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仪表礼仪的重要性定稿版
教师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教师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教师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中,教师的形象和行为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塑造者。
因此,教师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探讨教师文明礼仪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明礼仪水平。
一、教师文明礼仪对学生的影响1.树立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个具备良好文明礼仪的教师能够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成为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
这样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促进师生关系教师文明礼仪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一个礼貌、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重视,从而更容易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
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文明礼仪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一个具备良好礼仪的教师会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从而在班级和团队中更好地发挥合作精神。
这样的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明礼仪水平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文明礼仪水平首先要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入手。
学校应重视教师的师德教育,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培训,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文明礼仪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同时,鼓励教师自觉践行文明礼仪规范,将其融入日常教育中。
2.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文明礼仪的基础。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同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保持良好的仪表仪态,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
3.强化师生互动,关注学生需求强化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师文明礼仪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通过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教师的仪表礼仪范文

教师的仪表礼仪范文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典范,因此作为教师更要注意仪表举止礼仪。
教师仪表标准的根本原那么是:整洁、端庄、文雅、大方。
一般说来,男教师要求不留长发,不佩戴项链、手链、戒指;女教师要求不染彩发,发型典雅不夸张,可着淡妆,不可浓妆艳抹,尽可能不佩戴手饰,特别是粗项链、手镯、手链、耳环,上班时间不穿细带裙、超短裙及露背装,不穿过透的服装,不穿过高细跟鞋,不留不涂长指甲。
体育教师上班时间穿运动裤,不能穿皮鞋。
追求服饰的美是所有女性的心愿,女教师也毫无例外。
除了审美原那么外,女教师的着装还兼有潜移默化的育人效应,其着装应该是美的、优雅的和庄重的,切忌标新立异、奇装异服。
据心理学研究说明,儿童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意志的成分较少,任何新奇的刺激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注意焦点,所以教师如果不顾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味追求奇装异服,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效果。
许多有的教师甚至穿了一件新衣服,换了新发型,上课之前都要先进教室转一转,让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了,不再关注这些与教学无关的刺激物,才正式开始上课。
女教师着装应遵循简约原那么,任何繁琐冗杂的服饰都不适合教师。
教师代表着睿智和练达,简单大方的服饰不仅不会吸引学生不必要的注意力,也有益于学生从小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中小学阶段是最善于模仿的时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一般都享有较高的权威性,是学生最爱模仿的对象之一。
一个称职的教师绝不会放过对学生哪怕是一点"此时无声胜有声"教育时机。
女教师的服饰色彩应该是明快的、温暖的。
现代都市的白领丽人服饰一般以灰、黑、蓝为主色调,这几种色彩却不一定适合中小学的教师。
研究说明,儿童乃至青少年,对明快、温暖的色彩特别感兴趣,所以白、苹果绿、柠檬黄、天蓝、粉红、湖蓝、桔黄等颜色是女教师的首选,以增加对学生的亲和力。
育人是全方位的,课堂内外都是教育的场所。
教师的衣着代表着教师的精神风貌,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好教师,在穿衣打扮上也应该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师仪容及仪表礼仪的重要性

教师仪容及仪表礼仪的重要性中国有“文质彬彬,而后君子”的古训,仪容仪表是个人涵养的外在表现。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这是一张没有文字却形象生动的名片。
整洁的衣冠给人以舒服的感觉,而好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更是必不可少,要体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机,展现青春特有的朝气。
注重仪表是自尊自爱的表现,而不是我们大家所认为的可注意可不注意的事情。
仪容仪表虽是个人行为,但更是对别人的尊重,我们有义务让身边的人赏心悦目,有必要让别人视线里的风景美丽。
但在我们身边依然可以看到蓄着长发、身着奇装异服、佩戴繁杂首饰的同学。
