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规范要求
教师礼仪规范

教师礼仪规范一、引言教师礼仪规范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应当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
作为教育工作的从业者,教师的形象和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严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二、仪表端庄作为学生教育工作者,教师的仪表端庄是塑造良好形象的第一步。
教师应注重仪表的整洁,穿着得体而庄重,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合时宜的服装。
另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保持良好的站立、坐姿和行走姿态,以示专业形象。
三、语言文明教师的语言文明对于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至关重要。
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修辞,避免使用不当的词汇和难以理解的术语,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教学要点。
此外,教师应注重用语的礼貌和尊重,避免使用侮辱、歧视性的言辞,以及危言耸听的措辞。
四、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礼仪规范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差异,以包容和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尽量避免批评、讽刺或贬低学生,而是要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潜力。
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倾听与沟通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做到倾听与沟通的双向性。
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主观感受,并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同时,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并寻求解决方案。
良好的沟通关系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信任和合作。
六、授课方式教师的授课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例如讲授、示范、激发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七、纪律约束教师在学校中的工作需要遵守学校纪律约束。
教师应严格遵守学校的工作规定和行为准则,如准时上下班、不擅自请假、不利用上课时间处理私人事务等。
同时,教师还应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守纪守法,确保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
教师课堂礼仪规范

教师课堂礼仪规范1.仪表规范(1)着装要合适。
着装朴素、整洁、大方,不得穿短裤、背心、超短裙、拖鞋、超高跟鞋进入课堂(田径、游泳、健美操等特殊课程必需时除外)。
严禁穿不适宜教师身份的休闲服和奇装异服。
(2)不得佩戴饰物。
禁止教师佩戴饰物,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损害课堂教学效果。
(3)禁止化浓妆。
禁止教师为赶时髦而进行过分化妆、妖艳化妆。
严禁染手指甲和脚趾甲。
2.行为规范做到自然、大方、得体、不虚假、不扭捏、不造作。
(1)目光要亲和。
在上课时,老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人以平和、易近、有主见之感。
当讲话被学生突然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更不能出现过激行为,否则会损害学生,也会损害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要自然。
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有利于用体态语言强化教学效果。
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挺胸抬头,不要耸肩或过于昂头,手自然垂下或自然活动,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小、过大或过急。
(3)手势要得体。
老师在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文明、礼节、适度的手势来强化效果。
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
讲课时严禁敲击讲桌或做其他过分动作。
3.书写要规范板书要正确、认真、工整、清秀、美观、大方、规范。
4.讲课要文明(1)严禁酒后上班、上课;严禁在课堂上吸烟;严禁在课堂上做有损于教师形象、师德的事情;严禁教师做不符合教师身份的出格的事情;严禁教师随地吐痰、擤鼻涕等。
