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视觉感知1

合集下载

色彩感知教学计划

色彩感知教学计划

色彩感知教学计划一、引言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因此,在教育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色彩,并提高他们的色彩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包括色彩的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等。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色彩的情感和联想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色彩鉴赏能力,培养他们欣赏和理解不同色彩应用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色彩设计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的介绍1.1 主要色彩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2 色轮和色彩的分类1.3 色彩的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等概念2. 色彩感知的活动与实践2.1 室内外环境中的色彩观察与描述2.2 图片色彩的分析与讨论2.3 色彩配对游戏,培养学生对色彩对比度的感知能力2.4 创作一幅以某种色彩为主题的画作,并解释其情感和联想3. 色彩鉴赏与创造力培养3.1 色彩鉴赏的案例分享与讨论3.2 进行色彩设计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特定情境和目标进行色彩搭配3.3 学生个人或小组创作一幅色彩鲜明、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并进行展示与评价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2. 视觉与实践结合: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或案例进行色彩感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

3.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共同完成色彩设计和艺术创作任务。

五、教学评估方法1. 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2. 课堂讨论与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艺术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色彩作品进行评价,以及他们对作品情感和联想的解释。

六、教学资源与教材1. 图片、海报和艺术作品等色彩相关的视觉材料。

2. 艺术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颜料、画笔和画布等。

人类视觉系统与色彩感知的关系

人类视觉系统与色彩感知的关系

人类视觉系统与色彩感知的关系人类视觉系统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色彩感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视觉系统通过眼睛接收外界的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我们可以感知和理解的图像。

色彩感知是指人类对于物体表面反射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的感知能力。

人眼中有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对应着不同的颜色感知:红色、绿色和蓝色。

这三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分别对应着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从而使我们能够感知到色彩。

眼睛中的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这个区域也是我们最为敏感的视觉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红、绿、蓝三种色彩感受器分布较为均匀,使得我们对于色彩的感知更为精确和敏感。

人类视觉系统在色彩感知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我们对于外界环境的感知,还体现在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判断中。

色彩在人类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设计中的运用、产品包装、标识系统等等,都会利用色彩来产生不同的效果和传达信息。

此外,人类视觉系统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照明条件会对色彩的感知产生影响。

不同的光源会产生不同的光谱分布,从而改变我们对物体颜色的感知。

此外,人类视觉系统对于亮度和对比度的感知也会对色彩感知产生影响。

亮度和对比度的变化会改变人们对物体颜色的感知和区分能力。

人类的色彩感知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有些人可能对某些颜色更敏感,而对另一些颜色则不那么敏感。

这种个体差异可能与个体眼睛中视锥细胞的分布和活性有关。

在理解人类视觉系统与色彩感知的关系时,还需要考虑到色彩的心理感知。

色彩在心理上有着不同的联想和情感,比如红色常常与热情和危险相关联,蓝色则常常与冷静和稳定相关联。

这种色彩心理感知可能是受到文化、社会经验和个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利用对人类视觉系统与色彩感知关系的了解来产生特定的色彩效果。

在设计领域,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来达到特定的设计目的,从而影响人们的情感和心理。

在广告领域,我们可以利用不同色彩对人们的认知和决策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广告的效果。

色彩知识点总结大全

色彩知识点总结大全

色彩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色彩的基本概念1.色彩的定义色彩是由光线通过物体表面的反射或透射而产生的视觉感觉,它是人类视觉感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色彩是由各种波长的光线组成的,不同波长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2.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种类,如红、黄、蓝等;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从较亮到较暗依次为浅色到深色;饱和度指的是色彩的纯度程度,从不纯到纯依次为灰色到鲜艳色。

3.色彩的感知人类的眼睛通过感光细胞来感知外界的色彩,不同的感光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有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感觉。

同时,人们对色彩的感知也受到文化、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

二、色彩的分类1.按光的三原色分类按照光的三原色理论,色彩可以分为红、绿、蓝三原色,它们是可以通过光线叠加产生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彩。

而通过不同的光线叠加,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色彩。

2.按色相分类按照色相的差异,色彩可以分为红、橙、黄、绿、蓝、紫六个基本色相,而这些基本色相又可以通过混合和调配产生各种不同的中间色相。

3.按明度和饱和度分类根据明度和饱和度的差异,色彩可以分为浅色、深色、灰色、鲜艳色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色彩分类能够在设计中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4.按色彩的暖、冷分类按照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可以分为暖色和冷色,暖色具有活泼、明亮、温暖的特性,而冷色具有冷静、沉静、清冷的特性。

