方法。

土质改良可以通过加入修改剂等手段,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基坑加固可以采用混凝土梁、钢支撑等方式,加固基坑的周边土体,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排水处理可以采用井点降水、泵站抽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的影响。

总之,处理不良地质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施工工艺优化、地质勘探加强和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

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加强地质勘探,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地质处理提供依据。

通过选择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改良土壤性质、加固基坑和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有效解决不良地质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工程地质6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6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6.5.3岩溶和土洞的工程地质问题 1、溶蚀岩石的强度大大降低 2、造成基岩面的不均匀起伏 3、溶蚀漏斗对地面稳定性的影响 4、溶洞和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①分布密度和发育情况 ②洞孔埋深 ③抽水降压对顶板的影响
6.5.4岩溶和土洞地基的防治 1、挖填 2、跨盖 3、灌注 4、排导 5、打桩
6.6 地震及其效应
6、地震效应 1)、地震力效应 2)、地震破裂效应 (1)地震断层 (2)地裂缝 3)、地震液化效应 4)、地震激发灾害效应 滑坡、坍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6.7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6.7.1 地基承载力 1、地基承载力 两个条件:(1)地基受载后不会产生破坏而丧失稳定 (2)沉降量在允许范围内 2、持力层的选择 (1)低层结构 (2)持力层的条件:a、承载力高 b、厚度大 稳定均匀; d、埋深尽可能浅 e、沉降量小 6.7.2 岩溶与土洞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洞顶稳定性 2、基岩面的起伏性 3、覆盖层的均匀性与稳定性
c、分布
6.7.3 地震液化与断裂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液化层的判别 2、断层带的影响 (1)全新世活动断裂 (2)发震断裂 (3)非全新活动断裂 (4)地裂:构造性地裂、重力性地裂 6.7.4 斜坡岩土体移动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建筑物稳定性 (2)整体稳定性
6.8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下工程选址的影响 6.9 不良地质现象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6.10 不良地质作用对海港建设的影响
6.2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是河谷中流动的常年性水流。 河谷:谷底、河床、谷坡、坡缘及坡麓等构成。 水流的功能: 消耗于水的粘滞性、条流、涡流等形成 消耗于对河床的侵蚀 消耗于对泥沙的搬运 河流的地质作用: 侵蚀作用:侵蚀切割与搬运 堆积作用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课件)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课件)

黄土滑坡
粘土滑坡
碎石土滑坡
1-黄土层;2-含水砂砾层; 1-具有裂隙的粘土;2-砂砾层; 1-碎石;2-砂岩与粘土页岩互层;
3-砂、页岩互层;4滑落黄土和砾层 3-页岩;4-滑落粘土
3-松散碎石土;4-滑动的碎石土体
四、滑坡的分类
2.按滑动面和岩土体层面的关系分类
均质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四、滑坡的分类
三、泥石流的分类
2)按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1) 水力泥石流。 (2) 重力泥石流。
3)按流体性质分类 (1) 黏性泥石流。 (2) 稀性泥石流。
四、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生物措施 2.跨越工程 3.穿越工程 4.防护工程 5.排导工程 6.拦挡工程
(2)漏斗 (3) 落水洞 (4) 溶蚀洼地 (5) 坡立谷(岩溶盆地) (6) 干谷、盲谷和伏流 (7) 峰丛、峰林和孤峰
溶沟和石芽
三、岩溶地貌
2.地下岩溶地貌
(1) 溶洞 (2) 暗河 (3)天生桥
地下暗河
四、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1.溶蚀后岩石的强度降低 2.造成基岩面不均匀起伏 3.降低地基承载力 4.造成施工困难
2. 风沙地区修建公路应注意的问题 1) 路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 路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泥石流
一、泥石流概述
泥石流是指突然暴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具有来势迅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大等特点,是山区特有 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 松散固体物质
4. 其他条件
三、泥石流的分类
崩塌与岩堆
一、崩塌概述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母 岩,突然而猛烈的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规模巨 大的崩塌称为山崩。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 科式力作用结果: 北半球:右岸受到冲刷,左岸得到堆积 南半球:左岸受到冲刷,右岸得到堆积
横向环流作用结果
❖ 凹岸受到冲刷,凸岸接受堆积 ❖ 河弯不断向下游发展,形成蛇曲 ❖ 洪水期间会发生截弯取直,从而形成牛
轭湖。
二、河谷的类型及河流阶地
❖ 河谷的类型: 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 侵蚀谷:由于河流冲刷而成
岩石的风化一般是由表及里呈带状分布。由 地表往下风化作用的影响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因 此在风化剖面的不同深度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 质有明显的差异。从岩石风化程度的深浅,在风 化剖面上自下而上可分成四个风化带:微风化带、 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全风化带。
△岩石风化带的界线,在工程建筑中是一项重 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岸的横向水力坡度In
In=tgα=[mV2/R]/mg=V2/Rg 形成横向水力坡度后
就产生了附加压力,其 方向与离心力相反,且 在所有的深度上一致, 等于Inγ。
离心力与附加压力 相迭加,就会产生上层 水流流向凹岸,而下层 水流就流向凸岸,形成 螺旋状横向环流。
科式力作用(惯性力)
❖ 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不一,赤道附近大, 向两极逐渐变小。产生科式力。
❖ 流水对河床冲刷的重要条件是只有当水流未被 泥砂饱和时才会发生冲刷。
如果上游河段流来的水流中含有泥砂量小 于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由于输砂能力未被 充分利用就会冲刷;
如果输砂量超过了这一河段的输砂能力则 产生沉积。
2. 流水对河岸的掏蚀
(横向环流的作用)
❖ 平直河道 ❖ 弯曲河道 ❖ 科式力的作用(地球自转)
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的影
响下,产生一种单纯的机械破坏作用。
特点:破坏后岩石的化学成分不改变,只