(2)在任何时候、任何处所、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训斥、打骂学生,不得变相体罚、语罚、心罚学生。
(3)不得在课堂上发牢骚、发脾气、使性子、闹笑话、出洋相、搞乱子、挑事端、发泄个人怨气等。
(4)不得过早或过晚上下课,更不得擅离课堂或空堂。
(5)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如打手机等。
(6)不得坐着上课,更不得坐着讲课和板书。
(7)不得丢开教学而去批评、训斥学生,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和损害教学。
教师的礼仪规范

教师的礼仪规范教师的礼仪规范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礼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的礼仪规范,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仪态。
站、坐端正,身体不东歪西倒,不前倾后仰。
要有良好的坐姿,尤其是家访的时候。
这是对家长的尊重,便于和家长沟通。
教师走路要把腰挺直,不要左右晃。
行走自然,挺胸收腹,充满活力、信心。
上课举止文明,面带微笑,讲台上注意站姿,无特殊情况,不坐着上课。
二、仪表。
1、身体、面部、手部、口腔必须清洁。
上班不抽烟,不吃零食。
2、头发梳理整齐,不留头屑,男教师不留长发,女教师不披头散发。
3、不浓妆艳抹,不戴耳环、手镯、手链等。
4、上班配戴工作卡,端正挂在右胸处,不能歪歪斜斜。
三、表情。
1、保持微笑,热情、亲切、友好、真挚、情绪饱满、不卑不亢。
2、不抓头、抓痒、挖耳、抠鼻孔。
3、不能用手指和笔杆指点客人或为客人指方向。
4、接待客人时不能流露出厌烦、冷淡、愤怒、紧张和恐惧的表情,不能扭捏作态、挤眉弄眼、吐舌等。
四、着装。
1、衣着整洁、端庄大方,白天穿校服上班,晚上值班不穿太透明、太短、太低胸及无袖、无领衣服,不穿拖鞋。
2、纽扣要全部扣好,男教师领带必须戴好,衣袋不能装太多物品,显得鼓囊。
3、女教师袜子不能有破洞,鞋子不能太高跟。
4、上课时不能带手提电话、BB机进入教室。
五、言行。
1、说话声调保持自然、清晰、柔和、亲切,不尖声高叫,不吹口哨。
2、说话要用敬语、礼貌用语,“请”、“谢”字不离口。
当学生敬礼或问好时,教师应热情还礼或示意。
3、批评学生要选择好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的地点和场合,并注意方法,不训斥、辱骂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做了错事,应主动向学生表示歉意。
4、不故意模仿他人的语言、语调和姿态,不对领导、同事、客人的衣着、言行说三道四。
5、接听电话时,必须先说:“您好!这里是……。
” 保持办公室整洁、安静,在办公室内不高声谈话、说笑、不吃喝,不吸烟,不随地吐痰。
6、对外接待,男士称“先生”,女性称“女士”或“小姐”;上级领导,以职务相称;校内一律以岗位职务相称。
学校教师文明礼仪规范

学校教师文明礼仪规范(试行)一、公共礼仪(一)仪表礼仪1着装端庄大方,搭配协调,不穿奇装异服。
2、重要场合着正装。
3、体育教师从事教学时应着运动服、运动鞋等。
4、男教师不留长发、胡须,保持面容整洁。
5、女教师不化浓妆,不染彩发,不在公共场合化妆。
6、女教师佩戴饰物选择适当,不戴奇形怪状饰物。
(二)握手礼仪1行握手礼时应主动伸手。
2、女性主动伸手时,男性方可伸手行握手礼。
3、握手时用力适度。
4、控制好握手时间,一般3~5秒。
(三)电话礼仪1接打电话时先问好,并先作自我介绍。
2、通话时语言简洁明了。
3、挂断电话前说"再见"或'W O4、通话时间不宜太长,音量适中。
5、不用办公电话办私事。
(四)言谈礼仪1谈话谦虚真诚。
2、语言干净利索。
3、语言富有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
4、不说脏话、粗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
(五)行为礼仪1、不做危险举动。
2、不做有违公德的行为。
3、不做粗鲁动作。
(六)驾车礼仪1按交通标志行车,不闯红灯,不酒后驾车。
2、速度适中,不强行超车,不接打手机。
3、带好安全带,不与乘车人讲话。
4、确需鸣笛提示对方时,注意鸣笛时间,一般不超过3秒。
晚上和特定场合做到不鸣笛。
5、晚上驾车与对方会车时,注意灯光切换。
6、停车时遵照当地环境,规范停车。
二、教育教学礼仪(-)课堂礼仪1上课信号响起,教师步入讲台,学生认真敬礼,教师鞠躬答谢,礼毕,请学生落座,气氛要庄重,感情要真切。
2、下课信号响后,教师停止讲课,待学生站好后,履行结束礼仪,师生互相道别。
3、使用礼貌用语。
4、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目光专注于学生。
5、辅导耐心细致,亲切热情,循循善诱。
6、尊重学生人格,爰护学生自尊心。
7、站着授课,并站稳站直,不要把手插在口袋内。
8、授课需在讲台走动时,步伐轻盈,步幅适当。
9、运用手势,随教学内容自然呈现,大方得体。
10、板书工整清晰,条理分明。
(二)教学语言礼仪1讲课语言遵循学科要求,表意准确严谨。
教师文明礼仪规范

教师文明礼仪规范一、校园礼仪(一)形象礼仪1.着装得体整洁。
服装符合职业特点,校园不穿拖鞋,男教师不穿背心,女教师不穿吊带衫和超短裙。
2.仪表端庄大方。
男教师不留过长头发,女教师可化淡妆。
3.卫生习惯良好。
保持口腔清洁,不随地吐痰,不当众抠鼻、挖耳、剔牙、搔痒、摇腿、脱鞋、伸懒腰、哼小调,若打哈欠、喷嚏应用纸巾捂住口鼻,面向一旁。
4.与人交往真诚。
面带微笑,保持亲切、友好、真挚、积极的情绪状态,不流露厌烦、冷漠、蔑视、愤怒等表情。
5.说话态度亲切。