三、色彩的特性1.色彩的视觉效果色彩在视觉上产生了明暗、对比、深度、立体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色彩搭配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2.色彩的情绪效果不同的色彩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红色具有激动、热情、活力的特性,蓝色具有清静、冷静、安静的特性,黄色具有明快、温暖、快乐的特性,而黑色则具有严肃、沉着、厚重的特性。

3.色彩的文化意义不同的文化对于色彩有着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比如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和吉祥,而在西方,红色多被用于表示危险和热情。

4.色彩的认知效果色彩对人的认知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商业设计中,适当的色彩搭配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影响其购买决策。

色彩的视觉特征

色彩的视觉特征
色彩与情感表达
色彩不仅可以传达情感,还可以影响人的情感。比如,暖 色调可以让人感到温暖、舒适,而冷色调则会让人感到清 爽、冷静。
色彩与象征意义
在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下,色彩还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 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吉祥;在西方文化中, 白色则代表纯洁、神圣。
02
人眼对色彩感知过程
视网膜结构与功能
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色彩视觉特征应用的拓展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 术的不断发展,色彩视觉特征 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如图 像识别、场景理解、视频分析 等。
复杂环境下色彩视觉特征 提取的挑战
在实际应用中,复杂环境下的 色彩视觉特征提取仍然面临许 多挑战,如光照变化、阴影干 扰、颜色失真等。
反射
物体表面的反射特性会影响我们对颜色的感知。光滑的表面会反射更多的光线,使颜色看 起来更加鲜艳;而粗糙的表面则会散射光线,使颜色看起来更加柔和。
散射
大气中的散射现象也会影响我们对颜色的观察。例如,在晴朗的天空中,短波长的蓝色光 更容易被散射,因此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而在日出和日落时,长波长的红色光更容 易穿透大气层,因此我们看到的太阳是红色的。
如绿色和黄色,具有中等 的波长,给人一种自然、 和谐的感觉,常用于表现 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长波长光线
如红色和橙色,波长较长, 给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 觉,常用于表现热情、活 力的场景。
光线折射、反射和散射对颜色影响
折射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导致颜色的表现也会发生 变化。例如,在水下或玻璃等透明介质中,光线折射会使得物体颜色看起来与在空气中不 同。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饱和度越低,色彩越暗淡。

不同颜色对人的视觉感知的影响

不同颜色对人的视觉感知的影响

不同颜色对人的视觉感知的影响颜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在衣服、家具、广告还是绘画中,都离不开颜色的运用。

不同的颜色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感知,对人们的情绪、思维和行为都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颜色对人的视觉感知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来阐述颜色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一、红色红色是最具有活力和能量的颜色之一,它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力,并具有刺激食欲、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兴奋和恐惧感的作用。

红色还与激情、爱情和争斗等情感紧密关联。

例如,在运动比赛中,红色常被用作队服颜色,因为它能够激发运动员的斗志和自信心。

二、蓝色蓝色给人一种冷静、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它常被用作表示和平与安全的象征。

蓝色还具有抑制食欲和情绪的作用,因此在餐厅和食品包装中较少使用。

此外,蓝色还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因此广泛运用于办公环境和学习场所。

三、黄色黄色代表着阳光、希望和活力,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感觉。

黄色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增强大脑的活跃度。

在商业广告中,黄色常被用作吸引消费者眼球的颜色,例如在打折促销中常会用黄色标注。

此外,黄色还常被用于表示警示和提醒,如交通信号灯中的黄灯。

四、绿色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给人以和谐、平静和放松的感觉。

绿色还与健康和环保等价值观相联系,在医疗场所多用绿色装饰,因为它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此外,绿色还被认为是带来好运和财富的颜色,因此在财务和商业行业中也常被运用。

五、紫色紫色是一种神秘而富有创意的颜色,它与贵族、奢华和神秘感相关联。

紫色也是艺术和宗教中常用的色彩,给人一种高贵和神圣的感觉。

此外,紫色还被认为是刺激创造力和提升智力的颜色,因此在设计和创新领域中常被运用。

综上所述,不同的颜色对人的视觉感知有着不同的影响。

红色激发活力和激情,蓝色带来冷静和安宁,黄色增加愉悦和注意力,绿色提供和谐和放松,紫色营造神秘和创意。

这些颜色不仅仅是物体的外在表现,更是引起人们情感和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色论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三色论的名词解释心理学