第六章_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第六章_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第六章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1.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危害。

它包括:自然地质灾害: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灾害。

人为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工程活动使周围地质环境发生恶化而诱发的地质灾害。

由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物理地质现象,包括岩石风化、冲沟、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潜蚀、冻融、地震、风沙、地面沉降、海岸湖岸水库的岸边再造等等,这些作用都给工程建设活动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我们把这些危害工程建设的地质作用统称为不良地质作用。

2.风化作用(地表及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岩石,在气温变化、水溶液、气体及生物等各种营力的作用下,其成分和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改变岩体成分和结构的地质作用,总称为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特点:岩石有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而无明显的成分改变。

影响因素:气温变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膨胀等(2)化学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受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而发生化学成分的变化,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

):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溶解作用(3)生物风化作用:由于生物的活动对岩石与矿物所引起的破坏作用,为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既有机械的又有化学的3.河流地质作用(1)流水的侵蚀作用:包括溶蚀和机械溶蚀两种方式。

1)流水对河床的冲刷2)流水对河岸的掏蚀(2)流水的搬运作用(3)流水的堆积作用4.河谷的类型:(1)侵蚀谷发展成为河谷分三个阶段:峡谷型、河漫滩河谷、形成河谷(2)河流阶地可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上迭阶地、内迭阶地、嵌入阶地)、基座阶地。

5.河岸掏蚀破坏的防护:首先要确定河岸掏蚀破坏的地段。

防护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防护河岸不受冲蚀作用的措施。

如抛石、铺砌、混凝土块堆砌、混凝土板、护岸挡墙、岸坡绿化等。

另一类是调节径流以改变水流方向、流速和流量的措施。

只有综合采用整治与预防措施并举,以及按经济技术指标对比的方法来选择决定方案时,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5、按形成年代
①新滑坡 死滑坡 ②古滑坡 活滑坡
四、滑坡旳力学分析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滑坡旳形成条件
滑坡旳发生,是斜坡岩土体旳平衡条件遭到破坏旳成果。
2、力学分析
在均质粘土和软质岩石中,滑动面多为圆弧形 若沿岩层面或构造面滑动时,滑动面多呈直线形或折线形
①直线形滑动面 (以力旳平衡为基础)
箭头旳长短表 达速度旳大小
滑坡运动矢向平面图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滑坡壁 滑坡台阶
滑动面(带)
滑坡鼓丘 滑坡舌
滑坡体
三、滑坡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按滑坡体旳物质构成
①堆积层滑坡:产生于第四纪堆积物中旳滑坡 ②黄土滑坡:发生于不同步期旳黄土层中旳滑坡 ③粘土滑坡:发生在均质或非均质粘土层中旳滑坡
3、工程意义
不良地质现象给工程建筑旳稳定性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并 给人类旳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它们 形成和发展旳规律,以便采用相应旳措施予以防治。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倒塌与岩堆
一、倒塌
1、基本概念
①倒塌:在陡峭旳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忽然而剧烈 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旳现象。
平衡条件:滑坡体重力旳下滑分力T ≤ 滑动面上旳抗滑阻力F
常用稳定系数
k
表达两力之比:k
总抗滑力 总下滑力
F T
当k<1时,斜坡平衡条件遭到破坏形成滑坡; 当k=1时,斜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当k>1时,斜坡处于稳定状态。
②圆弧形滑动面 (以力矩旳平衡为基础)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6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6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6.1
崩 塌 与 落 石(4/5)
长江西陵峡链子崖
卸荷裂隙
6.1