与人交流语言自然、清晰、亲切,多用敬语、礼貌用语,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二)行进礼仪6.进出校门时,应主动与门卫及值班教师点头问候示意。
自行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指定地点,整齐摆放车辆。
不得鸣笛或大声吼叫。
7.离开校园时,自行车推行、汽车慢行至校门口,不在校门口拥堵。
8.在校园内遇到同事、来宾(含家长)、同学时,应主动微笑点头示意或问候,如有学生或他人问候,要点头微笑回礼。
9.上下楼梯靠右行进,轻声慢步,遇到来宾主动让路。
10.工作区域里停步讲(谈)话要轻声(以两人谈话听见为好),不影响他人行进和工作。
(三)课堂礼仪11.进教室前检查上课用品,整理好自己的仪表,不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课堂。
12.上课预备铃响,亲切走进教室,摆放好上课用具,了解学生上课准备情况。
上课铃响后,从容走上讲台,肃立(规范地立正),师生相互问候。
13.用普通话教学,多用敬语“请”字和尊敬手势,禁止在学生面前指指点点。
关注每一个学生,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与学生交流时语气、语调友好、诚恳。
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14.下课铃响,不拖堂也不匆忙离开教室,师生相互道别。
(四)办公室礼仪15.同事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早晨相遇,主动打招呼;课间相见,微笑示意;下班道别,说声“再见”;得到他人帮助,及时表达谢意。
16.不打探别人隐私,不散布谣言,不拨弄是非,不争吵或者打架,不拉帮结派。
教师礼仪规范

教师礼仪规范
教师礼仪规范礼仪导语,您所欣赏的本篇有409文字共,由许东锋精心整理发表。
假如你对这文章感觉哪里不好,请告诉我们! 1. 穿着整洁:教师应该穿着整洁,不要穿着过于暴露或不合适的服装。
2. 言谈举止得体: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不要说粗话或使用不当的语言。
3. 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不要使用侮辱性的语言或行为。
4. 保持专业形象:教师应该保持专业形象,不要在学生面前吃东西、喝酒或吸烟。
5. 保持良好的沟通: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不要使用威胁或恐吓的语言。
6. 保持礼貌:教师应该保持礼貌,不要对学生发脾气或使用___。
7. 保持耐心:教师应该保持耐心,不要对学生失去耐心或急躁。
8. 保持诚信:教师应该保持诚信,不要作弊或骗取学生的信任。
9. 保持教育公正:教师应该保持教育公正,不要对学生有
偏见或歧视。
10. 保持教育热情:教师应该保持教育热情,不要对教育失去热情或动力。
教师礼仪规范要求内容

教师礼仪规范要求内容一、仪容仪表教师仪容仪表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方面,要讲究端庄、大方、整洁。
要求教师穿着得体,色调协调,衣着整洁大方,不得过分华丽或过于朴素;发型整洁干净,不得长发飘逸或头发凌乱;妆容不得太浓重或夸张,适当化妆可以增强形象,但不得过分夸张;不得戴夸张、花哨的饰品,要求佩戴简单、素雅的饰品,注意耳环的大小和戒指的数量和款式。
二、言谈举止教师的言谈举止可以反映出教师的修养和素质,要求教师言谈举止得体,语言流畅、清晰、明确,不得使用粗俗、低级、带有侮辱性的用语;表现出教师应有的端庄、亲切、有爱心,不得粗暴、无礼、狂妄;教师在交往中要注意礼貌待人,讲究礼仪,尊重别人的感受和人格;要有微笑的面孔,表现出教师应有的乐观、自信、阳光、容易亲近的形象。
三、班级管理教师班级管理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方面。
教师要求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亲和感、信任感、依赖感。
教师要秉承严明的原则,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体系,制定出良好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并在必要时进行有效的纪律教育。
要注意让学生意识到,纪律的遵守是尊重自己,尊重集体,更是尊重教师的体现。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方面之一。
教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要讲究教学效果,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要重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思维,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自我修养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教师职业形象的重要方面。
教师要求有职业道德素养,自觉遵守职业准则,坚决抵制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形象。
要自觉接受职业培训,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做到始终保持一颗求知、探究的心态。
