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评价表
2017-2019年面瘫诊疗方案分析、评价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价(2017)患者病程在60天内的,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症候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痊愈:疗效指数≥85%;患者面部功能恢复,健、患侧对比无明显异常;显效:疗效指数≥50%,同时<85%;有效:疗效指数≥30%,同时<50%;无效:疗效指数<30%.2017年度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总结疗效分析: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本年度我科病房收治的160位病人中,35位为发病24小时内入院,且无糖尿病基础疾病,患侧耳后疼痛不明显,针刺、艾灸结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面部功能恢复,健、患侧对比无明显异常,达到痊愈标准。
38位患者病程虽然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但患侧耳后疼痛明显,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好转,疗效指数达显效标准;23位患者发病24小时后入院,伴或不伴耳后疼痛,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好转,疗效指数达显效标准。
43位患者入院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稍好转,疗效指数达有效标准。
21位患者入院后经上述治疗后面部功能较入院时无改善,无效。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总结评价、难点分析、解决思路及措施(2017年度):1.疗效总结评价:在面瘫的临床诊疗中,按照面瘫的优化诊疗方案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主要体现在急性期可较快控制患者症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面部功能。
方案中早期针刺取穴少、刺激量小,减少了患者后遗面部痉挛的发生。
2.难点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在病程第七天症状已完全控制,第八天后开始出现功能恢复,按2017年度诊疗方案中规定至病程的15天才可以在面部予以电针刺激,患者面部功能恢复较慢,需要调整治疗措施。
3.解决难点的思路及措施:经临床观察,90%的患者在病程第七天症状已完全控制,60%的患者在病程第八天已出现面部功能恢复现象。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竖版16开纸)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寒袭络证□风热袭络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邪盛正虚证□邪热炽盛证□痰瘀互结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混合痔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促脉证(阵发性心房纤颤)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阴两虚证□心虚胆怯证□痰热内扰证□气虚血瘀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瘀阻滞证□肠道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脾虚夹瘀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胃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脾气虚证□胃阴虚证□血虚证□脾肾阳虚证□热毒证□痰湿证□血瘀证□肝胃不和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郁气滞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伏肾络证□湿热蕴结证□肾络瘀阻证□肾虚湿瘀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饮食伤胃证□风寒袭胃证□暑湿伤胃证□浊毒犯胃证□湿浊中阻证□脾胃虚弱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乳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毒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互结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盛血热证□阴虚火旺证□气虚不摄证□湿热蕴结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胆郁滞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胆腑郁热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其他: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中虚气逆证□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其他: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丹毒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ID: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毒蕴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面瘫(面神经炎)

⾯瘫(⾯神经炎)⾯瘫病(⾯神经炎)诊疗⽅案⼀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学敏主编的普通⾼等教育“⼗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侧⾯颊、⽿内、⽿后完⾻处的疼痛或发热。
(2)⼀侧⾯部板滞,⿇⽊,流泪,额纹消失,⿐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向健侧牵拉。
(3)⼀侧不能作闭眼,⿎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维治主编的第五版普通⾼等教育“⼗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侧⾯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唇沟变浅,⼝⾓下垂,⿎腮,吹⼝哨时漏⽓,⾷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分期诊断1.早期(急性期):发病开始⾄15天;2.中期(恢复期):16天⾄6个⽉(发病半⽉---⾯肌连带运动出现);3.晚期(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以后(⾯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证:⼝眼歪斜,兼见⾯部有受寒史,⾆淡苔薄⽩,脉浮紧。
2.风热证:⼝眼歪斜,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红苔黄腻,脉浮数。
(四)分型标准1、络脉型:单纯⾯部表情肌萎软⽆⼒,额纹变浅或消失,举眉不能;眼列增⼤及不能闭眼,闭眼则露⽩睛;⿐翼下垂、⿐唇沟变浅;唇峰偏向对侧,⼝⾓下垂,甚则流涎;不能露齿、不能闭嘴,闭嘴则⼝嘴歪向对侧。
2、经脉型:⑴具备络脉型表现:单纯⾯部表情肌萎软⽆⼒,额纹变浅或消失,举眉不能;眼列增⼤及不能闭眼,闭眼则露⽩睛;⿐翼下垂、⿐唇沟变浅;唇峰偏向对侧,⼝⾓下垂,甚则流涎;不能露齿、不能闭嘴,闭嘴则⼝嘴歪向对侧。
同时具备⑵和⑶或⑶的⼀些症状和体征:⑵患侧头胀,⽿后、乳突部疼痛,⽿鸣、重听,⾆不辨五味,流泪,甚则⽿道、⽿甲、⾯部疱疹。
⑶后期可能出现连带运动,即闭眼则⼝⾓歪向瘫痪侧,张⼝则同时出现闭眼;瘫痪侧流泪;进⾷时出现患侧流泪和⾯部流汗;⾯肌出现萎缩;眼睑、⾯颊、⼝⾓肌⾁震颤或抽搐等症状。
时隔6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指南再更新!5大评估量表速览!