崩 塌 与 落 石(5/5)
崩塌的防治
崩塌的治理应以根治为原则,当不能清除或根治时,可采取 下列综合措施。 (1)遮挡:可修筑明洞、棚洞等遮挡建筑物使线路通过。 (2)拦截防御:当建筑物线路工程或线路工程与坡脚有足够距 离时,可在坡脚或半坡 设臵落石平台、落石网、落石槽、拦 石堤或挡石墙、拦石网。 (3)支撑加固:在危石的下部修筑支柱、支墙。亦可将易崩塌 体用锚索、锚杆固定在斜坡稳定的岩石上。 (4)镶补勾缝:对岩体中的空洞、裂缝用片石填补、混凝土灌 注。 (5)护面:对易风化的软弱岩层,可用沥青、砂浆或浆砌片石 护面。 (6)排水:设排水工程以拦截疏导斜坡地表水和地下水。 (7)刷坡;在危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岩层表面风化破碎不稳定的 山坡地段,可刷缓山坡。
6.1

崩 塌 与 落 石(3/5)
崩塌形成的条件
① 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必要条 件。一般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 45度,多数55-75度之间。 ② 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 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 高峻的斜坡,在外来因素下,一旦 稳定性遭到坡坏,产生崩塌现象。 软硬互层(相间)构成的陡峻斜坡。 ③ 构造条件:岩性不同的岩层以各 种不同的构造和产状组合而成,常 为各种构造面所切割。从而消弱岩 体内部的联结。 ④ 其他自然因素:强烈风化;冻融 循环;植物根系的楔入;人为不合 理的工程活动。
9-张拉裂缝; 10-滑坡鼓丘; 11-扇形张裂缝; 12-剪切裂缝
5.2
滑 坡(8/36)
滑坡裂缝:根据受力情况不同常见的有四种:
(1)张拉裂缝:在斜坡将要发生滑动的时候,由于拉力的作 用,在滑坡体的后部产生一些张口的弧形裂缝。坡上拉张裂缝 的出部滑动较下部为快,则滑坡下部会向上鼓起并开裂,这些裂缝 通常是张口的。 (3)剪切裂缝:滑坡体两侧和相邻的不动岩土体发生相对位 移时,会产生剪切作用;或滑坡体中央部分较两侧滑动快而产 生剪切作用,都会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裂缝。 (4)扇形张裂缝:滑坡体向下滑动时,滑坡舌向两侧扩散, 形成放射状的张开裂缝,成为扇形裂缝,也称滑坡前缘放射状 裂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滑坡的形成条件
1.边坡体的岩性条件
2.边坡体内部的结构构造
岩层或土层层面、节理、裂 隙等常是影响边坡体稳定性
坡角愈平缓、坡高愈低,边 坡体的稳定性愈好
4.水文地质条件
A.气候条件变化会使岩石 风化作用加剧
B.地震烈度在5度以上时 就可能诱发边坡滑动。
3.地形地貌条件
90%以上的边坡滑动都与水的 作用有关
(2)节理发育的块状或层状岩石,如石灰岩、花岗岩、 砂岩、页岩等;厚层硬岩覆盖在软弱岩层之上的陡壁均可 形成崩塌。
(3)各种构造面,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陡时, 便构成崩塌的依附面。
(4)在暴雨或久雨之后,水分沿裂隙渗入岩层,降低了 岩石裂隙间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体的重量,就促 进崩塌的产生。
规模极大的崩塌可称为山崩,而仅个别巨石 崩落称坠石。
危害:(1)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 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2)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 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
(3)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 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
2、崩塌的成因:
(1)山坡坡度大于45度,可形成崩塌。
3.按滑坡的规模大小划分: (1) 小型滑坡;小于3万立方 (2) 中型滑坡;3—50万立方 (3) 大型滑坡;50—300万立方 (4) 巨型滑坡:大于300万立方
4. 按形成的年代划分: (1)新滑坡; (2)古滑坡:
5. 按力学条件划分。 (1)牵引式滑坡 (2)推动式滑坡 (3)平移式滑坡
△覆盖防止风化营力入侵的材料,如沥青、水泥、 粘土盖层等;
△灌注胶结和防水的材料,如水泥、沥青、水玻璃、 粘土等浆液,使其起到封闭和胶结岩石裂隙的作用;
△整平地区,加强排水----防止风化。
4.1 滑坡与崩塌
本节主要内容
• 滑坡的定义及构造 • 滑坡的分类 • 滑坡的发育过程 • 滑坡的力学分析及影响因素 • 滑坡的治理 • 崩塌
岩石风化的治理
岩石风化的治理方法可采用挖除和防治两种措施。