同时,要注重身体健康,生活规律,保持愉快的心态,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总之,教师礼仪规范要求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班级管理、教学方法、自我修养等方面。
教师礼仪的内容

教师礼仪的内容引言概述: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学、管理和与学生、家长的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行为准则。
良好的教师礼仪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教师礼仪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言行举止1.1 穿着得体:教师应该穿着整洁、得体,遵循学校的着装规范。
衣着不应过于暴露或过于庸俗,以保持教师的职业形象。
1.2 语言文明:教师在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中应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避免使用粗俗、侮辱性的言辞,以树立良好的榜样。
1.3 姿态端庄:教师应保持自己的姿态端庄、自信,不应有过于随意或懒散的姿势,以展现教师的专业形象。
二、教学态度2.1 尊重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有歧视、偏见的言行,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关注和机会。
2.2 耐心倾听: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解答,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2.3 激发学生潜能: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课堂管理3.1 严明纪律:教师应制定明确的纪律规范,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的处理,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
3.2 灵活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3 组织有序: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和内容,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避免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四、与学生互动4.1 尊重学生意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4.2 细心关怀:教师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4.3 激励鼓励: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五、与家长交流5.1 及时沟通: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礼仪规范要求一、礼仪的含义所谓礼仪,通常是指人们在其人际交往中用以维护自尊,并用以尊重其交往对象的一系列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孔子有言:“礼者,敬人”。
孟子则说过:“恭敬之心,礼也”。
“礼”所规范的是一个人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
“礼”的基本要求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并尊重社会。
“仪”的含义则是规范的表达形式。
任何“礼”的基本道德要求,都必须借助于规范的、具有可操作特征的“仪”,才能恰到好处地得以表现。
就礼仪而言,没有“礼”,便不需要“仪”;没有“仪”,则又难以见识何为“礼”。
当代美国著名的学者亚历山大·温特曾经说过:一个国家,除了生存、独立、经济发展三种基本的国家利益之外,还必须拥有第四种国家利益,即自尊,即民族的集体自尊。
教师礼仪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以及社会活动中,在与学生、家长、同事及社会各方面交往时必须遵循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礼仪规范的重要性人生一世,必须交际。
任何一个正常人如果打算完全回避人际交往,都是绝对不可能的。
进行交际,需要规则。
没有规则,人际交往便会自行其是,难以沟通,难以修成正果。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在此背景下,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如何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以便获得满意待遇、社会的认可。
每一位现代人都应该尊重自己。
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尊重自己的具体要求是:首先,要尊重自身;其次,要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最后,要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
每一位现代人都应该尊重别人。
因为“来而不往,非礼也。
”一个人不尊重别人,就难以得到对方的尊重。