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追求美的表现,只是因为这些学生对美的理解存在偏差,更确切的说是超出了学生的个人角色要求,因此他们显得格外的格格不入。
升入中专,随着我们视野的开阔,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思想更加活跃。
在我们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有少数同学在仪容仪表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
例如:穿着新潮、怪异、戴耳丁、烫发染发、抹口红等。
虽然这些只是个别现象,但若不加以引导,除了影响本人的同时,还会对辨别力和审美观还不成熟的一些同学有误导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仪容仪表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眼睛可以看到的外貌,更重要的是精神风貌。
对于我们身上所穿的校服,它的确不如社会上其它的一些服装那么色彩艳丽、样式新奇,但它却是最符合学生的身份、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穿着校服,与校园情调相得益彰,眼前不再是一片眼花缭乱。
正如现在的同学们都穿着校服,队伍看来整齐划一、秩序井然,体现出了同学们自身良好的精神风貌,也突显出一个学校向上的精神。
随便的行为举止,做到“站如松、立如钟、行如风”,呈现出充满朝气的精神风貌。
子曰:人无礼,无以立。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一个人有礼仪就可以被重用,就能成大事,就能受人尊敬,就能成为别人的榜样。
在现实社会中:你是否有礼仪,就反映了你是否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能否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仪容仪表规范

教师仪容仪表规范1. 引言教师仪容仪表是教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形象和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从仪容仪表的意义、仪容仪表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如何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以及教师仪容仪表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2. 仪容仪表的意义教师作为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和学生的榜样,良好的仪容仪表能够塑造出教师亲和力、威信和权威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 仪容仪表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性教师仪容仪表规范一般包括服饰、发型、面容、言谈举止等方面。
合理的服饰选择和整洁的仪表能够给人以专业、严谨、端庄的感觉,这对教师的形象和信任度至关重要。
4. 服饰规范教师的服饰应以大方得体为准则,避免过于暴露或夸张的服饰,应当尊重校园文化,遵守学校规定和行业潮流,不宜盲从时尚,注重适度与庄重。
5. 发型规范教师的发型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宜过于夸张或随意,要根据自身面部特征和年龄选择适合的发型,以展现精神风貌和端庄形象。
6. 面容规范教师的面容要保持愉快和自信,不宜表现出疲惫、焦虑或不悦的表情,这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氛围会有一定的影响。
7. 言谈举止规范教师在言谈举止上要注重礼貌、谦逊、得体,不宜使用粗俗的语言或动作,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建立师生的互尊和信任。
8. 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的方法教师要定期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不断关注自身形象的改善和提升,可以通过与同事交流、在职培训、自我反思等方式,定期进行自我修正和学习。
9. 仪容仪表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良好仪容仪表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尊重和敬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良好的仪容仪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规范意识,对学生的美学素养和人文修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10. 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仪容仪表规范对教师形象的重要性。
如某位仪容整洁、仪表端庄的教师,不仅受到学生喜爱和尊敬,教学效果也明显提升。
教师教学仪容仪表制度

教师教学仪容仪表制度一、引言教师教学仪容仪表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它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和行为的规范。
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形象,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二、仪容仪表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1. 彰显教师个人素质仪容仪表是教师个人素质的体现,包括穿着整洁得体、仪表端庄、言谈举止得体等方面。
良好的仪容仪表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重和信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2. 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仪容仪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
教师的整洁得体、精神抖擞的形象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
三、教师教学仪容仪表应遵循的原则1. 整洁得体教师应以整洁得体的形象示人,衣着干净、款式合适、颜色搭配协调,不穿着夸张、不搭配的服装,避免花哨的装饰品和过于暴露的衣物。
2. 端庄得体教师的仪表应展现出端庄得体的特点,行为举止要遵循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举止稳重、有礼貌,不随意吃零食、抠鼻子或嘴等不雅动作,不穿着过于休闲的服饰。
四、教师教学仪容仪表的具体要求1. 服装教师的着装应符合学校的规定,避免穿着过于暴露、庸俗或娱乐化的服饰。
对于男教师,应穿着整洁的衬衫和裤子,并搭配得体的领带;对于女教师,应穿着得体的衬衫和裙子或裤子,并注意适度化妆。
2. 仪表教师应保持仪表端庄,姿态挺拔、精神焕发。
避免教学过程中的吃东西、喝水等不雅动作,注意保持良好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