(一)挖除方法。这种措施是采取挖除一部分危及建 筑物安全的风化厉害的岩层,挖除的深度是根据风化岩 的风化程度、风化裂隙、风化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 要求等来确定。挖除风化岩石是一个困难而耗费时间的 过程,因而宜少挖。
(二)防治方法。这种方法是采取制止风化作用继 续发展,或采用人工方法加固风化岩的措施。
4.1.1 滑坡的定义及构造
• 滑坡的定义
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 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 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 特点 1. 滑动的岩土体具有整体性;
2.斜坡上岩土体的移动方式为滑动,不是倾 倒或滚动;
3.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缓慢地往下滑动,其 位移速度多在突变加速阶下部修筑挡土墙、抗滑桩或用锚
杆加固等工程以增加滑坡下部的抗滑力。
在使用支挡工程时,应该明确各类工程的 作用。如滑坡前缘有水流冲刷,则应首先在河 岸作支挡等防护工程,然后又考虑滑体上部的 稳定。
3.刷方减重(减小下滑力) 主要是通过削减坡角或降低坡高,以减轻 斜坡不稳定部位的重量,从而减少滑坡上部的 下滑力。如拆除坡顶处的房屋和搬走重物等。 刷方-----减小坡度 减重-----减小滑体重量
5.气候和地震作用
6.人为因素影响
平整场地、修筑道路、开挖 渠道、基坑以及采矿都将导
致产生滑坡
• 四、滑坡发育过程 • 1、蠕动变形阶段:历时长,是滑坡预测和预
防的重要阶段。 • 2、滑动破坏阶段:速度大,来势猛,破坏力
大。 • 3、渐趋稳定阶段。 • 五、影响滑坡的因素 • 1、边坡形态:坡高,坡角; • 2、岩土性质:强度,含水量,完整性等; • 3、构造面的产状; • 4、水:静水,动水; • 5、振动荷载:地震。
第四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 地质问题
主要内容
• 边坡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 • 地震 • 各种不良地质作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引言
不良地质现象:
岩石风化、斜坡滑动与崩塌、河流的侵蚀 与堆积、岩溶、地震等,这些地质现象可能会对工 程的安全和使用起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甚至危 害甚大,因而称这些地质现象为不良地质现象。
(1)覆盖层滑坡:本类滑坡有粘性土滑坡、
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
(2)基岩滑坡 :本类滑坡与地质结构的关系
坡。
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
(3)特殊滑坡:本类滑坡有融冻滑坡、陷落
滑坡等。
2.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1)浅层滑坡:小于6米 (2)中层滑坡;6—20米 (3)深层滑坡;20—30米 (4)超深层滑坡:大于30米
滑坡产生具有以下特征
滑坡的特征
4.1.3 滑坡的治理
(一)治理原则 1)以防为主、整治为辅; 2) 尽量避开大型滑坡所影响的位置; 3) 尽可能综合治理; 4)整治最危险、最先滑的部位; 5)注意做好排水工程。
滑坡的 防治措施
地面与地下排水
减重与反压措施
抗滑支挡工程
(二)治理措施 1.排水 原则:区内水尽快汇集、排出 区外水应拦截、旁引 措施: (1)地表排水主要是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明沟系统。 截水沟是用来截排来自滑坡体外的坡面径流, 排水明沟系统,以汇集坡面径流引导出滑坡 体外。 (2)地下排水为了排除地下水可设置各种形式的 渗沟或盲沟系统,以截排来自滑坡体外的地下水流。
• 基本构造特征
(1)滑坡体 (2)滑动面、滑动带
和滑坡床 (3)滑坡后壁(滑坡
圈谷) (4)滑坡台地 (5)滑坡鼓丘 (6)滑坡舌 (7)滑坡裂缝:
1)拉张裂缝 2)鼓张裂缝 3)剪切裂缝 4)扇形张裂缝 (8)滑坡主轴
4.1.2 滑坡的分类
1. 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 划分:
4.改善滑动面(带)岩土性质(增加强度) 主要是为了改良岩土性质、结构,以增加
坡体强度。 本类措施有:对岩质滑坡采用固结灌浆;
对土质滑坡采用电化学加固、冻结、焙烧等。
4.2 崩塌
(一)概述 (二)崩塌发生条件和发育因素 (三)崩塌的防治
(一)概述
崩塌: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块 岩块,突然地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 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 这一过程称为崩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