时隔6年,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指南再更新!5大评估量表速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
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
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一、发病机制1. 西医病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
病毒感染如潜伏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的重新激活是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也有学者认为该病亦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家族性面神经麻痹可能是继发于遗传性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面神经管解剖结构异常也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面神经管狭窄的患者面神经更容易受压,损害程度与面神经管狭窄的程度相关。
另外,气候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是面瘫的危险因素。
2. 中医病因本病的发生有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因素。
内伤多因劳作过度、起居失宜、情绪郁结,导致面部脉络空虚;外感则与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有关。
二、临床表现发病主要集中在20~40岁,男性较多。
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双侧同时发病者极少。
少部分患者可反复发作,复发率为2.6%~15.2%,春季和夏季发病率较高,在9月份达到顶峰。
常起病较急,通常表现为患侧口角歪斜、讲话漏风,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腮等动作。
进食食物时,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中,并常有口水自患侧流下。
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致外溢。
部分患者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微疼痛,可于72 h内达到高峰。
面神经不同部位损害,出现的临床症状不同:①膝状神经节前损害:鼓索神经损害,舌前2/3味觉障碍;镫骨肌神经分支损害,出现听觉过敏;②膝状神经节损害:不仅表现有面神经麻痹、听觉过敏和舌前2/3味觉障碍,还有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鼓膜上出现疱疹,称亨特综合征,为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③茎乳孔附近病变:会出现上述周围性面瘫的体征以及耳后区压痛感。
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评分表

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成绩评分表
(portmann评分法) 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年月日病程年月日通讯地址:联系方式:
主诉:面部不适头疼耳后和/或耳心痛流泪口角歪斜感冒受凉或吹冷风疱疹外伤
注:评分表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分,分为6个项目,分别为皱眉、闭眼、动鼻翼、吹口哨、
微笑、鼓腮,
每项3分,共18分,加上安静时印象分2分,共20分。
评分标准: 与侧腱基本相同3分,运动减弱2分,稍有自主运动1分,无自主运动0分;安静时印象:优2分,良1分,差0分。
治疗前评定者:年月日治疗后评定者:年月日治疗后评定者:年月日。
面瘫病疗效评价1

针灸科应用针灸、推拿、理疗等综合疗法,治疗各型面瘫已有几千例。
治疗率85%以上,有效率99%。
但该病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已有极小一部分疗效不显著。
存在一些难点。
例如:病毒性面瘫患者,伴有耳后、耳内疱疹及高血压高血糖是该病治疗的难点。
因病毒侵袭面神经,使面神经肿胀、受压、损害。
解决方案:
1、血糖或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加服降压药或
加服胰岛素)
2、肌注或静点或口服营养神经药及激素类药
物。
3、面瘫局疗、针灸、理疗。
我科应用针灸、推拿、理疗、注射、牵引等综合治疗各型颈椎病2000余例。
治愈好转率达90%以上。
但治疗过程中亦遇到一些难点问题:
一、合并颈椎间盘突出而致顽固性疼痛者。
解决方案:
1、及时查颈椎MRI或CT明确原因。
2、行神经根阻滞等镇痛手段。
3、建议行手术间盘摘除,直接去除病因。
二、脊髓型颈椎病疗效差
解决方案:
1、合并萎缩症者必查MRI ,判断颈椎管情况。
2、试用牵引等温和手法一个疗程无效者建议手术减压。
3、手术后继续针灸等康复措施,促进肌力恢复。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诊疗方案一、概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瘫(TCD编码:BNV1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面神经炎(ICD-10编码:G51.802)。
中医观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主要是指面部肌肉瘫痪,多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西医观点:面瘫由感染、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肿瘤性、神经源性等多种原因形成面部神经痉挛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等症。
二、诊断:(一)中医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
(2)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
(3)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4)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五版(王维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16天至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面瘫病中医_护理方案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避免对流风,慎避外邪,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热水洗 脸,外出佩戴口罩。
2.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遵医嘱予清热解毒类中药汤剂口 腔护理,预防感染
(二)饮食指导
1.风寒袭络证:宜食辛温祛风散寒的食品,如大豆、葱白、生 姜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等食品。
2.风热袭络证:宜食疏风清热的食品,如丝瓜、冬瓜、黄瓜、 赤小豆等。忌辛辣燥热的食品。 3.风痰阻络证:宜食通阳泄浊的食品,如海参、海蜇、荸荠、 白萝卜、百合、桃仁、蘑菇、柚子等。忌食肥甘厚味的食品。 4.气虚血瘀证:宜食益气活血的食品,如桃仁等。忌食辛香行 窜、滋腻补血的食品。
较好□ 差 □
1.2.3. 其他:□(请注明)
好 □ 一般□
较好□ 差 □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穴位按摩 穴位注射 穴位贴敷 中 医 护 理 技 术 艾 灸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中药熏洗 耳穴贴压 中药湿敷 红外线照射
健康指导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患处颊车、地仓、太阳、翳风等穴。 6.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四)面部抽搐
1.注意观察面肌痉挛患者抽搐发生的时间、性质、程度等 情况。
2.遵医嘱艾灸,风寒袭络证者取翳风、四白、颊车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患侧颊车、地仓、迎香、四白等穴。 4.遵医嘱面部中药熏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三)情志调理 1.面瘫患者易致紧张或悲观情绪。关心尊重患者,疏导其紧 张情绪,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共同帮助患者正视疾病。 2.指导患者倾听舒心的音乐或喜悦的相声,抒发情感,排解 悲观情绪,达到调理气血阴阳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价结果评价医生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价结果评价医生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
评价结果评价医生
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注:轻度:积分≤12分中度:积分13~23分重度:积分≥24分
患者姓名第一次评价时间年月日评价总分评价医生
患者姓名第二次评价时间年月日评价总分评价医生
患者姓名第三次评价时间年月日评价总分评价医生
面瘫病(面神经炎)疗效评价表3
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
请您回答下列与您面部肌内功能有关的问题,根据您最近一个月内的感受,对每一个问题选
择一个最适合于您的答案.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评价结果评价医生
患者姓名评价时间年月日评价结果评价医生。