五、教师教学仪容仪表的培养途径1. 学校培训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教师培训,包括形体训练、仪容仪表礼仪规范等方面,提高教师对教学仪容仪表制度的认知和理解。
2. 个人自律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学仪容仪表制度,注重自我反思和约束,自觉调整自己的仪表形象和言行举止,使之符合学校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的需要。
六、教师教学仪容仪表的重点难点1. 衣着穿着的选择教师应根据场合和职业需求选择合适的服装,避免单调、花哨或不搭配的穿着。
教师仪表礼仪的重要性

教师仪表礼仪的重要性教师仪表礼仪的重要性教师的仪表对学生的影响与其他形式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下面为大家分享了教师仪表礼仪重要性,一起来看看吧!教师仪表礼仪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人们认为“教师是文明礼仪的化身”。
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最喜欢的教师,总是那些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育人楷模。
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
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
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德行的修炼,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言行举止文雅。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庄重文雅,语言可亲,进退有礼,仪容可观,执事谨敬,不仅受人尊敬,而且有助于进德修业,也蕴涵着一种对自己、对他人高度负责的精神。
举止轻浮、高傲莫测,装腔作势,放肆说笑,喜怒无常,或愁眉苦脸,或大发雷霆等,都应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彻底清除。
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礼仪。
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师生之间的感情。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礼仪观念滋润心灵,用礼仪准则规范言行,加强礼仪上的学习,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和提高。
如何塑造良好教师仪表(一)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教师良好的仪表形象是每一个正在从事或将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必须拥有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一位教师个人的外貌形象,还影响教师本身的事业发展,甚至会影响其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会关系到学校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民族的文明程度。
简述教师礼仪的重要性(3篇)

简述教师礼仪的重要性(3篇)简述教师礼仪的重要性(通用3篇)简述教师礼仪的重要性篇1摘要:教育是一项特殊的事业,不仅要承担知识传递的任务,更要承担公德传承的职素。
加强教师课堂礼仪修养能够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一是能给学生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二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人生态度等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研究加强教师课堂礼仪修养的途径、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一线培养更多具有课堂礼仪修养的教师。
关键词:教师礼仪课堂教学爱岗敬业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第一要求,作为教师,完成教学计划、不偷工减料、不消极怠工,这些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但是,坚守自己的教学岗位和完成教学任务是不同的,教师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应该使学生做一个社会需要的人,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人。
为人师表,要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化为自己的力量,要做到教书和育人二者并重,教师课堂教学礼仪非常重要。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我们教育培养的人才应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不能只及其一,不及全局。
在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理想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国防观念、民族团结观念。
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注意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在选材组合的时候要注意继承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历史,还要注意要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遗产的成果。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之间的基础不同,理解能力、认真态度、努力程度也有所不同。
但是无论如何,学生都是有求知欲的,学生都是渴望知识的。
所以教师课堂教学礼仪不仅要坚守自己的教学岗位,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要注重教学手段,要循循善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容易形成良性的'互动。
教师个人形象礼仪及重要性

教师个人形象礼仪及重要性教师有哪些个人形象礼仪需要注意呢?下文是的教师个人形象礼仪,欢迎阅读。
有一个发生在办公室的故事:一次聊天中,一位女老师说,无论多忙,她每周都要逛服装店,每天晚上都要衣柜,第二天早上要穿得漂漂亮亮地出门,否那么这一天她都会缺少自信。
旁边一位体育老师鼻子一哼说:自不自信在内才,你怎么以貌取人取到自己身上来了?穿衣服嘛,舒服最重要。
你看我从不买西服,更不会把那狗舌头一样的绳子绑在自己的脖子上。