三色论的名词解释心理学三色论,又称三色理论,是心理学中一种关于颜色知觉的理论,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在19世纪中叶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类对颜色的感知主要依赖于三种基本色彩,即红、绿和蓝。

1. 色彩感知的起源色彩感知是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识别和解码的过程。

在视网膜存在着一种称为色素的感光物质,它可以对各种波长的光线产生反应。

对于波长在400至700纳米之间的光线,人类的视觉系统可以将其解读为各种颜色。

然而,冯·亥姆霍兹发现,我们所感知到的颜色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可以通过混合红、绿和蓝这三种基本色彩来得到。

2. 三色理论的基本原理根据三色理论,人类的视觉系统中存在三种特殊的受体细胞,它们各自对红、绿和蓝色光线敏感。

这三种基本色彩的光线与受体细胞的激活程度成正相关。

当红光线与红色受体细胞发生相互作用时,红色受体细胞会被激活,反之则不被激活。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绿光线和蓝光线。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感知到各种不同的颜色。

3. 三原色与颜色混合三色理论进一步指出,通过混合不同比例的红、绿和蓝三原色,我们可以产生出所有其他的颜色。

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中的三种受体细胞对于不同颜色的光线有不同的敏感度。

例如,当红色和蓝色的光线同时输入我们的视觉系统时,红色和蓝色的受体细胞都会被激活,而绿色受体细胞则不会被激活。

这种激活模式会被我们的大脑解读为紫色。

类似地,不同比例的红、绿和蓝光线的混合,可以产生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感觉。

4. 三色理论的应用三色理论不仅对理解颜色感知有重要意义,还被广泛应用于颜色的再现和合成。

比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红、绿和蓝三种基本光线的强度来产生各种颜色的图像。

而在电视、摄影和印刷等领域,也需要根据三色理论来调整和控制颜色的再现,以使得观众或观察者能够准确地感知到所呈现的颜色。

总结起来,三色理论是解释人类对颜色感知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类的视觉系统对红、绿和蓝三种基本色彩的光线具有特殊的敏感性,通过调整和混合这三种光线,我们可以感知到无数种不同的颜色。

人类视觉系统及色彩感知

人类视觉系统及色彩感知

人类视觉系统及色彩感知人类的视觉系统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

通过眼睛获取的视觉信息经过大脑的处理和解释,让我们能够看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色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类视觉系统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以及色彩感知的机制。

人类的视觉系统由眼睛、视神经和大脑组成。

眼睛是我们获取视觉信息的器官,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分辨力。

它主要由角膜、虹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视戟等部分组成。

当光线进入眼睛时,首先经过角膜,然后通过虹膜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进一步通过晶状体对光线进行聚焦,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图像。

视网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内膜,它们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并发送到大脑中进行处理。

视神经是负责将视觉信号从视网膜传输到大脑的管道。

当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受到光线刺激时,它们会产生电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干和脑内的视觉皮层。

在这个过程中,视神经会对视觉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输和解释。

大脑是人类视觉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视觉皮层是大脑中负责处理和解释视觉信号的区域。

视觉皮层可以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负责处理不同的视觉信息,比如形状、运动、深度和颜色等。

在视觉皮层中,神经元会对接收到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形成我们所见到的图像。

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需要高度协调的神经网络和信号传递机制。

色彩感知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方面。

人类视觉系统能够感知到不同波长的光线,并将其转化为不同的颜色。

这一过程涉及到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两种感光细胞的作用。

视锥细胞主要负责感知不同颜色的光线,它们分为三个类型:红、绿和蓝。

这三种视锥细胞对应的波长范围不同,分别对应于红、绿和蓝三种基本颜色。

通过不同视锥细胞的组合和激活程度,我们能够看到丰富多样的颜色。

与此同时,视杆细胞主要负责在低光强度条件下感知光线。

它们对颜色的感知不如视锥细胞敏感,主要负责黑白和灰度图像的处理。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夜间或者昏暗的环境中,视杆细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色彩的三属性及其在视觉感知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的三属性及其在视觉感知中的重要作用

颜色的三属性及其在视觉感知中的紧要作用颜色是人类视觉感知中难以或缺的元素,国际上统一规定了用于区分不同颜色的三个特别物理量: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即颜色的三属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属性在颜色中的意义及其在视觉感知中的紧要作用。