尊重别人,具体要求往往有所不同: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学生和家长,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则是一种做人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养。
每一位现代人都应该尊重社会。
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每一个人都生活于社会。
尊重社会,将美化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并有助于人类的最优化发展。
尊重社会的具体要求是:首先,要讲究公德;其次,要维护秩序;再次,要保护环境;最后,要爱国守法。
三、现代礼仪的基本特征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所讲究的自然是现代礼仪。
一般而论,现代礼仪通常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普遍性。
在任何国家、任何场合、任何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
2、规范性。
讲究礼仪,必须采用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才会获得广泛认可。
3、对象性。
在面对各自不同的交往对象,或在不同领域内进行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时,往往需要讲究不同类型的礼仪。
4、操作性。
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有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
四、教师礼仪规范的日常要求教师是一个特定的职业群体,教师在礼仪推广和普及过程中扮演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重要角色,教师最大的力量就在于他们自身树立的榜样。
教师礼仪修养的高低对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教师的礼仪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接待家长中、同事相处中、社会生活中。
(一)、校园礼仪1、进出校门礼仪(1)在校内或进出校门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主动避让其他车辆和行人。
(2)在校园遇到同事或来宾,应主动微笑地问候、致意。
(校内一律以岗位职务相称;对外:了解对方职务的,以职务相称;不了解的,一声“您好”即可)。
(3)行走在校园中,不随手扔杂物,看到杂物主动弯腰捡拾,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做榜样,一起维护校园的公共卫生。
2、课堂礼仪(1)进教室前,教师应整理好上课用品,并检查整理好自己的仪表,关闭通讯工具,或将通讯工具设置成静音。
(2)上课开始时,组织教学的礼仪①上课预备铃响,教师和蔼可亲、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轻轻、稳当地摆放好上课用品,并了解学生上课准备情况。
②上课铃响,教师从容走上讲台,规范的站立。
教师:“上课!”班长:“起立!”教师:“同学们好!”(面带微笑,上半身身体略向前)全班同学:“×老师,您好!”教师面带笑容,用温和的目光把全班同学环视一遍:“请坐!”(3)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礼仪总的要求是:微笑、和气、文雅、不恶语伤人。
①用普通话教学,并多用敬语“请”字和规范的手势动作。
(手势的基本要求,不能用食指)②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言,中途不打断。
③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侮辱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
④语气语调亲切友好,要冷静,要诚恳,对学生不能使用蔑视语和烦躁语;不能对学生粗暴地大喊大叫。
(注意自己的形象、风度;彼此不能感到尴尬)。
⑤仪态举止优雅。
讲课时不坐着,不靠着,也不过多地来回走动,同时注意避免不雅举止。
(不能坐在桌子上,两手不能撑在讲台上或伏在讲台上)。
⑥珍惜学生的上课时间。
不讲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在学生面前标榜自己)不长时间责备学生等。
⑦学生练习时,教师认真耐心细心地巡回辅导,关注每一个同学,不做与辅导无关的事。
(4)下课时,组织教学的礼仪下课时,教师要与学生礼貌告别,保持愉快的心境。
其礼仪程序是:教师:“下课!”班长:“起立”教师:点头致礼,“同学们再见!”(面带微笑,上体略向前)全体学生,精神抖擞地回应:“老师再见!”或“老师您辛苦了!(教师切忌:①拖堂;②学生施礼时,教师埋头收拾自己的东西或急匆匆离开教室。
)3、办公室礼仪办公室是教职工在学校工作和休息的地方,也是教职工集体生活的场所。
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应该互敬互爱,互帮互助。
(1)以礼相待。
早晨相遇,主动打招呼,互祝“早上好!”,课间相见,点头微笑,互致“你好”。
下班道别,说声“再见!”得到人帮忙,赶紧说声:“谢谢!”“辛苦了!”(2)言行高雅。
同事之间彼此要互相尊重,不随意取笑或奉承别人,夸奖别人要有度(男士别夸女士的身材,得到夸奖说声谢谢);在办公室不要长时间闲聊大声谈笑,要保持安静,认真工作、认真学习、认真研究,不说不做任何与办公无关的事。