女老师回敬说:舒服?你知道别人怎么看你吗?邋遢鬼!男老师生气了,我是邋遢鬼,你呢?整天花枝招展的,什么时髦穿什么,像什么样子?给谁看?组长赶紧调解:算了算了,穿衣戴帽,各人所好,各位随自己的意吧,最好校长把四季校服做齐了,像学生一样天天穿校服,省得你们操心。
“给谁看?”这句话倒让我想了很久。
衣服肯定不是穿给自己看的。
美国心理学家彼德?罗福认为一个人的服装不只表露了他的情感,还显示着他的智慧。
而莎士比亚进一步强调说:“服装可以表现人格”,中国教师的祖师爷孔子那么说:“不可以无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
看来大家都成认: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人向外界表达自己的一个重要窗口。
古人云:“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又云:“女为知已者容。
我们作教师的要怎样的衣装,到底为谁“容”?我们向谁表达自己?我们要表达一个怎样的自己?我想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教师的着装观念应该容易统一了。
在家中,我们没有固定的观众,你尽可按自己的喜好去打扮或者根本不打扮。
可是,当我们走进校园的时候,当我们登上讲台的时候,我们扮演着一个“授业、传道、解惑”的尊长角色。
我们需要作孩子们的典范。
我们的服装要表达的信息是尊严而不是刻板、是美丽而不是妖艳、是自信而不是寒碜、是高雅而不是富贵、是大方而不是怪异。
因此,在学校,作为职业教师,决不可以“穿衣戴帽,各凭所好”。
在孩子们五彩的童年里,教师的形象不应当是灰色和深蓝色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仪表礼仪的重要性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教师形象、仪表、礼仪的重要性教师的形象礼仪。
形象对一个人来说是其综合素质的最初展示。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师形象,必须讲究美的仪表、美的仪态、美的语言。
教师形象的好坏,对于学生的价值标准、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影响。
塑造教师形象有四个效应,首轮效应就是仪表整洁。
第二就是近因效应。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做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时刻保持自己的教师尊严,公平对待学生,友善对待学生,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
第三要有亲和效应。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教师不能将自己塑造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远离学生,冷漠情感,让学生认为教师不友善、不亲近,没有共同语言,这样很容易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矛盾。
要使自己的课堂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努力将自己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要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老师与自己没有距离,可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可以将老师当作可以信任的大朋友,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产生师生情,使课堂教学互动互助。
第四就是定型效应。
作为教师,我们不可以有过激行为,不可以有鲁莽行为,不可以出现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一旦出现就很难从学生心目中抹去不良的印象。
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问题,但我认为也是教师的礼仪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平常的工作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注意对待学生的态度等等。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
通过金教授的讲解,我更深一部地感受到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
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
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是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应付检查,为了听领导的话,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这样就会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教师礼仪要求教师要严于律己,它具有率先性、示范性、整体性和深远性。
具体说来,教师的礼仪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仪表。
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
日常工作中,我对自身的着装及修饰等方面还是比较注重的。
首先是发型,简洁而利落。
其次是衣着,我总会保持得又干净又整齐,衣服上没有较为明显的污渍,隔两三天便会及时更换清洗;另外,服装的式样也能做到朴素大方,协调得体。
由于自己学过美术,所以在色彩的搭配上有时也会考虑的多一些,就向金教授说的全身的颜色一般不超过三种。
以前我对教师穿无袖无领的衣服一直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特别是夏天都捂着,多热呀。
现在通过金教授的讲解,我对这一点有了新的认识。
最后一点是在化妆和佩戴饰品方面,每天我都要化妆,但从不把妆化得很浓,首饰也是稍作点缀即可,而且能考虑到各种首饰的材质,其它的饰物与服装的搭配也注意要使之相互协调。
总之,今后的着装和修饰自己还要特别注重,特别是在校园里,要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
二、举止。
它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
它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
这要求是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
在我看来,教师注重了自己的着装,但在坐立行方面却做出一些不得体的行为,也是非常难看的。
所以每当穿正装的时候,我绝不随意坐,走起路来也是稳稳当当的;而穿正装时间长了总觉得有些累,所以间隔一段时间我就会穿两天休闲一点的衣服,在穿休闲服的时候,适时放松一下,有点随意感,但也绝非肆无忌惮的去说、去坐。
三、语言。
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
教师的语言还要情理结合。
要让学生知晓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以后再加以行为上的引导,使他们在思想、行为上不断积累加强自己的人格素质。
四、礼仪。