引言颜色是人类感知世界的紧要方式之一,对人们的情感、认知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为了系统地描述和表达颜色,国际上规定了三个基本的颜色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这三个属性在颜色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不同颜色的特点以及它们在视觉感知中的作用。

一、色调:颜色的紧要特征色调,又称色相、色别或色名,是用来区分不同颜色的名称。

它是颜色的紧要特征,是一种颜色不同于另一种颜色的紧要区分。

通过色调,我们可以将红色、绿色、蓝色等不同颜色进行分类,使人们能够快速识别和描述各种颜色。

另外,通过不同色调的相互混合,我们可以产生更多中心色,如橙黄色、蓝绿色等。

色调的区分紧要由反射光的谱波长决议,不同的谱波长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二、明度:颜色的明暗属性明度是颜色的明暗属性,用于表征颜色的明暗程度。

即使色调相同的颜色,假如它们对入射光波的反射率、透射率不同,也会在人眼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明度常常是针对非发光物体表面颜色而言的,它取决于光源辐射光能量大小以及表面对入射光线的反射率、透射率大小。

高明度的颜色看上去光亮,低明度的颜色则较暗。

明度是颜色的骨架,对于颜色的结构和感知都具有紧要作用。

三、饱和度:颜色的纯度属性饱和度,又称色纯度、彩度或艳度,用于表征颜色的纯度程度。

它指的是物体显色表面反射或透射的光线颜色与光谱色的接近程度。

高饱和度的颜色看起来更明丽,能够更好地表达其颜色特性,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相对较灰暗。

颜色的饱和度取决于物体表面对入射光谱的选择性吸取,选择性吸取越高,饱和度越高。

饱和度也受到彩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影响,彩色成分比例越大,饱和度越高。

四、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相互关系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决议了我们对颜色的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感知报告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里,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以及如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里都充满丰富的色彩。

色彩种类之多,但是人眼所能分辨的就达2-8万种之多,它对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有着诸多的影响。

许多成功的艺术家更多地利用自然地光和色来强化内心感受,可见,色彩是绘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和艺术语言它能使绘画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

那么我们要学习美术来说,只有熟悉和掌握色彩的相关关知识和应用技巧,才能描绘和制作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那么,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是色彩的视觉感知。

一、光与色
1、因光生色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即使你睁大双眼,眼前仍旧是一片漆黑。

不仅难以看清各种物体的方位和大小,就连白天可以辨别的各种色彩也都荡然无存了。

但当我们打开手电后,光线照射范围内的物体呈现出色彩,不见光的地方仍从色彩的产生到被人的视觉感知,与光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色彩是光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2、光色
对于光与色的研究,17C英国物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通过三棱镜将白色的日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六种有明显差别的色光,这就是著名的光的色散现象。

不同的色光,它们的波长是不同的,我们的视觉可感知光的波长在380-780CM之间,称“可见光”,光可分为可见光与不可见光,不可见光通常是指紫外线、红外线、远红外线等。

3、物体色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能见到的那么多的色彩中,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叶子为什么是绿的,轮胎为什么是黑的?色彩究竟是怎样产生的?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物体是不会发光的。

只有当光照射到物体后反射到人眼中,才有了色彩的感觉。

是物体在接受光照的同时吸收了部分的光波粒子,此时就产生了物体色。

由此可知,叶子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日光照射在叶片上,叶片吸收了除绿色光以外的所有射线,余下的绿色反射到人眼中,因此产生绿色的感觉。

而轮胎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它基本吸收了所有的有色光,所有看上去呈黑色。

除上述外,我们还要了解2个概念,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

加色混合,是指色光混合,
特点是参与混合的色光种类越多颜色越淡越亮。

减色混合是颜料或物体的混合特色,参与混合的颜色越多色彩越浊越暗。

那么,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内容是:
二、色彩的视觉感知
1、色彩的三要素(展示色轮)
a,色相:色彩相貌
将2种或2种以上的不同色彩组合在一起,会产生色彩间差别对比,这种对比称为色相对比。

每一个画面是由不同的色彩构成,根据画面的色彩对比强弱,可以分为强对比和弱对比。

同一色相的物体在不同背景的衬托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色相环中90度以内的色彩配合为弱对比,色相环中相距90度--180度的色彩配合为强对比。

在12色轮中,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在色轮上是一次色,橙绿紫是二次色,其间夹杂的颜色是三次色。