(3)清洁整齐。
做好办公室的整洁卫生和物品摆放工作。
办公用品的摆放时刻保持整洁、美观。
(私人物品不能随意摆放,如有家长来访,很不雅观)(4)热情待客。
有客人(或家长)来访时,应热情欢迎,微笑起立,让座请茶:“您好!”“请坐!”“请喝茶”(注意手势动作)。
接待客人时如果要离开,或手头正有要紧的事要处理,应对客人讲“对不起,请稍后”。
回来后或处理好事后,应向客人说“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
如果被访的教职工正好不在,其他教师也要热情接待,并帮助寻找被访者。
客人走时应起立、送至门口道一声:“欢迎您下次再来!”“慢走!”“再见!”。
(5)不妨碍他人。
集体办公室内不得吸烟,不高声讲话,不做体育游戏,不玩电脑游戏,不高声放录音等。
4、电话礼仪(1)打电话礼仪当电话接通后,应首先说:“您好!我是×××”。
无论是给家长或同事打电话,说话时要保持一种愉快的语气和声调(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微笑),切忌冷漠无情,但也切忌声音过大。
交谈结束后,应客气地道上一声:“再见!”并轻轻挂断电话,切忌鲁莽地将电话“喀啦”一声挂断(接听电话有一个重要的礼节就是谁先挂谁后挂的问题。
一般讲,地位高者决策终止通话,即上级、长辈先挂;我为学生服务,我和学生家长通话,学生家长先挂)。
(2)接电话礼仪当听到电话铃响(一般不应超过三声),便要拿起话筒,用普通话说:“您好!我是×××(自报姓名),请讲。
”接话完毕,应谦恭地问一下对方:“请问您还有什么事情吗?”然后再道一声“再见!”。
在一般情况下,接电话者让对方先挂机。
5、与学生交往礼仪(1)与学生相遇时的礼仪师生在校园里朝夕相处,如果相遇时,通常由学生主动向教师打招呼,教师应面带微笑回应学生的问候:“早上好!”“同学好!”或“同学再见!”。
(一定要回应,否则学生会尴尬的)(2)与学生谈话时的礼仪①选择好地点和场合,有利于学生接受意见。
如果是表扬或研究工作,可在教室或办公室进行谈话;如果是批评或了解情况,宜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进行谈话。
②师生平等,平易近人,不训话。
教师要做到“蹲下来与学生面对面谈话,做到心与心沟通”。
谈活时要认真,虚心倾听学生意见(包括片面的、错误的意见),然后真诚地、实事求是地谈出自己的看法(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声音的大小)。
③教师自己如有缺点,也应向学生当面道歉。
④要讲究礼节。
学生应命来到时,教师要面带微笑地迎接学生,热情有礼,不能板着面孔,冷冰冰地说话。
谈话前,可请学生就座(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谈话后,应送学生离开。
6、与学生家长交往的礼仪(1)家长会的礼仪(包括在学校会见家长时的礼仪)服饰庄重,举止文雅,给家长以亲切和信任感。
尊重家长,语言礼貌(如家长来访,应停下手中的事情)。
做好准备,中心突出,内容丰富,热情待客,使家长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①实事求是地介绍学生的情况;②对学生多一些表扬、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③对家长应用商量的口吻,不能用命令的口气;④多给家长一些发言机会;⑤不要把家长当作发泄的对象,不要教训家长(切忌学生和家长一起训)。
(2)家访礼仪①选好时机,预约前往。
家访前应写便条或打电话预约,并把家访的主要内容告诉家长,让家长有思想准备。
预约的口气,应该是真诚、友好、请求、商量式的。
②举止稳重,温文尔雅。
③用语合理,要有分寸,避免单纯的“登门告状”。
(二)、教师的仪表、仪容、仪态礼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蕴含着教育的力量,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仪表、仪容、仪态,是其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外观体现。
1、仪表及要求(1)服饰的要求整洁、文雅、大方、美观。
这是社会评价教师服饰的基本尺度,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要求。
教职工不应该把穿着打扮看成是个人的事,而应与自己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注意着装的“T(时间)P(地点)O(场合)”原则和“四协调”(职业、年龄、身材体形、所处场合)原则。
①整洁:整整齐齐、无异味、无异物。
②文雅:显得有教养,有艺术品味。
③美观:赏心悦目,符合常规审美标准。
④大方:和谐而得体,自然而朴实,不过分时尚和前卫。
(“老师给学生系鞋带”的故事)切忌:脏、破、乱穿、杂(色彩、面料、款式不搭配)、过露、过透、过紧、过小。
夏天上装忌穿背心、吊带衫,下装裙、裤不得高过膝盖15厘米。
忌穿拖鞋。
(2)表情的要求①眼神:在与学生(或同事)交往中,特别是在交谈中,要注视对方,这是一种最起码的礼仪要求。
这样做,不但将自己的心情、思想传达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眼神中获取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心灵交流。
②微笑:真诚的微笑,是待人友好热情的标志(上课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和心态,才会有好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