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
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开学初,我便在学生中同时开展了“四个一”工程,即:一张笑脸、一声致谢、一声问候、一句道歉。
既然是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的,我想教师必定就要起好带头用,给学生做出表率,从而体现教师的示范性和率先性。
其实这里提出的“四个一”都是待人接物非常基本的礼仪常规,就说不是在学校里,对于一个一般的人来说也是应该具备的。
做教师的人,他应该是全面发展的。
教师应当使自己尽可能的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和谐的人格,德与才的分离,言与行的相悖,大节谨慎而小节不拘,聪敏过人而举止轻浮等。
对于一名希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来说,都是应当尽量加以避免的。
总之从事了教师的职业,就意味着我们的整个人生航程将面临着一种人格上的挑战。
我们必须鼓足勇气,义无返顾的朝着人格发展的新高度不断攀登.每一位人民教师都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平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力量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贡献一份力量。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我认为学习文明礼仪,使我们每个人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
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
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通过学习《教师礼仪》我认为: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
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注重形象礼仪,做到仪表衣着文明。
教师的衣着整洁、典雅、合群,则具有导向和潜移默化的久远影响。
如果衣着不修边幅,衣冠不整,蓬头垢面,显然不雅。
而超时髦,超前卫的着装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因为我们是小学教师,面对的是模仿能力很强的学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在注重外在的衣着打扮之外,更要注重内在德行的修炼,做到自然适度,外在仪表与内在素质相一致。
其次教师要注重教学礼仪。
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度过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尊重学生,与学生互动时要使用文明语言。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使用文明语言,不仅有助于思维、情绪的完善表达,还能使学生产生美感、亲切感,从而增师生之间的感情。
好的教师不仅通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通过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
因为“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身正”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要求学生相信的,自己必须坚信不移;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在学生不在时也必须做到。
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言,行为,学生时刻在模仿着。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
比如我们老师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那么我们教师是否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做到这一点呢?这个问题好像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它是一个很能体现人的素质的实例。
教师的礼仪有很多,我们教师应养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我们的职业是个教育人的行业。
正如《荀子修养》中所说的那样:“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 自古以来,礼仪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
当今世界,国家有大小之分,人口有多寡之别,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文明民族都很注重礼仪。
我们也往往把讲礼仪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对个人而言,礼仪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
党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见,礼仪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
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更有它的特殊意义。
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
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不仅是学生处理人世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教师的礼仪,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作为文明公民必须自觉讲究礼仪。
人与动物的区别除了会说话能劳动以外,就是人是讲究礼仪的,是脱离了野蛮和愚昧的。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尊重别人。
其表现首先就是对别人要有礼貌。
人人都有自尊心,并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然而如果教师不注重讲礼仪,甚至庸俗粗鲁、举止野蛮,就自然会导至被别人瞧不起,就更说不上让别人尊重自己。
所以,要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尊重的人,必须调节自己的言行,养成讲究礼仪的良好习惯。
教师礼仪不仅能够对教师的社会交际活动有调节作用,而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有调节作用。
我们常听人评价“某教师有涵养”,其实是他能在一些场合很注意分寸,注意用教师礼仪来调节自己的言行。
也就是说,教师礼仪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