以色轮任意一色为中心,60度以内是类似色,色彩变化和缓;120度为对比色,色相有明显的变化,互补色处在180度对角上。

思考与交流:
1、左图装饰画中的主要色彩提取3-4种,按两色一组分别组合,看看属于哪种对比方式?从中又可以发现什么新问题?
2、尝试对右边这幅木版年画作品或其他民间绘画作品的色彩进行分析,谈谈民间绘画的一般用手特点。

b,明度:色的明暗程度,体现光波照射在物体上反射数量的多少,多则明,少则暗。

大家能说出色轮上最亮的和最暗的颜色吗?对,最亮的是黄色,最暗的是紫色。

色彩之间的明度是有差异的,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并置在一起所产生的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称为明度对比。

我们来看下这两组对比图片。

分析强弱对比。

我们再来看下这两作品,《梳起的村姑》和《仿古。

秋景》,其中《梳起的村姑》,画中人物不透明度的服装和面部色彩以及画面漆黑的底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而《仿古》中橙红和天蓝则构成了画面明度的弱对比,使画面笼罩在朦胧的光色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c,纯度:色彩含彩量,指物体反射某种光波的纯净程度。

无彩色为黑、白,其他有彩色纯度随明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嘴纯的色是基本不含白的,只要一种有彩色加入白、黑、不同明度的灰色,或者其他有彩色,其纯度就会下降。

大家来看下这组纯度强对比和弱对比的色彩组合,很明显的我们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它们的强弱对比关系。

我们再来看下这两幅作品,《一块红布》——大面积的灰色衬托了提高红色
的纯度对比,使静态的红色在画面中呈现出闪烁、刺眼的效果。

而《平杯》——浅黄灰、浅绿灰、浅紫灰、浅红灰构成了画面不同色相纯度的弱对比,整个画面色彩柔和,给人轻松舒缓的视觉感受。

纯度对比的强弱往往与画面的主次空间关系的处理密切相关。

3,色彩的感情——色彩是看得见的冷、热、酸、甜
我们很容易能分辨橙汁和咖啡的味道,同样,我们也很容易感受色彩的个中滋味。

橙黄色有甜味感;褐色有苦味感;柠檬黄和黄绿色有酸味感;赤红色有辣味感。

同一色彩在不同画面上会表达完全不同的意义,由于人们对色彩体验感受的多样性,也使色彩的应用有了许多选择。

色彩感受多来自于我们的感知经验。

色彩使我们产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相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形成感官上的共鸣,色彩便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了作用
A,冷暖感(X)
B,兴奋与沉静(XCM)
一般是红橙黄等暖色给人带来温暖和兴奋感,紫蓝绿等冷色令人感到寒冷和安静。

所以,冷饮摊会采用令人产生凉爽感联想的冷色调吸引顾客;而快餐店往往用红、黄色调使顾客兴奋起来,加快用餐速度,无形中加大了顾客流动量。

C,轻与重(M~CX)
明度为主,亮色轻暗色重。

同明度下,纯度低色相模糊者轻,纯度高色相明确者重
D,华丽与朴素(C~MX)
华丽与朴素感受纯度影响最大,纯度高华丽,纯度低朴素。

明度方面亮色华丽,浊色朴素。

色相上红黄色比蓝色华丽
E,软与硬(M~C)
明度上,灰色比白、黑软。

高明度灰色比低明度的软。

纯度上,越纯越硬,反之越软。

F,明快与忧郁(MC~X)
中明度以上明快,反之忧郁。

高纯度明快,低纯度忧郁。

色相上,暖色活泼,冷色忧郁。

G,前进与后退(X~M)
暖色前进,冷色后退。

深色低上的小块浅色前进,浅色低上的小块深色后退。

H,膨胀与收缩
三,小结
经过对色彩视知觉基础概念的了解后,有助与我们将色彩表达更清晰的应用在今后绘画或设计的过程中,同时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四、布置作业
借助色彩和形状,画一组小画,来表达自己近阶段的心情。

五、板书设计
色彩的视觉感知
一、光与色
1、因光生色
2、光色
3、物体色
二、色彩的视觉感知
1、色彩的三要素
A、色相
B、明度
C、纯度
2、色彩的情感
A、冷暖感
B、兴奋与沉静感
C、轻与重
D、华丽与朴素
E、软与硬
F、明快与忧郁
G、前进与后退
H、膨胀与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